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¹。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译文: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注释:¹“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衰 一作:芳)
倚遍阑(lán)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¹,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衰 一作:芳)
译文:倚遍栏杆,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所思念的人在哪里呀?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注释:¹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词人首先写道:“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闺”指过去年轻女子居住的内室。“柔”有作“愁”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独处在深院闺房中,心中总是积郁了千丝万缕的愁绪。开篇就以抒情笔调切入主题,再现了词人独守深闺,孤单寂寞,思念亲人,愁情不绝,柔肠寸断,叫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柔肠一寸”就是“愁千缕”,由此可见词人寂寞愁苦、深情绵长、思念之情无可排遣的程度已经到了极致。

  接着写道:“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崔花雨”这里指崔花调落的雨。这是环境描写,意在烘托主人公忧愁的心境。一个“惜”字表明了词人对“春春去”的情感。接着又是“几点催花雨”,真有雪上加霜的感觉。原本令人怜惜且最能给人带来希望的春天却走了,可是,“屋漏偏雨”,这里,春去而偏又下起了摧残鲜花的暮春雨。可见,词人惜春中自然也包含着怜惜青春年华的心理。

  接着下片写伤别,抒写词人对丈夫强烈的思念和盼归之情。

  词人写道:“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无情绪”就是心怀抑郁惆怅,没有兴趣。“独处深闺”的词人,心头总觉是“寂寞”,更是“柔肠一寸愁千缕”。词人深感寂寞,只好走到闺房外面,看看外面的风景,也好排遣心中的忧烦愁思。可是“倚遍栏杆”,极目远望,终究还是没有好心绪,真有“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望江南》)的感受。词人知道自己的丈夫远在他乡,望不见的,可是心思又放不下,而词人“倚遍栏干”不但不见丈夫,甚至还不知道“人何处”。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参考资料:
1、 侯健、吕智敏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215-1216 .

diǎnjiàngchún ·guī

qīngzhào sòngdài 

shēnguī róuchángcùnchóuqiān chūnchūn diǎncuīhuā 
biànlángān zhǐshìqíng rénchù liántiānshuāicǎo wàngduànguīlái  (shuāizuò fāng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倚遍栏杆,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所思念的人在哪里呀?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注释

“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

赏析一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词人首先写道:“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闺”指过去年轻女子居住的内室。“柔”有作“愁”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独处在深院闺房中,心中总是积郁了千丝万缕的愁绪。开篇就以抒情笔调切入主题,再现了词人独守深闺,孤单寂寞,思念亲人,愁情不绝,柔肠寸断,叫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柔肠一寸”就是“愁千缕”,由此可见词人寂寞愁苦、深情绵长、思念之情无可排遣的程度已经到了极致。

  接着写道:“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崔花雨”这里指崔花调落的雨。这是环境描写,意在烘托主人公忧愁的心境。一个“惜”字表明了词人对“春春去”的情感。接着又是“几点催花雨”,真有雪上加霜的感觉。原本令人怜惜且最能给人带来希望的春天却走了,可是,“屋漏偏雨”,这里,春去而偏又下起了摧残鲜花的暮春雨。可见,词人惜春中自然也包含着怜惜青春年华的心理。

  接着下片写伤别,抒写词人对丈夫强烈的思念和盼归之情。

  词人写道:“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无情绪”就是心怀抑郁惆怅,没有兴趣。“独处深闺”的词人,心头总觉是“寂寞”,更是“柔肠一寸愁千缕”。词人深感寂寞,只好走到闺房外面,看看外面的风景,也好排遣心中的忧烦愁思。可是“倚遍栏杆”,极目远望,终究还是没有好心绪,真有“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望江南》)的感受。词人知道自己的丈夫远在他乡,望不见的,可是心思又放不下,而词人“倚遍栏干”不但不见丈夫,甚至还不知道“人何处”。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参考资料:
1、 侯健、吕智敏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215-1216 .
赏析二

  的首词的基本内容:

  上片第一句“寂寞深闺里,写一个青年女子在自己深藏后院的闺房里,心中感到非常寂寞;第二句“柔肠一寸愁千缕里,写青年女子的愁状,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那么整个人呢?可见她的寂寞和遍愁该有多么厉害。第三四句“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里写青年女子遍愁的环境:给人带来希望并景人惋惜的春天走了,又下起了催着春花凋落的雨。的一切,能不景人愁上加愁吗?的是上片的内容。

