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欧阳文忠公¹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²听颖(yǐng)师琴诗³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译文:欧阳文忠公曾经问我:“琴诗哪一首写得最好?我回答认为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诗最好。欧阳公说:这首诗最为奇妙艳丽,但不是听琴,而是听琵琶呢。我深以为然。建安章质夫的家里有擅长弹琵琶的人,请我替他写首曲词。我很久没有写词了,为此特意拿韩愈的这首诗,稍微加以隐括,使它合乎声律,用来送给那个擅弹琵琶的人。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押仄韵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即大典开始的第一章。¹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北宋文学家。²退之:即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³听颖师琴诗:指韩愈诗作《听颖师弹琴》。⁴隐括:亦作“檃括”,原义是矫正曲木的工具。词的檃括是将其他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宋人常有此类作品。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nì)¹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rǔ)²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³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xù)搅青冥
译文: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切切私语。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乐曲就如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一般,极尽缥缈幽远之致。
注释:¹昵昵:音逆,古音尼。象声词,形容言辞亲切。²尔汝:表亲昵。³填然:状声响之巨。⁴青冥:①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②形容青苍幽远。指山岭。③指海水。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jī)¹寸步千险,一落百寻²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译文: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瞬息间高音突起,好像走进悬崖峭璧之中,寸步难行。这时音声陡然下降,宛如突然坠入深渊,一落千丈,之后弦音戛然而止。弹者的指间好像能兴风作雨,好像把寒冰火炭轮番置我腹中。琴师演奏完后将琴推开放下,我再也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
注释:¹跻攀:登攀。跻音机。²寻:长度单位。《史记·张仪传》有“蹄间三寻”。索隐云“七尺曰寻。”亦有云八尺为寻者。如寻常,八尺为寻,倍寻为常,皆惯见之长度也。

  苏轼通过联想,在上阙运用以形象描写不同风格的音乐,从开始的轻柔旖旎,瞬间变为雄壮高扬,然后归于悠扬致远;在下阙则对比音乐本身,一是同一时间内,繁音细响与清越之声之对比,二是不同时间内,音乐之抑扬起伏的对比,添之以自己的感慨,使整首诗具备与原作不同的艺术韵味。

  词先写乐声初发,仿佛一对青年男女在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亲昵地私语 ,谈爱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弹指泪和声”倒点一句,见出弹奏开始,音调轻柔而又哀怨。“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战士在鼓声下驰骋沙场,无人可挡。结尾的“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给人缥渺幽远之感,。"回首暮云远",让人联想起王维"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之将士,也与上文中“轩昂勇士”相联系,将独立的音乐片段串起来。白云浮动,柳絮漂浮,若有若无,忽远忽近,难以捉摸,却逗人情思。

  接着是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与啁哳之声相伴,唯独彩凤不鸣。这里写以凤凰不鸣,起到"留白"的特殊效果,也点出了深刻哲理:真正内涵的,从不在言语上夺人眼球。之后琴声在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调转向艰涩,好象走进悬崖峭璧之中,脚登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费很大气力。正在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至此,词人确乎借助于语言,把这位乐师的高妙弹技逼真地再现出来了。最后五句,则是从听者心情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指间风雨”,写弹者技艺之高,能兴风作雨;“肠中冰炭”,写听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并以“烦子”、“置我”等语,把双方紧密关联起来。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 ,而且简直难以禁受,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推手从归去”描写的是琴师奏完将琴推开的动作,也在其中暗示这诗人心中归隐的情怀。“无泪与君倾”,表现出诗人此时肠中之郁结,比起原诗中“湿衣泪滂滂”更为不堪较之,更为含蓄,也更为深沉,虽然无落泪,但是更加表现出心情的郁结。

  诉诸听觉的音乐美,缺乏空间形象的鲜明性和确定性,是很难捕捉和形容的。但词人巧于取譬,他运用男女谈情说爱、勇士大呼猛进、飘荡的晚云飞絮、百鸟和鸣、攀高步险等等自然和生活现象,极力摹写音声节奏的抑扬起伏和变化,借以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这一系列含义丰富的比喻,变抽象为具体,把诉诸听觉的音节组合,转化为诉诸视觉的生动形象,这就不难唤起一种类比的联想,从而产生动人心弦的感染力。末后再从音乐效果,进一步刻画弹技之高,笔墨精微神妙,可说与韩诗同一机杼,同入化境。

  苏轼这首词的“隐括”,即把韩愈的诗文《听颖师弹琴》剪裁改曲词,虽保留了韩诗的总体构思和一些精彩的描绘,但又在内容、形式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此词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参考资料:
1、 宋词鉴赏大典,新华电子书籍
2、 陈友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欧阳文忠公曾经问我:“琴诗哪一首写得最好?我回答认为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诗最好。欧阳公说:这首诗最为奇妙艳丽,但不是听琴,而是听琵琶呢。我深以为然。建安章质夫的家里有擅长弹琵琶的人,请我替他写首曲词。我很久没有写词了,为此特意拿韩愈的这首诗,稍微加以隐括,使它合乎声律,用来送给那个擅弹琵琶的人。

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切切私语。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乐曲就如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一般,极尽缥缈幽远之致。

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瞬息间高音突起,好像走进悬崖峭璧之中,寸步难行。这时音声陡然下降,宛如突然坠入深渊,一落千丈,之后弦音戛然而止。弹者的指间好像能兴风作雨,好像把寒冰火炭轮番置我腹中。琴师演奏完后将琴推开放下,我再也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押仄韵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即大典开始的第一章。

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退之:即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听颖师琴诗:指韩愈诗作《听颖师弹琴》。

隐括:亦作“檃括”,原义是矫正曲木的工具。词的檃括是将其他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宋人常有此类作品。

