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颜渊觞仲尼曰:“吾尝济¹乎觞(shāng)²之渊,津人³操舟若神。吾觞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操之也。’吾觞焉而不吾告¹⁰,敢觞何谓也?”
译文:颜渊(或称颜回)问仲尼(孔子)道:“我有一次渡名叫觞深的深潭,船夫操纵船象神一样。我问他,说:‘驾船可以学(会)吗?’(他)说:‘可以。擅长游泳的人反复学习几次就会了,如果是会能潜水的人,那么还没见到船就会驾船了。’我(再追)问为什么(他)却不告诉我了,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注释:¹济:渡。²觞深:渊名,水深而形似酒杯,故名。地在宋国。³津人:在渡口上撑船之人。⁴焉:于此,指“操舟若神”之事。⁵善游者:擅长游水的人。⁶数能:多次练习则可学会。⁷若乃:至于。⁸没人:能长时间潜入水中,精通水性之人。⁹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因为没人深通水性,虽未见过舟,未经训练。也能操纵自如。¹⁰吾告:告诉我。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而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¹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而操之也,彼视渊若陵²,视舟之覆(fù)犹其车却³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xiá)?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dàn),以黄金注者殙(hūn)¹⁰。其巧一也¹¹,而有所矜(jīn)¹²,则重外¹³也。凡外重者内拙¹⁴。”
译文:仲尼说:“擅长游泳的人反复学习几次就会了,是因为(他)忘记了水(不当回事)。如果是会潜水的人那么还没见到船就会驾船,(那是)因为他把深渊当成是座山,把翻船当成是车子倒退。各种翻船倒退摆在他面前而不放在心上,哪有无论怎样他都好整以暇的呢?用瓦片做赌注的一定轻松,用衣带钩(银子打造的)做赌注的会有所忌惮,用金子做赌注的一定神思昏乱。轻松就能专心一志,而有所顾忌,就会分心注意其它的事。凡是分心他顾的人思维必然迟钝。
注释:¹忘水:忘记对水的恐惧。²视渊若陵:把水上看成同陆上一样。陵,丘陵、高地。³却:退却。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对各种事端都不在意,处之泰然,没有紧张恐惧感,不会因外物扰乱心之平静淡漠。万方,万端。指变化无穷的各种事端。舍,指心。⁵暇:闲暇,悠闲、从容不迫。⁶注:赌注。⁷巧:碰巧、恰巧,瓦片为轻贱之物,输赢皆不在意,没有思想负担,听其自然,反而常常碰巧命中。⁸钩:腰带环,以银或铜制,比瓦稍贵重。⁹惮:担心害怕,这句的意思是,以钩为赌注,想胜怕负而又心中无底,故心虚气馁,反而易负。¹⁰殙:同“惛”心绪昏乱。黄金贵重之物,胜负非同小可,故而思想负担极重,举措失常,以这种心绪去赌很少有不输掉的。¹¹其巧一也:碰巧得胜的机会都是一样的。¹²矜:危惧。¹³外:身外之物,如带环、黄金之类。¹⁴拙:笨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颜渊(或称颜回)问仲尼(孔子)道:“我有一次渡名叫觞深的深潭,船夫操纵船象神一样。我问他,说:‘驾船可以学(会)吗?’(他)说:‘可以。擅长游泳的人反复学习几次就会了,如果是会能潜水的人,那么还没见到船就会驾船了。’我(再追)问为什么(他)却不告诉我了,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仲尼说:“擅长游泳的人反复学习几次就会了,是因为(他)忘记了水(不当回事)。如果是会潜水的人那么还没见到船就会驾船,(那是)因为他把深渊当成是座山,把翻船当成是车子倒退。各种翻船倒退摆在他面前而不放在心上,哪有无论怎样他都好整以暇的呢?用瓦片做赌注的一定轻松,用衣带钩(银子打造的)做赌注的会有所忌惮,用金子做赌注的一定神思昏乱。轻松就能专心一志,而有所顾忌,就会分心注意其它的事。凡是分心他顾的人思维必然迟钝。

注释

济:渡。

觞深:渊名,水深而形似酒杯,故名。地在宋国。

津人:在渡口上撑船之人。

焉:于此,指“操舟若神”之事。

善游者:擅长游水的人。

数能:多次练习则可学会。

若乃:至于。

没人:能长时间潜入水中,精通水性之人。

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因为没人深通水性,虽未见过舟,未经训练。也能操纵自如。

吾告:告诉我。

忘水:忘记对水的恐惧。

视渊若陵:把水上看成同陆上一样。陵,丘陵、高地。

却:退却。

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对各种事端都不在意,处之泰然,没有紧张恐惧感,不会因外物扰乱心之平静淡漠。万方,万端。指变化无穷的各种事端。舍,指心。

