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因兵死守蓬(péng)¹,麻苎(zhù)²衣衫鬓(bìn)发焦³
译文: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
注释:¹蓬茅:茅草盖的房子。²麻苎:即苎麻。³鬓发焦:因吃不饱,身体缺乏营养而头发变成枯黄色。
桑柘(zhè)¹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²尚征苗³
译文:桑树柘树全废毁仍然还要交纳蚕丝税,田园耕地已荒芜仍要征收农业税。
注释:¹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²后:一作“尽”。³征苗:征收农业税。
时挑野菜和¹根煮,旋(xuàn)²(zhuó)³生柴带叶烧。
译文:时常在外挖些野菜连着根须一起煮,现砍生柴带着叶子一起烧。
注释:¹和:带着,连。²旋:现(做)。³斫:砍。⁴生柴:刚从树上砍下来的湿柴。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yáo)¹
译文:任凭你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偏僻处,也没办法逃脱官府的赋税和兵徭。
注释:¹征徭:赋税和徭役。

  此诗反映了在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下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全诗通过山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透视当时社会的面貌,语极沉郁悲愤。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从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地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战乱夺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栖身。

  “麻苎衣衫鬓发焦”一句,抓住“衣衫”、“鬓发”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身着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肖其貌而传其神。从下文“时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写来看,山中寡妇应该还是青壮年妇女,照说她的鬓发色泽该是好看的,但由于苦难的熬,使她鬓发早已焦黄枯槁,显得苍老了。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内心痛苦,写出了她那饱经忧患的身世。

  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样残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此处的“纳税”,指缴纳丝税;“征苗”,指征收青苗税,这是代宗广德二年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古时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田园荒芜了,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无以为生。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只见她不时地挖来野菜,连菜根一起煮了吃;平时烧柴也很困难,燃生柴还要“带叶烧”。这两句是采用一种加倍强调的说法,通过这种艺术强调,渲染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最后,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深山有毒蛇猛兽,对人的威胁很大。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的压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剥削的魔爪是无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用得极好。可以看出,诗人的笔触象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

  诗歌是缘情而发,以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的。《山中寡妇》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诗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

  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最后,诗又在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引发感慨,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个山中寡妇的苦难,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妇同命运的更多人的苦难。这就从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残酷的剥削,深化了主题,使诗的蕴意更加深厚。

参考资料:
1、 阎昭典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56-1357

shānzhōngguǎ

xún tángdài 

yīnbīngshǒupéngmáo zhùshānbìnjiāo 
sāngzhèfèiláiyóushuì tiányuánhuānghòushàngzhēngmiáo 
shítiǎocàigēnzhǔ xuánzhuóshēngcháidàishāo 
rènshìshēnshāngèngshènchù yīngzhēngyáo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

桑树柘树全废毁仍然还要交纳蚕丝税,田园耕地已荒芜仍要征收农业税。

时常在外挖些野菜连着根须一起煮,现砍生柴带着叶子一起烧。

任凭你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偏僻处,也没办法逃脱官府的赋税和兵徭。

注释

蓬茅:茅草盖的房子。

麻苎:即苎麻。

鬓发焦:因吃不饱,身体缺乏营养而头发变成枯黄色。

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

后:一作“尽”。

征苗:征收农业税。

和:带着,连。

旋:现(做)。

斫:砍。

生柴:刚从树上砍下来的湿柴。

征徭:赋税和徭役。

鉴赏

  此诗反映了在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下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全诗通过山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透视当时社会的面貌,语极沉郁悲愤。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从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地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战乱夺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栖身。

  “麻苎衣衫鬓发焦”一句,抓住“衣衫”、“鬓发”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身着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肖其貌而传其神。从下文“时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写来看,山中寡妇应该还是青壮年妇女,照说她的鬓发色泽该是好看的,但由于苦难的熬,使她鬓发早已焦黄枯槁,显得苍老了。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内心痛苦,写出了她那饱经忧患的身世。

