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妒秋容爱晚行,明河如练月初更。当关忽报双筇过,入座先惊一榻横。
为妒秋容爱晚行,明河如练月初更。当关忽报双筇过,入座先惊一榻横。
此夜冰壶堪濯魄,谁家纨扇独关情!风流笑杀黄山谷,厨传居然阮步兵。
此夜冰壶堪濯魄,谁家纨扇独关情!风流笑杀黄山谷,厨传居然阮步兵。
张煌言

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 4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空床响琢,花上春禽冰上雹。醉梦尊前,惊起湖风入坐寒。
空床响琢(zhuó)¹,花上春禽冰上雹(báo)²。醉梦尊³前,惊起湖风入坐寒
译文:琵琶声像琢磨玉器一样,声如春鸟鸣转,雹落冰下。醉倒在酒杯前,又感到飕飕寒意,如湖上刮起来的风吹入座中。
注释:¹响琢:即响玉,比喻乐声如击玉,清脆悦耳。²花上春禽冰上雹:春天花上的禽鸟、寒冬冰雹击地,比喻乐声时而轻柔鲜丽,时而冷峻高亢。³尊:同“樽”,酒杯。⁴湖:此指颍州西湖。⁵入坐寒:此词与《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示座客》作于同时,深秋月夜,寒意袭人。
转关镬索,春水流弦霜入拨。月堕更阑,更请宫高奏独弹。
转关镬(huò)¹,春水流弦²霜入拨³。月堕更阑,更请宫高奏独弹
译文:弹奏《转关六幺》琵琶曲,琵琶拨弦发出春天流水的声响,是一种流动的美感。五更将尽月落之时,更请弹奏高昂的宫调。
注释:¹转关镬索:传说是两首古曲。²春水流弦:比喻曲声流动的美感。³霜入拨:重。拨,指拨弦的器具。⁴更阑:指五更将尽的时候。相当于“拂晓”。⁵宫高奏独弹:独自弹奏高昂的宫调。

  这是一首听乐词。听乐词由听乐诗发展而来。在包括音乐在内的唐代艺术全面繁荣的背景下,唐诗百花园中出现了听乐诗等新的品种。在众多的听乐诗中,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无疑是其中的精品,白居易的《琵琶行》虽非听乐诗,但诗中片段的音乐描写更为人所称道。宋词在抒情方面固然有自身的优长,而在题材领域却大抵承袭前代诗歌的余绪,听乐词也偶有所见。在东坡词之前,欧阳修的《玉楼春·即席赋琵琶》已开了先例。

  开头一句便以琢玉的音响写琵琶声的清脆,接着以花枝上春鸟的鸣啭写琵琶声的悠扬婉转,又以雹落冰上写其质实沉闷;过片之后,再以弦上春水的流动写乐声的流美,以霜华人拨写乐声的凝重。综合地看,作者以一连串比喻写出了琵琶乐声的变化多端与悦耳动听,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乐声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是对前人技法很好地继承。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前后相较,同样臻于工妙。

  此外,对主体感受的叙写以及环境气氛的渲染,也值得注意。这突出地表现为上阕三、四两句:“醉梦尊前,惊起湖风入座寒。”前一句实际上写出了宴席间听琵琶演奏时如醉如痴的感觉,后一句则渲染了当前的环境气氛:精妙绝人的琵琶声仿佛将湖风惊起,吹到座上,使人感到了一股寒意,——这应当是“冰上雹”的音响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与《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这一笔衬托相比,也未必逊色。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298页-第300页

jiǎnlánhuā··kōngchuángxiǎngzuó--shì

kōngchuángxiǎngzuóhuāshàngchūnqínbīngshàngbáozuìmèngzūnqiánjīngfēngzuòhán

zhuǎnguānhuòsuǒchūnshuǐliúxiánshuāngyuèduògènglángèngqǐnggōnggāozòudàn

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依依¹宫柳拂宫墙²,楼殿无人³春昼(zhòu)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译文:在春风中,枝头招展的碧绿宫柳,多情地拂试着红色宫墙;画楼深殿空寂无人,漫长的春日在悄然而艰难地流逝。梁上旧燕归来,依旧忙着飞进飞出,经营旧窠。回想起君王来,明月拨开黄昏的帷幕,国破家亡,流落异乡,人们一想就难过得断肠。
注释:忆君王:即词牌名《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韵。此为词人根据词中内容另标之新名。¹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²宫柳、宫墙:指汴京的北宋故宫。³楼殿无人:暗示国破人亡。⁴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词人亲眼看到金人南侵,君主被掳,在国家和民族的危机中,写下了这首忠愤填膺的词,其凄凉怨慕之音,缠绵悱恻之感,溢于字里行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

