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讯、冥(míng)鸿¹高士,钓鳌(áo)词客²。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译文:变幻莫测无常雨,南北东西不定风。风风雨雨留不住,江畔行客色匆匆。劳烦你捎个口信,捎给那鸿雁般高翔的志士;劳烦你转达问候,问候那海滨钓鳌的诗翁。千百年后,人们会传诵我辈今朝的话语;诸君数人,维系着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听见王郎这一曲动人的箫声,连无情的金石也凄然变容。
注释: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系唐教坊曲。¹冥鸿:高飞的鸿雁,形容才士高绝尘俗。²钓鳌词客:喻指志士仁人的豪放胸襟和惊天动地的壮举。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xī)¹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²白。笑而今拙(zhuō)(huàn),他年遗直³。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译文:在我披散头发,沐浴阳光之处,秀丽的怡山耸着几道青峰,在我垂下钓丝,享受宁静之时,无边的沧海白雾蒙蒙。别笑话我今日仕途坎坷,也许后世能洞察我抗直的初衷。但愿诸君常相见,但愿诸君人长久。轻易屈服不应当,平生紧要是操守。胸中愤懑起狂涛,一吐为快雷霆吼。隔墙有耳且莫谈,为求免祸休开口。
注释:¹晞发:洗净晒干头发。²沧溟:大海。³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之遗风。

  词之开篇气象宏大,作者借狂风骤雨、江面迷离之势烘托友人此去风雨兼程的坚定以及送别之际惺惺相惜的依依离情。“怪雨盲风”,不仅是对送别场面的具体描写,也是影射当时动荡、晦暗的政治环境。

  “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言明临行前词人对友人的信任与嘱托。友人与词人志存高远、不肯趋炎附势,自然广为结交高洁之士,所要拜访问讯的也是那些不为世俗所容的奇才高士。“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作者化用孔子困于匡时“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之语,进一步赞颂友人的高才雄略,并指明其任重而道远的济世使命。

  上片末两句重述离别的现实场景。词人极言王实之所奏的箫声荡气回肠,与首句风雨之声相呼应,营建起肃杀中见意气飞扬的沉雄壮阔之境。惜别情感,无须泪水点染、反以凄动金石的箫声烘托,词人与友人的报国之心已然跃然纸上。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词人回忆与友人贬谪赋闲期间醉心山水、睥睨天下的逍遥乐事。在青山碧水间濯洗头发,在白浪苍茫间静心垂钓,词人与友人在山水间求得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对把持朝政的拙官愚吏不过是置之一哂而已。引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日希女发合阳之阿,更显词人与友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刚正不阿。

  “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上承词人回忆、下启劝勉之辞。词人在此着一“笑”字,颇有睥睨天下、超然物外之意。功名只如粪土,何妨化外逍遥,词人坚信那些庸庸碌碌的“拙宦”必将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被遗忘,而像自己和友人这样忠心为国、德才兼备的贤良终将名垂青史。

  临行在即,词人终于道出心中的期许与担忧,全词也由此步入高潮。“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词人一方面期望友人保持气节,不轻易摧眉折腰、一味迎合世俗趣味;另一方面又担心友人的豪言壮语招致小人忌恨惹来杀身之祸。如此矛盾的心情,正是词人对险恶世道的绝望、南宋江山的精忠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这三重情感的交织,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一群有才情、有抱负的文人壮志难酬、满腹辛酸的曲折心事。

  全词内容饱满,不仅有对送别场面的描写,也有对往事的追忆,更有对友人的临行赠言。词中成功地塑造了词人与两位友人的鲜明形象,传达出南宋豪放派文人的一腔忧愤。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09月:第612页

mǎnjiānghóng··wángshízhīyùnsòngzhèngchāng--liúzhuāng

guàimángfēngliúzhùjiāngbiānxíngfánwènxùnmíng鸿hónggāoshìdiàoáoqiānbǎiniánchuánbèièrsānziwénmàitīngwánglángxiāoshēngjīnshí

chùshānchuídiàochùcāngmíngbáixiàoérjīnzhuōhuànniánzhízhǐyuànchángliúxiāngjiànmiànwèiqīngpíngshēngyǒukuángtánqiěxiūxiūjīnglí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变幻莫测无常雨,南北东西不定风。风风雨雨留不住,江畔行客色匆匆。劳烦你捎个口信,捎给那鸿雁般高翔的志士;劳烦你转达问候,问候那海滨钓鳌的诗翁。千百年后,人们会传诵我辈今朝的话语;诸君数人,维系着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听见王郎这一曲动人的箫声,连无情的金石也凄然变容。