  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样残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此处的“纳税”,指缴纳丝税;“征苗”,指征收青苗税,这是代宗广德二年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古时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田园荒芜了,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无以为生。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只见她不时地挖来野菜,连菜根一起煮了吃;平时烧柴也很困难,燃生柴还要“带叶烧”。这两句是采用一种加倍强调的说法,通过这种艺术强调,渲染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最后,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深山有毒蛇猛兽,对人的威胁很大。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的压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剥削的魔爪是无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用得极好。可以看出,诗人的笔触象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

  诗歌是缘情而发,以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的。《山中寡妇》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诗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

  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最后,诗又在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引发感慨,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个山中寡妇的苦难,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妇同命运的更多人的苦难。这就从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残酷的剥削,深化了主题,使诗的蕴意更加深厚。

参考资料:
1、 阎昭典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56-1357
创作背景

  唐朝末年,朝廷上下,军阀之间,连年征战,造成“四海十年人杀尽”(《哭贝韬》),“山中鸟雀共民愁”(《山中对雪》)的悲惨局面,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此诗即创作于这种社会背景下,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
1、 阎昭典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56-1357
杜荀鹤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3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有美¹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译文:姿容艳美,既不自藏;岂容独处,无人欣赏。
注释:¹美:指木芙蓉。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
(yíng)¹湘西²岸,秋至风霜繁。
译文:亭亭玉立,潇水西畔;秋季来临,风紧霜繁。
注释:¹盈盈:姿态美好的样子。²湘西:潇水西岸。
丽影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丽影盈寒水,浓芳委¹前轩²
译文:艳丽倩影,告别寒江;移植廊前,散发芳香。
注释:¹委:放置,指栽培。²轩:有窗的长廓或小室。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jì)¹谅难杂,反此生高原²
译文:它与荷花,混杂实难;与之不同,故生高岸。
注释:¹芰荷:荷花。²高原:高地。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一诗,写作时间与植桂诗大致相同,心态也相拟,只是写法上略有不同,如果说植桂诗更多地表现了自己的孤悲之感的话,此诗则以自爱、自慰之情为主。

  诗人创作此诗,心态上有两个特征。一是孤寂无依,世无知音之感。当时诗人刚贬谪永州,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作为被贬官员,行动很不自由,处境与囚徒相差无几。所以他常自称为“罪臣”、“楚囚”。心理常惶恐不已,彻夜难眠。再加上昔日志同道合的朋友都远贬荒凉遥远之地,贬官的身份也不便与他人接触。因而,伴随他的只是孤独、寂寞和无奈。另外一种心态特征是:怀才不遇又矢志不移。柳宗元的才能是全面的,为多数人所了解的,柳宗元主要是散文家和诗人。但被贬之前,柳宗元的理想绝不是做文人,而且有点不屑于做文人。在《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中说道:“意欲施之事实,以辅时及物为道。”信中他向自己好友表白了昔日的理想。他的《冉溪》诗中“少时陈力希公候,许国不复为身谋”的句子,更是直接说明了他的理想是辅助时政,建政立业,为此而不怕牺牲。事实上,他也确有非凡的政治才能,三十四岁成为朝廷要臣足以说明了这点。永贞革新的失败,他失去了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机会,但他并没有放弃,这一性格很类似流放中的屈原。在贬永时期,他关注着时局的变化,民生的疾苦,常与朋友以书信的形式讨论历史、政治和为官之道,希望被朝廷起用,再度施展政治才能。为了理想,他提携后进,培养人才,积蓄力量,正如《冉溪》诗中写道:“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西园待成器。”这些大概是柳宗元在不自由状态下最大的所为吧。了解了柳宗元这样的心态,就很容易把握此诗的深层次的含义。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就是采用拟人化手法,把自己的心态物化成木芙蓉,木芙蓉自然成了他感情的载体、心灵的镜子和与读者沟通的渠道。诗中的木芙蓉具有鲜明的诗人的色彩:她孤寂、独自长在湘水西岸,任秋风疾吹,繁霜严打,无人爱怜顾惜;她完美,“盈盈”,是婀娜多姿的体形,“丽影”是艳丽动人的身姿,“浓香”是沁人的芳香,可谓集众美于一身;她自信,“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这种自信来自于“有美”。这种美与其说是木芙蓉的姿态、丽影和浓芳,不如说是诗人的才华、理想。因此,即使在孤独、冷落,被人诋毁、抛弃的处境里,他也没有沮丧、消沉和自暴自弃。他坚信自己总会有被人赏识的时候;他很有原则,处于世上,就只能像木芙蓉一样,扎根高高的陆地,绝不与浮于水上的摇摆不定的芰荷同处。诗人对木芙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倾注了强烈的感情。这样做的用意很明显,高文先生道明了诗人的用意:“此诗写木芙蓉美丽而孤独,深受风霜欺凌,诗人同情它的遭遇而移栽于住所轩前。乃以木芙蓉自比,怜花亦即自怜”。诗人爱花,护花,实为自爱自慰。这也正是中国古代文人抚平内心创伤,驱走孤独幽愁的常见方式。

