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河山未定都,金鳌戴主谶原诬。日回旧驭长安远,月送残更太白孤。
百二河山未定都,金鳌戴主谶原诬。日回旧驭长安远,月送残更太白孤。
钩党重翻十常侍,玺书新款五单于。群公休守偏安局,推背犹存一统图。
钩党重翻十常侍,玺书新款五单于。群公休守偏安局,推背犹存一统图。

yòngqiányùnrénjìngzhǔjiànzhīzuòèr--qiūféngjiǎ

bǎièrshānwèidìngdōujīnáodàizhǔchènyuánhuíjiùzhǎngānyuǎnyuèsòngcángèngtàibái

gōudǎngzhòngfānshíchángshìshūxīnkuǎndānqúngōngxiūshǒupiānāntuībèiyóucúntǒng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14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duìniútánqín

móuróng liǎnghàn 

    gōngmíngwèiniútánqīngjiǎozhīcāo shí fēiniúwén ěr zhuǎnwèiwénmèngzhīshēng zhīmíng diàowěifèněr diéxièértīng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miǎo)¹啼鸦²(liǎo)³。亘(gèn)鱼天,寒生峭(qiào)屿(yǔ),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kuī)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译文:一夜醒来,听乌鸦声远去再听不到啼叫。辽阔的湖面上,陡峭的岛屿被寒气笼罩,意识到这是太湖的秋晓。昨晚在灯光摇曳中,凭着竹几做了一个梦,梦见马嘶人行于古道。披衣起来搔着头,到室外察看星星有多少。此时月光淡黄天微明,连竹篱的影子也难见到,只有竹篱上,挂着几朵小牵牛花在争俏。大自然好像也嫌秋光太清淡,又特意增添些红枣。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此调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又名《金缕曲》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¹渺渺:微远的样子。²啼鸦:乌鸦啼叫。³了:停止。⁴亘:绵亘,辽阔。⁵鱼天:指水面。⁶峭屿:陡峭的岛屿。⁷五湖:太湖的别名。⁸窥星多少:察看星星多少,来判断天色的迟早。因为近清晨时星渐稀少。⁹青花:即牵牛花。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
愁痕¹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²(bìn)(zhěn)³,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cēn)(cī)白雁横天杪(miǎo)。烟未敛,楚山(yǎo)¹⁰
译文:原指望西风能把忧愁扫掉。结果西风反催人增添白发,与萧瑟的秋天一样同衰老。昔日庭院挂着帘幕隔寒霜,酣饮美酒,常在金粉屏风边醉倒。想那时是不会有而今这种感伤的中年怀抱。现在流落万里江南,可恨身无半文难温饱,只能像伍员那样去吹箫乞讨;亦恨列队参差的南归白雁,横过天空是飞得那样高。
注释:¹愁痕:愁容。²翻催:反而催逼。³鬓鬒:面额两旁的黑发。⁴金粉屏:饰有彩绘的屏风。⁵参差:高低不齐。⁶白雁:一种鸟,似雁而小,白色,秋天时南飞。⁷天杪:最高处,天边。⁸敛:消失。⁹楚山:指太湖一带的山。¹⁰杳:隐没不见。

  这首词的上片写太湖秋晓之景。首句写所闻。“渺渺啼鸦了”写出黎明乌鸦的特点,扣紧“晓”字。下三句写所见所感。“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扣紧“秋晓”二字。“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二句写所梦。也许词人睡意未消,所以下得床来又点着灯,凭几小睡。梦中不知什么人骑马行于古道之上。“竹几一灯”,“嘶马”“古道”,显得孤单、寂寞,凄凉。“起搔首、窥星多少”写词人的动作,搔首窥星,显得心绪烦乱,焦躁不安,感到天亮得太慢。下四句“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写晨光曦微中的院庭一角:由于天色渐明,月亮颜色变淡,篱影消失,篱笆上挂着几朵青色的小牵牛花,唯有树上的红枣给这疏淡的画面增加了一抹亮色。词人似乎在说,红枣可以为秋添色,而人的心情黯淡,却无法被照亮。上片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所梦所行,勾勒出一幅凄清、寥落,充满寒意的秋景图。它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一幅包括词人在内的山水人物画。透过秋晓的景物,读者仿佛触到了词人的脉搏:他明明有一颗报效国家的雄心,但在万般无奈之中只能无所事事地打发日子。他苦闷、焦躁、度日如年。

