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公廊庙姿,骨相宜珥貂。
惟公廊庙姿,骨相宜珥貂。

liù--xiáng

wéigōnglángmiào姿xiāngěrdiāo

苏庠

苏庠

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字养直,初因病目,自号眚翁。本泉州人,随父苏坚徙居丹阳(今属江苏)。因卜居丹阳后湖,又自号后湖病民。苏坚有诗名,曾与苏轼唱和,得苏轼赏识,并因苏轼称誉其诗而声名大振。徽宗大观、政和之际,苏庠曾依苏固与徐俯、洪刍、洪炎、潘淳、吕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结诗社于江西。在澧阳(今湖南澧县)筑别墅以供游憩。其后居京口。高宗绍兴年间,苏庠与徐俯同被征召,独不赴,隐逸以终。 ▶ 7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月黑星移灯屡闪,依稀打过初更。清游如此太多情。豆花凉帖地,知雨咽虫声。
月黑星移灯屡闪,依稀¹打过初更。清游如此太多情。豆花凉帖更,知雨咽虫声。
注释:¹依稀:仿佛。
渐逼疏蓬风淅淅,几家茅屋都扃。茨茹荷叶认零星。不知潮欲落,渔梦悄然生。
渐逼疏蓬风淅淅¹,几家茅屋都扃²。茨茹荷叶认零星。不知潮欲落,渔梦悄然生。
注释:¹淅淅:微风声。²扃:关闭。

  此词首两句点明时刻,以下写景,呈现出一片朦胧夜色。荒村人静,遂觉茨菇荷叶,凡舟中所能辨识者莫不饶有诗趣。

  “渔梦”语双关,可解作静极欲眠,亦可释为隐遁之想。“凉帖地”之“凉”字,“咽虫声”之“咽”字,均可见作者体物炼字之工。

薤上露,何易晞。
(xiè)¹上露,何易晞(xī)²
译文:薤叶上的露水,是多么容易晒干啊!
注释:¹薤:植物名,叶子丛生,细长中空,断面为三角形,伞形花序,花是紫色的。²晞:晒干。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译文:露水虽然今日被晒干,但明日清晨又会落在薤叶上,人一旦死去,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归来呢?
《薤露》本是送葬的哀歌。旧说出于楚汉之际的田横的门客,田横被汉高祖征召,半途自杀,他的门客哀悼他作了此歌。至汉武帝时,李延年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

xiè

míng liǎnghàn 

xièshàng  
míngzhāogèngluò rénshíguī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国色¹朝酣(hān)²,天香³夜染衣。
译文:白天牡丹美丽的颜色如美人醉酒,夜晚牡丹浓郁的花香浸满衣衫。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丹景¹春醉容²,明月问归期³
译文:一轮红日将整个春色皆映照如醉,皎洁明月升起好似在问我何时回家。

  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国色牡丹的姿色,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牡丹花的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欢欣之情。该诗清新灵动,诗情中富含画意,为咏花之佳作。

  唐诗中以“国色”言花,前未听闻,而至大和年间白居易咏石榴花,李商隐咏牡丹花皆以“国色”称之,而此牡丹诗应为唐以“国色”咏花之先,而成牡丹“国色天香”之名。

  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嗅觉两种感官写牡丹之美,开篇写牡丹之色。国色朝酣酒,何谓国色,作者不言红,更没有繁复的说何种红,只言醉酒二字,精炼准确的写出牡丹之色,让人直观的感觉到牡丹色泽之美。

  而染衣之说则是以文字,用侧面描写衣香道出花香的浓郁。用委婉的表达却更能准确的传达出香的意义,所谓诗味皆指此中意味。“酗酒”、“染衣”这样的遣词,亦使得诗文有种浓烈之色。

  丹景春醉容,诗人再一次写到了“醉色”,春日与牡丹相映而红,甚至整个春天都被这颜色染醉了,再次赋予诗作强烈的色彩感,诗中有画意。

  最末写晚景,不言天色已晚不舍归去,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月亮问什么时候回家,其中天色晚和沉醉的意义都有了,而这些都是为了说明牡丹之美。

  这首诗含蓄、典雅,对仗工整,尤其是“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两句成就了牡丹“国色天香”之名,从此“国色天香”就成了人们对牡丹的代称。国色,是说牡丹的品位最典雅庄重,而非单指其花色;天香,是说牡丹的韵味最自然高贵,而非单指其香气。诗人用“国色”将牡丹之美推崇到至高境界,而用“天香”二字赋予牡丹宗教般的圣洁气质。

