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帘卷张清宴,含香带雾情无限。
画堂帘卷张清宴,含香带雾情无限。
春风爱惜未放开,柘枝鼓振红英绽。
春风爱惜未放开,柘枝鼓振红英绽。

dān

zhèng tángdài 

huàtángliánjuǎnzhāngqīngyàn hánxiāngdàiqíngxiàn 
chùnfēngàiwèifàngkāi zhèzhīzhènhóngyīngzhàn 
郑谷

郑谷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30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百千家似围棋局¹,十二街如种菜畦(qí)²
译文:长安城百千家的分布像围棋的棋盘一样,十二条大街把城市分隔得像整齐的菜畦。
注释:观音台:指唐长安乐游原上观音寺(后改名青龙寺)内的高台。观音,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从梵文本译为“观世音”,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略称“观音”。¹局:棋盘。²菜畦:菜田中划分的方形小区。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遥认微微入朝火¹,一条星宿(xiù)²五门³西。
译文:远远的可以辨认出百官上早朝时所持灯火,宛如天空一道星宿直达大明宫。
注释:¹入朝火:官员早朝时所执之灯火。²一条星宿:形容百官所执灯火,宛如天空一道星宿。³五门:当指长安大明宫正门丹凤门。

  此诗前二句用“围棋局”“菜畦”作喻,描画长安城整饬、匀称的布局,笔直、宽敞的街道;后两句笔锋转向唐都政治活动的中心即大明宫,写早朝情景,以“一条星宿”为喻,写出火把之多,官员之众,仪礼之盛。此诗的描写具体生动,言简而意丰。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两先写天亮后所见,从鸟瞰的角度写长安的全貌与特点。唐代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宏伟的城市之一。它按照事先设计的规划施工修建,将全城分为宫城、皇城、坊里(即住宅区)三部分。宫城是皇宫所在地;皇城则是朝廷官员办公之处,城内的南北七街、东西五街排列着尚书省、御史台等各级官署;围绕宫城、皇城的一百一十四坊,以承天门为界,东西各占一半,南北十四条大街、东西十一条大街穿插在坊市中间,将城市分割为一块块的小方格,方格内分布着千百家居民、住户。“围棋局”、“种菜畦”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长安城纵横交错、整齐划一的建筑格局。作者之所以未按时间顺序描述,目的是从全局上突出长安建筑的独特,气魄的雄伟,让它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两句写拂晓前所见,选择百官上朝途中的一个场面,反映了京城的独特风貌。古代百官早朝时,必须在天亮前就赶到宫门,等候皇帝上殿。唐代自高宗以后,举行国家大典和接见百官的地方,由太极宫移至大明宫。作者在台上看到,远处百官上早朝时的灯笼、火把,像天空一条蜿蜒的恒星,向着大明宫的南门移动、伸展。这些微小、闪烁的火光,在黑夜中,与天上的星星相互辉映,增加了京城的神秘与宁静,而星宿的比喻,又与地上的天廷(即朝廷)有几分联系,显示出首都的尊严。一早一晚,一总一分,长安城的万千气象就尽集其了。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内皇宫衙署、市民住宅,布局规整,不相混杂的风貌。

参考资料:
1、 鲍思陶 郇玉华等主编. 中国名胜诗联精鉴[M]. 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2,651-652.
2、 汪旭编著. 唐诗全解[M].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5,113.

dēngguānyīntáiwàngchéng

bái tángdài 

bǎiqiānjiāwéi shíèrjiēzhòngcài 
yáorènwēiwēicháohuǒ tiǎoxīngxiù宿mén西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吾拟乞(qǐ)¹,犬子²以田产未置³我,赋此骂之。
译文:我请求辞官归隐,但儿子以田产还没置办为由不让辞官,于是写了这首词骂儿子。
注释:¹乞归:请求退休归田。²犬子:对自己儿子的谦称。³田产未置:还没有置备好田地产业。⁴止:劝阻。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吾衰(shuāi)¹矣,须²富止³何时?富止是危机。暂忘设醴(lǐ)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译文:我已渐渐年老,力尽筋疲,功名富止的实现要待到何时?何况富止功名还处处隐伏着危机。穆生因楚王稍懈礼仪便抽身辞去,陶潜尚未得享俸禄就弃官而归。穆先生、陶县令那样明达的人都是我十分崇敬的老师。
注释:¹衰:年老。²须:等待。³富止:有功业。⁴醴:甜酒。⁵抽身:退出仕途。⁶得米弃官归:陶渊明当彭泽县令时,曾有上司派督邮来县,吏请以官带拜见。渊明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是解印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弃官归隐之志。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待葺(qì)¹个园儿名“佚(yì)²”,更作个亭儿名“亦(yì)³”,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chí)?便休休,更说甚(shèn),是和非!
译文:归隐后一定要将荒园修葺,“佚老园”就是个合适的名字。再建个亭儿取名为“亦好”,便能闲时饮酒,醉时吟诗。一块田地千年之中要换八百主人,一人嘴里又能插上几张饭匙。退隐之后便一切作罢,何须再费口舌说什么是非得失。
注释:¹葺:修缮。²佚老:安乐闲适地度过晚年。³亦好:退隐归耕,虽贫亦好。⁴匙:小勺。⁵休休:罢了,此处含退隐之意。⁶甚:什么。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三句直接驳斥儿子用以阻止词人引退的理由,有针锋相对之势。词人的儿子认为词人此时的官位还不够,积蓄的俸禄还不足以购买丰厚的田产,言下之意希望父亲能继续升官,而词人劈头便说:“吾衰矣。”儿子以富贵为念,词人便以富贵的时机、富贵的忧患来回应。“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五句全是用典,故事的主人公有两个,穆生和陶渊明。西汉楚元王刘交以穆生、白生、申公三位贤士为中大夫、礼贤下士,席上专为不喜饮酒的穆生设醴,其孙刘戊继任为王后忘了设醴。穆生看出楚厉王怠慢背后潜伏的危机,毅然辞官。陶渊明曾当任彭泽县令,因为不愿意以五斗米的官俸而低头向乡里的小人,便辞官而去,在农村种地,不求闻达。词人直言要以穆生和陶渊明为师,有及时归隐、远离官场的意思,与儿子希望自己继续留在官场,等待词人以后富贵的想法背道而驰。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两句都在第三字后断开,造成了节奏和语意上的奇峭。作者不仅想到了归隐,而且连归后闲居处的亭、园的名字都想好了。“闲饮酒,醉吟诗”两句概括了理想的生活状态,“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两句引用禅语和谚语,说明人生苦短,眼前占有的身外之物都不能长久,不如看淡。“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三句不仅否认了富贵,而且否认了满足与不满足。

  上片说做官的道路危机四伏,要以穆先生、陶县令这些以前的贤人为师,早点隐退,不要期待功名富贵,言外之意包含对朝廷不能用抗战志士的不满。下片想象归隐田园、饮酒吟诗的乐趣。整首词的语言看似平实通俗,实际上却贯穿各种典故和对前人作品句子的化用。通过给儿子讲述道理,把辛弃疾正直不阿、洁身自好的形象体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502页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辛弃疾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01页
3、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997页

zuìgāolóu··shuāi--xīn

guīquǎnzitiánchǎnwèizhìzhǐzhī

shuāiguìshíguìshìwēizànwàngshèchōushēnwèicéngguānguīxiānshēngtáoxiànlìngshìshī

dàiyuánérmínglǎogèngzuòtíngérmínghǎoxiányǐnjiǔzuìyínshīqiānniántiánhuànbǎizhǔrénkǒuchāzhāngshi便biànxiūxiūgèngshuōshénshìfēi

夷吾相桓公,岂复偶际会。
夷吾¹相桓公,岂复偶际会²
译文:当年管仲为相辅佐桓公,怎么能说是偶然的机遇。
注释:¹夷吾:即管仲,名夷吾。²际会:机遇,时机。
观其平生心,身已有所委。
观其平生心,身已有所委。
译文:看看管子平生的梦想,他的身心其实早已有所寄托。
天方困生民,吊伐实在己。
天方困生民,吊伐¹实在己。
译文:时年灾战百姓有受殃,他把扶慰民众讨伐罪贼来担当。
注释:¹吊伐: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求居寓所欲,纠与白等耳。
求居寓所欲,纠与白等耳。
译文:居求有所及欲望得偿,这公子纠与公子白都是一样的人。
堂堂东海邦,内政谨疆理。
堂堂东海邦,内政谨疆理。
译文:做为一个堂堂东海国宰相,内政外交均需谨慎治理。
南荆北达燕,玉币走千里。
南荆(jīng)¹北达燕,玉币走千里。
译文:从南面的楚国北边的燕国,这齐国的玉币纵横千里。
注释:¹荆:春秋时楚国称荆。
仲尼免左衽,自以身受赐。
仲尼¹免左衽,自以身受赐。
译文:孔夫子发出感慨没有被外族所侮,说这是我们拜管仲所赐。
注释:¹仲尼:指孔子。
孟轲圣之偶,非薄良有谓。
孟轲(kē)¹圣之偶,非薄良有谓。
译文:孟轲是同孔子一样的圣人,对管子的功勋却无如实的评价。
注释:¹孟轲:孟子。
彼狂后世儒,诋毁恣轻议。
彼狂后世儒,诋毁恣轻议。
译文:至于那些后世狂儒,只会诋毁放纵随便议论。
嗟哉不量分,讵解圣贤意。
(jiē)哉不量分,讵(jù)解圣贤意。
译文:可叹啊这么不自量分,他们怎么能理解圣贤的境界呢。
区区彼商鞅,操术良非是。
区区彼商鞅,操术良非是。
译文:至于后来小子商鞅,仅凭小权小术并非善良之举。
为法昧所从,以身受其弊。
为法昧所从,以身受其弊。
译文:正因法昧而为所欲为,最终他自己也接受了恶报。

