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能解恚,萱草信忘忧。尽向庭前种,萋萋特地愁。
合欢能解恚,萱草信忘忧。尽向庭前种,萋萋特地愁。
陆龟蒙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 5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
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¹路。梦游熟处。一枕(zhěn)啼秋雨。
译文:茫茫的明月,这时亦应照在苏州老屋一带的南桥路上。梦中身游苏州熟悉的南桥,无限激动,一觉醒来,却在他乡,泪水像秋雨一般湿透了枕头。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江淹诗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绎唇”。又名《点樱桃》、《南浦月》。双调四十一字,仄韵。¹南桥:苏州城内古桥,词人旧居附近。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心期误。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¹住。心期²误。雁(yàn)³秋去。天远青山暮。
译文:感叹自己不能一生一世住在苏州,很多事情不能如心所愿。遥望秋空,大雁带着萧瑟的秋意飞去,远处的青山已沉没在暮霭之中。
注释:¹吴城:即苏州。²心期:谓两相期许。³将:携带。

  词的上片写见月兴怀,由思人梦以及梦后的悲伤,丝丝入扣,言简意赅,又极富艺术韵味。“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两句,见月兴怀,引发作词之灵感。眼前的月色,令词人追思当年苏州南桥附近的街巷。自然唤起他如水的柔情和美好的回忆。“茫茫”,辽阔,深远之意。这里接在“明月”之下,便觉词人有无限感慨。“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两句,言思之人梦。这两句写因怀想入梦,以及梦醒后的伤感。“秋雨”,比喻泪水。“一枕”句,锤炼极工而又不露痕迹,化用李清照词《采桑子·芭蕉》“伤心枕上三更雨”句意,既言梦境之短,又见泪水之多。

  词的下片正面抒发怀念苏州之情,以及难于名状的人生遗憾。“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一韵,正面抒写怀恋苏州。“可惜”二字,既怀恋又后悔,感叹自己住在苏州,情溢于词,见出其恋恋苏州之情,何其之深也。“心期误”,言人事多变。词人本想早归或已拟定回苏州之日,但人事蹉跎,一误再误,竞不能如愿。三个字,寄托了词人的隐痛。一个“心期”,一个“误”字,包含词人人生遗恨。“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二韵,以景结情,无限怅惘尽在不言之中。这等景象,令人兴怀。词人思念故地、故人,渲染得出神入化,缠绵深挚。结句“天远青山暮”,化用欧阳修词《踏莎行·候馆梅残》:“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句意。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以时空人事的变化,来反衬词人对苏州的眷念之情始终不变。结构严密,语言自然流畅,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词运笔轻灵,颇见深情和远韵,是一首婉约深曲疏快的小词。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第873-875页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结发¹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译文:你我结发成为夫妻,相亲相爱两不相疑。
注释:¹结发:这里是指古时的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男女双方结为夫妻。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欢娱在今夕,嬿(yàn)¹及良时。
译文:欢乐只在今天晚上,两情欢好要趁这美好的时刻。
注释:¹嬿婉:欢好貌。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征夫怀远路¹,起视夜何其²
译文:远征人心里老惦记出行的事,起身看看深夜到何时?
注释:¹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远路”一作“往路”。²夜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其,语尾助词。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参辰¹皆已没,去去从此辞²
译文: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
注释:¹参(shēn)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²辞:辞别,分手。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行役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译文:奉命远行上战场,两人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注释:¹行役:赴役远行。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¹²
译文:紧握双手长声叹息,生离别啊泪更多。
注释:¹生别:生离死别。一作“别生”。²滋:多。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努力爱¹春华(huá)²,莫忘欢乐时。
译文:努力珍惜青春,不要忘记欢乐的时候。
注释:¹爱:珍重。²春华:春光,借喻少壮时期。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生当复来归¹,死当长相思。
译文:如果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注释:¹来归:即归来。

  此诗是一首抒情诗,前四句说夫妻恩爱,五句至八句写深夜话别,九句至十二句写黎明分手,最后四句写互勉立誓。全诗以时间为序,围绕夫妻恩爱,突出话别、分手和互勉。语言质朴明白,生动流畅。

