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亭亭如覆盎,佛塔东西屹相向。
苍山亭亭如覆盎,佛塔东西屹相向。
林头朝日射重檐,黄金丹砂晔生光。
林头朝日射重檐,黄金丹砂晔生光。
中华此塔第十五,图记所传知不妄。
中华此塔第十五,图记所传知不妄。
智惠薰成舍利罗,夜半奇芒时一放。
智惠薰成舍利罗,夜半奇芒时一放。
想见当时阿育王,麾叱神工鞭鬼匠。
想见当时阿育王,麾叱神工鞭鬼匠。
云车瘴海挽炎沙,沙底黄肠三万丈。
云车瘴海挽炎沙,沙底黄肠三万丈。
石排方面蔑石段,铁锢瘦中腰鼓样。
石排方面蔑石段,铁锢瘦中腰鼓样。
功夫精密业长久,位置尊严气高张。
功夫精密业长久,位置尊严气高张。
地皮浮水肤寸许,旱溢与之俱下上。
地皮浮水肤寸许,旱溢与之俱下上。
崧山归山夏秋雨,雨潦从衡岁相荡。
崧山归山夏秋雨,雨潦从衡岁相荡。
天龙围护夜叉守,终劫不敢生波浪。
天龙围护夜叉守,终劫不敢生波浪。
塔前树秀老不死,树下水流多益壮。
塔前树秀老不死,树下水流多益壮。
再拜初尝一勺甘,洗我三生烦恼障。
再拜初尝一勺甘,洗我三生烦恼障。

shě--wángtíngyún

cāngshāntíngtíngàngdōng西xiāngxiànglíntóucháoshèzhòngyánhuángjīndānshāshēngguāng

zhōnghuáshísuǒchuánzhīwàngzhìhuìxūnchéngshěluóbànmángshífàng

xiǎngjiàndāngshíāwánghuīchìshéngōngbiānguǐjiàngyúnchēzhànghǎiwǎnyánshāshāhuángchángsānwànzhàng

shípáifāngmiànmièshíduàntiěshòuzhōngyāoyànggōngjīngzhǎngjiǔwèizhìzūnyángāozhāng

shuǐcùnhànzhīxiàshàngsōngshānguīshānxiàqiūlǎocónghéngsuìxiāngdàng

tiānlóngwéichāshǒuzhōngjiégǎnshēnglàngqiánshùxiùlǎoshùxiàshuǐliúduōzhuàng

zàibàichūchángsháogānsānshēngfánnǎozhàng

王庭筠

王庭筠

王庭筠(1151~120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金代辽东人(今营口熊岳),米芾之甥。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历官州县,仕至翰林修撰。文词渊雅,字画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词作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 ▶ 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路出大梁¹城,关河²开晓晴。
译文:我一路经过大梁城,旭日初升照着河流关山。
注释:¹大梁:古地名,即今河南开封。²关河:原指函谷关、蒲津关等与黄河,后多泛指山河。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日翻龙窟(kū)¹动,风扫雁沙²平。
译文:阳光下翻滚的浪涛把龙宫摇撼,狂风扫平了大雁栖息的沙滩。
注释:¹龙窟:龙住的地方,此处指水底。²雁沙:大雁栖息的沙地,此处指黄河岸边的沙滩。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倚剑嗟(jiē)身事,张帆快旅情。
译文:斜倚着宝剑感叹身世飘泊不定,张帆快行旅途心情暂时舒展。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茫茫不知处,空外¹(zhào)²声。
译文:茫茫一片不知身在什么地方,空旷处有船棹歌声声传到耳旁。
注释:¹空外:天外,空中。²棹歌:船工行船时所唱之歌。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开始这两句点明他从大梁走出来,经过一些关山,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来烈了黄河边上。接着便写渡黄,河所看到的壮美景象,“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上承“晓晴”,太阳从东方升起,远射天汉,云蒸霞蔚,光采绚丽;阵阵暖人的晨风,把落雁平沙吹拂得那样平整熨贴。上句写天空,大河的上空阳光放出异彩;下句写河滩,晨风阵阵轻柔拂面。“翻”和“扫”两个动词用得准确、传神,两句相对,构成了一个浓淡相生、动静适宜的意境。

