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复明月,天宇净新霜。霜中养就白兔,未觉玉容苍。照影来今往古,圆缺阴晴几度,丹桂俨然芳。遐想广寒露,谁得一枝香。恍瑶台,飞宝镜,散重光。嫦娥久饵灵药,点出淡云妆。闲兴风姨相聚,不似天孙独苦,终日织仙裳。脉脉望河鼓,萦损几柔肠。
明月复明月,天宇净新霜。霜中养就白兔,未觉玉容苍。照影来今往古,圆缺阴晴几度,丹桂俨然芳。遐想广寒露,谁得一枝香。恍瑶台,飞宝镜,散重光。嫦娥久饵灵药,点出淡云妆。闲兴风姨相聚,不似天孙独苦,终日织仙裳。脉脉望河鼓,萦损几柔肠。

shuǐdiàotóuyòngqiányùn--bái

míngyuèmíngyuètiānjìngxīnshuāngshuāngzhōngyǎngjiùbáiwèijuéróngcāngzhàoyǐngláijīnwǎngyuánquēyīnqíngdānguìyǎnránfāngxiáxiǎng广guǎnghánshuízhīxiānghuǎngyáotáifēibǎojìngsànzhòngguāngchángéjiǔěrlíngyàodiǎnchūdànyúnzhuāngxiánxìngfēngxiāngshìtiānsūnzhōngzhīxiānshangmàimàiwàngyíngsǔnróucháng

白朴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 16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满耳笙(shēng)¹满眼花,满楼珠翠²胜吴娃³
译文:满耳是美妙的音乐满眼是美妙的花,满楼盛妆的少女胜过那美丽的吴娃。
注释:¹笙歌:乐声和歌声,泛指音乐。²珠翠:妇女的饰物,这里代指美女。³吴娃:吴地的美女。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因知海上神仙窟¹,只似人间富贵家。
译文:这才晓得那无限美好的天上神仙窟,也不过像这无比豪华的人间富贵家。
注释:¹神仙窟:神仙居处。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绣户¹夜攒(cuán)²红烛市,舞衣晴曳(yè)碧天霞。
译文:绣幕里夜间闪烁着的红烛就像闹市,白天里施着的舞裙活像天空的彩霞。
注释:¹绣户:指华丽的居室。²攒:聚集。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却愁宴罢青娥¹散,扬子江²头月半斜。
译文:担心是宴会罢了美女也随之而星散,管它扬子江那头一轮皓月是否西斜。
注释:¹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²扬子江:这里指润州附近的长江水域。

  诗题中的金陵,指润州,即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唐人喜称镇江为丹徒或金陵。如李德裕曾出任浙西观察使(治所润州),其《鼓吹赋·序》云:“余往岁剖符金陵。”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堂,大厅。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

  起二句连用三个“满”字,笔酣意深。满耳的笙箫吹奏,满眼的花容月貌,满楼的红粉佳丽,佩戴着炫目的珠宝翡翠,真比吴娃还美,若非仙宫似的富贵人家,不可能如此。

  颔联“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正以此意承接首联歌舞喧阗、花团锦簇的豪华场面。可诗人匠心独运,以倒说出之,便觉语新意奇。本来神话中的仙境,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诗人却倒过来说,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象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淡淡一语,衬托出周宝府中惊人的豪奢。沈德潜评此诗时说:“只是说人间富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

  颈联“攒”、“曳”二字丝丝入扣。雕饰精美的门庭,灯烛辉煌,像是红烛夜市一般。歌女们翩翩起舞,彩衣像牵曳着碧空云霞。轻歌曼舞,轻盈摇曳之姿毕现。“夜攒”益显其满堂灯火,“晴曳”更衬出锦绣华灿。“夜”和“晴”又把周宝夜以继日、沉湎于歌舞声色之中的场面写了出来。

  诗吟至此,已把争妍斗艳、溢彩流光的相府夜宴写到绝顶了,收笔几乎难以为继。而诗人别具心裁,毫锋陡然转到了宴会场外的静夜遥天:“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一个“愁”字,点出了清醒的诗人并未被迷人的声色所眩惑,而是别抱深沉的情怀。酒阑人散,月已半斜,徘徊扬子江头,西望长安,北顾中原,兵戈满天地,山河残破,人何以堪。伤时,怀乡,忧国,忧民,尽在一个“愁”字中含蕴了。

