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新飞观走狐嘷,楼鹤洲鹦贺此遭。整暇旌旗登巀嶪,奔波舟楫笑嗷嘈。
栅新飞观走狐嘷,楼鹤洲鹦贺此遭。整暇旌旗登巀嶪,奔波舟楫笑嗷嘈。
宅中平后规摹拓,烛理明时运量高。须信是间天地似,词人云梦特秋毫。
宅中平后规摹拓,烛理明时运量高。须信是间天地似,词人云梦特秋毫。

yǔn--wèilewēng

zhàxīnfēiguānzǒuháolóuzhōuyīngzāozhěngxiájīngdēngjiébēnzhōuxiàoáocáo

zháizhōngpínghòuguīzhúmíngshíyùnliànggāoxìnshìjiāntiānshìrényúnmèngqiūháo

魏了翁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114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千古风流¹八咏楼²,江山留与后人愁(chóu)
译文:登上八咏楼远望逸情,放下对国事的忧愁,把它留给后人。
注释:¹风流:指情高远致。²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与双溪楼、极目亭同为婺州临观胜地。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水通南国¹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²
译文:这里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战略地位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注释:¹南国:泛指中国南方。²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镇江府,杭、越、湖、婺、明、 常、温、台、处、衢、严、秀州),泛称十四州(见《宋史·地理志悦》)。

  诗的首句“千古风流八咏楼”,可谓写尽斯楼之风流倜傥,笔调轻灵潇洒,比摹真写实更为生动传神。次句“江山留与后人愁”紧承前句,意谓像八咏楼这样千古风流的东南名胜,留给后人的不但不再是逸兴壮采,甚至也不只是沈约似的个人忧愁,而是为大好河山可能落入敌手生发出来的家国之愁。对于这种“愁”,李清照在其诗文中曾多次抒发过。事实证明,她的这种“江山之愁”不是多余的,因为“金人连年以深秋弓劲马肥人寇,薄暑乃归。远至湖、湘、二浙,兵戎扰攘,所在未尝有乐土也”(《鸡肋编》卷中)。具体说来,继汴京沦陷、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朝廷的驻跸之地建康、杭州也先后一度失守。曾几何时,金兵直逼四明,高宗只得从海路逃遁。眼下作为行在的临安,又一次受到金、齐合兵进犯的严重威胁。即使敌人撤回原地,如果不对其采取断然措施,打过淮河去,收复北方失地,而是一味用土地、玉帛、金钱奴颜婢膝地去讨好敌人,那么性如虎狼的“夷虏”永远不会善罢甘休,南宋的大好河山就没有安全保障。这当是诗人赋予“江山留与后人愁”的深层意蕴,也是一种既宛转又深邃的爱国情怀。

  “水通”二句,或对贯休《献钱尚父》诗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及薛涛《筹边楼》诗的“壮压西川四十州”有所取意。对前者主要是以其“三千里”之遥和“十四州”之广极言婺州(今浙江金华)地位之重要;对后者改“壮压”为“气压”,其势比薛诗更加壮阔。看来这不仅是文字技巧问题。上述二诗之所以能够引起李清照的兴趣,主要当是因为薛诗对“边事”的关注和贯诗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气骨。关于贯诗还有一段颇有趣的故事:婺州兰溪人贯休是晚唐时的诗僧。在钱镠称吴越王时,他投诗相贺。钱意欲称帝,要贯休改“十四州”为“四十州”,才能接见他。贯休则以‘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作答,旋裹衣钵拂袖而去。后来贯休受到前蜀王建的礼遇,被尊为“禅月大师”。贯休宁可背井离乡远走蜀川,也不肯轻易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李清照对这类诗句的借取,或是为了讥讽不惜土地的南宋朝廷。

