兔月清光隐,龙盘画烛新。三星花入夜,四序玉调晨。
兔月清光隐,龙盘画烛新。三星花入夜,四序玉调晨。
浮炷依罗幌,吹香匝绮茵。若逢燕国相,持用举贤人。
浮炷依罗幌,吹香匝绮茵。若逢燕国相,持用举贤人。

zhú--jiào

yuèqīngguāngyǐnlóngpánhuàzhúxīnsānxīnghuādiàochén

zhùluóhuǎngchuīxiāngyīnruòféngyànguóxiāngchíyòngxiánrén

李峤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 20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
春城¹儿女纵春游,醉倚(yǐ)层台²笑上楼。
译文:扬州城里的儿女纵情地春游,饮酒微醉便斜倚高台欢笑地登上高楼。
注释:¹春城:指扬州。²层台:高台。
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
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¹无个解春愁(chóu)
译文:满眼落花纷飞,让人生出多少惜春情意,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懂得春将归去的忧愁!
注释:¹若何:如何。

  这首诗写春游的欢乐情景,表达了诗人由春游产生悲愁的独特感受。前两句写春城儿女春游的欢乐情景,后两句写诗人对春光无限珍惜的悲愁。用语平平,但能传达出意味深长之感。

  “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写春游之景。王令家居扬州,乃繁华之地。春天的扬州更是满城春风春景,春柳春花。杜牧有诗“春风十里扬州路”,韩拥有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诗以“春城”以首,接之以“春游”,无限恣游之景,尽在一“纵”字之中。具体“纵”意,接下来“醉倚层台笑上楼”便展开一幅明媚春光下春城儿女纵情春游的热闹画卷。当此春情,渐上层台,渐倚高楼,如斯风光,好不醉人。一“醉”字,既可理解为春酒小酌,酒意使然,又可理解为春风化人,春景使醉。正是:莫问春情几许,但看春情如醉。

  “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诗人笔锋一转,由满城春花骤至满眼落花,感伤之意,倏忽袭来,令人防不胜防。此等落花,非被风雨所摧,故无苏轼“西园落红难缀”之恨;非因暮春所取,故亦无曹雪芹“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之怨。此处落花,落在繁华时节,落在盛春之际。韶光未逝,我独凋零,众人皆欢,我独悲婉。诗人‘偷穷心狂高,不肯束世程。揭欲望丘轲,今昔相招迎”(《谢束丈见赠》),空怀抱负在身,奈何世不相容。王令逝时年未三十,作此诗时亦正当二十余岁的大好年华,而忧愁苦闷如斯,决非偶然。“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用语平平,未有奇字,与其《假山》诗“旧山风老狂云根,重湖冻脱秋波骨”之奇险风格绝不相类,然而用意别出,自有机杼,故亦能传达出意味深长之感。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88-290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崔颢向以使李白也为之叹服的《黄鹤楼》诗著名。如果说《黄鹤楼》诗是以日暮思归的真挚乡思动人心魄的话,那么这首《题潼关楼》则是对雄伟山川的赞叹和由此产生的广远深沉的忧虑,表现出崔颢诗歌风格的另一方面。

  开始两句“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表现出诗人匆匆登临的情形。诗人在骑马赶路到达潼关时,恰逢雨过天晴,原本疲倦的精神忽然为之一振,于是歇马登上“津楼”(即潼关城楼,面对黄河),眺望山川。两句说明行色匆匆,写来却从容不迫,“逢”字、“上”字,安排得次第井然,而且别有一种挺拔劲健的感觉,引出下文的雄伟气势。

