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臣¹北地承严谴(qiǎn)²,谓到南中³每相见。
译文:我们这些被流放的臣子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从北方流放到南荒,原以为在南荒大家还能够经常见面。
注释:端州:今广东省庆市。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即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竟。唐代习惯用兄弟排行的行次与人名并称,如杜审言排行第五,称杜五审言。其余几人的称谓亦如此。¹逐臣:被流放的臣子。²严遣:严厉的惩罚。³南中:指岭南。
岂意南中歧路¹多,千每万水分乡县²
译文:谁料到岭南会有这么多岔道,各个乡县之间隔着千每万水。
注释:¹歧路:岔路,十字路口。²县:地方区域名,周代已有县邑。唐代县隶属于州。
云摇雨散各翻¹飞,海阔天长音信稀²
译文:我们恰似翻飞不定的浮云飘雨,各独处一方,不仅无缘相见,而且音信难通。
注释:¹翻:翻转,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²稀:少。
处处每川同瘴(zhàng)(lì)¹,自怜²能得几人归。
译文:中原人大多不适应岭南偏僻地区炎湿的气候,有的贬官就走上了不归之路。
注释:¹瘴疠:每川湿热蒸郁之气。人中此气则生病,内病为之瘴,外病为为之疠。²自怜:哀怜自己,怜悯朋友。

  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卧病之机,率羽林军发动政变,诛除武氏佞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逊位,迎中宗复辟。

  这是唐代历史上的一大事件,当时影响所及,一批文人朝士因“倾心媚附”二张而尽数被贬至岭南各远恶诸州。作为武氏朝廷的著名词臣的宋之问,自然难逃此厄,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县一带)参军。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竞都是与宋之问同时在朝的诗人。唐代习惯用兄弟排行的行次与人名并称,如杜审言排行第五,称杜五审言。其余几人的称谓亦如此。他们都因与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交往而得罪被贬往岭南的。宋之问因病晚行,当途经端州驿时见杜、沈、阎、王各题诗于壁上,便感慨地写了这首诗。这首诗虽即兴而作,但情感充沛,语言流畅,生动感人。前人曾评说,宋之问“运笔如舌”,“古诗多佳”。这首七言古诗就是一个例证。

  诗的开头两句,语言平直,如同与四位朋友相对而言:“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意思是说:我们这些有罪的臣子,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从北方流放到南荒,原以为在南荒大家还能够经常见面。想想远离家乡能有朋友作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岂料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意思是说:谁料到南中会有这么多岔道,千山万水使各个乡县重重相隔,哪里还能见到朋友们的面呢?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深沉的懊丧和哀愁。“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是写对朋友们的思念的。一般形容分离,或说“云飞雨散”,或说“雨飞云散”,宋之问独用“云摇”一词来表现他在《桂州三月三日》诗回忆早年飞黄腾达的情景时说:“风举云摇入紫微。”

  正所谓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在封建社会里,要想贵为朝臣,不能单凭个人的才力,尤其是在唐代,知识分子要得到重用,必须有达官贵人举荐。宋之问是深明个中奥秘,而且也深有体会的。他媚附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或许也正是想乘其“风举”、“云摇”吧。岂知武则天病危,张易之被杀,而他也受到了株连。

  这里的“云摇”有暗指皇威或政治势力之意,后者使他们象雨点般散落四方。“翻飞”也含有命运不测之意。“海阔天长”说明朋友之间相距遥远。杜审言流放峰州,在今越南河西省山西西北部;阎朝隐贬崖州,即今海南岛琼山县,都要过海才能到达贬所。而沈佺期谪迁驩州,即今广西崇左县,相传是舜放驩兜的地方,这些地方离宋之问要去的贬所泷州,即今广东罗定县,都还很遥远。古代交通不便,因此诗接着说“音信稀”。彼此之间难以来往和互通消息。“音信稀”又和“每相见”遥相照应,更增强了悲凉的情味。

