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
桥如虹¹,水如空。一叶²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³
译文:水乡的虹桥,水面开阔,水天相映。一叶扁舟在烟雨中自由出没,是“天”让我称“放翁”,放纵于山水之中。
注释:¹桥如虹:指虹桥,一作红桥。距三山别业约二里。²一叶:指小船。³称放翁:陆游自号放翁。
侧船篷,使江风。蟹舍参差渔市东。到时闻暮钟。
侧船篷¹,使江风。蟹(xiè)²参差³渔市东。到时闻暮钟。
译文:侧放船篷,让江风驱使而动,渔市东侧渔民茅棚高低不齐的排列着。等到傍晚的时候,只听远处晚钟悠悠。
注释:¹侧船篷:船篷侧放,作帆使用。²蟹舍:搭在湖中或江上的小茅屋,渔家暂时居住。³参差:高低不齐。

chángxiāng ·qiáohóng

yóu sòngdài 

qiáohóng shuǐkōng piāorányānzhōng tiānjiàochēngfàngwēng 
chuánpéng shǐ使jiāngfēng xièshècēnshídōng dàoshíwénzhō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水乡的虹桥,水面开阔,水天相映。一叶扁舟在烟雨中自由出没,是“天”让我称“放翁”,放纵于山水之中。

侧放船篷,让江风驱使而动,渔市东侧渔民茅棚高低不齐的排列着。等到傍晚的时候,只听远处晚钟悠悠。

注释

桥如虹:指虹桥,一作红桥。距三山别业约二里。

一叶:指小船。

称放翁:陆游自号放翁。

侧船篷:船篷侧放,作帆使用。

蟹舍:搭在湖中或江上的小茅屋,渔家暂时居住。

参差:高低不齐。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84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¹暂时²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见³
译文:那时我头插金钗,面带微红的羞赧,在花丛中与你短暂相见。你知道我对你的情意,我知道你对我的爱意,上苍可以作证。
注释:¹里:雪本作“裏”,误。²时:鄂本作“如”,误。³“知我意”二句:上句主语是君,下句主语是我。怜:爱。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香作穗¹,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²,锦衾(qīn)寒,觉来更漏残。
译文:香已燃成灰烬,红烛只剩下蜡泪一滩,恰似你我二人心境。枕上的清泪涟涟,我感受着锦衾的清冷,难耐更漏声声的敲打。
注释:¹香作穗:谓香烧成了灰烬,像穗一样坠落下来。此处形容男子心冷如香灰。²山枕腻:谓枕头为泪水所污。腻:指泪污。

  这阕词写的是梦醒之后的感觉和追忆,和另一首《更漏子·柳丝长》的手法近似又不似。近似的是都是在最后一句点明是梦。那里“梦长”是明说,而这里“觉来”则是暗示。但都是从梦中醒来的这一点则是无疑的。所不同的是:《更漏子·柳丝长》没有写梦境,只写梦醒后的苦苦难眠;而这一首却是专写梦境,而把醒时的苦况则轻轻一笔带过,章法极具变化。

  此词以女子的身分和口吻描写其心理和感情,十分细致地表现了女子对男方的一往情深,以及对爱情的始终不渝。

  词的上片描写女子与男方的花里相见。开头三句,描写女子整妆而往,在花丛之中与自己的情人相见。“暂时”两字,透露出此种相见乃私相约会,故只能一时而不能长久。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金雀钗,红粉面”,应当是指梦中于“花里暂时相见”的人,不像是说自己。因为人不好自己夸自己是“红粉面”的。所以诗人紧接着用醒时的口吻说:“花里暂时相见”。“暂时”是过后的衡量,是追叙的回忆,也是对于梦的一番惆怅。他们在花里暂时的、也就是匆匆的又见了一面了。这是自我安慰,因为聊胜于无;但也充满了惆怅,因为毕竟是梦。相见在梦中,而又匆匆地醒了,所以诗人要突出地点明“暂时”二字,以示惆怅。正因为写的是暂时在花中相见的一段情景,所以“金雀钗”、“红粉面”当是相见时见到的那人的模样。这种重复梦中的情景,正是在回味,在念念不忘。