  “月半斜”之“半”,既是实景,又寓微言。这时黄巢起义军纵横驰骋大半个中国,地方藩镇如李克用等也拥兵叛唐,僖宗迭次出奔,唐王朝摇摇欲坠。只有东南半壁暂得喘息,然而握有重兵的周宝却整日沉湎酒色。这样一个局面,正是残月将落,良宵几何。

  全诗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笔浓墨极写阀阅之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而主旨却在尾联,诗眼又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一“愁”三“满”,首尾相应,产生强烈的对比作用。三“满”正是为了衬托出深“愁”。“愁”,是这首诗通前彻后的中心轴线。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97-1298页

péijīnlíngxiàngzhōngtángyàn

wéizhuāng tángdài 

mǎněrshēngmǎnyǎnhuā mǎnlóuzhūcuìshèng 
yīnzhīhǎishàngshénxiān zhǐrénjiānguìjiā 
xiùcuánhóngzhúshì qíngtiānxiá 
quèchóuyǎnqīngésàn yángjiāngtóuyuèbànxié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青青杨柳陌(mò)¹,陌²上别离人。
译文:排列在青青杨柳的路上,正在送别远去的亲人。
注释:¹杨柳陌:路旁栽杨柳的道路。多用指分别之处。²陌:田间小路。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爱子游燕赵¹,高堂²有老亲。
译文:是爱子宦游要去燕赵,高堂上还有他年迈的双亲。
注释:¹燕赵:燕赵都是古国名,地点都在河北。这里泛指河北诸郡。²高堂:用高堂指父母居处,或代称父母。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不行¹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译文:不离家无法把双亲奉养,离家去又新忧殷殷。
注释:¹不行:不行进;不前进。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切切¹委兄弟,依依²向四邻。
译文:情意恳切地把兄弟嘱咐,恋恋不舍地面对相送的乡邻。
注释:¹切切:恳挚、深切之意。²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都门¹帐饮²毕,从此谢亲宾。
译文:都门祖帐中饮过了饯行酒,从此就告别了亲属和友人。
注释:¹都门:都,都城。门,城门。都门,这里指都城。²帐饮:谓在郊野张设帷帐,宴饮送别。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挥涕(tì)逐前侣¹,含凄动征轮²
译文:洒泪去追赶前面的同伴,怀着悲伤启动远行的车轮。
注释:¹前侣:前面的同伴。²征轮:远行人乘的车。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车徒¹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译文:车马人从渐渐不能望见,车马后面不时扬起灰尘。
注释:¹车徒:车马和仆从。指游子及其仆人。徒:一作“从”。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¹亦辞(cí)家久²,看之泪满巾。
译文:我离开家乡日子也已很久,见到这情景不禁泪水满巾。
注释:¹吾:一作“余”。²久:一作“者”。

  王维有诗《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与这首《观别者》诗同一机杼。只是这首《观别者》写法上很别致。它借陌上人的惜别,来表现自己的宦游之悲。

  青青河畔,杨柳陌上,依依别离。似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之风,又宛若“杨柳依依”之韵,离别之境,自然而现。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爱子”一游,或为生计,或为功名。尚有高堂,已是老亲,又怎舍得弃高堂于不顾呢。一“爱”字,一“老”字,各种情境,只有画中人懂得。心念老亲,然生计所迫,远游原是那般无奈;此行远去,尚不知明天深浅,自然又有新的忧愁升起。此番远游,归期难料,然心中那个“孝”字,又该如何书写。切切转向兄弟,满腔的心思,托付于手足之上;依依而望,对父母的牵肠挂肚,都诉诸四邻。都门帐饮,饮毕做辞,心底仍是万千不舍,一一惜别那熟悉的脸庞。同伴早已动身,飞奔而去,再停留怕是要追赶不上,只得挥泪阔别,迈向前方,而那转身的瞬间,早已是两行滚烫的泪花。转眼间,已然望不见“车徒”,唯留下滚滚的行尘,淹没了远去的身影,那远眺的双眸,目送着远方消逝的身影,早已是老泪纵痕。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一句拉回现实,原来诗人只是一旁观者,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内心的触动,亦随着飘扬的尘土,沾湿了衣襟。