  此诗气势恢宏而又宛转空灵,这样写来,既有助于作品风格的多样化,亦可避免雷同和标语口号化的倾向。虽然好的标语口号富有鼓动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必要的,但它不是诗,条件一旦有变,它也就失去了作用,从而被人所遗忘。李清照的这首(题八咏楼)历时八九百年,余韵犹在,仍然撼动人心,这当与其使事用典的深妙无痕息息相关。惟其如此,女诗人关于八咏楼的题吟,不仅压倒了在她之前的诸多“须眉”,其诗还将与“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一样,万古常青。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yǒnglóu

qīngzhào sòngdài 

qiānfēngliúyónglóu jiāngshānliúhòurénchóu 
shuǐtōngnánguósānqiān jiāngchéngshízhōu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
译文:清冷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天空,月光照在床头,屋子里格外明亮。
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忧人不能寐,耿(gěng)¹夜何长。
译文:屋里的女子想起知友,心中忧伤,难以入睡。
注释:¹耿耿:心中难以忘怀的样子。
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
微风吹闺闼¹,罗帷²自飘扬。
译文:思念不能断绝,夜晚也显得无比漫长。
注释:¹闺闼:妇女所居内室的门户。²罗帷:丝制的帷幔。
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
揽衣曳长带,屣(xǐ)(lǚ)¹下高堂。
译文:不时有微风吹进闺阁,吹动着罗帷,罗帷不停地飘动着。女子重新披上衣服,穿上鞋子走出屋子。
注释:¹屣履:穿上鞋子。屣,鞋子。
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
东西安所之¹,徘徊以彷徨。
译文:可是到哪里去呢?只有在附近徘徊彷徨。
注释:¹安所之:到哪里去。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
译文:春天鸟儿都向南方飞去,而有一只鸟却剩了下来,独自翱翔。
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
悲声命俦(chóu)¹,哀鸣伤我肠。
译文:它呼唤伙伴的声音多么悲伤,哀鸣的声音不禁让人断肠。
注释:¹俦匹:文中指鸟的伙伴。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
译文:看到鸟儿想起自己,女子悲伤得哭了起来,眼泪都沾湿了衣裳。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¹
译文:只好站在外边高吟,向天空倾诉自己的忧愤。
注释:¹穹苍:天空。

  这首诗的前十四句具体写主人公闻见春月、春风、春鸟等景物后的伤感,后四句写本来可以使人欢乐的景物引起主人公伤感的原因。全诗感情浓烈,刻画细腻,表现含蓄而意味深远。

  第一部分分三层,每一层各写一个场景。开头四句为第一层,写春月:开篇二句点出了此诗写作的环境与景物,同时也暗示出主人公深夜未眠;接着二句则以“忧人” 说明忧烦之事萦绕在主人公的心中,用“不能寐”和“夜何长”表明主人公心中有无限忧伤而至失眠,与开篇二句相照应。接着六句为第二层,写春风:前二句接着前面写出无法入睡的主人公在明亮的月夜里凝神思虑的动态,通过主人公在失眠中所感、所见,反映了其心中烦闷的程度;中间二句通过主人公的衣履不整和心绪烦躁说明其忧愁之深重;后二句以动作写出主人公的心烦意乱无所适从的焦躁神情。之后四句为第三层,写春鸟:以春鸟的飞鸣来牵动主人公的愁肠,暗示主人公已在院中徘徊了整整一夜,更深一层地写出了主人公内心忧苦之深。

  第二部分承第一部分而来,更加集中、强烈地抒发主人公的感情。前二句点明了春月、春风、春鸟等本来可以使人欢乐的景物引起主人公伤感的原因:春鸟依恋伴侣之情触动了主人公对所思之人的怀念,增添了愁苦。由此引出后二句中主人公的泣涕沾裳,并可以顺势以主人公向苍天诉说满腔幽愤收束全诗。这里,诗人采用融情入景的方法,通过春月、春风、春鸟这些春天美好景物与孤苦女子长夜不寐、徘徊、感伤的互相对照,使美好景物蒙上了一层孤独、凄清、悲凉的色彩。其中,既有写实,也有选择、加工与改造,“写景”与“造景”十分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抒发。