  中间两联,写登楼眺望所见,正面表现潼关形势的险要和山河的壮美。“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前一句说从楼上望去,潼关内外,群山连绵起伏、威武雄壮地护卫着“三辅”之地。“三辅”,本指西汉时期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公元前104年(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治长安以东;左内史为左冯翊,治长陵以北;都尉为右扶风,治渭南以西。这里的“三辅”,指唐代京城所在的关中地区。后一句是说,潼关的大门紧紧地把持着“九州”。“九州”本指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即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这里是指潼关以东的广大地区,两句突出“关门”的险要,作者先在前一句勾勒出雄伟的山势,描绘出壮阔的背景,然后在这重峦叠嶂的背景上刻划出“关门”,前有“三辅”,后有“九州”,中间用生动形象而有力的“扼”字连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势,跃然而出。“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这两句从描写关势险要过渡到交通,是上一联诗意的延伸。“川”即平野。潼关一带,在乱山之间有一条狭窄的平原,从关中向“陕路”通去。“陕路”即陕州之路,陕州治所在今河南陕县。“河”即黄河,在古潼关北面,黄河之水由北而南向华阴县流来,然后在潼关和对面的风陵渡之间,忽然折向东,滚滚流去,卷起滔滔洪波。一个“绕”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黄河的走势,形成磅礴的气势。中间四句,分别从群山、关门、川原和河流,描写了潼关的地势,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派极为雄浑苍莽的特有境界。诗人还通过“三辅”、“九州”、川原、河流,将潼关与广袤的土地连接起来,大大拓展了诗歌意境,造成一种壮阔宏大之势,从而进一步衬托出潼关地势的险要。

  最后一联,诗人融情于景,“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诗人面对如此险要的关隘,眺望着雄伟的山川,不觉已晚,黄河之上、群山之中渐渐升起了暮霭,在轰然如雷的黄河涛声中,显得一片苍凉。触动了诗人的愁绪。这里的“愁”字包含着浓郁的乡思,因为作者一开始就点明了自己是在“客行”,行役之人时值“向晚”,产生思乡之念,但这里的“愁”,又不仅仅是乡思。在潼关楼上,面对从古至今如此险要的关口,作者自然也会产生怀古伤今之意。朝廷政治的腐败、藩镇作乱的迹象,都已经清楚地显露出来,诗里也隐含着作者对国事的殷忧。因此,作者在潼关楼上的“愁”,深沉而复杂。

  这首诗气象雄浑,意境悲凉,与《黄鹤楼》相比,格律上更加严谨工整,手法上显得含蓄蕴藉,别具一种深沉凝重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173-174页

tóngguānlóu

cuīhào tángdài 

xíngféng xiēshàngjīnlóu 
shānshìxióngsān guānménèjiǔzhōu 
chuāncóngshǎn ràohuàyīnliú 
xiàngwǎndēnglínchù fēngyānwànchóu 
新烟初试花如梦,疑收楚峰残雨。茂苑人归,秦楼燕宿,同惜天涯为旅。游情最苦。早柔绿迷津,乱莎荒圃。数树梨花,晚风吹堕半汀鹭。
新烟¹初试花如梦,疑收楚峰²残雨³。茂苑人归,秦楼燕宿,同惜天涯为旅。游情最苦。早柔绿迷津,乱莎(suō)荒圃(pǔ)。数树梨花,晚风吹堕(duò)半汀(tīng)鹭。
译文:试着点燃寒食后新举之火,烂漫的春花如梦似幻。巫山的雨云似乎在往回收敛,楚地山峰滴落的是残存的雨点,滞留在吴地繁茂林园的人已经归来,在秦楼梁上借宿的是旧时的紫燕,有同样的遭际,我们同病相怜,在天涯海角备费游子的苦辣辛酸,最苦是游子的情杯凄慘孤独。最先发现柔嫩的绿茵迷失了行船的口岸,杂乱的莎草布满荒芜的花圃。只有几株梨树,花朵儿开得缤纷烂漫,晚风轻拂,吹啊,吹啊,吹落的白鹭把沙汀占去了大半。
注释:¹新烟:即新火,寒食后新举之火。²楚峰:即巫峰、巫山。³残雨:即巫山云雨。⁴茂苑:花木繁茂的苑囿。⁵秦楼:即凤台,凤女台。传秦穆公为其女所建。在今陕西宝鸡县东。⁶惜:惺惺相惜。⁷柔绿迷津:“柔绿”指春草春树。“迷津”指迷路。⁸乱莎荒圃:此指乱草荒芜了圃田,昔日所游之圃已成荒烟乱草之地。
流红江上去远,翠尊曾共醉,云外别墅。澹月秋千,幽香巷陌,愁结伤春深处。听歌看舞。驻不得当时,柳蛮樱素。睡起恹恹,洞箫谁院宇。
流红江上去远,翠尊¹曾共醉,云外别墅。澹(dàn)月秋千,幽香巷陌²,愁结伤春深处。听歌看舞。驻不得当时,柳蛮樱素³。睡起恹(yān),洞箫谁院宇。
译文:随着江水漂走的红花一瓣接着一瓣,江水催送着花瓣已流得很远,翠绿的酒杯曾经把我们相伴,醉意爬上了脸颊,别墅仿佛在云山之外。淡淡的月色把秋千送到面前,大街小巷到处飘散幽香,伤春的深愁在聚结扩展,无法挽留当年听歌看舞的美好时间。无法挽留小蛮和樊素不再离散如今。睡意去后浑身乏力,心情仍然悒郁厌倦,只听得洞箫缓缓奏起洞箫,你来自谁家的庭院?
注释:¹翠尊:绿杯。翠,深绿色。尊,古代酒具。亦作“樽”。²巷陌:街道。³柳蛮樱素:化用白居易二妾樊素善歌,小蛮善舞的典故,代指爱姬。⁴恹恹:悒郁懒怠的样子。⁵洞箫:管乐器名。