昵昵:音逆,古音尼。象声词,形容言辞亲切。

尔汝:表亲昵。

填然:状声响之巨。

青冥:①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②形容青苍幽远。指山岭。③指海水。

跻攀:登攀。跻音机。

寻:长度单位。《史记·张仪传》有“蹄间三寻”。索隐云“七尺曰寻。”亦有云八尺为寻者。如寻常,八尺为寻,倍寻为常,皆惯见之长度也。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元丰三年(1081)七月。苏轼黄州《与朱康叔书》说,“章质夫求琵琶歌词,不敢不寄呈”,时朱康叔任鄂州(州治在今武昌)太守。元丰四年四月,章质夫为荆湖北路(治所在江陵)提点刑狱,离黄州不远,有书信往来。但此词在寄呈《次咏章质夫〈杨花词〉》及《七夕》之后。

参考资料:
1、 《苏东坡黄州作品全编》丁永淮
赏析

  苏轼通过联想,在上阙运用以形象描写不同风格的音乐,从开始的轻柔旖旎,瞬间变为雄壮高扬,然后归于悠扬致远;在下阙则对比音乐本身,一是同一时间内,繁音细响与清越之声之对比,二是不同时间内,音乐之抑扬起伏的对比,添之以自己的感慨,使整首诗具备与原作不同的艺术韵味。

  词先写乐声初发,仿佛一对青年男女在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亲昵地私语 ,谈爱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弹指泪和声”倒点一句,见出弹奏开始,音调轻柔而又哀怨。“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战士在鼓声下驰骋沙场,无人可挡。结尾的“回首”两句,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给人缥渺幽远之感,。"回首暮云远",让人联想起王维"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之将士,也与上文中“轩昂勇士”相联系,将独立的音乐片段串起来。白云浮动,柳絮漂浮,若有若无,忽远忽近,难以捉摸,却逗人情思。

  接着是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与啁哳之声相伴,唯独彩凤不鸣。这里写以凤凰不鸣,起到"留白"的特殊效果,也点出了深刻哲理:真正内涵的,从不在言语上夺人眼球。之后琴声在瞬息间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调转向艰涩,好象走进悬崖峭璧之中,脚登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费很大气力。正在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至此,词人确乎借助于语言,把这位乐师的高妙弹技逼真地再现出来了。最后五句,则是从听者心情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指间风雨”,写弹者技艺之高,能兴风作雨;“肠中冰炭”,写听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并以“烦子”、“置我”等语,把双方紧密关联起来。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 ,而且简直难以禁受,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推手从归去”描写的是琴师奏完将琴推开的动作,也在其中暗示这诗人心中归隐的情怀。“无泪与君倾”,表现出诗人此时肠中之郁结,比起原诗中“湿衣泪滂滂”更为不堪较之,更为含蓄,也更为深沉,虽然无落泪,但是更加表现出心情的郁结。

  诉诸听觉的音乐美,缺乏空间形象的鲜明性和确定性,是很难捕捉和形容的。但词人巧于取譬,他运用男女谈情说爱、勇士大呼猛进、飘荡的晚云飞絮、百鸟和鸣、攀高步险等等自然和生活现象,极力摹写音声节奏的抑扬起伏和变化,借以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这一系列含义丰富的比喻,变抽象为具体,把诉诸听觉的音节组合,转化为诉诸视觉的生动形象,这就不难唤起一种类比的联想,从而产生动人心弦的感染力。末后再从音乐效果,进一步刻画弹技之高,笔墨精微神妙,可说与韩诗同一机杼,同入化境。

  苏轼这首词的“隐括”,即把韩愈的诗文《听颖师弹琴》剪裁改曲词,虽保留了韩诗的总体构思和一些精彩的描绘,但又在内容、形式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此词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参考资料:
1、 宋词鉴赏大典,新华电子书籍
2、 陈友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二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33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高树多悲风¹,海水扬其波²
译文: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
注释:¹悲风:凄厉的寒风。²扬其波:掀起波浪。此二句比喻环境凶险。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利剑¹不在掌,结友²何须³多?
译文: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
注释:¹利剑:锋利的剑。这里比喻权势。²结友:交朋友。³何须:何必,何用。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不见剑(lí)间雀,见鹞(yào)¹自投罗²
译文:你没有看见剑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
注释:¹鹞:一种非常凶狠的鸟类,鹰的一种,似鹰而小。²罗:捕鸟用的网。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罗家¹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译文: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
注释:¹罗家:设罗网捕雀的人。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拔剑捎(shāo)¹罗网,黄雀得飞飞。
译文: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
注释:¹捎:挥击;削破;除去。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飞飞¹(mó)²苍天,来下谢少年。
译文: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注释:¹飞飞:自由飞行貌。²摩:接近、迫近。“摩苍天”是形容黄雀飞得很高。

  全诗可分两段。前四句为一段。“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以比兴发端,出语惊人。《易》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说卦》)谚曰:“树大招风。”则高树之风,其摧折破坏之力可想而知。“风”前又着一“悲”字,更加强了这自然景观所具的主观感情色彩。大海无边,波涛山立,风吹浪涌,楫摧樯倾,它和首句所描绘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实际是现实政治气侯的象征,曲折地反映了宦海的险恶风涛和政治上的挫折所引起的作者内心的悲愤与忧惧。正是在这样一种政治环境里,在这样一种心情支配下,作者痛定思痛,在百转千回之后,满怀悲愤喊出了“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这一自身痛苦经历所得出的结论。没有权势便不必交友,这真是石破天惊之论!无论从传统的观念,无论从一般人的生活实际,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来。儒家一向强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从《诗经·伐木》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到今天民间流传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都是强调朋友越多越好。然而,正是由于它的不合常情常理,反而有了更加强烈的震撼力量,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悲愤。从曹集中《赠徐干》“亲交义在敦”、《赠丁仪》“亲交义不薄”、《送应氏》“念我平生亲”、《箜篌引》“亲友从我游”等等诗句来看,作者是一个喜交游、重友情的人。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翩翩佳公子,如今却大声呼喊出与自己本性完全格格不入的话来,不但用以自警,而且用以告诫世人,则其内心的悲苦激烈、创巨痛深,正是不言可知。