  上三句写梦中之景,下三句写梦中之情。“知我意,感君怜。”这里分明有一椿冤事在。怜,是包括爱与哀的意思。唯其爱,是以哀。这两者有连带关系。正因为人好而被冤,这才所以爱而哀。唯其知道爱而哀,所以词人才要说:“知我意。”是表示对对方“知我”“怜我”的感激,这是写情之深。“此情须问天”是对天盟誓,指天以明心的意思,这是写情之坚。由此可见,女子在会见时的感情是何等炽热强烈。

  词的下片,描写女子对男方的执着的爱情。从时间上看,写的是“暂时相见”之后;从内容上看,则是对女子内心感情的进一步描写。“暂时相见”之后,女子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刚才花里相会时的情景,以及会见时燃烧在女子心中的爱情的火焰,不但没有消失、减弱,反而更加鲜明、强烈了。于是,女子将这内心的感情,化成了默默的誓言。“香作穗,蜡成泪”,是女子回房时看到的情景。香尽蜡灭,说明时已深夜。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见景生情,托物寄情手法的运用。在女子看来,这香作之穗,蜡成之泪,“还似两人心意”,是“两人心意”相合的心心相印的象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的传世名句。它以谐音双关和形象的比喻,述说了对所爱者至死不渝的情思和无穷无尽的恨别,表明了自己的一往情深,爱之极至:若要不相思流泪,除非像蚕蜡一样,身死灰尽。词人此处的描写,或许是对李诗的化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得是“两人”面不是一人,是兼及男女双方的,其特点是,男方的心意不是由男一方自己说出,而是由女子代为说出的。这样写,当然是以女子亲身体验到男方的怜爱为基础的,但却更是以女子本身的感情为基础的。代男方言其心意,更可以见其自己的心意。

  女子虽然知己之心,也知君之意,但毕竟只能“暂时相见”的现实,给她的心情罩上了一层阴影。“暂时”之外的时间是多数的,大量的,而在这些时间里是不能相见的,这不能不使女子感到阵阵愁思袭来。故结末三句,词人以枕腻衾寒,更残漏尽,夜不能寐,来写女子在“暂时相见”之后的孤独和寂寞,这是非常符合女子此时此地的心理状态的。也许,深夜难眠,孤寂难挨的女子,还在回忆着刚才“暂时相见”的情景;或者,正在想着下一次的“暂时相见”从这个角度说,此一结尾又是含蓄有味,余韵不尽的。

  这阕词很为前人所称赞。它妙就妙在首先给人一个极美的意境,然后一下让人落于冷寂的现实,造成感情上的巨大落差。而在这巨大的落差之间,如瀑布一样的不是空的,不是一片漆黑,而是充满感情的芬芳,溅射出忠贞的奇姿异彩。是以给人以感情上的纯洁化,这在技术上较之从头说起,有着极大的震宕。其实,如果按词的内容来排列,恰好应当调过头来,把末句放在开头。更残、梦醒,一个人睡在冰冷的被子里,想到刚才居然还梦见了情人。她还是那样的漂亮,从服饰到颜色,然后想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从而想到彼此之间的深情厚意。词人为了在写法上突破一般化,是很懂得蒙太奇的手法的,一下把主人公最美的情景推到读者的眼前,然后再夹以回叙。通过现实情与物的化入,最后才使人知道:啊,原来竟是一个梦!不由人不升起一缕惋惜之情而对于现实的理解。

  由于温庭筠的词几乎是完全诉之于视觉,温庭筠只是加以组合,通过这画面的组合变化,使读者去理解诗人的创伤及思想。因此,这倒很合乎当代的电影语言。

参考资料:
1、 傅正谷 王沛霖.南唐二主词析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54-57