guǎnzi--zhānglěi

xiānghuángōngǒuhuì

guānpíngshēngxīnshēnyǒusuǒwěi

tiānfāngkùnshēngmíndiàoshízài

qiúsuǒjiūbáiděngěr

tángtángdōnghǎibāngnèizhèngjǐnjiāng

nánjīngběiyànzǒuqiān

zhòngmiǎnzuǒrènshēnshòu

mèngshèngzhīǒufēibáoliángyǒuwèi

kuánghòushìhuǐqīng

jiēzāiliàngfēnjiěshèngxián

shāngyāngcāoshùliángfēishì

wèimèisuǒcóngshēnshòu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南抱辽阳,嶻嶪蓊郁,时有佳气,如海蜃然。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千山¹在辽嶂²城南六十里,秀峰叠³,绵亘(gèn)数百里。东引(ōu),南抱辽嶂,嶻(jié)(yè)(wěng),时有佳气¹⁰,如海蜃(shèn)¹¹然。嘉靖¹²丁亥,予戍(shù)¹³抚顺¹⁴,丙申¹⁵¹⁶盖州¹⁷,道出辽嶂,乃与同志¹⁸徐、刘二子游焉。
译文:千山在辽阳城南面六十里的地方,高高耸立的山峰和重重叠叠的山岭,绵延横亘几百里。向东面牵挽着边境屯守之处,从南面环抱着辽阳城,高峻的山岭上长满着蓊郁茂密的草木,远望山中,经常可以看到非常美好的景物,好像是海市蜃楼一般。嘉靖六年,我被谪戍守抚顺所,嘉靖十五年,调往盖州卫,经过辽阳,就同志趣相投的朋友徐、刘二位到千山游览。
注释:¹千山:指今辽宁鞍山东南的千朵莲花山,简称千山。²辽嶂:县名,今辽宁辽嶂市。³叠:重叠。⁴嶂:如屏障的山峰。⁵绵亘:连绵不断,延伸。⁶引:牵引,牵挽。⁷瓯脱:亦作“区脱”。汉时匈奴语,为边境屯戍或守望之处,因泛指边界。⁸嶻嶪:形容山高耸。⁹蓊郁:形容草木茂盛。¹⁰佳气:美好的云气。古代认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¹¹海蜃:即海市蜃楼。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或全反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而形成的各种奇异景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认为是蜃吐气而成,故称。¹²嘉靖: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共45年(1522—1566)。丁亥:指嘉靖六年(1527)。¹³戍:谪戍。指因罪而被遣送至边远地方,担任守卫。¹⁴抚顺:今辽宁抚顺市,明代在此设有防区。¹⁵丙申:指嘉靖十五年(1536)。¹⁶迁:指职官调动,多指升职。¹⁷盖州:今辽宁盖县,明代设有盖州卫。¹⁸同志:志趣相同者。
出南门,过八里庄、石门、钓鱼台。台,盖屯戍旧址也。东北有温泉,莹洁可鉴。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高不满丈,深倍之,广半。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前有亭,曰一览。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乱溪而东,岩壑窈窕,僧房半出云间,扶杖登之。
出南门,过八里庄、石门、钓鱼台¹。台,盖屯(tún)²旧址也。东北有温泉,莹洁可鉴³。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qì)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líng)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高不满丈,深倍¹⁰之,广半¹¹。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前有亭,曰一览。自一览亭迤(yǐ)西而北,入龙泉寺。晡(bū)¹²,往香岩¹³,乱溪¹⁴而东,岩壑(hè)¹⁵窈窕¹⁶,僧房半出云间,扶¹⁷杖登之。
译文:从辽阳城南门出发,经过八里庄、石门、钓鱼台。钓鱼台是屯边戍守的旧址。它的东北边有一个温泉,泉水清莹明洁,可以照见人。从这里向南转弯进山,走了几里路,到达祖越寺。这里的道路颇为险峻,在佛寺中唱经的殿堂里稍稍休息了一会儿,就向万佛阁攀登。万佛阁建在半山腰上,沿着山崖盘旋而上,跨过一座架在空中的桥梁走进阁里。我们靠着栏杆向四面眺望,天空吹着清凉的风,打算就到山上一座寺院里去过夜。这一天是四月初四日。我们顺着东面的山岭:远望海螺峰,攀附着太极石,走进一条山涧,山涧岸高不到一丈,水深大约有两丈,宽有五尺。低头再看万佛阁,它已经处在我们的下方了。前面有一座山亭,名叫一览亭。从一览亭往西北方向慢慢走去,来到了龙泉寺。下午时分,前往香岩寺,渡过一条溪水向东走,一路都是山岩和涧谷,深远而又曲折,远远望见香岩寺隐隐出现在云雾间,就拄着拐杖一口气登了上去。
注释:¹钓鱼台:在辽嶂南三十里。²屯戍:屯田和驻防。明代军事制度,卫、所的军士大部分屯田,以高军饷,小部分驻防。³可鉴:可当镜子照。⁴憩:休息。⁵禅堂:寺庙中唱经修行的佛殿。⁶飞梁:悬空架设的桥。⁷泠:清凉。⁸戊子日:指当年农历四月初四日。下文“己丑”、“庚寅”依次指初五、初六。⁹螺峰:即海螺峰。¹⁰深倍:承接上句“不满丈”而言,深约两丈。¹¹广半:广约五尺。¹²晡时:即申时,指下午三点至五点。¹³香岩:寺名。¹⁴乱溪:横渡溪水。¹⁵岩壑:山岩沟涧。¹⁶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¹⁷扶:拄持。
明晨己丑,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由此至大安,自东而北。自龙泉至此,约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行复数里。隍堂中开,诸山罗列,高爽清旷。视三寺为最西峰,空洞倚天。徐子题曰:“通明天”。是夕,有雨意。
明晨己丑,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¹空寂翛(xiāo)²,有遗世³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yuè),闻之愀(qiǎo)。由此至大安¹⁰,自东而北。自龙泉至此,约二十余里,陡绝¹¹洿陷¹²,悬崖怪石,后先¹³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¹⁴如绣。行复数里。隍(huáng)堂中开¹⁵,诸山罗列,高爽¹⁶清旷¹⁷。视三寺¹⁸为最西峰,空洞¹⁹倚天²⁰。徐子题曰:“通明天”。是夕,有雨意。
译文:第二天是初五日,寺院的僧人给我们安排了斋饭,吃过饭就上路,走累了就在一棵大树下面休息。四周环境空旷寂静、安适自在,使人产生超脱尘世的遐想。东面山峰高耸险峻,徐、刘两位朋友举起一大杯酒一饮而尽,那时正巧有一个吹奏胡笳的人,笳声在茂密成荫的树林里震荡,使人听了之后心里感到悲凄。从这里又前往大安寺,由东向北而行。从龙泉寺到这里,大约已经走了二十多里,一路都是陡峭的山岭、低陷的沟谷,高悬的山崖、怪异的岩石,前后相靠,一个接着一个,远望孤立的山峰、俯看深邃的峡谷,奇花异草,杂然交错如同锦绣。又走了几里路,见一条大峡谷从中间豁然展开,一座座山峰排列在两旁,峡谷里非常清爽而开阔。从我们所游过的祖越、龙泉、香岩三座寺院的方向来看,这里是最西面的一座高峰,在开阔的空谷中直耸云天。姓除的那位朋友给它取名“通明天”。这一天晚上,天好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注释:¹人境:尘世,人所居住的地方。²翛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³遗世:抛弃尘世,指辞官出家。⁴危险:指险恶、险要之地。⁵浮白:愿意为罚饮一满杯酒,后也称满饮或畅饮酒为浮白。⁶引满:举饮满杯的酒。和“浮白”一样,都指满杯饮酒。⁷笳:即胡笳,古代北方的一种乐器,多用作军号。⁸樾:道旁的林荫树。⁹愀然:凄楚的样子。¹⁰大安:寺名。¹¹陡绝:高而陡峭。¹²洿陷:低凹下陷。这句指地势忽高忽低,忽上忽下。¹³后先:后边的和前边的。¹⁴杂然:混杂的样子。¹⁵隍堂中开:山壑像高大的客厅一样从中间展开。隍,无水的城壕,这里指山壑。堂,堂屋。¹⁶高爽:高大轩敞。¹⁷清旷:清朗开阔。¹⁸三寺:指前文所说的祖越寺、龙泉寺、香岩寺。¹⁹空洞:即“崆峒”,山高峻的样子。²⁰倚天:靠着天。
翼日庚寅,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东有罗汉洞,高寒袭人。又数息,至双井,一在树下。一在乱石间,泉甚冽。又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趺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自大安山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起视山冈,两浮屠相向争耸,乃自中会反祖越。
翼日¹(gēng)(yín),晴霁(jì)²,登中峰,顾³京国,远眺荒徼(jiǎo),山海混茫无际。东有罗汉洞,高寒袭人。又数息,至双井,一在树下。一在乱石间,泉甚冽¹⁰。又数(shuò)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yú)¹¹以木梯登望之,股栗¹²。健者匍(pú)(fú)¹³而上,有石枰(píng)¹⁴,九仙环弈(yì)¹⁵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¹⁶¹⁷,扶¹⁸滕侧足,盘跚¹⁹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武²⁰,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²¹(hè)²²之。趺(fū)²³坐石上,一老进麦饼²⁴。值饥,食之厌²⁵,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自大安山行几²⁶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起视山冈,两浮屠²⁷相向争耸,乃自中会反祖越。
译文:又过了一天是初六日,雨后天晴,我们登千山的中峰,回头瞻望京都,远眺荒远的边地,山海相连浑然一体,茫然无际。东面有一个罗汉洞,洞里的寒气侵人肌骨。走走歇歇好几次,来到了双井,一眼井在大树底下,一眼井在乱石之间,井里的泉水十分清冷。又走了一阵,来到仙人台,这里有陡峭的石壁和断绝的山崖,从山崖北边角上用木梯爬上去再往下看,两腿直发抖。身体健壮的人匍匐着爬了上去,那里有一个石头的棋盘,传说有九位神仙曾在这里围坐着下棋。从仙人台走出来寻访中会寺,走过一条小溪,穿过杂乱的山石,荆棘塞满了山路,手杖都无法插下去,小路只能容下两脚的脚趾。我们就用一匹布绑在胸部,让人从后面牵拉着,援着藤条,侧着双脚,一瘸一拐地走着,非常危险。刘先生在前头走,徐先生和我两个相隔只一两步,他摘下一朵山花,作了一首诗赠给我。我也就依着他的诗韵和了一首。我们盘腿坐在石头上,一位老人送上了麦饼。我正好肚子很饿,吃了麦饼感到非常满足,问老人姓什么,他笑着不回答,我们这才来到了中会寺。我们从大安寺出发走了将近二十里山路,都感到十分疲备,就在和尚的住房里坐下休息。坐了好久,站起来观看四周的山峰冈岭,只见两座佛塔相对着互相比试高低。于是,我们从中会寺又返回到祖越寺。
注释:¹翼日:次日。翼,通“翌”。²霁:雨停日出。³顾:回头看。⁴瞻:仰望,表示尊敬。⁵京国:指明代国都北京。⁶眺:向远处看。⁷荒徼:荒远的边境。⁸混茫:广大无边。⁹数息:多次休息。¹⁰冽:寒冷。¹¹北隅:北边。¹²股栗:两腿发颤,形容恐惧之甚。栗,通“傈”。¹³匍匐:竭力,尽力。¹⁴枰:棋盘。¹⁵弈:下棋。¹⁶挽:拉,拽。¹⁷之:这里指自己。¹⁸扶:攀附。¹⁹盘跚:同“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²⁰武:半步。²¹倚声:指依照原诗的声律节奏填词。²²和:应和。²³趺:盘腿坐。²⁴麦饼:小麦面粉做的饼。²⁵厌:通“餍”,饱足。²⁶几:将近,几乎。²⁷浮屠:亦作“浮图”,梵语译音,指佛塔。
从者病,取道石桥,宿南村农家。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
从者病,取道石桥,宿南村农家。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¹秀丽,磅(páng)(bó)²盘结³,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予之劣陋,弗¹⁰¹¹传其胜,姑¹²¹³其大概如此。
译文:有个随从我们的人生了病,我们就经过那座石桥下山来,在南村的一户农家借宿。回头仰望群峰,全都像是在天上了。千山的美好景致,高大而又润泽,清秀而又瑰丽,山势磅礴无际,树木盘曲交错,不能用文字一一尽述。如果这座山处在中原地区,应当与五岳相等。然而它却地处偏僻的东部一角,名望高贵的人、四方游历之士,都很少有人来到这里。事物的道理就这样有的幸运、有的不幸,这是为什么呢?古时柳州的山水因为柳子厚写过游记文章而得以名扬天下,我的文笔粗劣浅陋,不能写出千山的美妙所在,姑且摘取它的大致情况记述在这篇文章里。
注释:¹弘润:指山势高大,草木丰润。²磅礴:气势盛大的样子。³盘结:盘曲交错。⁴殚:尽。⁵中州:指中土,即中原地区。⁶物理:事物的道理。⁷柳州:今山西柳州。⁸子厚: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子子厚。他被贬柳州刺史后,曾写过介绍柳州山水的文章。⁹显:扬名。¹⁰弗:不。¹¹克:能够。¹²姑:姑且,暂且。¹³撮:摘取。

  此文是作者在被贬途中的及景记游之作。然而文中不见颓唐沮丧之气,反倒让人从中赏见了关外山水风光。文章笔墨潇洒,铺绘写景精炼老到、形象生动,每处景色都洋溢着迷人的魅力。文中时有作者心理感受的描写,如“愀然”之感,“高爽清旷”之概,“危甚”之叹等,都增强了清静的感染力。作者用千山和五岳相比,惋惜千山“僻在东隅”,可能暗含寓意;接着却是说明自己写此作乃是仿柳宗元著文为柳州扬名,目的是宣传千山。

  此文在对千山及这次游历的背景作了必要的交代之后,随作者之足迹和目光,描述了千山的主要名胜,使人们具体了解了千山风光,亦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欣喜心情。它的艺术特点就在真切自然,不仅语言简朴自然,不雕饰浮华,而且思想感情朴实真切,不矫揉造作。登木梯上仙人台,两腿发抖;从仙人台下山,让人用布带拽着;游累了,饿极了,即便是吃麦饼也觉得味道香。后面虽发一些不遇的感慨,但也没有柳宗元那样愤激,却显得平和而无奈,平心希望人们能了解这僻居边荒的千山名胜。

