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春色染林塘,亲拨烟霞坐涧房。阴洞雪胶知未入,
微微春色染林塘,亲拨烟霞坐涧房。阴洞雪胶知未入,
浊醪风破的偷尝。芝台晓用金铛煮,星度闲将玉铪量。
浊醪风破的偷尝。芝台晓用金铛煮,星度闲将玉铪量。
几遍侍晨官欲降,曙坛先起独焚香。
几遍侍晨官欲降,曙坛先起独焚香。

nányáng广guǎngwénshìháiléipínghòu--guīméng

wēiwēichūnrǎnlíntángqīnyānxiázuòjiànfángyīndòngxuějiāozhīwèi

zhuóláofēngdetōuchángzhītáixiǎoyòngjīndāngzhǔxīngxiánjiāngliàng

biànshìchénguānjiàngshǔtánxiānfénxiāng

陆龟蒙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 5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西风几弄冰肌彻,玲珑晶枕愁双设。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西风¹几弄冰肌彻,玲珑晶枕愁双设。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注释:¹西风:秋风。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
双书¹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
注释:¹双书:喻指书信。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作者早起与其夫分陈之遴居两地时所作。上片由景生情。秋风吹得女主人公冰肌寒透了,它却那般不解人意,只顾一味恼人。身体感知的是时节的变迁,时节物侯的变迁不免令人顾影生怜。因为“玲珑晶枕愁双设”——即使美丽的水晶枕也徒为虚设。看着它们双倚的样儿怎不使人感念自身的孤单。此处点明的是“愁”,“双”乃愁缘起。重阳节是登高的好日子,亲朋友伴原该簪上菊花,喜悦地相偕而出。而此时此刻,菊花着吉祥之物,却牵出了几多对远人的思念,让人恨恨难消!下片自道心事。恨的却是远方人久无鱼书,音信全无。独守闺中人的深情,怕只有深夜时长燃的蜡烛和佛晓前的淡月相知吧。“烛泪流残月”,见出从傍晚到深夜,又从深夜到天明,主人公彻夜不能成眠。想拖个吉梦在梦中见他,却也恍恍惚惚,醒转来只见得一抹远山、乱云簇簇。这首小词,将独守空闺女子的落寞凄苦之情,表现的细腻而又蕴藉。

mán··qiūguī--càn

西fēngnòngbīngchèlínglóngjīngzhěnchóushuāngshèshíjiéshìzhòngyánghuāqiānhènzhǎng

shūjīngsuìjuézhúlèiliúcányuèmèngfēnmíngyuǎnshānyúnluànhéng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jì)¹竟何待²,朝朝空自³归。
译文: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注释:¹寂寂:落寞。²竟何待:要等什么。³空自:独自。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欲寻芳草去¹,惜与故人违²
译文: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注释:¹欲寻芳草去:意思是想归隐。芳草:香草,常用来比喻有美德的人。²违:分离。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当路¹谁相假²,知音世所稀。
译文: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注释:¹当路:当权者。²假:提携。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寂 一作:索)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fēi)¹。(寂 一作:索)
译文: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注释:¹扉:门扇。

  这首诗是孟浩然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诗人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是作者科举落第离开长安时赠别友人王维的作品。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尾联叙写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诗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语言平淡朴实,近于口语,不讲究对偶,顺其自然。

  在京求仕不成, 诗中便充溢着对“当路谁相假”的愤懑,并用“独寻芳草去”自我解嘲。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86-87页 .