gènglòuzi··jīnquèchāi--wēntíngyún

jīnquèchāihóngfěnmiànhuāzànshíxiāngjiànzhīgǎnjūnliánqíngwèntiān

xiāngzuòsuìchénglèiháishìliǎngrénxīnshānzhěnjǐnqīnhánjuéláigènglòucán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荫树趺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得念珠¹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kān)²中者、荫树趺坐³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趋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lián)、荷策、瓶钵(bō)、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suān)(ní)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sù),梵(fàn)相奇古,或衣文织绮绣,或衣袈裟水田絺褐,而神情风致,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译文:得到108枚念珠,(都是)用山核桃做成的,(核桃)圆得就像小樱桃一样,一枚念珠上刻着罗汉三四尊,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诵经的,有拄着禅之的,有在佛龛中入定的,有在树阴下盘坐着说法的,有(几个人)环坐而指天话地讨论(佛法)的,有坦胸曲拳的,有前趋后顾的。合计来看,一共有五百种。(这些刻画里)蒲团,竹笠,茶盒,挑东西的木之,(化缘用的)瓶钵,经卷等等物件都有,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之类动物在中间错杂交坐。乍一看去,不很清楚,(但是)窗明几净;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却发现)所刻画的罗汉,仅仅就像一颗粟米大小,而佛像很古奥,有的禅衣上织绣着绮丽的纹饰,有的穿着褐色的袈裟,而且(罗汉的)神情风度,在松柏岩石之间,都非常潇洒,(这真)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的极致了啊!
注释:¹念珠:又称佛珠、数珠,主要是指一些宗教在祈祷、歌颂、念经、念咒或灵修时所用的物品。²龛:供奉神位、佛像等的小阁子。³趺坐:指佛教徒盘腿端坐,左脚放在右腿上,右脚放在左腿上。⁴袒跣:脱袜赤足。⁵荷:拿,持。⁶具:具备。这里是“有;存在”的意思。⁷至:名词,极致;极点。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厉王虐,国人谤(bàng)¹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²,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³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
注释:¹谤:指责,公开的批评。²巫:古代以降神事鬼为职业的人。³莫:没有谁。⁴目:用眼睛看看,用作动词。表示敢怒不敢言。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mǐ)¹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zhàng)²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yōng)³而溃(kuì),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qīng)¹⁰至于¹¹列士¹²献诗¹³,瞽(gǔ)献曲¹⁴,史献书¹⁵,师箴(zhēn)¹⁶,瞍(sǒu)¹⁷,矇(méng)¹⁸,百工¹⁹(jiàn),庶(shù)人传语²⁰,近臣尽规²¹,亲戚补察²²,瞽、史教诲,耆(qí)艾修之²³,而后王斟酌焉²⁴。是以事行而不悖(bèi)²⁵。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²⁶;犹²⁷²⁸²⁹(xí)³⁰之有衍(yǎn)³¹³²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³³也,善败于是³⁴乎兴³⁵。行善而备³⁶败,其³⁷所以³⁸(fù)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³⁹而行⁴⁰之,胡⁴¹可壅(yōng)也?若壅其口,其⁴²⁴³能几何?”
译文: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止百姓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注释:¹弭谤:消除议论。弭,消除。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谤言,这个词后来一般作贬义词。²障:堵塞。³壅:堵塞。⁴溃:水冲破堤坝。⁵为:治。⁶决:挖开,排除。⁷导:疏通。⁸宣之使言:治民者必宣导百姓,使之尽言。宣,放,开导。⁹听政:治理国政。听,治理,处理。¹⁰公卿:三公九卿。¹¹至于:以及。¹²列士:上士,中士,下士。¹³诗:指采集于民间的讽谏诗,不是指《诗经》。¹⁴瞽献曲:盲人乐师向国王进献乐曲。瞽,无目,失明的人。¹⁵史献书:史官向国王进献记载史实的书籍。¹⁶师箴:少师进献规劝的文辞。箴规谏的文辞。¹⁷瞍赋:无眸子的盲人吟咏(公卿烈士所献的诗)。瞍,没有眸子的盲人。赋,朗诵。¹⁸矇诵: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的文章)。矇,有眸子而看不见东西的人。¹⁹百工:百官。²⁰庶人传语:百姓的意见间接传给国王。²¹近臣尽规:常在左右的臣子,进献规谏的话。尽规:尽力规劝。²²亲戚补察:同族的亲属,弥补并监察国王的过失。²³耆、艾修之:国内元老大臣把这些规谏修饬整理。耆,六十岁的人。艾,五十岁的人。²⁴而后王斟酌焉:而后由国王仔细考虑,付之实行。²⁵是以事行而不悖:国王的行事由此才不至于违背事理。悖,违背。事行,政事畅行,政令通行。而:转折连词,但是。²⁶于是乎出:从这里生产出来。于,从。 是,这。 乎,助词。²⁷犹:如同。²⁸其,指代土地。²⁹原:宽阔。³⁰隰:地下而潮湿的土地。³¹衍:地下而平坦的土地。³²沃:肥美的土地,就好比土地有原隰衍沃的一样。³³宣言:发表议论。宣:宣泄,引导。³⁴于是:从这里面。³⁵兴:暴露出来。³⁶备:防备。³⁷其:副词,表示揣测,(这)大概(就是)。³⁸ 所以:用来……的。阜,增加。使……丰富。意动用词。³⁹成:成熟。⁴⁰行:自然流露,自然表现。⁴¹胡:怎么。⁴²其:代词,那。⁴³与:帮助,《战国策》说:"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¹²王于³(zhì)
译文: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注释:¹乃:终于,副词。²流:流放,放逐。³于:到,介词。⁴彘: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境内。