  下片第一二句“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里还是写青年女子的愁状。待在闺房里是“寸肠千缕愁里,只好走到闺房外面。但过去青年女子是不能随便走下闺房楼梯的,所以只能在上面依着栏杆想一想,望一望。想什么?正是那“催花雨里景她想到了“人何处?里想道了离自己而远去的意中人现在何处?,是否也在淋雨?什么时候回来?的才是青年女子真正遍愁的原因;那她望什么?望外面的风景吗?不是,是望自己的想象中的景象——意中人归来时的情景。望到了吗?没有。那望到了什么?望到了“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里是啊!望到的是连到天边的无际荒草,是望不见归路——意中人归来的那条路。的就是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心理状态和无望结果。

  以上就是的首词在四十一个字中所表达的基本意思。

  的首词的结构和写作艺术手法:

  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写伤别之愁,更写盼归之愁,的样全面地、层层递进地表现了青年女子心中愁情不断累积的情状,是递进的写法。一个“雨里字,把上下两片勾联在一起;远处是无际荒草,近处是雨催花落;闺房内是愁肠寸断,闺房外是满目凄凉。多么凄美的意境!词人在的里把青年女子的“愁里的确已然写尽、写透,可谓淋漓尽致!所以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首词是“泪尽个中里,《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里

创作背景

  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大约作于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1118至1120年)期间。当时赵明诚或有外任,李清照独居青州。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 .李清照作品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92 :252 .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9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馀音。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馀音。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译文:惆怅底想着人生如浮云,来去匆匆之情景,听见琴瑟之音也是满耳凄凉。和朋友之情非常深厚,怨恨朋友之间的离别,在分别之际,一起登上青山眺望河水。眼看着朋友消失在茫茫原野,在静静的夜里传来了零星的捣衣声。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译文:满眼是秋天萧条景象,黄叶零星飘落,天不下雨却是阴沉沉的,让人心情忧郁。天若有情感也会和凡人一样为情所困而变老,幽幽的恨意总是难以消除。忧郁的想起我们以前高兴的情景,等我一觉醒来,再到哪里去寻找呢。

  这首词是作者在秋夜送别友人的词,是一首集合多种秋景融入秋心的小词。词虽欠含蓄,但天然绝妙。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下片由景入情。全词对友感情真挚,和友离别充满了惆怅之情。上片以情写景,情景交融。下片由秋景来抒情,不忍和朋友离别。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余音”:惆怅底想着人生如浮云,来去匆匆之情景,听见琴瑟之音也是满耳凄凉。

  “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和朋友之情非常深厚,怨恨朋友之间的离别,在分别之际,一起登上青山眺望河水。

  “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眼看着朋友消失在茫茫原野,在静静的夜里传来了零星的声音。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满眼是秋天萧条景象,黄叶零星飘落,天不下雨却是阴沉沉的,让人心情忧郁。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历来诗人常引用的诗句,出自于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歌曰:“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写得悲悲切切,感人尤深。此词也是送客,悲悲切切之情一炉无遗。上天若有和我一样的感情,也会有我这样的情感衰落,和朋友分别,飘飘荡荡的隐隐之恨,怎么能禁得住啊。

  “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忧郁的想起我们以前高兴的情景,等我一觉醒来,再到哪里去寻找呢?

  上片“怅惘浮生急景”,一“浮”一“急”,铺垫了下文的感情色彩。“宝瑟余音”,呼应了“凄凉”二字。通篇两处“怅”字,尽显怆情,而上片尤以末句“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为妙。下片中“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常阴”可谓千古佳句。以两种自然景物的变化不仅显出秋天的悲怆之情,“自”字,更写出了悲伤的不由自主。末句“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可呼应首句“浮生急景”,将一生的悲欢离合演绎得如一幕幕场景,仿佛梦幻的片段浮现,若隐若现。一个“觉来”后的空荡,将“惆怅”表现地淋漓尽致。

mǎnzi··qiūyuàn--sūnzhū

chàngwàngshēngjǐngliángbǎoyīnchǔduōqíngpiānyuànbiéshānyuǎnshuǐdēnglínsòngliántiānshuāicǎolánchùshūzhēn

huángfēngluòqiūyúnzhǎngyīntiānruòyǒuqíngtiānlǎoyáoyáoyōuhènnánjìnchóuchàngjiùhuānmèngjuéláichùzhuīxún

