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辞华盖居,来卜山阴宅。
远辞华盖居,来卜山阴宅。
乍到俗未谙,久住地旋辟。
乍到俗未谙,久住地旋辟。
屋庐尚朴纯,楹桷谢雕饰。
屋庐尚朴纯,楹桷谢雕饰。
高营踞山跗,深甃逗泉脉。
高营踞山跗,深甃逗泉脉。
檐将狼尾苫,门用鼠管织。
檐将狼尾苫,门用鼠管织。
缺垣唯补萝,圯砌总蒙。
缺垣唯补萝,圯砌总蒙。
编篱限迩邻,树枿表殊场。
编篱限迩邻,树枿表殊场。
本来是野性,岂是耽地僻。
本来是野性,岂是耽地僻。
学圃欲拟樊,为功敢侔稷。
学圃欲拟樊,为功敢侔稷。
宁惜劳外形,自甘食余力。
宁惜劳外形,自甘食余力。
耕锄限儿课,灌溉当仆役。
耕锄限儿课,灌溉当仆役。
破块何畇々,陈器亦畟畟。
破块何畇々,陈器亦畟畟。
驾许俗士回,屐向邻翁惜。
驾许俗士回,屐向邻翁惜。
筐筥织湘材,锹锸铸棠液。
筐筥织湘材,锹锸铸棠液。
卓?鹰觜利,负蓑猬毛磔。
卓?鹰觜利,负蓑猬毛磔。
俯仰疲桔槔,沾洒渍袯襫。
俯仰疲桔槔,沾洒渍袯襫。
循畦行策镵,偃林卧欹石。
循畦行策镵,偃林卧欹石。
镰披欲芟丘,刈削竟驱砾。
镰披欲芟丘,刈削竟驱砾。
值阜即为坡,遇凹就成洫。
值阜即为坡,遇凹就成洫。
堤崩防密葭,窦隙拒乱棘。
堤崩防密葭,窦隙拒乱棘。
地同农亩计,区学井田画。
地同农亩计,区学井田画。
长畛纵复横,曲渠广还窄。
长畛纵复横,曲渠广还窄。
接流引余清,疏沼汇深碧。
接流引余清,疏沼汇深碧。
架桁秋实垂,篱落夏蔓幂。
架桁秋实垂,篱落夏蔓幂。
雨露加膏腴,粪土发硗瘠。
雨露加膏腴,粪土发硗瘠。
识种题裹藏,辨类分行植。
识种题裹藏,辨类分行植。
莳法常按谱,候时即看历。
莳法常按谱,候时即看历。
蕨芽拳握紫,姜挚拇骈赤。
蕨芽拳握紫,姜挚拇骈赤。
两合怜罽蒘,丛生爱铫芅。
两合怜罽蒘,丛生爱铫芅。
初{?矜}迸蛰雷,新薹长春璟。
初{?矜}迸蛰雷,新薹长春璟。
雀弁蓘叶峨,马帚茾茎直。
雀弁蓘叶峨,马帚茾茎直。
蔩繁微瓞绵,瓠老枯瓣拆。
蔩繁微瓞绵,瓠老枯瓣拆。
芍苗卷龙须,药干拥牛膝。
芍苗卷龙须,药干拥牛膝。
黄独雪晴收,紫藄露晞摘。
黄独雪晴收,紫藄露晞摘。
阴阶茂菧苨,下田丰菲蒠。
阴阶茂菧苨,下田丰菲蒠。
卷轮木耳垂,攒刺菱角射。
卷轮木耳垂,攒刺菱角射。
秋茄采更稀,夜韭剪仍殖。
秋茄采更稀,夜韭剪仍殖。
芝芳凝海琼,茭郁点池墨。
芝芳凝海琼,茭郁点池墨。
枸杞香可醪,竹菇熟堪腊。
枸杞香可醪,竹菇熟堪腊。