  本篇在结构上与前篇《祭公谏征犬戎》完全相同,仍然是谏因、谏言、谏果的三段式。首尾叙事,中间记言,事略言详,记言为主,体现了《国语》的一般特点。但本文的开头结尾却仍有独到之处。

  文章开头,妙语传神。“厉王虐,国人谤王”,寥寥七字,胜于千言。一边是厉王虐,一边是国人谤。谤由虐起,事出必然,因果明了,壁垒分明,一开篇便展现给读者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既引出召公苦谏的缘由,也为厉王的可悲下场埋下了伏笔。接下来厉王的一“怒”一“喜”,两个动词,如千钧之力,又将矛盾推向高潮,且把这位暴虐无道的昏君形象斧砍刀削得更加逼真。结尾是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开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此语真乃神来之笔,厉王以为高压就可止谤,因而“大喜”,其实高压下的沉默,只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结尾“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这是愤怒与反抗的岩浆在凝聚力量。终于火山喷发,国人暴动,厉王被逐,那该是何等壮观的场面,何其复杂的斗争。但作者全都略去,只写了“三年,乃流王于彘”,淡淡的七个字,对厉王是何等轻蔑,而留给后人的思考又是何等深刻!

  召公的谏词,前后都是比喻。前一个比喻,说明“防民之口”的害处;后一个比喻,说明“宣之于口”的好处。只有中间一段切入正题,以“天子听政”总领下文,从正面写了“宣之使言”的种种好处。从公卿列士,史、瞽、师、蒙,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而后经天子斟酌取舍,补察时政,就使政策、政令不背真理。如此,恰当生动的比喻与严肃认真的正题有机结合,夹和成文,笔意纵横,态度真诚,用心良苦。

shàogōngjiànwángbàng

zuǒqiūmíng xiānqín 

    wángnüè guórénbàngwáng shàogōnggàoyuē  mínkānmìng  wáng wèi shǐ使jiānbàngzhě gào shāzhī guóréngǎnyán dào 

    wáng gàoshàogōngyuē  néngbàng nǎigǎnyán  shàogōngyuē  shìzhàngzhī fángmínzhīkǒu shènfángchuān chuānyōngérkuì shāngrénduō mínzhī shìwéichuānzhějuézhīshǐ使dǎo wéimínzhěxuānzhīshǐ使yán tiāntīngzhèng shǐ使gōngqīngzhìlièshìxiànshī xiàn shǐxiànshū shīzhēn sǒu méngsòng bǎigōngjiàn shùrénchuán jìnchénjìnguī qīnchá  shǐjiàohuì àixiūzhī érhòuwángzhēnzhuóyān shìshìxíngérbèi mínzhīyǒukǒu yóuzhīyǒushānchuān cáiyòngshìchū yóuyuánzhīyǒuyǎn shíshìshēng kǒuzhīxuānyán shànbàishìxīng xíngshànérbèibài suǒcáiyòngshízhě mínzhīxīn érxuānzhīkǒu chéngérxíngzhī yōng ruòyōngkǒu néng  