在我披散头发,沐浴阳光之处,秀丽的怡山耸着几道青峰,在我垂下钓丝,享受宁静之时,无边的沧海白雾蒙蒙。别笑话我今日仕途坎坷,也许后世能洞察我抗直的初衷。但愿诸君常相见,但愿诸君人长久。轻易屈服不应当,平生紧要是操守。胸中愤懑起狂涛,一吐为快雷霆吼。隔墙有耳且莫谈,为求免祸休开口。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系唐教坊曲。

冥鸿:高飞的鸿雁,形容才士高绝尘俗。

钓鳌词客:喻指志士仁人的豪放胸襟和惊天动地的壮举。

晞发:洗净晒干头发。

沧溟:大海。

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之遗风。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2016-2017页
2、 卢国琛选注.杜甫诗醇: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568-569页
创作背景

  王实之、郑伯昌,均是作者的好友。三人是福建同乡,都有救国匡时的志向,因坚持正直操守而罢职闲居家乡。淳祐八年(1248)三月,郑伯昌被征召至朝廷为官,他坚辞不起,改派为“近畿”(京城附近)地方官。此词乃作者于送行时和王实之韵之作。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911-1912页
2、 程章灿.刘克庄年谱: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02:第237页
赏析

  词之开篇气象宏大,作者借狂风骤雨、江面迷离之势烘托友人此去风雨兼程的坚定以及送别之际惺惺相惜的依依离情。“怪雨盲风”,不仅是对送别场面的具体描写,也是影射当时动荡、晦暗的政治环境。

  “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言明临行前词人对友人的信任与嘱托。友人与词人志存高远、不肯趋炎附势,自然广为结交高洁之士,所要拜访问讯的也是那些不为世俗所容的奇才高士。“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作者化用孔子困于匡时“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之语,进一步赞颂友人的高才雄略,并指明其任重而道远的济世使命。

  上片末两句重述离别的现实场景。词人极言王实之所奏的箫声荡气回肠,与首句风雨之声相呼应,营建起肃杀中见意气飞扬的沉雄壮阔之境。惜别情感,无须泪水点染、反以凄动金石的箫声烘托,词人与友人的报国之心已然跃然纸上。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词人回忆与友人贬谪赋闲期间醉心山水、睥睨天下的逍遥乐事。在青山碧水间濯洗头发,在白浪苍茫间静心垂钓,词人与友人在山水间求得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对把持朝政的拙官愚吏不过是置之一哂而已。引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日希女发合阳之阿,更显词人与友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刚正不阿。

  “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上承词人回忆、下启劝勉之辞。词人在此着一“笑”字,颇有睥睨天下、超然物外之意。功名只如粪土,何妨化外逍遥,词人坚信那些庸庸碌碌的“拙宦”必将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被遗忘,而像自己和友人这样忠心为国、德才兼备的贤良终将名垂青史。

  临行在即,词人终于道出心中的期许与担忧,全词也由此步入高潮。“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词人一方面期望友人保持气节,不轻易摧眉折腰、一味迎合世俗趣味;另一方面又担心友人的豪言壮语招致小人忌恨惹来杀身之祸。如此矛盾的心情,正是词人对险恶世道的绝望、南宋江山的精忠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这三重情感的交织,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一群有才情、有抱负的文人壮志难酬、满腹辛酸的曲折心事。