  “倚剑嗟身龙,张帆快旅情。茫茫不知处,空外樟歌声。”触景生情,四句写自己在渡黄河时发出的感慨。谢榛为人正直,又重友情,在旅游京师时以诗交友,曾居“后七子”的盟长。后来由于和李攀龙论诗意见不合,竟借口谢为“布衣”被排斥在“七子”之外,甚至受到人身攻击,这对于谢榛来说,心中肯定是有不平的,一个“嗟”字道出了他被弃置后的悲凉。现在已在渡河,晨风习习,帆张船疾,旅途的快乐使他忘却了一腔不快,心中抑郁为之一扫。诗人站在船头上,广阔的天际,滔滔巨流,四顾茫茫,几乎不觉身在何处,在虚空渺远的地方,还传来一阵阵船夫的号子声和歌声。这是劳动的欢乐,抑为痛苦的呻吟。它能激起诗人共鸣的原因诗中并没有明说,但联系他的性格,以及他的遭遇,其心境有欢乐也有悲哀。有对于黄河壮美景色的赞叹,也有内心郁闷的抒发。

  这首诗风格规模杜甫,句法格律,森严井然。尾联拓开,以一片空灵虚幻的景色寄意属情,如同王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一样,不言而言之,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广的想象境地。

参考资料:
1、 麻守中,张军主编.历代旅游诗文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10月:102
2、 毋永利编著.古诗观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08:747

huáng--xièzhēn

chūliángchéngguānkāixiǎoqíng

fānlóngdòngfēngsǎoyànshāpíng

jiànjiēshēnshìzhāngfānkuàiqíng

mángmángzhīchùkōngwàizhàoshēng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搜神记》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¹,不知是鸟。六(pú)(fú)²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搜神记》
译文:豫章郡新喻县的一个男子,看见田间有六七个女子,都穿着羽毛做的衣服。他不知道她们是鸟,就六匐着爬上前去,拿了其中一个女子脱下来的羽衣,将它藏了起来。接着就走近那几只变成了女子的鸟。那几只鸟各自飞跑了,只有一只鸟不能飞走,这男子就娶了她作妻子,一共生了三个女儿。 她后来让女儿去问她们的父亲,才知道那衣服藏在稻垛之下,她找到了衣服,便穿上飞走了。后来她又来迎接三个女儿,女儿们也都飞走了。
注释:¹毛衣:禽鸟的羽毛。²六匐:指爬行或爬。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xiān)¹四卷天无河²,清风吹空月舒波³
译文:薄云四处飘散还不见银河,清风吹开云雾月光放清波。
注释:¹纤云:微云。²河:银河。³月舒波:月光四射。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zhǔ)¹君当歌。
译文:沙滩里水平波息声影消失,斟月美酒相劝请你唱支歌。
注释:¹属:劝酒。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译文:你的歌声酸楚歌辞也悲苦,没有听完热泪就纷纷下落。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洞庭¹连天九疑²高,蛟龙出没猩³(wú)号。
译文:洞庭湖水连天九疑山高峻,湖中的蛟龙出没猩鼯哀号。
注释:¹洞庭:洞庭湖。²九疑: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³猩:猩猩。⁴鼯:鼠类的一种。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¹
译文:九死一生到达这被贬官所,默默地幽居远地好像潜逃。
注释:¹如藏逃:有如躲藏的逃犯。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下床畏蛇食畏药¹,海气²湿蛰(zhé)³熏腥臊(sāo)
译文:下床怕蛇咬吃饭又怕毒药,潮气与毒气相杂到处腥臊。
注释:¹药:指蛊毒。南方人喜将多种毒虫放在一起饲养,使之互相吞噬,最后剩下的毒虫叫做蛊,制成药后可杀人。²海气:卑湿的空气。³蛰:潜伏。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sì)¹继圣登²(kuí)(gāo)³
译文:昨日州衙前忽然擂动大鼓,新皇继位要举用夔和皋陶。
注释:¹嗣皇:接着做皇帝的人,指宪忠。²登:进用。³夔皋:夔和皋陶,传说是舜的两位贤臣。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赦书¹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²皆除死³
译文:大赦文书一日万里传四方,犯有死罪的一概免除死刑。
注释:¹赦书:皇帝发布的大赦令。²大辟:死刑。³除死:免去死刑。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迁者¹追回流者²还,涤(dí)(xiá)³荡垢(gòu)清朝班
译文:被贬谪的召回放逐的回朝,革除弊政要剪除朝中奸佞。
注释:¹迁者:贬谪的官吏。²流者:流放在外的人。³瑕:玉石的杂质。⁴班:臣子上朝时排的行列。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州家¹申名²使家³,坎轲(kē)只得移荆(jīng)
译文:刺史提名赦免观察使扣压,命运坎坷只能够迁调荒漠。
注释:¹州家:刺史。²申名:上报名字。³使家:观察使。⁴抑:压制。⁵坎轲:这里指命运不好。⁶荆蛮:今湖北江陵。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判司¹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²尘埃间。
译文:判司原本是小官不堪一提,未免跪地挨打有苦向谁说。
注释:¹判司:唐时对州郡诸曹参军的总称。²捶楚:棒杖一类的刑具。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同时辈流多上道¹,天路²幽险³难追攀(pān)
译文:一起被贬谪的大都已回京,进身朝廷之路比登天难攀。
注释:¹上道:上路回京。²天路:指进身于朝廷的道路。³幽险:幽昧险碍。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¹
译文:你的歌声暂且停止听我唱,我的歌声和你绝不是同科。
注释:¹殊科:不一样,不同类。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译文:一年的明月今夜月色最好,人生由命又何必归怨其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有酒不饮奈明何。
译文:有酒不饮怎对得天上明月?

