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¹微开²
译文:春的气息年年自东南方向传来,盛产好茶的武夷山与北苑均处在建州的建溪之滨,而建州又位于祖国的东南,因而每年都是最先沐浴到春的暖意。
注释:章岷:宋浦城人,字伯镇,天圣进士,两浙转运使,后知苏州,官终光禄卿。从事:官名,州郡长官的僚属。斗茶:评比茶叶品质优劣,盛行于北宋。¹冰:一作“水”。²开:指水流动。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译文:这不,溪中寒冰微开,溪边“嘉茗”抽芽,这茶好得那可是名冠天下,历史久远得无法考证,传说是武夷山的仙人自古而栽。
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新雷¹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²去。
译文:每当新雷初发,家家户户便嬉笑着登上云雾缭绕的茶山。
注释:¹新雷:春天第一次打雷。²穿云:伴着云雾上山采茶。
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
露芽¹错落²一番荣,缀(zhuì)玉含珠散嘉树³
译文:那满树错落有致的茶芽,沾着晶莹如玉的露珠,显得是那么的葱茏繁茂。
注释:¹露芽:带露茶芽。²错落:交错缤纷。³嘉树:《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茶树。
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终朝采掇(duō)未盈襜(chān)¹,唯求精粹不敢贪。
译文:整整一个上午的采摘,还未能装满衣服前襟提起的那一小兜,为了确保茶芽采摘的精致,而不敢有些许的贪心。
注释:¹盈襜:采得不多,还没有装满。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
研膏焙乳¹有雅制,方中²圭兮³圆中蟾
译文:制茶的每一道工序,如研膏、烘焙等等,均精工细作,力求完美。制成的茶饼,方如圭,圆似月,精美绝伦。
注释:¹研膏焙乳:这里是说,怎样把茶叶研磨成粉状,怎样调制成茶汤,都有一定的制式。²方中:方形茶则量取茶粉。³圭分:茶匙。⁴园中蟾:茶匙在碗中搅动茶面如蟾状。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北苑¹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²先斗美。
译文:北苑的官员,为了给朝廷与皇帝献上最好的贡茶。茶官、茶人等一干群雄,在产地建州先展开了斗茶比赛。
注释:¹北苑:在福建建安,是龙凤贡茶的产地。²雄豪:茶农或地方官。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鼎磨云外¹首山²铜,瓶携江上中泠(líng)³
译文:斗茶用的茶碾,那可是用轩辕黄帝曾经采铜制鼎的首山所产之铜铸成。瓶中盛满用于斗茶的山泉水,堪比天下第一的长江中泠泉水。
注释:¹云外:山极高。²首山:在中。³泠水:即中泠泉,天下第一泉。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黄金碾畔绿尘¹飞,碧玉瓯(ōu)中翠涛²起。
译文:在闪着黄金般光芒的茶碾里,细细地研磨如此的好茶,轻轻扬起的茶尘。似乎还带着茶芽那鲜艳的绿色。如紫玉一般的瓷茶盏中,随着点茶的击拂而升起的茶沫,如雪一样的洁白,像波涛一般的涌起。
注释:¹绿尘:绿色粉末状茶叶。²翠涛:绿色茶汤。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斗茶味兮轻醍(tí)()¹,斗茶香兮薄兰芷²
译文:斗茶就是斗味,看谁的茶味赛过醍醐;斗茶就是斗香,看谁的茶香超过兰芷。
注释:¹醍醐:牛奶提炼出的一种极好的酥酪。意为茶味胜过醍醐。²兰芷:兰、芷以香著称。意为茶香胜过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其间品第¹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²
译文:这期间的现场比拼,茶的色、香、味品质的高低,那可是众目睽睽,众人指点,来不得半点的欺瞒。
注释:¹品第:名次、等级。²十目视而十手指:指斗茶时大家都在手指、目盯着。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胜若登仙¹不可攀,输同降将²无穷耻。
译文:斗茶获胜者,高兴得犹如登仙一般的得意忘形。而斗茶失败者,就如同战场上投降的败将一般,垂头丧气异常羞耻。
注释:¹胜若登仙:斗茶胜则如同成仙。²输同降将:斗茶输则如同投降的将军。
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冥。
(xū)(jiē)天产石上英¹,论功不愧阶前冥²
译文:哎呀,这茶好得就像是天上仙界的石上精英,优秀的品质无愧于台阶前有灵性的蓂草。
注释:¹石上英:产于山石之上的好茶。²冥:一种瑞草。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译文:任何人的昏浊状态,喝了这茶都可以澄清,哪怕是迷糊了千日的深醉,品了这茶后,也能清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líng)¹却得闻雷霆。
译文:屈原用这茶作为祭品,来招楚怀王的魂魄回归故里。被杜康灌醉而毫无知觉的刘伶,就是饮了这茶,才得以醒来而听到了雷霆之声。
注释:¹刘伶:西晋人,嗜酒。此句谓刘伶对茶则发雷霆之怒。
卢仝敢不歌, 陆羽须作经。
卢仝(tóng)敢不歌, 陆羽须作经。
译文:茶的功效如此了得,卢仝能不为茶而创作《七碗茶歌》吗?陆羽为茶而写“经”,那也是必须的。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¹
译文:在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中,哪会没有饮茶的茶界名人?
注释:¹茶星:茶界名人。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商山丈人¹休茹²芝,首阳先生³休采薇。
译文:如果能有这样的好茶,商山四皓何必苦苦寻找灵芝食用;如果能有这样的好茶,首阳山上的伯夷、叔齐,又何至于采摘野菜充饥。
注释:¹商山丈人:秦末,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隐于商山,年皆八十余岁,号称商山四皓。²茹:吃。此句谓商山丈人不要吃芝应该吃茶。³首阳先生: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反对周武王伐,不食周粟而死。此句谓伯夷、叔齐不要采薇而食应吃茶。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译文:长安酒价因茶减价,成都的药市因茶凋敝。
不如仙山一啜好, 泠然便欲乘风飞。
不如仙山一啜好, 泠然便欲乘风飞。
译文:人生在世,不如寻一出风景如画之地,静静地品一盏好茶,安享卢仝一般两腋生风、飘飘欲飞的惬意与美妙。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
译文:茶事高尚,你不要羡慕花间女郎斗草以赢得珠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的气息年年自东南方向传来,盛产好茶的武夷山与北苑均处在建州的建溪之滨,而建州又位于祖国的东南,因而每年都是最先沐浴到春的暖意。