liúbiéwángshìwéi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jìngdài zhāozhāokōngguī 
xúnfāngcǎo rénwéi 
dāngshuíxiāngjiǎ zhīyīnshìsuǒ 
zhǐyīngshǒu huányǎnyuánfēi  (zuò suǒ )
我行乘日垂,放舟候月圆。
我行乘日垂¹,放舟²³月圆。
译文:我出行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开船等待圆月升起。
注释:归濑(lài):当为地名,但未详所在。三瀑布、两溪:亦不详所指。疑都在始宁石门附近。¹日垂:太阳落山的时候。²放舟:开船。³候:等待。
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
(mò)¹免风涛²,涉(shè)清弄漪(yī)(lián)³
译文:选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行船,船行在清澈的江水上泛起鱼鳞似的细小波纹。
注释:¹沫江、涉清:互文同意,都是指在清澈的江水上浮行。²免风涛:避开风浪。即选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行船。³漪涟:鱼鳞似的细小波纹。
积石竦两溪,飞泉倒三山。
积石¹(sǒng)两溪²,飞泉倒三山³
译文:层层叠叠的岩石耸立在两条溪水之间,三条瀑布分别从三个山头上倒挂下来。
注释:¹积石:层层叠叠的岩石。²竦两溪:耸立在两条溪水之间。“竦”同“耸”。³飞泉倒三山:三条瀑布分别从三个山头上倒挂下来。
亦既穷登陟,荒蔼横目前。
亦既¹穷登陟(zhì)²,荒蔼横目前³
译文:也曾登岩爬山将这一带的山水游览遍了,岩高林密人迹罕到之处又展现在面前。
注释:¹亦既:相当于“也曾”、“又曾”,用来追述从前发生过的事。²穷登陟:登岩爬山将这一带的山水游览遍了。³目前:面前。
窥岩不睹景,披林岂见天。
(kuī)¹不睹景²,披林³岂见天。
译文:从岩石缝隙往外看,看不到太阳,拨开丛林的枝叶也看不到天空。
注释:¹窥岩:从岩石缝隙往外看。²不睹景:看不到太阳。³披林:拨开丛林的枝叶。
阳乌尚倾翰,幽篁未为邅。
阳乌¹尚倾翰(hàn)²,幽篁(huáng)³未为邅(zhān)
译文:太阳尚且放射光辉,竹林虽然幽深,但并不太难走。
注释:¹阳乌:传说日中有乌,故以阳乌指称太阳。²倾翰:本指乌鸟掉洒羽毛,这里喻指太阳放射光辉。³幽篁:茂密深暗的竹丛。⁴邅:难行。
退寻平常时,安知巢穴难。
退寻¹平常时,安知巢穴²难。
译文:平时隐退思考的时候,才知道隐居生活是多么艰难。
注释:¹寻:思考。²巢穴:巢居穴处,这里代指隐居生活。
风雨非攸吝,拥志谁与宣。
风雨非攸(yōu)¹(lìn)²,拥³志谁与宣(xuān)
译文:隐居生活的艰苦倒不值得忧虑,可心中抱有的志趣跟谁去诉说呢。
注释:¹攸:所。²吝:顾惜,忧虑。³拥:拥有,具有。⁴宣:表明。
倘有同枝条,此日即千年。
倘有同枝条¹,此日即千年²
译文:尚且有志趣相同的人,过一日胜似千年。
注释:¹同枝条:比喻志趣相同的人。²此日即千年:过一日胜似千年。

  这首诗由夜游、昼游及感受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各占六句。按游览的时间顺序说,是昼游在先,夜游在后,而诗中却将夜游部分置于昼游之前。诗的首二句即从日暮写起,言暮时继续行游,至月夜而泛舟江上。次二句写水面如镜,风波不起。上有月光清朗,下有微波荡漾,水天一色,交相辉映,浸淫在一派闲静轻柔的氛围之中。而“沫”、“涉”二字又透出游者的情态,二字以工整的对仗,表现了主人公在江上纵情嬉戏的欢快情趣。五、六两句写夜行所见的奇异景色以应题。这两句以“竦”字描摹巨石的突起耸立之状,以“倒”字形容飞瀑的倾泻直下之势,仿佛石破天惊,蔚成壮观。以上六句,写出了夜游由陆路到水行,最后抵达目的地的全过程,而所见江水的平静和三山两溪的奇崛又情味迥异,生动地再现了景观的不同风神,可谓摇曳生姿。

  “亦既穷登陟”以下六句,以倒叙笔法追忆昼游的所见之景。登山眺览,惟见一片莽莽苍苍的景象。“荒蔼”句为总写,概括了幽僻深杳的总体印象;“窥岩”和“披林”两句则分写山高、林密。重岩叠嶂、树林茂密,以至连天日都仿佛被遮蔽不见了。这里是用夸饰的手法极写环境之艰险,以为下文的张本。接下来“阳乌”两句,为记忆中的白昼游程摄下最后一个镜头:行者披着夕阳的余晖,正在幽深的竹林之中穿越而行。这两句中的“尚倾翰”、“未为邅”,与上两句的“不睹景”、“岂见天”似相牴牾,其实一为记实,一为描写,盖因用笔虚实之不同也。这六句从登山写到返程,最后以“阳乌倾翰”回顾照应到诗的首句,遂以“日垂”为契机,把昼游和夜游、山行和水行连成一气。全诗的写景纪游部分以后一段行程的起点发端,以前一段行程的终点收煞,拦腰说起,首尾承接,不仅使整个纪游部分显得神固气完,而且也使诗的章法布置别开生面,颇有奇观意外之妙。

