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¹斜,秋风²冷。今夜故人³来不来,教人立尽梧(wú)(tóng)影。
译文: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临,月华满地了。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注释:梧桐影:词牌名。¹“落日”:一作“明月”。²“秋风”:一作“西风”。³“今夜故人”:一作“幽人今夜”。

  “落日斜,秋风冷。”首先烘托出词中主人公所处的特定环境:落日馀晖,秋风送寒。只有六个字,却字字珠玑。尤其着一“冷”字,不仅点染出秋天黄昏的冷寂,而且衬托出词人思念友人的凄切感情,更为下文“今夜”蓄势,巧妙地伏下一笔。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从全文分析,词人与友人早已相约在先,而且从“落日斜”时,兴冲冲地等待友人到来,一直等到“立尽梧桐影”,等待的时间久了,黄昏而入夜,而月上东楼。“梧桐影”显然是明月所照映。“影子”尽了,意味着月亮落了,天也快亮了。等待友人欢会共语,久久不见到来,自然等急了,个中不无抱怨情绪。“今夜故人来不来?”是自问,还是问人,抑或问天地星月?是啊,词人殷切地等待友人,从“落日斜,秋风冷”,如今已是夜深人静,银河星稀,明月西落,不只见出等待之久,更见出那焦急烦怨中的思念之深、盼望之切。这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特有的人物的特殊感情。如果说这一问是抒情主人公脱口而出、所未经意,那么末句“立尽梧桐影”则意蕴极深,“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寥寥五字,字字传神,处处含情,说明等待友人的确时间很长很长了。词人借一“影”字,写出了月华满地,不能勾起思念友人的深情;对月孤影,不能不触动孤独寂冷的感受;梧桐萧疏,月影已尽,不能不引起虚掷欢聚之良宵的幽怨而又切盼的思念之情。

  全词二十个字,“落日”、“秋风”、“梧桐影”,词人极善于借助外物环境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情思,达到境与情谐、景与情通的至境。这种渲染烘托、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晚唐五代词中堪称上乘。吕岩的词,正如传说中他的神仙踪迹,飘忽无定,不可捉摸。北宋柳永《倾杯》词中“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即袭此词之意。

参考资料:
1、 孙安邦.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7月版
2、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89-290

tóngyǐng··luòxié--yán

luòxiéqiūfēnglěngjīnrénláiláijiàorénjǐntóngyǐ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临,月华满地了。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注释

梧桐影:词牌名。

“落日”:一作“明月”。

“秋风”:一作“西风”。

“今夜故人”:一作“幽人今夜”。

赏析

  “落日斜,秋风冷。”首先烘托出词中主人公所处的特定环境:落日馀晖,秋风送寒。只有六个字,却字字珠玑。尤其着一“冷”字,不仅点染出秋天黄昏的冷寂,而且衬托出词人思念友人的凄切感情,更为下文“今夜”蓄势,巧妙地伏下一笔。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从全文分析,词人与友人早已相约在先,而且从“落日斜”时,兴冲冲地等待友人到来,一直等到“立尽梧桐影”,等待的时间久了,黄昏而入夜,而月上东楼。“梧桐影”显然是明月所照映。“影子”尽了,意味着月亮落了,天也快亮了。等待友人欢会共语,久久不见到来,自然等急了,个中不无抱怨情绪。“今夜故人来不来?”是自问,还是问人,抑或问天地星月?是啊,词人殷切地等待友人,从“落日斜,秋风冷”,如今已是夜深人静,银河星稀,明月西落,不只见出等待之久,更见出那焦急烦怨中的思念之深、盼望之切。这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特有的人物的特殊感情。如果说这一问是抒情主人公脱口而出、所未经意,那么末句“立尽梧桐影”则意蕴极深,“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寥寥五字,字字传神,处处含情,说明等待友人的确时间很长很长了。词人借一“影”字,写出了月华满地,不能勾起思念友人的深情;对月孤影,不能不触动孤独寂冷的感受;梧桐萧疏,月影已尽,不能不引起虚掷欢聚之良宵的幽怨而又切盼的思念之情。

  全词二十个字,“落日”、“秋风”、“梧桐影”,词人极善于借助外物环境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情思,达到境与情谐、景与情通的至境。这种渲染烘托、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晚唐五代词中堪称上乘。吕岩的词,正如传说中他的神仙踪迹,飘忽无定,不可捉摸。北宋柳永《倾杯》词中“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即袭此词之意。

参考资料:
1、 孙安邦.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7月版
2、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89-290
创作背景

  此词为唐五代道士吕洞宾的作品。词作者,是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八、《词林纪事》卷一引《竹坡诗话》均言系于京师大梁景德寺峨嵋院僧房间题壁词,词句略有差异。从全词所写秋景和所抒幽情看,显然是吕岩早期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89-290
吕岩

吕岩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1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白日登山望烽火¹,黄昏饮(yìn)²³交河
译文:白天登山观望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到交河边饮水。
注释:¹烽火:古代一种警报。²饮马:给马喂水。³傍:顺着。⁴交河:古县名,故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行人¹刁斗²风沙暗,公主琵琶³幽怨多。
译文: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中巡夜的打更声,还有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
注释:¹行人:出征战士。²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³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译文: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译文:哀鸣的胡雁夜夜从空中飞过,胡人士兵也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¹
译文:听说玉门关已被挡住了归路,战士只有追随将军去与敌军拼命。
注释:¹“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至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¹入汉家。
译文: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
注释:¹蒲桃:今作“葡萄”。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世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一个“古字”。它对当时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一、二句是说,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三、四句是说,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敲击的凄厉声,又听到远嫁乌孙国的汉家公主的幽怨的琵琶声。