xiāngànróngzhílóngxìngjīngshě--liǔzōngyuán

yǒuměiānnéngshǒugēn

yíngyíngxiāng西ànqiūzhìfēngshuāngfán

yǐngbiéhánshuǐnóngfāngwěiqiánxuān

liàngnánfǎnshēnggāoyuán

越声长苦有谁闻,老向湘山与楚云。
越声长苦有谁闻,老向湘山与楚云。
译文:激昂慷慨的悲苦长叹谁能听到?我多年谪居湘楚边远之地。
海峤新辞永嘉守,夷门重见信陵君。
海峤(qiáo)新辞永嘉守¹,夷门重见信陵君²
译文:海边山岭刚刚送别被贬的永嘉令谢灵运。夷门监者侯赢又见到了敬贤的信陵君。
注释:¹永嘉守:谢灵运,曾遭人排挤,出为永嘉太守。²信陵君:战国时魏国贵族,不耻下交,曾亲自驾车往请魏国隐士侯嬴(夷门监者)。
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绝群。
田园松菊¹今迷路,霄(xiāo)汉鸳鸿久绝群。
译文:我这个无奈隐居的人现在迷茫困惑,您正如鸳鸟鸿鹄早已超越凡俗。
注释:¹松菊:陶潜诗“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幸遇甘泉尚词赋,不知何客荐雄文。
幸遇甘泉¹尚词赋,不知何客荐雄文。
译文:有幸得遇圣明君王喜爱辞赋文学,不知谁能够向圣上推荐我的好文章。
注释:¹甘泉:甘泉宫,这里代指皇帝。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游都邑(yì)¹以永²³,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sì)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kāng)(kǎi),从唐生¹⁰以决疑¹¹。谅¹²天道之微昧(mèi)¹³,追渔父(fǔ)以同嬉¹⁴。超埃尘¹⁵以遐(xiá)¹⁶,与世事乎长辞¹⁷
译文: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自己空有佐时的愿望,等待政治清明还不知要等到哪一年。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夫去同乐于山川。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注释:¹都邑:指东汉京都洛阳。²永:长。³久:滞。言久滞留于京都。⁴明略:明智的谋略。⁵徒临川以羡鱼:自己空有佐时的愿望。徒:空,徒然。羡:愿。⁶俟:等待。⁷河清:黄河水清,古人认为这是政治清明的标志。⁸蔡子:指战国时燕人蔡泽。⁹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¹⁰唐生:即唐举,战国时梁人。¹¹决疑:请人看相以绝对前途命运的疑惑。蔡泽游学诸侯,未发迹时,曾请唐举看相,后入秦,代范睢为秦相。¹²谅:确实。¹³微昧:幽隐。¹⁴嬉:乐。¹⁵超埃尘:即游于尘埃之外。埃尘,比喻纷浊的事务。¹⁶遐逝:远去。¹⁷长辞:永别。由于政治昏乱,世路艰难,自己与时代不合,产生了归田隐居的念头。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于是仲春令月¹,时和气清;原²(xí)³郁茂,百草滋荣。王雎(jū)鼓翼,鸧(cāng)(gēng)哀鸣;交颈颉(xié)(háng),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译文:正是美好的仲春时节,气候温和,天气晴朗。高原与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
注释:¹仲春令月: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令月:美好的月份。²原:宽阔平坦之地。³隰:低湿之地。⁴郁茂:草木繁盛。⁵王雎:鸟名。即雎鸠。⁶鸧鹒:鸟名。即黄鹂。⁷颉颃:鸟飞上下貌。⁸于焉:于是乎。⁹逍遥:安闲自得。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尔乃¹龙吟方泽²,虎啸山丘。仰飞纤缴(zhuó)³,俯钓长流。触矢(shǐ)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shā)(liú)
译文: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龙鸣般唱,在小丘上虎啸般吟诗。向云间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钓丝;飞鸟被射中毙命,鱼儿因贪吃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鱼。
注释:¹尔乃:于是。²方泽:大泽。³纤缴:指箭。纤:细。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⁴逸禽:云间高飞的鸟。⁵魦鰡:一种小鱼,常伏在水底沙上。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于时曜(yào)¹²³,继以望舒。极般(pán)游之至乐(lè),虽日夕而忘劬(qú)。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¹⁰。挥翰¹¹墨以奋藻¹²,陈¹³三皇之轨模¹⁴。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¹⁵
译文: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乘船遨游已经极乐,虽然夜来还不知疲劳。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弹奏五弦琴的深远美好意味,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挥笔著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教范。且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
注释:¹曜灵:日。²俄:斜。³景:同“影”。⁴望舒:神话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仙人,这里代指月亮。⁵般:大船。⁶虽:虽然。⁷劬:劳苦。⁸五弦:五弦琴。⁹指:通“旨”。¹⁰周孔之图书:周公、孔子著述的典籍。¹¹翰:毛笔。¹²藻:辞藻。此句写其挥翰遗情。¹³陈:陈述。¹⁴轨模:法则。¹⁵如:往,到。

