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营谋客自枫宸,去去尖风雁字匀。
莫把吟诗替横槊,新亭北望正愁人。
柳营谋客自枫宸,去去尖风雁字匀。
莫把吟诗替横槊,新亭北望正愁人。
张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4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¹,春魂²已作天涯絮(xù)。晶帘³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译文:芳鲜的青草刚刚吐出嫩芽,雪白的梨花尚未如雨飘下。春的魂魄已随柳絮飘到天涯。水晶帘缘何柔顺地低垂,只黄莺飞落樱桃树权。
注释: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等。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¹“梨花”句:化用白居易《长恨歌》诗”梨花一枝带春雨”句意,谓梨花未开放。²春魂:春之精灵。³晶帘:水晶垂帘。⁴金衣:指黄莺。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故国¹茫茫,扁(piān)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²休到深深处。
译文:故国往事早已茫然,扁舟何许?向何处飘啊一只孤独的小船飞,伴随悠悠江水驮着夕阳闪现。碧云片片仍眷恋着故国山河,痕残月啊莫再闯入它们中间。
注释:¹故国:指明朝。²月痕:月影,月光。

  这首词上片即景叙情,情致委婉。词起端就显示出心灵的酿化,在宽笔叙景之中传递着一股哀怨莫名的感情。浅草萌绿,梨花皎皎,整个北国的春天刚刚开始着色,而女词人的心灵中却已经是漫天飞絮(难以收拾的情感的弱絮)。

  这里的用笔微妙无比,”芽”字名词动用,尖颖而又空灵;”未雨”是指梨花尚未经春雨的洗礼,还是指梨花还没有乱落如雨,发人遐思;”春魂作絮”的联想,也给人奇幻空灵之感。是什么促使她产生浓郁迷离的哀怨之情。接韵曲折地传递出她心中的苦味感怀:纵然自己在水晶帘后幽幽等待所爱者的知遇,他也是不知此情。这里的典故化用十分巧妙,词人化用的是李白《玉阶怨》中表现妇人空闺之怨的诗句:”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写自己等待的寂寞,”为谁”一问,尤见出其怅望怨抑的心态;接着又表明触目所见,只有帘外黄莺飞上樱桃树的景象。自打唐人金昌绪写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之后,黄莺在闺怨诗词里,就成了最为常用的一个抒情”道具”,词人在此借它写意,本有”俗套”之嫌,不过若细细体味,就会感受到,她之所以用唐明皇称呼黄莺鸟为”金衣公子”的典故而不直呼此鸟,似别有深意:”金衣”者,”公子”之谓也,人之谓也。于是,一方还在水晶帘后深情地等待,一方却早已如鸟般轻盈飞上别的枝头,这种鲜明对比令人心中惨痛。在明清易代之际,它不仅写出了词人的一己之悲,即与再仕新朝的丈夫在政治节操上的分歧,而且也写出了对她刺激甚深的易代风景,即一批明朝的旧臣,不顾”臣节”,不恋旧朝,却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仕清。这样的意思,妙在并不成为发露的政治批判,若有若无的含藏之中,词的滋味反而更耐回味。可见曲笔写情胜过直笔。

  下片明写自己的心意所向,词味深厚。过片直书胸怀,表明了词人的心灵选择,是在那”茫茫”的”故国”之中,做一个扁舟自远的世外人。这就无意中对于贪恋禄位的”金衣公子”们做出了否定。这里的”故国”一词具有双重意思:一是指她那处于烟水江南中的故乡,一是指已经破灭了的故明王朝。”茫茫”一词,写尽了她身不由己的感慨与茫然;”何许”一问,也显示了她因故国无地、无处可隐而生的伤痛感。在”夕阳一片江流去”的时空大背景下,因易代而生的哀愁和心绪微茫的惆怅,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令人深深地感受到,这位操行清慎的才女所体验着的易代之痛、兴亡之感如江水一样平远渊深。这里”夕阳一片江流去”无疑是与李后主《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义相近的语句。结拍于触景生情的感慨中,复掉头凝视,写自己于无可盼望中的盼望,无可坚守中的坚守。宋代遗民词人王沂孙曾经在《眉妩·新月》一词的结拍感慨道:”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徐灿翻用此典故,表明在那碧云遮覆的深处,还有一角河山是”旧山河”,是属于”故国”的,她祈求着,那照临人间的月痕,把所有的角落(也包括碧云外的旧山河)都不留余地地照亮。这里措意极隐微,明清易代之际,各地的抗清义士曾经彼伏此起地进行过军事上、政治上的反抗,星星之火,虽未燎原,但却给词人心中带来过隐隐的安慰和希望。这里对于”旧山河”的感情,就透露出了这一线信息。义士抗清的爝火,也点燃了包括词人在内的一代具有遗民情怀的人士的共同心火。