    wángtīng shìguóréngǎnchūyán sānnián nǎiliúwángzhì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蜡光¹高悬照纱空²,花房³夜捣红守宫
译文:高悬的灯烛透过细薄的纱罩放光明,花房的宫女们深夜里捣制红守宫。
注释:¹蜡光:烛光。²照纱空:烛光射过薄薄的灯纱,透明通亮。³花房:宫女的居室。⁴红守宫:宫中妇女们化妆用的一种颜料。
象口吹香毾覴暖,七星挂城闻漏板。
象口¹吹香毾(tà)(dēng)²暖,七星³挂城闻漏板
译文:香炉的象口中喷着香气,地毯暖烘烘,北斗七红挂在城头,漏板声声报深更。
注释:¹象口:象形香炉的出烟口。²毾覴:细密的地毯。³七星:北斗七星。⁴漏板:古代报时辰的铜板。
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鸾帘额著霜痕。
寒入罘(fú)(sī)¹殿影昏,彩鸾帘额²(zhuó)³霜痕。
译文:寒气侵入殿前网罩,宫殿的暗影昏蒙蒙,绣着彩
注释:¹罘罳:古代设在门外或城角上的网状建筑,用以守望和防御。²彩鸾帘额:绣着彩色鸾鸟的门帘上的横额。³著:沾着。
啼蛄吊月钩阑下,屈膝铜铺锁阿甄。
啼蛄(gū)吊月¹钩阑²下,屈膝³铜铺锁阿甄(zhēn)
译文:蝼蛄对着月光在曲栏下哀鸣,失意的宫女被牢牢关锁在大院深宫。
注释:¹啼蛄吊月:蝼蛄在月光下悲鸣。²钩阑:弯曲钩错的栏杆。³屈膝:门帘上的环扣。⁴铜铺:铜制的铺首。⁵阿甄:魏文帝曹丕的皇后,清姿丽貌,初入宫时得宠,后被谗言失意,幽禁宫中。泛指失宠的宫女。
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
梦入家门上沙渚¹,天河落处²长洲³路。
译文:宫女梦中走进了沙洲上的家门,天河落处的长洲上留下了她的倩影。
注释:¹沙渚:水中的小陆地。²天河落处:银河落下的地方,比喻家乡十分遥远。³长洲:县名,唐朝时属于苏州,代指宫女的故乡。
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
愿君¹光明如太阳,放妾²骑鱼撇波³去。
译文:“希望君王能像太阳那样光明,放我走吧,跨鱼破浪我也马上起程!
注释:¹君:指皇帝。²妾:宫女自称。³骑鱼撇波:骑鱼破浪,形容宫女思乡情切,等不及坐船。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开篇便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场面。时间是秋夜,地点是宫中花房。歌咏的对象——宫娃,正在花房持杵夜捣红守宫。宫娃在宫中杂役甚多,然诗人只选择其“捣红守宫”,极富象征性将宫娃们不幸的处境披露出来了。守宫,宫娃们一生只能厮守宫中,过着幽禁森严的生活。她们的青春和生命如同蜡烛,在漫漫长夜中渐渐消逝,那滴滴蜡珠,仿佛是她们伤心的眼泪。

  夜色越来越浓了,北斗七星已斜挂城头,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得报时的漏板声间或传来。宫娃长夜不寐,顾影自怜,心底时时生出一片悲凉。

  “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鸾帘额著霜痕。”寒气透进户网,殿影漫入浓雾中,依稀难辨,连绣着彩鸾的帘头上也沾满了清霜。此联虽为景语,却是情语。这里诗人着意描出“寒”、“霜”二字,以景衬情,道出宫娃身心俱寒,伤神刺骨的痛苦感受。

  如果说诗的前六句以浓墨渲染出秋夜的浓重和寒冷,以此暗寓宫娃凄苦的处境和悲凉的心境,那么,诗的后六句则径直揭示出宫娃深宫生活的幽闭、压抑与孤独,昭示出她们向往自由的强烈的生的企盼。