  全诗以主人公的感情冲动为线索层层展开、步步升华,篇幅虽短,却写出了主人公情绪的发展变化:先是悲,由悲到泣,由泣到吟,由吟而愤,由愤而诉,感情越来越强烈,行动越来越大胆。对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具体生动:有耿耿不寐的神态,也有揽衣曳带、屣履下堂的动作;有徘徊、伫立的身姿,也有彷徨、哀伤的心情;有涕泣的表情,又有高吟、舒愤的言语。而这些言行神情,又都是在种典型的春天自然景物的感触下自然地表现出来的,看似不经意,却刻画得细致入微,将明月、微风、春鸟、忧人自然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完整的、透明的、动人的春夜忧思图,使一位在春天里睹物思人的哀伤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表现含蓄而意味深远。

参考资料:
1、 奚少庚,赵丽云 主编.历代诗词千首解析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223-224
2、 许逸民,黄克,柴剑虹.乐府诗名篇赏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02月第1版:128-130
3、 萧涤非,姚奠中,胡国瑞,等 撰稿.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03月第1版:1671-1673
4、 陈君慧 主编.古诗三百首.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年01月第1版:71-72

shāngxíng

cáoruì liǎnghàn 

zhāozhāomíngyuè huīguāngzhúchuáng 
yōurénnéngmèi gěnggěngcháng 
wēifēngchuīguī luówéipiāoyáng 
lǎnchángdài xiàgāotáng 
dōng西ānsuǒzhī páihuáipánghuáng 
chūnniǎofānnánfēi piānpiānáoxiáng 
bēishēngmìngchóu āimíngshāngcháng 
gǎnhuái怀suǒ zhāncháng 
zhùgāoyín shūfènqióngcāng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译文:江南也好江北也罢,原来都是我的家乡,三十年过去了,就像做了一场梦。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吴苑(yuàn)¹宫闱(wéi)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译文:当年的吴国宫廷院闱现在已经变得冷冷清清,当年的广梦亭台殿堂也已经变得十分荒凉。
注释:¹吴苑:宫阙名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云笼远岫(xiù)¹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译文:站在江中船上看远处的岫岩被云雾笼罩,就像我的愁云片片。雨水敲打着归去的船就像我的眼泪一行行落下。
注释:¹岫:峰峦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译文:我们兄弟四人加上三百家人,此时不忍闲坐,细细思量我们的过失。
写诗人失国失家后的落魄景象和凄凉心境。山重水尽、绝望无依的兄弟四人,都已不堪愁苦闲坐,再仔细思量,更是令人窒息的绝望。直到国破家亡,李煜才从梦中醒来,才体味到了做俘虏任人宰割的痛苦。梦醒了, 国亡了, 思量追悔也无济于事了。与北宋誓死抵抗未必能取胜,但总比坐以待毙要强得多。李煜尚拥有南唐半壁江山,如能发愤图强,还不知是谁做一统帝王。可恨的是他没有这种雄心壮志,只能坐在飘舟里“细思量”,去为自己家族的处境哀愁了。这是作者真实心情的流露和抒发,不粉饰,不矫造,有很强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王晓枫 .论李煜诗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11-15 .
2、 王文昌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浅论李煜诗词中的“闲”“愁”意绪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2012-11-20 .