  词人这种深藏的忧愁在下片中便一发而不可收。过片三句,“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可见由于时光流逝,年华渐老,词人的忧愁变得更加浓重。“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二句回忆宋亡前的生活。室内挂着绣帘,遮住寒霜,在绘饰的屏风旁醉倒,何等的惬意。今昔对比,更使词人愁上添愁。“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二句借伍员,“鼓腹吹箫”之典,托出自己愁苦的底蕴,宋亡后,词人正像当年的伍员一样到处飘泊,大雁尚能在天际自由自在地飞翔,春来便能返回旧居,而人不如雁,到底何时才能返归故里,词人不由产生一种嫉恨之情。两句中连用两个“恨”字,道出深沉的亡国之痛。“烟未敛,楚山杳”,词人陷身于四顾茫茫的大雾之中,看不见天日,看不到出路,只能任忧愁痛苦煎熬自己。结尾以迷茫远景收结,回味无穷。

  这首词以故国家山之痛,身世不幸之感为主线,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上片写景,景中含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西风、秋霜、万里江南等景语都因抒情而带出,最后以景结情。全词在写景、抒情之中还夹杂着简括的叙事,如“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等处,虽然只是寥寥几笔的白描,但却写得生动传神。

参考资料:
1、 孟庆文主编.新宋词三百首赏析:南海出版公司,1995年03月第1版:第587-589页

xīnláng··qiūxiǎo--jiǎngjié

miǎomiǎolegèntiānhánshēngqiào屿qiūxiǎozhúdēngrénzuòmèngshuíxíngdàosāoshǒukuīxīngduōshǎoyuèyǒuwēihuángyǐngguàqiānniúshùduǒqīnghuāxiǎoqiūtàidàntiānhóngzǎo

chóuhénlài西fēngsǎobèi西fēngfāncuībìnzhěnqiūlǎojiùyuànshuāngliánjuǎnjīnfěnpíngbiānzuìdàozhōngnián怀huáibàowànjiāngnánchuīxiāohènhèncānchàbáiyànhéngtiānmiǎoyānwèiliǎnchǔshānyǎo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qì)¹更堆墙。
译文: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教人触目愁肠,更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
注释:落梅:即掉落的梅花。¹砌:台阶。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sāo)¹去赴湘。
译文: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
注释:¹骚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诗人。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译文:那么多原来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沉沦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气,还久久不去。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东风谬(miù)¹掌花权柄²,却忌孤高³不主张
译文:啊,让东风执掌对百花的生杀予夺大权,真是差矣错矣,它忌妒梅花的孤高,对梅花任意摧残,根本不讲怜香惜玉。
注释:¹谬:不合情理的。²权柄:犹权利。³孤高:孤特高洁;孤傲自许。⁴主张:主宰;作主。

  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每一片落梅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满台阶又堆上了墙头的落梅呢?面对如此凄凉的景象,自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更骚人去赴湘。”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生。“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坠更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汨罗江而死的故事。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指屈原、韩愈,而且泛指历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诗人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颈联写落梅的最后结局:“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这两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落梅虽零落成泥,但香气经久不灭。诗人在此表面是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那些遭迁谪放逐但是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的赞颂,用笔委婉,言近旨远。

  上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看更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这首咏梅诗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有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之情。简直可视为一篇浓缩了的《离骚》。 呜呼!“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刘克庄咏梅诗词之丰无人可及。不啻于斯,他的一生针对南宋“国脉微如缕”的现状,写下了大量抒发感慨的不同题材的诗篇,爱国之心“更放翁”,高洁之志“更稼轩”,其身其品一如梅花。

luòméi--liúzhuāng

piànnéngjiàoduànchángkānpínggèngduīqiáng

piāoqiānláiguòlǐngzhuìshìsāorénxiāng

luàndiǎnméitáiduōshùǒuzhānxiùjiǔyóuxiāng

dōngfēngmiùzhǎnghuāquánbǐngquègāozhǔzhāng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mí)(wú)
译文:道道飞泉从山上奔泻而下,风吹飘洒,恰似滴滴雨珠,多姿的春风又把蘼芜变成翠绿色。
注释:蘼芜:香草名。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译文:山间的田地水满秧针出,一路踏着夕阳听林中鹧鸪鸣叫。