这不,溪中寒冰微开,溪边“嘉茗”抽芽,这茶好得那可是名冠天下,历史久远得无法考证,传说是武夷山的仙人自古而栽。

每当新雷初发,家家户户便嬉笑着登上云雾缭绕的茶山。

那满树错落有致的茶芽,沾着晶莹如玉的露珠,显得是那么的葱茏繁茂。

整整一个上午的采摘,还未能装满衣服前襟提起的那一小兜,为了确保茶芽采摘的精致,而不敢有些许的贪心。

制茶的每一道工序,如研膏、烘焙等等,均精工细作,力求完美。制成的茶饼,方如圭,圆似月,精美绝伦。

北苑的官员,为了给朝廷与皇帝献上最好的贡茶。茶官、茶人等一干群雄,在产地建州先展开了斗茶比赛。

斗茶用的茶碾,那可是用轩辕黄帝曾经采铜制鼎的首山所产之铜铸成。瓶中盛满用于斗茶的山泉水,堪比天下第一的长江中泠泉水。

在闪着黄金般光芒的茶碾里,细细地研磨如此的好茶,轻轻扬起的茶尘。似乎还带着茶芽那鲜艳的绿色。如紫玉一般的瓷茶盏中,随着点茶的击拂而升起的茶沫,如雪一样的洁白,像波涛一般的涌起。

斗茶就是斗味,看谁的茶味赛过醍醐;斗茶就是斗香,看谁的茶香超过兰芷。

这期间的现场比拼,茶的色、香、味品质的高低,那可是众目睽睽,众人指点,来不得半点的欺瞒。

斗茶获胜者,高兴得犹如登仙一般的得意忘形。而斗茶失败者,就如同战场上投降的败将一般,垂头丧气异常羞耻。

哎呀,这茶好得就像是天上仙界的石上精英,优秀的品质无愧于台阶前有灵性的蓂草。

任何人的昏浊状态,喝了这茶都可以澄清,哪怕是迷糊了千日的深醉,品了这茶后,也能清醒。

屈原用这茶作为祭品,来招楚怀王的魂魄回归故里。被杜康灌醉而毫无知觉的刘伶,就是饮了这茶,才得以醒来而听到了雷霆之声。

茶的功效如此了得,卢仝能不为茶而创作《七碗茶歌》吗?陆羽为茶而写“经”,那也是必须的。

在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中,哪会没有饮茶的茶界名人?