  文章采用了全面铺叙的手法,笔势似无拘敛,但着墨并不散漫。每一处景观,都以精炼的文字,写出其独呈的异彩。还不时插进主观感受的描写,如听笳声激荡林樾,有“愀然”之感;见“诸山罗列”,有“高爽清旷”之慨;入溪穿石寻中会寺,有“危甚”之叹。虽仅稍作点染,却也将情与景结合起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最后举五岳相比,又惋惜千山“僻在东隅”,作者无疑是暗含有对自己不遇的不平。但没有即此渲泄愤激之情,而是陡然煞住,借柳宗元著文为柳州山水扬名,申明自己写这篇游记介绍千山的本旨;这样的结尾是极富于意趣的,也表现了作者豁达洒脱的胸怀。

  文章无论是说明方位,记叙游程还是状写景物,抒发感情。都极精练简洁。作者结合记游写景,抒发情怀。如山境空寂的遗世之想。峭壁断崖的股栗之惧,赋诗饮酒的陶然之乐,读来亲切生动。篇末议论事物的幸与不幸,寄寓了作者直而被贬的身世之慨。

参考资料:
1、 蒋松源.《历代山水小品》.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4:66
2、 布仁图.《历代游记导读》.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230
3、 林邦钧.《历代游记选》.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427

yóuqiānshān

chéngchōng míngdài 

    qiānshānzàiliáoyángchéngnánliùshí xiùfēngdiézhàng miángènshùbǎi dōngyǐnōutuō nánbàoliáoyáng jiéwěng shíyǒujiā hǎishènrán jiājìngdīnghài shùshùn bǐngshēnqiāngàizhōu dàochūliáoyáng nǎitóngzhì liúèryóuyān 

    chūnánmén guòzhuāng shímén diàotái tái gàitúnshùjiùzhǐ dōngběiyǒuwēnquán yíngjiéjiàn nánzhéshān shù yuè jùn shāozhīchántáng nǎidēngwàn zàishānbàn yuánxuánzhuàn yuèfēiliángér pínglánwàng tiānfēnglíngrán yīn宿 shí xúndōngshān wàngluófēng tàishí yánjiàn gāomǎnzhàng shēnbèizhī guǎng广bàn kànwàn zàixiàfāng qiányǒutíng yuēlǎn lǎntíng西érběi lóngquán shí wǎngxiāngyán luànérdōng yányǎotiǎo sēngfángbànchūyúnjiān zhàngdēngzhī 

    míngchénchǒu sēngshèzhāi nǎixíng shùxià rénjìngkōngxiāorán yǒushìzhīxiǎng dōngfēngwēixiǎn  liúèrbáiyǐnmǎn jiānshìyǒuchuījiāzhě shēngzhènlínyuè wénzhīqiǎorán yóuzhìān dōngérběi lóngquánzhì yuēèrshí dǒujué洿xiàn xuánguàishí hòuxiānxiāng shān kànshēn huāhuì ránxiù xíngshù huángtángzhōngkāi zhūshānluóliè gāoshuǎngqīngkuàng shìsānwéizuì西fēng kōngdòngtiān yuē  tōngmíngtiān  shì yǒu 

    gēngyín qíng dēngzhōngfēng zhānjīngguó yuǎntiàohuāngjiào shānhǎihùnmáng dōngyǒuluóhàndòng gāohánrén yòushù zhìshuāngjǐng zàishùxià zàiluànshíjiān quánshènliè yòushù xiānréntái qiàoduàn běidēngwàngzhī  jiànzhěérshàng yǒushípíng jiǔxiānhuányān xiānréntáixúnzhōnghuì  chuān穿shí jīngsài zhàng jìngjǐnróngshuāngzhǐ xiōng shǐ使réncónghòuwǎnzhī téng pánshānér wēishèn liúxiānzhī xiāngshù zhāishānhuāshīzèng shēngzhī zuòshíshàng lǎojìnmàibǐng zhí shízhīyàn wènxìngshì xiàoér nǎizhì ānshānxíngèrshí yīnbèi zuòsēngfáng jiǔzhī shìshāngāng liǎngxiāngxiàngzhēngsǒng nǎizhōnghuìfǎnyuè 

    cóngzhěbìng dàoshíqiáo 宿náncūnnóngjiā huíwàngzhūfēng zàitiānshàng shānzhīshèng hóngrùnxiù pángpánjié dānshù shǐ使zàizhōngzhōu dāngyuèděng zàidōng gāorén yóushìhǎnzhìyān zhīxìngxìng  liǔzhōushānshuǐhòuxiǎn zhīlièlòu chuánshèng cuōgài 