  这首词上阕伤春,而伤春中处处有怀人之意,下阕怀人,而怀人中处处有伤春之情,将伤春与怀人打成一片,词境圆融。此词用笔曲折,善于转折收放,词句清丽,情致缠绵,将天涯做客、伤春怀人之意娓娓道出。

  上片首句点明时令。古时寒食节禁火,取榆柳之火为新火。“新烟初试”写寒食清明之景。“花如梦”写春未百花凋零之状。苏州古属楚国,故而称“楚峰残雨”。清明一过,春雨渐收,春光渐老,则春花凋零可知。“如梦”“疑收”又作揣测之语,词人心中尚有将来重聚之一线希望。“茂苑人归”三句指诗人回到苏州,而当时女子所住之地已人去楼空,空有燕在。词人不是苏州人,与秦楼燕皆是天涯为旅,因而有同病相怜之意。“游情最苦”承接“天涯为旅”而来。从“早柔绿迷津”至“半汀鹭”,细写“游情”之苦,而以一“早”字点出春归匆匆之恨。“柔绿迷津”既有“春草绿色,春水碧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离别意,又有情缘断绝、无路可通之感伤意。昔日所游之圃已成荒烟乱草之地。梨花也被风吹落汀州,与白鹭同飞,再不可见。梨花暗喻别离,又绾合次句之“残雨”,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之意,想见情人离别之难。“柔绿迷津”“乱莎荒圃”“晚风吹堕”皆呼应起首“花如梦”三字。人在旅途,烟花如梦,春末人孤,唯有芳草连天,迷津荒圃,秦楼燕飞,梨花满地,故而“游情最苦”。