  此词措意窈深而感情浓郁饱满,结构曲折而笔触灵动优雅,用典巧妙地表达了不便言说的心语,是徐灿的代表之作。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08:第531-532页

shāxíng··chūchūn--càn

fāngcǎocáihuāwèichūnhúnzuòtiānjīngliánwǎnzhuǎnwèishuíchuíjīnfēishàngyīngtáoshù

guómángmángbiǎnzhōuyángpiànjiāngliúyúnyóudiéjiùshānyuèhénxiūdàoshēnshēnchù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¹。志欲图篡(cuàn)(shì)²,先害诸贤良³。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彊。
译文:汉末王朝权力失控,董卓专权乱了纲常朝政。他一心密谋杀君夺位,首先杀害了汉朝的好多贤臣。然后又焚烧洛阳宗庙宫室,逼迫朝廷西迁旧都长安,挟持幼主以扩张自己的势力。
注释:¹天常:天之常道。“乱天常”,犹言悖天理。²篡弑:言杀君夺位。董卓于公元189年以并州牧应袁绍召入都,废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次年杀弘农王。³诸贤良:指被董卓杀害的丁原、周珌、任琼等。⁴旧邦:指长安。公元190年董卓焚烧洛阳,强迫君臣百姓西迁长安。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海内兴义师¹,欲共讨不祥²。卓众³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qiāng)
译文:国内诸侯联盟发动正义之师,希望共同起兵讨伐董卓。董卓部下李傕、郭汜出兵函谷关东下平原,他们来势凶猛盔甲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平原地区的人软弱不强,抵抗不了来犯的北方胡羌。
注释:¹兴义师:指起兵讨董卓。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州郡皆起兵讨董,以袁绍为盟主。²“不祥”,指董卓。祥:善。³卓众:指董卓部下李榷、郭汜等所带的军队。初平三年(192年)李、郭等出兵关东,大掠陈留、颍川诸县。蔡琰于此时被掳。⁴胡羌:指董卓军中的羌胡。董卓所部本多羌、氐族人(见《后汉书·董卓传》)。李榷军中杂有羌胡(见《后汉纪·献帝纪》记载)。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彊。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¹²(jié)遗,尸骸(hái)相撑拒³。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译文:胡羌乱兵践踏了野外的庄稼,围攻了城池,乱兵所到之处残害的百姓家破人亡。他们疯狂砍杀不留一人,死人的骸骨相抵交叉。马边悬挂着男人的头颅,马后捆绑着抢来的妇女。
注释:¹截:斩断。²孑:独。这句是说杀得不剩一个。³相撑拒:互相支拄。这句是说尸体众多堆积杂乱。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长驱西入关¹,迥²路险且阻。还顾邈(miǎo)冥冥³,肝脾(pí)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译文:在漫长的路上不停地驱马西进直入函谷关,西进的道路险峻遥远,所以行进十分艰难。被虏掠的人回望来路两眼墨黑迷茫不清,肝脾早已伤透如同烂泥。被掳掠者数以万计,胡羌兵不允许她们集中住在一起。
注释:¹西入关:指入函谷关。卓众本从关内东下,大掠后还入关。²迥:遥远。³邈冥冥:渺远迷茫貌。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几微间,辄(zhé)言毙降虏(lǔ)¹。要当以亭²刃,我曹³不活汝。
译文:如有亲人们偶然相遇,想说句话却又不敢吭气。只要使他们有一点的不如意,马上就说“杀死俘虏不要客气,正当刀刃有空闲,我辈本来就不想让你们活下去。”
注释:¹“弊降虏”,犹言“死囚”。毙:詈骂之词。²亭:古通“停”。“停刃”犹言加刃。³我曹:犹我辈,兵士自称。以上四句是说兵士对于被虏者不满意就说:“杀了你这死囚,让你吃刀子,我们不养活你了。”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棰(chuí)杖,毒¹痛参²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译文:这时候难道还会有谁把性命顾惜,最不能忍受的是他们辱骂的恶语。有时他们顺手举起棍棒毒打,连骂带打交并齐下。白天嚎哭着被迫走路,夜里无奈地悲哀坐泣。
注释:¹毒:恨。²参:兼。这句是说毒恨和痛苦交并。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¹何辜,乃遭此厄(è)祸。边荒²与华异,人俗少义理³
译文:想死死不成,想活却没有一点希望。老天啊!我们有什么罪过?让我们遭此恶祸!边地荒蛮和中原不一样,人性粗俗不讲道德礼仪。
注释:¹彼苍者:指天。这句是呼天而问,问这些被难者犯了什么罪。²边荒:边远之地,指南匈奴,其地在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附近)。³少义理:言其地风俗野蛮。这句隐括自己被蹂躏被侮辱的种种遭遇。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piān)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译文:住的地方长时间盖满霜雪,北风不分春夏呼呼刮起。每当北风翩翩卷起我的衣裳,萧萧震入我的耳朵。就会激起我对父母的思念,这样的哀怨和叹息长此以往不能止息。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xiè)(hòu)¹(jiǎo)²时愿,骨肉³来迎己。