  诗人在驿前孤寂地思念着同样遭遇的朋友,为朋友和自己的未来担心、忧虑:“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上句是写虽然各人所去的地方不同,但都同样充满瘴疠,山川满目凄情。下句以深沉的长叹收结了全篇。中原人大多不适应南方偏僻地区炎热的气候,视岭南为蛮荒之地,被贬谪的人初到岭南都有九死一生的恐惧感。比宋之问他们早一年多贬到端州的高戬就病死在那里。与高戬同时流放到钦州(今广西钦州)的张说于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初被赦返京,再过端州时题有《还至端州驿站与高六别处》:“昔记山川是,今伤人代非。往来皆此路,生死不同归。”宋诗的结尾“自怜能得几人归”,也许是看了张诗有感而发的。

  这首七言古诗平易晓畅,明白如话,于平易中见奇妙。诗的遣词造句十分贴切自然,而且极富表现力;恰切地运用了双声、叠韵及重复,读起来音韵和谐,错落有致。全诗八句话,五十六个字,写得波澜起伏,跌宕生姿。就此诗而言,由见题壁而引发对友人的思念,进而表露被贬岭南的愁绪,其情感发展由失望感伤、孤独寂寞而凄苦愁虑、迷惘忧惧,真切地道出了被贬的内心心理,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zhìduānzhōu驿jiànshěnyánshěnsānquányáncháoyǐnwángèrjìngkǎiránchéngyǒng--sòngzhīwèn

zhúchénběichéngyánqiǎnwèidàonánzhōngměixiāngjiàn

nánzhōngduōqiānshānwànshuǐfēnxiāngxiàn

yúnyáosànfānfēihǎikuòtiānzhǎngyīnxìn

chùchùshānchuāntóngzhàngliánnéngréngu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们这些被流放的臣子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从北方流放到南荒,原以为在南荒大家还能够经常见面。

谁料到岭南会有这么多岔道,各个乡县之间隔着千每万水。

我们恰似翻飞不定的浮云飘雨,各独处一方,不仅无缘相见,而且音信难通。

中原人大多不适应岭南偏僻地区炎湿的气候,有的贬官就走上了不归之路。

注释

端州:今广东省庆市。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即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竟。唐代习惯用兄弟排行的行次与人名并称,如杜审言排行第五,称杜五审言。其余几人的称谓亦如此。

逐臣:被流放的臣子。

严遣:严厉的惩罚。

南中:指岭南。

歧路:岔路,十字路口。

县:地方区域名,周代已有县邑。唐代县隶属于州。

翻:翻转,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稀:少。

瘴疠:每川湿热蒸郁之气。人中此气则生病,内病为之瘴,外病为为之疠。

自怜:哀怜自己,怜悯朋友。

鉴赏

  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正月,宰相张柬之武则天卧病之机,率羽林军发动政变,诛除武氏佞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逊位,迎中宗复辟。

  这是唐代历史上的一大事件,当时影响所及,一批文人朝士因“倾心媚附”二张而尽数被贬至岭南各远恶诸州。作为武氏朝廷的著名词臣的宋之问,自然难逃此厄,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省罗定县一带)参军。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竞都是与宋之问同时在朝的诗人。唐代习惯用兄弟排行的行次与人名并称,如杜审言排行第五,称杜五审言。其余几人的称谓亦如此。他们都因与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交往而得罪被贬往岭南的。宋之问因病晚行,当途经端州驿时见杜、沈、阎、王各题诗于壁上,便感慨地写了这首诗。这首诗虽即兴而作,但情感充沛,语言流畅,生动感人。前人曾评说,宋之问“运笔如舌”,“古诗多佳”。这首七言古诗就是一个例证。