  换头“流红江上去远”一句,明点“去”字,仍写姬去的感受,“翠尊曾共醉”二句,逆笔追溯往日两人共居时的欢乐,曾在别墅内共同酣饮。“云外”一词体现了二人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此韵共三句,倒含有今昔两境,可谓极尽转折跌宕之能事。“澹月秋千”一韵,平出,写姬去后的伤情。言自姬去之后,不管见到皎洁月下的秋千,还是闻到千陌万巷的幽香,都令词人愁结于此,伤春于彼。“听歌看舞”一韵,又逆笔写到昔日共居时,爱姬轻歌曼舞,多么令人惬意。“驻不得当时”一韵,转笔回到现实,姬人已去,歌舞消逝,不复存在。“柳蛮樱素”化用白居易二妾樊素善歌,小蛮善舞的典故,以此再度点出姬已去,欢已失。最后“睡起恹恹,洞箫谁院宇”平出,写自己今日之状。“洞箫”承上之“歌舞”行针颇密。“谁”字表达两层意思,一则写姬人已去,歌舞不在;二则,更表达了对姬的思念。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吴文英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12:64
2、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上,中国书店,2007.01:162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卖炭翁,伐¹(xīn)²烧炭南山³中。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注释:¹伐:砍伐。²薪:柴。³南山:城南之山。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满面尘灰烟火色¹,两鬓(bìn)苍苍²十面黑。
译文: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注释:¹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²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得¹钱何所营²?身上衣裳(cháng)口中食。
译文: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注释:¹得:得到。²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面需求。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¹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²天寒。
译文: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注释:¹可怜:使人怜悯。²愿:希望。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¹驾炭车辗(niǎn)²冰辙(zhé)³
译文: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注释:¹晓:天亮。²辗:同“碾”,压。³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牛困¹人饥日已高,市²南门外泥中歇。
译文: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注释:¹困:困倦,疲乏。²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翩翩¹两骑(qí,旧时读jì)²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³
译文: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注释:¹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²骑:骑马的人。³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面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面太监手下的爪牙。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手把¹文书口称²(chì)³,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
译文: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注释:¹把:拿。²称:说。³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⁴回:调转。⁵叱:喝斥。⁶牵向北:面牵向宫中。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一车炭,千余斤¹,宫使驱²³惜不得
译文: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注释:¹千余斤:不是实面,形容很多。²驱:赶着走。³将:语助词。⁴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红纱 一作:红绡)
半匹红纱一丈绫¹,系(xì)²向牛头充炭直³
译文: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注释:¹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²系: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³直:通“值”,面价格。

  本诗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诗用同情的口吻,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当时正是“夜来城外一尺雪”的寒冬季节,身上只穿着单衣的老翁照理应该盼望着天气和暖起来,可是他却巴望着更冷一些,因为天气一暖,他的炭也就不值钱了。两句诗只写了老翁的一个心理活动,便把当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痛苦有力地揭示了出来。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幸而天公作美,夜里突降大雪,而且有“一尺”之厚,天气是足够寒冷了。因此这位老翁一大早就赶着牛车沿着那结了冰的车道向集市赶去。“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他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所以他来得很早,此时集市大门尚未打开,他不得不在门外的泥地中休息一会儿。人饿了,拉车的牛也累了,但他心里是高兴的,充满了希望,他差不多可以如愿以偿买上冬衣了。读到这儿,也许读者会怜悯他寒冷天气中只穿着那单薄的衣裳,但一想到他的炭因此可能卖个好价钱,也会不由替他高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卖炭翁心里盘算着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的时候,远处两骑人马翩翩而来,原来是“黄衣使者白衫儿”驾到。“翩翩”二字本来是用以形容英俊潇洒之态,用在这里却含有讽刺、挖苦的意味,揭露了这两员太监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嘴脸。因为是皇帝派来的,所以称“使者”。他们手里高举皇帝颁布的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不由分说,强行扭转车头,驱赶着老牛向皇宫方向走去。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唐代商品交易,多用绢帛等丝织品充作一般等价物来代替货币,宫廷购买货物,往往按照官方高抬丝织品价格计算,而不依民间流行的实价,因此太监们仅用半匹纱一丈绫来支付千余斤炭钱,实际等于强行掠夺。读至此处,不由令人想起诗人的另一首诗《宿紫阁山北村》中,描写宦官们掌握的神策军强盗般抢劫百姓财物的野蛮行径。他们都是为宫廷官府服务的,然而他们的共同特点却是置平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强行掠夺民间财物。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白描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通篇没发一句议论,说宫市给人民带来怎样的苦处,人民在这种残暴的掠夺下,怎样难以生活。而是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涕下的悲剧故事,把老人的遭遇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象地告诉了人们,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楚、深刻地了解到当时阶级对立的现实,激起人们强烈的爱憎感情。这是作者发多少议论也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其次,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细腻、逼真,使人们从人形象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一是对人物外貌的刻画,二是对内心世界的描写。试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活活地勾画出卖炭老人的辛苦、贫困、衰老、遭难的外貌,使人见之同情,思之痛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是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把老人瑟缩、委曲、矛盾、希求的心理又描写得多么深刻、细腻。使人仿佛看到一个蜷缩在屋角冻得发颤的老人,在愁苦地思索筹划着自己可怜的生活。从而更加拽拉人们的心灵,使人感到残酷的现实对老人是多么不公平!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66-868

