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君遗长笺,语意如何说。请看身上衣,裈中本无蝎。
蒙君遗长笺,语意如何说。请看身上衣,裈中本无蝎。
陈亚

陈亚

陈亚(约公元1017年前后在世)字亚之,维扬(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真宗天禧初前后在世。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进士。尝为杭之于潜令,守越州、润州、湖州,仕至太常少卿。家有藏书数千卷,名画数十轴,为生平之所宝。晚年退居,有“华亭双鹤”怪石一株,尤奇峭,与异花数十本,列植于所居。亚好以药名为诗词,有药名诗百首,其中佳句如“风月前湖夜,轩窗半夏凉,”颇为人所称。药名词如生查子,称道之者亦多。少孤,长于舅家,受其舅影响,熟谙,药名,有药名诗百馀首。 ▶ 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
渐老念乡国¹,先归独羡(xiàn)君。
译文:年纪渐长便生故土之思,很羡慕您能够先我而行。
注释:¹乡国:指家乡。
吴山全接汉,江树半藏云。
吴山¹全接汉²,江树半藏云。
译文:吴山与汉地相隔不远,江边树仿佛藏于烟云之中。
注释:¹吴山:指南归僧人的家乡。²汉:指作者简长所住的寺院。
振锡林烟断,添瓶涧月分。
振锡(xī)¹林烟断,添瓶²(jiàn)月分。
译文:振动锡杖走入荒地无处化缘,饥饿难忍,只能以涧水果腹。
注释:,只能以涧水果腹。
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
重栖上方¹定,孤狖(yòu)²雪中闻。
译文:你又回寺院练习禅定,听那孤独的猿猴雪中长鸣。
注释:¹上方:佛教的寺院。²狖:黑色的长尾猿。
这首诗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描写了作者简长与南归僧人的惜别之情,另一方面也想像出僧人归途中的艰辛以及修禅学道所面对的孤独。前四句,作者写离别,情景交融。俗语说:“叶落归根”。上了年纪的人自然都会思恋家乡,都想回到故土,所以当朋友返乡时,作者流露出钦羡的神情,勾起自己心中的故乡之思。两位僧人曾经在一个寺院共同生活过,感情笃深,因此当僧人南归时,作者依依不舍,送行之际,一直目送友人的背影消失,满怀惆怅之情。他还安慰自己:“吴山与汉地虽然相隔两处,只要两人心心相印,就如同近在咫尺一般。”后四句是作者的设想之辞,想像友人在南归途中所经受的艰苦,途中无处化缘,只好以涧水充饥。友人回去并非返俗,而是重新回到寺院,开始修禅生活。末句“孤狖雪中闻”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勾勒出一个清冷的意境,也折射出僧人修行时心静如水、近乎禅定的状态,与前一句“重栖上方定”遥遥相对。
密约偷香囗蹋青。小车随马过南屏。回首东风销鬓影。重省。十年心事夜船灯。
密约偷香¹²踏青³,小车随马过南屏。回首东风销鬓(bìn)影,重省(xǐng),十年心事夜船灯。
译文:与杭姬初逢便密约春日郊游踏青,小车跟随马匹驶过南屏山。东风回首,往事如烟,双鬓斑白,形销骨立,夜半船头灯下,形影相吊,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注释:¹偷香:即贾女偷香赠所欢韩寿事。《晋书·贾充传》叙韩寿与贾充女私通,“时西域有贡奇香,一著入则经月不歇,帝甚贵之,惟以赐充(贾充)及大司马陈骞。其女密盗以遗寿(韩寿)。充僚属与寿燕处,闻其芳馥,称之于充。自是充意知女与寿通”后“遂以女妻寿。”²囗:该字遗失。³踏青:春日郊游。⁴南屏:南屏山,在杭州西南,峰峦耸秀环立如屏。⁵重省:指故地重游。
离骨渐尘桥下水,到头难灭景中情。两岸落花残酒醒。烟冷。人家垂柳未清明。
离骨渐尘¹桥下水,到头难灭景中情。两岸落花残酒醒,烟冷,人家垂柳未清明。
译文:杭姬由于溺水而离开人世,到头来难以磨灭触景生情。残酒醒后,只见两岸落花缤纷,清明未至,垂柳如烟,一派萧瑟。
注释:¹尘:道家以一世为一尘。尘,即尘世,人世。
浮云一百八盘萦,落日四十八渡明。
浮云一百八盘¹(yíng),落日四十八渡²明。
译文:一百八盘,在云遮雾罩之中,山路盘绕而上,落日照耀的四十八渡分外明丽。
注释:¹一百八盘:山岭的名字,陆游的《入蜀记》有记载:“隔江南陵山极高大,有路如线,盘屈至绝顶,谓之一百八盘。”盘萦:盘绕。²四十八渡:渡口名。
鬼门关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鬼门关¹外莫言远,四海一家皆弟兄。
译文:不要认为鬼门关外的黔州地处荒远,四海之内都处都可以安家,这里的居民也和我们的亲兄弟一样。
注释:¹鬼门关:指的是石门关,在重庆奉节东,两山相夹如门户。
幸自同开俱阴隐,何须相倚斗轻盈。
幸自同开俱阴隐¹,何须相倚(yǐ)²³轻盈。
译文:很庆幸这些牡丹花开时,枝叶俱茂,所以花朵隐约依稀,它们也毋须互相依倚着争奇斗艳,以轻盈相比。
注释:¹阴隐:一作“隐约”。牡丹花开时,枝叶已盛,故云隐约。²相倚:指花枝互相依倚支撑。³斗:争斗比较。
陵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
(líng)¹并作²新妆面,对斗偏含不语情。
译文:清晨到来时一朵朵花儿都像新妆的面庞一样,对着赏花的宾斗偏偏都含着羞怯不语的深情。
注释:¹陵晨:凌晨,清晨。²并作:同作。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双燕无机¹还拂掠,游蜂多思²正经营³
译文:没有心机的双燕时时从花上掠过,多情的游蜂却正在花间盘旋采蜜。
注释:¹无机:没有心机,无意。²多思:多情。³经营:此指蜂于花间盘旋采蜜。
长年是事皆抛尽,今日栏边暂眼明。
长年是事¹皆抛尽,今日栏边暂(zàn)眼明²
译文:多年来我已懒于过问世事,今天在栏边看到这些牡丹,禁不住眼光暂时明亮起来。
注释:¹是事:事事,凡事。²暂眼明:眼睛为鲜花照亮。