如果能有这样的好茶,商山四皓何必苦苦寻找灵芝食用;如果能有这样的好茶,首阳山上的伯夷、叔齐,又何至于采摘野菜充饥。

长安酒价因茶减价,成都的药市因茶凋敝。

人生在世,不如寻一出风景如画之地,静静地品一盏好茶,安享卢仝一般两腋生风、飘飘欲飞的惬意与美妙。

茶事高尚,你不要羡慕花间女郎斗草以赢得珠玑。

注释

章岷:宋浦城人,字伯镇,天圣进士,两浙转运使,后知苏州,官终光禄卿。从事:官名,州郡长官的僚属。斗茶:评比茶叶品质优劣,盛行于北宋。

冰:一作“水”。

开:指水流动。

新雷:春天第一次打雷。

穿云:伴着云雾上山采茶。

露芽:带露茶芽。

错落:交错缤纷。

嘉树:《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茶树。

盈襜:采得不多,还没有装满。

研膏焙乳:这里是说,怎样把茶叶研磨成粉状,怎样调制成茶汤,都有一定的制式。

方中:方形茶则量取茶粉。

圭分:茶匙。

园中蟾:茶匙在碗中搅动茶面如蟾状。

北苑:在福建建安,是龙凤贡茶的产地。

雄豪:茶农或地方官。

云外:山极高。

首山:在中。

泠水:即中泠泉,天下第一泉。

绿尘:绿色粉末状茶叶。

翠涛:绿色茶汤。

醍醐:牛奶提炼出的一种极好的酥酪。意为茶味胜过醍醐。

兰芷:兰、芷以香著称。意为茶香胜过兰芷。

品第:名次、等级。

十目视而十手指:指斗茶时大家都在手指、目盯着。

胜若登仙:斗茶胜则如同成仙。

输同降将:斗茶输则如同投降的将军。

石上英:产于山石之上的好茶。

冥:一种瑞草。

刘伶:西晋人,嗜酒。此句谓刘伶对茶则发雷霆之怒。

茶星:茶界名人。

商山丈人:秦末,东园公、用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隐于商山,年皆八十余岁,号称商山四皓。

茹:吃。此句谓商山丈人不要吃芝应该吃茶。

首阳先生: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反对周武王伐,不食周粟而死。此句谓伯夷、叔齐不要采薇而食应吃茶。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68-270 .
2、 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189-213 .
3、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288-294 .
创作背景