  “啼蛄吊月”是一个境界:漫漫秋夜,月下蝼蛄嘶鸣,嘘唏如泣,幽咽如吊,使人不忍卒听。诗人巧借自然界中的昆虫做比,进一步隐喻、铺陈宫娃之孤独与悲苦。

  “屈膝铜铺锁阿甄”,又是一个境界:深宫大院,壁垒森严。有形无形的铰链铜锁隔绝了宫娃与外面世界的联系。“锁”,这里是禁锢宫娃自由与生命的象征。后宫成为宫娃们生活的一所牢狱。“阿甄”,这里诗人是借甄氏喻失意幽旷的宫娃。的确,在森森后宫,宫娃们的荣辱富贵,全系于君王一时之恩遇与喜怒。有幸运者,如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而暂时得意的杨玉环;有失意者,如司马相如《长门赋》中“魂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被汉武帝遗弃的陈阿娇;有遗憾者,如王安石《明妃曲》里“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而被迫远嫁匈奴的王昭君;亦有终生不得幸遇者,如杜牧《阿房宫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的众多宫女。然而宫娃们的命运,大都像白居易笔下“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的“上阳白发人”。她们年青貌美时选入宫中,从此与亲人再不得相见。耿耿残灯,萧萧暗雨,陪伴她们度过多少岁岁月月,直至满头白发。既便宫娃中幸运者,如曹雪芹笔下的贾元春,荣至贵妃,然而在省亲时也忍不住向自己的亲人倾出腹中的辛酸,称宫中是“不得见人的去处”。万恶的封建制度,不知葬送掉多少妇女的青春和幸福,临此绝境,她们不能不从内心深处发出生的呐喊。

  “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宫娃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家乡,思念着自己的亲人。可是,这只是她们的痴想。家乡的路途是那样遥远,仿佛是在“天河落处”,而宫中的制度又是那样森严,谁也不敢迈出宫门一步。也许,只有在梦中,她们才能返回家门,享受与骨肉团聚的短暂欢乐。诗句至此,写得最为动情。人非游雁,都有家园;人非草木,都有亲情。深墙大院,铜铺金锁,可以锁住她们的身子,可是锁不住她们对亲人的思念、对自由的企盼。

  “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宫娃终于压抑不住内心骚动的激情,勇敢地喊出久已埋在心底的愿望:离开宫中,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去。宫娃的要求是正当的,口气亦极为谦卑,但她们“请去”的意志却是十分坚强的。“骑鱼撇波”句,淋漓尽致地描摹出宫娃欲从宫中脱身的急切心情。然而,这显然又是宫娃的一片痴想。封建帝王视宫娃为宫中玩物,不会管她们幸福与否。盼望光明如太阳的君王出现,无异于西望日出,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后只能是一种“无望的期望”。诗人写出这样一种情状,尤其震撼人心。

  在艺术表现方法上,这首诗亦颇有可称道之处。比兴的运用,情与景的交融,且不必论,单是构思之巧妙,便足以称奇了。诗人为表现宫娃这一形象,妙造出“三境”:环境、梦境与心境。秋夜漫漫,帘额著霜,啼蛄吊月,铜铺锁宫,描绘的是宫娃凄冷、幽闭的生活环境。“梦入家门”,“天河落处”,描绘的是宫娃幽远、缥缈的梦境。而大梦初醒,幻影依稀,恍中情不自禁地直道出“放妾骑鱼撇波去”的热切渴望,则将宫娃强烈思归,不甘寂灭的心境和盘托出了。当然,环境、梦境与心境是互相映衬、互为因果的,它们共同构成诗的意境。随着画面的拓展,感情的渲泄,这意境也就愈转愈深,愈转愈明。特别是诗的结句,豁然开朗,仿佛于重重阴霾中透露出一抹亮色,读者至此,那沉重而挹郁之气方稍许得到些释放。赞其章法,这可称之为“跌宕生姿”。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 .李贺诗选.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45

gōng--

guānggāoxuánzhàoshākōnghuāfángdǎohóngshǒugōng

xiàngkǒuchuīxiāngdēngnuǎnxīngguàchéngwénlòubǎn

hán殿diànyǐnghūncǎiluánliánézheshuānghén

diàoyuègōulánxiàtóngsuǒāzhēn

mèngjiāménshàngshāzhǔtiānluòchùzhǎngzhōu

yuànjūnguāngmíngtàiyángfàngqièpiē

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柳色¹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译文:柳叶繁茂的翠色,让人回想起往事;春风吹过脸颊,让人讨厌呆在家中。
注释:¹柳色:柳叶繁茂的翠色。
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译文:如今闲居下来才知道,喝一杯温酒,比看百本书还有用。
注释:¹方:才。

xián

gāoshì tángdài 

liǔjīngxīnshì chūnfēngyànsuǒ 
fāngzhībēijiǔ yóushèngbǎijiāsh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