译文:每当有客人从外地到来,听到后我很是欣慰,急忙忙迎上前打听家乡的消息,却被告知说不是乡人邻里。想不到徼幸能满足平时的心愿,很庆幸亲人能来把自己接回家去。
注释:¹邂逅:不期而遇。²徼:侥幸。这句是说平时所觊望的事情意外地实现了。³骨肉:喻至亲。作者苦念故乡,见使者来迎,如见亲人,所以称之为骨肉。或谓曹操遣使赎蔡琰或许假托其亲属的名义,所以诗中说“骨肉来迎”。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¹(zhuì)²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译文:难得自己有幸可以解脱回去,可面对的是抛弃儿子的诀别。天性中母子心连着心,心想着分别后再也没有见面的机遇,从今后不管是活着还是死亡,我们母子将永远的天各一方,我怎么能忍心与儿子辞别。
注释:¹天属:天然的亲属,如父母、于女、兄弟、姐妹。²缀:联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译文:儿子跑上前来抱住了我的脖子,问:“母亲啊,你要到哪里去?有人告诉我母亲将要离去,难道说走后还能够再回来相聚!阿母你一贯的善良仁慈,今天你为什么变得这么无情?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¹,恍(huǎng)(hū)²生狂痴³。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译文:我还没有长大成人,为什么你就不能想想我的心情!”见儿子这样的苦苦哀求,我的五脏崩裂一样的沉痛,恍恍惚惚如痴如狂。哭泣着用手抚摩着我的儿子,当要出发时我多次返回去犹豫不决。
注释:¹五内:五脏。²恍惚:精神迷糊。³生狂痴:发狂。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chí)(chú),车为不转辙(zhé)
译文:还有同时掳掠来得同伴们赶来相送与我告别,她们羡慕并痛惜只有我一个人能够回去,哀叫声哭喊声伤痛欲绝。马儿为此悲哀的立在那里不走,车儿为此悲哀的轮子不转。
失意几微间,辄言毙降虏。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去去割情恋,遄(chuán)征日遐(xiá)¹。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译文:围观的人都在跟着抽搐,过路的人也为此感动低走啊走啊割断了母子依依不舍的情感,疾速的行走一天比一天遥远。漫长的道路阻隔啊,什么时候我们母子再能交相见面?
注释:¹日遐迈:一天一天地走远了。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念我出腹子,匈臆(yì)为摧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¹。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jīng)艾。
译文:想想从我腹中生出的儿子啊,我心中撕裂一样的疼痛。到家后发现家人早已死绝,甚至没剩下一个姑表亲戚。城里城外一派荒芜变成了山林,庭院和屋檐下长满了艾草和荆棘。
注释:¹中外:犹中表,“中”指舅父的子女,为内兄弟,“外”指姑母的子女,为外兄弟。以上二句是说到家后才知道家属已死尽,又无中表近亲。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fèi)。茕(qióng)¹对孤景²,怛(dá)(zhà)³(mí)肝肺。
译文:眼前的白骨分不清他们是谁,横竖交错没有覆盖掩埋。出門听不到人的声音,只有豺狼呜嚎哭叫。孤零零对着自己的影子,不停的哭喊声撕肝裂肺。
注释:¹茕茕:孤独貌。²景:同“影”。³怛咤:惊痛而发声。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¹。为复强视息²,虽生何聊赖³
译文:爬到高处向远方望去,突然觉得魂魄出窍飞逝离去。奄奄一息好像是寿命将尽,旁人们相继安抚宽慰。挣扎着睁开眼睛又勉强活了下去,虽然没死可又有什么希冀?
注释:相¹宽大:劝她宽心。²息:呼息。这句是说又勉强活下去。³何聊赖:言无聊赖,就是无依靠,无乐趣。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托命于新人¹,竭心自勖(xù)²。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³。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译文:把命运寄托于再嫁的丈夫董祀,尽心竭力自我勉励努力生活下去。自从流离后成为鄙贱之人,常常害怕丈夫废婚抛弃。想人生能有多少时间,怀着忧伤一年又一年。
注释:¹新人:指作者重嫁的丈夫董祀。²勖励:勉励。³捐废:弃置不顾。以上二句是说自己经过一番流离,成为被人轻视的女人,常常怕被新人抛弃。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后汉书·列女传》中说蔡琰“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案,兴平当作初平。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用沈钦韩的说法,已指出此点),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董)祀。……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其一为五言,其二为骚体。自从苏东坡指出它们的真伪问题之后,主真主伪派各有人在。《悲愤诗》二章见载于《后汉书》蔡琰本传中,主伪派(包括一真一伪派)没有确凿的证据,一般人相信这两首诗是蔡琰所作,其中五言的一首艺术成就远远超过骚体的一首,历代选家多选其五言而遗其骚体,是不为无见的。