  景佑元年(1034)正月,范仲淹因“伏阁请对”而被贬睦州知州。睦州地处现浙江建德市,距离武夷山不算太原,而范仲淹的副官(从事)章岷为福建浦城人,乃进士出身,其祖辈曾管理过北苑贡茶,熟知北苑斗茶的风俗。章岷将从家乡捎来的,在北苑斗茶中胜出的武夷茶赠送了一些给范仲淹品尝,同时将自己创作的《斗茶歌》附上,请范仲淹评点。 范仲淹品着章岷送来的武夷山好茶,看着章岷绘声绘色地描绘北苑斗茶场景的“斗茶歌”,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茶文化中的著名诗篇《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 3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小戎¹(jiàn)²,五楘(mù)³梁辀(zhōu)。游环胁驱,阴靷(yǐn)(wù)。文茵畅毂(gǔ)¹⁰,驾我骐(qí)¹¹(zhù)¹²。阴¹³念君子¹⁴,温其如玉¹⁵。在其板屋¹⁶,乱我心曲¹⁷
译文:战车轻小车厢浅,五根皮条缠车辕。游环胁驱马背拴,拉扯皮带穿铜环。坐垫纹美车毂长,驾着花马鞭儿扬。思念夫君人品好,温和就像玉一样。住在木板搭的房,让我心烦又忧伤。
注释:¹小戎:兵车。因车厢较小,故称小戎。²俴收:浅的车厢。俴,浅;收,轸。四面束舆之木谓之轸。³五楘:用皮革缠在车辕成X形,起加固和修饰作用。⁴梁辀:曲辕。⁵游环:活动的环。设于辕马背上。⁶协驱:一皮条,上系于衡,后系于轸,限制骖马内入。⁷靷:引车前行的皮革。⁸鋈续:以白铜镀的环紧紧扣住皮带。鋈:白铜。续:连续。⁹文茵:虎皮坐垫。¹⁰畅毂:长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中有圆孔,用以插轴。¹¹骐:青黑色如棋盘格子纹的马。¹²馵:左后蹄白或四蹄皆白的马。¹³阴:乃。¹⁴君子:指从军的丈夫。¹⁵温其如玉:女子形容丈夫性情温润如玉。¹⁶板屋:用木板建造的房屋。秦国多林,故以木房为多。此处代指西戎(今甘肃一带)。¹⁷心曲:心灵深处。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駠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四牡¹²(fù)³,六辔(pèi)在手。骐駠(liú)是中,騧(guā)(lí)是骖(cān)。龙盾之合¹⁰,鋈以觼(jué)¹¹(nà)¹²。阴念君子,温其在邑(yì)¹³。方¹⁴何为期¹⁵?胡然¹⁶我念之。
译文:四匹雄马健又壮,驭手握着六条缰。青马红马在中间,黄马和黑马在两旁。龙纹盾牌并一起,铜环辔绳串成行。思念夫君人品好,他在家时多温暖。何时是他归来日,让我对他长思念。
注释:¹牡:公马。²孔:甚。³阜:肥大。⁴辔:缰绳。一车四马,内二马各一辔,外二马各二辔,共六辔。⁵骝:赤身黑鬣的马,即枣骝马。⁶騧:黄马黑嘴。⁷骊:黑马。⁸骖:车辕外侧二马称骖。⁹龙盾:画龙的盾牌。¹⁰合:两只盾合挂于车上。¹¹觼:有舌的环。¹²軜:内侧二马的辔绳。以舌穿过皮带,使骖马内辔绳固定。¹³邑:秦国的属邑。¹⁴方:将。¹⁵期:指归期。¹⁶胡然:为什么。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jiàn)(sì)¹孔群²,厹(qiú)³鋈錞(duì)。蒙有苑(yuàn),虎韔(chàng)镂膺。交韔二弓¹⁰,竹闭绲(gǔn)¹¹(téng)¹²。阴念君子,载(zài)寝载(zài)¹³。厌厌¹⁴良人¹⁵,秩秩¹⁶德音¹⁷
译文:四马轻身步协调,三棱矛柄镶铜套。巨大盾牌花纹美,虎皮弓套镂金雕。两弓交错插袋中,弓檠夹弓绳缠绕。思念夫君人品好,若醒若睡心焦躁。
注释:¹俴驷:披薄金甲的四马。²孔群:群马很协调。³厹矛:头有三棱锋刃的长矛。⁴錞:矛柄下端金属套。⁵蒙:画杂乱的羽纹。⁶伐:盾。⁷苑:花纹。⁸虎韔:虎皮弓囊。⁹镂膺:在弓囊前刻花纹。¹⁰交韔二弓:两张弓,一弓向左,一弓向右,交错放在袋中。交:互相交错;韔:用作动词,作“藏”讲。闭:弓檠。竹制,弓卸弦后缚在弓里防损伤的用具。¹¹绲:绳。¹²縢:缠束。¹³载寝载兴:又寝又兴,起卧不宁。¹⁴厌厌:安静柔和貌。¹⁵良人:指女子的丈夫。¹⁶秩秩:有礼节,一说聪明多智貌。德¹⁷音:好声誉。