  诗一开头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警报;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这里借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刁斗”,是古代军中的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是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当然,这不是欢乐之声,而只是哀怨之调。一、二句是写“白日”、“黄昏”的情况,那么夜晚又如何呢?三、四句接着描绘: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是多么肃穆和凄凉!“行人”是指出征将士,这样就与下一句的公主出塞之声,引起共鸣了。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五、六句是说,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不见城郭;大雪霏霏弥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

  这里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七、八两句是说,胡地的大雁惊飞着哀鸣不停;胡人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流泪滂沱。

  诗人并不从正面点出“行人”的哀怨之感,而是别出机杼,背面敷粉。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何况远戍到此的“行人”呢?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九、十两句是说,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大家只得豁出性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谁不想班师复员呢?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压一句,罢兵不能。“应将性命逐轻车”,只有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一句其分量压倒了上面八句。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汉家:汉宫。最后两句是说,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到汉宫。

  拼命死战的结果如何呢?无外乎“战骨埋荒外”。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全诗一步紧一步,由军中平时的生活,到战时的紧急情况,最后说到死,为的是什么?这十一句的压力,逼出了最后一句的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

  “葡桃”就是现在的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今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进入中国的还有“蒲桃”(葡萄)和“苜宿”的种子,汉武帝把它们种在离宫别馆旁边,弥望皆是。这里“空见蒲桃入汉家”一句,用此典故,讥讽好大喜功的帝王,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到的是什么呢?只是区区的葡萄而已。言外之意,可见帝王是怎样的草菅人命了。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步步逼紧,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此诗巨大的讽谕力。诗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第一句开头两字“白日”都是入声,具有开场鼓板的意味。三、四两句中的“刁斗”和“琵琶”,运用双声,以增强音节美。中段转入声韵,“双双落”是江阳韵与入声的配合,犹如云锣与鼓板合奏,一广一窄,一放一收,音节最美。中段入声韵后,末段却又选用了张口最大的六麻韵。以五音而论,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节错落,各极其致。全诗先后用“纷纷”、“夜夜”、“双双”、“年年”等叠字,不但强调了语意,而且叠字叠韵,在音节上生色不少。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103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45

cóngjūnxíng

 tángdài 

báidēngshānwàngfēnghuǒ huánghūnyìnbàngjiāo 
xíngréndiāodǒufēngshāàn gōngzhǔyōuyuànduō 
yúnwànchéngguō xuěfēnfēnlián 
yànāimíngfēi éryǎnlèishuāngshuāngluò 
wéndàoményóubèizhē yìngjiāngxìngmìngzhúqīngchē 
niánniánzhànmáihuāngwài kōngjiàntáohànjiā 
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彼候人¹兮,何(hè)²戈与祋(duì)³。彼之子,三百赤芾(fú)
译文:官职低微的候人,身背长戈和祋棍。那些朝中新贵们,身穿朝服三百人。
注释:曹风:曹国的诗歌。《诗经》“十五国风”之一。¹候人:官名,是看守边境、迎送宾客和治理道路、掌管禁令的小官。²何:通“荷”,扛着。³祋:武器,殳的一种,竹制,长一丈二尺,有棱而无刃。⁴彼:他。⁵其:语气词。⁶之子:那人,那些人。⁷三百:可以指人数,即穿芾的有三百人;也可指芾的件数,即有三百件芾。⁸赤芾:赤色的芾。芾,祭祀服饰,即用革制的蔽膝,上窄下宽,上端固定在腰部衣上,按官品不同而有不同的颜色。赤芾乘轩是大夫以上官爵的待遇。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tí)¹在梁²,不濡(rú)³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译文:鹈鹕守在鱼梁上,居然未曾湿翅膀。那些朝中新贵们,哪配身穿贵族装。
注释:¹鹈:即鹈鹕,水禽,体型较大,喙下有囊,食鱼为生。²梁:伸向水中用于捕鱼的堤坝。³濡:沾湿。⁴称:相称,相配。⁵服:官服。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zhòu)¹。彼其之子,不遂²其媾(gòu)³
译文:鹈鹕守在鱼梁上,嘴都不湿不应当。那些朝中新贵们,得宠称心难久长。
注释:¹咮:禽鸟的喙。²不遂:不合礼法。遂,遂意。一说终也,久也。³媾:宠爱。一说婚配,婚姻。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huì)兮蔚¹兮,南山朝隮(jī)²。婉兮娈(luán)³兮,季女
译文:云漫漫啊雾蒙蒙,南山早晨出彩虹。娇小可爱候人女,没有饭吃饿肚肠。
注释:¹荟、蔚:原意为草木茂盛,此处形容云雾迷漫的样子。²朝隮:彩虹。隮,即虹;一说同“跻”,升,登。³婉、娈:柔顺美好的样子。⁴季女:少女。此指候人的幼女。⁵斯:语助词。⁶饥:饿。一说比喻女子待嫁的饥渴心情。

  这是一首对好人沉下僚,庸才居高位的现实进行讥刺的歌诗。

  诗的第一章是用赋的手法,将两种不同的人两种不同的遭际进行了对比。前两句写“候人”,后两句写“彼子”。

  “候人”的形象是扛着戈扛着祋。显示出这位小吏,扛着武器,在道路上执勤的辛苦情貌。

  “彼子”的形象是佩戴着三百赤芾。“彼其之子”郑笺解为“是子也”,用现代汉语说,即“那个(些)人”,或更轻蔑一些呼为“他那(他们那些)小子”。“三百赤芾”如作为三百副赤芾解,则极言其官位高、排场大、生活奢靡。如真是有三百副赤芾的人,则其人(“彼子”)不是一般的大官,而是统率大官的头头,即国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晋文公入曹云:“三月丙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杜预注曰:“轩,大夫车。言其无德居位者多。”乘轩、赤芾是同一级别的待遇,故言乘轩者三百,即三百赤芾也。而晋文入曹正是曹共公时,所以《毛序》说此诗是刺曹共公,因其“远君子而好近小人”。如以此章而言,刺共公之说较为贴切;但从下几章内容看,则又是指一般的权要显贵更为贯顺统一。