    “不见篱间雀”以下为全诗第二段。无权无势就不必交友,这当然不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思想,而是在特殊情况下所发出的悲愤至极的牢骚。这个观点既无法被读者接受,作者也无法引经据典加以论证。因此他采用寓言手法,用“不见”二字引出了持剑少年救雀的故事。这个故事从表面看,是从反面来论证“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这一不易为人接受的观点,而实际上却是紧承上段,进一步抒写自己内心的悲愤情绪。

  黄雀是温驯的小鸟,加上“篱间”二字,更可见其并无冲天之志,不过在篱间嬉戏度日而已。然而就是这样一只于人于物都无所害的小鸟,竟也不能见容于世人,设下罗网,放出鹞鹰,必欲驱捕逐得而后快。为罗驱雀的鹞鹰何其凶恶,见鹞投罗的黄雀何其可怜,见雀而喜的罗家何其卑劣。作者虽无一字褒贬,而感情已深融于叙事之中。作者对掌权者的痛恨,对无辜被害的弱小者的同情,均不难于词句外得之。

  作者又进而想象有一手仗利剑的少年,抉开罗网,放走黄雀。黄雀死里逃生,直飞云霄,却又从天空俯冲而下,绕少年盘旋飞鸣,感谢其救命之恩。显然,“拔剑捎罗网”的英俊少年实际是作者想象之中自我形象的化身;黄雀“飞飞摩苍天”所表现的轻快、愉悦,实际是作者在想象中解救了朋友急难之后所感到的轻快和愉悦。诚然,这只是作者的幻想而已。在现实中无能为力,只好在幻想的虚境中求得心灵的解脱,其情亦可悲矣。然而,在这虚幻的想象中,也潜藏着作者对布罗网者的愤怒和反抗。

  曹植诗歌的特点,钟嵘《诗品》的“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八个字最为确评,也最常为人引用。但就这首《野田黄雀行》而言,“骨气”(思想内容)确实是高的,而辞采却说不上“华茂”。从总体上看,这首诗更具有汉乐府民歌的质朴风味。首先,拔剑捎网、黄雀谢恩这一情节,就明显受汉乐府民歌中许多带寓言色彩的作品的影响。西汉《铙歌》十八曲中《艾如张》一曲有“山出黄雀亦有罗,雀已高飞奈雀何”之句,对此篇构思的启发,更是显然。其次,此诗的词句也多质朴无华。“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这种句式完全是纯粹的口语,“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二句中的叠字及顶真修辞手法也都是乐府民歌中常见的。这些朴实的词句和诗歌所要表现的内容正相适应,如果有意雕琢,其感人的力量也许倒反而会减退了。于此可见曹植这个才高八斗的作家向民歌学习所取得的成就。

参考资料:
1、 李文初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58-259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情高意真。眉长鬓(bìn)青。小楼明月调筝(zhēng)。写春风数声¹
译文:她情调高雅意真切,眉毛修长双鬓黑。小楼中,明月下,玉手弄筝声清冽,铿锵几声惊四座,犹如春风拂面令人悦。
注释:¹写春风数声:在春风中弹奏一曲表达思念的曲子。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yíng)。翠销¹香暖云屏²。更那堪酒醒。
译文:我想君念君在心深处,梦绕魂牵难了结。思念之苦肠欲断,眉黛消退屏风暗,醉时想你已如此,酒醒之后更不堪!
注释:¹翠销:指醒来时娥眉上的青绿颜色已渐消退。²云屏:屏风上以云母石等物镶嵌,洁白如银,又称银屏。

  自辛稼轩始,豪放词异军突起,与婉约词并称大宗。但这两种词风并非对立,而能兼容,特别是一些辛派词人仍能于豪放中见其婉约,词的委婉细腻的特质并未消失。在刘过的《龙洲词》中,那些长调颇受稼轩词的影响,豪放狂逸是其主导风格。而大部分小令却写得宛转有度,深沉多情,仍旧保持了婉约词的基本特征。这首《醉太平》便是一例。词的上阕写女子弹筝,下阕写女子对情人的萦念。题材虽不离艳情,但却能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描写环境、抒发感情。这一点既不同于花间词的剪江刻翠,也有异于南宋词坛上姜夔、吴文英那种刻意求工,表现出它自己特有的风格。