  《悲愤诗》(其一)是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全诗一百零八句,计五百四十字,它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汉末大动乱中的悲惨遭遇,也写出了被掠人民的血和泪,是汉末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生活的实录,具有史诗的规模和悲剧的色彩。诗人的悲愤,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它是受难者对悲剧制造者的血泪控诉。字字是血,句句是泪。

  全诗可分三大段,前四十句为第一大段,其中分三个层次。前十四句,先从董卓之乱写起。这是诗人蒙难的历史背景,它概括了中平六年(189)至初平三年(192)这三四年的动乱情况,诗中所写,均有史可证。“斩截无孑遗”以下八句,写出了以董卓为首的一群穷凶极恶的豺狼所进行的野蛮屠杀与疯狂掠夺。据《三国志·董卓传》记载:“(董卓)尝遣军到阳城,时适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断其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所断头系车辕轴,连轸而还洛,云攻城大获,称万岁。入开阳城门,焚烧其头,以妇女与甲兵为婢妾。”诗中所写的卓众东下,杀人如麻,以至积尸盈野、白骨相撑以及“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的惨象,是这场浩劫的实录。“载妇女”三字,把诗人自己的遭遇暗暗引入。初平三年春,董卓部将李傕、郭氾大掠陈留、颍川诸县,他们的部队中又杂有羌胡兵,蔡琰就是此时被掳的。“所略有万计”以下十六句,细述诗人在俘虏营中的生活。这些成千上万的俘虏,贼兵不让他们在一起屯聚,即使骨肉之间碰在一起,也不敢说一句话。稍不留意,就会遭到一顿臭骂和毒打。他们日夜号泣悲吟,欲死不得,欲生不能,于是诗人含着满腔的悲愤,只好呼天而问。“彼苍者”两句,将途中之苦总括收住。这一大段最精彩的艺术描写,是贼兵辱骂俘虏的几句话,口吻毕肖,活画出贼兵一副狰狞的嘴脸。

  “边荒与华异”以下四十句为第二大段,主要描写在边地思念骨肉之亲的痛苦及迎归别子时不忍弃子、去留两难的悲愤。“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两句,高度概括了诗人被掳失身的屈辱生活,在不忍言、不便言之处,仅用“少义理”三字概括,“以少总多”,暗含着她被侮辱被蹂躏的无数伤心事。“处所多霜雪”以下六句,用“霜雪”、“胡风”,略言边地之苦,以引出念父母的哀叹。诗人通过居处环境的描写,以景衬情,以无穷无尽的“霜雪”和四季不停的“胡风”,来烘托出无穷已的哀叹,增强了酸楚的悲剧气氛。有的注家认为蔡琰被掠后所居之地在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附近),这是不确切的。暂居在河东平阳的,是南匈奴右贤王去卑的一支,非左贤王所居之地。谭其骧先生考证出蔡琰所居之地在西河美稷(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一带),较为可信,不然,地近中原的河东平阳焉能称作“边荒”?又何言“悠悠三千里”呢?“有客从外来”以下六句,叙述引领望归和急盼家人消息的心情,忽喜忽悲,波澜起伏。客从外来,闻之高兴;迎问消息,方知不是同乡,也不是为迎己而来,希望转为失望。“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两句,诗的意脉忽又转折,平时所企望的事情意外的实现了,真是喜出望外。“己得自解免”以下六句,忽又由喜而悲。返回故乡必须丢弃两个儿子,可能一别永无再见之日,念及母子的骨肉之情,怎能忍心抛弃自己的儿子呢?诗人于是陷入痛苦与矛盾之中。“别子”的一段艺术描写,感情真挚,而且挖掘得深而婉,最为动人。儿子劝母亲留下的几句话,句句刺痛了母亲的心。清人张玉谷评“天属缀人心”以下十六句诗说:“夫琰既失身,不忍别者岂止于子。子则其可明言而尤情至者,故特反复详言之。己之不忍别子说不尽,妙介入子之不忍别己,对面写得沉痛,而己之不忍别愈显矣,最为文章妙诀。”(《古诗赏析》卷六)此言颇为精到。儿子的几句质问,使诗人五内俱焚,恍惚若痴,号泣抚摩其子,欲行不前。在去住两难中,突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复杂矛盾心情。“兼有同时辈”以下八句,插叙同辈送别的哀痛,“同时辈”应指与蔡琰一起被掳,同时流落在南匈奴的人,其中应多为妇人女子。她们羡慕蔡琰能返回故乡,哀叹自己的命运,故号啕痛哭。作者描绘出马不肯行、车不转辙、连观者和路人目睹此情此景无不欷歔流涕的场面。不言而喻,当事者的痛苦,要甚于旁观者十倍、百倍。此种衬托手法,更加突出了诗人悲痛欲绝的心境。