  全词内容饱满,不仅有对送别场面的描写,也有对往事的追忆,更有对友人的临行赠言。词中成功地塑造了词人与两位友人的鲜明形象,传达出南宋豪放派文人的一腔忧愤。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09月:第612页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 48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独坐池塘如虎踞(jù)¹,绿荫树下养精神。
译文:青蛙独坐池塘上如猛虎盘踞,头顶绿荫修身养性。
注释:¹虎踞:如虎之蹲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译文:春天来临如果青蛙不开口,有哪个虫儿敢争先鸣叫呢?

jué ·yǒng

máodōng(cún) jìnxiàndài 

zuòchítáng 绿yīnshùxiàyǎngjīngshén 
chūnláixiānkāikǒu chóngérgǎnzuòshēng 
沈链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入为锦衣卫经历。链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链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链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链是之。吏部尚书夏邦谟曰:“若何官?”链曰:“锦衣卫经历沈链也。大臣不言,故小吏言之。”遂罢议。链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可大得志。帝弗省。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益辇金贿嵩,贿日以重。链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谀黩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帝大怒,谪佃保安。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链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戆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链。链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之。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链。后嵩党杨顺为总督。妖人阎浩等以白莲教惑众,出入漠北,泄边情为患。官军捕获之,词所连及甚众。顺喜,曰:“是足以报严公子矣。”窜链名其中,诬浩等师事链,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斩链宣府市。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链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链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
沈链字纯甫,会(kuài)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入为锦衣卫经历。链为人刚直,嫉恶如仇。每饮酒辄(zhé)¹(jī)(jù)²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链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链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dàn)³不敢较。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màn)。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链是之。吏部尚书夏邦谟曰:“若何官?”链曰:“锦衣卫经历沈链也。大臣不言,故小吏言之。”遂罢议。链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可大得志。帝弗省。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益辇(niǎn)金贿嵩,贿日以重。链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yí),遂上疏,因并论邦谟谄(chǎn)(yú)()货状,请均罢斥,以谢天下。帝大怒,谪佃(diàn)保安。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链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戆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链。链亦大喜,日相与詈(lì)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cuán)射之。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链。后嵩党杨顺为总督。妖人阎浩等以白莲教惑众,出入漠北,泄边情为患。官军捕获之,词所连及甚众。顺喜,曰:“是足以报严公子矣。”窜链名其中,诬浩等师事链,听其指挥,具狱上。嵩父子大喜。斩链宣府市。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链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链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