  这四句没有作者的直接评语以明其爱憎,然爱憎之情已蕴于叙述之中。“何戈与祋”,显出其职微官小、勤劳辛苦,寄予一片同情;“三百赤芾”,则无功受禄位、无能得显贵,谴责、不满之情已溢于言表。此章可以说是全篇的总纲,下面诸章就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抒发感慨,以刺“彼子”为主。

  第二、三章改用“比”法;前二句是比喻,后两句是主体,是正意所在处。

  鹈鹕站在鱼梁上,只须颈一伸、喙一啄就可以吃到鱼,不必入水,不必沾湿翅膀。所以然者,是由于地位特殊,近水鱼梁乃可不劳而获。后两句直指“彼子”,言其“不称其服”。服者,官阶的标志也。身服高品赤芾,享受种种特权,但无才无能,无功受禄,无劳显荣,与鹈鹕站在鱼梁上伸脖子吃鱼相类。

  第三章再深一层:说鹈鹕不仅不沾湿翅膀,甚至连喙也可以不沾湿就可以吃到鱼。因为有的鱼有时会跃出水面,有的鱼会跳到坝上。这样站在坝上的鹈鹕就可连喙都不湿,轻易地攫取到鱼儿。而后两句写到“彼子”也深一层,不仅不劳而获,无功受禄,在男女婚姻上也毫不负责,违背社会公认的伦理准则,任意抛弃他的妻妾。

  第二章“不称其服”,从表里不一,才位不配上着笔讥刺;第三章“不遂其媾”则深入到内里,从品性上进行揭露谴责。

  第四章又改用起兴手法。前两句以写景起兴——天色灰蒙阴暗,这是南山上朝云升腾。这句起兴与后面的叙事有着某种氛围或情绪上的联系:一个美貌的少女竞被遗弃在外受饥挨饿,如此惨象,目不忍睹,天地昏沉,无处寻找光明。“季女斯饥”与“荟兮蔚兮”正相映相衬。“婉”、“娈”都是美的褒赞,与“斯饥”形成强烈的反差,引起人们的同情。反过来也对造成这悲剧、惨景的恶势力表示强烈的憎恶。有人认为这“季女”就是前边“候人”之女,被强占又被抛弃。就全篇上下贯连的角度看,似乎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

  但对这第四章还有别解。王夫之《诗广传》云:“奚为荟蔚也?欺然而兴,皴然而止,初终不相践而面相欺也;歘(xū,即欻)然而合,欻然而离,情穷于达旦而不能固也;翳乎其相蔽而困我之视听也,棘乎其相逼而行相夺也。”“奚以为婉娈也?词有切而不暴也,言色违而勿能舍也,约身自束而不逾分以相夺也。合则喜、离则忧,专一其依而唯恐不相获也。”这里把“荟”、“蔚”、“婉”、“娈”都作为人品的比喻语。“荟”、“蔚”是比忽兴、忽止,忽合、忽离,无坚定操守,专以蒙骗取得信任,巧取豪夺这类行为。“婉”、“娈”是比言辞急切而不凌弱,自我约束而去取不逾越本分,严于操守、感情专一这类行为。前者比昏君佞臣,后者比英主贤臣。所以最后又说:“有荟蔚之主,则必亲荟蔚之臣,才相近而弗论其情也。詧(chá,即察)魏征之娬媚,念褚遂良之依人,匪太宗才有大过人者,征与遂良恶能与荟蔚之子争一朝之饥饱哉!”这是将荟蔚婉娈当作“比”法去理解。这与《毛序》所说刺曹共公“远君子而好近小人”的观点是一致的,故可备一说。

  这四章赋比兴手法全用上,由表及里,以形象显示内涵,同情候人、季女,憎恶无德而尊、无才而贵的当权官僚;对高才沉下僚,庸俗居高位的现实尽情地揭露谴责。陈震《读诗识小录》云:“三章逐渐说来,如造七级之塔,下一章则其千丝铁网八宝流苏也。”评论可以说很贴切。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88-291