暇:闲暇,悠闲、从容不迫。

注:赌注。

巧:碰巧、恰巧,瓦片为轻贱之物,输赢皆不在意,没有思想负担,听其自然,反而常常碰巧命中。

钩:腰带环,以银或铜制,比瓦稍贵重。

惮:担心害怕,这句的意思是,以钩为赌注,想胜怕负而又心中无底,故心虚气馁,反而易负。

殙:同“惛”心绪昏乱。黄金贵重之物,胜负非同小可,故而思想负担极重,举措失常,以这种心绪去赌很少有不输掉的。

其巧一也:碰巧得胜的机会都是一样的。

矜:危惧。

外:身外之物,如带环、黄金之类。

拙:笨拙。

庄周

庄周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 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千丈悬崖削翠¹,一川²落日镕(róng)³。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金一任。
译文:陡峭的绿崖有千丈余高,落日照在江面上泛着金光。白鸥翔游是它的天性,既然风波无法预料又何必管它?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此体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¹削翠:陡峭的绿崖。²一川:犹满川。³镕金:熔化金属。亦特指熔化黄金。⁴选甚:不论怎么。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别浦¹鱼肥堪脍(kuài)²,前村酒美重斟(zhēn)。千年往事已沉沉³。闲管兴亡则甚
译文:鱼肥美新鲜,正是吃鱼的好时节,前村好酒值得喝干了再斟。前事已随时间深埋,兴盛或是衰败又有何关系?
注释:¹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称浦,或称别浦。²脍:把鱼切成薄片。³沉沉:悠远。⁴则甚:做甚,做什么。

  这首词是写江行采石所见所感的,虽自称“戏作”,其实寄慨遥深。

  上片写江行所见。“千丈悬崖”,言采石江岸高峻陡峭;“削翠”,言江岸壁立如削,却草木葱茏。如果说“千丈”句写江岸,而“一川”句则写江水。廖世美《好事近》词说:“落日水镕金。”此句化用廖词,言落日的余辉照射在江面上,一川江水像镕金那样灿烂。落日熔金,悬崖削翠,作者从这两个侧面,表现出采石水光山色之壮美。“白鸥”句写江上的沙鸥;“选甚”句写江上的游人。白鸥在江上自由飞翔,毫无戒心,与人和谐相处;而人则乘舟遨游,任其所之。张志和《渔歌子》说“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还谈什么“今日任风波”,则其江行之安闲可知。