石皮被柔藫,土酥脍肥菂。
石皮被柔藫,土酥脍肥菂。
细莼入馔鲈,鲜蒌杂羹鲫。
细莼入馔鲈,鲜蒌杂羹鲫。
荼苦檗与俦,菘脆冰为敌。
荼苦檗与俦,菘脆冰为敌。
菌栌西蜀致,苜蓿大宛得。
菌栌西蜀致,苜蓿大宛得。
长萦荇带流,乱簇纻丝绎。
长萦荇带流,乱簇纻丝绎。
芹效野人献,瓜为天子副。
芹效野人献,瓜为天子副。
决明才一方,莴苣连数席。
决明才一方,莴苣连数席。
琼縻慰渴心,玉延起羸疾。
琼縻慰渴心,玉延起羸疾。
蕈毒笑非喜,芥辛泣讵戚。
蕈毒笑非喜,芥辛泣讵戚。
盘根芋埋壤,脱颖笋穿壁。
盘根芋埋壤,脱颖笋穿壁。
撷香怜鸡苏,折甘嗜燕麦。
撷香怜鸡苏,折甘嗜燕麦。
粟腐切方圭,乳饼斫圆璧。
粟腐切方圭,乳饼斫圆璧。
孕子棕受刳,赘緌石被馘。
孕子棕受刳,赘緌石被馘。
兔目淘夏槐,鹿角芼腊炙。
兔目淘夏槐,鹿角芼腊炙。
菁托诸葛呼,巢以元修斥。
菁托诸葛呼,巢以元修斥。
苋褒蔡守清,薇怨周节逆。
苋褒蔡守清,薇怨周节逆。
邪蒿义所攘,秽荽理堪哑。
邪蒿义所攘,秽荽理堪哑。
薄利嘉拔葵,省谤恶遗薏。
薄利嘉拔葵,省谤恶遗薏。
穷餐齑酸黄,俭啖薤留白。
穷餐齑酸黄,俭啖薤留白。
闲情付田园,生意仰膏泽。
闲情付田园,生意仰膏泽。
荚齐翠疑剪,甲拆绿讶擘。
荚齐翠疑剪,甲拆绿讶擘。
掩冉烟际姿,葱蒨雨余色。
掩冉烟际姿,葱蒨雨余色。
始掇惜滓染,载涤畏虫螫。
始掇惜滓染,载涤畏虫螫。
新荐或在笾,薄湘亦须鬲。
新荐或在笾,薄湘亦须鬲。
求久渐投酸,致爽遽沃醷。
求久渐投酸,致爽遽沃醷。
不烦僚友送,敬向先圣释。
不烦僚友送,敬向先圣释。
对屠夸大嚼,燕客欣小摘。
对屠夸大嚼,燕客欣小摘。
柈羞不过三,瓮菹当饫百。
柈羞不过三,瓮菹当饫百。
未能著蔬经,安敢逾食籍。
未能著蔬经,安敢逾食籍。
旨蓄足山厨,素供过香积。
旨蓄足山厨,素供过香积。
用兹卒岁年,庶得勤朝夕。
用兹卒岁年,庶得勤朝夕。
宾魏徐见厌,厄陈颜自怿。
宾魏徐见厌,厄陈颜自怿。
洁畚士耻污,造桥盗怀恤。
洁畚士耻污,造桥盗怀恤。
抱瓮忿设机,授书诮求益。
抱瓮忿设机,授书诮求益。
纵马因致忧,吞蛭遂亡谪。
纵马因致忧,吞蛭遂亡谪。
万钱柳复乞,片金华还掷。
万钱柳复乞,片金华还掷。
仕知吕侄妄,居味郑人识。
仕知吕侄妄,居味郑人识。
枕肱仲尼乐,伤指范宣阨。
枕肱仲尼乐,伤指范宣阨。
鼎臑固云嘉,食箪亦足适。
鼎臑固云嘉,食箪亦足适。
敷淡分所安,堪味欲易极。
敷淡分所安,堪味欲易极。
毋因口体累,遂使愆民德。
毋因口体累,遂使愆民德。