hòurén

míng xiānqín 

hòurén duì zhī sānbǎichì 
wéizàiliáng  zhī chèn 
wéizàiliáng zhòu zhī suìgòu 
huìwèi nánshānzhāo wǎnluán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庐山¹据浔(xún)²、彭蠡(lǐ)³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yù)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bàng)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¹⁰
译文: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注释:¹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屡见前注。²浔阳:长江流经浔阳(治所在今九江市)境一段的古称,在今江西九江市北。³彭蠡:即今江西鄱阳湖。⁴敌:匹敌。⁵荡潏:水势大而流速快的样子。⁶灵:形容壮美,犹言“神气”。⁷吞吐夷旷:谓湖水流进流出都很顺畅。“夷旷”,平坦开阔。⁸并海:近海。“并”,通“傍”,靠近。⁹壮郁:雄奇有力的样子。¹⁰娱逸之观:谓景象令人愉快而自在。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舣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¹,敬²以事绝³宫亭,泊左蠡。庚辰,舣(yǐ)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¹⁰,过小三峡,驻¹¹独对亭¹²,振钥¹³¹⁴文会堂¹⁵。有桃一株,方花¹⁶。右芭蕉一株,叶方茁¹⁷。月出后,循贯道溪¹⁸,历钓台石、眠鹿场¹⁹,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lù)焉。
译文: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那里有一棵桃树,桃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月出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象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
注释:¹“嘉庆”句:嘉庆十八年农历三月十二日(年月日)。²敬:作者自称。³绝:横渡。⁴宫亭:宫亭湖,彭蠡湖(即鄱阳湖)的别称。因庐山下,彭蠡湖边有宫亭庙而得名。⁵左蠡:地名,在江西都昌西北。⁶庚辰:十三日。⁷舣:停船靠岸。⁸星子:县名,今属江西。⁹白鹿洞:在五老峰下。唐德宗贞元年间(~年),洛阳人李渤隐居庐山读书,并养了一只白鹿,时称之“白鹿先生”,住所为“白鹿洞”。后来李渤为江州刺史,便在故地建筑台榭,命名为白鹿洞。宋时为四大书院之一。¹⁰五老峰:在庐山东南方,五峰突兀凌霄,有如五老人并肩而立,故名。¹¹驻:停留。¹²独对亭:在白鹿洞东。¹³振钥:谓开门。¹⁴顿:止宿。¹⁵文会堂:南宋嘉定年间始建。¹⁶方花:正在开花。¹⁷叶方茁:叶子正在壮盛地长出来。¹⁸贯道溪:在白鹿洞东。溪水自凌云峰来,流经白鹿洞出峡为贯道溪。¹⁹钓台石、眠鹿场:在白鹿洞西、西南。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上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辛巳¹,由三峡涧²陟欢喜亭³。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山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pó),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上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yǐ)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zhàn)湛然¹⁰。顷之¹¹,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¹²,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ruán)¹³;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¹⁴,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¹⁵,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¹⁶,憩(qì)栖贤寺¹⁷。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¹⁸,返宿于文会堂。
译文:十四日,经由三峡涧,登上欢喜亭。亭子已经残坏,道路非常危险。寻求李氏山房的遗址,没有能够找到。登上含鄱岭,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沿着通道吹来。风停后,爬上太乙峰。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斜北远眺彭泽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地闪烁着波光。过了一会儿,地面就象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再过一会儿,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过一会儿,延伸到湖岸,然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这才知道是云朵遮蔽了天空,由远而来。这时候四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而大块的浮云不计其数,成群结队,从山岭后涌起,互相奔驰追逐,布满空中,看样儿将要下雨。这样就没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观看玉渊潭,在栖贤寺小歇。回头望五老峰,只见夕阳透过云层的空隙照射下来,象是跟峰峦互相依靠着似的。回来,在文会堂住宿过夜。
注释:¹辛巳:十四日。²三峡涧:在五老峰西。含鄱口东西九十几条大小川流都注入三峡涧,水势湍急,汹涌腾跃,险如长江三峡。³欢喜亭:在通往五老峰的欢喜岭上。面当鄱阳湖,地势优越,游憩纵目,令人心旷神怡,故名欢喜亭。⁴李氏山房:在五老峰下,又称白石庵,白石僧舍。“李氏”,指李常,字公择,建昌(治所在今江西南城)人。宋哲宗时累官至御史中丞。少时在庐山读书,及第后,将所抄书九千卷留在此地,起名李氏山房。⁵含鄱岭:在庐山半山腰。岭南为含鄱口,山势险峻,其形状像要吞食鄱阳湖,故名。⁶太乙峰:在含鄱口西南,是庐山最有名的山峰之一。⁷南昌城:今江西南昌市。⁸迤北:斜北。⁹彭泽:指彭泽故城,在今湖口县彭泽乡。¹⁰湛湛然:波光水色深远的样子。¹¹顷之:一会儿。¹²复顷之:又过了一会儿。¹³湖壖:湖边。¹⁴云之障:云变得像屏障。¹⁵蓬蓬然:形容云雾蓬松往上冒的样子。¹⁶玉渊潭:在三峡涧下流。诸水合流,平地奔泻几十丈,然后下注深潭:接着又平地奔腾几百步,再下注深潭,这样连续共七八处,是庐山三峡涧中最壮观的地方,也是庐山奇景之一。¹⁷栖贤寺:庐山五大寺院之一,在五老峰下,南朝齐参军张希之建。¹⁸“乃夕”二句:意谓夕阳穿过云层,照射在五老峰上,五老峰形态好像互相靠着、背着似的。“夕阳”,夕阳。“倚(yǐ)”,靠着。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壬午¹,道²万杉寺³,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dì)香炉峰¹⁰,盥(guàn)¹¹于龙井¹²,求¹³太白读书堂¹⁴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译文: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井洗手。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
注释:¹壬午:十五日。²道:取道,路径。³万杉寺:庐山五大寺院之一,在庆云峰下,旧名庆云庵、庆云院。北宋景德年间(~年),寺僧大超种杉树万株。天圣年间(~年)改名万杉寺。⁴三分池:在万杉寺后,又名散珠池。⁵秀峰寺:庐山五大寺院之一,在庐山东南鹤鸣峰下,南唐中主李璟建,原名开先寺,清代康熙年间(~年)改名秀峰寺。⁶里所:一里左右。⁷瀑布:即瀑布水,亦叫瀑布泉,在秀峰寺西南。一水自坡顶下注双剑峰背后深谷中,汇为大龙潭,然后绕出双剑峰东,下注大壑,悬挂数十百丈,这就是瀑布泉,为秀峰寺周围奇观之一。李白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挂流三千丈,喷壑数十里”的描写。⁸青玉峡:秀峰寺有二瀑布,其一在东北,叫马尾水,自鹤鸣、龟背两峰间泻出;其二在西南,即瀑布泉。瀑布泉循壑流到双剑峰东北和马尾水合流为一水,迸射出于山峡中,下注入于深潭,这就是青玉峡。潭深而绀,石碧而削,水白如练,故名。⁹详睇:仔细看。¹⁰香炉峰:在庐山西北秀峰寺后,峰形圆耸如香炉,常常烟雾缭绕,故名。峰南有一巨石,很像一巨人,所以又叫石人峰。¹¹盥:洗手。¹²龙井:在青玉峡下。所谓龙井是指和尚循着水道凿成的许多小石池子。¹³求:寻找。¹⁴太白读书堂:亦叫李太白书堂,或太白书室。在香炉峰下,青玉峡西。相传李白为避安史之乱曾在此读书。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癸未¹,往瞻云²,迂道³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¹⁰
译文: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探访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
注释:¹癸未:十六日。²瞻云:寺庙名,在庐山金轮峰下。旧名归宗寺,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创建,后成为庐山五大寺院之一。³迂道:绕道。白鹤观:在五老峰下。唐高宗弘道元年(年)建,北宋祥符年间(~年)曾赐名“承天白鹤观”。宋代陈舜俞《庐山记》说:“庐山峰峦之奇秀,岩壑之深邃,林泉之茂美,为江南第一,此观复为庐山第一。”⁴旋:随即。⁵右军墨池:在瞻云寺殿前。池水黑色,相传是晋朝右军将军王羲之洗墨的地方。⁶栗里:古地名,在黄龙山北麓的温泉北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迁居于此。⁷卧醉石:在离栗里柴桑桥一里左右的地方,石高约三四尺,又叫底柱石。据说当年陶渊明喝醉酒后,常常睡在那里。⁸简寂观:在金鸡峰下,旧名太虚观,南朝宋大明年间(~年)道士陆修静住在这里。陆修静死后谥简静,故名。⁹一微:和尚的法号。¹⁰头陀:行脚乞食的僧人,此用作“和尚”的昵称。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圆来,大笑排闼而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跐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甲申¹,吴兰雪携廖雪鹭²、沙弥³朗圆来,大笑排闼(tà)而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¹⁰,跐(cǎi)¹¹乱石,寻瀑布源¹²,溯(sù)¹³汉阳峰¹⁴,径绝¹⁵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译文: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园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步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重又返回宿于秀峰寺。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
注释:¹甲申:十七日。²吴兰雪、廖雪鹭:人名,其人其事不详。³沙弥:尚未接受佛教大戒的和尚,此用作和尚的通称。⁴朗圆:和尚的法号。⁵排闼而入:推开门就进来。⁶黄岩:在双剑峰下。⁷侧足:斜侧身体行走,这里表示山路窄而难走。⁸文殊台:在黄岩南。⁹叩:敲门,谓探访。¹⁰黄岩寺:在双剑峰下,唐代僧人智常所建。¹¹跐:通“踩”。¹²源:水的发源处。¹³溯:逆水而上。¹⁴汉阳峰:庐山最高峰。据说站在汉阳峰峰顶能远望数百里,极目江汉,故名。相传汉武帝曾到达峰顶,所以又有汉武峰之称。¹⁵径绝:一条小路也没有了。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乙酉,晓¹望瀑布倍未雨时²。出山五里所³,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tán)(tán)苍酽(yàn)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yǎn)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译文: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
注释:¹乙酉晓:十八日早晨。²倍未雨时:比没有下雨时大了一倍。³五里所:五里左右。⁴神林浦:水口名。⁵沈沈:深邃的样子。⁶苍酽一色:一派浓郁的深青色。⁷团团相衔出:云雾一团团接连不断地弥漫开来。⁸弇:覆盖。
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夫云者,水之征¹,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²。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³,以诒(yí)后之好事者焉。
译文: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注释:¹水之征:是有水的预兆,指雨水降落前先有云。²类记之:只作大概的记述。³如是:就像上文记述的这样。⁴诒:留给。⁵好事者:指爱好游山玩水的人。