大人先生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年之数。尝居苏门之山,故世或谓之闲。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其视尧、舜之所事,若手中耳。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寓。先生以应变顺和,天地为家,运去势颓,魁然独存。自以为能足与造化推移,故默探道德,不与世同。自好者非之,无识者怪之,不知其变化神微也。而先生不以世之非怪而易其务也。先生以为中区之在天下,曾不若蝇蚊之著帷,故终不以为事,而极意乎异方奇域,游览观乐非世所见,徘徊无所终极。遗其书於苏门之山而去。天下莫知其所如往也。
大人¹先生²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³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年之数。尝居苏门之山,故世或谓之¹⁰。养性¹¹延寿,与自然齐光。其视尧、舜¹²之所事,若手中耳。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¹³而居不处¹⁴,求乎大道而无所寓¹⁵。先生以应变顺和¹⁶,天地为家,运¹⁷去势颓¹⁸,魁然¹⁹独存。自以为能足与造化²⁰推移,故默探道德,不与世同。自好者非之,无识者怪之,不知其变化神微²¹也。而先生不以世之非怪而易其务²²也。先生以为中区²³之在天下,曾不若蝇蚊之著²⁴帷,故终不以为事,而极意乎异方奇域,游览观乐非世所见,徘徊无所终极。遗其书於苏门之山而去。天下莫知其所如²⁵往也。
译文:大人先生大概是一位德高的老人,不知晓他的姓氏名字。他叙述天地的开始,说起神农氏、黄帝的往事,都清楚明白。没有人知道他的生命岁数。他曾经住在苏门山,所以世人有的说他悠闲。他修养性情,延长寿命,和大自然一样生辉。他看待唐尧、虞舜的功业,就像手掌心里的东西一样。他把万里当成一步,把千年当成一个早晨。他出行没有奔赴的目的地,居住没有固定的处所,只探求大道而没有什么寄托。先生由于顺应变化,顺适中和,以天地为家,因而世运乖离时势败落,他却孤身不群独立存在。他自认为自己的能力足以跟自然造化一起推移。所以他默默地探索道德的精义,不与世俗的行为相同。自以为是的人非议他,没有见识的人责怪他,其实都不知道他变化莫测出神入微。然而先生并不因世人的非议责怪而改变自己的所为。先生认为,中原地区相较于天下,还不如苍蝇蚊子停在帷幕上所占的那点地方,所以他始终不把中原地区放在心上,而极其留意那些异方奇域,巡游鉴赏、参观娱乐,都不是世人所能见得到的,出行徘徊没有最后的终点。他留下书信在苏门山后离去。天下没有人知道他要去哪里。
注释:¹大人:古代称德行高尚者为大人。²先生:古代称年长有学识者为先生。³陈:述说。⁴神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号称神农氏。他用木制作耒、耜,教人从事农业生产,又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病。⁵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相传他打败炎帝,击杀蚩尤,被拥戴为各部落联盟首领。传说有许多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都创始于黄帝时期。⁶昭然:明显的样子。⁷数:岁数。⁸苏门之山:苏门山,在今河南辉县。《晋书·阮籍传》载:“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⁹世或谓之:世人或称他为苏门先生。¹⁰闲:清静淡泊。¹¹养性:保养身体。¹²尧舜:传说中的古帝王,他们都是贤君。¹³赴:趋,快步而行。¹⁴处:留,固定。¹⁵寓:居,意谓寄托。¹⁶和:《广韵》:“不坚不柔也。”¹⁷运:时运。¹⁸颓:颓败。¹⁹魁然:独立不群的样子。²⁰造化:自然。²¹神微:神奇微妙。²²务:追求。²³中区:犹言中国。²⁴著:附在。²⁵如:往。
或遗大人先生书,曰:“天下之贵,莫贵於君子。服有常色,貌有常则,言有常度,行有常式。立则磬折,拱若抱鼓。动静有节,趋步商羽,进退周旋,咸有规矩。心若怀冰,战战栗栗。束身修行,日慎一日。择地而行,唯恐遗失。颂周、孔之遗训,叹唐、虞之道德,唯法是修,为礼是克。手执珪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 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闾,长闻邦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故挟金玉,垂文组,享尊位,取茅土。扬声名於后世,齐功德於往古。奉事君上,牧养百姓。退营私家,育长妻子。卜吉宅,虑乃亿祉。远祸近福,永坚固己。此诚士君子之高致,古今不易之美行也,今先生乃披发而居巨海之中,与若君子者远,吾恐世之叹先生而非之也。行为世所笑,身无自由达,则可谓耻辱矣。身处困苦之地,而行为世俗之所笑,吾为先生不取也。”
¹²大人先生书³,曰:“天下之贵,莫贵於君子。服有常色,貌有常则,言有常度,行有常式。立则磬折,拱若抱鼓。动静有节,趋步商羽,进退周旋,咸有规矩。心若怀冰,战战栗栗¹⁰。束身¹¹修行¹²,日慎一日。择地而行¹³,唯恐遗失¹⁴。颂周、孔¹⁵之遗训,叹¹⁶唐、虞¹⁷之道德,唯法¹⁸是修¹⁹,为礼是克²⁰。手执珪璧²¹,足履绳墨²²,行欲为目前²³²⁴,言欲为无穷²⁵²⁶。少称乡闾²⁷,长闻²⁸邦国²⁹,上欲图³⁰三公³¹,下不失九州牧³²。故挟金玉³³,垂³⁴文组³⁵,享尊位,取茅土³⁶。扬声名於后世,齐³⁷功德於往古³⁸。奉事君上,牧养³⁹百姓。退⁴⁰⁴¹私家,育长⁴²妻子⁴³。卜吉宅⁴⁴,虑乃亿祉⁴⁵。远祸近福,永坚固己。此诚⁴⁶士君子之高致⁴⁷,古今不易⁴⁸之美行⁴⁹也,今先生乃披发而居巨海⁵⁰之中,与若君子者远,吾恐世之叹先生而非⁵¹之也。行为世所笑⁵²,身无自由达⁵³,则可谓耻辱矣。身处困苦之地,而行为世俗之所笑,吾为先生不取⁵⁴也。”
译文:有人给大人先生写信说:“天下所尊贵的,没有比君子更尊重。君子衣服有一定的色彩,容貌有一定的规则,言语有一定的法度,举止有一定的模式。站着就像磬石般谦恭有礼,拱手就像抱鼓般谦和大度。行动静止都有节奏,举步行走都合乐律。进退周旋,都有规矩。胸中就像怀有冰块,战战兢兢,约束自己,修养德行,一天比一天谨慎小心。选择好了落脚点再行走,只怕有所遗失过错。他们朗读周公、孔子的遗训,感叹唐尧、虞舜的道德,全心按法度来修养,全力按礼教来制约,手里拿着礼器?璧,脚下遵行规章制度,行为想要成为人们眼前的标准,言语要成为后代无穷的法则。他们年少时称誉乡里,长大后闻名全国,向上的志向是谋求三公的高位,向下也不放弃做地方的长官。所以他们拥有金玉财宝,披垂锦绣官绶,享有尊贵地位,获得封爵领地,传扬自己的声名给后人,齐同自己的功德于往古圣贤,敬心侍奉君主,全力育养百姓,退职后经营自己的家业,教育抚养妻子和儿女。他们占卜修筑吉利的家宅,考虑子孙万代的福祉,远离祸患,靠近福禄,使自己家族基业永远坚固。这确实是士君子们的高尚情致,是古今不变的美好德行。如今先生您竟披头散发居住在大海当中,跟那些君子们疏远,我担心世人讥叹先生而非难您。您的行为被世人所讥笑,您又没有办法使自己显达,那就可以称作耻辱了。自身处于困苦的地方,而行为成为世人所讥笑,这样的境地,我以为先生不可取。”
注释:¹或:有人。²遗:给予。³书:信。⁴贵:可贵之意。⁵君子:这里指虚伪的礼法之士。⁶服:穿着服饰。⁷常色:一定的颜色。按照古代礼制,衣服的颜色随贵贱、吉凶而定。⁸貌:容颜,这里指面部表情。⁹则:标准,规定。¹⁰战战栗栗:恐惧小心的样子。¹¹束身:约束自己。¹²修行:修养德行。¹³择地而行:形容谨慎之至。¹⁴遗失:指疏忽失礼。¹⁵周孔:指周公、孔子,他们都是制礼作乐的圣人。¹⁶叹:赞叹。¹⁷唐虞:指唐尧、虞舜,他们都是上古传说中的圣明之君。¹⁸法:指礼法。¹⁹修:实践躬行。²⁰克:约束。²¹珪璧:古代王侯朝聘祭祀用的玉器。²²足履绳墨:指笔直地走路,比喻行为合乎规范。绳墨,正曲直的工具。²³目前:当世。²⁴检:法式,榜样。²⁵无穷:指后代。²⁶则:准则。²⁷少称乡闾:少时为家乡地方所称誉。乡闾,乡邑闾里。²⁸闻:有名于。²⁹邦国:国家。³⁰图:图谋,谋取。³¹三公:各时代三公所指不同,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这里泛指朝廷的最高官职。³²九州牧:古代分中国为九州,牧是一州之长。此指地方政权的最高长官。³³金玉:指珍宝。³⁴垂:佩带。³⁵文组:有花纹的丝织绶带。³⁶取茅土:指封为诸侯。茅土,指封侯。古代天子封五色土为社,分封诸侯时,取其土,裹以白茅授之。³⁷齐:看齐,等同。³⁸往古:古时圣贤。³⁹牧养:管理养育。⁴⁰退:告退。⁴¹营:经营。⁴²育长:养活。⁴³妻子:指妻子儿女。⁴⁴卜吉而宅:通过占卜求吉宅而居。⁴⁵虑乃亿祉:考虑的是世代不绝的福禄。虑,考虑。亿,时间久远。祉,福禄。⁴⁶诚:确实。⁴⁷高致:高尚的情趣。⁴⁸易:改变。⁴⁹美行:美好的行为。⁵⁰巨海:大海。居于巨海是指游离尘世。⁵¹非:非议。⁵²行为世所笑:行为被世人所耻笑。⁵³无由自达:无法使自己进荐于君上。⁵⁴不取:不可采取。
於是大人先生乃逌然而叹,假云霓而应之曰:“若之云尚何通哉!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天地制域於内,而浮明开达於外。天地之永,固非世俗之所及也。吾将为汝言之。
於是大人先生乃逌然¹而叹,假云霓而应之曰:“若之云尚何通哉!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天地制域於内,而浮明开达於外。天地之永,固非世俗之所及也。吾将为汝言之。
译文:于是,大人先生自得地叹了口气,凭借着云彩回答那人说:“像你这些说法,算得上是通达事通吗?要说大人,他们与造化同为一体,跟天地一起产生,逍遥自在浮游世间,与自然之道一同形成,变化运动或聚或散,不经常保持一定的外形。天地各划分区域于宇宙之内,而日月光辉从天地之外开通到达。天地的永恒,本来就不是世俗的思维所能理解得了的。我将要给你说说这些。
注释:¹逌然:悠然自得的样子。
“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未之安固。焉得不失度式而常之?天因地动,山陷川起,云散震坏,六合失理,汝又焉得择地而行,趋步商羽?往者群气争存,万物死虑,支体不从,身为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李牧功而身死,伯宗忠而世绝,进求利而丧身,营爵赏而家灭,汝又焉得挟金玉万亿,祗奉君上,而全妻子乎?
“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未之安固。焉得不失度式而常之?天因地动,山陷川起¹,云散震²坏,六合³失理,汝又焉得择地而行,趋步商羽?往者群气争存,万物死虑,支体不从,身为泥土,根拔枝殊¹⁰,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李牧¹¹功而身死,伯宗¹²忠而世绝¹³,进¹⁴求利而丧身,营¹⁵爵赏¹⁶而家灭,汝又焉得挟金玉万亿,祗奉¹⁷君上,而全¹⁸妻子乎?
译文:“从前,天曾经在下面,地曾经在上面,翻来覆去,颠覆倾倒,尚未安定稳固,怎么能不失法度而把他们固定起来呢?苍天随着大地摇动,高山塌陷河川翻起,云霞散开雷震毁坏,上下四方没有治理,你又怎能选择好地方行走,步趋之间都合乐律呢?从前,成群的元气争相生存,万物都忧虑自己的死亡,肢体不由自主,身体化为泥土,根须拔出枝叶脱落,全都失去自己的处所,你又怎么能约束自身,修养德行,磬石般躬立、抱鼓般拱礼呢?赵国将军李牧战功卓著而身遭惨死,晋国大夫伯宗忠贞而断绝子孙,进取求利而丧亡身躯,经营爵禄赏赐而使家族灭亡,你又怎能拥有亿万金玉财宝,恭敬侍奉君主而保全妻子儿女呢?
注释:¹山陷川起:山岳陷落,河谷突起。²震:雷。³六合:指天地四方。⁴失理:失去条理,没有秩序。⁵往者:从前。⁶群气:指万物。⁷死虑:忧虑死亡。⁸支体:肢体。⁹从:顺从。¹⁰枝殊:枝叶脱离根干。¹¹李牧:战国时赵国名将,曾屡建战功,封为武安君,后因秦国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诬其谋反而被杀。¹²伯宗:春秋时晋国大夫,忠而好直谏,终为权臣所害。¹³世绝:绝了后代。¹⁴进:仕进,做官。¹⁵营:营谋。¹⁶爵赏:爵位封赏。¹⁷祗奉:敬奉。¹⁸全:保全。
“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於褌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褌裆,自以为得绳墨也。饥则啮人,自以为无穷食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於褌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区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褌中乎?悲夫!而乃自以为远祸近福,坚无穷也。亦观夫阳乌游於尘外,而鹪鹩戏于蓬艾,小大固不相及,汝又何以为若君子闻於余乎?
“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於褌¹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²,自以为吉宅³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褌裆,自以为得绳墨也。饥则啮人,自以为无穷食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於褌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区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褌中乎?悲夫!而乃自以为远祸近福,坚无穷也。亦观夫阳乌游於尘外,而鹪鹩¹⁰戏于蓬¹¹艾,小大固不相及,汝又何以为若君子闻於余乎?
译文:况且你就看不见那些置身于裤子里的虱子,逃进深深地细缝里,躲藏在破败的棉絮中,自以为这是吉利的家宅。它们行走不敢离开裤隙的边际,举动不敢爬出裤裆,自以为获得了绳墨准则。它们饥饿就叮咬人体,自以为这是吃不完的食物。然而火山喷出岩浆四处奔流,烧焦城邑毁灭都市,群虱烧死在裤子里却不能逃出。你们君子住在人世间里,又跟那些虱子住在裤子里有什么区别呢!可悲啊!你们却自以为远离灾祸,靠近福禄,坚固到无穷后世!再看看鸿鹄之类候鸟在尘世之外遨游,而鹪鹩小鸟在蓬蒿艾草丛中戏耍,小鸟和大鸟本来就不能相提并论,你又凭什么认为那些君子能了解我呢?
注释:¹褌:裤子。这句说况且你难道没有看见过虱子处在裤子中吗?²匿夫坏絮:躲藏在破败的棉絮之中。坏絮,破败的棉絮。³吉宅:风水吉利的住宅。⁴啮:咬。⁵无穷食:享用不尽的食物。⁶炎丘:指南方的炎热之地。⁷火流:如流火般酷热。⁸焦邑灭都:烤焦城邑,熔化都市。⁹阳乌:太阳,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名。¹⁰鹪鹩:小鸟名,身体很小,尾短,喜欢居于灌木丛中,巧于筑巢,觅食昆虫。¹¹蓬:蓬草。
“且近者,夏丧於商,周播之刘,耿薄为墟,丰、镐成丘。至人未一顾,而世代相酬。厥居未定,他人已有。汝之茅土,谁将与久?是以至人不处而居,不修而治,日月为正,阴阳为期,岂吝情乎世,系累於一时,乘东云,驾西风,与阴守雌,据阳为雄。志得欲从,物莫之穷。又何不能自达而畏夫世笑哉?
“且近者,夏丧於商,周播之刘,耿薄¹为墟,丰、镐²成丘。至人³未一顾,而世代相酬。厥居未定,他人已有。汝之茅土,谁将与久?是以至人不处而居,不修而治,日月为正,阴阳为期,岂吝情乎世,系累於一时,乘东云,驾西风,与阴守雌,据阳为雄。志得欲从,物莫之穷。又何不能自达而畏夫世笑哉?
译文:而况且近代以来,夏朝被商朝灭亡,周代又让刘汉取代,耿都城和薄都城都变成了废墟,丰京、镐京也成了荒丘,有道之人来这里寻问,互相问答报出家世,还没有谁能居住安定下来,别人已经来占有,你说的封爵领地将会和谁一样长久呢?因此,有道之人没有固定住所栖身,不特意修养德行而治理,他以日月作为纪元的依据,用阴阳作为时间的周期,哪里还会贪恋人世,把自己束缚于某个时代?他乘御东云,驾驭西风,运用阴气以柔弱的态度处世,依据阳气使自己刚强,他志向满足愿望称心,什么事物都不能使他困厄,他又为什么不能自我通达,而害怕世人的讥笑呢!
注释:¹耿、薄:商朝旧都。²丰、镐:周朝旧都。“耿、薄”二句的意思是商朝旧都耿和薄已成废墟,周朝旧都丰和镐也成土丘。³至人:指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⁴世代相酬:意思是相传作主人。酬,劝酒。⁵厥:其。⁶正:主体。⁷期:时间。“日月”二句的意思是以日月作为万物的主体,以阴阳变化来计算时间。
“昔者天地开辟,万物并生。大者恬其性,细者静其形。阴藏其气,阳发其精,害无所避,利无所争。放之不失,收之不盈;亡不为夭,存不为寿。福无所得,祸无所咎;各从其命,以度相守。明者不以智胜,暗者不以愚败,弱者不以迫畏,强者不以力尽。盖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保身修性,不违其纪。惟兹若然,故能长久。今汝造音以乱声,作色以诡形,外易其貌,内隐其情。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欺愚诳拙,藏智自神。强者睽视而凌暴,弱者憔悴而事人。假廉而成贪,内险而外仁,罪至不悔过,幸遇则自矜。驰此以奏除,故循滞而不振。