  诗的开头两句,语言平直,如同与四位朋友相对而言:“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意思是说:我们这些有罪的臣子,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从北方流放到南荒,原以为在南荒大家还能够经常见面。想想远离家乡能有朋友作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岂料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意思是说:谁料到南中会有这么多岔道,千山万水使各个乡县重重相隔,哪里还能见到朋友们的面呢?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深沉的懊丧和哀愁。“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是写对朋友们的思念的。一般形容分离,或说“云飞雨散”,或说“雨飞云散”,宋之问独用“云摇”一词来表现他在《桂州三月三日》诗回忆早年飞黄腾达的情景时说:“风举云摇入紫微。”

  正所谓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在封建社会里,要想贵为朝臣,不能单凭个人的才力,尤其是在唐代,知识分子要得到重用,必须有达官贵人举荐。宋之问是深明个中奥秘,而且也深有体会的。他媚附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或许也正是想乘其“风举”、“云摇”吧。岂知武则天病危,张易之被杀,而他也受到了株连。

  这里的“云摇”有暗指皇威或政治势力之意,后者使他们象雨点般散落四方。“翻飞”也含有命运不测之意。“海阔天长”说明朋友之间相距遥远。杜审言流放峰州,在今越南河西省山西西北部;阎朝隐贬崖州,即今海南岛琼山县,都要过海才能到达贬所。而沈佺期谪迁驩州,即今广西崇左县,相传是舜放驩兜的地方,这些地方离宋之问要去的贬所泷州,即今广东罗定县,都还很遥远。古代交通不便,因此诗接着说“音信稀”。彼此之间难以来往和互通消息。“音信稀”又和“每相见”遥相照应,更增强了悲凉的情味。

  诗人在驿前孤寂地思念着同样遭遇的朋友,为朋友和自己的未来担心、忧虑:“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上句是写虽然各人所去的地方不同,但都同样充满瘴疠,山川满目凄情。下句以深沉的长叹收结了全篇。中原人大多不适应南方偏僻地区炎热的气候,视岭南为蛮荒之地,被贬谪的人初到岭南都有九死一生的恐惧感。比宋之问他们早一年多贬到端州的高戬就病死在那里。与高戬同时流放到钦州(今广西钦州)的张说于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初被赦返京,再过端州时题有《还至端州驿站与高六别处》:“昔记山川是,今伤人代非。往来皆此路,生死不同归。”宋诗的结尾“自怜能得几人归”,也许是看了张诗有感而发的。