  这篇游记首先指出庐山三面环长江大湖的形胜特点,“有娱逸之观”。然后在六天记游中,生动描述了含鄱口俯览鄱阳湖上风云卷来的云障奇观和神林浦仰望香炉峰下白云团涌的云海幻景。最后以“云为水征,云从山出”的传统说法为根据,点出庐山形胜最“足以娱性逸情”者为云,与首段相应作结。全篇各记,脉络分明,语句简炼扼要,记述云的变化,尤为细致生动。

  以日记体写游记古已有之,但将这种形式用之于一篇不满七百字的短篇游记中,而又写得不枝不蔓、灵活生动,却很少见。一般说,日记体记游,一是易于琐碎,二是易于呆板。阳湖派作家尽管不似桐城三祖那样强调结构的严谨和平正,但作为文章最基本的要求,整个布局毕竟不能散金碎玉、平淡板滞。作者为避免这些毛病,在结构安排和文字处理上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扣住庐山风景最突出的特点进行描绘,使每一处景物、每日见闻都围绕这一特点而纳入文章里。起首一段,即概述庐山地理位置及异于它处山水的特征:“有娱逸之观”。这是因为庐山处“浔阳彭蠡之会”,三画环水,而大山真得水形成灵动之美,江湖之水浩渺干旷的气势又不闷于海水的奔涌澎湃,多予人一种柔和的感受。正是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庐山娱性逸惰的诸多景观,山中景物无不染上一层柔美的色彩。这节概述,其实是为下文定“势”,后面写山中清幽,写湖光山色,写瀑流云雾,都以此为基础,无不显示出一种娱逸的格调。作者进山的头一天,往游白鹿洞,至海会寺,“振钥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有芭蕉一侏方叶。”这里一片僻静,清幽的环境气氛,它清静得似乎连寺中老僧振钥开锁的响声部听得特别悦耳。在这寂无人迹的一方天地里,邑蕉抽叶,山花欲燃,大自然以其原始的生命情态展示出一片勃勃生机。到晚上,月下丙望,则见“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又是另一种清幽气氛。这种清幽,无疑是江河湖滨那山中独有的特点,是为江湖涵养而生成的灵性的表现,是一种特有的神韵。这种体会到作者登高望远,回首观赏湖光山色时,就更为明显、更为强烈了:“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弃湖坝,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湖光湛湛,须臾皆没,云逐雾驰,山雨欲来,这种变化,这种气势,都予人以云水诡幻之感,以一种难以忘怀的情趣。庐山的灵性在水,庐山景观因水而别有雅趣。山因水而灵秀,人因水而情浓,作者在山中几天的游历中,饮三分池之甘洌,望香炉峰之瀑流,擢风尘于龙井,访旧迹于墨池,瞻山中之白云,卧当涧之醉石。兴至极处,其而攀危岩而上,“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进而“跐乱石,寻瀑布源”,游迹所至,无处不感受到庐山因山水灵秀而独具的娱逸之乐趣,待到出山前夜,偏巧又逢山中大雨,次日出山路上,回望瀑布,在“山沈沈苍酽一色”中看那千尺白练,看那一缕白云升起之后便团团相衔出、缠绕于山问的云雾,又感受到雨后庐山的另一种风韵,面对这幅泼墨山水,作者不由发出深情的议论:“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这灵性正是得之于水,而成了庐山“娱逸之观”的根源所在。