  第一联“幸自同开俱阴隐,何须相倚斗轻盈。”写牡丹“同开俱阴隐”,不必“相倚斗轻盈”,这是指牡丹花之间同开俱隐约,还是以牡丹与别的花相比较,并未言明。从诗意看,似指牡丹花之间可能性为大。“幸”字流露了作者担心、紧张情绪。“何须”则是劝告语气,正应“戏题”二字。这联写了牡丹同开俱隐约,又写了它们之“斗轻盈”。“阴隐”“轻盈”写牡丹的神态,但这并不轻松。这一联里显然凝聚着韩愈内心探处的难言之隐。清黄叔灿《唐诗笺说》认为“有比意”。究竟是比官场中人事纠葛,还是仕途升腾降落,难以探究。总之,韩愈似乎是将自己感慨寓于其中了,因而就格外有韵致。

  第二联“凌晨并作新妆面,对客偏含不语情。”就牡丹的神态作进一层描绘。“并作”仍强调同样的特征,同上联“同”、“俱”呼应,更说明斗轻盈的不必要。是上联旨意的形象论证。晚唐罗隐《杜丹花》诗写道:“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确实可以看是受韩诗的影响,不过相比之下,韩的“对客偏含不语情”更含蓄别致,有回味的余地。再加上或许含有某种隐情于其中,就更引人入胜了。

