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困泥蟠(pán)¹未适从²,岂妨耕稼(jià)³隐高踪。
注释:¹陆困泥蟠:指诸葛亮未出世之前犹如蛟龙困在泥土之中一样。²适从:既没有机会施展抱负。³耕稼:指《出师表》中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若非先主¹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²
注释:¹先主:指蜀汉昭烈皇帝刘备。²卧龙:诸葛亮的号。
这是一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三顾茅庐”的典故为题材,肯定了刘备寻访贤才为国效力的诚挚心情,同时也慨叹身逢乱世的人才报国无门的抑郁。

注释

注释

陆困泥蟠:指诸葛亮未出世之前犹如蛟龙困在泥土之中一样。

适从:既没有机会施展抱负。

耕稼:指《出师表》中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先主:指蜀汉昭烈皇帝刘备。

卧龙:诸葛亮的号。

汪遵

汪遵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 ▶ 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结茅¹临古渡²,卧见长淮(huái)流。
译文:建造的居舍临近古渡口,卧躺也能看见奔流的淮水。
注释:淮上:淮上,淮水边,今江苏淮阴一带。李主簿:即李瀚,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 拜洛阳县主簿。主簿:官名,掌文案。¹结茅:筑庐,建居舍。²古渡:古渡口,西涧有渡口。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窗里人¹将老,门前树已秋。
译文:窗里的人将渐渐老去,门前的树木正衰落逢秋。
注释:¹人:作者自指。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寒山独过雁,暮(mù)雨远来舟¹
译文:寒山上一只孤雁飞过,暮雨中远方飘来一叶小舟。
注释:¹远来舟:指李主簿来访。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¹
译文:傍晚时遇到我这个归客,怎能够忘记旧日同游。
注释:¹旧游:旧日的交游,指作者昔日在洛阳时与李主簿的交游。

  这首诗以淮上众多秋天意象为比,抒写人生易老之慨叹和孤独寂寞之境况,末以日夕遇旧友作结,情深意长。全诗构意新奇,对仗工稳;情与景会,意境深婉。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含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的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意思是: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这两句不仅颇为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而且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蕴含极其丰富。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里见到的景象。表面上,这两句似乎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实际上,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主薄孤独、索寞的生活境遇;“暮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耿,又关合下联之日夕逢归,“远来舟”牵引出下联的“逢归客”。真可谓细针密线、情景交融。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舍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相会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需想象品味。

  通观全篇,诗人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87-388页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shuò)败,嗤(chī)其失算,辄(zhé)欲易置之,以为不逮(dài)其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pō)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shǔ)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nǎn)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译文: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代替他下棋,认为他不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但是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够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只默默地坐着看。
注释:弈:下棋。所:处所,住的地方。数:屡次。嗤其失算:讥笑他谋划不当。嗤:讥笑。辄欲易置之:就想替换他去下棋,意思是替人下。易,变易取代。逮:及,赶上。顷之:过一会儿。对局:下棋。局,棋盘。下棋一次叫一局。易之:(轻视它)认为它很容易。易,意动用法,以之为易,认为很容易,引申为“轻视”。甫:刚刚。先手:下棋时主动形势。益苦:更加艰苦。意思是难于想出招数。竟局数之:终盘计算棋子(以定胜负情况)。竟,完了。赧甚:很惭愧。赧,羞愧脸红。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zǐ)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duó)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xiá),何暇论人哉!
译文:现在的读书人读古人的书,常常诋毁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能够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客观地衡量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知道别人的过失却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闲暇,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注释:学者:求学的人。訾:诋毁。居:相处。称:指出,说。固:本来。易地:彼此交换地位。平心而度:心平气和的、冷静的推测,估计。果:真。不暇:没时间,忙不过来。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弈之优劣(liè)有定也,一着(zhāo)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zēng)观弈者之不若已!。
译文: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下错了一步棋,人们都看得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注释:优劣:(棋艺)高低。定:定准,公认的准则。一着:走一步棋。护前:回护以前的错误,泛指护短。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此句中第一个“是”和第一个“非”是意动用法,以之为是,以之为非,引申为赞同,反对。第二个“是”和第二个“非”与“所”字形成名词结构,译为认为是正确的,认为是错误的。无孔子:意思是没有大智的圣人。是非之真:真正的是非。失:意思是表面看来是错误。得:意思是道理正确。无有已时:没完没了。曾观弈者之不若已:简直连看棋的人都赶不上了。“之”是倒装句的标志,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曾不若观弈者已。曾,竟,简直。不若,不如。已,同“矣”。

