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茅聊复尔,步屧欲何之。风捲三重去,危檐雀护儿。
剪茅聊复尔,步屧欲何之。风捲三重去,危檐雀护儿。

shānèrshíyǒngmáoxuān--hóngshì

jiǎnmáoliáoěrxièzhīfēngjuǎnsānzhòngwēiyánquèér

洪适

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 7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
¹²之月,子产相³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
译文:鲁襄公死去的那个月,子产辅佐郑简公到晋国去,晋平公因为鲁国有丧事的缘故,没有接见他们。子产派人把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把自己的车马放进去。
注释:¹公:指鲁襄公。²薨:诸侯死去叫薨。³相:辅佐。⁴郑伯:指郑简公。⁵坏:拆毁。⁶馆垣:宾馆的围墙。
士文伯让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请命。
士文伯¹²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³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请命。
译文:晋国大夫士文伯责备子产说:“敝国由于政事和刑罚没有搞好,到处是盗贼,不知道对辱临敝国的诸侯属官怎么办,因此派了官员修缮来宾住的馆舍,馆门造得很高,围墙修得很厚,使宾客使者不会感到担心。现在您拆毁了围墙,虽然您的随从能够戒备,那么对别国的宾客怎么办呢?由于敝国是诸侯的盟主,修建馆会围墙,是用来接待宾客。如果把围墙都拆了,怎么能满足宾客的要求呢?我们国君派我来请问你们拆墙的理由。”
注释:¹士文伯:晋国大夫士匄。²让:责备。³属:臣属,属官。⁴在:问候。⁵闬闳:指馆舍的大门。⁶完:同“院”,指墙垣。⁷茸:用草盖墙。⁸共命:供给宾客所求。请命:请问理由。
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疠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
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¹无时²,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³时事。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¹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¹¹;库厩缮修,司空¹²以时平易¹³道路,圬人¹⁴以时塓馆宫室;诸侯宾至,甸¹⁵设庭燎¹⁶,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¹⁷¹⁸¹⁹,隶人²⁰、牧、圉,各瞻²¹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²²,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²³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疠²⁴不戒²⁵。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²⁶勤劳?”
译文:子产回答说:“敝国国土狭小,处在大国的中间,大国责求我们交纳贡物没有一定时候,所以我们不敢安居度日,只有搜寻敝国的全部财物,以便随时前来朝见贵国。碰上您没有空,没能见到,又没有得到命令,不知道朝见的日期。我们不敢进献财物,又不敢把它们存放在露天。要是进献上,那就成了贵国君王府库中的财物,不经过陈列聘享礼物的正式仪式,那是不敢奉献的。如果把礼物放在露天里,又怕日晒雨淋而腐烂生虫,加重敝国的罪过。我听说文公从前做盟主时,宫室低小,没有门阙和台榭,却把接待宾客的馆舍修得十分高大,宾馆像国君的寝宫一样。仓库和马棚也修得很好,司空按时平整道路,泥水工匠按时粉刷馆舍房间;诸侯的宾客来到,甸人点起庭院中的火把,仆人巡视客舍,存放车马有地方,宾客的随从有代劳的人员,管理车辆的官员给车轴加油,打扫房间的,伺养牲口的,各自照看自己份内的事;各部门的属官要检查招待宾客的物品;文公从不让宾客们多等,也没有被延误了的事;与宾客同忧共乐,出了事随即巡查,有不懂的地方就指教,有所要就加以接济。宾客到来就好像回到家里一样,哪里会有灾患啊;不怕有人抢劫偷盗,也不用担心干燥潮湿。现在晋侯的缇别宫方圆数里,却让诸侯宾客住在像奴仆住的房子里,车辆进不了大门,又不能翻墙而入;盗贼公然横行,天灾难防。接见宾客没有定时,召见命令也不知何时发布。如果还不拆毁围墙,就没有地方存放礼品,我们的罪过就要加重。斗胆请教您,您对我们有什么指示?虽然贵国遇上鲁国丧事,可这也是敝国的忧伤啊。如果能让我们早献上礼物,我们会把围墙修好了再走,这是贵君的恩惠,我们哪敢害怕辛劳?”
注释:¹诛求:责求,勒索贡物。²无时:没有定时。³会:朝会。⁴时事:随时朝贡的事。⁵输币:送上财物。⁶暴露:露天存放。⁷荐陈:呈献并当庭陈列。⁸卑庳:低小。⁹观:门阙。¹⁰台:土筑高坛。¹¹公寝:国君住的宫室。¹²司空:负责建筑的官员。¹³平易:平整。¹⁴圬人:泥水工匠。¹⁵甸:甸人,掌管柴火的官。¹⁶庭燎:庭中照明的火炬。¹⁷巾车:管理车辆的官。¹⁸脂:指加油。¹⁹辖:车轴头的挡铁。²⁰隶人;清洁工。²¹瞻:看管。²²不留宾:不让来客滞留。²³缇之宫:晋侯的别宫,一在今山西沁县西南。²⁴天厉:天灾。²⁵不戒:无法防备。²⁶惮:怕。
文伯复命。赵文子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文伯复命。赵文子¹曰:“信²。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³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译文:士文伯回去报告了。赵文子说:“的确是这样。我们实在不注重培养德行,用像奴仆住的房舍来招待诸侯,这是我们的过错啊;”于是,他派士文伯前去道歉,承认自己不明事理。
注释:¹赵文子:晋国大夫赵武。²信:确实,可信。³垣:这里指房舍。⁴赢:接待。
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
晋侯见郑伯,有加礼¹,厚其宴²³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
译文:晋平公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了郑简公,宴会和礼品也格外优厚,然后让郑简公回国。晋国接著建造了接待诸侯的宾馆。
注释:¹加礼:礼节特别隆重。²宴:宴会。³好:指宴会上送给宾客的礼物。
叔向曰:“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
叔向曰:“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¹也?《诗》曰:‘辞之辑²矣,民之协³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其知之矣。”
译文:叔向说:“辞令不可废弃就是这样的啊!子产善于辞令,诸侯靠他的辞令得到了好处,为什么要放弃辞令呢?《诗.大雅.板》中说:‘言辞和顺,百姓融洽;言辞动听,百姓安宁。’子产大概懂得这个道理吧。”
注释:¹释辞:放弃辞令。²辑:和顺。³协:融洽。⁴怿:喜悦。⁵莫:安定。