càiwèiyǒngjiātángqīngyòu--bēn

yuǎnhuágàiláiboshānyīnzhái

zhàdàowèiānjiǔzhùxuán

shàngchúnyíngjuéxièdiāoshì

gāoyíngshānshēnzhòudòuquánmài

yánjiānglángwěishānményòngshǔguǎnzhī

quēyuánwéiluózǒngméng

biānxiàněrlínshùnièbiǎoshūchǎng

běnláishìxìngshìdān

xuéfánwèigōnggǎnmóu

níngláowàixínggānshí

gēngchúxiànérguàngàidāng

kuàiyúnchén

jiàshìhuíxiànglínwēng

kuāngzhīxiāngcáiqiāochāzhùtáng

zhuōyīngsuōwèimáozhé

yǎnggāozhānshì

xúnxíngchányǎnlínshí

liánshānqiūxuējìng

zhíwèiāojiùchéng

bēngfángjiādòuluàn

tóngnóngxuéjǐngtiánhuà

zhǎngzhěnzònghéng广guǎngháizhǎi

jiēliúyǐnqīngshūzhǎohuìshēn

jiàhéngqiūshíchuíluòxiàmàn

jiāgāofènqiāo

shízhǒngguǒcángbiànlèifēnxíngzhí

shíchángànhòushíkàn

juéquánjiāngzhìpiánchì

liǎngliáncóngshēngàidiào

chū{{jīn}}bèngzhéléixīntáizhǎngchūnjǐng

quèbiàngǔnézhǒuqiānjīngzhí

yínfánwēidiémiánlǎobànchāi

sháomiáojuǎnlóngyàogànyōngniú

huángxuěqíngshōuzhāi

yīnjiēmàoxiàtiánfēngfēi

juǎnlúněrchuízǎnlíngjiǎoshè

qiūjiācǎigèngjiǔjiǎnréngzhí

zhīfāngnínghǎiqióngjiāodiǎnchí

gǒuxiāngláozhúshúkān

shíbèiróutánkuàiféi

chúnzhuànxiānlóugēng

chóusōngcuìbīngwèi

jūn西shǔzhìxuwǎn

zhǎngyíngxìngdàiliúluànzhù

qínxiàorénxiànguāwèitiānzi

juémíngcáifāngliánshù

qióngwèixīnyánléi

xùnxiàofēijièxīn

pángēnmáirǎngtuōyǐngsǔn穿chuān

xiéxiāngliánzhégānshìyànmài

qièfāngguībǐngzhuóyuán

yùnzizōngshòuzhuìruíshíbèiguó

táoxiàhuái鹿jiǎomàozhì

jīngtuōzhūcháoyuánxiūchì

xiànbāocàishǒuqīngwēiyuànzhōujié

xiéhāosuǒrǎnghuìsuīkān

báojiākuíshěngbàngè

qióngcānsuānhuángjiǎndànxièliúbái

xiánqíngtiányuánshēngyǎnggāo

jiácuìjiǎnjiǎchāi绿bāi

yǎnrǎnyān姿cōngqiàn

shǐduōrǎnzàiwèichóngshì

xīnjiànhuòzàibiānbáoxiāng

qiújiǔjiàntóusuānzhìshuǎng

fánliáoyǒusòngjìngxiàngxiānshèngshì

duìkuājuéyànxīnxiǎozhāi

bànxiūguòsānwèngdāngbǎi

wèinéngzheshūjīngāngǎnshí

zhǐshānchúgōngguòxiāng

yòngsuìniánshùqíncháo

bīnwèijiànyànèchényán

jiéběnshìchǐzàoqiáodào怀huái

bàowèng忿fènshèshòushūqiàoqiú

zòngyīnzhìyōutūnzhìsuìwángzhé

wànqiánliǔpiànjīnhuáháizhì

shìzhīzhíwàngwèizhèngrénshí

zhěngōngzhòngshāngzhǐfànxuānè

dǐngnàoyúnjiāshídānshì

dànfēnsuǒānkānwèi

yīnkǒulèisuì使shǐqiānmín

徐贲

徐贲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 5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¹,琴尚在御²,而新声代故!
译文: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绚烂的色彩掩盖了素洁的颜色。琴声依旧在奏响,但已经不是原来的人在弹奏了。
注释:¹五色凌素:绚丽色彩掩盖住原本洁白的颜色。凌:侵犯、欺压,在此作掩盖、遮住、占据之意。²御:使用。
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mào)于淫而不悟¹
译文:锦江中有相伴游泳的鸳鸯,汉宫中有交援伸展的枝条。他们都不曾离弃伴侣。慨叹世上的人,却迷惑于美色,喜新厌旧。
注释:¹瞀于淫而不悟:沉迷于荒诞淫乱中不能醒。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shāng)(shāng)¹,与君长诀!
译文:朱弦断,知音绝。明镜缺,夫妻分。朝露晞,缘分尽。芳时歇,人分离。白头吟,伤离别。希望您吃得好好的不要挂念我。对着浩浩荡荡的锦水发誓,从今以后和你永远诀别。
注释:¹汤汤:指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juébiéshū--zhuōwénjūn