  按照现代多数学者的观点,这是一首妻子怀念征夫的诗。秦师出征时,家人必往送行,征人之妻当在其中。事后,她回忆起当时丈夫出征时的壮观场面,进而联想到丈夫离家后的情景,回味丈夫给她留下的美好形象,希望他建功立业,博得好名声,光荣凯旋。字里行间,充满着仰慕之心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体现了“秦风”的特点。在秦国,习武成风,男儿从军参战,为国效劳,成为时尚。正像此诗夸耀秦师如何强大,装备如何精良,阵容如何壮观那样,举国崇尚军事,炫耀武力,正是“秦风”一大特点。诗中描写的那位女子,眼中所见,心中所想,都带有“秦风”的烙印。在她心目中,其夫是个英俊勇敢的男子汉,他驾着战车,征讨西戎,为国出力,受到国人的称赞,她为有这样一位丈夫而感到荣耀。她思念从军在外的丈夫,但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也没有流露出类似“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那样的哀怨情绪,即如今人朱守亮所说,“不肯作此败兴语”(《诗经评释》)。

  此诗采用了先实后虚的写法,即先写女子所见,后写女子所想。秦师出征那天,她前往送行,看见出征队伍的阵容,十分壮观:战车列阵,兵强马壮,兵器精良,其夫执鞭驾车,整装待发,仿佛一幅古代战车兵阵图。队伍出发后的情景是女子的联想,其中既有对征夫在外情景的设想,又有自己对征夫的思念。

  在章法结构上,作者对全诗作了精心安排。诗共三章,每章十句,每句四字。每章的前六句赞美秦师兵车阵容的壮观,后四句抒发女子思君情意。前六句状物,重在客观事物的描述;后四句阴情,重在个人情感的抒发。从各章所写的具体内容看,各有侧重,少有雷同。先看各章的前六句:第一章写车制,第二章写驾车,第三章写兵器。再看各章的后四句,虽然都有“阴念君子”之意,但在表情达意方面仍有变化。如写女子对征夫的印象:第一章是“温其如玉”,形容其夫的性情犹如美玉一般温润;第二章是“温其在邑”,阴其征夫为人温厚,从军边防;第三章是“厌厌良人”,阴其征夫安静柔和。又如写女子的思念心理,第一章是“乱我心曲”,意思是:想他时使我心烦意乱。第二章是“方何为期”,问他何时才能归来,盼夫归来的心情非常迫切。第三章是“载寝载兴”,辗转难眠,忽睡忽起,表明她日夜思念之情难以排除。作者这样安排内容,既不雷同,又能一气贯通。格式虽同,内涵有别。状物阴情,各尽其妙。这就使得全诗的章法结构井然有序,又不显呆板。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45-248

xiǎoróng

shījīng·guófēng·qínfēng xiānqín 

xiǎoróngjiànshōu liángzhōu yóuhuánxié yīnyǐn wényīnchàng jiàzhù yánniànjūn wēn zàibǎn luànxīn 
kǒng liùpèizàishǒu liúshìzhōng guāshìcān lóngdùnzhī jué yánniànjūn wēnzài fāngwéi ránniànzhī 
jiànkǒngqún qiúmáochún méngyǒuyuàn chànglòuyīng jiāochàngèrgōng zhúgǔnténg yánniànjūn zàiqǐnzàixīng yānyānliángrén zhìzhìyīn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¹
译文:大江日夜奔流不息,骚客内心悲愤不已。
注释:¹未央:未尽。
徒念关山近,终知反路长。
徒念关山¹近,终知反²路长。
译文:只是想到离京城路程已近,终于明白回西府道路更长。
注释:¹关山:指京城近郊的山。²反:通“返”。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秋河¹(shǔ)(gěng)²,寒渚夜苍苍。
译文:秋夜星空已泛动微微念色,水边寒渚还是那夜色苍茫。
注释:¹秋河:秋夜的银河。²耿耿:明亮。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引领¹见京室,宫雉(zhì)²正相望。
译文:借念光伸长脖颈远望京城,城内宫墙正与我遥遥相望。
注释:¹引领:伸颈。²宫雉:宫墙。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金波¹²(zhī)³,玉绳低建章
译文:月光洒落在宫殿之上,星辰垂挂在宫殿下方。
注释:¹金波:月光。²丽:附着,照耀。³鳷鹊:汉观名,借指金陵宫殿。⁴玉绳:星名。⁵建章:汉宫名,亦是借指金陵宫殿。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驱车鼎(dǐng)¹外,思见昭丘²³
译文:驰车来到京城南门之外,却想再看见荆州的太阳。
注释:¹鼎门:相传周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河南洛阳西),名南门为定鼎门。这里借指金陵南门。²昭丘:楚昭王墓。在荆州当阳县东。³阳:太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驰晖(huī)¹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译文:飞转的太阳尚不可聚见,何况与众同僚分隔两乡。
注释:¹驰晖:指太阳。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¹
译文:风云之间鸟儿还能展翅飞翔,江汉阻隔却没有可走的桥梁。
注释:¹梁:桥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常恐鹰隼(sǔn)¹击,时菊委²严霜。
译文:小鸟儿常怕遭受鹰隼的袭击,正像那秋菊怕严霜摧残一样。
注释:¹鹰隼:两种猛禽。这里比喻谗佞邪恶势力。²委:枯萎,凋零。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寄言罻(wèi) 罗者¹,寥廓²已高翔。
译文:告诉那张网捕鸟的小人吧,我已经高飞到寥廓的天上。
注释:¹罻罗者:张设罗网的人。指恶语中伤者。²寥廓:指广阔的天空。