màitànwēng

bái tángdài 

màitànwēng xīnshāotànnánshānzhōng 
mǎnmiànchénhuīyānhuǒ liǎngbìncāngcāngshízhǐhēi 
màitànqiánsuǒyíng shēnshàngchángkǒuzhōngshí 
liánshēnshàngzhèngdān xīnyōutànjiànyuàntiānhán 
láichéngwàichǐxuě xiǎojiàtànchēniǎnbīngzhé 
niúkùnréngāo shìnánménwàizhōngxiē 
piānpiānliǎngláishìshuí huángshǐ使zhěbáishānér 
shǒuwénshūkǒuchēngchì huíchēchìniúqiānxiàngběi 
chētàn qiānjīn gōngshǐ使jiāng 
bànhóngshāzhànglíng xiàngniútóuchōngtànzhí  (hóngshāzuò hóngxiāo )
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
出临皋(gāo)¹而东骛(wù)²,并丛祠而北转。
译文:步出临皋向东驰行,再通过神庙而朝北走。
注释:黄泥坂(bǎn):地名,在黄州。¹临皋:指临皋亭。²骛:驰行。
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
走雪堂之陂(pō)(tuó)¹兮,历黄泥之长坂。
译文:走进雪堂的不平山岗啊,要经过长长的黄泥巴山坡。
注释:¹陂陀:宫殿的台阶。《楚辞·招魂》:“文异豹饰,侍陂陀些。”
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
大江汹以左缭(liáo)兮,渺云涛之舒卷。
译文:汹涌的长江从它的左边绕过啊,茫茫云一般的波涛是多么舒展和卷缩。
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蒨。
草历层累¹而右附兮,蔚柯丘之葱蒨(qiàn)²
译文:重叠不齐的草木依傍在它的右边啊,茂密的柯山完全呈现着一片青绿色。
注释:¹层累:重叠。²葱蒨:草历青翠茂盛貌。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倚而盘桓。
余旦往而夕还兮,步徙(xǐ)¹而盘桓。
译文:我早晨到雪堂而晚上回临皋啊,步履时而徘徊回顾,时而逗留不前。
注释:¹徙倚:徘徊,《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
虽信美而不可居兮,苟娱余于一眄(miǎn)¹
译文:虽然景色美丽而又不可停息啊,暂且让我看一眼,欢快身心吧!
注释:¹眄:斜视。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余幼好此奇服兮,袭前人之诡幻。
译文:我年幼时好穿这种奇服啊,沿袭前辈怪诞的服饰。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老更变而自哂兮,悟惊俗之来患。
译文:老来改变服饰而自我嘲笑啊,觉醒后使世俗震惊带来忧虑。
释宝璐而被缯絮兮,杂市人而无辨。
释宝璐而被缯(zēng)¹兮,杂市人而无辨。
译文:脱掉贵重服而穿上厚帛丝棉啊,与闲杂市人没有区别。
注释:¹缯絮:指缯帛丝绵所制衣服。《楚辞·九章》:“被明月兮佩宝璐。”白居易诗:“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路悠悠其莫往来兮,守一席而穷年。
译文:路遥远不要过多来来往往啊,守住一席之地而终老。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时游步而远览兮,路穷尽而旋反。
译文:时时随意走走而又朝远方看看啊,路途止境而只好回归。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朝嬉黄泥之白云兮,暮宿雪堂之青烟。
译文:早晨游戏在白云般的黄泥坂上,夜晚归宿于青烟缭绕的雪堂茅庐里。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苏之我嫚。
喜鱼鸟之莫余惊兮,幸樵(qiáo)¹之我嫚(màn)²
译文:最高兴的是鱼鸟不因我嬉戏而受惊啊,荣幸结交一位执我见而倨傲的打柴人。
注释:¹樵苏:打柴割草的人。²嫚:迟缓,懈怠。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初被酒以行歌兮,忽放杖而醉偃。
译文:开始被酒所醉,边行走边歌唱啊,迅速放下手杖而醉仰卧了。
草为茵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草为茵(yīn)¹而块为枕兮,穆华堂之清宴。
译文:草作褥子而土块作枕头啊,肃静美丽的雪堂清净明朗。
注释:¹茵:褥子,衬垫。此句言以草为席,以土块为枕。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纷坠露之湿衣兮,升素月之团团。
译文:纷纷垂挂的雾气打湿了我的衣裳啊,圆圆的皎洁明月从天边升腾起来。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感父老之呼觉兮,恐牛羊之予践。
译文:感谢父老呼唤我觉醒啊,怕的是牛羊践踏了我的身体。
于是蹶然而起,起而歌曰:
于是蹶(jué)¹而起,起而歌曰:
译文:这样就突然站立起来,边起步边歌唱。
注释:¹蹶然:疾起貌。
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月明兮星稀,迎余往兮饯余归。
译文:月色明亮,星光稀朗,迎接我往来啊宴我回归。
岁既宴兮草木腓,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岁既宴兮草历腓(féi)¹,归来归来兮,黄泥不可以久嬉。
译文:年岁已到终境啊草木枯萎啊,回到临皋啊,黄泥坂不可以久久游玩了。
注释:¹腓:枯萎。