  这首七言古诗平易晓畅,明白如话,于平易中见奇妙。诗的遣词造句十分贴切自然,而且极富表现力;恰切地运用了双声、叠韵及重复,读起来音韵和谐,错落有致。全诗八句话,五十六个字,写得波澜起伏,跌宕生姿。就此诗而言,由见题壁而引发对友人的思念,进而表露被贬岭南的愁绪,其情感发展由失望感伤、孤独寂寞而凄苦愁虑、迷惘忧惧,真切地道出了被贬的内心心理,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正月,宰相张柬之武则天卧病之机,率羽林军发动政变,诛除武氏佞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辟。这是唐代历史上的一大事件,当时影响所及,一批文人朝士因“倾心媚附”二张而尽数被贬至岭南各远恶诸州。作为武氏朝廷的词臣的诗人,难逃此厄,被贬为泷州参军。他在赴贬所途中,经端州驿站停留,见到一起被贬而先期经过此地的同朝文友杜审言沈佺期诸人在墙壁上留下的题诗,不由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01:第102-103页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21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古人无宿诺¹,兹道以为难。
译文:古人重视信守诺言,而您躬行重然诺之道并不感到困难。
注释:¹无宿诺:实现诺言不过夜。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译文:您为报答知己,不辞奔波万里,赴边杀敌,您这信守诺言的品格实在令人感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马蹄里月窟(kū)¹,剑术²指楼兰³
译文:您驱马纵横驰骋于西域极远之地,您高妙的击剑之术直指楼兰古国。
注释:¹月窟:月生之地,指极西之地。²剑术:击剑的技术。³楼兰:古西域国名,遗址在今新疆若羌。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地出北庭¹尽,城临西海²寒。
译文:您出征的行程穷尽北庭地区,您出击的锋芒直逼西海这寒冷的地带。
注释:¹北庭:唐朝都护府,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²西海:今新疆吐鲁番。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森然¹(zhān)武库,则是弄儒翰(hàn)²
译文:您学识渊博令人肃然仰望,您文笔俊秀令儒者钦佩。
注释:¹森然:严肃貌。²翰:长而硬的鸟羽,借指毛笔、文字等。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入幕¹(wǎn)²银绶(shòu),乘轺(yáo)兼铁冠³
译文:您进入幕府,被委以重任,奉命赴执法者之任。
注释:¹入幕:入为幕僚。²绾:旋绕打结。³铁冠:即法冠,以铁为柱,置于冠上,执法者服之。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译文:您勤于训练士卒,队伍在训练中日益精锐,征战中杀尽敌寇,无一漏网。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献捷¹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译文:战胜后面见天子,进奉俘虏和战利品,论起功勋,狄司马以赫赫战绩居于首位。
注释:¹献捷:战胜后,进奉俘虏和战利品。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激昂丹墀(chí)¹下,顾盼²青云端。
译文:您在宫殿之前激昂陈词,顾盼之间,神采飞扬,如身处青云之端一般令人景仰。
注释:¹丹墀:古时宫殿前涂上红色的台阶。²顾盼:向左右或周围看去。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谁谓纵横策¹,翻为权势²干。
译文:谁曾想到,如此纵横战阵之间的谋略,竟被权势者从中干扰,不被君王采纳。
注释:¹纵横策:克敌制胜之术。²权势:指居高位有势力之人。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将军既坎壈(lǎn)¹,使者亦²辛酸。
译文:您因此而不得一展抱负,亲见此事的传令使者也为您感到悲哀和不平。
注释:¹坎壈:困窘,不得志。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gěng)¹(yì)²三事³,羁(jī)从一官。
译文:您光明磊落,不肯趋附权贵,因而被迫客居他乡担任一个小官。
注释:¹耿介:光明磊落,不趋炎附势。²挹:作揖。³三事:即三公,泛指高级官员。⁴羁离:寄居为客。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tuán)
译文:我知道您现在很不得志,但我相信,有朝一日您会像鹏鸟一样直上高空,实现凌云壮志。
这首诗赞颂了狄司马的高尚品行。诗一开头即以“无宿诺”作赞誉之词,将狄司马这位志行高洁之人的伟岸形象凸现出来,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随即对狄司马品质高贵、英勇善战展开描写,言辞铿然有声,一位从金戈铁马中浴血奋战而出的英雄形象巍然屹立。虽然诗人对狄司马的功勋、神采有较多的着墨,但最终落笔之处还是他内在品质的高尚。到慷慨陈词于君王之前是狄司马内心之高洁而外露为信守然诺、奋勇杀敌、功勋赫赫的极致。在这极致之时笔锋陡转,言及狄司马为权贵所嫉,难以一展抱负,对比强烈,令人于恍然若失中领悟到更深的人生哲理。最后诗人劝勉友人不要灰心,相信功业终有成就之日,这正是诗人对友人的钦佩是根本于其志行高洁,而非表面的功勋显耀的体现。全诗语言古拙,对仗工整,一韵到底,表现了诗人卓越的文艺才能。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6-107页

dōngpíngliúzèng--gāoshì

rén宿nuòdàowèinán

wànzhīyánchéngtàn

jīngyuèjiànshùzhǐlóulán

chūběitíngjǐnchénglín西hǎihán

sēnránzhānshìnònghàn

wǎnyínshòuchéngyáojiāntiěguān

liànbīngjīngruìshācán

xiànjiéjiàntiānzilùngōnghàn

ángdānchíxiàpànqīngyúnduān

shuíwèizònghéngfānwèiquánshìgàn

jiāngjūnkǎnlǎn使shǐzhěxīnsuān

gěngjièsānshìcóngguān

zhījūnhuìpéngtuán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宝靥(yè)¹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译文:美丽动人的西邻女,依靠玉台旁弹奏古筝。
注释:¹宝靥:花钿。古代妇女首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
秋风孤鹤唳(lì)¹,落日百泉洄²
译文:习习的秋风中天上白鹤长鸣,落日的余晖中地下的水流回旋。
注释:¹唳:鸣叫。²洄:水流回旋。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译文:座客们引颈谛听,天上的行云也要下来看个究竟。
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译文:不知道弦上所弹出的曲子,到底是在为谁凄切哀伤。