  诗中画面,在古代并不少见,诗词之中亦不乏这样的诗篇,然右丞笔下的画面,却是那般情深。至亲别离,肝肠寸断,然生活所迫,又无可奈何。历史画卷中,重复上演了多少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主角,不变的却都是那份难以割舍的情致,亲情、友情、爱情,一幕幕,一出出,在时空的帷幕里掀起层层浪花。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9-41
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趣令视事,风流一阻。癸卯入觐,必游之。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面下而探紫微泉,坐柏子潭上,高皇帝戎衣时,以三矢祈雨而得之者也。王言赫赫,神物在渊,其泉星如,其石标如,此玄泽也。上醒心亭,读曾子固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琅玡,从者暮之,遂去。
是时辛丑¹(jìn)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xí)²,趣³令视事,风流而阻。癸(guǐ)(mǎo)入觐,必游之。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qì)(shāng)之。看东坡书记,遒(qiú)峻耸洁可爱。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huò)。面下而探紫微泉,坐柏子潭上,高皇帝戎衣时,以三矢(shǐ)祈雨而得之者也。王言赫(hè)赫,神物在渊,其泉星如,其石标如,此玄泽也。上醒心亭,读曾子固记,望去古木层槎(chá),有邃(suì)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阅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而官而亭,而亭而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而解酲(chéng)亭,以效翻驳(bó)之局,腐鄙(bǐ)可厌。还访智仙庵(ān),欲进开化寺,放于琅(láng)(yá),从者暮之,遂去。
译文:辛丑那年面君回来,因为两亭(丰乐亭、醉翁亭)官员接待我,让我住下来(游玩)。适逢有公文,催促命令我尽快赴任,我洒脱放逸的兴致全被阻断了。我打算趁癸卯年入朝见君的机会,一定要游玩一下丰乐醉翁亭。我们骑快马登上丰乐亭,门生孙教、举人养冲氏反复地请我饮酒。观赏苏东坡书写的“丰乐亭记”,笔力雄健超拔飘逸可爱。登保丰堂,拜谒五贤祠,却不如门额之开阔。登上醒心亭,读曾子固《醒心亭记》,放眼望去庭外古树枝丫层层叠叠,倒也深邃值得探看,而我内心并不想旁及其它景点,于是走过薛老桥,登上酿泉井台,品尝酿泉之水。不一会儿直入欧门,登上醉翁亭。又游玩了意在亭,途中观看了梅亭,观赏玻璃亭,而最后到了老梅亭,梅是东坡亲手栽植的。我认为丰乐亭醉翁亭两亭是名胜古迹,此外断不可以再建亭子。一个官员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个牌匾,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欧阳修争高下吗?如果有人又建一座解酲亭,来效仿古代反驳文章成名的圈套,就迂腐鄙陋令人厌恶了。返程时拜访了智仙庵,想拜进开化寺,在琅玡纵情游玩,随行的人认为天色已暗,就离开了。
注释:丰乐亭:在安徽滁县西丰山北麓,宋代欧阳修建,自为记,苏轼书刻石。醉翁亭:在安徽滁县西南,宋僧智仙建,欧阳修为滁州太守,曾在此饮宴。因欧阳修自号醉翁,故将亭起名为醉翁亭。欧阳修撰有《醉翁亭记》。¹辛丑: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²檄:公文。³趣:催促。⁴癸卯:1603年(万历三十而年)。⁵曾子固:宋代曾巩,字子固。
滁阳诸山,视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州太守往来一秃,是左道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莳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门生,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chú)阳诸山,视吾家岩壑(hè),不啻(chì)数坡垞(chá)¹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²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³华胥(xū)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zhé)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yàn)之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wù)然之内也。而进士左官,写以为蘧(qú),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huī),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pǔ)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jīn)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¹⁰自立碑也。州太守往来而秃¹¹,是左道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¹²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¹³犹议及之,以为不教民莳¹⁴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颐¹⁵也哉?子瞻¹⁶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¹⁷门生,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jǐng)然存斯游也。
译文:滁水北岸的群山,跟我家乡的山崖沟壑相比,只不过是几处小土丘而已,(然而)有欧阳修、苏东坡二老涉足骋目其间,就可以与天下胜景比千古价值,难道不是名人效应吗?读欧阳修《醉翁亭记》,白发太守与老人孩童一起高兴游玩,差不多就是上古理想之国的风采,这一定是有欢乐游玩的原因而后才能欢乐游玩的啊。先生贬谪到茶陵的时候,寻找《史记》,不能读下去,非常怨恨议罪之辞的荒唐,所以先生用来治理滁州的理念,一定不在闲适欢乐昏然无知之内啊。全部升官或者降职,都把它当做转换旅舍(写:移置),那些(所谓)贤能的人在烟云水石前作诗饮酒,然而叫骂怨恨叹息酒酣耳热之后,最终还是不能忘怀。先生以中央大臣身份暂时治理滁州,淡然忘记自身处境,好像是管理自己的家园那样,这种忘怀得失没有物我区分的表现,襟怀气度哪像被贬之人?再说用丰乐夸赞他的老百姓,这是现任官为自己立碑啊。醉翁可修建亭子吗?亭匾墨迹初干,可是轻浮急躁的议论已经到来矣。先生难道不能(为自己)辨正名分(正、方:使动用法)吗,(题名)却反而不嫌弃“乐”、不忌讳“醉”。他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为了超越别人,不是为了敛名,所以他给亭子命名就不嫌弃不忌讳了。而崔文敏还议论这些,认为是不教育百姓栽种,却诱导他们喝酒。哎!先生地下有知,岂不是要笑脱了下巴?苏东坡领悟了欧先生的见解,所以特书大书,表明自己是先生门下的学生,不可以推辞题写亭名。他们师生双方,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太深远了啊。我与养冲君在这次游玩中终于醒悟了这些道理。
注释:¹垞:土丘。²永叔:欧阳修,字永叔。³灵台:周文王所建之台。⁴华胥:《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避于华胥氏之国……”后借以喻上古理想之国。⁵茶陵:在今湖南省。⁶谳辞:议罪之辞。⁷左官:降职。⁸蘧舍:旅舍。⁹馆阁:指中央大臣。¹⁰见任官:即现任官。¹¹秃:指智仙和尚。¹²浮躁:指轻浮急躁的议论。¹³崔文敏:即明代崔铣,字子钟,河南安阳人。1505年(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因得罪刘瑾,出为南京吏部主事,刘瑾事败后,召为经筵讲官。嘉靖(1522—1566)初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历南京礼部右侍郎,卒谥文敏。他主张效法程朱,斥王守仁为霸儒。¹⁴莳:栽种。¹⁵颐:下颔。¹⁶子瞻:苏轼字子瞻。¹⁷座主:进士称主考官座主。
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piān)¹。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译文:范增轩为项羽不杀刘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谓英雄之所以能够美名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国家和君王效命。
注释:¹挂帆西子扁舟:用吴越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破吴后与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hú),貂蝉元出兜(dōu)(móu)¹。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²试手不(fǒu)?寿君双玉瓯(ōu)³
译文: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成为近臣是在战场上拼杀得来,并不是靠着恩宠。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
注释:¹兜鍪:战盔,貂蝉为侍从贵臣所着冠上的饰物。²牛刀:这里牛刀是大材,孔子曾以“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小用。³玉瓯:玉制酒杯。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五年(1178)。词中作者借为范如山祝寿的机会,鼓励他应该去泸溪,施展自己的才干,锻练自己的能力,准备为收复祖国失地建功立业。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范氏一家都是很有民族气节的人,他父亲范邦彦曾仕金为蔡州新息县令,后率豪杰开城迎宋军,举家归宋。他很钦佩辛弃疾的忠心赤胆而把女儿嫁给了辛。辛跟范如山“皆中州之豪,相得甚”。范如山是个有才干的政治家,刘宰《故公安范大夫行述》说他“治官如家,抚民若子”,极受百姓拥护。他颇有忧世之心,常思恢复北土,但感于政治腐败,当道非人,又很想学陶渊明“躬耕南亩”,隐居不仕。