  诗人从旅途中截取了最后一段行程来写。新林,离诗人此行目的地南齐的京城金陵(今南京市)西南不远。距目的地将到未到之际,在艺术表现上乃是一个“包含最丰富的时刻”,因为此时诗人的心潮恰值高峰,意最难平。选择这样的时刻,有助于诗情的激荡和集中抒发。题面中的“暂使”二字,已经流露出“疲马恋故轩”的依依之情;而“赠西府同僚”又明言此诗是呈献给知己故人的,因而自不妨披肝沥胆直抒胸臆而无所避忌。

  与一般记述行旅的诗作不同。诗人不从交代本事人手,而是劈头便将汹涌而来的诗情喷薄吐出。首二句如奇峰突起,气势非凡。“大江流日夜”写出了舟行在水天茫茫之际,惟有以江流为伴的旅思,其中不无王命急宣、昼夜兼程的况味。“客心悲未央”则突如其来将无尽的悲感推出。这两句一写物象,一写人情,两者本不相涉,作者把它们同时组合在诗篇的发端处,却使之产生了一种张力,一种若无却有此呼彼应的联系。在这里,滔滔不息的江流构成了“外景”,激荡不已的客心则构成了“内景”。一内一外互相生发又互相映衬,突出了诗人风波失所的主要感受,为全篇定下了悲怆的基调。五代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构想和此诗相近,就传统的表现手法说,李词用的是“比”,这首诗用的是“兴”,“兴”较之“比”常具有更直接的感发性和涵咏回味的象征意蕴。诗一开头就以壮观的画面和强烈的激情形成先声夺人的磅礴气势。

  诗的三、四两句顺“悲”字而下,把行程中的千头万绪归结到一点。即身心两违的思想矛盾和痛苦。按身之所在言,东行至此,离目的地已经日益迫近;就心之所系言,却反而愈见其远。地域上的远近和心理上的距离适好相反,故不因去路多而喜,却因返路已长而忧,行程未终而归思已生。作者旨在抒写郁结于心的情愫,原非泛泛吟咏一般的旅思。这两句是维系全篇之纲,以此为枢纽领起下文。

  “秋河曙耿耿”以下六句,围绕第三句的“关山近”而展开。作者将最后一段旅程次第写来:由郊外的“寒清”写到城郭,又由城墙写到城里的宫阙,这是位置的移近。随着苍茫夜色的隐退、曙色的渐明一切物事由朦胧变为清晰,巍峨的宫殿楼台也在绚烂的月光和星光辉映下呈露出雍容华美的气象,这又是由光线变化产生的视觉上的贴近感。“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两句,曾为历来诗家所激赏,除了对仗的工整,还与取景方式有关。诗人写的是宫殿的夜景,而其绚丽华贵的气派竞胜于白昼,说明了诗人的独具慧眼。