  这首诗以近散文化的笔法,古朴的语言,直陈其事,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诉,洒脱疏放,别具一格。

  诗里写了张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题为“赠张功曹”,却没有以“我歌”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反客为主,把“君歌”作为主要内容,借张署之口,浇诗人胸中之块垒。

  诗的前四句描写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对饮的环境,如文的小序:碧空无云,清风明月,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境界中,两个遭遇相同的朋友不禁举杯痛饮,慷慨悲歌。韩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曾表示过“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他不仅有忧时报国之心,而且有改革政治的才干。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天旱民饥,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和张署,直言劝谏唐德宗减免关中徭赋,触怒权贵,两人同时被贬往南方,韩愈任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任临武(今属湖南)令。直至唐宪宗大赦天下时,他们仍不能回到中央任职。韩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参军,张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参军。得到改官的消息,韩愈心情很复杂,于是借中秋之夜,对饮赋诗抒怀,并赠给同病相怜的张署。

  诗的开头在描写月夜环境之后,用“一杯相属君当歌”一转,引出了张署的悲歌,是全诗的主要部分。诗人先写自己对张署“歌”的感受:说它声音酸楚,言辞悲苦,因而“不能听终泪如雨”,和盘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动极深。

  张署的歌,首先叙述了被贬南迁时经受的苦难,山高水阔,路途漫长,蛟龙出没,野兽悲号,地域荒僻,风波险恶。好不容易“十生九死到官所”,而到达贬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着又写南方偏远之地多毒蛇,“下床”都可畏,出门行走就更不敢了;且有一种蛊药之毒,随时可以制人死命,饮食要非常小心,还有那湿蛰腥臊的“海气”,也令人受不了。这一大段对自然环境的夸张描写,也是诗人当时政治境遇的真实写照。

  上面对贬谪生活的描述,情调是感伤而低沉的,下面一转,而以欢欣鼓舞的激情,歌颂大赦令的颁行,文势波澜起伏。唐宪宗即位,大赦天下。诗中写那宣布赦书时的隆隆鼓声,那传送赦书时日行万里的情景,场面的热烈。节奏的欢快,都体现出诗人心情的欢愉。特别是大赦令宣布:“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这当然使韩、张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写到这里,诗情又一转折,尽管大赦令写得明明白白,但由于“使家”的阻挠,他们仍然不能回朝廷任职。“坎轲只得移荆蛮”,“只得”二字,把那种既心有不满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地是“荆蛮”之地,职又是“判司”一类的小官,卑小到要常受长官“捶楚”的地步。面对这种境况,他们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天路幽险”,政治形势还是相当险恶的。