  下片写江行所感。“别浦”二句写江行生活。“别浦”句映带开头两句,写长江沿岸水产丰富,鱼蟹肥美,可供享用。“前村”,和“别浦”对应,言前行途中有江村可以沽酒。“重斟”二字,足见其逢酒必饮。苏轼《渔父》词说:“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又说:“酒醒还醉醉还醒,不论人间今古。”“前村美酒重斟”,似与苏词意近,所不同者,苏写渔父,辛写自己而已。采石为江防要地,历代南北战争,多于此渡江。宋开宝七年(974),曹彬率师攻取南唐,于此渡江不必说了。隋开皇九年(589),韩擒虎灭陈,也是由此济师。至于东汉、晋、梁之师,出入建康,率皆由此。因而,采石成为历代王朝兴衰的历史见证。“千年”二句,言上述历史的变革,王朝的兴衰,均已成为往事而销声匿迹,为何还去管他?作者借渔父之口出以旷达之语,实质上是反映了他对南宋朝廷的失望和不满。不管兴亡,正是对于兴亡之事的执着,这里不过是故作反语而已。在稼轩词中反映出世思想的作品,有些是出于一时的愤激,有些则的确表达了真情实感,必须根据作者当时的具体处境,结合同时的其他作品,以及这类词篇的本源,来作全面而具体的分析。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145-147
2、 常国武.辛稼轩词集导读:巴蜀书社,1988:152-153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
何处金衣客¹,栖(xī)²翠幕(mù)³中。
译文:黄莺你从何处来,为什么被囚禁在这富贵之家?
注释:¹金衣客:即黄莺,亦称黄鸟、黄鹂,因其羽毛为黄色,故称。²栖栖(xī):奔忙不定,忙碌不安的样子。³翠幕:绿色的纱帐,借指富贵之家。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zhuàn)¹春风。
译文:清晨你的啼叫让主人惊醒,好像是在反抗这桎梏你的牢笼让你没有办法在春风中自由歌唱。
注释:¹啭:鸟儿婉转地叫。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¹逐梁间惊,谁巢(cháo)²井上桐。
译文:飞燕在梁间嬉戏打闹,梧桐树上的鸟儿自由的筑巢,而你却再无自由。
注释:¹漫:随意,不受约束。²巢:做动词,筑巢。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空将云路翼,缄(jiān)¹在雕(diāo)²
译文:飞翔云天只不过是心中的奢望,你只能在华丽的鸟笼中度过漫漫一生。
注释:¹缄恨:衔恨。²雕笼:指雕刻精致的鸟笼。
性德看到黄莺虽然处于金丝笼中,有水和上好的食物,却始终不快乐,不再歌唱,由此联想到自己。身处相国府,要谨遵父母之命,不能拥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他的父亲纳兰明珠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儿子有了锦衣玉食有了舒适的生活还是不快乐。就像那只关在笼中的黄莺,他就算飞的很远为了生计劳碌奔波,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弄得满身伤痕也无怨无悔。在家——一个像是金丝玉雕的笼子里面,没有自由没有自我的生活是性德不屑的却是不得不接受的。儒家的思想教育他必须以孝敬父母为己任,教育他要将自己的不满埋在心里不能轻易表达出来。这种悲哀与愁绪一点一点积淀在他的心中,慢慢形成了性德沉抑忧郁的性格。而文字,是从来不会骗人的,笔下流露的东西很少能够掩饰一个人心中所想。另一方面,性德只有在写词的时候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才能表达自己所希望的所不满的东西,才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做回一个真正的纳兰性德。歌德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要有雄伟的人格。”所以,他的词,哀怨和悲伤都明明白白是他内心真实的写照,反映了容若一生的不快乐。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记得画屏¹初会遇。好梦惊回²,望断高唐³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译文:记得当初画屏前相遇。夜间好梦,忽儿在幽会,恋情绵绵,难忘高唐路。燕子双双,飞来又飞去,碧绿纱窗,几度春光已逝去。
注释:¹画屏:有画饰的屏风。²惊回:惊醒。³高唐:战国时楚国台馆名,在云梦泽中,楚王游猎之所,一说在江汉平原。宋玉《高唐赋》:“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暮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⁴纱窗:蒙纱的窗户。这里喻指男女幽会的房间。⁵春光:原指春天的风光,这里代指青春、岁月。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yáng)¹,笑整香云缕(lǚ)²。敛尽³春山(xiū)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译文:在那天,绣帘相见处,低头假意走过,笑弄鬓发如云缕一般。紧锁着秀眉,娇羞不开口,陌生人前,深情难以倾诉。
注释:¹佯行:假装走。²香云缕:对妇女头发的美称。³敛尽:紧收,收敛。⁴春山:喻指妇女姣好的眉毛。⁵轻诉:轻快地倾吐。

  苏轼的词具有多种风格,有的雄奇奔放,由此而创豪放一派;有的婉转多情,并不亚于柳、秦诸家。这首《蝶恋花》就是一首柔情似水的纯爱情词。它毫无掩饰地写出了一个男子的单相思。

  上片回忆了恋爱的全过程:初遇——破灭——思念。“记得画屏初会遇”,写出这爱情的开端是美妙的,令人难忘的,与心爱的人在画屏之间的初次会遇,至今记得清清楚楚。可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情缘突然被割断了,这无异于一场美梦的破灭,一切幸福的向往都化为泡影,所以紧接着就说“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这里借高唐之典比喻再也不能与情人相会了。“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进一步写出男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虽然是“高唐梦断”,情丝却还紧紧相连:梁间的双飞燕春来又秋去,美丽的春光几度从窗前悄悄走过,而对她的思念却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半分。其特别标举燕子是双飞,春光是从纱窗前走过,是因为这些物象最惹人相思,意在表明自己这几年是在极度的思念中度过的,是在没有希望的等待中度过的。