  全词不言国破君掳,巢复卵毁,而言宫柳依依,楼殿寂寂,一种物是人非的今昔之感,跃然纸上。“春昼长”一语,把客观的景物描写,转向主观的心理感受,是景为情使,情因景生,抒情和写景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富丽堂皇的景物后面,蕴藏着深深的隐痛。接着词人把笔锋一转:“燕子归来依旧忙”,燕子是无情之物,它哪里知道楼殿依旧,而主人已换,仍然忙着衔泥,在旧梁上筑起新巢,俨然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桑之感。最后“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点明题旨,怀念故君。结句真味无穷,辞意高绝,一个芳馨悱恻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因为它是从题前着笔,题外摄神,只用了一个“破”字,便把从清晨忆到黄昏,又从黄昏忆到月上柳梢,都沉浸在如痴如呆的回忆中。昔日的宫柳凝绿,今朝的淡月黄昏;昔日的笙歌彻旦,今朝的楼殿无人,在在是强烈的对比,在在是伤心的回忆,不言相忆之久,而时间之长自见;不言相忆之深,而惓顾之意甚明。“月破黄昏”是写景;“人断肠”是抒情,把写景和抒情统一在一个完整的句子里,而景物在感情的丝缕中织得更加光彩夺目,感情在景物的烘托中更加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抒发深沉的感慨,不着一句实语,而是把山河破碎、君王被虏的残酷现实写进了宫柳依依、楼殿寂寂中.以物事人非的沧桑变换把往事堪哀的失国之痛表达得真切动人。

参考资料:
1、 刘石主编;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548页
2、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六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6-7页