  淳熙五年(1178年)六月,南宋主战派名相张浚的儿子张拭(自号南轩),任荆湖北路安抚使,颇想干一番事业,轩范如山从金人占领区来,“知其豪杰,熟其形势”,便请他担任泸溪县令(即所谓“辟宰泸溪”)。范如山并不相信朝廷真能有所作为,故“迟迟未行”。辛弃疾当时正任湖北漕运副使,很希望范能出仕荆湖,“轩作此词勉之”。词的主题就是劝他以国事为重,“万里功名莫放休”,时时挂念“君王三百州”,努力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上片一开篇作者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掷地刘郎玉斗”。鸿门宴上刘邦令张良献玉斗给亚父范增,范增痛感项羽不听劝告放走刘邦,贻下后患,而将玉斗置于地,拔剑撞而破之。另一个是,“挂帆西子扁舟。”春秋吴越之争时,范蠡献西施于吴王,以瓦解吴王斗志;灭吴后,不受越封,复取西施乘舟游五湖而不返。写法都是似明而暗,一看便知是用典,但真正的用意却没有直接说出来,甚至连范增、范蠡的名字都没有出现。作者用这两个典的意思,主要轩范增、范蠡都与范如山同姓,又都是才智出众,有胆有识的谋士,轩而即以二范比如山,希望他成为二范那样的人物,能竭诚尽智为自己的君国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个看来隐晦的开端,不但艺术上很有特色(隐含范如山姓氏,却不出一范字),从词的主旨说也是很好的开端,有了这个开端垫底,下面几句正面劝勉的话就显得很有力量,很动感情了。“千古风流”应在我辈身上,不要轻抛建功立业(“万里功名”)的时机,要时时想到大宋的万里江山(“三百州”)呵!