“昔者天地开辟,万物并生。大者恬其性,细者静其形。阴藏其气,阳发其精,害无所避,利无所争。放之不失,收之不盈;亡不为夭,存不为寿。福无所得,祸无所咎;各从其命,以度相守。明者不以智胜,暗者不以愚败,弱者不以迫畏,强者不以力尽。盖无君而庶物¹定,无臣而万事理,保身修性,不违其纪。惟兹若然,故能长久。今汝造音以乱声,作色以诡形,外易其貌,内隐其情。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²;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³制礼法,束缚下民。欺愚诳拙,藏智自神。强者睽视而凌暴,弱者憔悴而事人。假廉而成贪,内险而外仁,罪至不悔过,幸遇则自矜。驰此以奏除,故循滞而不振。
译文:“往昔天地刚刚开辟,万物一起产生,大物自适其性,小物静守其形。天地间阴柔隐藏自己的元气;阳气焕发自己的精华。祸害不须躲避,利益不必争夺;万物放置不会丢失,收聚不会满盈;死亡不视为夭折,存活不视为长寿;福禄没有增益,灾祸没有患害;各自遵循自己的命运,按照法度来持守。明达的人不靠智慧争胜,昏暗的人不因愚昧失败;弱者不因压迫而内心恐惧,强者不因强劲而拼命用力。这大概是没有君主而万物安定,没有臣子而万事治理,保全自身修养性情,都不违反各自法纪,正因为这样,所以能够长治久安。如今你们制造音乐来扰乱自然声响,制作色彩来变更外在形象,外表改变各自的容貌,内心隐藏各自的感情,心怀私欲而谋求众物,欺诈作伪来索取声名。君主拥立而暴虐兴起;臣僚设置而贼乱产生。所以你们制造礼法,束缚下层民众,欺辱诳骗笨拙的百姓,隐藏智巧而显示自我神奇。强者睁大睡眼施凌暴虐,弱者神情憔悴服侍他人。你们假托廉洁而实现贪婪之欲,内心险恶而外享仁爱之名,罪大恶极而不思悔过,幸逢喜事而骄傲自得。搬弄这些伎俩奏请升官,所以国家因循停滞而不能振兴。
注释:¹庶物:各种事物。²要名:求取名誉。³坐:因此。⁴循滞:因循停滞。
“夫无贵则贱者不怨,无富则贫者不争,各足於身而无所求也。恩泽无所归,则死败无所仇。奇声不作,则耳不易听;淫色不显,则目不改视。耳目不相易改,则无以乱其神矣。此先世之所至止也。今汝尊贤以相高,竞能以相尚,争势以相君,宠贵以相加,趋天下以趣之,此所以上下相残也。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此非所以养百姓也。於是惧民之知其然,故重赏以喜之,严刑以威之。财匮而赏不供,刑尽而罚不行,乃始有亡国、戮君、溃败之祸。此非汝君子之为乎?汝君子之礼法,诚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术耳!而乃目以为美行不易之道,不亦过乎!
“夫无贵则贱者不怨,无富则贫者不争,各足於身而无所求也。恩泽无所归¹,则死败无所仇。奇声不作,则耳不易听;淫色不显,则目不改视。耳目不相易改,则无以乱其神矣。此先世之所至止也。今汝尊贤以相高,竞能以相尚,争势以相君,宠贵以相加,趋天下以趣²之,此所以上下相残也。竭天地万物之至,以奉声色无穷之欲,此非所以养百姓也。於是惧民之知其然,故重赏以喜之,严刑以威之。财匮而赏不供,刑尽而罚不行,乃始有亡国、戮君、溃败之祸。此非汝君子之为乎?汝君子之礼法,诚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术耳!而乃目以为美行不易之道,不亦过乎!
译文:“如果没有尊贵,那么卑贱的人就不会有怨恨;如果没有富裕,那么贫穷的人就不会去争夺;人们各自满足自身境况而没有什么其它欲求。如果恩泽没有施予的对象,那么人们在死亡失败中没有仇敌。奇异的乐声不制作,人们的耳朵就不会改变收听的习惯;淫荡的颜色不显扬,人们的眼睛就不会改变观赏的爱好。耳目视听的习惯爱好不改变,就没有什么可以扰乱人们的心神。这是远古之世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了。如今你们以尊重贤良的口号来比高低,通过竞技才能来争上下,通过争权夺势来辅助君主,通过宠幸高贵来压相互欺压,并且驱使天下人趋从这种风气,这就是世间上下互相残杀的原因。竭尽天地万物的精华,用来侍奉声色无穷的欲望,这不是为了养育百姓。于是害怕民众知道真相,所以就用重赏来喜悦他们,用严刑威慑他们,由于财物匮乏而重赏不能供给,刑罚用尽而惩罚不起作用,就开始发生国家灭亡、杀戮君主的溃败灾祸。这些不是你们君子的所作所为吗!你们君子所谓的礼法,实在是天下残臣贼子、祸乱危难、死亡溃败的伎俩罢了。而你们却视之为美好的德行,不变的正道,这不是太错误了吗!
注释:¹归:同“馈”,赠送。²趣:同“趋”。
“今吾乃飘颻於天地之外,与造化为友,朝飧汤谷,夕饮西海,将变化迁易,与道周始。此之於万物,岂不厚哉!故不通於自然者,不足以言道;暗於昭昭者不足与达明,子之谓也。”
“今吾乃飘颻於天地之外,与造化为友,朝飧汤谷¹,夕饮西海²,将变化迁易,与道周始。此之於万物,岂不厚哉!故不通於自然者,不足以言道;暗於昭昭³者不足与达明,子之谓也。”
译文:如今我就飘游在天地之外,跟造化成了朋友,早晨在汤谷吃饭,傍晚在西海喝水,我将随着自然运行变迁,跟大道一起周而复始。这对天下万物的阐释,难道不深刻啊!所以不通晓自然的人,不值得跟他谈论道理;不懂这些明白事理的人,不值得与他阐发清楚;这说的就是你们啊。”
注释:¹汤谷:即谷,古代传说日出之处。²西海:传说中西方日落处。³昭昭:明白,清楚。⁴达明:阐发明白。
先生既申若言,天下之喜奇者异之,慷忾者高之。其不知其体,不见其情,猜耳其道,虚伪之名。莫识其真,弗达其情,虽异而高之,与向之非怪者,蔑如也。至人者,不知乃贵,不见乃神。神贵之道存乎内,而万物运於天外矣。故天下终而不知其用也。
先生既申若言,天下之喜奇者异之,慷忾者高之。其不知其体,不见其情,猜耳其道,虚伪之名。莫识其真,弗达其情,虽异而高之,与向¹之非怪者,蔑如²也。至人者,不知乃贵,不见乃神。神贵之道存乎内,而万物运於天外矣。故天下终而不知其用也。
译文:先生既已申诉了这番言论,天下好奇的人觉得他奇异,慷慨的人觉得他高尚。其实人们都不知道他的本性,不清楚他的实情,只是猜测他的道行,给予他虚而不实的声名。没有人认识他的真谛,也不了解他的实情,虽然人们认为他不凡而高尚,但与从前非难责怪他的人一样,这些人都是不足道的。对于有道之人,世人不能了解他的高贵,也看不见他的神奇,他的高贵神奇的道行,存在于他的心里,而万物运行在他的体外。所以天下人最终都不知道他的作用。
注释:¹向:以前。²蔑如:不足道。
逌乎有宋,扶摇之野。有隐士焉,见之而喜,自以为均志同行也。曰:“善哉!吾得之见而舒愤也。上古质朴纯厚之道已废,而末枝遗华并兴。豺虎贪虐,群物无辜,以害为利,殒性亡驱。吾不忍见也,故去而处兹。人不可与为俦,不若与木石为邻。安期逃乎蓬山,用李潜乎丹水,鲍焦立以枯槁,莱维去而逌死。亦由兹夫!吾将抗志显高,遂终於斯。禽生而兽死,埋形而遗骨,不复返余之生乎!夫志均者相求,好合者齐颜,与夫子同之。”
逌乎有宋,扶摇¹之野。有隐士焉,见之而喜,自以为均志²同行也。曰:“善哉!吾得之见而舒愤也。上古质朴纯厚之道已废,而末枝遗华并兴。豺虎贪虐,群物无辜,以害为利,殒性³亡驱。吾不忍见也,故去而处兹。人不可与为俦,不若与木石为邻。安期逃乎蓬山,用李潜乎丹水,鲍焦立以枯槁,莱维去而逌死。亦由兹夫!吾将抗志显高,遂终於斯。禽生而兽死,埋形而遗骨,不复返余之生乎!夫志均者相求,好合者齐颜,与夫子同之。”
译文:大人先生经过宋国,驾着旋风来到野外。有位隐士看见他很高兴,自以为和他志同道合,就说:“好啊!我有幸和你相见而抒泄郁愤。上古质朴淳厚的大道已经废弃,而那些细枝末节、落花残草之类的学说一并兴起。豺狼虎豹贪婪肆虐,众多生物无辜遭殃,人们把灾害当做吉利,毁灭性命丧亡身体。我不忍心看到这些,所以就离开他们而住在这里。世人既然不可相与为伴,不如跟树木山石结为近邻。安期生逃到蓬莱仙山,李潜居丹水之滨,鲍焦站在洛水边枯槁身亡,莱维离去自在而死,就因为大道衰微的缘故吧!我要高举志向,彰显高节,就在这里终老,像飞禽般生活,像走兽般死亡,埋葬形体而遗留骨骼,这不是重新返还我的生命吗?大凡志同道合的人互相追求,情投意合的人神情相同,我和先生您是相同的。”
注释:¹扶摇:一种强旋风。²均志:一致的志向。³殒性:毁灭性命。⁴俦:同辈,伴侣。⁵安期:仙人名,亦称“安期生”或“安其生”。⁶鲍焦:周代处士,周朝时期的隐士,他因不满时政,廉洁自守,遁入山林,抱树而死。⁷莱维:其事不详。⁸抗志:高举其志。⁹齐颜:相同表情。
於是,先生乃舒虹霓以蕃尘,倾雪盖以蔽明,倚瑶厢而徘徊,总众辔而安行,顾而谓之曰:“泰初真人,唯大之根。专气一志,万物以存。退不见后,进不睹先,发西北而造制,启东南以为门。微道德以久娱,跨天地而处尊。夫然成吾体也。是以不避物而处,所赌则宁;不以物为累,所逌则成。彷徉是以舒其意,浮腾足以逞其情。故至人无宅,天地为客;至人无主,天地为所;至人无事,天地为故。无是非之别,无善恶之异。故天下被其泽,而万物所以炽也。若夫恶彼而好我,自是而非人,忿激以争求,贵志而贱身,伊禽生而兽死,尚何显而获荣?悲夫!子之用心也!薄安利以忘生,要求名以丧体,诚与彼其无诡,何枯槁而逌死?子之所好,何足言哉?吾将去子矣。”乃扬眉而荡目,振袖而抚裳,令缓辔而纵策,遂风起而云翔。彼人者瞻之而垂泣,自痛其志;衣草木之皮,伏於岩石之下,惧不终夕而死。
於是,先生乃舒虹霓以蕃¹尘,倾雪盖以蔽明,倚瑶厢²而徘徊,总众辔而安行,顾而谓之曰:“泰初³真人,唯大之根。专气一志,万物以存。退不见后,进不睹先,发西北而造制,启东南以为门。微道德以久娱,跨天地而处尊。夫然成吾体也。是以不避物而处,所赌则宁;不以物为累,所逌则成。彷徉是以舒其意,浮腾足以逞其情。故至人无宅,天地为客;至人无主,天地为所;至人无事,天地为故。无是非之别,无善恶之异。故天下被其泽,而万物所以炽也。若夫恶彼而好我,自是而非人,忿激以争求,贵志而贱身,伊禽生而兽死,尚何显而获荣?悲夫!子之用心也!薄安利以忘生,要求名以丧体,诚与彼其无诡,何枯槁而逌死?子之所好,何足言哉?吾将去子矣。”乃扬眉而荡目,振袖而抚裳,令缓辔而纵策,遂风起而云翔。彼人者瞻之而垂泣,自痛其志;衣草木之皮,伏於岩石之下,惧不终夕而死。
译文:于是,大人先生就舒展彩虹来隔离尘埃,倾斜雪白车盖来遮蔽阳光,倚靠着美玉车厢而徘徊,总揽缰绳而信步而行,回头对这个隐士说:“天地初开时的真人,只追求大道的根本,专心致志,万物得以生存退却不见他后移,前进不见他领先;拨开西北方向而创造万物,打开东南方向而当作天门;没有道德而长久欢愉,跨越天地而处境尊贵。大概就这样成就了我的躯体,因此我不须躲避万物而居住,目睹万物安宁;不以万物为牵累,悠闲自得都可成功。遨游四周足以舒展自己的思想,跳跃升空足以抒发自己的情意。所以有道之人没有住宅,在天地间做客;有道之人没有君主,天地都是活动的场所;有道之人无所事事,天地都存在心中。没有是非区别,也没有善恶差异,所以普天之下都蒙受他的恩泽,而万物因此昌盛。假使他厌恶别人而珍爱自己,自以为是而否定别人,愤怒激动而争名求利,使志节高贵而作践身体,他还像飞禽般生活,像走兽般死亡,那他还有什么值得彰显而获得荣耀呢?可悲啊,您的用心,安于实利而轻薄,以至忘却生命,追求虚名而获得,以至丧失身体,如果您确实和有道之人没有差别,又何必使自己面容枯槁而安然死去呢?您的爱好,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我要离开您了。”大人先生舒展双眉,流转双目,振动衣袖,抚拍衣裳,缓缓提起缰绳,挥动鞭策,随即乘风而起,驾云翱翔。那位隐士抬头瞻望而垂泪哭泣,哀痛自己的志节。他穿着用草木编的衣服,俯趴在岩石下面,担心自己到不了晚上就会死去。
注释:¹蕃:隔开。²瑶厢:华美的厢房。³泰初:指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气。后亦指天地形成前的时期。⁴造制:创造制作。⁵彷徉(páng yáng):周游,遨游。⁶浮腾:跳跃。⁷炽:兴旺。⁸忿激:愤怒激动。
先生过神宫而息,漱吾泉而行,回乎逌而游览焉,见薪於阜者,叹曰:“汝将焉以是终乎哉?”
先生过神宫¹而息,漱吾泉而行,回乎逌而游览焉,见薪於阜者,叹曰:“汝将焉以是终乎哉?”
译文:大人先生经过神宫而休息,口漱吴泉就行走了,回旋所经之处,悠然游览起来。他看见一个在土丘上打柴的人,叹息地说:“你将要在这里以这种生活方式过一辈子了吗?”
注释:¹神宫:神庙;神殿。
薪者曰:“是终我乎?不以是终我乎?且圣人无怀,何其哀?盛衰变化,常不於兹?藏器於身,伏以俟时,孙刖足以擒庞,睢折胁而乃休,百里困而相嬴,牙既老而弼周。既颠倒而更来兮,固先穷而后收。秦破六国,兼并其地,夷灭诸侯,南面称帝。姱盛色,崇靡丽。凿南山以为阙,表东海以为门,门万室而不绝,图无穷而永存。美宫室而盛帷□,击钟鼓而扬其章。广苑囿而深池沼,兴渭北而建咸阳。骊木曾未及成林,而荆棘已丛乎阿房。时代存而迭处,故先得而后亡。山东之徒虏,遂起而王天下。由此视之,穷达讵可知耶?且圣人以道德为心,不以富贵为志;以无为用,不以人物为事。尊显不加重,贫贱不自轻,失不自以为辱,得不自以为荣。木根挺而枝远,叶繁茂而华零。无穷之死,犹一朝之生。身之多少,又何足营?”
薪者曰:“是终我乎?不以是终我乎?且圣人无怀¹,何其哀?盛衰变化,常不於兹?藏器²於身,伏以俟时,孙³刖足以擒庞,睢折胁而乃休,百里困而相嬴,牙既老而弼周。既颠倒而更来兮,固先穷而后收。秦破六国,兼并其地,夷灭¹⁰诸侯,南面称帝。姱盛色,崇靡丽。凿南山以为阙¹¹,表东海以为门,门万室而不绝,图无穷而永存。美宫室而盛帷□,击钟鼓而扬其章¹²。广苑囿而深池沼,兴渭北而建咸阳。骊木曾未及成林,而荆棘已丛乎阿房。时代存而迭处,故先得而后亡。山东之徒虏,遂起而王天下。由此视之,穷达讵可知耶?且圣人以道德为心,不以富贵为志;以无为用,不以人物为事。尊显不加重,贫贱不自轻,失不自以为辱,得不自以为荣。木根挺而枝远,叶繁茂而华零。无穷之死,犹一朝之生。身之多少,又何足营¹³?”
译文:打柴的人说:“是这样度过我这一辈子吗?还是不这样度过我这一辈子呢?况且圣人没有抱负,那是多么悲哀啊!天下的盛衰变化,何尝不在这个问题上产生,把隐藏才能在身,潜伏以等待时机。孙膑砍断双脚而能擒制庞涓,范睢打断肋骨而交上好运,百里奚身处困境而后为相,姜子牙已经年老而辅佐周朝。这些都是时运颠倒而否极泰来,原本就是先让他们穷困而后再让他们收获。秦始皇攻破六国,兼并他们的领地,扫平天下诸侯,南面自称皇帝。他夸耀辉煌色采,崇尚奢糜华丽,开凿终南山作为宫阙,在东海设立华表以作为帝国的东门;他构建千万宫室户而绵延不绝,希望帝国传代无穷而永世长存。他精修宫廷后室,装饰帐幔锦带,敲钟击鼓而宣扬帝国乐章,扩大园林猎场而深挖池塘沼泊,在渭河北岸兴建宫殿,扩建都城咸阳。然而骊山皇陵的树木还没有长大成林,荆棘已丛生在阿房宫的废墟。时代存续而朝代更改,所以秦朝先得天下,而后走向灭亡。山东的刑奴于是揭竿而起称王天下。由此可见,命运的穷困显达怎么可以预知呢?况且圣人以道德修养为自己的心志,不以富贵为自己志向;以自然无为视为功用,不以管理民众和万物为自己的事业;如果尊贵显达,不会看重自己,如果贫穷低贱,也不会轻视自己;如果失意,不会自以为耻辱,如果得意,不会自以为荣耀。这就象木根坚挺而枝杈高远,树叶繁茂而花朵凋落。没有穷尽之日的死亡,齐同于一个早晨般的短暂生命,那么不管自身得失的多少,又何必值得追求呢?”
注释:¹怀:怀抱,志向。²藏器:隐藏才能。³孙:孙膑,战国时齐国著名军事家。⁴刖足:断足。⁵庞:庞涓,战国时魏国战将。⁶睢(suī):战国魏人范睢。⁷休:美善。⁸百里:百里奚,虞国大夫。晋国灭虞,百里奚被当作陪嫁小臣送到了秦国,后逃到楚国养牛看马。秦穆公听说百里奚贤智,用五张黑羊皮赎回,授以国政,任其为相国。⁹牙:姜子牙。¹⁰夷灭:全部消灭。¹¹阙:宫阙。¹²章:文采。这里指乐章。¹³营:经营,追求。
因叹曰而歌曰:“日没不周方,月出丹渊中。阳精蔽不见,阴光大为雄。亭亭在须臾,厌厌将复东。离合云雾兮,往来如飘风。富贵俛仰间,贫贱何必终?留侯起亡虏,威武赫夷荒。召平封东陵,一旦为布衣。枝叶托根柢,死生同盛衰。得志从命生,失势与时颓。寒暑代征迈,变化更相推。祸福无常主,何忧身无归?推兹由斯理,负薪又何哀?”
因叹曰而歌曰:“日没不周¹方,月出丹渊²中。阳精³蔽不见,阴光大为雄。亭亭在须臾,厌厌将复东。离合云雾兮,往来如飘风。富贵俛仰间,贫贱何必终?留侯起亡虏,威武赫夷荒。召平封东陵,一旦为布衣。枝叶托根柢,死生同盛衰。得志从命生,失势与时颓。寒暑代征迈,变化更相推。祸福无常主,何忧身无归?推兹由斯理,负薪又何哀?”
译文:因而,他感叹地唱道:“太阳隐没在不周山下,月亮升起在丹渊水中。太阳隐蔽无法看见,月亮放光成为英雄。月亮高远只在瞬间,微弱转暗又将归动。离合聚散就像云雾,日月往来快如飘风。富贵仅在俯仰之间,贫贱未必终生不变。留侯张良起于逃亡罪奴,威武显赫远扬夷荒边地。召平曾封侯东陵,转眼之间沦为布衣。树叶生长倚靠根柢,生死盛衰都同此理。得志便随命运升迁,失势则与时运毁灭。四时寒暑交替运行,岁月变化递相推移。祸福没有一定主宰,为何担忧身无归宿?由这道理推此人生,砍柴负薪又有可哀!”
注释:¹不周: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据说在昆仑山西北。²丹渊:传说中的水名。³阳精:太阳。⁴厌厌:微弱的样子。⁵留侯: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封留侯。⁶夷荒:蛮夷荒远之地。⁷召平:邵平。曾被秦始皇封为邵东陵侯,秦亡,沦为平民,在长安城东种瓜为生,事见《史记·萧相国世家》。⁸负薪:背负柴草。谓从事樵采之事。
先生闻之,笑曰:“虽不及大,庶免小也。”乃歌曰:“天地解兮六和开,星辰霄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衣弗袭而服美,佩弗饰而自章,上下徘徊兮谁识吾常?”遂去而遐浮,肆云轝,兴气盖,徜徉回翔兮漭漾之外。建长星以为旗兮,击雷霆之康盖。开不周而出车兮,出九野之夷泰。坐中州而一顾兮,望崇山而回迈。端余节而飞旃兮,纵心虑乎荒裔,释前者而弗修兮,驰蒙间而远逌。弃世务之众为兮,何细事之足赖?虚形体而轻举兮,精微妙而神丰。命夷羿使宽日兮,召忻来使缓风。攀扶桑之长枝兮,登扶摇之隆崇。跃潜飘之冥昧兮。洗光曜之昭明。遗衣裳而弗服兮,服云气而遂行。朝造驾乎汤谷兮,夕息马乎长泉。时崦嵫而易气兮,挥若华以照冥。左朱阳以举麾兮,右玄阴以建旗,变容饰而改度,遂腾窃以修征。