  《弈喻》借事议论,用浅近易懂的事例,非常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人观他人之失易、观自其之失难,应当“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客观事物的哲理。全文依事取譬,抽象事理,短小精悍,议论风生,能给读者以许多教益。

  文章第一自然段生动简洁地叙述了一次观弈、对弈的经历。观弈时,作者对客是“嗤其失算”“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已”;对弈时却是数子先失,中盘苦思冥想,终局惨败,最后落得个“赧甚,不能出一言”的结果。观弈和对弈时,作者对自其和对客人的棋技判断差距如此之大,这引起了作者的深思。“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默坐”正是作者弈败后冷静反思的表现。由此引出第二段发人深省的议论。以“弈”喻“学”,提出学者应辩证客观地看问题,要像下棋一样,多从对方的角度看,冷静地思考问题。这一段首先列举“今之学者”不正确的治学态度。“多訾古人之失”,“乐称今人失”,“多訾”“乐称”,形象地刻画了那些“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的学者的浮躁情态。然后提出作者的主张,看问题应当“易地以处,平心而度”。第三段,扣住弈棋情况深入一层议论,指出下棋的好坏有标准,大家能评判。事理方面的问题由于各人都认为自其正确,是非标准就难定了。“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由此,作者指出:别人的短处,可能正是自其的长处;而自认为没有短处,却正是最大的短处,于人于其,都应该正确对待、全面评价,所以绝不应该彼此嗤笑。

  在选材上,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事实胜于雄辩”,能否选好事例,对于一篇说理文来说非常重要。《弈喻》类似今天的杂文,事例典型与否更是成败的关键。作者精心地选择自其的一次亲身经历,而且是ー次令十分难堪的经历,这本身就很容易警动读者。加上事例的前后对比十分鲜明,富于戏剧性,先是观人之失,作者从心限里瞧不起客人的棋艺;是见其之败,事实证明客人的棋艺比他高得多。这样有趣而严峻的事实,深刻的哲理已暗寓其中,不由得读者不接受。作者对事例的剪裁,也见功力。凡是与主题无关的,如棋场的气氛、客人的形貌、下棋的步骤等一概省去,而着重于反映作者的心理变化,并以此变化为线索,凸现整个事例。先是“其失算”,以为“不逮其”,后来对局,“予颇易之”,再后“予思益苦”,最后“予赧甚,不能出一言”,描写紧紧扣住主题,不枝不蔓。这为下文所要阐明的道理作了铺垫,使下ー段省去了许多抽绎引思的文字,文章自然就精练了。

  在结构上,作者构思很精巧。三段之间跳跃性很大,每段前后并无任何关联词语,读来却丝毫没有接不上、梗阻不通的感觉。原因在于作者注意了文章的内在联系——道理的连接和发展,这也就是古人说的“文气贯通”。如前所分析的,作者在第一段落笔时,就已考虑到主题的需要,读者顺着作者的思路读完一段,虽不能说已得出第二段要揭示的道理,但至少已接受了作者的“暗示”,第二段跳跃再大,也不会觉得突然。第三段对第二段显然跳跃也很大,由于它是第二段哲理的深化和发展,即由讨论个人的得失到探求真理的得失,这是思维的合乎逻辑的发展,顺理成章,读者也会感到很自然。同时,在揭示哲理的方法上,全文均采取对比的方法。第一段将客与其对比,将客的失败其的失败对比;第二段是今人和古人对比,是自其的过失与别人的过失相比;第三段是把下棋和探求真理对比。由于方法的一致,文章也就显得脉络清晰,前后统一。另外,该文每段虽无关联词语,却注意了词汇的前后照应。三段文字的中心词都是“失”,这个“失”字的内涵是一致的,而它的外延却随着段落的变化而扩大,这是古代散文修辞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既有助于加强文章的整体性,而又使它错落有致、含蕴无穷。