  以上诗人通过张署之歌,倾吐了自己的坎坷不平,心中的郁职,写得形象具体,笔墨酣畅。诗人既已借别人的酒杯浇了自己的块垒,不用再浪费笔墨直接出面抒发自己的感慨了,所以用“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接一转,写出了自己的议论。仅写了三句:一是写此夜月色最好,照应题目的“八月十五”;二是写命运在天;三是写面对如此良夜应当开怀痛饮。表面看来这三句诗很平淡,实际上却是诗中最着力最精彩之笔。韩愈从切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祸福无常,自己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生由命非由他”,寄寓深沉的感慨,表面上归之于命,实际有许多难言的苦衷。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如镜,悬在碧空蓝天,不开怀痛饮,就是辜负这美好的月色。再说,借酒浇愁,还可以暂时忘却心头的烦恼。于是情绪由悲伤转向旷达。然而这不过是故作旷达而已。寥寥数语,似淡实浓,言近旨远,在欲说还休的背后,别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深意。从感情上说,由贬谪的悲伤到大赦的喜悦,又由喜悦坠入迁移“荆蛮”的怨愤,最后在无可奈何中故做旷达。抑扬开阖,转折变化,章法波澜曲折,有一唱三叹之妙。全诗换韵很多,韵脚灵活,音节起伏变化,很好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使诗歌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从结构上说,首与尾用酒和明月先后照应,轻灵简炼,使结构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苍凉。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86-787 .

yuèshízèngzhānggōngcáo

hán tángdài 

xiānyúnjuǎntiān qīngfēngchuīkōngyuèshū 
shāpíngshuǐshēngyǐngjué bēixiāngzhǔjūndāng 
jūnshēngsuānqiě néngtīngzhōnglèi 
dòngtíngliántiānjiǔgāo jiāolóngchūxīngháo 
shíshēngjiǔdàoguānsuǒ yōucángtáo 
xiàchuángwèishéshíwèiyào hǎishī湿zhéxūnxīngsāo 
zuózhězhōuqiánchuí huángshèngdēngkuígāo 
shèshūxíngwàn zuìcóngjiēchú 
qiānzhězhuīhuíliúzhěhuán xiádànggòuqīngcháobān 
zhōujiāshēnmíngshǐ使jiā kǎnzhǐjīngmán 
pànbēiguānkānshuō wèimiǎnchuíchǔchénāijiān 
tóngshíbèiliúduōshàngdào tiānyōuxiǎnnánzhuīpān 
jūnqiěxiūtīng jīnjūnshū 
niánmíngyuèjīnxiāoduō rénshēngyóumìngfēiyóu 
yǒujiǔyǐnnàimíng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少年离别意非轻¹,老去相逢亦怆(chuàng)²
译文:年轻时别离,那种情意是不轻的;如今老了,连相见也使我感到伤心。
注释:¹意非轻:情意不是轻的。²怆情:悲伤。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草草¹杯盘²共笑语,昏昏³灯火话平生。
译文:随意准备些酒菜,为的是边吃边聊;灯火亦暗,我们把别后所见所思,互相倾吐,直到夜深。
注释:¹草草:随便准备的。²杯盘:指的是酒和菜。³昏昏:昏暗,光线暗淡。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译文:我正在感慨分隔两地已有三年之久,却又要离开你去万里外的辽国,冒着风沙旅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欲问后期¹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译文:要问我何日相会,怎说得准?你见到那鸿雁南飞,会有我捎来平安的家信。
注释:¹后期:后会的日期。

  诗以议论起,用递进法展开。先说自己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在年轻时就对离别看得很重,到了年老,即使是会面,也引起心中的伤悲。对句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年老了,会一次少一次,所以相见时对未来充满感伤;一是有会必有别,因为对离别的感伤,就连对会面也感到心情沉重起来。