wénzhēng--kānghǎi

bǎo西línmíngzhēngbàngtái

qiūfēngluòbǎiquánhuí

zuòjiējīngyǐnxíngyúnxiàlái

zhīxiánshàngqīngqièwèishuíāi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十年曾一别,征路¹此相逢。
译文:十年之前我们曾经分别,在漫漫征途上再次相遇。
注释:¹征路:远行的路途;征途;行程。南朝宋鲍照《还都道中》诗之一:“鸣鸡戒征路,暮息落日分。”路,一作“旆”。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马首¹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译文:驱马作别又将去向何处?看那夕阳下的万壑千峰。
注释:¹马首:马头。《仪礼·士丧礼》:“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

  这首小诗,用朴素的语言写一次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淡着笔,不作雕饰,而平淡中蕴含深深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

  前两句淡淡道出双方“十年”前的“一别”和此时的“相逢”。从诗题泛称对方为“久别者”看来,双方也许并非挚友。这种泛泛之交间的“别”与“逢”,按说“别”既留不下深刻印象,“逢”也掀不起感情波澜。然而,由于一别一逢之间,隔着十年的漫长岁月,自然会引发双方的人事沧桑之感和对彼此今昔情景的联想。所以这仿佛是平淡而客观的叙述就显得颇有情致了。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抒写久别重逢的感触,而是重逢后又一次匆匆别离的情味。他们在万山攒聚的岭上和夕阳斜照的黄昏偶然重逢,又匆匆作别,诗人撇开“相逢”时的一切细节,直接从“逢”跳到“别”,用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语言轻轻托出双方欲别未别、将发未发的瞬间情景──“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征路偶然重逢,又即将驱马作别。马首所向,是莽莽的群山万壑,西斜的夕照正将一抹余光投向峭立无语的山峰。这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别的素描。不施色彩,不加刻画,没有对作别双方表情、语言、动作、心理作任何具体描绘,却自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境界静寂而略带荒凉,使这场离别带上了黯然神伤的意味。马首所向,千峰耸立,万山攒聚,正暗示着前路漫漫。在夕阳余照、暮色朦胧中,更给人一种四顾苍茫之感。这一切,加上久别重逢旋即又别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就使得这情景无形中带有某种象征意味。它使人联想到,在人生征途上,离和合,别与逢,总是那样偶然,又那样匆匆,一切都难以预期。诗人固然未必要借这场离别来表现人生道路的哲理,但在面对“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的情景时,心中怅然若有所思则是完全可以体味到的。第三句不用通常的叙述语,而是充满咏叹情调的轻轻一问,第四句则宕开写景,以景结情,正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穷感慨,加强了世路茫茫的情味。可以说,三、四两句正是诗人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交会,是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值得玩味的是,诗人还写过一首内容与此极为相似的七绝《余干赠别张十二侍御》:“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两相比较,七绝刻画渲染的成分显著增加了(如“芜城陌”、“春风别”、“岁暮逢”、“寒江”),浑成含蕴、自然真切的优点就很难体现。特别是后幅,五绝以咏叹发问,以不施刻画的景语黯然收束,浑然一体,含蕴无穷;七绝则将第三句用一般的叙述语来表达,且直接点出“怆”字,不免有嫌于率直发露。末句又施刻画,失去自然和谐的风调。两句之间若即若离,构不成浑融完整的意境。从这里,可以进一步体味到五绝平淡中蕴含深永情味、朴素中具有天然风韵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47-748页