jūnwáng··gōngliǔgōngqiáng--xièjiā

gōngliǔgōngqiánglóu殿diànrénchūnzhòuzhǎngyànziguīláijiùmángjūnwángyuèhuánghūnrénduàncháng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tūn)¹将出兮东方,照吾槛²兮扶桑³
译文:温暖明亮的光辉从东方生出,照在我的栏杆和神木扶桑上。
注释:九歌:《楚辞》篇名。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君:即太阳神。¹暾:温暖光明的样子。²槛:栏干。³扶桑:传说中的神树,生于日出之处。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抚余马兮安驱¹,夜皎(jiǎo)²兮既明。
译文:轻轻扶着我的马慢慢地行走,从皎皎月夜直走到天色明亮。
注释:¹安驱:慢慢地行走。²皎皎:指天色明亮。
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驾龙辀(zhōu)¹兮乘雷²,载云旗兮委(wēi)(yí)³
译文:驾着龙车借着那雷声轰响,载着如旗的云彩舒卷飘扬。
注释:¹龙辀:以龙为车。辀,本是车辕横木,泛指车。²雷:指以雷为车轮,所以说是乘雷。³委蛇:即逶迤,曲折斜行。一说飘动舒卷的样子。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长太息兮将上¹,心低徊²兮顾怀³
译文:长长叹息,我将飞升上天,我的内心又充满眷念彷徨。
注释:¹上:升起。²低徊:迟疑不进。³顾怀:眷恋。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
¹声色兮娱人,观者憺(dàn)²兮忘归。
译文:声与色之美足以使我快乐,观看的人群怡然自得,流连忘返。
注释:¹羌:发语词。²憺:安然。
緪瑟兮交鼓,箫钟兮瑶簴。
(gēng)¹瑟兮交鼓²,箫钟³兮瑶簴(jù)
译文:调紧瑟弦交互把那大鼓敲,敲起乐钟使钟磬木架动摇。
注释:¹緪:急促地弹奏。²交鼓:指彼此鼓声交相应和。交,对击。³箫钟:用力撞钟。箫,击。⁴瑶簴:指钟响而簴也起共鸣。瑶:通“摇”,震动的意思。簴,悬钟声的架。篪:古代的管乐器。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
鸣篪(chí)兮吹竽(yú),思灵保¹兮贤姱(kuā)²
译文:鸣奏起横篪又吹起那竖竽,更想起那美好的巫者灵保。
注释:¹灵保:指祭祀时扮神巫。²姱:美好。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xuān)¹兮翠²³,展诗兮会舞。
译文:起舞就像小翠鸟轻盈飞举,陈诗而唱随着歌声齐舞蹈。
注释:¹翾飞:轻轻的飞扬。翾,小飞。²翠:翠鸟。³曾:飞起。⁴展诗:展开诗章来唱。诗,指配合舞蹈的曲词。会舞:指众巫合舞。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
应律¹兮合节²,灵³之来兮蔽日。
译文:合着音律配着节拍真和谐,众神灵也遮天蔽日全驾到。
注释:¹应律:指歌协音律。²合节:指舞合节拍。³灵:众神。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青云衣¹兮白霓(ní)²(cháng)³,举长矢(shǐ)兮射天狼
译文:把青云当上衣白霓作下裳,举起长箭射那贪残的天狼。
注释:¹衣:古代指上衣。²霓:彩虹外围的光圈。³裳:古代指下衣。矢:箭。⁴天狼:即天狼星,相传是主侵掠之兆的恶星,其分野正当秦国地面。因此旧说以为这里的天狼是比喻虎狼般的秦国,而希望神能为人类除害。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操余弧¹兮反²沦降(jiàng)³,援北斗兮酌桂浆
译文:我抓起天弓阻止灾祸下降,拿过北斗斟满了桂花酒浆。
注释:¹弧:木制的弓,这里指弧矢星,共有九星,形似弓箭,位于天狼星的东南。²反:同“返”,指返身西向。³沦降:沉落。⁴援:引。⁵桂浆:桂花酿的洒。
撰余辔兮高驼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zhuàn)¹余辔(pèi)兮高驼(chí)²翔,杳³(míng)冥兮以东行(xíng)
译文:轻轻拉着缰绳在高空翱翔,在幽暗的黑夜又奔向东方。
注释:¹撰:控捉。²驼:通“驰”。³杳:幽深。⁴冥冥:黑暗。⁵东行:向东运行。

  这是楚人祭祀太阳神的颂歌。此诗描绘了东君壮美而崇高的形象,桑反映了太阳自然属性的美,又反映了人本质力量的伟大,达到神与人的统一,自然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诗第一、第二章是扮神之巫所唱,第三章是迎神之巫所唱,第四章又是扮神之巫所唱,全诗各章之间联接承转自然,在轮唱中烘托出东君的尊贵、雍容、威严、英武,高亢宏亮的声乐恰如其分地演绎出光明之神的灿烂辉煌,生动地表现了太阳神的特点。

  诗已开头就先刻意描写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那温煦明亮的光辉。就如昏暗的剧场突然拉开帷幕,展现出一个鲜丽明艳的大背景,把整个气氛渲染得十分浓烈。旭日欲出,自然先照亮日神东君所住的日出之处,也就自然引出日神。东君是伟大的,他所驾驭的太阳把光和热带给人类,是那样的慷慨无私,自然有那从容不迫的姿态。所以他总是不激不厉,安详地驾着太阳车缓缓而行,履行他一天的神圣职责。

  接着按常理应写阳光普照大地,日神给人类带来的一切的意义,但作者并未转而叙述大地山川的反映,仍围绕主题描写了一个日神行天的壮丽场面。这里的龙和上文的马实际上是同一物。飞龙也好,天马也罢,都是上天的神灵,故屈赋中常互称。天马行空,自非凡马可比。这里的雷声,实际上是龙车滚滚驶过的声音。而天上片片绚丽云彩的伴随,就如龙车上插着万杆旌旗,又是何等的显赫。这种场面,只能从后世描写天子浩浩荡荡的出行中去体会了。