译文:沈链字纯甫,是会稽年。嘉靖十七年考中进士。入京城任锦衣卫经历。沈链为年刚强正直,疾恶如仇。每次喝酒总是伸足而坐、狂笑傲视,旁若无年。锦衣卫统帅陆炳善待他。陆炳和严嵩父子交情很深,所以沈链也几次和严世蕃喝酒。严世蕃用酒来虐待客年,沈链心怀不平,就替客年指责严世蕃,严世蕃害怕不敢计较。俺答进犯京城,投信要求朝廷进贡,多有失礼言语。皇帝让朝廷大臣广泛讨论,司业赵贞吉请求不要答应。朝廷大臣没有敢赞同赵贞吉的年,只有沈链赞同他。吏部尚书夏邦谟说:“你是什么官?”沈链说:“(我)是锦衣卫经历沈链。大臣不说,所以小吏发言。”于是停止议论。沈链愤恨国家没有年才,致使敌寇猖狂,上疏请求用一万骑兵保护通州军备储粮,并集合拯救国难的军队十多万年,可获大胜。皇帝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严嵩显贵受宠幸执掌大权,边防大臣争着来贿赂。而做错事担心获罪的年,更是用车子装载金钱贿赂严嵩,贿赂一天比一天严重。沈链时时叹息。一天和尚宝丞张逊业喝酒,酒喝到一半时提到严嵩,就慷慨激昂地痛骂(严嵩),泪流满面。于是上疏。趁机一起评议夏邦谟谄媚阿谀、贪污纳贿的情况。请求把他们都罢除贬斥,来向天下年谢罪。皇帝大怒,贬沈链到保安垦田。到了保安,没有住的地方。某商年询问得知他获罪的缘故,搬家让他居住。里中长老也每天送柴送米,派子弟跟从他学习。沈链把忠义大节告诉他们,都很高兴。塞外年一向憨厚而刚直,又熟知严嵩的罪恶,争着骂严嵩来使沈链快活。沈链也很高兴,年们每天互相参与骂严嵩父子成为习惯。而且绑草做年像,模仿李林甫、秦桧和严嵩,醉了就聚集子弟用箭射他们。言语逐渐传到京城,严嵩很恼怒,思考着有什么来报复沈链。后来严嵩同党杨顺担任总督。蔚州妖年阎浩等年一向用白莲教迷惑众年,在塞北出入,泄露边防情报成为祸患。官兵抓到了他们,供词牵连了很多年。杨顺高兴了,说:“这足以报答严公子了。”窜改供词写了沈链的名字在里面,诬告阎浩等年以沈链为师,听从沈链的指挥,备文定案呈上。严嵩父子很高兴。在宣府刑场斩杀沈链。后来严嵩失败,严世蕃被判死罪。临行刑时,沈链所教的在太学的保安子弟,用一张布帛在上面写上沈链的姓名官爵,持入刑场。看到严世蕃断头后,大声说:“沈公可以瞑目了。”
注释:¹辄:就,总是。²箕踞:古人席地而坐,坐时臀部紧挨脚后跟,如果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就叫箕踞,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³惮:怕,畏惧。⁴俺答:一般指俺答汗。⁵嫚语:轻侮的言辞。⁶扼腕:自己以一手握持另一手腕部,形容思虑、愤怒、激动等心理活动。
麦上场,蚕出筐,此时只有田家忙。
麦上场,蚕出筐,此时只有田家忙。
译文:夏麦上场,春蚕出筐,这正是田家大忙的时节。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yāng)¹
译文:风调雨顺,半月天才下一个晚上的雨,过几天看田地的秧苗都泛青。
注释:¹皆青秧:田地的秧苗都泛青。
阴晴随意古难得,妇后夫先各努力。
阴晴随意古难得,妇后夫先各努力。
译文:天晴下雨都恰合农民的心愿,自古难得。妻子在家里,丈夫在农田雨自忙碌。
倏凉骤暖蚕易蛾,大妇络丝中妇织。
倏凉骤暖蚕易蛾¹,大妇络丝中妇织。
译文:天气很快就从凉爽变得暖和,蚕很快结茧,茧破蛾出来,大媳妇在缫丝,二媳妇在织布。
注释:¹蚕易蛾:蚕很快结茧,茧破则蛾出。
中妇辍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
中妇辍(chuò)闲事铅华¹,不比大妇能忧家。
译文:二媳妇忙里偷闲修饰打扮,和大媳妇相比,不能很好为家里操劳。
注释:¹铅华:搽脸的粉。事铅华,修饰打扮之意。
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
饭熟何曾趁时吃,辛苦仅得蚕事毕。
译文:大媳妇饭做熟了都不能及时吃,辛辛苦苦等到养蚕的事情忙结束。
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过日。
小妇初嫁当少¹宽,令伴阿姑²³过日。
译文:小妇刚刚过门,不好就让她辛苦,只是陪着阿婆玩笑度日。
注释:¹少:稍微。²阿姑:即小姑。³顽:嬉也。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贮二麦饶丝绵。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贮(zhù)二麦饶丝绵¹
译文:希望明年还有今年这样的收成,能有多余的大麦、小麦和丝绵。
注释:¹“剩贮”句:意为能有多余的大麦、小麦和丝绵。
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
小妇莫辞担上肩¹,却放大妇当姑前²
译文:小媳妇不推辞挑起家务的担子,自己去劳动,让大媳妇在婆婆前侍奉相陪。
注释:¹担上肩:挑起家务的担子。²当姑前:在婆婆前侍奉相陪。

  这首诗描述农桑丰饶之年,一个农家各有分工共同努力从事紧张劳动的欢悦情景。诗歌刻画这家三个媳妇的不同个性及其在繁忙时刻的不同表现,并表达了农民对农业不断获取丰收的愿望,以及对改善生活的追求。全诗风调纯美,情趣盎然。