  在语言方面,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精心讲求。像“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等句,对仗工整,道理在一正一反的比照中相对而出,十分醒目。对仗句用得好,不仅能使语言精练,句子含义丰富,而且由于上下文对比鲜明,读来朗朗上口,加之蕴含哲理,容易构成警句,加深读者的印象。

参考资料:
1、 毛庆.情真理切质朴自然——读钱大昕《弈喻》[J].新闻战线,1986(11):33-34

qiánxīn qīngdài 

    guānyǒurénsuǒ shuòbài chīshīsuàn zhézhìzhī wéidài qǐngzhī qǐngduì zhī xiàshuò xiānshǒu jiāngbàn  érzhīzhìshàngyǒu jìngshuòzhī shèngshísān nǎnshèn néngchūyán hòuyǒuzhāoguānzhě zhōngzuòér 

    jīnzhīxuézhě rénshū duōrénzhīshī jīnrén chēngrénshī rénnéngshī ránshìchǔ píngxīnérduózhī guǒshī néngzhīrénzhīshīérnéngjiànzhīshī néngzhǐrénzhīxiǎoshīérnéngjiànzhīshī qiúshīqiěxiá xiálùnrénzāi 

    zhīyōulièyǒudìng zhāozhīshī rénjiējiànzhī suīqiánzhěnénghuì zhīsuǒzài shìsuǒshì fēisuǒfēi shìkǒng shuínéngdìngshìfēizhīzhēn ránrénzhīshīzhěwèifēi zhīshīzhěwèifēishī érxiāngchīyǒushí zēngguānzhězhīruò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¹(zhàn)²柳条金线³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xié)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
译文:暮春时节燕子叫黄莺啼,烟柳绿条蒙蒙袅袅在弄眷。五陵原上的姑娘犹如仙娥,手摇着歌扇,香气烂漫,姑娘的心上人已经远去,留住的只是九华山的一片空云。
注释:¹烟:笼翠在柳树上的云气。²蘸:沾染。³金线:形容嫩黄的柳枝。⁴五陵:指西汉高帝、惠帝、景帝、武帝、昭帝五个皇帝的陵墓,在今咸阳市附近,由于地近长安,为游览胜地。⁵仙娥:词中描写的女主人公。“娥”,美女。⁶九华:九华山,在今安徽省青阳县西南。
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点百万。
(xī)¹满头花²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真珠,拈(niān)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点百万。
译文:满头珠玉装饰的姑娘好似花一般,有谁能理解她的愁苦?暗自相思双眼泪水涟涟。那串串眼泪就像珍珠,拈不散数不清,用红丝串上应有上百万。
注释:¹犀玉:华贵的首饰。²花:花钿。《唐摭言》卷十引谚:“白头花钿满面,不若徐妃半妆”。

  这首词是敦煌石窟发现的唐五代手写卷予中无名氏的作品,写的是一个美丽的歌舞伎在暮春哦节的感受。上片写其外表的华美,下片状其内心的悲哀。婀娜的身姿与擦拭不尽的泪珠、掩饰不了的忧愁,相互映衬,达成一种对比中的和谐。

  词的上片是写景,作者从动态着笔,既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情态,也婉转地表达出了主人公心头的烦闷和怨情,情和景交融在一起。

  下片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抒发了主人公心中无限的怨情,一个平常的比喻将主人公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整首词感情质朴而深沉。