chūnhuájìngfānglíngqínshàngzàiérxīnshēngdài

jǐnshuǐyǒuyuānhàngōngyǒuérxīnjiēshìzhīrénmàoyínér

zhūxiánduànmíngjìngquēcháofāngshíxiēbáitóuyínshāngbiéjiācānniànqièjǐnshuǐtāngtāngjūnzhǎngjué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林尽水源¹,便²³一山,山有小口,仿佛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¹⁰数十步,豁然开朗¹¹。土地平¹²¹³,屋舍¹⁴(yǎn)¹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¹⁶¹⁷。阡(qiān)陌交通¹⁸,鸡犬相闻¹⁹。其中往来²⁰种作,男女衣着²¹,悉²²如外人²³。黄发垂髫(tiáo)²⁴,²⁵怡然²⁶自乐。
译文: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注释:¹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林:代指桃花林。尽:消失(词类活用)。²便:于是,就。³得:发现。⁴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⁵若:好像……似的。⁶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⁷:起初,刚开始。⁸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⁹复:又,再。¹⁰行:行走。¹¹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¹²平:平坦。¹³旷:开阔;宽阔。¹⁴屋舍:房屋。¹⁵俨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¹⁶之:这。¹⁷属:类。¹⁸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¹⁹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²⁰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²¹衣着:穿着打扮。²²悉:全,都。²³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²⁴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²⁵并:都。²⁶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莫唱当年长恨歌¹,人间亦自有银河²
译文: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
注释:¹长恨歌: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之诗,写的是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的政治悲剧与爱情悲剧。²银河:天河。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石壕(háo)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¹上多。
译文:像石壕村那样的夫妻诀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太多。
注释:¹长生殿:旧址在陕西骊山华清宫内。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引发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长恨歌》和《石壕吏》是有名的诗篇,其创作背景均为安史之乱。它们一以帝王生活为题材,一以百姓遭遇为主旨,恰好构成鲜明的对照。

  “莫唱当年长恨歌”,莫唱是因为《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杨贵妃之死,对唐玄宗之无奈,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歌颂了他们的爱情专一,为后代小说、戏曲创作提供了题材,如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元白朴的《梧桐雨》,明吴世美的《惊鸿记》、清洪昇的《长生殿》等等,莫不受其影响。与其大书特书皇帝的悲欢离合,不如深入细致地描写普通人的生离死别,故“莫唱”二字又引出了第二句“人间亦自有银河”。“人间”就将银河这个民间传说引入现实生活中来。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战争频繁,有开边之战,也有内战,其中规模大的,如用兵吐蕃,讨伐南诏,尤其是安史之乱,伤亡惨重,丁壮或死于战场,或死于徭役,或久戍不归,在人间划出了无数条银河,而最令作者痛心的,要数石壕村的一对老夫妻了。“老翁逾墙走”,老妇河阳役的惨状。杜甫还在同一时期作品《新婚别》中拟写一个“席不暖君床”的新娘子,送别刚刚结婚的新郎官应征入伍,造成一对新婚夫妇“暮婚晨告别”的痛苦。在《垂老别》中,又描写了一个“子孙阵亡尽”的老翁,在风烛残年之时还要应征入伍,与其老伴依依借别、“塌然摧肺肝”的情景。由此可见,“石壕村里夫妻别”是当时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作者感叹地说:“泪比长生殿上多。”长生殿上泪,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泪没有多少,而要大书特书,深表同情,而不书及比长生殿上泪更多的石壕村。这里,作者严肃地批评了白居易,自有其道理在。似乎可以这样悦,袁枚的这首《马嵬》诗,高出于前人所有咏马嵬之事者。