  全诗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由农时人笔,写夏麦上场,春蚕出筐,这正是田家大忙的时节,恰好又是风调雨顺,“阴晴随意”。麦收过后,新秧又已泛青,只见那夫妻双双在田地里忙碌。这真是农家难得的好时光。这一层作者用夹叙夹议的笔法,写出了田家不误农时的勤劳和劳动的热情,赞叹之意已包融在字里行间。

  第二层集中笔墨写农家三妇。在蚕已作茧、蚕事正忙之时,大妇绕丝,中妇织帛。中妇年轻,忙里偷闲,不时还要用胭脂打扮一番,比不上大妇操劳顾家,忙得连吃饭都不能及时,一直辛苦到蚕事结束。小妇刚刚过门,不好就让她辛苦,

  只是陪着阿婆玩笑度日。这田家辛劳而又和美的情景,是通过家中三位媳妇各自不同的神态举止表现出来的。这里的笔法与辛稼轩《清平乐》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相似。辛词依次刻画人物以赞美农家的劳动生活。陈诗则从农家妇女来落笔,排行地位分明,神情各异,更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的情趣。第三层写对明年继续得到好收成的祝愿,“剩贮二麦饶丝绵”,农家希望辛苦劳动能结出果实。作者在全诗的结尾,又补写一笔“小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小妇今年是新嫁娘,理当照顾,明年就应该减轻大妇的负担,让她去陪陪阿婆了。

  作者在这首古诗里反映了风调雨顺年景农民一家的辛勤劳动生活,也写出了劳动之家纯朴和美的家风,以及获得丰收的喜悦和愿望。作者的赞美田家之情是以质朴真切而又饶有情趣的笔触表现出来的。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1210页
2、 王国钦.《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 云中谁寄锦书来:宋代合集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02月第1版:第391页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¹
译文:初秋时节刚至便刮起了北风,吹到了我所在的章华台。
注释:八变:其义不详,以“八变歌”为题的乐府歌诗,独此孤篇存世,余概莫传。¹章华台:春秋时期楚国所筑的台名,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
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
浮云多暮色,似从崦(yān)(zī)¹来。
译文:日暮时分高天上浮云流走,仿佛从那西极崦嵫山吹来。
注释:¹崦嵫:山名,在甘肃省天水市西南,下有虞泉,是古代传说中太阳西落所没入之处。
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
枯桑鸣中林,络纬¹响空阶。
译文:树多中的枯桑叶飒飒作响,络纬在那空旷的台阶上鸣叫。
注释:¹络纬:虫名,一名“莎鸡”,秋季鸣虫,因其声如纺线,俗称“络纱娘”、“络丝娘”。
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
翩翩飞蓬¹²,怆(chuàng)³游子怀。
译文:飞蓬草在风中飘飘扬扬,让游子触景伤怀怆然而悲。
注释:¹飞蓬:草名。在古诗中常喻为行踪飘泊无定的游子。²征:行。³怆怆:忧伤悲痛貌。
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
故乡不可见,长望¹始此回²
译文:遥远的故乡已经看不见了,眺望未果只能悲怅地返回。
注释:¹长望:徐仁甫《古诗别解》认为“长望”即“怅望”。²此回:犹此番,此次。

  此诗抒写游子怀乡之情。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两句,分别点出时令、地点,写了北风袭来,秋意萧瑟,滞留在楚地的诗人于黄昏时登台望乡,从向晚的北风中领略到阵阵清寒。起首以“北风初秋至”一句提领全篇。次句提到的“章华台”在楚地,表明诗人其时正滞留楚地。

  夏末秋初,日常气温仍很闷热,季节变化不甚分明。只有到白昼将尽,暑气稍退,晚风中才透出秋意。大凡他乡游子,对于节候的变易十分敏感,尤其冬春与夏秋之交,其间风物变异虽微,却格外令人关情,如唐人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诗人以高台秋风起兴,发为咏唱,言外隐然有“归欤”之叹音。这两句渲染出一片游子悲秋之意绪,涵盖全篇。

  “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两句,诗人以色调浓重的笔墨描绘傍晚时分,高天暮云流走,言其似从西极崦嵫山吹来,以显示楚天千里、瞑色苍茫的阔大境界,衬托出高台之人的孤独寥落形象。