参考资料:
1、 《论唐宋牡丹诗词的政治文化意蕴及其表现艺术》,王莹,《文学遗产》,2011年04期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休去采芙蓉¹。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²闲愁无顿处,都著(zhuó)³两眉峰。
译文:不要去采芙蓉花,秋天的江面烟水空漾。夕阳下,一群大雁正在回家。想把心中的闲愁安顿好,却安顿不好。全都堆在紧锁的眉峰上。
注释:唐多令:词牌名,《太和正音谱》注“越调”,亦入高平调。也写作《糖多令》,又名《南楼令》《箜篌曲》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¹芙蓉:指荷花。²顿:安置。³著在:放置在。
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心事寄题红¹。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²。回首层楼³归去懒(lǎn),早新月、挂梧桐。
译文:满腹的心事写在红叶上,让它随着流水飘向冬。秋意越浓,人越伤心。回望高楼,迟迟才回去。此时,一轮新月已早早挂在梧桐上。
注释:¹题红:题诗于红叶之上。唐僖宗时宫女韩氏题诗红叶置御沟中,为卜子于侑所得。后僖宗放宫女,裕适娶韩氏。见《太平广记》;又唐宣宗时卢渥亦有得题诗红叶而娶宫女之事,见《云溪友议》。²秋浓:指的是深秋。³层楼:高楼。

  这首词是写秋季女子怀念远方的人的词,“斜阳”、“新月”指出时间是在傍晚时分,“秋江”“画桥”“层楼”则指出此诗的地点,词人从多方面描写词中人物的种种感受,秋感怀人虽是个古老的话题,但是此词之所以不落俗套,魅力不凡,则在于它的流畅、疏朗以及跌宕起伏的笔势,发端以祈使句式领起,以此来警醒读者,芙蓉,即荷花素为人们喜爱,是古人常常吟咏的对象,它具有多种的象征意义。采莲,原是民间妇女特有的劳动情趣,乐府民歌和文人乐府中多有佳作,此词开篇即规劝人们别去采撷,就有一种难言苦衷和一种特别的忧怨之情。次句切题之“秋”,说的是萧条旷阔的江面上,别无所有,只有一片茫茫烟水流淌着,它补充说明“休去”的原因。三、四句写夕阳、鸿雁。这是望中所见。“斜阳”点明时间,切“暮”,递进说明“休去”之原因:“带斜阳,一片征鸿”中的“征鸿”指的是远飞的大雁,切中词的时节“秋季”。因此才能触发种种感慨。梁江淹诗:“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陈江总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候鸟大雁夏去秋来,从北方飞往南方。思妇也盼望远人随着秋雁而南归。因此仰见征鸿,触发思念远人的情感。“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接写“闲愁”。这愁之所以叫“闲愁”,因为它是作者一种出来的愁绪。“愁著两眉峰”与“万恨在蛾眉”(唐武衙《春日偶作》)意同。“欲斜”两句,贴切形象,富有情致,使不可探寻的心理状态的“愁”有了安置,愁锁双眉,形迹可见。从这首词在句式遣词方面,颇受辛弃疾《摸鱼儿》“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启发。

  陈允平生活在由宋到元的过渡时期,人生无常,国破家亡,出身儒学世家的他无法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暗借此词抒发了他的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如“斜阳”搬江河日下的悲叹和抑郁之愁情,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在这一点上,该词看似写思妇怀远的个人情感和羁旅之愁,却实借助婉约的词风表达了故土之恋,与辛弃疾的愁怨十分相似,在思想境界上与辛氏无太大区别。

  “心事寄题红”由叙闲愁转入抒心事。“题红”两句,用孟棨《本事诗》红叶题诗。意思是题诗寄情有意,无情之水东流去,可见心事重重。由是引出“断肠人”。“秋浓”指的是深秋,仍照应“秋暮”题意。后世骚人墨客多做悲秋、叹秋、感秋的文章,秋天秋景简直成了“悲”的代名词。断肠人心事重重,面对夕阳西下、烟水空蒙的深秋景象,更是叫人肝肠寸断。“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从户外进入室内,其中“懒”字,就把“断肠人”的情态和精神面貌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早新月、挂梧桐”,这是在“层楼”中看到的,写得空灵透剔,意象鲜明。一轮新月高悬在稀稀落落衰败凋谢的梧桐树梢上,更增加了心烦意乱的愁思。结尾以景结情,戛然而止,给人无穷的回味。