  “去去割情恋”以下二十八句为第三大段,叙述归途及归后的遭遇。首六句写归途:割断情恋,别子而去,上路疾行,日行日远,但情恋又何尝能割去?“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两句,以念子作收,随作一顿。“既至家人尽”以下十二句,先叙述归后方知亲人凋丧,连中表近亲也没有,以此状写诗人的孤苦无依。接叙乱后荒凉:城郭变成山林,庭院长满荆棘漫草,白骨纵横,尸骸相撑。特别是“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两句,把战后的荒凉,通过阴森恐怖气氛的渲染,表现得十分透足。“茕茕对孤景”句,遥接“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两句。“登高远眺望”两句,又以念子暗收,遥应“念我出腹子”两句,把念子之情表现得回环往复。以下四句,叙述诗人在百忧煎熬之下,自己感到已快到生命的尽头,虽勉强生活下去,也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托命于新人”以下四句,叙述重嫁董祀之后,虽用尽心力,勉励自己活下去,但自己经过一番流离之后,已经成为被人轻视的女人,常常耽心被新人抛弃,这反映了加在妇人身上的精神枷锁及自轻自贱的女性心态。最后以“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作结,“虽顶末段,却是总束通章,是悲愤大结穴处。”(《古诗赏析》)说明自己的悲剧生涯已无法解脱,悲愤无时无往不在,没有终极。

  通观全诗,《悲愤诗》在艺术上有几点突出的成就。

  诗人善于挖掘自己的感情,将叙事与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虽为叙事诗,但情系乎辞,情事相称,叙事不板不枯,不碎不乱。它长于细节的描绘,当详之处极力铺写,如俘虏营中的生活和别子的场面,描写细腻,如同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当略之处,一笔带过,如“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两句,就是高度地艺术概括。叙事抒情,局阵恢张,波澜层叠。它的叙事,以时间先后为序。以自己遭遇为主线,言情以悲愤为旨归。在表现悲愤的感情上,纵横交错,多层次,多侧面。她的伤心事太多了:被掠、杖骂、受侮辱、念父母、别子、悲叹亲人丧尽、重嫁后的怀忧,诗中可数者大约有七八种之多,但是最使她痛心的是别子。作者为突出这一重点,用回环往复的手法,前后有三四次念子的艺术描写。别子之前,从略述边地之苦,引出“感时念父母,已为念子作影。”(《古诗赏析》)正面描写别子的场面,写得声泪俱下。同辈送别的哀痛,又为别子的哀痛作了衬托。赎归上路后,又翻出“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一层。见得难以割舍的情恋,是因别子而发。至“登高远眺望,神魂忽飞逝”,又暗收念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别子是诗人最强烈、最集中、最突出的悲痛,从中可以看到一颗伟大的母亲的心在跳动。诗人的情感在这方面挖掘得最深,因此也最为动人,这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匠心之所在。

  《悲愤诗》的真实感极强,诗中关于俘虏生活的具体描写和别子时进退两难的复杂矛盾心情,非亲身经历是难以道出的。诚如近代学者吴闿生所说:“吾以谓(悲愤诗)决非伪者,因其为文姬肺腑中言,非他人所能代也。”(《古今诗范》)沈德潜说《悲愤诗》的成功“由情真,亦由情深也。”(《古诗源》卷三)足见它的真实感是有目共睹的。

  《悲愤诗》语言浑朴,“真情穷切,自然成文”,它具有明白晓畅的特点,无雕琢斧凿之迹。某些人物的语言,逼真传神,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如贼兵骂俘虏的几句恶言恶语,与人物身分吻合,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形象鲜明生动。文姬别子时,儿子说的几句话,酷似儿童的语气,似乎可以看到儿童抱着母亲的颈项说话的神态,看出小儿嘟努着小嘴的样子,孩子的天真、幼稚和对母亲的依恋,跃然纸上,这在前此的诗歌中是罕见的。