举秀才,不知书。
举秀才¹,不知书。
译文:被推举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识字。
注释:¹秀才:汉代为举士的科目,要文才出众的人才能当选。
察孝廉,父别居。
察孝廉(lián)¹,父别居。
译文:被荐举作孝廉的人竟然不赡养父母。
注释:¹孝廉:本来是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合称“孝廉”。
寒素清白浊如泥,
寒素¹清白²(zhuó)如泥,
译文:被选拔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样肮脏,
注释:¹寒素:汉晋时举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出身清贫。²清白:也是汉代选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为官清廉。
高第良将怯如鸡。(如鸡 一作:如黾)
高第¹良将怯(qiè)如鸡。
译文:被称为是干吏良将的竟然象鸡一样胆小。
注释:¹高第:汉代选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出身豪门。

  “举秀才,不知书。”凡举作秀才科的人,本应文才深秀、学富五车,但实际上却连字都不识,于是便产生了名与实强烈的对比,夸张又并不让人觉得虚诞。

  “察孝廉,父别居。”孝、廉本来两科,后来合而为一,应是事亲孝顺、处事廉洁之人当选。这里复词偏义,重在讲“孝”。孝之最为基本的,就是奉养双亲。但这位被荐之人,竟是与父亲分居而住,就中国古代家庭观念来看,无疑是不孝之举了。

  “寒素清白浊如泥”,寒素与清白,可能是性质相近的两个科目。汉代察举科目,只随皇帝高兴与需要而定,所以并不固定。《晋书·李重传》中讲到举寒素要符合“门寒身索,无世祚之资”的条件,选举制度汉晋相延,变化不应很大。范哗在《后汉书·扬雄传论》中说:“中兴以后,复增淳朴、……清白、敦厚之属。”可见二者都是选举科目。一般科目之名称与它所要求的品质应是相当的。故清白、寒素科出来的,应是出身清贫、为官清正之人,而实际上,劳动人民的评价则是“浊如泥”,可见他们是当不起那四个字的。

  “高第良将怯如鸡。”汉代不仅文官由重臣推荐,武将也如此。《汉书·昭帝纪》:“始元五年,诏举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后汉书·安帝纪》:“永初五年七月,诏三公、特进、九卿、校尉,举列将子孙明晓战阵任将帅者。”大概武将之举,均要求“列将子孙”,正因此,此科目才取名“高第”吧。高第与文学对举,在此又与良将并举,可知与上面“寒素清白”一样,是两个相近科目。被荐之人,应“刚毅武猛,有谋谟(《顺帝纪》)”,然而实际上却胆小如鸡,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这首民谣,用一两个典型的细节,通过形象的比喻与夸张,将一个个名不符实的推举现象并列起来,将封建时代选拔人材的虚伪、腐朽与可笑揭示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劳动人民高超的战斗与讽刺艺术。

参考资料:
1、 叶桂刚 王贵元.中国古代歌谣精品赏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34-35

huánlíngshítóngyáo

míng liǎnghàn 

xiùcái zhīshū 
cháxiàolián bié 
hánqīngbáizhuó 
gāoliángjiàngqiè  (zuò mǐn )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削简¹龙文²见,临池鸟迹舒。
译文:池边鸟雀声稀环境静谧闲适,依着栏杆细细品评着书简上的文字。
注释:¹削简:古时削薄竹木成片,用以书写。后用以泛称书写﹑撰述。²龙文:喻雄健的文笔。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河图¹八卦出,洛范九畴(chóu)²初。
译文: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起始源头,洛河的存在才导致了《洛书》的出现。
注释:¹河图:儒家关於《周易》卦形来源的传说。²九畴:传说中天帝赐给禹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即《洛书》。泛指治理天下的大法。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垂露¹图光满,崩云骨气馀(yú)
译文:垂露圆浑有力,一笔一划又好似碎裂的云朵力劲暗藏期间。
注释:¹垂露:书法术语。书写直画的一种形态。其收笔处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请君看入木¹,一寸乃非虚。
译文:请你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每一寸都是圆浑流畅、筋骨俱备。
注释:¹入木: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