  开头四句从夫妻平时恩爱叙起,说明自结为夫妻之后,两相恩爱,从无猜疑,这样就为离别与相思,做了铺垫。三四两句,虽未明言离别,但从欢娱燕婉,仅有今夕的描写中,已透出夫妻即将分别的信息。既然夫妻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良辰在于今夕,这短暂的时光就特别可贵,从惜时写惜别,虽未明言离别而离思已满。开头四句,委婉含蓄地写出了夫妻离别的凄苦。

  “征夫怀远路”以下四句,叙述将要分别的景物。“征夫”乃作者自指,“远路”即去匈奴之路。此时作者王命在身,奉命使北,不得不割舍夫妻之情。也可能是王命急宣的缘故,诗人需要夙夜起身,故起观夜色,惟恐误了行程。仰观天际,看到参星与辰星皆已陨落,天色将曙,此时应踏上征途,别妻远行了。

  “行役在战场”以下四句,正面摧写夫妻离别。首句点明去路,“战场”指匈奴统治之地,自秦至汉,匈奴成了北地主要的边患,可以说是个古战场,所以李白《战城南》云:“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不过这次苏武使匈奴,并不是到这个古战场上去与匈奴打仗,而是因“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此处露出了伪托的马脚。既然去路是如此遥远,不管行役作战也好,出使也好,夫妻再相见是无有定期的,想到这里,夫妻之间惟有握手长叹,泪满衣襟,有不胜临歧之痛。

  末四句写新婚夫妇临别时的相互郑重叮咛。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段对话,不仅展示了人物朴实、美好的内心,而且更充实了诗首二句中“两不疑”的内容,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悲剧气氛。前贤曾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此诗正符合这样一种说法。男女相爱结为夫妻,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可是在残酷的兵役制逼迫下,它只能像一朵刚绽放即被摧残的花,转瞬即逝,无法追回。

  历史上有许多写离状别的佳作,此诗当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它的选材、表达、风格等,都对后代有广泛的影响。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新婚别》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古诗鉴赏辞典 (上),: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8,:第366页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楚地¹劳行役²,秦城³罢鼓鼙(pí)
译文:奔走在楚国的土地上,历尽辛苦。此去长安,风烟已静,军鼓将不再响起。
注释:裴侍御:名不详。侍御,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上都: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建东、南、西、北四陪都,称首都长安为上都。¹楚地:古楚国所辖之地,泛指江夏一带。²行役:旧时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都叫行役。³秦城:指长安。⁴鼓鼙: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后亦泛指战争。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舟移洞庭¹岸,路出武陵溪²
译文:小船缓缓移向洞庭岸,行人离开了武陵溪。
注释:¹洞庭:洞庭湖。²武陵溪:就是陶渊明《桃花源记》写的武陵源,在今天的湖南常德境内,此泛指湖南乡间。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江月¹随人影,山花趁²马蹄。
译文:江面上空的月亮一直伴随在你的身边,烂漫的山花正趋附着你哒哒的马蹄声。
注释:¹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²趁:趋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离魂¹²别梦³,先已到关西
译文:可游子的思归之心,却早已越过千山万水,飞向了长安。
注释:¹离魂:指游子的思绪,漂泊思归之心。²将:是带领、携带的意思。³别梦:离别后思念之梦。⁴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这里借指长安。

  这首诗是诗人送人归京之作。首联强调了天下太平;颔联、颈联写裴侍御一路顺畅、景色优美;尾联则表达了作者的“恋阙”之情。这首五言律诗前三联对仗,对仗均属工稳,特别是诗中的专用地名“楚地”对“秦城”,“洞庭”对“武陵”,颇见巧思,无荆楚之地的游历,难出此语。

首联中潭州属古楚地,故言及之。首联对句中的“秦城”,为秦长城,这里泛指长城。首联对句是指安史之乱已经平定。这一联是说,在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安史之乱平定后,裴侍御来潭州公干,现在又要回去了。首联强调了天下太平,所以才有了颔联、颈联的一路顺畅、景色优美的画面。

  颔联写裴侍御一路所经之地。洞庭湖和武陵溪都是潭州到长安的必经之地。一写水路,一写陆路,颇为周到。从潭州到长安,地名很多,作者选择这两个地名,是因为两地风景秀丽,为历代文人向往的地方。动词“移”和“出”,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亦暗示着裴侍御行程的轻快。