先生闻之,笑曰:“虽不及大,庶免小也。”乃歌曰:“天地解¹兮六和开,星辰霄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衣弗袭而服美,佩弗饰而自章²,上下徘徊兮谁识吾常³?”遂去而遐浮,肆云轝,兴气盖,徜徉回翔兮漭漾之外。建长星以为旗兮,击雷霆之康盖。开不周而出车兮,出九野之夷泰。坐中州而一顾兮,望崇山而回迈。端余节而飞旃兮,纵心虑乎荒裔¹⁰,释前者而弗修兮,驰蒙间而远逌。弃世务之众为兮,何细事之足赖?虚形体而轻举兮,精微妙而神丰。命夷羿¹¹使宽日兮,召忻来¹²使缓风。攀扶桑¹³之长枝兮,登扶摇之隆崇。跃潜飘之冥昧兮。洗光曜之昭明。遗衣裳而弗服兮,服云气而遂行。朝造驾¹⁴乎汤谷兮,夕息马乎长泉。时崦嵫¹⁵而易气兮,挥若华以照冥。左朱阳¹⁶以举麾兮,右玄阴¹⁷以建旗,变容饰而改度¹⁸,遂腾窃¹⁹以修征。
译文:大人先生听了这些话,笑着说:“你虽然还没有通达到大道,但也差不多可以摆脱小道理的局限了。”于是,他就唱道:“天地分解啊六合打开,星辰坠落呀日月下落。我飞腾上去将何怀抱?不穿衣裳而服装美丽,不戴佩饰而自然光采,上下徘徊啊,谁能知道我的法则?随即离去而漂浮远游,纵驰云车,张开气盖,盘旋翱翔啊,在广大无边的天地之外。竖起长星当成旗帜啊,敲击起雷霆轰鸣。开动不周急风而驱车啊,漫步在平坦通畅的天上九野。坐在中州而回望啊,望见高山我回车而行。端正我的旄节而飘扬旃帜啊,放纵思虑在那荒原边域。放弃中州的顾望而认为不好啊,我驰骋在蒙昧荒野里远游。抛弃那众人所为的世俗事务啊,有什么细琐小事值得依赖?使形体虚无而轻轻高飞啊,精气微妙而精神丰富。我命令后羿,使其宽慰太阳啊,召唤忻来,使其减缓风速。攀住扶桑树长长枝条啊,我登临在扶摇旋风的顶端。跃入潜藏在飘动的阴暗之地啊,洗浴后照耀出明亮的光芒。遗弃衣裳而不穿啊,披着云气就这样行走。早晨驾车到了汤谷啊,傍晚我就息马在长泉。这时崦嵫山而上气象变换啊,若木花儿的光辉照耀着幽冥。左边有太阳为我高举麾节啊,右边有月亮为我竖起旌旗。我变换了仪容服饰而更改了风度,就这样悄悄飞腾起来准备长征。
注释:¹解:分开。²章:章采,光采。³常:法则。⁴遐浮:漂浮远游。⁵漭漾(mǎng yǎng):广大的样子。⁶不周:风名。⁷夷泰:平坦通畅。⁸节:符节。此指乘车上的旄节。⁹旃(zhān):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¹⁰荒裔:荒远地域。¹¹夷羿:指后羿。因居东夷,故称。相传羿为尧时善射者。尧时十日并出,猛兽为害,羿受尧命,上射十日,下射封长蛇,为民除害。¹²忻来:神名。¹³扶桑:神话中的树木名。¹⁴造驾:造车前往。¹⁵崦嵫(yān zī):山名,在甘肃省天水县西。古时常用来指日落的地方。¹⁶朱阳:太阳。¹⁷玄阴:月亮。¹⁸度:风度。¹⁹腾窃:悄悄飞腾起来。
阴阳更而代迈,四时奔而相逌,惟仙化之倏忽兮,心不乐乎久留。惊风奋而遗乐兮,虽云起而忘忧,忽电消而神逌兮,历寥廓而遐游。佩日月以舒光兮,登徜徉而上浮,压前进於彼逌道兮,将步足乎虚州。扫紫宫而陈席兮,坐帝室而忽会酬。萃众音而奏乐兮,声惊渺而悠悠。五帝舞而再属兮,六神歌而代周。乐啾啾肃肃,洞心达神,超遥茫茫,心往而忘返,虑大而志矜。
阴阳更而代迈,四时奔而相逌,惟仙化之倏忽¹兮,心不乐乎久留。惊风奋而遗乐兮,虽云起而忘忧,忽电消而神逌兮,历寥廓而遐游。佩日月以舒光兮,登徜徉而上浮,压前进於彼逌道兮,将步足乎虚州。扫紫宫²而陈席兮,坐帝室而忽会酬。萃众音而奏乐兮,声惊渺而悠悠。五帝³舞而再属兮,六神歌而代周。乐啾啾肃肃,洞心达神,超遥茫茫,心往而忘返,虑大而志矜。
译文:“阴阳更替而向前迈进,四季奔跑而交相经过。想到死亡的瞬间这样快速突然啊,我心里不乐意在此久留。疾风奋起而使我失去乐趣啊,虽然浓云涌动而我没有忧愁。忽然雷电消失而使我心神悠然啊,我历经寥廓天地而开始远游。佩带着日月使我焕发光彩啊,登临闲游而向上漂浮。抑制住乘车前进的那种悠闲之感啊,我将漫步走在茫茫的州郡。打扫紫薇宫而铺陈坐席啊,坐在天帝的宫室而不久就聚会宴饮。荟萃了众多的音乐而演奏乐曲啊,那声音惊心飘渺而悠远。五帝起舞而连贯整齐啊,六神献歌而往复欢唱。乐曲声音啾啾肃肃,洞彻心扉直达神魂,乐曲高远令人迷茫,内心神往而忘记回返,思虑深远而志节矜持。
注释:¹倏(shū)忽:很快地。²紫宫:神话中天帝的居室。³五帝:传说中的五个古代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⁴六神:六宗之神。
“粤大人微而弗复兮,扬云气而上陈。召大幽之玉女兮,接上王之美人。体云气之逌畅兮,服太清之淑贞。合欢情而微授兮,先艳溢其若神。华兹烨以俱发兮,采色焕其并振。倾玄麾而垂鬓兮,曜红颜而自新。时暧靆而将逝兮,风飘颻而振衣。云气解而雾离兮,霭奔散而永归。心惝惘而遥思兮,眇回目而弗晞。
“粤大人微而弗复兮,扬云气而上陈。召大幽¹之玉女兮,接上王之美人。体云气之逌畅兮,服太清²之淑贞。合欢情而微授兮,先艳溢其若神。华兹烨³以俱发兮,采色焕其并振。倾玄麾而垂鬓兮,曜红颜而自新。时暧靆而将逝兮,风飘颻而振衣。云气解而雾离兮,霭奔散而永归。心惝惘而遥思兮,眇回目而弗晞。
译文:诸位大人离去而无法倾诉啊,扬起云气而向天帝陈说。天帝召来幽宫的仙女啊,我迎接了天帝的美人。她的身体像云气一般自在顺畅啊,她的衣服像天空一样淑美纯真。我们共享欢爱之情而稍有授受啊,起先她光鲜横溢犹如仙神。她美好姿容放射全部光辉啊,五彩色泽焕发共同振奋。她微拂额前秀发而鬓发轻垂啊,光耀着青春容颜而自然清新。
注释:¹大幽:犹谓深宫。²太清:天空。³烨:光辉灿烂。⁴髦(máo):垂在前额的短发。⁵曜(yào):照耀,明亮。⁶暧靆(ài dài):昏暗不明的样子。
“扬清风以为旟兮,翼旋轸而反衍。腾炎阳而出疆兮,命祝融而使遣。驱玄冥以摄坚兮,蓐收秉而先戈。勾芒奉毂,浮惊朝霞,寥廓茫茫而靡都兮,邈无俦而独立。倚瑶厢而一顾兮,哀下土之憔悴。分是非以为行兮,又何足与比类?霓旌飘兮云旗蔼,乐游兮出天外。”
“扬清风以为旟兮,翼旋轸¹而反衍。腾炎阳而出疆兮,命祝融²而使遣。驱玄冥³以摄坚兮,蓐收秉而先戈。勾芒奉毂,浮惊朝霞,寥廓茫茫而靡都兮,邈无俦而独立。倚瑶厢而一顾兮,哀下土之憔悴。分是非以为行兮,又何足与比类?霓旌飘兮云旗蔼,乐游兮出天外。”
译文:“时光昏暗不明而将要消逝啊,风飘飘吹拂而振动衣裳。云气分解而烟雾散出啊,浓云奔跑分散而她永远回归。我的心惆怅而遥远地思念啊,眯眼四望而再也看不见仙女。扬起清风当成旗帜啊,凭借风力我掉转车头而返回平地。腾空的烈日升出栖息的疆域,我命令火神祝融听候调遣。驱使水神玄冥来摄持坚固啊,让金神蓐秉命而持戈开路。木神勾芒奉命驾车,浮游天空而惊动了朝霞。天地寥廓茫茫而没有一座都市啊,在遥远的天空我没有伴侣而独自站着。靠在美玉车厢而低头一看啊,我悲哀下方土地这样憔悴。要分辨是非当成行动的准则啊,又怎么足以和我来比拟相类?霓虹的旌旗飘扬啊,云霞的?旗浓密,我乐意远游啊飞出天外。”
注释:¹旋轸:还车,回车。²祝融:神名。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祝融。亦为火或火灾的代称。³玄冥:神名。水神。⁴蓐收:古代传说中的西方神名,司秋。⁵勾芒:古代传说中主管树木的神。寥廓:辽阔的天空。
大人先生披发飞鬓,衣方离之衣,绕绂阳之带。含奇芝,嚼甘华,吸浮雾,餐霄霞,兴朝云,颺春风。奋乎太极之东,游乎昆仑之西,遗辔颓策,流盼乎唐、虞之都。惘然而思,怅尔若忘,慨然而叹曰:
大人先生披发飞鬓,衣方离¹之衣,绕绂²阳之带。含奇芝,嚼甘华,吸浮雾,餐霄霞,兴朝云,颺春风。奋乎太极之东,游乎昆仑之西,遗辔颓策³,流盼乎唐、虞之都。惘然而思,怅尔若忘,慨然而叹曰:
译文:大人先生披头散发,双鬓飘飞,穿着纷乱的衣服,系着拴住太阳的皮带。他含着奇异灵芝,嚼着甘华仙果,吸着漂浮雾气,吃着高空彩霞,让朝云兴动,使春风飘?,他奋起于太极的东方,游乐于到昆仑的西面,遗落马缰马鞭,浏览那唐尧、虞舜的都城。他惘然地若有所思,怅然地若有所忘,感慨地长叹道:
注释:¹方离:纷乱的样子。²绂(fú):系,栓。³策:马鞭。
“呜呼!时不若岁,岁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神。神者,自然之根也。彼勾勾者自以为贵夫世矣,而恶知夫世之贱乎兹哉?故与世争贵,贵不足尊;与世争富,富不足先。必超世而绝群,遗俗而独往,登乎太始之前,览乎忽漠之初,虑周流於无外,志浩荡而自舒,飘颻於四运,翻翱翔乎八隅。欲从而彷佛,洸漾而靡拘,细行不足以为毁,圣贤不足以为誉。变化移易,与神明扶。廓无外以为宅,周宇宙以为庐,强八维而处安,据制物以永居。夫如是,则可谓富贵矣。是故不与尧、舜齐德,不与汤、武并功,王、许不足以为匹,杨、丘岂能与比纵?天地且不能越其寿,广成子曾何足与并容?激八风以扬声,蹑元吉之高踪,被九天以开除兮,来云气以驭飞龙,专上下以制统兮,殊古今而靡同。夫世之名利,胡足以累之哉?故提齐而踧楚,掣赵而蹈秦,不满一朝而天下无人,东西南北莫之与邻。悲夫!子之修饰,以余观之,将焉存乎於兹?”
“呜呼!时不若岁,岁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神。神者,自然之根也。彼勾勾者¹自以为贵夫世矣,而恶知夫世之贱乎兹哉?故与世争贵,贵不足尊;与世争富,富不足先。必超世而绝群,遗俗而独往,登乎太始²之前,览乎忽漠³之初,虑周流於无外,志浩荡而自舒,飘颻於四运,翻翱翔乎八隅。欲从而彷佛,洸漾而靡拘,细行不足以为毁,圣贤不足以为誉。变化移易,与神明扶。廓无外以为宅,周宇宙以为庐,强八维而处安,据制物以永居。夫如是,则可谓富贵矣。是故不与尧、舜齐德,不与汤、武并功,王、许不足以为匹,杨、丘岂能与比纵?天地且不能越其寿,广成子曾何足与并容?激八风以扬声,蹑元吉之高踪,被九天以开除兮,来云气以驭飞龙,专上下以制统兮,殊古今而靡同。夫世之名利,胡足以累之哉?故提齐而踧楚,掣赵而蹈¹⁰秦,不满一朝而天下无人,东西南北莫之与邻。悲夫!子之修饰,以余观之,将焉存乎於兹?”
译文:“唉!季不如年,年不如天,天不如道,道不如神。神,是自然的根本。那些拘束于礼法的人自以为尊贵于世间,然而他们哪里知道世间的低贱到这等地步呢?所以与世俗争高贵,这种高贵不足以尊重;与世俗争富有,这种富有不足以抢先。一定要超脱人世而隔绝人群,遗弃世俗而独自来往,登临在太初时代之前,游览到自然之道的初始,思虑到周游于无边的地域,志气浩荡而自在舒展,飘摇于四季,翻飞翱翔在八方。欲望纵放而隐隐约约,情思奔放而不受拘束,小事小节不足以成为诽谤,圣人贤者不足以成为荣誉。变化运动,都跟神明相依相扶。囊括无边的空域作为自己的家宅,包围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室庐;强固天地八方而居住安康,依据万物控制来永久居留。只有像这样,才可以称作为富贵了。因此,不要和唐尧、虞舜的道德等同,不要跟商汤、周武王的功业并立,王倪、许由不足以作为比较的对象;阳货、孔丘哪能和神仙比较行踪呢?天地尚且不能超过神仙的寿命,广成子何曾值得与神相提并论呢?激荡起天地八方的风来宣扬声誉,踩着大吉大利的高远踪迹;披着九天来开拓啊,招来云气把飞龙驾驭。专致于天地万物以控制统治啊,有别于古今之法而毫不相同。那些世间的名利,怎么值得以牵累自己呢?所以手提齐国而脚踏楚国,手抓赵国而脚踩秦国,不到一个早晨而使天下无人相比,东西南北没有谁和您做邻居。可悲啊!您这番修饰了的论调,以我看来,将怎样保存在此世呢?”
注释:¹勾勾者:指循规蹈矩,拘束于世俗礼法的庸人俗士。勾勾:屈曲拘束。²太始:古代指天地开辟、万物开始形成的时代。³忽漠:自然之道。⁴周流:周游。⁵四运:四时,四季。⁶彷佛:同“仿佛”,隐隐约约,看不真切。⁷王、许:尧时的贤人王倪与隐士许由。⁸元吉:大吉;洪福。⁹制统:控制统治。¹⁰蹈:践踏,踩。
先生乃去之,纷泱莽,轨汤洋,流衍溢,历度重渊,跨青天,顾而逌览焉。则有逍遥以永年,无存忽合,散而上臻。霍分离荡,漾漾洋洋,飙涌云浮,达於摇光。直驰骛乎太初之中,而休息乎无为之宫。太初何如?无后无先。莫究其极,谁识其根。邈渺绵绵,乃反覆乎大道之所存。莫畅其究,谁晓其根。辟九灵而求索,曾何足以自隆?登其万天而通观,浴太始之和风。漂逍遥以远游,遵大路之无穷。遣太乙而弗使,陵天地而径行。超蒙鸿而远迹,左荡莽而无涯,右幽悠而无方,上遥听而无声,下修视而无章。施无有而宅神,永太清乎敖翔。
先生乃去之,纷泱莽¹,轨汤洋,流衍溢²,历度重渊,跨青天,顾而逌览焉。则有逍遥以永年,无存忽合,散而上臻。霍分³离荡,漾漾洋洋,飙涌云浮,达於摇光。直驰骛乎太初之中,而休息乎无为之宫。太初何如?无后无先。莫究其极,谁识其根。邈渺绵绵,乃反覆乎大道之所存。莫畅其究,谁晓其根。辟九灵而求索,曾何足以自隆?登其万天而通观,浴太始之和风。漂逍遥以远游,遵大路之无穷。遣太乙而弗使,陵天地而径行。超蒙鸿¹⁰而远迹,左荡莽而无涯,右幽悠而无方,上遥听而无声,下修视而无章。施无有而宅神,永太清¹¹乎敖翔。
译文:大人先生就离开了打柴的人,放达于广阔的天地间,遗迹于渺茫无涯的地域,漂流于泛滥的洪波,经历过重重深渊,跨越青天,然后回头看望而闲适观览。于是,他享有着逍遥自在而长生不老,没有存亡、聚合与离散而上达至境。元气涣散离析动荡不止,浩瀚无边,狂飙涌动,云霞浮起,大人先生到达北斗七星中的瑶光,一直奔驰到了太初元气之中,在无为天宫里休息。太初元气是怎样的?那里没有先后,没人能探究出它的尽头,有谁能认识它的根本?遥远渺茫,延绵不绝,这又重新回到了大道存在的地方。没人能通晓它的原委,有谁知道它的根本呢?即使历经九天求索,何曾足以使自己丰厚?登临万重天遍观自然,沐浴太初的和熙轻风,漂浮逍遥以悠然远游,沿着大路走向无穷。遗弃太乙天神而不差遣役,腾跃天地之间而一直前行。超越混沌元气而走向远方,左面浩荡广阔而没有边际,右面阴暗悠远而不辨四方,向上遥听而不闻声音,向下远视而不见光采。将这“无有”之地让神灵居住,我在永恒的天空里遨游飞翔。
注释:¹泱莽:同“泱漭”,广大的样子。²衍溢:水满溢。³霍分:涣散。⁴飙:暴风。⁵摇光:同“瑶光”,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名。古代以为象征祥瑞。⁶鹜:同“骛”。⁷太初: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气。亦作“大初”。⁸太始:指开始形成万物的混沌之气。⁹太乙:天神名。¹⁰蒙鸿:混沌的样子。¹¹太清:天空。
崔魏高山勃玄云,朔风横厉白雪纷,积水若陵寒伤人。阴阳失位日月颓,地坼石裂林木摧,火冷阳凝寒伤怀。阳和微弱隆阴竭,海冻不流绵絮折,呼吸不通寒伤裂。气并代动变如神,寒倡热随害伤人。熙与真人怀太清,精神专一用意平,寒暑勿伤莫不惊,忧患靡由素气宁。浮雾凌天恣所经,往来微妙路无倾,好乐非世又何争。人且皆死我独生。
崔魏高山勃玄云¹,朔风横厉白雪纷,积水若陵寒伤人。阴阳失位日月颓,地坼石裂林木摧,火冷阳凝寒伤怀。阳和微弱隆阴竭,海冻不流绵絮折,呼吸不通寒伤裂。气并代动变如神,寒倡热随害伤人。熙²与真人怀太清,精神专一用意平,寒暑勿伤莫不惊,忧患靡由素气³宁。浮雾凌天恣所经,往来微妙路无倾,好乐非世又何争。人且皆死我独生。
译文:巍峨高山兴起乌云,北风横行白雪纷飞,积冰犹如山陵严寒伤人。阴阳错位日月塌坠,地崩石裂林木折断,火焰变冷,太阳凝结,严寒伤怀。温暖天气微弱,正值隆冬之末。海冰不流棉絮曲折,呼吸不通,严寒伤身把肌肤冻裂。节气更迭,相替运动,变化如神,严寒作先导,炎热随后来,它们都伤害人民。和熙啊,真人胸怀天空,精神专一,用意平和。冷热都不伤人,世人无不感到惊奇,从此忧患没有产生的根由,朴素的元气让天地安宁。漂浮云雾,冲向天空,任意驰行,往来乐趣微妙,一路没有颠簸。爱好乐趣不同于世,又有什么可以争夺?世人都有一死,唯独我永存长生。
注释:¹玄云:黑云,浓云。²熙:和熙。³素气:白色雾气;迷茫的白光。
真人游,驾八龙,曜日月,载云旗。徘徊逌,乐所之。真人游,太阶夷,□原辟,天地开。雨蒙蒙、风浑浑。登黄山,出栖迟。江河清,洛无埃,云气消,真人来,惟乐哉!时世易,好乐颓,真人去,与天回。反未央,延年寿,独敖世。望我□,何时反?超漫漫,路日远。
真人游,驾八龙,曜日月,载云旗。徘徊逌,乐所之。真人游,太阶¹夷,□原辟,天地开。雨蒙蒙、风浑浑。登黄山,出栖迟²。江河清³,洛无埃,云气消,真人来,惟乐哉!时世易,好乐颓,真人去,与天回。反未央,延年寿,独敖世。望我□,何时反?超漫漫,路日远。
译文:真人漫游,驾驭八龙,光耀日月,插载云旗,悠然徘徊,乐于所往。真人远游,太阶平坦,原始开辟,天地分开,细雨蒙蒙,轻风浑浑,登临黄山,出外游息。江河水清,洛阳无尘,云气消散,真人前来,多么快乐!时代变易,兴致颓废,真人离去,与天转回。返回无穷,延年益寿,独自傲世。望我什么时候回到人间,疾行漫漫长途,道路日日遥远。
注释:¹太阶:古星名,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各二星,相比而斜上,如阶级然,故名。²栖迟:游息。³江河清:古人以“河清”为升平祥瑞的象征。⁴洛:洛阳。⁵敖世:傲视世俗。
先生从此去矣,天下莫知其所终极。盖陵天地而与浮明遨游无始终,自然之至真也。鸲鹆不逾济,貉不度汶,世之常人,亦由此矣。曾不通区域,又况四海之表、天地之外哉!若先生者,以天地为卵耳。如小物细人欲论其长短,议其是非,岂不哀也哉!
先生从此去矣,天下莫知其所终极。盖陵天地而与浮明遨游无始终,自然之至真也。鸲鹆不逾济,貉不度汶¹,世之常人,亦由此矣。曾不通区域,又况四海之表、天地之外哉!若先生者,以天地为卵耳。如小物细人欲论其长短,议其是非,岂不哀也哉!
译文:大人先生从此离去了,天下没谁知道他最终何处。大概他飞越天地,与日月遨游,无始无终,是自然的至真。鹆不越过济水,貉不渡过汶水,世上的常人,也同它们一样。曾经各区域不能互通,又何况是四海之外、天地之外啊!像大人先生这样,只是把天地当成一个卵罢了。如果小东西、小人物想评论他的长短,议论他的是非,难道不是可悲吗!
注释:¹汶:汶水。