  词的主旨在于相思忆别。上阕为下阕作了铺垫,下阕是上阕的发展和深化。起首二句从内心和外貌两个方面刻画女子的形象:她的感情非常深挚,她的思想非常真诚。不但品德好,仪容也很美。仅仅“眉长鬓青”四字,便把她美丽的容貌刻画出来。古代女子以长眉为美。这里仅以寥寥四字,便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把人物的主要特征——两道修眉,一头秀发,非常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没有浓墨重涂,而只是象素描一般,几笔勾勒,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楼”二句,写环境,写动作。在唐宋词中,凡称小楼,或指佳人独处的妆楼,或指文人孤栖的寓所。因此长期以来小楼在读者的心目中成为一种诗化的意象。这里的小楼,是指女子的妆楼。此刻一轮明月,照进小楼,如此良夜,这位女子弹起秦筝,清音缭绕,令人陶醉。词人没有也不可能在小词中像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那样,以众多的比喻形容音乐的美妙动听,而只是用“春风”二字概括出筝声的神韵。这声音好似春风,它荡漾于小楼,使楼内充满温馨;它萦回于女子的心房,使她情意绵绵。此处的“写”字,用语极其工妙,它既生动地表现出了筝声意境和神韵,又暗示了女子的灵心慧性,表现力极强,可谓千锤百炼,妙手偶得。下阕又陡转笔势,将沉浸在甜蜜中的回忆拉回到寂寞相思的无情现实。“思君忆君,魂牵梦萦”,也是用白描手法,纯系口语白话,然又归于醇雅。用语极其工丽,但其艺术效果却不如这里来得好。原因何在?就在简炼明确如从口出,因而入人最易,感人也深。倘加以状语、定语,再间以典故,丽则丽矣,工则工矣,但读后需费一番思索。此则白描一大好处也。“翠销”句谓由于分别已久,室内画屏彩色已渐渐销退,暖香已渐渐减少。简单六个字,把眼前与往日、环境与内心高度地浓缩在一起,可谓高度凝炼简洁!都充满了不胜今昔之感,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更那堪酒醒”,暗示这位女子曾经以酒浇愁,想在醉乡中解脱相思的困扰。酒醒以后,离愁重新袭来,更觉不堪。所谓“举杯销愁愁更愁”也,也大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的境界。“更那堪”三字,道尽个中况味,亦白描之特点也。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龙人囚之。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无入而封。”弗听,杀而膊诸城上。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龙人囚之。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无入而封。”弗听,杀而膊诸城上。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
译文:鲁成公二年春,齐顷公攻打我国北部边境,包围了顷邑。齐顷公的宠臣卢蒲就魁攻打城门,却被顷人抓住了。齐顷公对顷人说:“你们千万别杀他,我们讲和,我的军队不进入你的封地内!”顷人不听,杀掉卢蒲陈尸于城上。齐顷公亲自击鼓,攻上城墙。才三天,攻取顷邑。然后一路向南杀到了巢丘。
注释:鞌之战: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之一。战争的实质是齐、晋争霸。由于齐侯骄傲轻敌,而晋军同仇敌忾、士气旺盛,战役以齐败晋胜而告终。鞌:通“鞍”,齐国地名,在今山东济南西北。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石子欲还,孙子曰:“不可。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若知不能,则如无出。今既遇矣,不如战也。”夏,有......(注:此处原文有缺。失新筑战事。)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石子欲还,孙子曰:“不可。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若知不能,则如无出。今既遇矣,不如战也。”夏,有......(注:此处原文有缺。失新筑战事。)
译文:当时卫穆公正派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要去打齐国,正巧在这路上与齐师相遇。石稷想回去,孙良夫说:“这怎么行,本要带兵攻打他,如今遇到他的军队你倒要回去了,我们如何回复君命?当初要是知道你如此无能,你就不该出来。如今既然遇到,就要打!”夏天,有......(此处省略若干字,为新筑战事。)
石成子曰:“师败矣。子不少须,众惧尽。子丧师徒,何以复命?”皆不对。又曰:“子,国卿也。陨子,辱矣。子以众退,我此乃止。”且告车来甚众。齐师乃止,次于鞫居。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石成子曰:“师败矣。子不少须,众惧尽。子丧师徒,何以复命?”皆不对。又曰:“子,国卿也。陨子,辱矣。子以众退,我此乃止。”且告车来甚众。齐师乃止,次于鞫居。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译文:石稷说:“军队战败了,你(孙良夫)如果不稍等待救兵,我们就要全军覆灭。你战死了军队,回去怎么交代啊?”大家都不回答。石稷又说:“你是国卿。你要是战死了,那太丢人了。你带领军队撤退,我于此阻止齐军。”同时通告军中,说援军的战车来了不少。齐师停止了进攻,在鞫居驻扎下来。这时新筑人仲叔于奚救了孙桓子(孙良夫),孙桓子才得以免于一死。此后,卫人要赏赐仲叔于奚封地,仲叔于奚谢绝,却请求朝见时用曲悬、繁缨之礼(仲叔于奚这种请求是以大夫僭用诸侯之礼),卫君答应了仲叔于奚的请求。孔子当时听说了这件事,说:“可惜啊!不如多给他些封地。唯有服器与爵位,不能假手他人,应有君主掌管。爵位名号是使人们产生信赖的标志,在上位的人使人信赖,才能保享车服之器,车服之器体现礼法,礼法用来规行仁义,施行仁义才能生利,而有利方能治理百姓,这是治理国家的关键。若将这些假手他人,是给人以国政。国政亡,则国家随之灭亡,难以抵挡啊。”
