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à)¹西风满院栽,蕊(ruǐ)²寒香冷蝶难来。
译文:秋风飒飒摇动满院菊花,花蕊花香充满寒意,再难有蝴蝶飞来采蜜。
注释:¹飒飒:形容风声。²蕊:花心儿。
他年我若为青帝¹,报²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若是有朝一日我成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注释:¹青帝:司春之神。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²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歌风台》)古往今来,却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离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院菊花瑟瑟飘摇。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时节,逗起下句;“满园”极言菊花之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以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咏菊诗也不难见到;但“满园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的菊花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园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生命力,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的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像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竟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或怀才不遇。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后两句正是作者感情自然的发展,作者想象自己有朝一日做了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里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的表达了作者宏伟的抱负。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劳动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遇命运的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是建立农民政权的施政纲领,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等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而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豪迈意志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表现了一位胸怀大志者的本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的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02-1303

huā

huángcháo tángdài 

西fēngmǎnyuànzāi ruǐhánxiānglěngdiénánlái 
niánruòwéiqīng bàotáohuāchùkā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飒飒摇动满院菊花,花蕊花香充满寒意,再难有蝴蝶飞来采蜜。

若是有朝一日我成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注释

飒飒:形容风声。

蕊:花心儿。

青帝:司春之神。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鉴赏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歌风台》)古往今来,却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离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院菊花瑟瑟飘摇。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时节,逗起下句;“满园”极言菊花之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以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咏菊诗也不难见到;但“满园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的菊花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园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生命力,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的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像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竟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或怀才不遇。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后两句正是作者感情自然的发展,作者想象自己有朝一日做了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里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的表达了作者宏伟的抱负。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劳动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遇命运的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是建立农民政权的施政纲领,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等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而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豪迈意志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表现了一位胸怀大志者的本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的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02-1303
创作背景

  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记载这首诗作于黄巢五岁时,不可信。此诗应当作于黄巢年轻时,发动起义之前。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18
2、 吴万刚.题菊花.载《中国花卉报》,1999年10月30日
黄巢

黄巢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剩余力量继续作战,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 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范文正公轻¹财好²³,尤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mǔ),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jiān)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shàn)。聚族人仅¹⁰百口。公殁(mò)¹¹逾四十年,子孙贤令¹²,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译文:范仲淹看轻财富,喜欢施舍他人钱财,尤其对待族人时特别宽厚。他富贵之后,在姑苏靠近外城的地方买了数千亩好的田地,当做义庄,用来养活跟随他但比较贫穷的人,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钱财的进出,每个人每天吃一升米,每年拿一匹细绢做衣服,另外婚丧嫁娶,都会给他们钱。聚集的族人将近有一百口。范仲淹去世之后的四十年,子孙贤明善良,一直都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注释:¹轻:看轻。²好:喜欢。³施:施舍。⁴尤:尤其。⁵厚:不刻薄,待人好,宽厚。⁶于:对。⁶既:已经。⁷群从:指堂兄弟及侄子辈。⁸缣 :细绢。⁹赡给:指周济救助。¹⁰仅:将近。¹¹殁:死亡。¹²令:善,美好。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裴回。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铜鼓¹赛神²来,满庭幡(fān)³裴回。水村江浦(pǔ)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译文:敲响铜鼓赛神来,满庭都是幡旗,还有华盖徘徊。神来去时疾鼓如风雷,一阵阵卷过山村水寨,吹开如烟的浓雾,露出楚山如画的丰采。
注释:河渎神: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¹铜鼓: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²赛神:谓设祭酬神,又称“赛会”。³幡盖:供神佛所用的幢幡伞盖之类。幡,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盖,伞盖,指一种长柄圆顶、伞面外缘垂有流苏的仪仗物。⁴裴回:同“徘徊”。⁵浦:水滨。⁶风雷:形容迎神之车马声如风雷震荡。
离别艣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离别艣(lǔ)¹空萧索,玉容²惆怅妆薄³。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译文:耳边还响着离别时的橹声欸乃,声声震颤着空寂的愁怀。姣美的容颜在惆怅里消瘦,淡淡的妆粉画出深深的怨哀。看青青麦田里春燕双双飞又落,卷起珠帘,空对楼阁,愁情满怀。
注释:¹艣声:离别时船桨击水的声音。艣:大船桨,用人摇动而拨水,使船前进。²玉容:如花似玉之容貌,借指美女。³妆薄:指容妆淡褪。⁴青麦:麦青时节,约夏历三月,已近暮春。⁵落落:形容燕子飞行悠然自在的样子。一说众多貌。⁶珠阁:华丽的楼阁。珠,一作“朱”。“卷帘愁对珠阁”应理解为在珠楼中卷帘愁对帘外春色。