  “驱车鼎门外”以下六句,围绕第四句的“返路长”而生发。“鼎门”和“昭丘”分别用典故代指金陵和荆州。两者都用春秋时的地名称代实际处所,以求典雅。在构思上,“驱车”句是写实承上,“思见”句已是神游启下。这两句一平实,一突兀,实际是以顿挫之笔再次鸣响了身心两违的主旋律。如果说前面三、四两句中的“徒念”、”终知”,尚是理念上对事实的无可奈何的默认;那么,这时的“思见”已是情感上不可遏止的迸发了。接下来四句顺流而下,直抒对西府僚友的怀想。人生贵在相知,相聚时尚恐岁月流逝,良辰不再,何况如今遥隔天涯,相见无日。自然界风云险仄处,尚有鸟道可通。人世间却每多阻隔而无由相通。在这不无哀惋的慨叹中自表现出诗人对故友深情绵渺的拳拳之心。

  诗的最后四句以比兴手法坦陈了自己对时局和个人安危的思索。“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两句,透露出对风云诡谲、杀机四伏的政局的巨大隐忧和惶恐心理,是为自己戒,也是为朋友戒。“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两句,典出《喻蜀父老》:“犹鹪鹏之翔乎寥廓之宇,而罗着犹视乎薮泽。”同时亦似暗用曹植《野田黄雀行》诗意,意谓投雀之罗,今已飞摩苍天矣。这两句既是告慰于友人,又对谗邪之徒极尽嘲讽之能事,轻蔑之情溢于言表。这四句均以比兴手法出之,概括了诗人刚刚经历的一段难以明言的情事,也表现了诗人向黑暗抗争的倔强个性。全诗以大江奔流起兴,以翱翔寥廓作结,虽写忧患之感而终不作向隅之泣,遂使诗的境界振拔于萎靡之中,在清俊中自具风骨。清人施补华评述谢脁诗时不独称之为“秀气成采”,且拈出其“骨干坚强”(《岘佣说诗》)的特征。证之此诗,可谓允当。

参考资料:
1、 黄岳州.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上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年:404-405

zànshǐ使xiàxīnlínzhìjīngzèng西tóngliáo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jiāngliú xīnbēiwèiyāng 
niànguānshānjìn zhōngzhīfǎncháng 
qiūshǔgěnggěng hánzhǔcāngcāng 
yǐnlǐngjiànjīngshì gōngzhìzhèngxiāngwàng 
jīnzhīquè shéngjiànzhāng 
chēdǐngménwài jiànzhāoqiūyáng 
chíhuījiē kuàngliǎngxiāng 
fēngyúnyǒuniǎo jiānghànxiànliáng 
chángkǒngyīngsǔn shíwěiyánshuāng 
yánwèiluózhě liáokuògāoxiáng 