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季文子帅师会之。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季文子帅师会之。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译文:孙桓子逃回新筑,不入城,随后就去晋国求救兵。碰巧臧宣叔(鲁大夫,字孙许,谥宣叔)也到晋国求救兵。都投到郤献子门下(郤克三年前出使齐国,因跛脚遭齐顷公之母萧同叔子的耻笑,曾发誓要报仇,所以鲁、卫求兵都来找他)。晋景公答应给他七百辆战车的兵力。郤子说:“这是城濮战役所用的军额。那时有已故国君(晋文公)的明德与卿大夫(在先轸、狐、偃、栾枝等人)的敏捷,才取得胜利。我比起先大夫,简直连供他们役使都不配。(意思是自己的才干远不如在城濮之战中立有战功的先轸等人。这是谦词。)请给我八百乘战车。”晋景公答应了他。郤克为中军主帅,士燮(又称范文子、范叔,士会之子)以上军佐的身份率领上军,栾书(又称栾武子,栾枝之孙)为下军主帅,韩厥(又称韩献子)为司马,去救鲁、卫两国。臧宣叔迎接晋军,为他们引路。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国执政大臣)帅军与晋军相会。到达卫国境内,韩献子要按军法处死部下,郤献子驱车狂奔想要救他。可惜到达后,已经斩杀了那人。郤子赶快将被杀的人示众,告诉他的仆从说:“我是为了分担杀人的怨谤。”
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译文:晋军跟踪齐军到莘。六月十六日到达靡笄山下。齐顷公派人挑战,说:“您率领你们国君的军队,行辱于我这小地方,我士兵疲弊,请明早会面吧。”回答说:“晋国与鲁、卫两国,是兄弟之邦。他们前来告诉我国君说:‘齐国总是到我们这疲弊之地来作乱。’我国君不忍,就派群臣来请求您,您可不要让我们的军队在您的地盘上久留。军队能进不能退,不会有命令落空的事情出现。”齐顷公说:“我希望你能应战,就算你不答应,我们也将兵戎相见。”齐国的高固徒步闯入晋军,举起石头砸人,还抓了晋军的人,爬到人家的战车上,把桑树根系在车上,以此遍告齐军,说:“想要勇猛的,可以来买我多余的勇力!”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逄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guǐ)(yǒu)¹,师²³于鞌。邴(bǐng)御齐侯,逄(páng)(chǒu)(fǔ)为右。晋解张御郤(xì),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¹⁰(jiǎn)¹¹此而朝食¹²。”不介马¹³而驰之¹⁴。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¹⁵,曰:“余病¹⁶矣!”张侯¹⁷曰:“自始合¹⁸,而矢贯¹⁹余手及肘²⁰,余折以御,左轮朱²¹²²,岂敢言病。吾子²³忍之!”缓曰:“自始合,苟²⁴有险²⁵,余必下推车,子岂识²⁶²⁷?——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²⁸,在吾旗鼓²⁹,进退从之³⁰。此车一人殿之³¹,可以集事³²,若之何³³其以³⁴病败³⁵³⁶之大事³⁷也?擐(huàn)³⁸甲执兵³⁹,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⁴⁰之!”左并⁴¹(pèi)⁴²,右援⁴³(fú)⁴⁴而鼓⁴⁵,马逸⁴⁶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⁴⁷。逐之,三周⁴⁸华不注⁴⁹
译文:公元前589年六月十七日(成公二年),齐、晋双方军队在鞍摆开阵势。邴夏为齐侯驾车,逄丑父当为戎右(古代战车,将领居左,御者居中。如果将领是君主或主帅则居中,御者居左。负责保护协助将领的人居右)。晋国的解张为郤克驾车,郑丘缓当戎右。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奔驰(之:指驾车的马)。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没有中断擂鼓,说:“我受重伤了(古代病重、伤重、饥饿、劳累过度造成体力难以支持,都叫‘病’)。”解张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断射中的箭杆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红色,我哪敢说受伤?您(‘吾子’比‘子’更亲切些)忍着点吧!”郑丘缓说:“从一开始接战,如果遇到地势不平,我必定下去推车,您难道知道这些吗?不过您确实伤势很重难以支持了。”解张说:“军队的耳朵和眼睛,都集中在我们的鼓声和战旗,前进后退都要听从它。这辆车上只要还有一个人镇守住它,战事就可以成功。怎么能由于伤痛而败坏了国君的大事呢?穿上盔甲,手执兵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伤痛还不至于死,您(还是)努力指挥战斗吧!”解张将双手所持的辔绳并握于左手,腾出右手接过郤克的鼓槌擂鼓。张侯所驾的马狂奔起来(由于单手持辔无法控制),晋军跟随他们。齐军崩溃。晋军追赶齐军,绕着华不注山追了很多遍。
注释:¹癸酉:成公二年的六月十七日。²师:指齐晋两国军队。³陈:列阵,摆开阵势。⁴邴夏:齐国大夫。⁵御齐侯:给齐侯驾车。御:动词,驾车。齐侯:齐国国君,指齐顷公。⁶逄丑父:齐国大夫。⁷右:车右。⁸郤克,晋国大夫,是这次战争中晋军的主帅。又称郤献子、郤子等。⁹解张、郑丘缓:都是晋臣,“郑丘”是复姓。¹⁰姑:副词,姑且。¹¹翦灭:消灭,灭掉。¹²朝食:早饭。这里是“吃早饭”的意思。这句话是成语“灭此朝食”的出处。¹³不介马:不给马披甲。介:甲。这里用作动词,披甲。(一说指“马尾结”)¹⁴驰之:驱马追击敌人。之:代词,指晋军。¹⁵未绝鼓音:鼓声不断。古代车战,主帅居中,亲掌旗鼓,指挥军队。“兵以鼓进”,击鼓是进军的号令。¹⁶病:负伤。¹⁷张侯:即解张。“张”是字,“侯”是名,人名、字连用,先字后名。¹⁸合:交战。¹⁹贯:穿。²⁰肘:胳膊。²¹朱:大红色。²²殷:深红色、黑红色。²³吾子:您,尊敬。比说“子”更亲切。²⁴苟:连词,表示假设。²⁵险:险阻,指难走的路。²⁶识:知道。²⁷之:代词,代“苟有险,余必下推车”这件事,可不译。²⁸师之耳目:军队的耳、目(指注意力)。²⁹在吾旗鼓:在我们的旗子和鼓声上。³⁰进退从之:前进、后退都听从它们。³¹殿之:镇守它。殿:镇守。³²可以集事:可以(之)集事,可以靠它(主帅的车)成事。集事:成事,指战事成功。³³若之何:固定格式,一般相当于“对……怎么办”“怎么办”。这里是和语助词“其”配合,放在谓语动词前加强反问,相当于“怎么”“怎么能”。³⁴以:介词,因为。³⁵败:坏,毁坏。³⁶君:国君。³⁷大事:感情。古代国家大事有两件:祭祀与战争。这里指战争。³⁸擐:穿上。³⁹执兵:拿起武器。⁴⁰勉:努力。⁴¹并:动词,合并。⁴²辔:马缰绳。古代一般是四匹马拉一车,共八条马缰绳,两边的两条系在车上,六条在御者手中,御者双手执之。“左并辔”是说解张把马缰绳全合并到左手里握着。⁴³援:拿过来。⁴⁴枹:击鼓槌。⁴⁵鼓:动词,敲鼓。⁴⁶逸:奔跑,狂奔。⁴⁷败绩:大败。⁴⁸周:环绕。⁴⁹华不注:山名,在今山东济南东北。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且(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