  下片,针对范如山“迟迟未行”的思想活动,进行劝勉。一方面称赞了范的大才宏志,预言他定能有所成就,一方面劝告他不要嫌泸溪令职位低小难以发挥作用。而应当以之作为搞大事业的起点。为了同时表达这两方面的意思,作者选用了四个典故。

  一是:“燕雀岂知鸿鹄”。陈涉辍耕垄上,慨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故事,借此表明自己理解范的志向,他的不愿就任是想有更大的作为。

  二是:“貂蝉元出兜鍪”。用的南齐将军周盘龙的故事。周年老不能守边,还朝为散骑常侍(皇帝侍从,能预闻要政),世祖戏问他:“你戴貂蝉(近侍贵臣冠饰)冠比起戴兜鍪(战盔)来如何?”周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意思是说我成为近臣是在战场上拚杀得来的,不是靠了恩宠。这里表示自己理解范有更大的才能,想得到更能发挥作用的位置,但是想得到更大的尊荣,要想得到参预朝政的要位,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多作表现,积累“战功”。

  三是:南朝宋大将军宗悫的故事。宗晚年为豫州刺史,典签多所违执,宗怒叹“得一州如斗大,竟遭到典签的慢待!”辛借此表示自己体会到范的心情──以大才而屈居小小泸溪,且行动不能自主,难有作为。但也是劝他:宗悫都难免屈居下位,受小人之气,何况你我。典签,本为地方文书小吏,但南朝时,多由帝王亲信担任,以监视地方大员,号为“签师”,颇有实权。四是《论语·阳货篇》:孔子至武城,闻弦歌之声,认为割鸡无需用牛刀的故事。作者反其意而用之,鼓励范南伯不妨以牛刀杀鸡,一试身手,把泸溪治理好,以显示自己的才能。

  这首词是主要表达的是辛弃疾希望范如山能够以大局为重,不要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积极出仕以成就功业。辛弃疾以议论为词的特色在其中得以充分表现。

  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让他担任泸溪县令(即所谓“辟宰泸溪”),范如山并不相信朝廷真能有所作为,故“迟迟未行”。辛弃疾便写《破阵子》既为祝寿又为规劝,营意用典之妙,用梁启超的话说是“可为三叹!” 全词62字,用了范增、范蠡、陈涉、周盘龙、宗悫、子游六典,除周盘龙一典稍为冷僻外,均为熟典,为全词的生动内容的一部分,非耀学无生硬,得蕴藉隽永之妙,远胜于直接议论。 第一句典出刘邦送玉斗给项羽谋士范增,范掷玉斗于地,拔剑碎之,可谓以碎玉开始;而结句是辛弃疾献玉碗以祝寿,则为完玉终,其间,捕捉心态,造语灵动,以万里功名上对千古风流,下启君王三百州,而大宋三百州此时已剩下不及一半了,完玉之业吾辈岂能以一己之得失而置之度外乎?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年 :第245页 .

zhènzi··zhìliúlángdòu--xīn

wèifànnán寿shòushínánwèizhāngnánxuānzǎinánchíchíwèixíngyīnzuòmiǎnzhī

zhìliúlángdòuguàfān西zibiǎnzhōuqiānfēngliújīnzàiwàngōngmíngfàngxiūjūnwángsānbǎizhōu