  这是一首怨词,写恋人远去,给姑娘带来的痛苦。词的上片先从景写起。前两句,勾画了暮春的景色;燕莺啼叫,柳条在春风中袅袅多姿。作者从动态着笔,写得有声有色。尤其是一个“乱”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柳条弄春的情态,也显露了主人公烦闷的心情,情和景交融在一起。经过景物的渲染,主人公出场了:“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仙女般的姑娘何其美。歇拍告诉人们她这样出场目的,她是要留住那远去之人,可事与愿违,她只是“留住九华云一片”。作者笔锋一顿一折,婉转地表达了主人公心头的怨情。

  下片开头一句直写主人公打扮之美,与上片“仙娥”暗映。接着掉转笔锋写道:“负妾一双偷泪眼”,又与上片怨人去暗映。主人公的怨情依然在这一顿一折中代现出来了。作品到此在表现怨情方面,已经非常形象、非常深沉了。可是最后几句作者又展开想象的翅膀,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抒写心中无限的怨和恨:“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以真珠比泪珠,可见泪之多;以泪之多烘写伤心之极,从伤心之极正见出怨情之深。一个平常的比喻在这里却把主人公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这首词揭示了当时中国女性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追求,以及她们这种追求并不为男子所珍视的社会现实。感情直朴而深沉。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著.唐宋婉约词赏译:华夏出版社,1993:1-2
2、 王丽珍译.婉约词: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3-4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lì)
译文:农历十月,寒气逼人,呼啸的北风多么凛冽。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译文:知怀愁思,夜晚更觉漫长,抬头仰望天上罗列的星星。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三五¹明月知,四五²(chán)兔缺。
译文:十五月圆,二十月缺。
注释:¹三五:农历十五日。²四五:农历二十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zhá)
译文:有客人从远地来,带给我一封信函。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译文:信中先说他常常想念着我,后面又说已经分离很久了。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置书怀袖中,三岁¹字不灭²
译文:把信收藏在怀袖里,至今已过几年字迹仍不曾磨灭。
注释:¹三岁:多年。²灭:消失。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一心抱区区¹,惧君不识察。
译文:我一心一意爱着你,只怕你不懂得这一切。
注释:¹区区:指相爱之情。

  这是妻子思念丈夫的诗。丈夫久别,凄然独处,对于季节的迁移和气候的变化异常敏感;因而先从季节、气候写起。孟冬,旧历冬季的第一月,即十月。就一年说,主人公已在思念丈夫的愁苦中熬过了春、夏、秋三季。冬天一来,她首先感到的是“寒”。“孟冬寒气至”,一个“至”字,把“寒气”拟人化,它在不受欢迎的情况下来“至”主人公的院中、屋里、乃至内心深处。主人公日思夜盼的是丈夫“至”、不是“寒气至”。“寒气”又“至”而无犹不“至”,怎能不加倍地感到“寒”!第二句以“北风”补充“寒气”;“何惨栗”三字,如闻主人公寒彻心髓的惊叹之声。 时入孟冬,主人公与“寒气”同时感到的是“夜长”。对于无忧无虑的人来说,一觉睡到大天亮,根本不会觉察到夜已变长。“愁多知夜长”一句、看似平淡,实非身试者说不出;最先说出,便觉新警。主人公经年累月思念丈夫,夜不成寐;一到冬季,“寒”与“愁”并,更感到长夜难明。

  从“愁多知夜长”跳到“仰观众星列”,中间略去不少东西。“仰观”可见“众星”,暗示主人公由辗转反侧而揽衣起床,此时已徘徊室外。一个“列”字,押韵工稳,含意丰富。主人公大概先看牵牛星和织女星怎样排“列”,然后才扩

  大范围,直至天边,反复观看其他星星怎样排列。其观星之久,已见言外。读诗至此,必须联系前两句。主人公出户看星,直至深夜,对“寒气”之“至”自然感受更深,能不发也“北风何惨栗”的惊叹!但她仍然不肯回屋而“仰观众星列”,是否在看哪些星是成双成对的,哪些星是分散的、孤零零的?是否在想她的丈夫如今究竟在哪颗星下?