  这是讲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不分大小,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多寡,财富不分贫富,大伙儿一律平等,以礼相待,、以诚相待。这应当是国与国交往的前提。咱们现在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也包含这方面的内容吗?

  这个原则也可以扩大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当中。人不分男女老幼,黑白胖瘦,身份地位,权力大小,名气高低,大伙一律平等,人人享有受人尊重的权利,也有尊重他人的义务。相待以诚,相待以礼,相敬如宾,相互尊重,是起码的做人准则。上天没有赋予谁有特权可产藐视他人、愚弄他人、傲慢无礼、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视他人为草芥。

  俗话说,人穷志不短。上天赋予人的权利是平等的,并没有对某某人另眼相看。四海之内,普天之下,大伙都同样头顶一片蓝天,同样脚踏一方土地,生来是人,死了变鬼,没有谁更优越。

江天梅雨湿江蓠,到处烟香是此时。
江天梅雨湿江蓠(lí)¹,到处烟香是此时。
译文:正是江天梅雨淋湿花草的时候,到处都是一派烟雨迷蒙的景象。
注释:¹江蓠:花名。
苦竹岭无归去日,海棠花落旧栖枝。
苦竹岭无归去日,海是花落旧栖(qī)枝。
译文:被拘的鹧鸪无法在回到苦竹岭老家去,只好栖宿在花落的海棠树上。
春宵思极兰灯暗,晓月啼多锦幕垂。
春宵思极兰灯暗,晓月啼多锦幕¹垂。
译文:春天的夜晚兰灯暗淡思念更是到了极点。清晨月亮还挂在空中,遮盖鸟笼的布还垂挂着,笼中的啼鸣声一声又一声。
注释:¹锦幕:遮盖鸟笼的布。
唯有佳人忆南国,殷勤为尔唱愁词。
唯有佳人¹忆南国,殷(yīn)勤为尔唱愁词。
译文:只有歌女忆起南国的美景,情意深厚地唱出这样的乡愁之词。
注释:¹佳人:歌女。殷勤:情意深厚。