  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是后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之所以招人喜爱是因前后照应。“江月随人影”照应颔联出句的“舟移”,“山花趁马蹄”照应颔联对句的“路出”。二是对仗工稳。后世诗人总结的名词小类相对,即为工对,这里“江月”对“山花”,是偏正词组地理类相对,“人影”对“马蹄”,是偏正词组动物中的形体相对。三是炼字独特。两个动词“随”和“趁”,特别传神。“随”是跟从,表现洞庭湖水的流动;“趁”是追逐,表现武陵溪路上山花在风中摇曳。四是逆向思维,也就是把“江月”和“山花”拟人化。一般诗人会写成“人影随江月,马蹄趁山花”,如果不计较平仄,不计较韵脚,这两句诗也还是看得过去的。但是张谓将主语和宾语换了个位置,就显得空灵鲜活,不同常态了。五是在字面之外,读者体会出送人者和被送者的愉快心情。

  尾联所表达的是作者和裴侍御的“恋阙”之情,将送行化实为虚,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

  宋代的梅尧臣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这首诗用语平淡,却诗味很浓。“平”不能平得没劲,“淡”不能淡得没味儿。这种绚丽之后的平淡是极其不容易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2.01:590-591
玄云泱郁将安归兮,鹰隼横厉鸾徘徊兮。
玄云泱(yāng)¹将安归兮,鹰隼(sǔn)横厉²(luán)³(pái)(huái)兮。
译文:乌云翻腾啊!凤鸾,你欲归向何处?鹰隼横飞、局势险恶啊,你难以展翅翱翔。
注释:¹泱郁:形容乌云堆积、奔涌之状。²横厉:横空疾飞。³鸾:凤凰。
矰若浮猋动则机兮,丛棘栈栈曷可栖兮。
(zēng)¹若浮猋(biāo)²动则机³兮,丛棘(jí)(zhàn)(hé)可栖兮。
译文:满天有飞箭伴着疾风,动则遭险;遍地是荆棘纵横,你又栖息何方!
注释:¹矰:射鸟的箭,系以生丝。²浮猋:空中的疾风。³机:中机,被射中。⁴栈栈:众多、繁盛之状。
发忠忘身自绕罔兮,冤颈折翼庸得往兮。
发忠¹忘身自绕罔(wǎng)²兮,冤颈³折翼庸得往兮。
译文:忠而忘身啊只招来谗言嫉恨交织如网,无法挣脱啊,像一只受伤的凤鸾垂着头,耷拉着翅膀。
注释:¹发忠:奋以效忠。²自绕罔:自己编织罗网。³冤颈:垂着头、曲着颈。⁴庸:何。
涕泣兮萑兰,心结愲兮伤肝。
涕泣兮萑(huán)¹,心结愲(gǔ)²兮伤肝。
译文:泪水横流啊绵绵不断,情志郁结啊痛心疾肠。
注释:¹萑兰:泛滥,形容泪水纵横。²结愲:心绪烦乱、郁结不解。
虹霓曜兮日微,孽杳冥兮未开。
虹霓(ní)¹(yào)兮日微,孽(niè)²(yǎo)³兮未开。
译文:阳光啊暗淡,虹霓却闪着淫光;邪气啊笼罩,昏沉沉一片茫茫!
注释:¹虹霓:古人认为虹霓是淫邪之气的表现。²孽:邪气。³杳冥:昏沉、阴暗貌。
痛入天兮鸣謼,冤际绝兮谁语?
痛入天兮鸣謼(hū)¹,冤际绝²兮谁语?
译文:大声疾呼,我悲痛的声音上彻云霄,上下隔绝啊我的诚意不能诉说于君王。
注释:¹呜謼:鸣冤而呼号。²际绝:交绝,指君臣隔绝。
仰天光兮自列,招上帝兮我察。
仰天光兮自列¹,招上帝兮我察²
译文:对着上天我披心沥胆,天帝,请体察我的一片忠肠!
注释:¹自列:自述本心。²我察:考察我。
秋风为我唫,浮云为我阴。
秋风为我唫(jìn)¹,浮云为我阴。
译文:秋风为我低回悲吟,浮云为我黯淡无光。
注释:¹唫:即“吟”字。
嗟若是兮欲何留,抚神龙兮揽其须。
嗟若是¹兮欲何留,抚神龙兮揽其须²
译文:时局若此啊何必久留人世,乘抚神龙啊游于浩茫。
注释:¹若是:遭到这样的变故。²揽其须:手握龙须、飞而升天。
游旷迥兮反亡期,雄失据兮世我思。
游旷迥¹兮反亡期²,雄失据³兮世我思。
译文:旷远无际啊不返人间,英雄失势啊留待后人思想。
注释:¹旷迥:辽阔遥远,指死亡。²反亡期:返回无期。³雄失据:国家失去依靠。