  诗的最后六句抒写感受。诗人由此番登陟的亲身经历,联想到巢居穴处的岩栖之难。巢穴的不蔽风雨固然可忧,然而更可忧的,是没有可以一吐衷肠的知己。这里或指诗人的“方外交”昙隆和法流二法师,这两位友人都是“辞恩爱,弃妻子,轻举入山”而作“高栖之游”的。诗人在《山居赋》中曾说:“苦节之僧,明发怀抱。……虽一日以千载,犹恨相遇之不早。”意谓:朋友相得之欢,一日胜似一千年。志同道合的朋友总是相见恨晚,此日如能同游,应该是十分欢欣雀跃。谢灵运在其吟咏石门的篇什中,每多抒写寂寞之感,如“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等。此诗亦然。诗中的感受既是在登山过程中直接触发的,因而诗人将昼游部分移后,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只有如此才便于使情景相关处连成一体,而避免了将情与景截分两橛的弊病。这种在章法布局上的缜密用意,正是大谢诗惨淡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96-697
菖蒲叶叶知多少,惟有个、蜂儿妙。雨晴红粉齐开了,露一点、娇黄小。
(chāng)¹叶叶知多少,惟有个、蜂儿妙。雨晴红粉²齐开了,露一儿、娇黄小³
译文:春草有多少呢?只能看见个蜂儿在草丛里钻来钻去,它多欢乐美妙!雨后天晴,百花吐艳,娇小的蜂儿钻入花丛,只露出那么一点点黄色的身躯。
注释:¹菖蒲:草名,亦名“白菖蒲”“泥菖蒲”,品种不一,生于水边,有香气,根入药。此处泛指春草。²红粉:红花。³娇黄小:指黄色蜜蜂。
早是被、晓风力暴,更春共、斜阳俱老。怎得香香深处,作个蜂儿抱。
早是被、晓风力暴¹,更春共、斜阳俱老。怎得香香²深处,作个蜂儿抱³。
译文:暮春之时,春草被早晨的疾风摧残,红粉凋零。正值青春年少,却转瞬随夕阳一同衰老。人如何也能像蜂儿一样,在花香深处,搂抱在一起。
注释:¹力暴:猛烈地吹。暴,疾也。²香香:花香。³蜂儿抱:形容蜜蜂采花。

  此词上阕写雨过天晴后的郊外丽景。就像一名优秀的画师,词人把入画的时间定在雨后初晴那一瞬间。一阵微雨过后,天空中纤尘不染,格外晴朗,放眼望去,只见菖蒲长满沟渠,叶叶相连。“菖蒲”一句从大处落笔,以“叶叶”概括郊外春色之貌,给人满眼碧绿的意象,就像南朝《采莲曲》中用“田田”来状莲叶弥望之景一样。紧接着,作者便拉近了视线,从细处着笔,用特写镜头捕捉到那碧绿画面中一点醒目的黄色:一只小蜜蜂在那儿飞来飞去。有了这一点娇黄的色彩映衬于一片绿色之中,整个画面便活了,充满生机了,因而显得美妙动人。从艺术手法上讲,将“雨晴”这样的时间融入到景物之间,使读者的审美感受自始至终都集中于艳丽的郊野春色,不给人突兀之感。“妙”和“小”不仅形成韵脚,而且还彼此呼应,见出园中蜜蜂的细小可爱。前用“唯有个”,后用“露一点”,前面点明是蜂,后再着以“娇黄”之色,将那只可爱的小蜜蜂写活了。一个“娇”字,尽显柔美之态,传出神韵。

  下阕由景生情。看着眼前一片大好的春光,满园的春色,词人骤然动起了惜花之情。他想到那娇艳的花朵如果受到晓风的暴力,必将残败不堪,纵然有幸逃过一劫,但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只能是衰败迟暮,在暮春的夕阳之下,显示出老态,令人悲伤。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总是不愿意看到美好的事物被摧残,被破坏,但这样的结局却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诗人设想在最为娇艳,蜜汁最浓的时候,跟那娇黄的小蜜蜂一起度过,享受难得的美好时刻。