hóujiāzhè--zhèng

jiāngtiānméi湿shījiāngdàochùyānxiāngshìshízhúlǐngguī

hǎitánghuāluòjiùzhīchūnxiāolándēngànxiǎoyuèduōjǐnchuí

wéiyǒujiārénnánguóyīnqínwèiěrchàngchóu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孔子曰:“六艺¹于治一也。《礼》²以节人,《乐》³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译文:孔子说:“六艺对于治国的作用是一致的。《礼》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乐》用来启发和谐的感情,《书》用来叙述史事,《诗》用来表达情思,《易》用来演绎神妙的变化,《春秋》用来阐发微言大义。”太史公说:天道是那样广阔,难道还不大吗?说话隐约委婉而切中事理,也可以解除纷扰。
注释:¹六艺:指儒家经典《六经》,即下文列举的《礼》《乐》《书》《诗》《易》《春秋》。²《礼》:《礼经》。《仪礼》《周礼》《礼记》合称《三礼》。 ³《乐》:《乐经》,据唐徐坚《初学记》说:秦朝焚书,《乐经》亡,只剩下《五经》。 ⁴《书》:《书经》,也称《尚书》,相传为孔子编订,记载自帝尧至秦穆公的史料。⁵ 《诗》:《诗经》,相传孔子删诗,选三百○五篇成书。 ⁶《易》:《易经》,也称《周易》。⁷《春秋》:根据鲁国史料修成的编年断代史(起于前722年,迄于前481年)。相传是孔子作。⁸天道:我国古代哲学术语,天的法则。⁹恢恢:宽广貌。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淳于髡(kūn)¹者,齐之赘(zhuì)婿²也。长不满七尺³,滑稽(jī)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miǎn)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jiàn)。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fēi)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译文:淳于髡是齐国的“招女婿”。个子不到七尺,辞令机智善辩,几次出使诸侯国,从没有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欢隐语,爱恣意作乐整夜唱酒,陷在里面不理朝政,把国事托付给卿大夫。官吏们怠工腐化,诸侯国一起来犯,齐国即将危亡,就在朝夕之间了,左右没有一个敢谏诤的。淳于髡用隐语来劝说:“国内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大王的宫庭里,三年不飞也不鸣叫,大王可知道这鸟是为什么?”威王说:“这鸟不飞则罢,一飞就直冲云天;不鸣叫则罢,一鸣叫就震惊世人。”于是上朝召集各县令县长七十二人,奖励了一个,处罚了一个,重振军威出战。诸侯国一时震惊,都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从此声威盛行三十六年。这事记在《田敬仲完世家》中。
注释:¹淳于髡:“淳于”之姓源于周初至春秋的淳于国(今山东安丘县东北)。²赘婿:旧时男子因家贫卖身给人家,得招为婿者,称为赘婿。也泛指“招女婿”。³七尺:周尺比今尺短,七尺大约相当于今1.60米左右。⁴隐: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⁵卿大夫:周代国王及诸侯的高级臣属。卿的地位高于大夫,常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⁶蜚:通“飞”。“大鸟三年不飞又不鸣”的隐语,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时伍举就曾用过。 ⁷令长:战国秦汉时县的行政长官名称。人口万户以上的县称令,万户以下的县称长。⁸《田完世家》:指《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威王八年,楚人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八年,楚人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sì)¹。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²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ráng)³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ōu)(jù)满篝(gōu),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ráng)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jī)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译文:齐威王八年,楚国对齐国大举进攻。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带上赠送的礼品黄金百斤、车马十套,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在冠上的带子全都断了。齐王说:“先生嫌它少吗?”淳于髡说:“怎么敢呢?”齐王说:“那你的笑难道有什么可说的吗?”淳于髡说:“刚才臣子从东方来,看见大路旁有祭祈农事消灾的,拿着一只猪蹄,一盂酒,祷告说:‘易旱的高地粮食装满笼,易涝的低洼田粮食装满车,五谷茂盛丰收,多得装满了家。’臣子见他所拿的祭品少而想要得到的多,所以在笑他呢。”于是齐威王就增加赠礼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一百套。淳于髡辞别动身,到了赵国。赵王给他精兵十万,战车一千乘。楚国听到消息,连夜撤兵离去。
注释:¹车马十驷:指车十乘。古代一车配四马(驷)为一乘。²索:尽。³禳田:古代祈求农事顺利、无灾无害的祭祀活动。⁴瓯窭:狭小的高地。⁵篝:竹笼。⁶污邪:地势低下、容易积水的劣田。⁷赍:以物赠人。⁸溢:通“镒”,古以二十两为一溢。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跽,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覩,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¹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²(gōu)³(jū)跽,侍酒于前,时赐馀(yú)沥,奉觞(shāng)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覩(dǔ),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lǘ)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jī)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zān),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xì)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jiàn)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¹⁰。宗室置酒,髡尝¹¹在侧。
译文:齐威王大为高兴,在后宫办了酒席,召见淳于髡赏他喝酒。问道:“先生能喝多少才醉?”回答说:“臣子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其中奥妙能听听吗?”淳于髡说:“在大王面前赏酒,执法官在旁边,御史在后边,髡心里害怕跪倒喝酒,不过一斗已经醉了。如果家父来了严肃的客人,髡用袖套束住长袖,弯腰跪着,在前边侍候他们喝酒,不时赏我点多余的清酒,我举起酒杯祝他们长寿,起身几次,喝不到二斗也就醉了。如果朋友故交,好久没见面了,突然相见,欢欢喜喜说起往事,互诉衷情,喝到大概五六斗就醉了。如果是乡里间的节日盛会,男女坐在一起,酒喝到一半停下来,玩起六博、投壶,自相招引组合,握了异性的手不受责罚,盯着人家看也不受禁止,前有姑娘掉下的耳饰,后有妇女丢失的发簪,髡私心喜欢这种场面,喝到大概八斗才有两三分醉意。天色已晚,酒席将散,酒杯碰在一起,人儿靠在一起,男女同席,鞋儿相叠,杯盘散乱,厅堂上的烛光熄灭了,主人留住髡而送走其他客人。女子的薄罗衫儿解开了,微微地闻到一阵香气,当这个时刻,髡心里最欢快,能喝到一石。所以说酒喝到顶就要做出乱七八糟的事,乐到了顶就要生悲,世上所有的事都是这样。”说的是不能到顶,到顶就要走下坡路的道理,用来讽谏的。齐威王说:“说得好!”就停止了通宵达旦的喝酒,用淳于髡担任诸侯主客的职务。王室宗族举办酒宴,淳于髡常在一旁陪饮。
注释:¹御史:秦以前的御史为史官,汉代御史也有掌纠察、治狱的。司马迁所指似是后者。²帣:通“絭”,束衣袖。³韝:臂套。⁴鞠:弯屈。⁵六博:古代博戏,两人对局,各执黑白棋六子。具体玩法见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招魂篇》引《古博经》。⁶投壶:古代游戏,宴饮时用矢投入一定距离外的酒壶,以投中多少定胜负,负者罚酒。⁷曹:游戏时的分组。⁸眙:直视。 ⁹芗泽:泛指香气。芗,五谷的香气。¹⁰诸侯主客:简称“主客”,战国齐设置的官名,掌诸侯朝聘之事。¹¹尝:通“常”。

