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既逝西藏,更会兰室洞房。
日月既逝¹西藏²,更会³兰室洞房
译文:日已沉于西,又在那幽静典雅的居室中相聚。
注释:¹日月既逝:日头月亮既已逝去。一作‘日既逝矣’。²西藏:在西面隐藏。³更会:更夜宴会于。进一步私会在。更;更加。再。⁴兰室:兰香的屋室。芳香高雅的居室。多指妇女的居室。⁵洞房:幽深的内室。多指卧室闺房。特指新婚夫妇的卧室。
华灯步障舒光,皎若日出扶桑。
华灯¹步障²舒光³,皎(jiǎo)日出扶桑
译文:被华灯照耀着的帷幔颜色温暖,亮堂的样子好像置身于日出之时,
注释:¹华灯:华丽的灯具。雕饰精美的灯;彩灯。²步障:脚步的屏障。古代的一种用来遮挡风尘视线的屏幕。³舒光:舒缓柔和的灯光。⁴皎若:洁白明亮好比。⁵日出扶桑:为“蓬莱十大景”之一。扶桑,神话中的树名。亦代指太阳。
促樽合坐行觞。
促樽(zūn)¹合坐²行觞³
译文:席位相连行酒共饮。
注释:¹促樽:催促酒杯。推动酒碗。樽,木质或金属酒杯。²合坐:合坐在一起。³行觞:犹行酒。谓依次敬酒。觞,玉石或牛角酒碗。
主人起舞娑盘,能者穴触别端。
主人¹起舞²(suō)³,能者穴触别端
译文:主人呼出婆娑之舞,有能舞者透过孔穴触摸到另外一端。
注释:¹主人:宴会的主人。应指魏明帝曹叡。²起舞:起身舞动。³娑盘:应是舞蹈用盘。应指汉朝的盘舞。亦作“槃舞”‘柈舞’。⁴能者:指客人中的能舞者。⁵穴触别端:应是盘舞的一个技巧动作。穴触,透过孔穴触摸。别端,另外一端。穴触别端:黄节《曹子建诗注》:“官侧则相触,正则相分,盖舞态。犹傅《舞赋》所谓‘若竦若倾,飞散合并’也。”穴,侧。一作“冗”。别,分解。端,直,正。
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
腾觚(gū)飞爵¹阑干²,同量³等色齐颜
译文:大家举起细腰酒壶,飞起三足酒杯,横碰斜撞,尽兴畅饮面色相仿。
注释:¹腾觚飞爵:腾起细腰酒觚,飞起三足酒爵。举杯,传杯。²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交错杂乱的样子。横斜的样子。³同量:同等数量(的酒)。⁴等色:同等的(酒后)肤色。⁵齐颜:齐整一样的(酒酣)红颜。
任意交属所欢,朱颜发外形兰。
任意¹交属²所欢³,朱颜外形兰
译文:随意交换着相互所喜欢的佳人,酒醉时的美人红颜焕发似兰。
注释:¹任意:随便。任随其意,不受约束。²交属:交换属连。³所欢:所喜欢之佳人。⁴朱颜: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指美人。⁵发:焕发。荣发。⁶外形兰:外形似兰花。
袖随礼容极情,妙舞仙仙体轻。
袖随礼容极情¹,妙舞²仙仙³体轻
译文:舞袖随着礼仪容止到达极致的情感,曼妙之舞若仙人般的体态轻盈。
注释:¹袖随礼容极情:舞袖随着礼仪容止到达极致的情感。极情,极致感情。至情,深情。²妙舞:曼妙之舞。³仙仙:若仙人般的。轻盈的样子。轻举的样子。⁴体轻:体态轻盈。