韩厥¹梦子舆²谓己曰:“且(旦³)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bǐng)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qí)(wú)¹⁰丧车,从韩厥¹¹,曰:“请寓乘¹²。”从左右¹³,皆肘之¹⁴,使立于后。韩厥俛(fǔ)¹⁵定其右¹⁶
译文:韩厥梦见子舆(韩厥父,当时已去世)对自己说:“次天早晨避开战车左右两侧!”因此(韩厥)在战车当中驾车追赶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是个贵族。”齐侯说:“称他为贵族又去射他,这不合于礼。”(此乃齐侯愚蠢之举)射他左边的人,坠落车下;射他右边的人,倒在车里。(晋军)将军綦毋张(晋大夫,綦毋氏,名张)失去战车,跟随韩厥,说:“请允许我搭你的车。”跟在左边或右边,(韩厥)都用肘制止他,使他站在自己身后(按,韩厥由于梦中警告,所以这样做,以免綦毋张受害)。韩厥弯下身子,把倒在车中的戎右安放稳当。
注释:¹韩厥:晋大夫,在这次战役中任司马(掌祭祀、赏罚等)。²子舆:韩厥的父亲。³旦:即明日早晨。⁴辟:同“避”,避开。其父在梦中告知,明晨交战,避开车之左右而居中。⁵中御:在战车中间为御者。当时战车,只有天子、诸侯、主帅之车将在中间,其他战车皆御者在中间,左为将,右为车右,韩厥为司马,是军中之将,本应在左,因有“旦辟左右”之梦,故居中为御者。⁶御者:指韩厥,其仪态如君子,邴夏请齐侯射之。⁷非礼也:戎事(打仗)以杀敌为礼,齐侯的话说明他不懂戎礼。⁸越:坠,掉下。⁹毙:仆倒,倒下去。¹⁰綦毋张:晋大夫。姓綦毋,名张。丧车,丢失了车。¹¹从韩厥:跟着韩厥。寓,寄。¹²寓乘:寄(于)乘,搭车。¹³从左右:跟随(韩厥)想站左边、右边。¹⁴皆肘之:都用肘推开他。肘:名词用作动词,用肘推。¹⁵俛:同“俯”,俯身。¹⁶定其右:把车右之身体放稳固,以免坠于车下。
逄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 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逄丑父与公易位¹。将及华泉²,骖(cān)³(guà)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zhàn)中,蛇出于其下,以肱(gōng)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zhí)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¹⁰,曰:“寡君¹¹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¹²¹³(yú)¹⁴师陷入¹⁵君地。’下臣¹⁶不幸,属当戎行¹⁷,无所逃隐¹⁸。且惧奔辟¹⁹而忝(tiǎn)两君²⁰,臣辱戎士²¹,敢告不敏²²,摄官承乏²³。”丑父使公下,如²⁴华泉取饮。郑周父²⁵御佐车²⁶,宛茷(fèi)²⁷为右,载齐侯以免²⁸。 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²⁹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³⁰,我戮之不祥³¹。赦³²之,以劝³³事君者³⁴。”乃³⁵免之。
译文:逄丑父和齐侯交换位置(这是逄丑父为了保护齐侯,乘韩厥低下身子安放戎右的机会与齐侯交换位置,以便不能逃脱时蒙混敌人)。将要到达华泉(泉水名,在华不注山下)时,(齐侯)两边的(中间两马为服,旁边两马为骖)被树枝等钩住。(昨天夜里)丑父睡在轏车(一种卧车)里,有蛇从他身底出现,以臂击蛇,手臂受伤却隐瞒了伤情(按,这是为了交代丑父之所以不能下来推车而补叙的头天夜里的事)。所以不能推车而被追上。韩厥手持拴马绳站在齐侯的马前(絷:拴缚马足的绳索),拜两拜,然后下跪,低头至地(这是臣下对君主所行的礼节。春秋时代讲究等级尊卑,韩厥对敌国君主也行臣仆之礼)。捧著一杯酒并加上一块玉璧向齐侯献上,说:“我们国君派我们这些臣下为鲁、卫两国求情,他说:‘不要让军队深入齐国的土地。’臣下不幸,恰巧遇到您的军队,没有地方逃避隐藏(我不能不尽职作战)。而且怕由于我的逃避会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臣下不称职地处在战士地位,冒昧地向您报告,臣下不才,代理这个官职是由于人才缺乏充数而已(外交辞令:自己是不得已参加战斗,不能不履行职责,来俘获齐侯你)。”逄丑父(充齐侯)命令齐侯下车,往华泉去取水来给自己喝。郑周父驾著齐君的副车,宛茷担任副车的车右,载上齐侯使他免于被俘。韩厥献上逄丑父,郤克打算杀掉他。呼喊道:“直到目前为止,没有能代替自己国君承担患难的人,有一个在这里,还要被杀死吗?”郤克说,“一个人不畏惧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他,用来鼓励侍奉国君的人。”于是赦免了逄丑父。
注释:¹易位:调换位置。逄丑父乘韩厥俯身之机,与齐侯调换位置,己居中,齐侯居右。当时军中君主与将士之服相同,韩厥未见过二人,故不能分辨。逄丑父与君易位,准备危急时掩护齐侯逃走。²华泉:泉名,在华不注山下。³骖:骖马。古代用三马或四马驾车,中间驾辕的马叫服马,左右两边的马叫骖马。⁴絓:通“挂”,绊住。边马挂在树上,车不得行。⁵轏:通“栈”,栈车。⁶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此处指整个胳膊。⁷伤而匿之:匿:隐藏,这里是“隐瞒”的意思。此为追述前事,逄丑父击蛇受伤,隐瞒伤情未报。⁸故不能推车而及:因胳膊受伤不能推车出险,而被敌人赶上。⁹执絷:絷:绊马索。齐侯之边马被绊住,韩厥为其解开,执索立于马前。¹⁰奉觞加璧以进:向齐侯进酒献璧。奉:捧。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犹如后代的酒杯。加:加上,放上。璧:玉环的一种。¹¹寡君:臣子对别国称自己国君的谦词。¹²无:同“毋”,不。¹³令:使,让。¹⁴舆:众多。¹⁵陷入:进入,深入。¹⁶下臣:韩厥自称。¹⁷属当戎行:属:恰巧。 当:遇到。戎行:兵车的行列,指齐军。 恰巧遇到您(齐军)的军队。¹⁸无所逃隐:隐:隐蔽、躲藏。无处逃避此职。¹⁹辟:通“避”。²⁰忝两君:使齐君、晋君受辱没。忝:辱,这里用作使动。²¹臣辱戎士:我不配当戎士。²²敢告不敏:不敏:谦词,不才之意。请告之不才。²³摄官承乏:代理职务。摄:代理。承乏:承当其空乏。²⁴如:动词,往,到……去。²⁵郑周父:齐臣。²⁶佐车:诸侯的副车。²⁷宛茷:齐臣。²⁸免:免于被俘。²⁹为戮:被杀。为: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³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不以用死换得其君脱离危难为难。难:“认为……难”,“把……看作难事”。免:“使……免”,“使……脱身”,使动用法。³¹不祥:不吉利。³²赦:赦免。³³劝:鼓励,勉励。³⁴事君者:侍奉国君的人。³⁵乃:副词,表示前后两事事理相因,相当于“于是就”。