  下片回过头来集中描述他们之间最甜蜜的一次会遇。“那日绣帘相见处”,点明相会的时间与地点。“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活画出女方的娇羞之态:低眉垂眼,假意要走开,却微笑着用手整理自己的鬓发。一个“佯”字,见出她的忸怩之态,一个“笑”字,传出钟情于他的心底秘密。当人理鬓自也是一种保持最佳容姿以取悦于人的亲昵表示。“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进一步写出女方的内心活动:敛起眉头不说话,不是对他无情,实在出于害羞。一个姑娘家当然不好在人前轻率地倾吐自己的爱情,可愈是如此,愈见其纯真,愈是招人疼爱。全词就以此甜蜜的回忆的结束而结束,活泼而有分寸,细腻而有余味。

  作者在这里描写的相思之情是赤裸裸的,热乎乎的,可也是健康的,朴素的,就像爱情本身那么健康,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朴素。女主人公自然是青楼中人物,男主人公是封建社会中的青年士子无疑。他们可以向意中人表示自己的爱情,但无权决定自己的婚姻。他们之间的爱情的中断,决不是女方的变心,更不是男方的负情,而是受着外力的压迫与阻挠。

  此词在艺术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顺叙、倒叙的交叉运用,使结构错落有致。上片先写爱情的“好梦惊回”,下片再写甜蜜的欢会,自然是倒叙。单就上片说,从初会写到破裂,再写到无穷尽的思念,自然又是顺叙。如此交叉安排,使其具有简单的情节,颇有点像现代的抒情性短篇小说的梗概,收到了曲折生情、摇曳生姿的艺术效果。二是运用了反衬手法,即以相见之欢反衬相离之苦。此词下片特意集中笔墨将勾魂摄魄的欢会详加描述,就正是为了反衬男主人公失恋的痛苦。因为只有爱得如此之深,才能思得如此之切;只有享受过如此的欢愉,才能产生如此的痛苦。这比说任何伤心的话更伤心十分。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47-748
2、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42-44
3、 刘默.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85-186

diéliànhuā··huàpíngchūhuì--shì

huàpíngchūhuìhǎomèngjīnghuíwàngduàngāotángyànzishuāngfēiláiyòushāchuāngchūnguāng

xiùliánxiāngjiànchùyǎnyángxíngxiàozhěngxiāngyúnliǎnjǐnchūnshānxiūrénqiánshēnnánqīng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孙巨源¹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²,坐别坐景疏(shū)³上。既而与余会坐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坐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译文:八月十五日孙巨源离开海州,这之前我在景疏楼上为他送别。后来不久他又与我在润州相聚,一路同行到楚州才分别。我十一月十五日回到海州,与太守相会于景疏楼上,(想起巨源兄)所以作这首词寄给巨源。
注释:¹孙巨源:名洙,苏轼友人。²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³景疏楼:在海州东北。宋叶祖洽因景仰汉人二疏(疏广、疏受)建此楼。⁴润州:今江苏镇江。⁵楚州:今江苏淮安。孙巨源离海州后先南游江苏一带,坐十月间与离杭北赴密州的东坡会坐润州,东坡作《润州甘露书弹筝》诗和《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词(前录)。二人同游扬州等地,至楚州分手,继而,之后。⁶十一月十五日:当为十月十五日吗,“一”为后人误加,因为海州在密州南四百余里,而苏轼十一月三日已到密州任。参张志烈先生《苏轼由杭赴密词杂论》(载《东坡词论丛》)。⁷太守:汉时郡长名。宋时改郡为府、州,长官称知府、知州,但仍习惯称太守。此指继知海州的陈太守(名不传)。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¹,孤光²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³到明无寐(mèi)
译文:我时常回忆,我们分别的时候,坐在景疏楼上,那月光像水一般。喝着美酒,唱着清歌,可惜友人难留,只有月光跟随着你一同到千里之外。你走之后正好三个月了,月亮圆满了三次,今天,又是一个月圆之日,我一个人喝着酒,冷冷清清,与谁同醉?我卷上珠帘,凄然地看一眼月影,同着月光,一宿无眠。
注释:¹三度:指三度月圆。孙巨源八月十五日离海州,至东坡十月十五日作此词,三见月圆。²孤光:日月之光,此指月光。³伊:第三人称代词。指月。
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今朝有客,来从濉(suī)¹上,能道使君²深意。凭仗³清淮(huái),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yuán)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译文:今天有个客人,来自濉水旁,他告诉我你也很想我。你的相思泪(凭借)融入清清的淮水,流进大海。而今你在哪呢?你在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你在宫中,在漫漫长夜里,露水沾湿了被子。这时的你,在回廊里看着月亮,也应该暗暗思念我吧。
注释:¹濉:水名,宋时自河南经安徽到江苏萧县入泗水。²使君:指孙巨源,甫卸知州任,故仍以旧职称之。以上三句谓客人带来孙巨源对自己的问候。³凭仗:凭借。⁴西垣: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别称西垣,又称西台、西掖。⁵清禁:宫中。时孙任修起居注、知制诰,在宫中办公,故云。⁶永:长。⁷露华:露水。⁸侵被:沾湿了被子。