  “三五”两句并非写月,而是展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观星之时自然会看见月,因而又激起愁思:夜夜看星星、看月亮,盼到“三五”(十五)月圆,丈夫没有回来;又挨到“四五”(二十)月缺,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如此循环往复,

  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丈夫始终没有回来啊!

  “客从”四句,不是叙述眼前发生的喜事,而是主人公在追想遥远的往事。读后面的“三岁”句,便知她在三年前曾收到丈夫托人从远方捎来的一封信,此后再无消息。而那封信的内容,也不过是“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不难设想:主人公在丈夫远别多年之后才接到他的信,急于人信中知道的,当然是他现在可处、情况如何、何时回家。然而这一切,信中都没有说。就是这么一封简之至的信,她却珍而重之。“置书怀袖中”,一是让它紧贴身心,二是便于随时取出观看。“三岁字不灭”,是说她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这一切,都表明了她是多么的温柔敦厚!

  结尾两句,明白地说出她的心事:我“一心抱区区(衷爱)”,全心全意地忠于你、爱着你;所担心的是,我们已经分别了这么久,你是否还知道我一如既往地忠于你、爱着你呢?有此一结,前面所写的一切都得到解释,从而升华到新的境界;又馀音袅袅,馀意无穷。

  “遗我一书札”的“我”,乃诗中主人公自称,全诗都是以“我”自诉衷曲的形式写出的。诗中处处有“我”,“我”之所在,即情之所在、景之所在、事之所在。景与事,皆化入“我”的心态,融入“我”的情绪。前六句,“我”感到“寒气”已“至”、“北风惨栗”;“我”因“愁多”而“知夜长”;“我”徘徊室外,“仰观众星”之罗列,感叹从“月满”变月缺。而“我”是谁?“愁”什么?观星仰月,用意何在?读者都还不明底蕴,唯觉诗中有人,深宵独立,寒气彻骨,寒星伤目,愁思满怀,无可告语。及至读完全篇,随着“我”的心灵世界的逐渐坦露,才对前六句所写的一切恍然大悟,才越来越理解她的可悲遭遇和美好情操,对她产生无限同情。

mèngdōnghánzhì

míng liǎnghàn 

mèngdōnghánzhì běifēngcǎn 
chóuduōzhīcháng yǎngguānzhòngxīngliè 
sānmíngyuèmǎn chánquē 
cóngyuǎnfānglái wèishūzhá 
shàngyánchángxiāng xiàyánjiǔbié 
zhìshūhuái怀xiùzhōng sānsuìmiè 
xīnbào jūnshíchá 

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
女羞¹夫婿薄²,客耻³主人贱
译文:女子不光彩是由于她夫婿的轻视,客人感到羞愧是由于主人轻贱他。
注释:¹羞:不光彩,不体面。²薄:轻视,刻薄。³耻:感到羞愧。⁴贱:轻贱,不重视。
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遭遇同众流¹,低回²愧相见。
译文:我的遭遇和这些人一样,只好低头徘徊,和尊高的人见面感到羞愧。
注释:¹众流:指前文的“羞女”和“耻客”。²低回:也作“低徊”或“低廻”,徘徊。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译文:您不是青铜的镜子,为什么只是看表面呢?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¹
译文:不要因为我衣服上有尘土就不以为我的心像白练那样纯洁高尚。
注释:¹练:白色的丝绢,比喻人心清白高洁。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译文:当您的人生处在荣华富贵的高峰时,也不要对地位低的人感到厌倦。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君看白日驰¹,何异弦上箭。
译文:您请看太阳升落,时光飞驰,和弦上的箭一去不返有什么区别呢?
注释:¹白日驰:本文指时光飞快,暗示人生的荣华富贵转瞬即逝,并不是永恒的。白日,太阳,阳光。

yóuziyín--

xiū婿báochǐzhǔrénjiàn

zāotóngzhòngliúhuíkuìxiāngjiàn

jūnfēiqīngtóngjìngshìkōngzhàomiàn

shàngchénwèixīnliàn

rénshēngdāngróngshèngdàishìyánjuàn

jūnkànbáichíxiánshàngj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