lǐngshàngféngjiǔbiézhěyòubié

quán tángdài 

shíniáncéngbié zhēngxiāngféng 
shǒuxiàngchù yángqiānwànfēng 
云鬟倾倒,醉倚阑干风月好。凭仗相扶,误入仙家碧玉壶。
云鬟(huán)¹倾倒²,醉倚阑干风月好。凭仗相扶,误入仙家碧玉壶。
译文:酒醉后头发散乱,依靠着栏杆发现眼前一片美景。倚仗别人搀扶我,进入仙家的境地。
注释:¹云鬟:古代通称妇女的头发。此处特指苏轼自己的头发,这与古代成年男子束发的习俗有关。²倾倒:有散乱的意思。
连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
连天衰草,下走湖南西去道。一舸姑苏¹,便逐鸱(chī)²去得无。
译文:一望无际的枯草,我从水路取道苏州,就随着范蠡退隐江湖离开仕途么?
注释:¹姑苏:指苏州。²鸱夷:春秋战国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消灭吴国之后,主动退隐江湖,改姓更名,到齐国时称为鸱夷子皮。

  上片写醉后所见的美景以及醉态中的奇想。首句“云鬟倾倒”,直接描写酒醉后头发散乱的状态。次句“醉倚阑干风月好”紧承前句,当苏轼醉后倚栏而望时,忽然发现了一个美的境界:“风月好”。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在醉酒后拥有本真的自我,再加上恰好与自然美景相遇,这种“酒中趣”就显得不俗了。“凭仗相扶”一句,承上句一个“醉”字,仍写醉意朦胧的状态。就在这时,苏轼突发奇想,“误人仙家碧玉壶。”苏轼从年轻时起就博览群籍,不免于“杂学旁搜”,神仙方术之类书籍也莫不毕览,由该词所写可见一斑。这里 “仙家碧玉壶”的神话传说,不仅紧扣上文酒醉之事,而且充分表露了苏轼童真与诙谐的个性。

  下片写赴杭州途中所见的景物,以及途经苏州时的怀古之思。“连天衰草”句,显示了江南仲冬时的季节特征,展现了苏轼在旷野中行进时一片苍凉、凄清的景象,多少也透露出苏轼在宦游中某种疲乏、栖遑(huáng)的心态,为下文引发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预伏一笔。接着“下走湖南西去道”一句,是叙事,暗写当前赴杭任之事。“湖”字“当指太湖”,并与苏轼此次取道湖州至杭州的履历相印证,以确定本篇的写作时间,是颇为精当的。 “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两句,写经过姑苏时,引起对当年归隐江湖的越国功臣范蠡的联想,以及对苏轼自我人生道路的思考。尽管苏轼的这种思考是偶发的,并不符合苏轼的“奋厉有当世志”(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的人生理想。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03-105

jiǎnlánhuā··--shì

yúnhuánqīngdàozuìlángànfēngyuèhǎopíngzhàngxiāngxiānjiā

liántiānshuāicǎoxiàzǒunán西dào便biànzhúchī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少年易老学¹难成,一寸光阴²不可轻³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注释:¹学:学问,学业、事业。²一寸光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时间短暂。³轻:轻视,轻松放过。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未觉¹池塘春草梦²,阶³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一梦中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注释:¹未觉:没有感觉、觉醒。²池塘春草梦:这是一个典故,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³阶:台阶。⁴梧:梧桐,落叶乔木。

  本诗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诗人用切身体会告戒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说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学业,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偶成》南宋朱熹的一首七言绝句。告诉我们青春易逝,学问难成,且珍惜这年少光阴,莫轻易错过。

参考资料:
1、 冯亦同,周洁莹选编.教育诗选: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4

quànxuéshī--zhū

shǎoniánlǎoxuénánchéngcùnguāngyīnqīng

wèijuéchítángchūncǎomèngjiēqiánqiū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