  这是一首怀人词,是为寄托对好友孙巨源的怀念而作。

  上片由设想巨源当初离别海州时写起,以月为抒情线索。首三句写景疏楼上饯别时“明月如水”;“美酒”三句写巨源起行后明月有情,“随人千里”;下六句写别来三度月圆,而旅途孤单,无人同醉,唯有明月相共,照影无眠。几种不同情景,层深递进。但这都是出自词人的想象,都是从对方在月下的心理感受上落笔,写得极有层次,形象逼真,情景宛然。词人这样着力刻画,表面上是映托巨源,实际上是写词人自己怀人之思。

  过片三句点破引发词人遥思之因,有客从濉上来,捎带了巨源“深意”,遂使词人更加痴情怀念。“凭仗”三句,又发奇想。淮河发源坐河南,东经安徽、江苏入洪泽湖,其下游流经淮阴、涟山入海。此时孙巨源在汴京,苏轼在海州,友人泪洒清淮,东流到海,见出其思念之情深;自己看出淮水中有友人相思之泪,又说明怀友之意切。举目所见,无不联想到友情,而且也知道友人也必念到自己。淮水之泪,将对方之深意,己方之情思,外化为具体形象,设想精奇,抒情深透。“而今”以下六句,又翻进一境,再写意想中景象,回应上片几次点月,使全篇浑然圆妥,勾连一气,意脉层深。“夜永”句设想巨源在西垣(中书省)任起居舍人宫中值宿时情景,长夜无眠,孤清寂寞,“此时看、回廓晓月”,当起怀我之情,刻画更为感人,有形象,有情思。词人不说自己彻夜无眠,对月怀人,而说对方如此,仍是借人映己。最后“也应暗记”,四字可谓神来之笔,这里有人有我,深细婉曲,既写到了巨源的心理,又写出了自己的深意,是提醒,也是确信巨源会“暗记”往日的情景,二人绵长情思,具见言外。

  此词以离别时的明月为线索抒写友情,艺术上别具一格。全词五次写到月:有离别时刻之月,有随友人而去之月,有时光流逝之月,有陪伴词人孤独之月,有友人所望之月。词之上片以写月始,下片以写月终,月光映衬友情,使作品词清意达,格高情真。

参考资料:
1、 邹同庆,王宗堂 .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2-09:131-133
2、 唐圭璋,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04:703-704

yǒng··zhǎngbiéshí--shì

sūnyuányuèshíhǎizhōuzuòbiéjǐngshūlóushàngérhuìrùnzhōuzhìchǔzhōunǎibiéshíyuèshízhìhǎizhōutàishǒuhuìjǐngshūlóushàngzuòyuán

zhǎngbiéshíjǐngshūlóushàngmíngyuèshuǐměijiǔqīngliúliánzhùyuèsuírénqiānbiéláisānguāngyòumǎnlěngluògòngshuítóngzuìjuǎnzhūliánrányǐnggòngdàomíngmèi

jīncháoyǒuláicóngsuīshàngnéngdào使shǐjūnshēnpíngzhàngqīnghuáifēnmíngdàohǎizhōngyǒuxiānglèiérjīnzài西yuánqīngjìnyǒnghuáqīnbèishíkànhuílángxiǎoyuèyīngàn

天迥孤帆隐约归,茫茫残照欲沉西。
天迥(jiǒng)¹孤帆隐约归,茫茫残照²欲沉西。
译文:天空高远,隐隐约约看到一艘小船归来,太阳渐渐西沉只有点点余晖。
注释:¹迥:远。²残照:落日的光辉;夕照。
寒鸦散乱知多少,飞向江头一树栖。
寒鸦¹散乱知多少,飞向江头一树栖。
译文:寒天的乌鸦乱糟糟一片,不知有多少只,都向江边飞去,栖息在一棵树上。
注释:¹寒鸦:寒天的乌鸦。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