  这首诗开篇以鸟自喻,鸾鸟在乌云滚滚、凶隼横行的天空中欲飞不能,徘徊不前;飞翔时遭到弓箭的射击,栖地则常被罗网束缚。这“冤颈折翼”的不幸遭遇,正是作者恐惧时刻遭害的身世象征。同时,鸾鸟所处的险恶环境,也暗示了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的黑暗和周围人群的凶险。接下由鸟而人,见物伤怀,抒写心中的忧思。作者在“心结伤肝”的言情之后,通过想像构境再现出自己的困境,最后表达了逃离社会、远游避祸的人生诀择。这首诗善于借物构景以显情,形象而委婉,言少而意深。

  此诗主要采用比体抒情写志,以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显示出作品的特色。开头四句先写自己的恶劣处境,诗人自比鸾鸟—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一开始即写出天空布满乌云,鹞鹰正无所顾忌地在空中疾飞,鸾鸟则无可奈何地在一旁徘徊,无处可去。诗人以鹰隼与鸾不同处境的对比,暗示凶残小人的得势与自己受到的倾压排挤。他还进一步指出,政敌随时都可能置自己于死地:快如疾风的箭已安好在弩机上,只要自己稍有不慎,对方便会扳动机关。进既不能,又无法后退:到处长满荆棘,没有自己的栖身之地。

  在写足环境之后,接着的四句转写自己的不幸遭遇与悲痛心情。从“发忠忘身”到“自绕罔”是一个过程,二者之间是一因一果的关系。“冤颈折翼庸得往”,具体写出“绕罔”的惨状,扭歪了脖子,折断了翅膀,再也不能自由地飞翔。“涕泣兮萑兰,心结愲兮伤肝”,是自诉悲痛之辞,是不幸遭遇引起的心灵震颤。诗人忠而得谤,故泪水滂沱,内心烦乱。在以上四句中,“自绕罔”的“自”字,看似对自己不计后果的行为的委婉自责,实际上表现的是诗人对“发忠忘身”、独力奋斗的自信与自豪。“发忠忘身”四字,尤其是一个“忠”字,是这几句的重点,也是一篇《绝命辞》的主旨所在。诗人写作《绝命辞》的良苦用心,无非是为了表明心迹,即使冤死,也希望求得当世与后代人的理解。

  诗人虽忠而见诬,但并不就此罢休。以下“虹蜺”等四句,从环境与自身二者的结合上写出自己的抗争与进一步的失望。“虹蜺”,指空中水气受阳光照射出现的彩晕,传统上认为颜色鲜艳的为雄,称虹,暗淡的为雌,称蜺。写环境的前两句说,天空虹彩夺目,太阳的光辉反而晦暗不明;邪气(孽)弥漫,天色幽暗,看不到远方。这两句赋中有比,写景之中兼有象征:“虹蜺”与“孳”象征得势的邪佞小人,“日微”与“(天色)未开”,象征君王受到小人的蒙蔽。接着的“痛入天”二句说自身。从“呜謼”二字中可以看出,诗人仍是以鸾鸟自比。鸾鸟在“寃颈折翼”之后,忍痛冲出罗网,直入高空呼叫,但他天大的冤屈无处诉说。诗人以“冤际绝”说自己的冤屈,可见他蒙冤忍辱的深重。在封建社会中,昏君重用小人,常被委婉地说成小人蒙蔽昏君。诗人求告无门,说明汉哀帝早已与群小沆瀣一气。后来李白在诗中说“为有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诗意正与此相近。