  这首词抒写的是江南民间迎神赛舞的习俗与男女别离容易会面难的情思。上片初看是就题写赛神会的盛况:山村江浦,铜鼓声声,幡盖阵阵,车驰风雪,热闹非凡。赛会一过,烟开云散,楚山历历,霎时间热闹不再,留给人们的是空寂与清冷。这是缘题而写,以赛神会的两种场景,衬托别情离恨之凄楚。虽是缘题而写,却别有深意:以赛会的两个场面,喻神之来去自由,反衬出人别易会难,去而不归。

  如果说上片是从旁以横笔铺写的,下片则是中锋纵笔,抒写人情。“离别”句承上片末句情绪,追忆兰舟送别的苦况:艣声似也因惜别而萧索,衬托别情难耐;“玉容”句写女主人公因离别而内心惆怅,妆容消瘦。末二句写她深感聚首不易,后会难期,怀远之时,卷帘只有空阁相对。这里转而写景,离别时正是暮春三月,麦草青青,紫燕双飞,更使她触景伤怀,愁怨倍增。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其情更哀。

  这首词最大的特色在于,分别营造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场景,热闹的赛神场面与冷落空寂的女子闺阁,两者造成大起大落的对比,更好地渲染离愁别苦,也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理冲击。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70-72
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
武皇去金阁,英威长寂寞。
雄剑顿无光,杂佩亦销烁。
雄剑顿无光,杂佩亦销烁。
秋至明月圆,风伤白露落。
秋至明月圆,风伤白露落。
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
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
抚影怆无从,惟怀忧不薄。
抚影怆无从,惟怀忧不薄。
瑶色行应罢,红芳几为乐?
瑶色行应罢,红芳几为乐?
徒登歌舞台,终成蝼蚁郭!
徒登歌舞台,终成蝼蚁郭!

  诗的开头四句写曹操身后寂寞,雄风已逝,给人以悲凉冷落之感。“武皇”即指曹操。“金阁”,犹言金阙,宫观楼台之美称,此指铜爵(雀)台。台建于建安十五年,在邺城西北,“高十丈,有屋百余间。”(《水经注》卷十)楼台之顶置大铜雀,舒翼若飞。又其“西台高六十七丈,上作铜凤,窗皆铜笼,疏云毋幌,日之初出,乃流光照耀”(《艺文类聚》卷六十二引《邺中记》)。浮光跃金之楼观,以“金”状之,确也非常贴切。但是,如今人去楼空,已无复当年的英风雄威、歌舞升平,留给后人的,只是一片凄凉寂寞。开头两句就这样强烈地渲染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气氛。“雄剑”,本指春秋时吴国人干将、莫邪所铸之剑,其剑有二,一雌一雄,雄剑进献于吴王,此处是以“雄剑”代指魏武所佩之剑。这剑当年曾伴随他南征北战,削平群雄,而今却已埋没于尘封之中而黯然失色了。“杂佩”亦指魏武所佩之饰物。古人述及人之佩戴物常以剑佩对举,如《说苑》云:“经侯过魏太子,左带玉具剑,右带环佩,左光照右,右光照左。”故此处剑佩连类而及。“销烁”,犹言销镕,在此即是荡然无存之意。这二句,由曹操的遗物引出,再申前意,补足文气。