  《史记·滑稽列传》记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的故事,但对三人活动的年代,记载了有明显的矛盾和错误。如说淳于髡是齐威王(前356前320年在位)时人,优孟是楚庄王(前613前591年在位)时人,优旃是秦时人,秦亡(前206年)后归汉,数年而卒。可是原传却又说淳于髡后百余年有优孟,优孟后二百余年有优旃。这是太史公的疏忽。本篇只选了淳于髡的传。

  “滑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使用它带着贬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这两种意义与今义都不尽相同,但又都有语义发展上的相承关系。

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鱼沉,信断音绝。娇模样其实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穷家活逐日绷曳,才过了一百五日上坟的日月,早来到二十四夜祭灶的时节。笃笃寞寞终岁巴结,孤孤另另彻夜咨嗟。欢欢喜喜盼的他回来,凄凄凉凉老了人也。
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yǎo)鱼沉,信断音绝。娇模样其实丢抹¹,好时光谁曾²受用?穷家活逐日绷曳(yè)³,才过了一百五日上坟的日月,早来到二十四夜祭(jì)(zào)的时节。笃(dǔ)笃寞寞终岁巴结,孤孤另另彻夜咨(zī)(jiē)。欢欢喜喜盼的他回来,凄凄凉凉老了人也。
译文:想人生最苦的是离别,鸿雁杳无踪迹鱼儿沉入深处,书信断,音讯绝。娇美的模样好屈辱,大好的时光有谁曾经受用,穷家的日子一天天难以支撑,才过了一百零五天上坟扫墓的日月,又到了二十四日夜晚祭灶的时节。实实在在的终年祈祷,孤孤零零通宵叹息,欢欢喜喜把他盼了回来,凄凄凉凉人已老了头发已斑白。
注释:雁杳鱼沉:形容书信全无,音讯渺茫。¹丢抹:即丢丢抹抹,梳妆打扮之意。²谁曾:何曾。³绷曳:勉强支持。⁴一百五日:即寒食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距上一年冬至日,刚好一百零五天。⁵二十四夜祭灶:旧俗,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或二十三)日夜间祭“灶王爷”。⁶笃笃寞寞:周旋、徘徊。咨嗟:叹息。