  这首词在表现主题思想时采取事事关联,环环相扣,层层深化的写法,内容联系密切。上片写“因触景所致的闲愁,因”征鸿“而引发怀远之情。下片写”心事“。心事是闲愁的具体说明,它又因秋浓而催人断肠,断肠是由心事所致,而心事又由题红引起,题红则是心事吐露的特殊形式。如此环形往复,层层而深,而产生怀愁的根本原因正是秋浓。这是因物触情,情景交融,物景生情。事事处处切题,是此词另一特色。如芙蓉、秋江、征鸿、秋浓、梧桐、斜阳、新月以及闲愁、心事、题红、断肠人、归去懒,都紧扣”秋暮有感“这个题意和季节。

  作者注重修辞从风格看,此词与婉约词派细腻绵绵情思有别,一方面它有对思想活动、情绪变化作精细的刻画,另一方面,又没有对描景状物作过分的渲染,独特之处在于疏朗中见真情,流快中藏细腻绵绵情思。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099-2100页

tángduōlìng··qiūyǒugǎn--chényǔnpíng

xiūcǎiróngqiūjiāngyānshuǐkōngdàixiéyángpiànzhēng鸿hóngdùnxiánchóudùnchùdōuzhezàiliǎngméifēng

xīnshìhónghuàqiáoliúshuǐdōngduànchángrénnàiqiūnónghuíshǒucénglóuguīlǎnzǎoxīnyuèguàtóng

横塘棹穿艳锦,引鸳鸯弄水。断霞晚、笑折花归,绀纱低护灯蕊。润玉瘦、冰轻倦浴,斜拕凤股盘云坠。听银床声细。梧桐渐搅凉思。
横塘¹(zhào)穿艳锦,引鸳鸯弄水。断霞晚、笑折花归,绀(gàn)²低护灯蕊(ruǐ)。润玉瘦、冰轻倦浴,斜拕(tuō)凤股盘云坠³。听银床声细。梧桐渐搅凉思。
译文:昔日住在横塘,与心爱的人日日泛舟湖上,穿梭在艳锦一般的荷花丛中,相偎看鸳鸯戏水。直到晚霞升起暮色将至,才恋恋不舍与美人折一枝荷花相携归去。夜色渐浓,纱罩中透露出的柔和烛光朦胧了卧室,美人出浴后肤若凝脂发髻斜坠,干娇百媚。两人卧听井栏边的梧桐随风坠落的细语微声,仿佛感到了秋天来临的丝丝凉意。
注释:莺啼序:词牌名,又名“丰乐楼”。共四片二百四十字,第一片八句五仄韵,第二片十三句四仄韵,第三片十五句四仄韵,第四片十五句五仄韵。赵修全:生平事迹不详。¹横塘:地名。在今江苏苏州西南。²绀纱:天青色的灯纱罩。³斜拕凤股盘云坠:形容美人浴后凤钗斜抡,发髻如盘云,摇石摇欲坠之貌。拕:同“拖”,牵引;盘云:发髻如盘云。⁴银床:井床。
窗隙流光,冉冉迅羽,诉空梁燕子。误惊起、风竹敲门,故人还又不至。记琅玕、新诗细掐,早陈迹、香痕纤指。怕因循,罗扇恩疏,又生秋意。
窗隙流光,冉(rǎn)冉迅羽¹,诉空梁燕子。误惊起、风竹敲门,故人还又不至。记琅(láng)(gān)²、新诗细掐³,早陈迹、香痕纤指。怕因循,罗扇恩疏,又生秋意。
译文:时间飞逝,流光容易把人抛。燕子再度飞回,却是人去梁空巢已倾。他在旧屋中猛地听到了敲门声,以为是美人归来,便起身推门迎接,才发现是风吹翠竹拍打在了门上,故人并未回来。遥想当年佳人坐倚窗前用纤纤玉指在竹竿上刻写新诗,那些残留的痕迹如今已是陈旧不堪。当初总怕韶华易逝,有朝一日情意断绝,却不料一语成谶。
注释:¹冉冉迅羽:时光流逝如疾驰而过的飞鸟。²琅玕:美竹别名。³新诗细掐:刻新诗于竹竿上。⁴罗扇恩疏:即秋扇被摒弃。
西湖旧日,画舸频移,叹几萦梦寐。霞佩冷,叠澜不定,麝霭飞雨,乍湿鲛绡,暗盛红泪。綀单夜共,波心宿处,琼箫吹月霓裳舞,向明朝、未觉花容悴。嫣香易落,回头澹碧锁烟,镜空画罗屏里。
西湖旧日,画舸(gě)¹频移,叹几萦(yíng)梦寐(mèi)。霞佩冷,叠澜(lán)不定²,麝(shè)(ǎi)³飞雨,乍湿鲛(jiāo)(xiāo),暗盛红泪。綀(shū)夜共,波心宿处,琼箫吹月霓(ní)裳舞,向明朝、未觉花容悴(cuì)。嫣香易落,回头澹(dàn)碧锁烟,镜空¹⁰画罗屏里。
译文:后来在西湖与另一位佳人共度的日子,也时常魂牵梦萦惹人空叹。彼时两人亦常常泛舟湖上,看醉人景色,享人间乐事。潮起潮落,烟雨流云,季节变换,不时惹得佳人泪湿巾帕,更显楚楚动人。天黑后两人依旧厮守在船上,共宿水波深处,佳人在月下为悦己者翩翩起舞,即使缱绻到天色明亮,依旧容光焕发没有一丝困乏倦意。花开注定会谢,当时的情深意长和海誓山盟终究烟消云散,再回头不过又一段镜花水月的露水情缘罢了。
注释:¹画舸:游船。²叠澜不定:雨打在湖面、荷叶上,水、叶摇漾。³麝霭:细雨荷塘的霭霭香雾。⁴鲛绡:丝绸手帕。⁵红泪:悲伤的眼泪。见晋王嘉《拾遗记》载,曹丕宠美女薛灵芸。薛别父母,“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虫口血。”⁶綀单:用绿葛制成的被单。⁷霓裳舞:霓裳羽衣曲,舞曲名。词中指荷花随风摇曳,若翩翩起舞。⁸悴:憔悴。⁹嫣香:指花娇艳芳香。¹⁰镜空:镜中花之意。
残蝉度曲,唱彻西园,也感红怨翠。念省惯、吴宫幽憩。暗柳追凉,晓岸参斜,露零沤起。丝萦寸藕,留连欢事。桃笙平展湘浪影,有昭华、秾李冰相倚。如今鬓点凄霜,半箧秋词,恨盈蠹纸。
残蝉度曲,唱彻西园,也感红怨翠。念省惯、吴宫幽憩(qì)。暗柳追凉,晓岸参(shēn)¹,露零²(ōu)³。丝萦寸藕,留连欢事。桃笙(shēng)平展湘浪影,有昭(zhāo)、秾(nóng)冰相倚。如今鬓(bìn)点凄霜,半箧(qiè)秋词,恨盈蠹(dù)
译文:庭院中的秋蝉声阵阵入耳,恍然想起往日西园幽会时的蝉鸣,仿若为他们的谈情说爱伴奏唱曲。又忆起在吴宫的垂柳岸边与情人缠绵幽憩,从天黑到天明,夜夜欢好。那时有美丽妖娆的歌妓陪伴身边,与她沉醉在男欢女爱中,翻云覆雨,是何其逍遥快乐;如今两鬓已如霜染,每每念及往事,抑郁难当,遂写下一首又一首悲凉的诗词,愤恨充满了那一页页的旧纸笺。挚爱过的女子们皆未能相守相伴,一个个出现在他的生命里,然后又离去,再也不见,只留他独自挥笔抒愤,缅怀往事。
注释:¹参斜:参星西斜,天将晓。²露零:降落的露珠。³沤起:浮起的水泡。露、沤皆转瞬即逝,亦以喻人生短促。⁴桃笙:用桃竹织成的凉席。⁵昭华:古乐器,俗名玉管。⁶秾李:指繁盛的李花,亦代指艳妆女子。⁷箧:长方形藏物竹器,大为箱,小为箧。⁸蠹纸:被蠹虫蚀过的纸或诗笺。