zhōngjiāngwàngshíchéngxià

 dài 

jiāngnánjiāngběijiùjiāxiāng sānshíniánláimèngcháng 
yuàngōngwéijīnlěngluò guǎng广língtáidiàn殿huāngliáng 
yúnlǒngyuǎnxiùchóuqiānpiàn guīzhōulèiwànháng 
xiōngrénsānbǎikǒu kānxiánzuòliáng 
冥冥深林兮树木郁郁。
冥冥¹深林兮树木郁郁²
译文:幽暗不明的山林,树木密密层层生长茂盛。
注释:¹冥冥:幽暗不明。²郁郁:葱郁,繁茂。
山参差以崭岩兮,阜杳杳以蔽日。
山参(cēn)(cī)¹以崭(zhǎn)²兮,阜(fù)³(yǎo)以蔽日。
译文:山势高峻岩石峥嵘,峰峦遮天蔽日天色阴郁。
注释:¹参差:不齐貌。²崭岩:高峻的山势。崭:古通“巉”,高而险峻。³阜:阜丘,土丘。⁴杳杳:幽暗深广。
悲余心之悁悁兮,目眇眇而遗泣。
悲余心之悁(yuān)¹兮,目眇(miǎo)²而遗泣³
译文:可怜啊心中无限惆怅,举目远眺涕泣涟涟。
注释:¹悁悁:忿怒的样子。²眇眇:极目远望的样子。³遗泣:留下泣声。
风骚屑以摇木兮,云吸吸以湫戾。
风骚屑¹以摇木兮,云吸吸²以湫(qiū)(lì)³
译文:秋风萧萧摇动百草,云气浮动卷曲滚滚布满天空。
注释:¹骚屑:形容风呼啸的声音。²吸吸:形容云气浮动的样子。³湫戾:卷曲的样子。
悲余生之无欢兮,愁倥偬於山陆。
悲余生之无欢兮,愁倥(kǒng)(zǒng)¹於山陆²
译文:人生毫无欢乐只余差伤,久居深山野岭忧愁困苦。
注释:¹倥偬:困苦窘迫。²山陆:山间和陆地。陆,大土堆。
旦徘徊於长阪兮,夕彷徨而独宿。
旦徘徊¹於长阪²兮,夕彷徨³而独宿。
译文:白天在山坡上徘徊游荡,夜晚形单影吊独宿山间。
注释:¹徘徊:来回游荡。²长阪:亦作“ 长坂 ”,长长高坡。³彷徨:犹豫不决。
发披披以鬤鬤兮,躬劬劳而瘏悴。
发披披¹以鬤(ránɡ)²兮,躬³(qú)而瘏(tú)
译文:我披头散发容貌萎靡,身心劳苦憔悴病卧在床。
注释:¹披披:散乱的样子。²鬤鬤:头发纷乱的样子。³躬:自身。⁴劬劳:过分劳苦,辛劳。⁵瘏悴:疲病,疲惫憔悴。
魂俇俇而南行兮,泣沾襟而濡袂。
魂俇(ɡuànɡ)¹而南行兮,泣沾襟而濡²(mèi)³
译文:心神不定匆匆南行,涕泪交流沾湿了衣裳。
注释:¹俇俇:犹“惶惶”,恐惧不安、心神不定的样子。²濡:沾湿。³袂:衣袖。
心婵媛而无告兮,口噤闭而不言。
心婵媛(yuán)¹而无告兮,口噤闭²而不言。
译文:愁思缠绕又能向谁诉说,只能紧闭双唇沉默不语。
注释:¹婵媛:情思牵萦。²噤闭:闭口不做声。
违郢都之旧闾兮,回湘、沅而远迁。
违郢(yǐng)都之旧闾¹兮,回湘、沅而远迁。
译文:离开我的家乡郢都,经过湘江沅水流放至远方。
注释:¹闾:乡里。巷里。
念余邦之横陷兮,宗鬼神之无次。
念余邦之横陷¹兮,宗鬼神²之无次³
译文:惦念我的祖国横遭灾难,祖庙混乱鬼神无人祭祀。
注释:¹横陷:意外陷落。²宗鬼神:宗族祖先的鬼神。³无次:失去次第,指没有人祭祀。
闵先嗣之中绝兮,心惶惑而自悲。
(mǐn)¹先嗣²之中绝³兮,心惶惑而自悲。
译文:哀怜祖先事业由此中断,心中恐惧疑惑独自差伤。
注释:¹闵:忧虑,担心。²先嗣:先祖事业的继续。³中绝:中断。⁴惶惑:惶恐疑惑。
聊浮游於山陿兮,步周流於江畔。
聊浮游於山陿(xiá)¹兮,步周流於江畔。
译文:暂且漫步徘徊在山谷之中,再到江边四处游荡。
注释:¹陿:同“峡”,峡谷。
临深水而长啸兮,且倘佯而氾观。
临深水而长啸¹兮,且倘(cháng)(yáng)²而氾(fàn)³
译文:面对深渊引吭高歌,徜徉漫游四处观望。
注释:¹长啸:长声呼啸。²倘佯:同“徜徉”,往来盘旋。³氾观:纵观,广泛地浏览。
兴离骚之微文兮,冀灵修之壹悟。
¹离骚之微文²兮,冀灵修³之壹悟
译文:申发《离骚》的隐约讽喻,希望君王能够最终醒悟。
注释:¹兴:创作。²微文:隐约讽喻的文章。³灵修:有修为之神灵。讽指楚王。灵,神修,美。⁴壹悟:一悟,专一醒悟。
还余车於南郢兮,复往轨於初古。
还余车於南郢兮,复往轨¹於初古²
译文:能让我的马车返回郢都,遵循先王辙迹决不改向。