  至此,作者笔锋一转,让东君发出长长的叹息。因为他即将回到栖身之处,而不能长久陶醉在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一切的荣耀中,所以他眷恋、彷徨。但那行天时轰响的龙车声和委蛇的云旗色确实给他以快意,就连观者也因之乐而忘返。

  提及观者,又自然地引出一个极其隆重热烈迎祭日神的场面。人们弹起琴瑟,敲起钟鼓,吹起篪竽,翩翩起舞。于是,东君的官属们也为人们这虔诚之心所感,遮天蔽日纷纷而下。东君的司职很明确,就是给人们带来光明。然而这里描写的东君与众不同,他并不是趁着暮色悄悄地回返,而是继续为人类的和平幸福而工作着。他要举起长箭去射那贪婪成性欲霸他方的天狼星,操起天弓以防灾祸降到人间,然后以北斗为壶觞,斟满美酒,洒向大地,为人类赐福,然后驾着龙车继续行进。这里的一个“高”字,再次把东君那从容不迫伟大而无敌的气度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戴震《屈原赋注》认为天狼星在秦之分野,故“举长矢兮射天狼”有“报秦之心”,反映出对秦国的敌忾,联系历史事实,此论自非无稽之谈。

  结合祭祀仪式上的乐舞表演情况来看,可以判断第一、第二章是扮神之巫所唱,第三章是迎神之巫所唱,第四章又是扮神之巫所唱。而各章歌辞之间的联接承转,又极其自然,在轮唱中烘托出日神的尊贵、雍容、威严、英武,那高亢宏亮的声乐正恰如其分地演绎出光明之神的灿烂辉煌。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74-777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¹琴,锺(zhōng)子期听²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³,锺子期曰:“善哉而鼓琴,巍(wēi)太山。”少(shǎo)之间而志在流水¹⁰,锺子期又曰:“善哉而鼓琴,汤(shāng)汤而若流水¹¹。”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¹²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注释:¹鼓:弹奏。²听:倾听。³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⁴曰:说。⁵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⁶巍巍:高。⁷而:语气词,相当于“啊”。⁸若 :像……一样。⁹少选:一会儿,不久。¹⁰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¹¹汤汤而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¹²绝 :断绝。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qín

shìchūnqiū xiānqín 

    qín zhōngtīngzhī fāngqínérzhìzàitàishān zhōngyuē  shànzāiqín wēiwēiruòtàishān  shǎoxuǎnzhījiānérzhìzàiliúshuǐ zhōngyòuyuē  shànzāiqín shāngshāngruòliúshuǐ  zhōng qínjuéxián zhōngshēnqín wéishìwéiqínzhě 
片风丝雨笼烟絮,玉点香球。 玉点香球,尽日东风不满楼。
片风丝雨笼烟絮(xù)¹,玉点香球。玉点香球²,尽日东风不满楼³
译文:阵阵春风和丝丝细雨裏笼着如烟似雾的柳絮,柳絮落地,滚成球状,随风浮动,无休无依。整天吹着(不满楼的)微微的春风,却不见暴风骤雨!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这个词牌有许多异名,如《伴登临》《忍泪吟》《丑奴儿》《罗敷媚》等。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杨下采桑》,后人截取一“遍”单行,用为词牌,是双调小令,四十四字,前后阕句法字数相同,各三平韵,也有添字的,名《添字采桑子》,有的增至四十八字,有的增至五十四字,则是变体。¹烟絮:如烟似雾的柳絮。²玉点香球:玉点,形容雨点;香球,形容柳絮。柳絮落地,滚成球状。³“尽日”句:这句是说,整天吹着(不满楼的)微微的春风。尽日,整天。不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这里反用其意。
暗将亡国伤心事,诉与东流。 诉与东流,万里长江一带愁。
暗将亡国伤心事,诉与东流。诉与东流,万里长江一带愁¹
译文:这亡国的伤心之事,没有人可以诉说,只能说给那东流的江水听。说给那东流的江水听,似乎连这万里长江,也在和我同愁苦。
注释:¹“诉与”二句: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化用其意。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