  其次,是承转衔接上的富于变化。这篇游记的段落划分是以时间顺序为标志的,但这种胪列中又有变化。一、二两日由叙事说起,三、四两日由游览路线说起,第五日由游览目的意图说起,第六天则由友朋说起,并为山中游历作一小结,收束上述全部游踪后,再引出最后一天的出山。从方位变化上讲,庐山远望所见,作者来泊舟星子之前其实已经看到了,却有意不写而先写山中幽清,再写登高回顾湖光山色,然后依次写中山古迹瀑流,最后借写雨后庐山写远观的印象,这种变化既可使读者在饱览了山中景物之后留下一个总体的观感,也使全文灵动变化,有效地克服了日记体游记常见的单调和呆板。恽敬力图突破桐城派古文纯正静重的囿畛,使文章醇而能肆,于此即可见其端倪。

参考资料:
1、 王琦珍著.翰墨天下雄: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01月:202-204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馀孙,不义,馀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 。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
晋侯¹梦大厉²,被(pī)³(fà)及地,搏(yīng)而踊(yǒng),曰:“杀馀孙,不义,馀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¹⁰  。公觉¹¹,召桑田巫¹²,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¹³矣。”
译文:晋景公梦见了一个大恶鬼,披散着头发直拖到地上,拍打着胸脯跳跃着对他喊叫:“你杀了我的子孙,太不合正义了。我向天帝请求报仇,已经得到准许了!”说罢就打坏宫门和寝殿的门闯了进来。晋景公非常恐惧,躲到了内室。厉鬼又打坏了内室的小门。晋景公被惊醒了,召来桑田的巫师卜梦。巫师说的情况和晋景公的梦境相同。晋景公问道:“会怎么样呢?”巫师回答说:“您不能吃到今年的新麦了。”
注释:¹晋侯:即晋景公姬獳,公元前-前年在位。是个昏庸的国君。公元前年,他听信庄姬的谗言,杀掉无辜的大夫赵同和赵括。²厉:鬼。这里实指赵氏先祖的幻影。³被:通“披”。⁴搏:击打。⁵膺:胸。⁶踊:跳跃。⁷请于帝:向天帝请求(已允许我报仇)。请,这里是要求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件事的意思。⁸寝门:寝宫的门。⁹室:寝宫的后室。¹⁰户:单扇的门。这里指寝宫与室相通的门。¹¹觉:睡醒。这里指惊醒。¹²桑田巫:桑田地方的巫者。桑田,在今河南灵宝附近。春秋时属虢国,晋灭虢后,归并于晋。¹³不食新:不能吃到新麦。意为死在麦收前。新,指新收获的麦子。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公疾病¹,求医于秦,秦伯²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³,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huāng)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kuì)¹⁰之。
译文:晋景公患了重病,向秦国求医,秦桓公派医缓去给他治疗。医缓还没到达晋国时,晋景公梦见病邪变成了两个儿童,一个说:“他是一位良医,担心会伤害我们,往哪里躲避他呢?”另一个说:“躲到肓的上边、膏的下边,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医缓到了晋国,诊断后说:“病不能治疗了。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用灸法攻治根本起不到作用,用针刺治疗效力够不着,药力也不能到达那里,所以不能治疗了。” 晋景公叹道:“良医啊!”给缓置办了丰厚的礼物让他回国了。
注释:¹疾病:患病而且病得很重。²秦伯:秦桓公,公元前-前年在位.(医缓)缓是医生的名字。³竖子:儿童。后人称疾病为“二竖”本此。⁴肓:我国古代医学称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部位为肓。⁵膏:我国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膏肓”都属人体内深层的部位,针药难以达到,因又喻重病。“病入膏肓”的成语本此。⁶攻:指用灸法攻治。⁷达:通达。指用针刺治疗。⁸厚:丰厚。指优厚的待遇和礼品的贵重。⁹为之礼:给他。¹⁰归:通“馈”。赠送。
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
六月¹丙午,晋侯欲麦²,使甸人³献麦,馈(kuì)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xùn)
译文:六月初七(注:此处是周历,夏历应为四月),晋景公想要尝尝新收的麦子做成的食物,就让甸人献上新麦,让馈人做成食品。晋景公召来了桑田的那个巫师,将新麦做成的食物拿给他看后就杀了他。晋景公将要吃的时候,感到腹胀,便去上厕所,在厕所中由于气陷而死。有个小宦官凌晨梦见自己背着晋景公升天了,到了中午,他就从厕所里背出了晋景公,晋国于是就把他做了陪葬的人。
注释:¹六月:周历的六月相当夏历的四月。(丙午)丙午日,即初七。²欲麦:要尝新收获的麦子。麦,指新麦。³甸人:为天子诸侯管理藉田(由天子诸侯亲自过问耕作的土地)的官员。⁴馈人:为诸侯主办饮食的官员。⁵示而杀之:出示新麦并杀死桑田巫。因桑田巫曾预言晋平公“不食新”,故杀之以泄愤。⁶张:通“胀”。⁷如:往;到……去。⁸小臣:官名。亦称少臣。商、西周初期朝廷官员。常奉王命从事占卜、祭祀、田猎和征伐。有时还监督管理“众人”耕种。西周中期以后,指职位低下的小吏。⁹殉:殉葬;陪葬。
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臣将死,天命不佑。”公曰:“女不可近乎?”对曰:“节之。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物亦如之。至于烦,乃舍也已,无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徴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阳物而晦时,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今君不节不时,能无及此乎?”
晋侯¹求医于秦,秦伯²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³,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臣将死,天命不佑。”公曰:“女不可近乎?”对曰:“节之。先王之乐(yuè),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¹⁰。迟速本末以相及¹¹,中声以降¹²。五降¹³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¹⁴淫声¹⁵,慆(tāo)(yīn)心耳¹⁶,乃忘平和¹⁷,君子弗听也。物亦如之。至于烦,乃舍也已,无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¹⁸,以仪节¹⁹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气²⁰,降生五味,发²¹为五色,徴(zhǐ)²²为五声,淫²³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²⁴为五节,过则为菑²⁵: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²⁶,雨淫腹疾²⁷,晦(huì)淫惑疾²⁸,明淫心疾²⁹。女,阳物³⁰而晦时,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今君不节³¹不时,能无及此乎?”