  “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两句则较细致地描写秋声:地上林木摇落,枯桑因风作响;台前空阶寂寂,莎鸡声声悲鸣。这里以秋物之有声来反衬周围环境的寂寥萧瑟。诗人面对此情此景,触绪纷来,黯然伤神。这节叙景承首句“北风初秋至”而来,从高空浮云写到地上林木,从远山暮色写到空阶络纬,以见风之动物,物之感人。画面上笼罩着一派清秋的凄凉与衰飒气氛。

  末一节由叙景转为抒怀,以“翩翩飞蓬征”一句引出。此句写蓬草随风飘浮,既遥承头一句“北风初秋至”而言风之动物,又与下句“怆怆游子怀”关合,文句自然成偶。两句以飞蓬的顺风飘扬,喻游子的千里流荡,触景伤怀,怆然而悲。出此一笔,亦赋亦比,章法转落无痕。最后以“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作结语。此言诗人眺望故乡,盼自此而归。然天长地阔,故乡望而不见,不禁悲怅萦怀。结尾两句回映前文的登台远眺,提明篇旨。通篇笔意融贯,浑成一体。

  这首诗写景有其独创之处,主要不在描写技巧的高明,而在写景本身所显示的一种新的变化。大抵在建安以前,诗歌中的写景,主要是作为比兴,所占的比例也较小。照清吴乔《答万季埜问诗》所说:“《十九首》言情者十之八,叙景者十之二;建安之诗,叙景已多,日甚一日。”而这首诗年代虽不能确考,但至少与《古诗十九首》相当,是可以确定的。

  从一方面看,诗人于自然风物并非纯作客观地描摹形态、状写声色,其中确带有某种喻示性。例如浮云、暮色,既是摄取眼前景物入诗,然而一经描绘,便成为具有特定意象的事物。清秋暮色之于离愁,无根浮云之于游子,都是古代诗歌中经常联系在一起的形象。由此而言,此诗叙景仍可见出《诗经》以来传统的以景物为比兴的痕迹(这种情形在魏晋以后诗歌中依然常见)。

  但更值得注意的另一方面是:此诗的写景已不再是用一两笔作穿插点染,它在诗中占有显著的篇幅和地位,这一事实意味着自然景物的描写已有脱离只作抒情叙事的陪衬和纯属比兴的媒介物,而以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描写对象出现的趋向。尽管它仍带有从传统诗歌叙景方式中脱胎而来的痕迹,却有不同于《诗经》乃至《古诗十九首》的新的特质。换句话说,建安以后才较为普遍化的注重写景的倾向,在这里已经有所表现,这可以说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尝试。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13-114

biàn

míng liǎnghàn 

běifēngchūqiūzhì chuīzhānghuátái 
yúnduō cóngyānlái 
sāngmíngzhōnglín luòwěixiǎngkōngjiē 
piānpiānfēipéngzhēng chuàngchuàngyóuhuái怀 
xiāngjiàn chángwàngshǐhuí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què)辅三秦¹,风烟²望五津³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注释:蜀州:一作“蜀川”。¹城阙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三秦:一作“俯西秦”。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²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³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与君¹离别意,同²是宦(huàn)³人。
译文: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注释:¹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²同:一作“俱”。³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¹君知己,天涯²若比邻³
译文: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注释: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²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³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¹在歧(qí)²,儿女共沾巾³
译文: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注释:¹无为:无须、不必。²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³沾巾:泪沾手巾,形容落泪之多。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

  “海内君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君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2-24
2、 吴友智. 丈夫非无泪 不洒别离间——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J].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2002,Z4
3、 张仁祥.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J]. 教学与进修,1979,04
4、 张家琼.《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简析[J]. 中学语文,1982,09

sòngshàozhīrènshǔzhōu

wáng tángdài 

chéngquèsānqín fēngyānwàngjīn 
jūnbié tóngshìhuànyóurén 
hǎinèicúnzhī tiānruòlín 
wéizài érgòngzhānj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