  这首词分六层,先写游沿途的自然美景,再写路途上悠然心态、艰辛、喜悦与旷达胸怀,最后表达回朝无望的意愿。全词富含浪漫主义情怀,是词人纪游的得意之作。

  开头写出游沿途的自然美景。先写路线:“出临皋”——“历黄泥之长坂”——“走雪堂”;再写景色:“大江”“左缭”,“云涛”“舒卷”,“草历层累”,“柯丘”“葱蓓”。可谓草历含情,江山多娇。

  第二层,写路途上“徙倚”“盘桓”的悠然心态。“旦往”“夕还”,时而徘徊,时而不前,景色虽美,不可停息,“娱余于一眄”就算满足。可谓无拘无束,悠哉游哉。

  第三层,写此次游时的潇洒风姿。“幼好”“奇服”,“老更变”“自哂”,“惊俗”“来患”;“释宝璐”而“被缯絮”,与“杂市人”“无辨”。可谓奇装异服,一道独特风景。

  第四层,以双关语写路途上的艰辛、喜悦与旷达胸怀。路远“莫往来”,守一席之地“而穷年”,我只好随意迈步“而远览”。走啊走啊,路走到了尽头而“旋反”。值得欣慰的是: “朝嬉黄泥”“白云”,“暮宿雪堂”“青烟”;鱼鸟不惊,樵夫倨傲。可谓天人合一,物我相忘。

  第五层,写黄泥坂上狂醉及其超然的浪漫情调。词人在进退维艰之际,只好歇脚黄泥坂,对酒当歌。初饮时,“被酒”所醉,边走边唱;继而烂醉, “放杖”仰卧;再则身不由己,便以“草为茵”,“块为枕”,进入梦乡,享受“华堂”“清宴”之清净美;进而“坠露”“湿衣”,映衬着“团团”“素月”。待到乡亲父老唤醒,险些被牛羊践踏。可谓一醉忘百忧,非常浪漫。

  最后一层,抒发游黄泥坂之幽情,表达自己回朝无望的意愿。东坡精神一振,起而高歌:月明星稀,迎余饯归。年岁已终,草历枯萎。归来归来啊,“黄泥不可以久嬉”。言外之意,怀古伤今:昔日孟德,雄风何存?归来渊明,是我前生。

  这首词系词人出游高峰年的纪游的得意之作,充满了悠然、潇洒、旷达、超然的浪漫主义情调。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303-1307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