yànquèzhī鸿hóngdiāochányuánchūdōumóuquèxiàodòukěnniúdāoshìshǒu寿shòujūnshuāngōu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
从军征遐(xiá)¹路,讨彼东南夷²
译文:随军千里去征战,讨伐那盘踞东南的孙权。
注释:¹遐:远。²东南夷:此处指孙权。
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
方舟¹顺广川²,薄暮³未安坻
译文:船船相并沿着大江而下,夜晚将至还未抵岸。
注释:¹方舟:两船并行。²顺广川:沿大江顺流而下。³薄暮:傍晚。⁴未安坻:没有安全靠岸,指船还在江中行驶。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白日舟西山¹,桑梓²有余晖。
译文:眼前太阳半落西山,林梢上尽是夕阳的余晖。
注释:¹西山:西边的山。²桑梓:是征途中所见的桑树和梓树。
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蟋蟀夹岸¹鸣,孤鸟翩(piān)²飞。
译文:两岸的蟋蟀声此起彼落,江上的孤鸟翩翩飞翔。
注释:¹夹岸:河两岸。²翩翩:飞翔的样子,含轻盈自如之意。
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
征夫心多怀¹,恻(cè)(chuàng)²令吾悲。
译文:征夫的心中有所思念,凄凄怆怆让我哀伤。
注释:¹多怀:思绪缠绕。²恻怆:悲痛伤感。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下船登高防¹,草露沾我衣。
译文:走下战船登上那高处的阵地,草叶上的夕露沾湿了衣衫。
注释:¹防:堤岸。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回身¹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译文:回身赴帐上床休息,我心中的苦闷诉给何人。
注释:¹回身:转身。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身服¹干戈²事,岂得念所私³
译文:既然自己已参加了战斗,怎么能时时挂念一己之私。
注释:¹服:从事。²干戈:古代兵器,干指盾,戈指戟。干戈事,指战事。³所私:指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即戎¹有授命,兹(zī)²理不可违。
译文:作战中随时献出生命,这种道理怎可违背!
注释:¹即戎:用兵,交战。²兹:这。

  开篇二句“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点明从军远征的目的。作者是个胸怀大志的人,这次出征无疑为他提供了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因此,他对这次从军出征抱有很大的希望。一个“遐”字、一个“讨”字,写出了这次出征的浩浩荡荡、堂堂正正,显现了诗人内心的艰巨感和自豪感,从而为作品奠定了一个慷慨激昂的基调,并成为全诗的主旋律。

  然而诗人并没有立即从正面抒写自己的豪情壮志及令人神往的战斗生活,而是笔锋一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沿途的景物。“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这二句既写出了从军生活的紧张气氛,又写出了因离家愈来愈远而产生的一种惆怅感。“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既是眼前的实景,又是诗人思乡之情的自然流露。不仅如此,秋风中蟋蟀的哀鸣,暮霭下孤鸟的乱窜,更增加了内心的凄凉与悲伤。诗人把暮色中的行军、夕阳下的桑梓及蟋蟀、孤鸟等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有机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典型的“悲秋图”。这样的景物描写,融情于景,以景写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浑融一体,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面对如此凄凉景象,诗人的感受是:“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离情别绪,人皆有之,而出征的将士则尤为强烈。这是因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横尸疆场,即便能侥幸生还,也很难保证在战乱频繁的年代不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因此生离死别的痛苦不能不咬噬他的心灵。为了排遣悲伤的情绪,诗人“下船登高防”,登上高高的河堤,久久地凝望着远方的故乡,以至被秋露打湿了衣裳。登高不仅没能销忧,反而感到一股寒意阵阵袭来,感情的浪涛不停地在胸中翻腾,无法遏制。“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柔肠寸断,难以成眠,甚至连个说心里话的人也没有。诗人好像被孤独、寂寞的气氛所包围,跌进了痛苦的深渊。这可以说是思妇游子的一种共同的心境。作品以简洁、朴实的语言,形象地勾画出抒情主人公悲怆难抑的情态。

  但是作者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志士,决不会长久地沉溺在儿女之悲中。因此,诗人笔锋又转,唱出了时代的音响:“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这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将作者从沉溺中惊醒,也如狂飙突起,喷泻出慷慨激昂的情怀,悲伤、低沉的情绪荡然无存。在国事与家事,事业与私情的天平上,作者作了理智的抉择。

  慷慨悲凉,是建安诗人的共同特色,该诗就体现了这一鲜明的时代特色。作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很善于运用感情起伏的反差,来突出内心的激情,这首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作品先通过景物描写,创造出一个典型的艺术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孤寂、凄凉、悲愁的心境,使诗歌的情绪跌入低谷。接着急转直上,又把情绪推向高潮:为了事业的成功,不惜抛弃个人的一切。可以说,这种落差越大,就越能突出诗人慷慨豪迈的情怀,也就越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刘凤泉 牟瑞平 蔡玉和主编.《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第52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