  接下去“秋至”四句,则从《遗令》中的“月朝十五”生发而出。三五之夜,皓月当空,正是曹操要求诸妓向帷帐歌舞作乐之时。试想活生生的人幽闭于荒台孤馆,且要侍奉空床虚帐,这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悲剧!这些歌妓无异是奉献于帝王祭坛上的活的牺牲,因而对她们说来,皎洁的秋夜只会更增加内心的悲感凄凉。这四句写景恰似“主观镜头”,展现出她们眼中特有的悲凉的夜景:风露凄凄,清夜湛湛,孤独摇曳的烛光,将她们的身影分明地投于兰幕之上。全诗悲剧的气氛,至此越加浓重了。

  此后六句,转入直抒怨愤,比之上面的托物诉情,感情更为强烈。“抚影”承上“孤烛”句,转接极为自然。众妓顾影自怜,悲从中来,无所适从,但觉心中的忧思,绵绵不绝,难以消解。“薄”即停止之意,如《楚辞·九章·哀郢》云:“忽翱翔之焉薄。”“瑶色”,犹言玉颜,“红芳”即红花,此亦指美人的红颜。“行应罢”,行将衰颓老朽;“几为乐”,为乐能有几时。这二句互文见义,渲染强烈。诗人感叹着妓人的青春难驻、红颜易老,不禁要为她们的不幸生涯洒一掬同情之泪,发一曲不平之歌。最后两句应《遗令》中“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的意思,感情由悲而怨,由怨而愤,达于高潮。这里着一“徒”字,实蕴含无穷的悲思与怨愤。登台歌舞,遥望西陵,对铜雀妓来说,只是侍奉幽灵、虚掷青春的徒劳之举,而对死去的帝王来说,也同样是毫无意义了,因为他最终也成了一堆“蝼蚁郭”,亦即“蚁垤”,蝼蚁之穴,其外壅土如城郭,故云。古人常用它和高山对举,以显示其渺小,如《孟子·公孙丑》云:“泰山之于丘垤。”赵岐注:“垤,蚁封也。”又郭璞《游仙诗》云:“东海犹蹄涔,昆仑蝼蚁堆。”此处用“蝼蚁郭”,一方面说明皇陵虽高,无异于蚁垤一堆,藐视之意可见;另一方面也表示,贵为天子者最终也要与平民百姓同归丘墓,而魏武却要作威福于死后,其自私冥顽虽到了荒谬绝伦的地步,但到头来还不是黄土一抔,又复何益!这二句和第一层诗意恰好遥相呼应,使同情歌妓与批判帝王的两个方面浑然统一于诗歌的主题之中。

  江淹此诗流丽中有悲壮之气。李调元《雨村诗话》云:“诗之绮丽,盛于六朝,而就各代分之,亦有首屈一指之人,……粱则以江淹文通为第一,悲壮激昂。”而这种悲壮又是通过强烈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在写魏武时,将其生时的威武雄壮与死后的寂寞萧条作对比;而在写歌妓时,则以青春、自然之美与其生活、命运之悲作对比。帝王的淫威自私与歌妓的痛苦牺牲则是此诗最根本的一个对比。绮丽的辞藻与悲剧的气氛相反相成,形成此诗凄艳的风格,沈博绝丽之中回荡着幽怨之气,这正是楚辞的传统。