注释:¹往轨:往日之轨道。²初古:犹远古。
道修远其难迁兮,伤余心之不能已。
道修远¹其难迁兮,伤余心之不能已²
译文:郢都道路遥远啊我实难回还,黯然神伤啊我无法自已。
注释:¹修远:修为遥远。²已:止。
背三五之典刑兮,绝洪范之辟纪。
背三五¹之典刑²兮,绝洪范³之辟纪
译文:君王背离三皇五帝的常法,断绝《洪范》的准则纪纲。
注释:¹三五:指三皇五帝。²典刑:旧法,常规。³洪范:《尚书》篇名。洪,大。范,方法,规范。相传为周灭商后二年,箕子向周武王陈述“天地之大法”,提出了帝王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九种根本大法,即“洪范九畴”。⁴辟纪:法纪。
播规矩以背度兮,错权衡而任意。
播规矩以背度¹兮,错²权衡而任意。
译文:放弃圆规直尺违背法度,丢开称物权衡任意估量。
注释:¹背度:违背法度。²错:错置。
操绳墨而放弃兮,倾容幸而侍侧。
操绳墨¹而放弃兮,倾容²幸而侍侧。
译文:认真执行法纪的遭受放逐,侧头安身的能够近君旁。
注释:¹绳墨:木工的墨线。喻法度。²倾容:即侧头安身的人。倾,歪斜。容,容身。
甘棠枯於丰草兮,藜棘树於中庭。
甘棠¹枯於丰草兮,藜(lí)(jí)²树於中庭。
译文:棠梨枝叶枯萎而野草却丰盛啊,把蒺藜荆棘种满庭院中央。
注释:¹甘棠:即杜梨,高大的落叶乔木,春华秋实,花色白,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²藜棘:蒺藜和棘刺。
西施斥於北宫兮,仳倠倚於弥楹。
西施斥於北宫兮,仳(pǐ)(suī)¹倚於弥²(yíng)³
译文:美女西施被斥冷宫之中,丑妇仳倠得宠搔首堂前。
注释:¹仳倠:古代丑女的名。《淮南子·修务》载:“虽粉白黛黑弗能为美者,嫫母、仳倠也。”²弥:遍及。³楹:堂前的直柱。
乌获戚而骖乘兮,燕公操於马圉。
乌获¹²而骖(cān)³兮,燕公操於马圉(yǔ)
译文:莽夫乌获作为贴身警卫,让燕公操劳在马房之中。
注释:¹乌获:乌获:人名,战国时大力士,秦国人,与任鄙、孟说齐名。秦武王崇好力士,罗致并宠用他们,皆至大官。他力能举百钧,年八十余岁。后用作力士的泛称。²戚:亲近,亲密。³骖乘:在车右边陪乘,是近侍警卫。⁴燕公:即邵公,姓姬名奭,被周武王封于燕,故曰燕公,也称燕邵公。⁵马圉:养马的地方。
蒯聩登於清府兮,咎繇弃而在野。
(kuǎi)(guì)¹登於清府²兮,咎繇(yáo)³弃而在野。
译文:蒯瞶叛逆无义却能进宗庙,皋陶贤明圣智被弃逐远方。
注释:¹蒯瞶:人名,春秋时期卫灵公的太子。由于不顺其亲,欲害其后母。²清府:清府:即清庙,也即宗庙。由于宗庙肃然清静,所以被称为清庙。³咎繇:即皋陶,舜时的法官,公正无私,为传说中的司法之祖。
盖见兹以永叹兮,欲登阶而狐疑。
¹见兹以永叹兮,欲登阶而狐疑。
译文:看到如此世界使我长叹啊,想要进身规劝又犹豫惊慌。
注释:¹盖:大概,皆因。
乘白水而高骛兮,因徙弛而长词。
乘白水¹而高骛(wù)²兮,因徙弛³而长词
译文:还是从白水之上远走高飞趁此退身隐居永别君王。
注释:¹白水:神话中的水名,据说发源于昆仑山,相传饮之可以不死。²高骛:高远奔驰。³徙弛:退却。⁴长词:通“长辞”,长久告别。
叹曰:倘佯垆阪沼水深兮,容与汉渚涕淫淫兮,
叹曰:倘佯垆¹²³水深兮,容与涕淫淫兮,
译文:可叹啊:徜徉在垆山坡上,池水深深我彷徨。徘徊汉水之滨,涕泪涟涟流连彷徨。
注释:¹垆:山名。²阪:山坡。³沼:水池。⁴容与:徘徊。⁵汉:汉水。⁶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⁷淫淫:泪流不断的样子。
钟牙已死谁为声兮?纤阿不御焉舒情兮,
钟牙¹已死谁为声兮?纤阿²不御³焉舒情兮,
译文:子期伯牙已死,谁能知晓弹妙音?纤阿不能驾驭车马,怎能发挥力量?
注释:¹钟牙:指钟子期和俞伯牙,春秋时人,精于音律。²纤阿:古神话中御月运行的女神。³御:驾驶马车。
曾哀凄欷心离离兮,还顾高丘泣如洒兮。
¹哀凄欷(xī)²心离离³兮,还顾高丘泣如洒兮。
译文:无限差哀凄凉,心痛欲裂如刀绞。回望楚国方向,眼泪抛洒不断。
注释:¹曾:通“增”,更加。²欷:欷歔,哽咽。³离离:割裂的样子。⁴还顾:环顾。