  《大人先生传》是一篇赋体散文,中心思想是对老庄理论的宣扬,《大人先生传》中有“大人先生尝居苏门字山”字语,学界据此认为阮籍的“大人先生”是指苏门山隐士孙登③,孙登实有其人;也有人认为,大人先生的原型其实是阮籍自己,其中的“自好者非字,无识者怪字”其实是阮籍所处社会的真实写照。“先生不以世字非怪而易其务也”则反映了阮籍不肯向司马氏妥协的态度;也有人认为《晋书》、《世说新语》等记载的孙登与苏门山字孙登非一人,或孙登本为一虚构的道家理想人物;也有认为是指“与道合一字老子”④。如李丰楙认为,“大人先生即老子,且兼以自励也.”又说,“阮籍所云大人,盖指神话字老子,与道合一字老子。此间受当时老子观念字影响,故云’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但作者也承认阮籍所言至人、真人性格,源于《庄子》.并推测阮籍因“‘博览群书,尤好老庄’,自于老庄哲理体会亲切,复兼采老子神话观念而一字”.结合东汉末年老子神化的历史(如《老子变化经》等)和阮籍对《庄子》的发挥来看,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中既有《老子》的影响,也有《庄子》的影响。

  《大人先生》既是因寻访孙登所作,大人先生即使不是指孙登,也应是以孙登为原型虚构出来的仙人。后人的叙述中,孙登这个人物被不断增加了一些神秘色彩,而这个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孙登也只是阮籍借以抒发其感悟的文学工具,与是否真实人物关系不大。正如《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云,阮籍“乃假苏门先生字论,以寄所怀”①。如果结合阮籍《通老论》、《老子赞》来看,阮籍对这位托字以言事的“大人先生”的描写是深受老庄影响的。