tóngjué--jiāngyān

huángjīnyīngwēizhǎng

xióngjiàndùnguāngpèixiāoshuò

qiūzhìmíngyuèyuánfēngshāngbáiluò

qīngzhànzhànzhúyìnglán

yǐngchuàngcóngwéi怀huáiyōubáo

yáoxíngyīnghóngfāngwèi

dēngtáizhōngchénglóuguō

孟冬十月。阴气厉清。武官诫田。讲旅统兵。元龟袭吉。元光着明。蚩尤跸路。风弭雨停。乘舆启行。鸾鸣幽轧。虎贲采骑。飞象珥鹖。钟鼓铿锵。箫管嘈喝。万骑齐镳。千乘等盖。夷山填谷。平林涤薮。张罗万里。尽其飞走。趯趯狡兔。扬白跳翰。猎以青骹。掩以修竿。韩卢宋鹊。呈才骋足。噬不尽绁。牵麋掎鹿。魏氏发机。养基抚弦。都卢寻高。搜索猴猨。庆忌孟贲。蹈谷超峦。张目决眦。发怒穿冠。顿熊扼虎。蹴豹搏貙。气有余势。负象而趋。获车既盈。日侧乐终。罢役解徒。大飨离宫。乱曰。圣皇临飞轩。论功校猎徒。死禽积如京。流血成沟渠。明诏大劳赐。大官供有无。走马行酒醴。驱车布肉鱼。鸣鼓举觞爵。击钟釂无余。绝纲纵麟麑。弛罩出凤雏。收功在羽校。威灵振鬼区。陛下长欢乐。永世合天符。
孟冬十月。阴气厉清。武官诫田。讲旅统兵。元龟袭吉。元光着明。蚩尤跸路。风弭雨停。乘舆启行。鸾鸣幽轧。虎贲采骑。飞象珥鹖。钟鼓铿锵。箫管嘈喝。万骑齐镳。千乘等盖。夷山填谷。平林涤薮。张罗万里。尽其飞走。趯趯狡兔。扬白跳翰。猎以青骹。掩以修竿。韩卢宋鹊。呈才骋足。噬不尽绁。牵麋掎鹿。魏氏发机。养基抚弦。都卢寻高。搜索猴猨。庆忌孟贲。蹈谷超峦。张目决眦。发怒穿冠。顿熊扼虎。蹴豹搏貙。气有余势。负象而趋。获车既盈。日侧乐终。罢役解徒。大飨离宫。乱曰。圣皇临飞轩。论功校猎徒。死禽积如京。流血成沟渠。明诏大劳赐。大官供有无。走马行酒醴。驱车布肉鱼。鸣鼓举觞爵。击钟釂无余。绝纲纵麟麑。弛罩出凤雏。收功在羽校。威灵振鬼区。陛下长欢乐。永世合天符。
译文:农历十月,肃杀之气锋利清寒。武官文告百姓,要征兵集训。用龟甲占卜时吉事相因,元光年间因此显明。蚩尤出行肃清道旁,风雨也消弭停止。登车开始行程,鸾凤鸣叫声声。虎贲卫士众多。称为飞象的武臣插雉尾于冠左右以示武勇。钟鼓之声响亮,萧管之乐喧闹。万名骑士并驾,千驾战车齐驱。夷平山峰,填满沟壑,摧毁林木,涤除野草污秽。张开万里的罗网,将其间的飞禽走兽尽皆捕取。那跳跃着的狡猾兔子,眼睛露白不屑地穿梭着。用青骹来猎取它,行动前猎手先隐藏在长长的竹子上。韩国与宋国的良犬凭着敏锐的嗅觉奔驰追踪。被绳索牢牢束缚,为主人猎取麋鹿。善射者魏氏张开了弓,神射养由基抚弄着弓弦。擅长攀爬的都卢人登上高处,搜索猴猿。猛士庆忌和孟贲,穿越过山谷峰峦。瞪着双眼,怒气上涌使头发直竖刺穿了头冠。踩着熊,扼住老虎。追逐豹子,和貙搏斗。做完这些还有余力,扛着象快步行走。狩猎的搜获十分丰盛,日头落下活动也要结束了。让那些做事的人都放下手上的工作,在离宫大摆筵席。曲子也要结尾,结尾的乐曲这样唱到:圣明的主上来登上轻车,论功赏赐猎手。死去的禽兽堆积好似小山,鲜血流成沟渠,君主英明的诏示犒劳猎手。主管膳食的官员准备宴席,传递军令的斥候运送酒浆。宴席丰盛肉鱼无数,随鼓声举杯,随钟声干杯,众人兴致高昂。割开网子放出幼麒麟,打开罩子放出小凤凰。建立武功,威震边疆。陛下欢乐长久,永远拥有天命。