  这首诗主要叙写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被放逐后,行走江湖,无人理解,孤苦而无所适从,进退两难的悲苦情景。全诗设喻形象贴切,格调凄清忧伤。

  诗文起笔便设置了一个幽暗凄清的自然环境:屈原独自一人徘徊在空旷的山野,心情凄楚抑郁,在渲嚷嘈杂之声已然沉寂之际展开了内心独白。他先是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遭到放逐,离开故国郢都,流落在沅湘蛮荒之地。虽说境遇如此,但他仍然挂念着邦国宗族的兴衰存亡。

  《九叹·思古》诗文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从首句到“且倘佯而泛观”。这一层起笔描写阴森的森林和荒芜的大山,为屈原代言,抒发了诗人被排挤、被流放在沅湘蛮荒之地后的孤独、困苦和徘徊、失意、悲伤心情。

  第二层是从“ 兴《离骚》之微文兮”到“因徙弛而长词”。这一层直写屈原悲哀、困苦的原因。这一层诗人用了很大篇幅,用历史人物来比喻、对比屈原的怀才不遇,欲忠心报国,却遭受奸邪谗言,不见信于君王,更被排挤流放,返国无望的悲惨结局。

  第三层是从“叹曰:倘佯垆阪”到末句。这一层倾诉了屈原没有知音,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忧伤心情。这其实也明示和表达了屈原真正的伤心和悲哀是在于见疑与君王,不得效力国家。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诗经楚辞鉴赏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1296-1338
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绝顶¹新秋生夜凉,鹤(hè)翻松露滴衣裳。
译文:初秋的山峰入夜已带着寒意,栖息在松树上的仙鹤微微一动枝头的露水便滴滴哒哒落打在衣服上。
注释:¹绝顶:山的最高峰。
前峰月映半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前峰月映半江水,僧在翠微¹开竹房。
译文:前面山峰的倒影映在江面上,一片翠绿之中隐隐约约看到一个老僧的身影轻轻的推开了竹门。
注释:¹翠微:青翠的山色。

宿jīnzishānchán--rènfān

juédǐngxīnqiūshēngliángfānsōngshang

qiánfēngyuèyìngbànjiāngshuǐsēngzàicuìwēikāizhúf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