  诗人在现实世界中既得不到理解,便转而求助于自然界冥冥之中的最高统治者“上帝”。“仰天光兮自列”,“列”是说“陈列其心”(《汉书》颜师古注),也就是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招上帝兮我察”,光是“自列”还不够,又请天帝来察看。这两句,相当于常说的“昭昭此心,天日可表”的意思。以下两句写天帝的反应:“秋风为我唫,浮云为我阴”。“风”、“云”似都受到诗人的忠诚与不幸的感染,发出了吟叹之声,天色变得阴暗起来。诗人这样写,一方面在于表明自己的至诚足以感天动地,同时也从对面映衬出自己在人间不被人理解的寂寞以及忠贞反遭不幸的悲愤。正是顺着这一感情的脉络,篇末的四句表明了自己对恶浊世道的决绝的态度。

  末四句以“嗟”字领起,长声唱叹,感慨不尽。“嗟若是兮欲何留”,以“若是”总括上述的种种情况,包括环境的险恶,小人的迫害,帝王的昏瞆,等等;以“欲何留”表明自己已无意于久留于人世。“抚神龙兮揽其须,游旷迥兮反亡期”,形象地写出将离人世而去的情状。龙是传说中腾云驾雾的神物,诗人想抓住神龙的胡须直上九霄,遨游于无边无际的太空,永远不再返回。政治黑暗,处境危殆,前途无望,使诗人对人世毫无眷恋之意,故他将死写得十分超脱,这就愈见其内心的凄苦了。“世我思”是说:日后在天下大乱之时,世人痛定思痛,才会重新想起有过“发忠忘身”但在当时受到误解的“我”这个人。从末句中不难看出诗人对时局的严重忧虑,也表现了他对自己切中时弊的“危言高论”的正确性抱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句中夹入“兮”字的楚辞体,这是一眼就看得出来的。此诗对楚辞的继承,则不局限于个别用字。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打通天上人间的丰富想象,广为采用的比喻、象征、夸张的表现手法,以及在精神实质上的大义凛然与孤高自伤,都使此诗十分贴近屈原的作品。具体说来,与屈原《九章》中的《惜诵》尤为接近。整篇《绝命辞》所要表达的,即是《惜诵》开头四句所陈述的精神:“惜诵(痛惜陈述)以致愍(表达忧痛)兮,发愤以抒情。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证)。”《绝命辞》与《惜诵》相关的字句更多,如“矰若浮猋动则机兮”与“矰弋机而在上兮,罻罗张而在下”,“发忠忘身自绕罔兮”与“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仰天光兮自列,招上帝兮我察”与“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以向服(令五帝公平判断,请六神检验是否有罪)”,等等,都可以清楚看出《惜诵》的影响。但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绝命辞》自身的价值。诗人对《惜诵》的学习,是建基于个人独特的生活体验之上的“凭情以会通”(《文心雕龙·通变》),是在自己生活实感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自然化入,而非生搬硬套的阿拙劣仿效。《绝命辞》基本上通篇以鸟自喻的写法,也是明显有别于《惜诵》的。这一写法后来又直接影响到东汉末年著名辞赋家赵壹的《穷鸟赋》的创作。从文学史的角度说,《绝命辞》本身的思想艺术成就固然值得肯定,而其继往开来的历史功绩也是不可埋没的。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22-25页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biāo)吹面,黄花初把。苍鬓(bìn)羁孤,粗营鸡黍,浊醪(láo)催贳(shì)¹。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译文:秋天的南方,无数的落叶,又零落地飘下。清澄的江水飘过一阵细雨,清凉的风吹过行人面,黄色的花才开始含苞。白眉羁旅一人,简单的在农家小院宿营,几杯浊酒带来许久感伤。对着斜斜的露滴,有点凄冷的香恰如其分,故人去,徒留感叹。
注释:¹贳:赊欠。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底事,强成沾洒。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qī)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¹。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yú)细看,牛山²底事,强成沾洒。
译文:头上的丝带在醉意中不经意掉落,将要睡觉时,水雾萦绕小屋。回来的相互牵着的儿女,归来时欢语嬉笑,依然邀好友同住。从开着的门望去,一轮明月映江,仿佛是很悲伤的小虫鸣唱了整夜。白天再把茱萸细看,牛山下的事,真的是难以忘怀的。
注释:¹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²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