  这首诗借吟咏马嵬抒情,提倡诗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主张,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文学创作观点。此诗虽为抒情之作,实际是议论之诗。前两句借马嵬为题提出论点,后面两句借用典故论证上述观点。论点和论据的材料本来都是旧的,但作者化陈腐为新奇,使其为自己提出新的观点服务,旧的也变为新的,颇有点铁成金之妙。全诗正如作者自己所云:“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随园诗话》)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比照。全诗两组比照:一组是《长恨歌》与牛郎织女故事的比照。这一比照,不仅批判了白居易的《长恨歌》,而且突出了人间牛郎织女才值得同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运用“银河”,对唐玄宗与杨贵妃讥笑牛郎织女攀进行了再讥笑,很有情趣。第二组是石壕村与长生殿比照。石壕村是百姓的村落,长生殿是皇帝皇后的夜殿,这一比照,暗示出村里泪是殿上人造成的,马嵬事变,恶果自食,不值得同情,值得同情的倒是劳动人民。这两组比照又有不同,前者深沉,后者浅近,前者重在映照,后者重在对比。两相配合,共同表达了作者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参考资料:
1、 钱仲连 等.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清·近代):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198-1199
2、 萧哲庵.清诗鉴赏辞典:重庆出版社,1992:639-640

wéi

yuánméi qīngdài 

chàngdāngniánchánghèn rénjiānyǒuyín 
shíháocūnbié lèichángshēngdiàn殿shàngduō 
侬住东吴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
(nóng)¹住东吴²震泽³州,烟波日日钓鱼舟。
译文:我住在太湖边上,在烟波里每天划船钓鱼。
注释:¹侬:吴语经典特征字,此处指我。²东吴: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带。³震泽:即今太湖的别称。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译文:青山像翠玉,美酒浓如油,喝醉了就看着山非常自由。
这首与上一首一样,表达了词人情愿作浩淼烟波中的钓徒,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情。赵孟頫家在太湖,这正是范蠡放舟之所在,渺渺烟波的湖面上,天天驾着渔船来往,闲来看山,兴至饮酒。山很翠,酒尤美,醉卧舟中,眼望群山,愈发觉得古人范蠡的选择没错,逍遥自在的江湖生活才是志向所在。这首词清淡优美,仿佛见青山、淡水、扁舟、醉叟,诗情画意洋溢其间。诗中对山水的描绘是客观风景的真实反映,透露出作者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表达了作者渴望远离充满危机的官场世界,以求得心灵的平和与宁静的愿望。全词最后归结为“自由”二字,而这正是词人最深切、最热烈的向往。
参考资料:
1、 程郁缀主编.百首渔歌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2.05:84-86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卖炭翁,伐¹(xīn)²烧炭南山³中。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注释:¹伐:砍伐。²薪:柴。³南山:城南之山。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满面尘灰烟火色¹,两鬓(bìn)苍苍²十面黑。
译文: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注释:¹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²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得¹钱何所营²?身上衣裳(cháng)口中食。
译文: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
注释:¹得:得到。²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面需求。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¹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²天寒。
译文: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注释:¹可怜:使人怜悯。²愿:希望。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¹驾炭车辗(niǎn)²冰辙(zhé)³
译文: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
注释:¹晓:天亮。²辗:同“碾”,压。³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牛困¹人饥日已高,市²南门外泥中歇。
译文: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注释:¹困:困倦,疲乏。²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翩翩¹两骑(qí,旧时读jì)²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³
译文: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注释:¹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²骑:骑马的人。³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面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面太监手下的爪牙。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手把¹文书口称²(chì)³,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
译文: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注释:¹把:拿。²称:说。³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⁴回:调转。⁵叱:喝斥。⁶牵向北:面牵向宫中。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一车炭,千余斤¹,宫使驱²³惜不得
译文: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注释:¹千余斤:不是实面,形容很多。²驱:赶着走。³将:语助词。⁴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红纱 一作:红绡)
半匹红纱一丈绫¹,系(xì)²向牛头充炭直³
译文: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注释:¹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²系: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³直:通“值”,面价格。