zhéguìlìng··xiǎngrénshēngzuìbié--liútíngxìn

xiǎngrénshēngzuìbiéyànyǎochénxìnduànyīnjuéjiāoyàngshídiūhǎoshíguāngshuícéngshòuyòngqióngjiāhuózhúběngcáiguòlebǎishàngféndeyuèzǎoláidàoèrshízàodeshíjiézhōngsuìjiélìnglìngchèjiēhuānhuānpàndehuíláiliángliánglǎolerén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jì)¹霜落水天愁,匹马²冲寒渡白沟。
译文:正值寒冷的落霜季节,我从蓟门关返乡,只身骑马渡过白沟。
注释:白沟:即今河北新城县东自北而南的白沟河,宋辽以之为国界。¹蓟门:蓟门关,即今北京德胜门外土城关。²匹马:一匹马,单马。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燕赵山河分上镇¹,辽金风白异中州²
译文:战国时燕、赵疆域以此界分,自宋代与辽金对峙,这里又是华夏汉族与辽金夷族在风俗文化方面的分水岭。
注释:¹上镇:今易县一带,战国时燕、赵疆域以此界分。²中州:中原,今黄河中、下游一带。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黄云古戍孤城¹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译文:弥漫天空滚滚黄云笼罩着古代边戍之地,落日残照下只有孤零零的城堡和南飞的孤雁。
注释:¹孤城:当指今河北新城。
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四海知名半凋落¹,天涯孤剑²独谁投。
译文:与自己相知交游的朋友多已离去,我孑然一身,书剑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愤无处倾诉。
注释:¹凋落:指人死去。²孤剑:代孤身。作者自称。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之作。首联点题,写寒秋匹马渡白沟之景,意境苍凉寥廓;颔联怀古,遥想白沟的历史地位与辽金风物,不无赞誉之意,感情为之一扬;颈联转写眼前之景,意象雄阔而悲凉,感情因之而压抑;尾联首句呼应颔联,写出昔盛今衰之感,次句抒发走投无路之悲,寓有故国之思。这首诗诗句凝炼,颇有杜诗的沉郁苍劲之风,给人一种悲壮之美。

  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旅途路线。诗人由蓟门返乡,只身单骑渡过白沟,正值寒冷的落霜季节。蓟门即蓟丘,在当时大都,古代不少诗人,如陈子昂、高适等都曾在此慷慨悲歌,怀古吊今。刘因由蓟门返家。由于白沟所包含的特殊历史问题,自然很容易触发起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无边遐想:兴衰、治乱、荣辱、兴亡、华夷之别……使诗人怀古伤今,心潮滚滚,悲愤难平。寥廓萧瑟的霜天,寒碧呜咽的河水,仿佛也带着历史耻辱的印记,与诗人一起产生了悲愁满腔的共鸣。在这苍茫的秋水长天,寒凝大地的虚空中,羁旅行役、匹马风尘的诗人,是何等的孤独寂寞。“蓟门”、“白沟”、“霜落”、“水天愁”、“匹马”等意象,构成了一种苍凉肃杀的境界、凝重压抑的氛围。

  唐时所设军事地理单位,以驻守人员之多寡分为上、中、下三镇,这里以上镇泛指边界,中州泛指中原。颔联极为含蓄,但又高度概括地透露出“水天愁”的原因所在:这里从战国时的燕赵,到唐宋盛世,一直是北方军事重镇。汉代李广,晋代刘琨,唐代张守硅,后周郭荣等人,都曾在这一带抗击匈奴、奚、契丹等外族的入侵,为华夏民族建立了保卫边疆的不朽功勋。自宋代与辽金对峙,这里既是两国的边界,又是华夏汉族与辽金夷族在风俗文化方面的分水岭。一个“异”字,含蓄地表露了诗人华夷之别的思想。可现在,华夏沦丧,蒙古入主中原,这里已成为元朝的畿辅腹地,华夷之大防不复存在了,令诗人感到“水天愁”。

  颈联和首两句一样,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黄云滚滚弥漫天空,笼罩着古代边戍之地,孤零零的城堡、落日残照、西风萧索、孤雁南飞,茫茫旷古之思,秋容古淡之景,诗人孤身独骑,遐思渺渺,羁旅风尘,恨无知音,恰似孤雁飘零,何处归宿。表现了诗人无限的孤独惆怅。

  尾联顺承此意:“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天下有名于时,与自己相知及交游的朋友,或逝或隐,多已离去,自己孑然一身,书剑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愤,亦无处倾诉,无人知晓自己的心曲了。“凋落”、“孤独”尽发悲凉凄怆之情,颇有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胸臆。

  这首诗既有历史的深远感,又有现实的寂寥感,首联和颈联皆写景,但景中寓情,颔联和尾联抒情,前者抒国家民族之情,故含蓄幽远;后者写个人身世之情,故淋漓酣畅。而国家民族与个人身世,又有因果内在联系,很好地烘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57-5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