译文:(昭公元年)晋平公患病向秦国求医,秦景公派医和去给他诊治。医和诊断后说:“病不能治了。这个病是因为过度亲近女色造成的,病人心志沉迷惑乱犹如中了蛊毒,是患了蛊病 ’。这个病不是鬼神作祟,也不是饮食不调,而是由于迷恋女色而丧失了心志。良臣将要死去,上天也不会保佑。” 晋平公问道:“女子不能亲近吗?”医和回答说:“要加以节制。先王的音乐,就是用来告诉人们做事要有节制的,所以有五音的节奏。五音速度的慢快和声音的低高递相连及,就会奏出中正和谐的音乐。一曲终了,五音都降于无声,这时就不能再弹奏了。在这时如果再弹奏的话,手法就会繁乱混杂,会奏出不中正的靡靡之乐,君子是不会听这种音乐的。万事万物也像演奏音乐的道理一样。如果过度了,就要休止下来,不要因为过度而导致生病。君子亲近女子,要按照礼仪的规定进行,不要因为女色而使心志惑乱。上天有六种气,降下来化生五种味道,表现为五种颜色,体现为五种声音,过度就会产生六种疾病。六种气叫做阴、阳、风、雨、晦、明,在时间上区分为四季,按次序排列为五行,六气过度就会造成疾病:阴气过度造成寒性的疾病,阳气过度造成热性的疾病,风气过度造成四肢的疾病,雨湿过度造成肠胃的疾病,夜晚活动过度造成心志惑乱的疾病,白天操劳过度造成心力疲惫的疾病。女子,是男子的附属物,夜晚才能与之交合,过度亲近就会产生内热和心志惑乱的疾病。如今您亲近女色既不加以节制、又不按时,能不到这样的地步吗?”
注释:¹晋侯:指晋平公,名彪,公元前-前年在位,也是荒淫无度的昏君。²秦伯:指秦景公,公元前-前年在位。(视)看。这里指诊察。³是谓近女室:清代王念孙认为“室”为“生”之误,应作“是谓近女,生疾如蛊”。女、蛊为韵。下句食、志、佑为韵。可从。⁴蛊:蛊疾。指心志沉迷惑乱的疾病。⁵惑以丧志:迷惑于女色而丧失心志。以,而,连词。⁶良臣:指当时晋国大夫赵孟。⁷节:节制。⁸先王:前代圣王。⁹乐:音乐。¹⁰五节:指宫商角徴羽五声之节。¹¹迟速本末以相及:(五声)有迟有速,有本有末,递相连及。¹²中声以降:奏乐时五声调和而得中和之声,一曲终了,降于无声。中声,指和谐的音乐。降,降低。¹³五降:五声皆降。¹⁴烦手:指奏乐的手法繁复混乱。¹⁵淫声:不正之声。¹⁶慆堙心耳:使心志淫乱,使耳际充塞(不正之音)。慆,淫乱,惑乱。堙,填塞,堵没。“慆”、“堙”都是使动用法。¹⁷平和:指平正和谐之声,即“中声”。¹⁸琴瑟:古代弦乐器名,这里比喻女色。¹⁹仪节:指礼仪、礼节。²⁰六气:指下文的阴、阳、风、雨、晦、明。气,气象。²¹发:现;表现。²²徴:验证。²³淫:过度;失去节制。²⁴序:按次序排列。(五节)指五行之节。古人以无形中的木火金水,配属春夏秋冬四时,每时七十二天;又将每季之末的各十八日,配属于土。这就是所谓五节。一说,五节似指五声之节。²⁵菑:通“灾”。²⁶末疾:四肢的疾病。末,四末,即四肢。²⁷腹疾:指肠胃疾病。²⁸晦淫惑疾:意为夜间应安身休息,如就寝过晚,易患心神惑乱的疾病。晦,晦暗,这里指晚上。²⁹明淫心疾:意为白天如思虑操劳过度,易患辛劳疲惫的疾病。明,指白昼。³⁰阳物:意为随附男性之物。这是封建礼教的观点。³¹不节:指晋平公近女色过度,没有节制。(不时)不按时,指不分昼夜晦明。
出,告赵孟。赵孟曰:“谁当良臣?”对曰:“主是谓矣。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侯无阙,可谓良矣。和闻之,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大节,有菑祸兴,而无改焉,必受其咎。今君至于淫以生疾,将不能图恤社稷,祸孰大焉?主不能御,吾是以云也。”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穀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赵孟曰:“良医也!”厚其礼而归之。
出,告赵孟。赵孟曰:“谁当良臣?”对曰:“主¹是谓矣。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侯无阙(quē),可谓良矣。和闻之,国之大臣,荣其宠禄²,任其大节³,有菑(zāi)兴,而无改焉,必受其咎。今君至于淫以生疾,将不能图恤社稷(jì),祸孰大焉?主不能御,吾是以云也。”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¹⁰。穀之飞亦为蛊¹¹。在《周易¹²》,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¹³。皆同物¹⁴也。”赵孟曰:“良医也!”厚其礼而归之。
译文:医和出来后,将情况告诉了赵孟。赵孟问道:“谁称得上是良臣呢?”医和回答说:“说的就是主公您啊!主公辅佐晋国,到现在八年了。晋国国内没有动乱,与诸侯外交也没有失礼的事情,可以称得上是良臣了。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大臣,荣享着国君的宠信和俸禄,担负着国家的重任,有灾祸发生了,却不能改变它,一定会受到它的祸害。如今国君到了因过度亲近女色而生病的地步,势将不能谋虑顾念国家大事了,灾祸哪一个比这更大呢?!主公不能加以阻止,我因此才说‘良臣将死,天命不佑’的话!”赵孟又问道:“什么叫做‘蛊’?”医和答道:“过度沉溺于令人心志惑乱的事所生的病叫‘蛊 ’;在文字上,皿和虫构成了‘蛊’;谷物中孳生的飞蛾也是‘蛊 ’;在《周易》中,长女迷惑了少男,就像大风吹落了山上的草木一般,同样叫做‘蛊’。这些都是同类的事理。”赵孟叹道:“良医啊!”给他置办了丰厚的礼物,然后让他回国了。
注释:¹主:指赵孟。医和受命来晋国是宾客,所以称赵孟为主。²宠禄:恩宠与利禄。³大节:重大的关键。指关系国家安危存亡的大事。⁴菑祸:指晋侯荒淫好色。⁵改:指改变晋侯的行为。⁶图恤社稷:谋虑顾念国家。图,图谋。恤,顾恤,忧虑。⁷御:阻止;制止。⁸淫溺惑乱:指晋侯沉溺霍乱于女色。⁹文:文字。¹⁰皿虫为蛊:“蛊”字由“皿”“虫”二字组成。是一个会意字。¹¹穀之飞亦为蛊:储藏过久的谷物中,孳生能飞的虫蛾,也叫蛊。¹²周易:即《易经》,简称《易》,详见本教材《周易三则》说明。¹³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意为在《周易》中,蛊卦的含义是长女迷惑少男,不是恰当的配偶,如同劲风吹落山上的草木。¹⁴同物:同类。指对“蛊”的三种解说,意义都属同一事类。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蜀弦¹秦柱²不关情³,尽日掩云屏。已惜轻翎(líng)退粉,更嫌弱絮(xù)为萍。
译文:动人的琴瑟声也无法牵动我的情怀,我整日里掩上云母屏风独自伤情。已经暗自怜惜蝴蝶褪粉,更不满柔弱的柳絮也飘入水中,化为浮萍。
注释:¹蜀弦:即蜀琴,泛指蜀中所制之琴。²秦柱:犹秦弦。指秦国所制琴瑟之类的乐器。柱:拨弦、架弦之码。³关情:动情。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已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chéng)¹。看尽一帘红雨²,为谁亲系花铃³
译文:多事的春风吹散了残留的寒冷,暖意融融令人陶醉。帘外红色的花瓣纷纷落下,还能为谁系上那护花铃呢?
注释:¹烘暖微酲:谓春日已风温煦,暖意融融令人陶醉。微酲:微醉。²红雨:指花瓣纷纷落下。³花铃:即为防鸟雀而置的护花铃档。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之景和抒发伤春怨春之情的小词。