  《莺啼序·荷和赵修全韵》为忆姬之词,与清真之实惜别而题咏柳者同意。这首词忽起忽伏,声情激越,是变徵声。全词共分四片。

  第一片将出水芙蓉的美艳与抒情对象巧妙地结合起来,生动细致地刻画了所恋女性的优美形象。词人曾在“横塘”寓居,这里以倒叙方法,叙写当年的一个片断。他们在湖中乘舟穿过荷丛,观赏、戏弄着湖里的鸳鸯。她在晚霞中“笑折花归”,“润玉瘦、冰轻倦浴,斜拕凤股盘云坠。”形象地刻画出有似出水芙蓉的女性形态之美。“听银床声细。梧桐渐搅凉思。”桐叶飘坠的微细声响引起了词人心中秋凉将至的感觉。

  第二片写词人所处的现实环境。时光飞逝,往事已隔多年。燕子归来,旧巢不存,心爱的人已经离去。风吹竹响,引起词人的错觉,以为是故人敲门,但很快便意识到,故人再也不会象以往一样叩门而入了。“误惊起、风竹敲门,故人还又不至。”借用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句“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因竹而思及故人,因故人又想起与竹有关的另一件事情:“记琅玕、新诗细掐,早陈迹、香痕纤指。”睹物思人,旧情不堪追记。“罗扇恩疏”是她当时的怨语,现在竟成事实,特别感到后悔和自责。由此又引起对于往事的种种回忆。