jìnānzhīzhàn (jiéxuǎn )

zuǒqiūmíng xiānqín 

    èrniánchūn hóuběi wéilóng qǐnggōngzhīrénjiùkuíményān lóngrénqiúzhī hóuyuē  shā érméng érfēng  tīng shāérzhūchéngshàng hóuqīn shìlíngchéng sān lóng suìnánqīn cháoqiū 

    wèihóushǐ使sūnliáng shí nìngxiàng xiàngqínjiāngqīn shī shíhuán sūnyuē   shīrén shīérhuán jiāngwèijūn ruòzhīnéng chū jīn zhàn  xià yǒu . . . . . . (zhù chùyuánwényǒuquē shīxīnzhùzhànshì  )

    shíchéngyuē  shībài shǎo zhòngjìn sàngshī mìng  jiēduì yòuyuē   guóqīng yǔn  zhòngtuì退 nǎizhǐ  qiěgàochēláishènzhòng shīnǎizhǐ  xīnzhùrénzhòngshūjiùsūnhuán huánshìmiǎn  wèirénshǎngzhī  qǐngxuán pányīngcháo zhī zhòngwénzhīyuē   duōzhī wéimíng jiǎrén jūnzhīsuǒ míngchūxìn xìnshǒu cáng xíng shēng píngmín zhèngzhījié ruòjiǎrén rénzhèng zhèngwáng guójiācóngzhī zhǐ  

    sūnhuánhuánxīnzhù  suìjìnshī zāngxuānshūjìnshī jiēzhǔxiàn jìnhóuzhībǎishèng yuē  chéngzhī yǒuxiānjūnzhīmíngxiānzhī jié xiān néngwéi qǐngbǎishèng  zhī jiāngzhōngjūn shìxièzuǒshàngjūn luánshūjiāngxiàjūn hánjuéwéi jiù wèi zāngxuānshūjìnshī qiědǎozhī wénshuàishīhuìzhī wèi hánxiànjiāngzhǎnrén xiànchí jiāngjiùzhī zhìzhǎnzhī shǐ使xùn gàoyuē  fēnbàng  

    shīcóngshīshēn liùyuèrénshēn shīzhìzhīxià hóushǐ使qǐngzhàn yuē  jūnshī  tiǎn jiécháoqǐngxiàn  duìyuē  jìn wèi xiōng láigàoyuē  guócháoshìhànzhī  guǎjūnrěn shǐ使qúnchénqǐngguó lìngshīyānjūn néngjìnnéngtuì退 jūnsuǒmìng  hóuyuē  zhī guǎrénzhīyuàn ruò jiāngxiàn  gāojìnshī jiéshítóurén qínzhīérshèngchē sāngběnyān xùnlěi yuē  yǒngzhěyǒng  

    guǐyǒu shīzhènān bǐngxiàhóu pángchǒuwéiyòu jìnxièzhāng zhèngqiūhuǎnwéiyòu hóuyuē  jiǎnmièércháoshí  jièérchízhī shāngshǐ liúxuè wèijuéyīn yuē  bìng  zhānghóuyuē  shǐ érshǐguànshǒuzhǒu zhé zuǒlúnzhūyān gǎnyánbìng rěnzhī  huǎnyuē  shǐ gǒuyǒuxiǎn xiàtuīchē shízhī   ránbìng  zhānghóuyuē  shīzhīěr zài jìntuì退cóngzhī chēréndiàn殿zhī shì ruòzhībìngbàijūnzhīshì huànjiǎzhíbīng  bìngwèi miǎnzhī  zuǒbìngpèi yòuyuánér néngzhǐ shīcóngzhī shībài zhúzhī sānzhōuhuàzhù 