  《悲愤诗》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它深受汉乐府叙事诗的影响,如《十五从军征》、《孤儿行》等,都是自叙身世的民间叙事诗,《悲愤诗》一方面取法于它们,另方面又揉进了文人抒情诗的写法。前人指出它对杜甫的《北征》、《奉先咏怀》均有影响,不为无据。它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堪称建安时期叙事诗的双璧。

bēifènshī

càiyǎn liǎnghàn 

hànshīquánbǐng dǒngzhuóluàntiāncháng 
zhìcuànshì xiānhàizhūxiánliáng 
qiānjiùbāng yōngzhǔqiáng 
hǎinèixīngshī gòngtǎoxiáng 
zhuózhòngláidōngxià jīnjiǎyào耀guāng 
píngréncuìruò láibīngjiēqiāng 
lièwéichéng suǒxiàngwáng 
zhǎnjiéjié shīháixiāngchēng 
biānxuánnántóu hòuzài 
cháng西guān jiǒngxiǎnqiě 
huánmiǎomíngmíng gānwéilàn 
suǒlüèyǒuwàn lìngtún 
huòyǒuròu yángǎn 
shīwēijiān zhéyánxiáng 
yàodāngtíngrèn cáohuó 
xìngmìng kān 
huòbiàn便jiāchuízhàng tòngcānbìngxià 
dànháoxíng bēiyínzuò 
néng shēng 
cāngzhě nǎizāoèhuò 
biānhuānghuá rénshǎo 
chùsuǒduōshuāngxuě fēngchūnxià 
piānpiānchuī ěr 
gǎnshíniàn āitànqióng 
yǒucóngwàilái wénzhīchánghuān 
yíngwènxiāo zhéfēixiāng 
xièhòujiǎoshíyuàn ròuláiyíng 
jiěmiǎn dāngér 
tiānshǔzhuìrénxīn niànbiéhuì 
cúnwángyǒngguāi rěnzhī 
érqiánbàojǐng wènzhī 
rényándāng yǒuhuánshí 
āchángrén jīngèng 
shàngwèichéngrén nài 
jiànbēngnèi huǎngshēngkuángchī 
háoshǒu dānghuí 
jiānyǒutóngshíbèi xiāngsònggàobié 
guī āijiàoshēngcuīliè 
wéichíchú chēwéizhuǎnzhé 
guānzhějiē xíng 
qíngliàn chuánzhēngxiámài 
yōuyōusānqiān shíjiāohuì 
niànchū xiōngwéicuībài 
zhìjiārénjìn yòuzhōngwài 
chéngkuòwéishānlín tíngshēngjīngài 
báizhīshuí zònghénggài 
chūménrénshēng cháilángháoqiěfèi 
qióngqióngduìyǐng zhàgānfèi 
dēnggāoyuǎntiàowàng húnshénfēishì 
yǎnruòshòu寿mìngjìn pángrénxiāngkuān 
wéiqiángshì suīshēngliáolài 
tuōmìngxīnrén jiéxīn 
liúchéngjiàn chángkǒngjuānfèi 
rénshēngshí huái怀yōuzhōngniánsuì 

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
吴蜀成婚¹此水浔(xún)²,明珠步障³(wò)黄金。
译文:孙刘两家成婚就在这江滨,孙夫人的步障缀满明珠,新婚夫妇居住的地方,连帷幄也用黄金来装饰。
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
谁将一女轻天下¹,欲换刘郎²(dǐng)(zhì)³心?
译文:谁会为了一个女子而看轻了天下呢?而孙权、周瑜居然想用来换取刘备鼎足三分的决心?

  这首诗的前两句上句是叙事,下句是想象中的物象,似乎没有什么议论在内。据《三国志》记载,当时孙权对于刘备,既有戒心,又要结亲,是包藏政治用心的。这一点,周瑜说得很明白:“愚谓大计,宜徙(刘)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这件既是政治手段又像风流韵事的掌故,广为流传,既成了后世小说家的精彩素材,也成了寻常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与这故事有关的山川土地,也因此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写诗并没有把史实简单概括一下完事,而是借令人可以触摸的艺术形象发表议论。“明珠步障幄黄金”这句,既写出孙刘结亲时那种豪华场面:孙夫人使用的步障,是缀满了明珠的;新婚夫妇居住的地方,连帷幄也用黄金来装饰。这种描写,不仅仅是为了铺叙结婚场面的豪华,还含有这种豪华所隐藏的政治用意。诗人是把“史”和“诗”很好地统一起来。

  最后两句则是作者对孙权的嘲笑。这里已显出议论的面目。但是它又和一般论史不同。一般论史可以是这样平直地写:“刘备以天下事为重,不因一女子而易其志。”说得准确,没有味道。这里却以唱叹出之。诗人发问道:“谁会为了一个女子而看轻了天下呢?而孙权、周瑜居然想用来换取刘备鼎足三分的决心,结果又如何呢?”写来有顿挫之势,饶有情致。这是从侧面取影,让人们自己去寻思和领悟它的正面意思。这样,它同史论就有灵活与板滞的区别,不是死在议论之下了。