mèngdōngpiān--cáozhí

mèngdōngshíyuèyīnqīngguānjiètiánjiǎngtǒngbīngyuánguīyuánguāngzhemíngchīyóufēngtíngchéngxíngluánmíngyōubēncǎifēixiàngěrzhōngkēngqiāngxiāoguǎncáowànbiāoqiānchéngděnggàishāntiánpínglínsǒuzhāngluówànjǐnfēizǒujiǎoyángbáitiàohànlièqīngqiāoyǎnxiū竿gānhánsòngquèchéngcáichěngshìjǐnxièqiān鹿wèishìyǎngxiándōuxúngāosōusuǒhóuyuánqìngmèngbēndǎochāoluánzhāngjué穿chuānguāndùnxióngèbàochūyǒushìxiàngérhuòchēyíngzhōngjiěxiǎnggōngluànyuēshènghuánglínfēixuānlùngōngxiàolièqínjīngliúxuèchénggōumíngzhàoláoguāngōngyǒuzǒuxíngjiǔchēròumíngshāngjuézhōngjiàojuégāngzònglínchízhàochūfèngchúshōugōngzàixiàowēilíngzhènguǐxiàzhǎnghuānyǒngshìtiān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绝艳惊人出汉宫¹,红颜薄命²古今同。
译文:艳丽惊人的王昭君远嫁匈奴离开汉宫,年轻貌美的女子多是薄命人古今相同。
注释:明妃:即王昭君。晋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或明君。《西京杂记》记载,当时宫廷画师毛延寿为宫女画像,汉元帝按像召幸宫女。宫女们争相贿赂毛延寿,唯独王昭君不愿行贿。毛延寿就把她画得很丑,因而不为元帝召见。后来被遣出塞,远嫁匈奴。¹出汉宫:指昭君出塞和亲事,远嫁匈奴。²红颜薄命:年轻貌美的女子命运不好。戚序本作“薄面”,庚辰本(此回据程高系统本抄配)作”命薄“,这里从列藏本。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君王¹纵使轻颜色²,予夺权何畀(bì)画工³
译文:汉元帝即使不重视女子的美丽。为什么把决定的权力交给画工?
注释:¹君王:指汉元帝。²轻颜色:是说不看重女子的美丽。³“予夺”句:为什么把决定权交给画工呢?予:赐予、加宠。夺:剥夺、弃置。畀:给。

  这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寄慨之作。林黛玉自谓:“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胡乱凑几首诗,以寄感慨。”恰好被贾宝玉翻见,将这组诗题为《五美吟》。《五美吟·明妃》就是其中之一。

  组诗中所写的人事其实并非都据史实。如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带有寓言性质;《西京杂记》中所写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工以致不为汉元帝所知而被诏使出塞的情节只是传说;至于出自《虬髯客传》的红拂形象则更经传奇作者的艺术加工。

  这首诗中的议论原本是借古讽今,为现实感受而发。林黛玉讥刺汉元帝大权旁落,听命于画工,表现了她自己不肯听人摆布的独立性格。

  诗中所咏与小说情节的某种照应关系,这是可以研究的问题。《五美吟》写的都是关于死亡或别离的内容,有的还涉及事败或者获罪被拘系,这就不是偶然的了。在现存材料很少的条件下,要确切地阐明作者的意图还是不容易的。在《红楼梦》戚序本与甲辰本上有一条早期批语说:“《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十独吟》在后四十回续书中没有,当是已散失的后半部原稿中薛宝钗或史湘云所写的诗。从诗题看,大概是借古史上十个独处的女子如寡妇、弃妇、尼姑和离别丈夫的妇女等的愁怨,来写书中人物的现实感触的。所谓“对照”当也不仅仅限指诗题。

měiyín··míngfēi--cáoxuěqín

juéyànjīngrénchūhàngōnghóngyánmìngbáojīntóng

jūnwángzòng使shǐqīngyánduóquánhuàg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