shū--jiào

xuējiǎnlóngwénjiànlínchíniǎoshū

guàchūluòfànjiǔchóuchū

chuíchūnguāngmǎnbēngyún

qǐngjūnkàncùnnǎifēi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学曰:“学而¹不思则²(wǎng)³,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注释:¹而:连词,表转折。²则:连词,相当于“就”、“便”。³罔: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⁴殆:这里指有害。本意指危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学曰:“由¹,诲(huì)²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或译为:我教授给你的,你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注释:¹由:仲由字(学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学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²诲:教,传授。³女:通假字“女”通“汝”,你。⁴知: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也”:通“智”聪明,智慧。⁵之:代孔学教的东西。⁶乎:语音助词。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学贡问曰:“孔文学何以谓之文也?”学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学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暮从碧山¹²,山月随人归。
译文: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一直跟随着我归来。
注释:¹碧山:指终南山。²下:下山。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却顾¹所来径²,苍苍³横翠微
译文:回头望下山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
注释:¹却顾:回头望。²所来径:下山的小路。³苍苍:一说是指灰白色,但这里不宜作此解,而应解释苍为苍翠、苍茫,苍苍叠用是强调群山在暮色中的那种苍茫貌。⁴翠微:青翠的山坡,此处指终南山。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相携(xié)¹²田家³,童稚(zhì)开荆(jīng)(fēi)
译文:偶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孩童急忙出来打开柴门。
注释:¹相携:下山时路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²顾:到。³田家:田野山村人家,此指斛斯山人家。⁴荆扉:荆条编扎的柴门。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绿竹入幽径,青萝¹拂行衣²
译文:走进竹林中的幽深小径,树枝上下垂的藤蔓拂着行人衣裳。
注释:¹青萝:攀缠在树枝上下垂的藤蔓。²行衣:行人的衣服。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欢言得所憩(qì),美酒聊共挥¹
译文: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注释:¹挥:举杯。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长歌吟松风¹,曲尽河星稀²
译文:长歌一曲松风和鸣,一曲唱罢已是星光稀微。
注释:¹松风:指古琴曲《风入松》。²河星稀:银河中的星光稀微,意谓夜已深了。河星:一作“星河”。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我醉君复乐,陶然¹共忘机²
译文:我喝醉酒主人非常高兴,欢欣愉悦忘了世俗奸诈心机。
注释:¹陶然:欢乐的样子。²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机:世俗的心机。

  中国的田园诗以晋末陶潜为开山祖,他的诗,对后代影响很大。李白这首田园诗,似也有陶诗那种描写琐事人情,平淡爽直的风格。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前四句写诗人下山归途所见,中间四句写诗人到斛斯山人家所见,末六句写两人饮酒交欢及诗人的感慨,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全诗都用赋体写成,情景交融,色彩鲜明,神情飞扬,语言淳厚质朴,风格真率自然。

  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首句“暮从碧山下”,“暮”字挑起了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下”字挑起了第二句的“随人归”和第三句的“却顾”,“碧”字又逗出第四句的“翠微”。平平常常五个字,却无一字虚设。“山月随人归”,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则可知。

  第三句“却顾所来径”,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这里虽未正面写山林暮景,却是情中有景。正是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

  第四句又是正面描写。“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苍苍”两字起加倍渲染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这四句,用笔简炼而神色俱佳。

  诗人漫步山径,大概遇到了斛斯山人,于是“相携及田家”,“相携”,显出情谊的密切。“童稚开荆扉”,连孩子们也开柴门来迎客了。进门后,“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句中青松与青天,仍处处绾带上文的一片苍翠。至于河星既稀,月色自淡,这就不在话下了。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是受陶潜诗的影响,然而两者诗风又有不同之处。陶潜的写景,虽未曾无情,却显得平淡恬静,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之类,既不染色,而口气又那么温缓舒徐。而李白就着意渲染,“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不仅色彩鲜明,而且神情飞扬,口气中也带有清俊之味。

  在李白的一些饮酒诗中,豪情狂气喷薄涌泄,溢于纸上,而此诗似已大为掩抑收敛了。“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可是一比起陶诗,意味还是有差别的。陶潜的“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一觞虽自进,杯尽壶自倾”之类,称心而出,信口而道,淡淡然无可无不可的那种意味,就使人觉得李白挥酒长歌仍有一股英气,与陶潜异趣。因而,从李白此诗既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又可以看到两位诗人风格的不同。

参考资料:
1、 沈熙乾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22-323 .

xiàzhōngnánshānguòshānrén宿zhìjiǔ

bái tángdài 

cóngshānxià shānyuèsuírénguī 
quèsuǒláijìng cāngcānghéngcuìwēi 
xiāngxiétiánjiā tóngzhìkāijīngfēi 
绿zhúyōujìng qīngluóxíng 
huānyánsuǒ měijiǔliáogònghuī 
chángyínsōngfēng jìnxīng 
zuìjūn táorángòngwà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