  不论文中的大人先生到底所指何人,这个人物确实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在现实中深受压抑的自我。在幻想中自由舒展的想象?阮籍正是想借这样一个人物将自己从黑暗的现实中解脱出来,故而以华丽的语言、铿锵有力的音调,展开一场缥缈的想象。在阮籍生活的时代。司马氏的暴政横行天下,政治黑暗残暴,一些有骨气的文人不肯与朝廷同流合污,只有消极避世。大部分人接受了老庄一脉的虚无主义思想,要么佯狂、纵酒,要么服药、清谈,于是玄学思想在魏晋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阮籍也是其中的一员。

  开篇阮籍首先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然后为自己进行解释和辩护。阮籍对儒教中的“坐制礼法,束缚下民”展开了激烈的讽刺和批判,并将矛头直接指向当权者,指责司马氏“假廉而成贪。内险而一。”一他以永恒字道和变化无穷的世界为参照。指“礼法”只是短暂时问里的产物,丽对于从“礼法”中获得利益的君子,作者更是嗤字以鼻。他认为“礼法”只不过是封建社会贪婪的装饰,“竭天地万物字至以奉声色无穷字欲”一句更是透彻有力地揭露了统治者统治的真相

  《大人先生传》中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涉及一些相对深奥的人生问题:人虽然具有很高的自由追求,却义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完全的自由j这一点一分矛盾,也促使人们对自身本性进行反省。文中的“大人先乍”反观人生,并探索了人的水恒本质。可以说是作者的精神化身。

  在黑暗的现实中,知音稀少的阮籍是孤独的他对司马氏权下的社会心怀不满,不肯向其低头,却只能将这种不吐不快的情绪蕴涵在晦涩的文里:阮籍的文字瑰丽绝世,他骄傲的头从不肯向司马氏低下,可他的悲哀和伤痛以及心中的块垒,只能“常借酒浇字”。

  《大人先生传》虽然篇幅很长。但实际上并不难理解。这需要读者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者的内心状态二如果说文巾所描绘的“大人先生”正是阮籍自身的写照的话,那他算是幸福的,因为他笔下的“大人先生”最终是“从此去,天下奠知所终极”,这无疑是阮籍最好的结局。

  魏晋是散文进一步骈化的时代,阮籍的文章,也喜用铺排字笔,辞采富丽,又使用很多对偶句,并以单行散句交错其间,使字奇偶相生,整齐中见变化。此文音节整齐,基本用韵,时见对偶文句,铺排较多,实为赋体风格。

参考资料:
1、 李丰楙:《魏晋南北朝文士与道教》,台湾政治大学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油印本1978年版,第45页。
2、 刘玲娣:《汉魏六朝老学研究 》
3、 白雪 李倩.古文鉴赏大全集(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211
4、 王连弟.中国古代散文赏析(上).福州:海风出版社,2009:18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