  第三片写“旧日”。“西湖旧日,画舸频移,叹几萦梦寐。”三句由西园移到西湖。写昔日西湖上共赏一湖荷莲,盈盈照水,如今几度梦魂萦绕。“乍湿鲛绡,暗盛红泪。”分写雨打在花瓣上,如鲛绡乍湿;雨落在花心中,如盛红泪的情状。与起笔“横塘棹穿艳锦,引鸳鸯弄水”相比,这里已蕴含深深的离别之悲。“綀单夜共,波心宿处,琼箫吹月霓裳舞”四句,写月下荷叶荷花随风摇曳如霓裳云舞。这段描写使读者不由产生关于青春的欢乐、真挚的情感、浪漫的趣味的联想。“向明朝、未觉花容悴。嫣香易落,回头澹碧锁烟,镜空画罗屏里。”这时词意忽然逆转,以叹息的语气描摹出西湖情事的悲惨结局:“嫣香易落”。“回头”与“几萦梦寐”相照应,合理地插入对这一段艳情的回忆。结尾处痛感往事已烟消云散。这一片词,有头有尾,在描写中又处处体现物性,予读者以一种朦胧之类。

  第四片写今昔之感。“残蝉度曲,唱彻西园,也感红怨翠。”三句,写秋蝉感伤西园花枯叶落,哀鸣声声。“念惯省”明写蝉,实为逆入,回忆双栖于西园的往事。“暗柳追凉,晓岸参斜,露零沤起。”三句既写昔,也写今。既写二人夏夜柳荫纳凉,絮絮细语,不觉参星西斜,天近拂晓。也是写眼前在西园中孤单的日子。“晓岸参斜,零露沤起”,为荷塘边独自漫步的眼前景,“丝萦寸藕,留连欢事。”含蓄地表达了夏夜两人之欢。空见藕而不见莲,应前“回头澹碧锁烟,镜空画罗屏里。”二句,繁华飘撇,镜屏已空,徒令人悲。“桃笙平展湘浪影”对应“綀单夜共”,“有昭华、秾李冰相倚”对应“琼箫吹月霓裳舞”,遣词妍雅,涵蕴无限感伤。结以“如今鬓点凄霜,半箧秋词,恨盈蠹纸。”三句,人已老,词空赋,“霜”为“凄霜”,“词”为“秋词”,如何不令人恨。往事如零露沤起,转瞬已在浮光泡影中。

  这首词咏荷,能得荷之神理、气韵。写雨中之荷、月下之荷,笔致曲折多变,但通篇清气流贯,澄澈如月,因所咏皆由忆姬而起,脉络清晰。这首经过高度艺术处理的咏物抒情词,内容十分丰富,是词人一生情事的总结。作者以曲折变换的词笔表现出来,借以掩饰心中那不愿为人所知的情感秘密,饱含了词人对造成这种悲剧的封建礼权和封建制度的反感。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8 版:第2021页
2、 邓乔彬编选.吴文英 王沂孙集:凤凰出版社,2013.01:第127页

yīng ·zhàoxiūquányùn

wényīng sòngdài 

    héngtángzhàochuān穿yànjǐn yǐnyuānyāngnòngshuǐ duànxiáwǎn xiàozhéhuāguī gànshādēngruǐ rùnshòu bīngqīngjuàn xiétuōfèngpányúnzhuì tīngyínchuángshēng tóngjiànjiǎoliáng 

    chuāngliúguāng rǎnrǎnxùn kōngliángyàn jīng fēngzhúqiāomén rénhuányòuzhì lánggān xīnshīqiā zǎochén xiānghénxiānzhǐ yīnxún luóshànēnshū yòushēngqiū 

    西jiù huàpín tànyíngmèngmèi xiápèilěng diélándìng shèǎifēi zhàshī湿jiāoxiāo ànshènghónglèi shūdāngòng xīn宿chǔ qióngxiāochuīyuècháng xiàngmíngzhāo wèijuéhuāróngcuì yānxiāngluò huítóudànsuǒyān jìngkōnghuàluópíng 

    cánchán chàngchè西yuán gǎnhóngyuàncuì niànxǐngguàn gōngyōu ànliǔzhuīliáng xiǎoànshēnxié língōu yíngcùnǒu liúliánhuānshì táoshēngpíngzhǎnxiānglàngyǐng yǒuzhāohuá nóngbīngxiāng jīnbìndiǎnshuāng bànqièqiū hènyíngzh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