  寥寥几笔,即勾勒出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一派欣欣向荣的自然风貌,既表达了对归田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寓对官场龌龊的厌恶。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历来深受人们爱赏。《归田赋》作为迄今最成功的抒情小赋,在赋体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代表了自西汉末叶以来赋体革新转变的最高成就,基本结束了大赋为主流的创作时代,而开辟了灵巧自如的小赋的新时期,使赋这种文学形式得以继续活跃发展。从此以后,特别是经魏晋到唐宋,虽几经演化,但无论是散韵、骚韵、俳体、文体,有成就的作家大多循此路径抒情述志、咏物叙事,丰富了文苑。

  文中多用典故是此赋的一大特色,如“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分别引用《淮南子·说林训》和《左传·襄公八年》的典故:“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事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也是从《楚辞·渔父》中“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及“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化来的。张衡充分利用了历史典故词句短小、内涵量大的优点,于文辞之外又平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因而《归田赋》并未因为篇制短小而显干瘪。同时,《归田赋》所选用的多是为人们所熟悉的典故,并不晦涩难懂。所以这篇小赋以其雅致精炼、平易清新的语句,包容了内涵丰富的史实,并赋之以新意。

  此外,《归田赋》还用了一些叠韵、重复、双关等修辞方法,如“关关嘤嘤”、“交颈颉颃”,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而“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既反映了作者畅游山林,悠闲自得的心情,又颇含自戒之意。