  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窈窕”一方面形容春风,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给人的美好感受;另一方面形容蘼芜草在春风中轻轻摇摆的姿态,使之如在目前。

  “绿”字本为形容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写出了蘼芜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变绿的过程,烘托了诗人旅途中愉快的心情。前两句以“飞泉”暗指“山高陡峭”,以“春风窈窕”衬托“行”的轻松愉快。

  后两句中“山田”点明“山行”即将结束,“一路听鸟鸣”说明“山行”的美好感受。诗人借景抒情,前两句写自然山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

  “一路斜阳听鹧鸪”写诗人沐浴着春风,轻快地行走在山间,踏着夕阳,听着鸟鸣,看着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后两句写农家之乐,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嵇,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
(rén)¹公子²³大钩巨缁(zī),五十犗(jiè)以为饵,蹲乎会(kuài),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jī)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xiàn)¹⁰没而下,骛(wù)¹¹¹²而奋¹³(qí)¹⁴,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móu)¹⁵鬼神,惮(dàn)¹⁶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¹⁷而腊(xī)¹⁸之,自制河¹⁹以东,苍梧²⁰以北,莫不厌²¹若鱼者。
译文:任公子做了大鱼钩和黑丝绳,他把五十头肥壮的牛作为鱼饵,蹲在会稽山上,将钓钩甩到东海,天天在那里钓鱼,等了一整年还没钓到鱼。后来有一条大鱼吃钩了,牵动巨大的鱼钩沉入水下,迅速地昂头扬尾摆动鬐背,激起的白色波涛就像山一样,(似乎整个)海为之震荡,发出的声响好像出自鬼神,骇人的声威震慑千里。任公子钓到这条鱼,将这条大鱼切小然后腌制成干鱼肉,从制河以东,到苍梧以北的人们,没有不饱食这条鱼的。
注释:¹任: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济宁东南。²公子:诸侯之子。³为:制作。⁴缁:黑丝绳。⁵犗:阉割过的牛,指肥壮的牛。⁶会嵇:山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⁷旦旦:天天。⁸期年:一整年,满一年。⁹已而:后来。¹⁰錎:沉入。¹¹骛:奔驰,迅急。¹²扬:昂头扬尾。¹³奋:搧动。¹⁴鬐:鱼鳍,即鱼翅。¹⁵侔:相同,等同。¹⁶惮赫:骇人的声威。¹⁷离:分,剖开。¹⁸腊:干肉,这里是动词,把肉晾干。¹⁹制河:制,浙河,今钱塘江。²⁰苍梧:山名,在今湖南省南部。相传舜死后葬于此山。²¹厌:饱食。
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已而后世辁(quán)¹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²竿³,趣灌渎(dú),守鲵(ní)(fù),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xuán)¹⁰,其于大达¹¹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¹²,其不可与经¹³于世亦远矣。
译文:后来才疏学浅的人都惊叹这件事并互相告知。他们拿了鱼竿和钓线,赶到沟渠旁边,钓些鲇、鲫这样的小鱼,那样想钓到大鱼就难了啊;(他们)凭借浅薄荒诞的言论获得崇高的声誉,那距离高妙的大道理也差得很远呢。所以不曾听说任公子的作风,他们要治理政事那还差得很远啊。
注释:¹辁才:才疏学浅的人。辁:小,轻,比喻低劣。²揭:提,举。³竿:钓鱼竿。⁴累:细微,这里借指钓线。⁵趣:疾走。⁶渎:小沟渠。⁷鲵鲋:鲇鱼和鲫鱼,这里泛指小鱼。⁸小说:浅薄荒诞的话。⁹干:求。¹⁰县令:即高名令闻,指美好的名声。县:高。令:美好。¹¹大达:博学明理,大通于至道。¹²风俗:作风。¹³经:治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