参考资料:
1、 刘逸生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13-814

liúlángkǒuhào--wēn

shǔchénghūnshuǐxúnmíngzhūzhànghuángjīn

shuíjiāngqīngtiānxiàhuànliúlángdǐngzhìxīn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译文:我看那神龙的变化无穷,就知它是最高阳气之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石林何冥(míng)¹,幽洞无留行。
译文:成林的岩石多么阴暗壅塞,洞穴深邃无法将它挡住。
注释:¹冥密:阴暗壅塞。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译文:古时候的林道成仙之路,确是与那造化合而为一。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
玄感非象识¹,谁能测沈(chén)²
译文:玄妙感应并非喑昧识见,有谁能够测知其中奥秘?
注释:¹象识:指表面的认识。象,一作“蒙”。²沈冥:指仙道深奥莫测。沈,同“沉”,一作“沦”。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世人拘目见,酣(hān)¹笑丹经。
译文:世间凡人拘泥于眼见为实,沉湎于酒中嘲笑那丹经真义。
注释:¹酣酒:沉湎于酒。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译文:昆仑山上有那美玉仙树,他们怎么才能采到它的花蕊?
断烟离绪。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纵玉勒、轻飞迅羽,凄凉谁吊荒台古?记醉踏南屏,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
断烟离绪(xù)。关心事,斜阳红隐霜树。半壶秋水荐黄花¹,香噀(xùn)²霜风雨。纵玉勒³、轻飞迅羽,凄凉谁吊荒台古?记醉踏南屏,彩扇咽寒蝉,倦梦不知蛮素
译文:看着断断续续的云烟,离愁别绪之情油然而生,更令我情怀关切的,令人伤心的,是那一轮斜阳映射出来的一片残红,渐渐隐没于绛红的霜叶树林里。我提来了半壶秋水,插上一束黄色的菊花以便将她奠祭。在秋风秋雨之中,菊花依然旧香气喷溢,散发着阵阵幽香。在这种时候,谁又能策马扬鞭,像空中飞翔的小鸟一样轻飞迅疾,又有谁有心去凭吊凄凉、荒败的古台遗迹?记得我们曾经醉态朦胧,一起踏着歌声,去游览南屏。当时我昏醉沉迷,将身边的小蛮和樊素忘记。如今只有寒蝉呜咽,她的彩扇又在哪里?我的爱妾又去了何地?
注释:¹荐黄花:插上菊花。荐:插。²噀:含在口中而喷出。³玉勒:马络头。指代马。⁴迅羽:这里形容骏马如疾飞鸟。⁵荒台:彭城(徐州)戏马台。项羽阅兵于此,南朝宋武帝重阳日曾登此台。⁶南屏:南屏山在杭州霜南三里,峰峦耸秀,环立若屏。“南屏晚景”为霜湖十景之一。⁷蛮素:指歌舞姬。
聊对旧节传杯,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从卷乌纱去。谩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
聊对旧节¹传杯²,尘笺(jiān)(dù)³,断阕(què)经岁慵(yōng)赋。小蟾(chán)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qióng)。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biāo)从卷乌纱去。谩细将、茱萸(yú)看,但约明年,翠微¹⁰高处。
译文:如今又是重阳节,虽然应景传杯但是却毫无意绪,任凭尘埃落满素笺,随便让蠹虫蛀坏毛笔,未完成的词章经过许多年也懒得再将它续写上。半轮素月的斜辉洒满东篱。泠泠清清的寒夜,蟋蟀仿佛也在唉声叹气,悄声低语。我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只是因为愁绪万千,而任随狂风把帽子吹去,我独自一个人把茱萸细细观看,只能预定明年再登临那山峰的高处。
注释:¹旧节: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²传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³尘笺蠹管:信笺积尘,笛管生虫。⁴断阕:没写完的词。⁵小蟾:未圆之月。⁶东篱:用陶渊明重阳待酒东篱事。⁷残蛩语:指蟋蟀发出的悲啼。⁸乌纱:《旧唐书·舆服志》:“乌纱帽者,视朝及见宴宾客之服也。”此用晋孟嘉登高落帽故事。⁹茱萸:古俗,重阳登高戴茱萸花。¹⁰翠微:山气青绿色,代指山。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重阳节感时伤今的无限愁绪。开头“断烟离绪”,指离别之苦,“醉踏南屏”是往事在眼前浮现,佳人未曾入梦与己相会,更增哀伤无限。下阕第一句“旧节传杯”,再忆当年曾与佳人共欢,使人白发频生。而今只剩下自己,但仍希望:明年重九的登高与佳人重逢。全词以游踪为主线,穿插有关重阳的典故,昭示本人的一段艳情,颇有一种凄迷之美。