  总之,《归田赋》已很不同于先前的汉大赋了,它已开始由叙事大赋转入抒情小赋,风格上也不再追求气势的铺排、辞藻的堆砌,而类似于四六句骈文,开了骈赋的先河。《归田赋》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篇章。

guītián

zhānghéng liǎnghàn 

    yóuyǒngjiǔ mínglüèzuǒshí línchuānxiàn qīngwèi gǎncàizhīkāngkǎi cóngtángshēngjué liàngtiāndàozhīwēimèi zhuītóng chāoāichénxiáshì shìshìcháng 

    shìzhòngchūnlìngyuè shíqīng yuánmào bǎicǎoróng wáng cānggēngāimíng jiāojǐngxiéháng guānguānyīngyīng yānxiāoyáo liáoqíng 

    ěrnǎilóngyínfāng xiàoshānqiū yǎngfēixiānzhuó diàochángliú chùshǐér tāněrtūngōu luòyúnjiānzhīqín xuányuānchénzhīshāliú 

    shíyàolíngéyǐng wàngshū pányóuzhīzhì suīérwàng gǎnlǎoshìzhījiè jiānghuíjiàpéng tánxiánzhīmiàozhǐ yǒngzhōu kǒngzhīshū huīhànfènzǎo chénsānhuángzhīguǐ gǒuzòngxīnwài ānzhīróngzhīsuǒ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¹,渔樵(qiáo)早市。永昼²端居³,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chún)玉藕,珠粳(jīng)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译文:亭前小沟东临长江,柳岸苇堤一望无际,安静的村庄只有卖鱼卖柴的人在早上作生意时才喧闹一阵子。整天安居无事,光阴白白度过,什么事也未作成。不过,莼菜、白藕、珍米、锦鲤等食物,年复一年地离开不了。
注释:¹哄:一阵喧闹。²永昼:白天。³端居:谓平常居处,安居。⁴丝莼:湖水植物,可作菜。⁵珠粳:贵重粳米。
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因念浮丘¹旧侣,惯²瑶池³、羽觞(shāng)醉。青鸾(luán)歌舞,铢(zhū)摇曳,壶中天地。飘堕¹⁰人间,步虚声¹¹断,露寒风细¹²。抱素琴,独向银蟾¹³影里,此怀难寄。
译文:想和旧友痛饮如浮丘在瑶池般的生活,歌妓舞女穿着仙女般飘柔的衣,轻歌曼舞于仙境。飘落到了人间,再也听不到道士诵经之声,只好过着风露交加的生活。我抱着一张白色的琴,独自一人面对月宫弹奏;否则,对君思念之情是难以寄托的。
注释:¹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²惯:习惯于。³瑶池:西方仙境。⁴羽觞:酒器,酒盏。用形似羽(鸟)、觞(兽)作,故名。⁵沈:即“沉”。⁶青鸾:女子,这里指歌妓舞女。⁷铢衣:轻衣。古代二十四铢为两,这里极言衣轻。⁸摇曳:飘荡。⁹壶中天地:仙境之一。¹⁰飘堕:飘落。¹¹步虚声:道士唱经礼赞声。¹²露寒风细:喻指贫寒生活。¹³银蟾:传说中的月亮。

  上片,运用景事反观手法,写功名未就,感到空悲而又极力排遣与安慰的心态。开头五句,写了临皋烟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它们叠印成了“连云际”的“潇洒”而喧闹的渔樵之乡的风景图,很有特色。面对如此美丽的江滨风光,东坡竟产生了与常人不同的人生感叹:“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然而,东坡毕竟是东坡,迅即调整心态,从“丝莼”、 “玉藕”、“珠粳”与“锦鲤”的寻常百姓生活中,看到了一条值得留恋的人生道路。