  “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一联描绘了牡丹花开之后燕舞蜂忙的嬉闹场面。实际也是渲染了牡丹花所处的环境。就牡丹自身而言,“斗轻盈”就已经具有人格意识,“新妆面,不语情”就更强化了这种意识,这都是从牡丹本体出发,自然显现,而双燕、游蜂作为牡丹的身外之物也频频关照、时时拂掠、苦苦经营,而作为牡丹自身却又有念想。诗人似乎无意涉及,也就不必探究其中是不是藏有微言大义。单就艺术描写角度看,写出了牡丹花的艳丽姿态,及其繁华场面,有很强吸引力,显示了作者深厚语言工力非同寻常。而最后“长年是事皆抛弃,今日栏边眼暂明”就很清楚表露了作者见牡丹而心喜,忘却多年尘俗之事的愉悦之情。清汪佑南《泾草堂诗话》就认为晚唐诸家咏牡丹“尽态极妍,总不如昌黎一首”,似乎有些过份,因诸家所咏自有其特点自有其角度,不能一概而论,但就艺术上的“轻清流丽,无意求工”这一点说,却道出了韩愈这首咏牡丹诗的特色。而这一特色,恰恰是韩愈将自己心理感受注于诗中所致。清张鸿《批韩诗》认为这首诗有韩愈“不著色”的体格,确是一语中的。较之那些浓彩重饰只求形似的咏牡丹之作,韩愈这首《戏题牡丹》还是充满神韵的。它不仅显示作者驾驭语言的工力,描绘了牡丹的丰采,而且,在“戏”的背后,似乎也含有严肃的命题。这才是韩愈这首诗被评诗家称道的真正原因。

参考资料:
1、 李文禄.古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493-194

dān--hán

xìngtóngkāiyīnyǐnxiāngdòuqīngyíng

língchénbìngzuòxīnzhuāngmiànduìpiānhánqíng

shuāngyànháilüèyóufēngduōzhèngjīngyíng

zhǎngniánshìshìjiēpāojǐnjīnlánbiānzànyǎnmíng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¹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²长焉。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³”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译文:天的覆盖没有偏私,地的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黄帝说:“音乐禁止过分,色彩禁止过分,衣服禁止过分,香气禁止过分,饮食禁止过分,宫室禁止过分。”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
注释:去私:驱除私心,这是墨家的学说。¹四时:春、夏、秋、冬四季。²遂:成。³“黄帝言曰”以下数句:与前后文义并不相关,苏时学推断:“盖必《重己》篇内所引,而后人传写错误,混入此篇者。”⁴公:公平、公正。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晋平公¹问于祁(qí)黄羊²曰:“南阳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晋平公向祁黄羊询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当这个职务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是问可以不可以,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平公说:“说得好。”于是任用了解狐,国人都对此说好。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尉,谁可以担当这个职位?”祁黄羊回答道:“祁午可以。”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您是问可以不可以,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平公说:“说得好。”于是又任用了祁午,国人对此说好。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道:“祁黄羊的说法好!推举外人不避开仇人,推举家里人不避开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最公正的了。”
注释:¹晋平公:晋悼公之子,名彪。²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据《左传·襄公三年》记载,黄羊荐贤事发生在晋悼公时。³南阳:在今河南省获嘉县北。⁴解孤:晋大夫。⁵午:指祁午,祁黄羊之子。
墨者有巨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尊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墨者¹有巨子²³,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lì)(fú)诛,腹尊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译文:墨家有个大师腹纯,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对他说:“先生年纪已大,又没有其他儿子了。我已经下令有关官员,不杀您的儿子,先生在这件事上就听我的吧。”腹纯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说:‘杀人的处死,伤人的给予刑罚。’这是用来制止杀伤人命的。禁止杀伤人命,这是天下的大道义。大王您虽然给予宽恕,下令有关官员不杀他,我腹解不可以不奉行墨家的法度。”腹纯没答应惠王,于是处死了他的儿子。儿子是人们偏爱的,忍痛割爱而奉行天下的大道义,这位大师可以说是公正的人。
注释:¹墨者:指战国时的墨家学派,创始人为墨翟。²巨子:墨家学派中有重大成就的人物。³腹:即腹纯。“腹”是姓,纯是名。⁴秦惠王:名驷,公元前337~公元前311年在位。⁵为之赐:赐给我恩惠,指秦惠文王赦免腹蒋之子的死罪。⁶忍所私:指忍痛杀所私。所私,这里指儿子。“忍”含残杀之意。
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
(páo)¹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²亦然,诛³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
译文:厨师调制饮食但不敢自己吃,所以才可以做厨师。如果是厨师烹调食物却自己吃了,就不能用他当厨师了。当王、伯的人也是这样,诛杀残暴的人但不私吞他们的财产,而是将其分封给天下的贤人,所以才可以当王、伯;如果是当王、伯的人诛杀残暴的人而去私占他们的财产,那也就不能当王、伯了。
注释:¹庖人:指厨师。²王伯之君:指成就王霸之业的君主。伯:同“霸”。³诛:诛杀。⁴私:占为己有。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