步下新船试水初,打头揽载适逢予。
步下¹新船试水初²,打头³揽载适逢予。
译文:走下新船头一次下水试航,这船今日才开始招揽客人时就恰碰着(我)来坐船。
注释:阊门:地名;作者《过阊门溪》诗序:“祈门县(今安徽最南境,再南即江西省地)悟法寺下,并深溪,陆行二十里许,两山环合,复立双石刺天如门,溪水过双石之间,极险,名日阊门—一县之得名以此也——门外乃可登舟”¹步下:步,见《过瓜洲镇》注。²试水初:头一次下水试航。³打头:开头,破端。俗语。⁴揽载:车船招揽乘客。亦俗语。
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
一椽(chuán)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
译文:一间用木板建造的小屋才禁受了雨打,两面油纸糊成的窗子正好让(我)安心读书。
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棐儿竹籧篨。
剩买¹春风木芍药²,乱篸棐儿竹籧(qú)(chú)³
译文:多买些牡丹花来布置在船中春光无限,将花乱插点缀于木几竹席之间。
注释:¹剩买:多买,尽买。²木芍药:牡丹的别名。³籧篨:粗竹席。
清溪浮取松亭子,赏遍千山不要驴。
清溪浮取¹松亭子,赏遍千山不要驴。
译文:人在船中,如同水在飘浮着一间松亭以供游览一般,坐船观赏众山不用骑驴了。
注释:¹浮取:浮着,飘着。
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
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mì)¹
译文:洛溪边生满了黄葛,黄色的葛花开得密密绵绵。
注释:¹绵幂:密而互相掩盖之意。
青烟万条长,缭绕几百尺。
青烟万条长,缭绕¹几百尺。
译文:长长的蔓条蒙着清晨的烟雾,足足有几百尺长。
注释:¹缭绕:此处意为缠绕。
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絺綌。
闺人费素万¹,采缉²作絺(chī)(xì)³
译文:闺中的少妇,以其纤纤之素万,采来葛藤,制成丝锦,织成葛布。
注释:¹素万:洁白的万。多形容女子之万。²缉:收集。³絺綌,这里概指葛布。絺:细葛布。綌:粗葛布。
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客。
缝为绝国衣¹,远寄日南²客。
译文:为远在绝国的征夫缝制暑衣,做好征衣远寄给在日南守边的丈夫。
注释:¹绝国衣:即万里衣。绝国,即绝远之地,极其辽远之邦国,多指边疆。²日南:郡名,秦象郡,唐属岭南道。即骏州,在今越南义安省荣市。
苍梧大火落,暑服莫轻掷。
苍梧¹大火落²,暑服莫轻掷(zhì)
译文:等到征衣寄到后,恐怕苍梧地区傍晚的火星西落,时已至秋了。
注释:¹苍梧:郡名,即梧州。今广西梧州。²大火落:时令已入秋矣。大火,星名,即心宿。
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
此物虽过时,是妾¹万中迹。
译文:虽然时节已过、但是此暑衣且莫轻掷,因为它是为妻亲万所制,上面寄有妾的一片真情和爱意啊。
注释:¹妾:古代女子自称。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创作了许多飘逸豪放的诗篇。但他同时也写了不少清新婉转的生活、爱情小诗。此首《黄葛篇》即其中之一。

  全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一层,共三层。“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青烟蔓长条,缭绕几百尺。”此层写黄葛生于洛溪,抽条开花,葛条缭绕蔓长,远望绵幂如青烟。这里是化用古乐府《前溪歌》:“黄葛结蒙笼,生在洛溪边”的诗意。作者首先描绘黄葛,一方面,因为它是葛衣之材,引起下面闺妇制衣赠夫的描写,另一方面也是以葛条的绵长缠绕,暗喻闺妇的柔情怀远,写物是为了写人。“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絺綌。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客。”这是第二层。绝国,是空绝国中之意,也即指其衣精制美妙,别的衣服皆不可及。日南,地名,为当时西南边陲之地,絺綌是葛布,粗者为綌,细者为絺。此四句写闺人不辞辛劳,采缉黄葛,制为佳衣,远寄他乡的丈夫,表达深切的关怀、思念与相爱之情。作者以“素手”表现闺人姿质之美,以“日南”极言相距之远,以“绝国”极言衣服之精美,皆意在表现闺人之情重。“苍梧大火落,暑服莫轻掷。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这是最后一层,写光阴荏苒,夏去秋来,闺人恐团扇见捐,暑服遭掷,不禁再次叮嘱丈夫,莫以时过境迁而厌旧喜新,要常怀此衣,尊重此情,见物思人,诗至此,意思翻进一层,更深刻地表现了闺人诚朴而真挚的感情。苍梧,地名,今广西苍梧县一带,唐时与日南同属岭南道。大火,星名,六月在南方,七月移向西方。“苍梧大火落,”是说在苍梧之地已时至初秋七月。

  总观全诗,它以闺人采葛制衣的生动事例,表达妻子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情辞婉转流美,深得南朝乐府民歌之风味。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52-155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¹²成一树³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注释:¹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²妆:装饰,打扮。³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⁴绿丝绦:绿色的丝带。形容轻柔婀娜的柳条。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裁¹出,二月春风似²剪刀。
译文: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释:¹裁:裁剪,剪裁。²似:如同,好像。

  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这里的“碧玉”应该是有两层含义: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参考资料:
1、 羊玉祥.古典诗文鉴赏.北京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47-48页
2、 利生.诗词鉴赏.呼和浩特市:远方出版社,2010年:84-85页

yǒngliǔ

zhīzhāng tángdài 

zhuāngchéngshùgāo wàntiáochuíxià绿tāo 
zhīshuícáichū èryuèchūnfēngjiǎndā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