  下片,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回忆起京城令作者陶醉的生活,感叹贬居黄州后的无奈心境。开头六句,从宴饮和歌舞两个侧面,再现了当年东坡京城那种“浮丘”仙人式的、“瑶池”仙境般的“沉醉生活,再现了众“青鸾”穿着“摇曳”的“铢衣”,进入“壶中天地”而“歌舞”的缥缈轻举美之情景。颇有“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柳永《木兰花》)的韵味,反映了东坡借仙人、仙境以解脱空虚苦闷的无奈心态。紧接着,笔锋一转,反照现实,天上人间,好不凄凉,从“瑶池”、“壶中天地”的仙境陡然“飘堕人间”,过着“露寒风细”贫困的贬居生活。与《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作《越调笛声慢》赠公显的心境一样,唯一告慰故友的是“我”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遥慰,否则, “此怀难寄”。

  全词以景托情,正反观照,杂以仙话的点化引用,作者将自己此时此地对人生、对现实怀有虚无感和伤叹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道时光易逝,叹怀才不遇;借仙话隐道,解脱空虚愁苦。纵观全词,抓住虽以“抱琴”“独向银蟾”遥慰,仍隐留着“此怀难寄”之感。

参考资料:
1、 孔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45-246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95

shuǐlóngyín··xiǎogōudōngjiēzhǎngjiāng--shì

xiǎogōudōngjiēzhǎngjiāngliǔwěiànliányúnyāncūnxiāorénxiánhōngqiáozǎoshìyǒngzhòuduāncùnyīnlechéngshìdànchúnǒuzhūjīngjǐnxiāngliúliànyòujīngsuì

yīnniànqiūjiùguànyáochíshāngshěnzuìqīngluánzhūyáozhōngtiānpiāoduòrénjiānshēngduànhánfēngbàoqínxiàngyínchányǐng怀huáinán

短更长更愁絮絮,三点两点雨星星。
短更(gēng)¹长更愁絮(xù)絮²,三点两点雨星星。
译文:心中愁绪连绵不绝,只听见报时的更声由短渐长,屋外淅淅沥沥的雨声越来越疏。
注释:¹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二小时。此谓“短更长更”乃人之主观感受。²愁絮絮:形容愁思不断。絮絮:连绵不绝貌。
雨声不似愁难断,颠倒匡床月入棂。
雨声不似愁难断,颠倒匡床¹月入棂(líng)²
译文:雨声不似愁思那样难断,这时,月入窗棂,清冷幽绝的月光照着正在床上翻来覆去的不眠人。
注释:¹颠倒匡床:指作者在床上翻来覆去难入眠。匡床:亦作“筐床”,原指方正而舒适的床。《淮南子·主术训》:“匡床蒻席,非不宁也。”高诱注:“匡,安也;蒻(ruò),细也。”诗中指一般的床。²棂:此指窗棂,窗户上的格子。

  这首诗紧扣夜中小雨,以愁情贯穿全诗,它以夜长喻愁长,以小雨反衬愁浓,以雨停反衬愁深,结尾以“颠倒匡床嚣作结,把诗人的愁情推到高潮。诗不仅构思精巧,抒情亦有独特之处,情境交织,情随境移,寓情于朴实的语盲之中。

  开头两句,点明雨夜,顿入愁境。短更长更,愁絮绵绵,更由短渐长,表明诗人孤愁萦怀,难以入眠已经多时了。三点两点,雨声零落,雨点由三到两,可见雨声愈来愈疏。三点两点的雨声,只有在更深夜静之时,不眠之人,才能听得见。入夜容易使人思绪万端,牵动愁肠,淅淅沥沥的雨声更使人愁上添愁,不堪其苦。第三句则把抽象的愁思具体化,说雨声不似愁思那样难断,正面说雨声,其实意落反面,侧写了愁思比雨声细密绵长,这比直接描写更富有表现力,使愁思具体可感,更深刻生动,此所谓“诗有正写不出,须用反击始透者”。如此绵密不绝的愁思,直教诗人无计可除,辗转反侧,不能安席。这时,月入窗棂,清冷幽绝的月光照着不眠的诗人,结语余音袅袅,回味不尽。

参考资料:
1、 黄洽.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04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