  首句即说春日寂寂,百无聊赖,纵是有动听的乐曲也不能引起愉悦之情。 “蜀弦秦柱不关情”,既然琴瑟逸韵都难以使她动情,那么就只有整日地掩上云母屏风,独自忧伤了。“尽日掩云屏”,而掩上屏风,又是因为窗外春景,不忍再睹。那外面又是什么样的景致, “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蝴蝶已经褪粉,柳絮也飘落水中,这预示着春事已消歇。 “已惜”说明他的惋惜怜爱之情,而“更嫌”分明是一种懊恼的情怀了。此二句景语,已蓄伤春之意。

  下阕转写薄情的东风,“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醒”。表面的意思是,东风真是多事,吹散了春日余寒,送来融融的暖意,给作者陶醉的感觉。说“东风多事”,可是后两句“余寒吹散,烘暖微酲”。哪里是作怨语,分明是对春风褒奖有嘉嘛,这不是自相矛盾。

  且看后面一句, “看尽一帘红雨”,李贺《将进酒》诗“桃花乱落红如雨”,史肃《杂诗》“一帘红雨枕书眠”,似为此句所本:那为何会花瓣散落如雨,满地落花狼藉?此一追问,便知当然是“东风多事”了。结合前三句,方知原来作者是怨东风带走了明媚的春光,尽管它吹散了余寒.送来了温暖,但它又摧残花落,令作者心伤。

  花是春天的象征,落花飘零满地,意味这万紫干红的春天也将匆匆而去。遂有了结尾句的叹问: “为谁亲系花铃?” 此处,作者反用“金铃”之典,意思是说东风刮得如此之甚,花瓣落成红雨。飘零殆尽,纵使惜花,在花枝上缀满金铃,可这又是为谁而系呢?“为谁亲系花铃”,结处此语,充满着愁绪无着,愁怀难遣的寂寞感和失落感。

  整首词在写法上亦景亦情,情景相融,自然浑融,空灵蕴藉,启人远神,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 :第188页

cháozhōngcuò ·shǔxiánqínzhùguānqíng

lánxìng qīngdài 

shǔxiánqínzhùguānqíng jìnyǎnyúnpíng qīnglíngtuì退fěn gèngxiánruòwéipíng 
dōngfēngduōshì hánchuīsàn hōngnuǎnwēichéng kànjìnliánhóng wéishuíqīnhuāl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