  相传吴氏曾纳苏杭一妾,后一遣一死。这首词就是重九日为怀念杭州亡妾而作的。上片写重九之日登临山峰的高处,面对断烟、残阳、秋水、黄菊等萧索景色怀念追忆与爱妾醉游南屏山的往事,渲染了悲剧气氛,抒写凄楚情怀,烘托思念亡妾的凄苦心境。下片极力抒写亡妾死后自己的生活的倍感百无聊赖和凄怆的情状,叙事十分生动,心理刻画极为细致,抒情非常凄婉,作为一个词人,竟然“尘笺蠹管,断阕经岁慵赋”,可见他的心真的是如一盆死灰,表现出作者对亡妾的极度的思念。“惊飙从卷乌纱去”活用孟嘉之典,不是表现作者的豁达大度而是描述自己的无所顾及和无心无绪。但是从整体上看,这首词还是显得有些晦涩,从而影响了整体的艺术效果。

  “断烟离绪”,起句四字情景交融,精炼而形象,统贯全篇。“断烟”写景,“离绪”写情。“斜阳红隐霜树”是写重九烟雨蒙蒙,故傍晚还不见斜阳,隐没于霜树之中。凄凉的心境,又逢凄凉的时节,烘托出抑郁的情绪。重阳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词人在风雨中折来黄花数枝,插在壶中,花的香气含着雨气喷出。在此凄风冷雨之中,谁还会有心情骤马去登上荒台吊古呢?“吊古”一词隐含了多少伤逝之痛。作者又不禁回忆起当年与伊人重九登高时的情景。当时伊人执扇清歌,扇底歌声与寒蝉共咽(意谓其声悲凉),作者则酒酣倦梦,几乎忘却伊人在旁。上片忆念双双登高的情景。

  下片转入今情。斯人逝矣,往事如烟,对此佳节,还有什么心情“传杯”饮酒?但无“传杯”的心情而仍复“传杯”者,无聊之极也。(参见陈匪石《宋词举》)“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杜甫《咏怀》五百字),饮酒可以忘忧,写词可以抒闷,但心灰意懒至此,连未写完的歌词(断阕)都封尘已久,更何况重写新词呢!天气入夜转晴,月影斜照东篱,寒蛩宵语,似亦向人诉说心事。“早白发、缘愁万缕,惊飙从卷乌纱去。”这是从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二句转用来的。

  重九日晋人孟嘉落帽的故事,后世传为美谈。杜甫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登高时风吹帽落,露出了满头白发,我就含笑把帽子重新戴上,并且还会请旁人为我整理一下。这两句诗表现杜甫的洒脱旷达的心态。但是梦窗这两句词意与杜甫不同。梦窗已经不以风吹帽落、露出满头白发羞愧了;他这两句的意思是,反正人亡身颓,无复欢颜,一切都随它去吧!这表现了词人极端沉痛绝望的心情。结语“谩细将、茱萸看,但约明年,翠微高处”三句也化自杜诗(同上):“明年此会知谁健,笑把茱萸仔细看。”杜诗之意谓今年重九,姑且强乐自宽,但不知明年此时会何如耳。梦窗今年未能登高,但遥想明年能有机会。老杜细看茱萸,梦窗虽也看茱萸,着一“谩”字,就自觉无味。那么明年翠微高处之约,也不过说说而已。杜甫逢佳节而强作欢笑,梦窗则欲强作欢颜而不能,其无聊、沉痛更倍于少陵,实在是时代、身世使然。

  吴梅《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序》:“吴词潜气内转,上下映带,有天梯石栈之妙。”梦窗词脉络贯通,形象完整。上下映带尚是为形象的表面,潜气内转则是其内质:“天梯石栈”,则说的是梦窗词的大起大落,突接突转,也有潜在的气韵沟通。“霜树”、“萸花”、“传杯”等皆为实写:“斜阳”、“翠微”等为虚写,虚实结合,线索明晰。说明梦窗词气韵贯通的特点。

  西方文论说“美是杂多和整一的结合”,于梦窗词亦可得到印证。梦窗不但炼字、炼句,而且炼意,词藻华丽,同时又极富内在的神韵。读梦窗词,不可不注意这些艺术特质。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第1987-1988页 .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 第270-271页 .

shuāngfēi ·chóngjiǔ

wényīng sòngdài 

duànyān guānxīnshì xiéyánghóngyǐnshuāngshù bànqiūshuǐjiànhuánghuā xiāngxùn西fēng zòng qīngfēixùn liángshuídiàohuāngtái zuìnánpíng cǎishànhánchán juànmèngzhīmán 
liáoduìjiùjiéchuánbēi chénjiānguǎn duànquèjīngsuìyōng xiǎochánxiéyǐngzhuǎndōng lěngcánqióng zǎobái yuánchóuwàn jīngbiāozòngjuǎnshā mánjiāng zhūkàn dànyuēmíngnián cuìwēigāoc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