裳解履遗绝缨,俯仰笑喧无呈。
裳解¹(lǚ)²绝缨³,俯仰笑喧无呈
译文:服饰散乱无端,极尽欢乐忘记了俗世的规矩。
注释:¹裳解:衣裳开解。²履遗:鞋履遗失。欢舞以至于鞋子都找不到了。³绝缨:用以形容男女聚会,不拘形迹。扯断结冠的带。⁴俯仰:低头和抬头。指前俯后仰。⁵笑喧:欢笑喧闹。⁶无呈:没有呈报。不要呈报。
览持佳人玉颜,齐举金爵翠盘。
览持¹佳人²玉颜³,齐举金爵(jué)翠盘
译文:轻揽佳人入怀,肆意欣赏臂弯中美人的容貌,一齐举爵共饮。
注释:¹览持:观览把持。同‘揽持’。犹拥抱。²佳人:貌美品佳的女子。指怀念的人或理想中的人。³玉颜:如玉般的颜容。形容美丽的容貌。多指美女。⁴齐举:一齐高举。⁵金爵:金质的三足酒爵。⁶翠盘:青玉盘。供舞蹈用的一种圆形设施。怕是指盘舞用的盘子。
手形罗袖良难,腕弱不胜珠环,
手形¹罗袖²良难³,腕弱不胜珠环
译文:舞者露出不胜柔弱的皓腕,腕上的珠环好似也变得沉重,
注释:¹手形:手的形状。手的姿态。²罗袖:轻软丝织品制作的舞袖。³良难:很难。良,很。的确。⁴腕弱:手腕软弱。⁵不胜:不能胜任。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⁶珠环:珍珠的手环。缀珠的环形饰物。
坐者叹息舒颜。
坐者¹叹息²舒颜³
译文:在坐的人无不赞叹,尽展欢颜。
注释:¹坐者:在座的人。²叹息:叹美;赞叹。叹气。³舒颜:舒展欢颜。舒展容颜。
御巾裛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
御巾¹(yì)²君傍³,中有霍纳都梁
译文:美人依偎在身旁,巾衣弥散着泽兰藿香,
注释:¹御巾:御用的丝巾。²裛粉:熏染香粉。裛,香气熏染侵袭。通“浥”。沾湿。湿润。裛妆(泪妆)。³君傍:君王旁边。君子身旁。傍,旁。⁴霍纳:也应是香名。⁵都梁:亦称“都梁香”。泽兰的别名。香名。
鸡舌五味杂香。
鸡舌¹五味杂香²
译文:丁香五味等异香扑面而来。
注释:¹鸡舌:鸡舌香。即丁香。古代尚书上殿奏事,口含此香。²五味杂香:五种味道的杂香。
进者何人齐姜,恩重爱深难忘。
进者¹何人齐姜²,恩重³爱深难忘。
译文:侍奉之人都是可比齐姜的美女,情意绵长使人难忘。
注释:¹进者:进献的人。²齐姜:周朝的齐国为姜姓。古代女子以姓氏相称,齐姜指齐君的宗女。后因以借指名门官宦人家的女儿。³恩重:皇恩隆重。⁴爱深:爱情深厚。
召延亲好宴私,但歌杯来何迟。
召延¹亲好²宴私³,但歌杯来何迟
译文:召集宴请我的亲朋好友。只管歌唱、喝酒,说什么很晚了呢?
注释:¹召延:召集延请。²亲好:亲朋好友。亲密好友。³宴私:“备言燕私”,宴请私人的亲戚朋友。指公馀游宴。⁴但歌:唯有歌唱。⁵杯来何迟:‘杯来一何迟’。酒杯来得何其晚迟。
客赋既醉言归,主人称露未晞。
客赋¹既醉言归,主人称²露未晞(xī)³
译文:客人赋诗说已醉要回家,主人称那晨露还没有晒干。
注释:¹客赋:客人赋诗。²称:称说。声称。³露未晞:“湛湛露斯,匪阳不晞”。晨露还没有晒干。晞,干,干燥。