    hánjuémèngwèiyuē  qiě dàn zuǒyòu  zhōngércónghóu bǐngxiàyuē  shèzhě jūn  gōngyuē  wèizhījūnérshèzhī fēi  shèzuǒ yuèchēxià shèyòu chēzhōng zhāngsàngchē cónghánjué yuē  qǐngshèng  cóngzuǒyòu jiēzhǒuzhī shǐ使hòu hánjuédìngyòu 

pángchǒugōngwèi jiānghuàquán cānguàérzhǐ chǒuqǐnzhànzhōng shéchūxià gōngzhī shāngérzhī néngtuīchēér hánjuézhízhíqián zàibàishǒu fèngshāngjiājìn yuē  guǎjūnshǐ使qúnchénwéiwèiqǐng yuē  lìngshīxiànjūn  xiàchénxìng zhǔdāngróngxíng suǒtáoyǐn qiěbēnértiǎnliǎngjūn chénróngshì gǎngàomǐn shèguānchéng  chǒushǐ使gōngxià huàquányǐn zhèngzhōuzuǒchē wǎnfèiwéiyòu zàihóumiǎn hánjuéxiànchǒu xiànjiāngzhī yuē  jīnyǒudàijūnrènhuànzhě yǒu jiāngwéi  yuē  rénnànmiǎnjūn zhīxiáng shèzhī quànshìjūnzhě  nǎimiǎnzhī 

韩魏公在大名日,有人献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韩魏公¹在大名日,有人献玉盏²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³之,尤为宝玩。乃表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¹⁰。”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译文:韩琦在大名府的时日,他的)堂兄弟中有个人送给他一只玉杯,说是耕地的人进入在修的坟墓得到的,(玉杯)从里到外没有一丝斑点,果真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韩琦用百两金子答谢他(弟),特别视为珍宝(很喜欢)。于是打开好酒召集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和显要官员,特意准备了一桌饭菜,用绣着花纹的台布覆盖着,把玉杯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进(饮)酒,不一会被一个武官不慎碰倒了桌子,玉杯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那个武官趴在地上等着发落。韩琦却不慌不乱,笑着对大家说:“东西也有它破损的时候。”又对那个武官说:“你是不小心触翻了桌子,不是故意的,你又有什么罪?”韩魏公的度量如此宽厚。
注释:¹韩魏公:韩琦,北宋名臣。²玉盏:玉杯。³答:答谢。⁴醇:味道浓厚的美酒。⁵漕使: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⁶卓:同“桌”。⁷且将用之酌酒:并准备用它来进酒。⁸吏将:指差役人员中的统领。⁹俱:都。¹⁰物破亦有时:东西总有坏的时候。

hán

míng wèizhī 

    hánwèigōngzàimíng yǒurénxiànzhǎnèrzhī yúngēngzhěhuàizhǒngér biǎoxiānxiázhǐ zhēnjuébǎo gōngbǎijīnzhī yóuwéibǎowán nǎikāichúnzhàocáoshǐ使xiǎnguān shèzhuó xiù zhìzhǎnshàng qiějiāngyòngzhīzhuójiǔ biànquànzuò éwéijiāngchùtáidǎo zhǎnsuì zuòjiēèrán jiāngdàizuì gōngshéndòng xiàowèizuòyuē  yǒushí  wèijiāngyuē   fēi zuìzhīyǒu  gōngzhīliàngkuānzhònghòu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shà)¹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yú)²红更娇。
译文:为了留住将逝的春天憔悴不已,归昏,雨来催归归昏的时候,深巷中卖着的樱桃,在雨后显得更加娇艳。
注释:¹半霎:极短的时间。²雨余:雨后。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黄昏清泪阁(gé)¹,忍便花飘泊。消(xiāo)²一声莺(yīng),东风三月情³
译文:含着眼泪,独自看着那落花飘飘。忽闻一声清脆莺啼自东风中传来,思绪又触摸到三月所留在心底的那一枚温暖的印记。
注释:¹阁:含着。²消得:禁受得。³三月情:此处或谓暮春之伤情,或别有隐情,所指未详。

  这是一首伤春伤怀之作。

  该词上阕,词人描写眼前所见之景,意境凄凉。通过对面前的景物如雨后的樱桃、东风中的莺啼等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伤感以及对故人的怀念与深情。词首句起势不凡,为全篇定下了留春不住而辗转憔悴的情感基调。起首二句营造了一种与欧阳修《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相类似的氛围和心境:同样的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

  下阕,词人由怜惜转为伤怀。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是倒装句。词人实在不忍香到春天的花瓣都飘零凋落了,夕阳黄昏之中,他只得泪眼盈盈。而就在这时候,他听见一声黄莺的啼叫顺着东风飘忽而至,唤起了词人对二月阳春的深情。末句, “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消得”本来是经受得住,这里谓无法经受,因为这一声莺啼。唤出了“东风三月情”:此处“三月情”应指惜春之情,但此词似含有一段隐情,表面上是欲留春住,其实是想留人,想留而不能留,或才是诗人的心痛处。

  全词表达了词人伤春感怀之情,该词延续了词人一贯的悲愁之风,这种不事雕琢的凄凉愁苦之情最能触动人心。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108页

mán ·wèichūnqiáocuìliúchūnzhù

lánxìng qīngdài 

wèichūnqiáocuìliúchūnzhù jīnbànshàcuīguī shēnxiàngmàiyīngtáo hónggèngjiāo 
huánghūnqīnglèi rěnbiàn便huāpiāo xiāoshēngyīng dōngfēngsānyuèq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