  本诗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两句诗用同情的口吻,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当时正是“夜来城外一尺雪”的寒冬季节,身上只穿着单衣的老翁照理应该盼望着天气和暖起来,可是他却巴望着更冷一些,因为天气一暖,他的炭也就不值钱了。两句诗只写了老翁的一个心理活动,便把当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痛苦有力地揭示了出来。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幸而天公作美,夜里突降大雪,而且有“一尺”之厚,天气是足够寒冷了。因此这位老翁一大早就赶着牛车沿着那结了冰的车道向集市赶去。“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他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所以他来得很早,此时集市大门尚未打开,他不得不在门外的泥地中休息一会儿。人饿了,拉车的牛也累了,但他心里是高兴的,充满了希望,他差不多可以如愿以偿买上冬衣了。读到这儿,也许读者会怜悯他寒冷天气中只穿着那单薄的衣裳,但一想到他的炭因此可能卖个好价钱,也会不由替他高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卖炭翁心里盘算着怎样才能卖个好价钱的时候,远处两骑人马翩翩而来,原来是“黄衣使者白衫儿”驾到。“翩翩”二字本来是用以形容英俊潇洒之态,用在这里却含有讽刺、挖苦的意味,揭露了这两员太监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嘴脸。因为是皇帝派来的,所以称“使者”。他们手里高举皇帝颁布的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不由分说,强行扭转车头,驱赶着老牛向皇宫方向走去。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唐代商品交易,多用绢帛等丝织品充作一般等价物来代替货币,宫廷购买货物,往往按照官方高抬丝织品价格计算,而不依民间流行的实价,因此太监们仅用半匹纱一丈绫来支付千余斤炭钱,实际等于强行掠夺。读至此处,不由令人想起诗人的另一首诗《宿紫阁山北村》中,描写宦官们掌握的神策军强盗般抢劫百姓财物的野蛮行径。他们都是为宫廷官府服务的,然而他们的共同特点却是置平民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强行掠夺民间财物。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白描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通篇没发一句议论,说宫市给人民带来怎样的苦处,人民在这种残暴的掠夺下,怎样难以生活。而是通过一个卖炭老人的身世、磨难、烧炭、卖炭以及炭车被抢的前后经过,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涕下的悲剧故事,把老人的遭遇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象地告诉了人们,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楚、深刻地了解到当时阶级对立的现实,激起人们强烈的爱憎感情。这是作者发多少议论也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其次,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刻画细腻、逼真,使人们从人形象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一是对人物外貌的刻画,二是对内心世界的描写。试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活活地勾画出卖炭老人的辛苦、贫困、衰老、遭难的外貌,使人见之同情,思之痛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是简单而深情的十四个字,把老人瑟缩、委曲、矛盾、希求的心理又描写得多么深刻、细腻。使人仿佛看到一个蜷缩在屋角冻得发颤的老人,在愁苦地思索筹划着自己可怜的生活。从而更加拽拉人们的心灵,使人感到残酷的现实对老人是多么不公平!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66-868

màitànwēng

bái tángdài 

màitànwēng xīnshāotànnánshānzhōng 
mǎnmiànchénhuīyānhuǒ liǎngbìncāngcāngshízhǐhēi 
màitànqiánsuǒyíng shēnshàngchángkǒuzhōngshí 
liánshēnshàngzhèngdān xīnyōutànjiànyuàntiānhán 
láichéngwàichǐxuě xiǎojiàtànchēniǎnbīngzhé 
niúkùnréngāo shìnánménwàizhōngxiē 
piānpiānliǎngláishìshuí huángshǐ使zhěbáishānér 
shǒuwénshūkǒuchēngchì huíchēchìniúqiānxiàngběi 
chētàn qiānjīn gōngshǐ使jiāng 
bànhóngshāzhànglíng xiàngniútóuchōngtànzhí  (hóngshāzuò hóngxiāo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