  毕竟,与别相比,会还是快乐的。第二联写会面时的亲情。兄妹俩随意准备了些酒菜,只是为了把酒谈话,话很多,一直到夜间,还在昏暗的灯光下说着。这两句,很形象地刻绘了兄妹俩的感情,都是就眼前实事组织进诗,显得十分亲切;比那些着意雕镂、粉饰拔高的话自然得多。正因为如此,这联成为传诵的名句。宋吴可《藏海诗话》云:“七言律一篇中必有剩语,一句中必有剩字,如‘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如此句无剩字。”赞赏了句中用语稳妥,浑成一气。同时,王安石的诗以善用叠字闻名,这联中两个叠字也用得很成功。“草草”二字,说出了兄妹俩的感情至深,用不着世俗的客套,能够相会已是最大的满足,描绘了和睦温暖的家庭气氛。“昏昏”二字,写两人说了又说,灯油已快干,灯火已昏暗,仍顾不上休息。

  下半四句写别,呼应首联。刚刚在叹息已经三年没有见面,知心话说不完,眼下自己马上又要到万里外的辽国去,诗便自然而然地转入惆怅,话题也就引入别后。于是,妹妹挂念地问:“后会在什么日子?”兄长只能含糊地回答:“见到大雁南飞,我就会从北国带回消息了。”其实,诗人自己不能预料会面的日子。诗就在无可奈何的气氛中结束,留下了一丝安慰,一个悬念。

  这首诗没有用一个典故,把人所习见的家庭生活细节捡选入诗,而以传神的语言表达出来,是那么地质朴自然,因而成为王安石七律中的名作。

参考资料: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58-159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9-60

shìchángānjūn

wángānshí sòngdài 

shàoniánbiéfēiqīng lǎoxiāngféngchuàngqíng 
cǎocǎobēipángòngxiào hūnhūndēnghuǒhuàpíngshēng 
liánhǎisānnián yòuzuòchénshāwànxíng 
wènhòushì shūyīngjiànyànnánzhēng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译文:大风好似卷起江湖,下雨黯淡了村庄,四面山上被风雨吹打的声音,像海上的浪涛翻卷。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溪柴¹火软蛮毡(zhān)²暖,我与狸(lí)³不出门。
译文: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注释:¹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²蛮毡:中国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毛毡,宋时已有生产。³狸奴:指生活中被人们驯化而来的猫的昵称。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僵卧¹孤村²不自哀³,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
译文: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注释:¹僵卧:躺卧不起。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²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³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⁴思:想着,想到。⁵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阑(lán)¹卧听风吹雨²,铁马³冰河入梦来。
译文:夜将尽时,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注释:¹阑:夜残;夜将尽时。²风吹雨:风雨交加。³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⁴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第一首诗主要写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诗人之处境。前两句以夸张之法写大雨瓢泼,其声响之巨,描绘出黑天大风大雨之境,很是生动,波涛汹涌之声正与作者渴望为国出力、光复中原之心相印。后两句转写近处,描写其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

  第二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低卧,直挺挺地躺着,意思是说年老力衰,作者当时已68岁。孤村,荒僻的小村,指作者的故乡山阴。戍,是守卫的意思。轮台,是汉代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县,这里是借指宋朝北方边防据点。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拖着病弱的身体,躺在这荒僻的小村庄里,但是我并不为自己的艰难处境而哀伤,我还想着为国家去守卫北方边疆。“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

  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不必多此一举。另外,诗人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才罢官闲居的。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显得渺小和可鄙。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参考资料:
1、 高安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论两篇·2012年·广西师范学院
2、 缪钺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984-985 .

shíyuèfēngzuòèrshǒu

yóu sòngdài 

fēngjuǎnjiāngàncūn shānshēngzuòhǎitāofān 
cháihuǒruǎnmánzhānnuǎn chūmén 

jiāngcūnāi shàngwèiguóshùlúntái 
lántīngfēngchuī tiěbīngmèng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