  词的上阕写“菖蒲叶叶”,是写叶,而下阕虽未点明,但引起词人感想的,是花。高明的词人在词中一点也没有透露出这花的消息,只以“香香”二字点逗,使词情婉约含蓄。由此及彼的时空转换,从写景到因景生情,只用过片的停顿来作处理,而不作交待(有时用一字句或二字句领起),这在词中是常见的手法。联系到当时的词是在歌舞场合所唱,就更能体会这种“过门”处词情变换的妙处了。

  表面上看,整首词都只是在绘景描象,但词人的用意,显然不在只写蜂、花这类自然景物之上。以香花美草喻美人,以暴风残花喻红颜衰褪,以春暮花老见出美人迟暮,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传统。因此,读这首词时,有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素养的读者,可以很自然地领悟到其中特殊的意象指归,并会因为蜜蜂抱花意象而联想到男女欢会,从而对其词品的高低作出评价。正因如此,尽管秦观的这首词在写景状物方面没有什么大的缺失,甚至可以说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在后代词论家那里,却很少获得好评。最多只不过视其为狎邪词人柳永之作的同类。对照柳词仔细品味,这样的评价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只不过对于为秦楼楚馆写作歌词的柳永,词论家们的着眼点往往并不在其写男欢女爱是否露骨上,而在其羁旅行役和长调慢词的原创之功上,而对于“专主情致”的秦观,则多少有一种载道文人的心理定势,所以对秦观的这类词,就很少放过。其实,如果舍弃知人论世的批评模式,单纯就文本批评,秦观的这首词,还是有其独特价值的,至少,在艺术手法,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的。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09-111

yíngchūn··chāngzhīduōshǎo--qínguān

chāngzhīduōshǎowéiyǒufēngérmiàoqínghóngfěnkāilediǎnjiāohuángxiǎo

zǎoshìbèixiǎofēngbàogèngchūngòngxiéyánglǎozěnxiāngxiāngshēnchùzuòfēngérbào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sāi)柳叶眼¹
译文:苏家有个小女孩名字叫简简,脸蛋像芙蓉眉眼如柳叶。
注释:¹柳叶眼:眼型较之杏眼是型上细一点扁一点,形如柳叶。
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
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
译文:十一岁时已经学会对着镜子自己化妆,十二岁时已经能够用针织绣衣裳。
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
十三行坐¹事调品²,不肯迷头³白地藏。
译文:十三岁就学会了各种丝竹管弦乐器,不愿意稀里糊涂白白的埋没掉自己的人生。
注释:¹行坐:行走或坐定。²调品:调丝品竹。³迷头:指头脑糊涂而分辨不清是非。
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
玲珑云髻(jì)生花样,飘飖(yáo)风袖蔷薇香。
译文:她把自己的头发编出各种花样,她走起路来,袖子里飘出蔷薇的香气。
注释:飘飖:形容举止轻盈、洒脱。
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
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
译文:她的姿态不同常人,浑身上下像是发着光一样(一说是眼睛时时转动,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译文:这个精灵一样的小姑娘夭折了,在她即将出嫁的前一年,突然就死掉了。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
译文:老丈和阿母不要悲伤啼哭啊,她应该本来就不是世间平凡男子的妻子。
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译文:她恐怕是天仙暂时贬谪人世,在人间只能待到十三岁。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译文:世间万物,凡是美好的大都不够坚固牢靠,美丽的彩霞容易吹散,珍贵的琉璃容易碎裂。

jiǎnjiǎnyín

bái tángdài 

jiāxiǎomíngjiǎnjiǎn rónghuāsāiliǔyǎn 
shíjìngxuédiǎnzhuāng shíèrchōuzhēnnéngxiùcháng 
shísānxíngzuòshìdiàopǐn kěntóubáicáng 
línglóngyúnshēnghuāyàng piāoyáofēngxiùqiángwēixiāng 
shū姿tàizhuàng zhuàndòngyǒuguāng 
èryuèfánshuāngshātáo míngniánjiàjīnnián 
zhàngrénābēi shìfán 
kǒngshìtiānxiānzhérénshì zhǐrénjiānshísānsuì 
dōuhǎojiānláo cǎiyúnsànliúcu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