  这首诗看似仍在描写人美、舞美,但君臣迷乱,荒淫无度,已经让原本美好的女性变为了毒药。

  曹植由备受亲宠的子臣变成了被监管的罪人,他对当权者的淫逸腐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亲眼目睹君臣迷乱、荒淫无度的生活,对魏国朝政焦急忧虑。诗中细致入微的描绘,集中表现权贵们酒肉女色的彻夜之欢,酒具、酒菜、女饰、女舞等无不显示出主办者的地位、身份,篇末又通过客人的言辞反衬出主人的淫乐无度。这首诗纯以叙述、描写出之,终篇未有一句评说性的议论,让读者好似亲眼所见一般,这是颇有匠心的。长时间处于“危疑禁锢”之中,曹植不能不谨小慎为,“改心回趣”,但只要人们把那些描述百姓痛苦生活的诗拿来对读,便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诗人埋藏在权贵淫乐图背后的真正用心:他是把憎恶、愤怒的主观情感溶进了平和、冷静的客观描写中,表面上是波澜不惊,实际里却是激流飞湍。这是曹植去世前几年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601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日已沉于西,又在那幽静典雅的居室中相聚。

被华灯照耀着的帷幔颜色温暖,亮堂的样子好像置身于日出之时,

席位相连行酒共饮。

主人呼出婆娑之舞,有能舞者透过孔穴触摸到另外一端。

大家举起细腰酒壶,飞起三足酒杯,横碰斜撞,尽兴畅饮面色相仿。

随意交换着相互所喜欢的佳人,酒醉时的美人红颜焕发似兰。

舞袖随着礼仪容止到达极致的情感,曼妙之舞若仙人般的体态轻盈。

服饰散乱无端,极尽欢乐忘记了俗世的规矩。

轻揽佳人入怀,肆意欣赏臂弯中美人的容貌,一齐举爵共饮。

舞者露出不胜柔弱的皓腕,腕上的珠环好似也变得沉重,

在坐的人无不赞叹,尽展欢颜。

美人依偎在身旁,巾衣弥散着泽兰藿香,

丁香五味等异香扑面而来。

侍奉之人都是可比齐姜的美女,情意绵长使人难忘。

召集宴请我的亲朋好友。只管歌唱、喝酒,说什么很晚了呢?

客人赋诗说已醉要回家,主人称那晨露还没有晒干。

注释

日月既逝:日头月亮既已逝去。一作‘日既逝矣’。

西藏:在西面隐藏。

更会:更夜宴会于。进一步私会在。更;更加。再。

兰室:兰香的屋室。芳香高雅的居室。多指妇女的居室。

洞房:幽深的内室。多指卧室闺房。特指新婚夫妇的卧室。

华灯:华丽的灯具。雕饰精美的灯;彩灯。

步障:脚步的屏障。古代的一种用来遮挡风尘视线的屏幕。

舒光:舒缓柔和的灯光。

皎若:洁白明亮好比。

日出扶桑:为“蓬莱十大景”之一。扶桑,神话中的树名。亦代指太阳。

促樽:催促酒杯。推动酒碗。樽,木质或金属酒杯。

合坐:合坐在一起。

行觞:犹行酒。谓依次敬酒。觞,玉石或牛角酒碗。

主人:宴会的主人。应指魏明帝曹叡。

起舞:起身舞动。

娑盘:应是舞蹈用盘。应指汉朝的盘舞。亦作“槃舞”‘柈舞’。

能者:指客人中的能舞者。

穴触别端:应是盘舞的一个技巧动作。穴触,透过孔穴触摸。别端,另外一端。穴触别端:黄节《曹子建诗注》:“官侧则相触,正则相分,盖舞态。犹傅《舞赋》所谓‘若竦若倾,飞散合并’也。”穴,侧。一作“冗”。别,分解。端,直,正。

腾觚飞爵:腾起细腰酒觚,飞起三足酒爵。举杯,传杯。

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交错杂乱的样子。横斜的样子。

同量:同等数量(的酒)。

等色:同等的(酒后)肤色。

齐颜:齐整一样的(酒酣)红颜。

任意:随便。任随其意,不受约束。

交属:交换属连。

所欢:所喜欢之佳人。

朱颜: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指美人。

发:焕发。荣发。

外形兰:外形似兰花。

袖随礼容极情:舞袖随着礼仪容止到达极致的情感。极情,极致感情。至情,深情。

妙舞:曼妙之舞。

仙仙:若仙人般的。轻盈的样子。轻举的样子。

体轻:体态轻盈。

裳解:衣裳开解。

履遗:鞋履遗失。欢舞以至于鞋子都找不到了。

绝缨:用以形容男女聚会,不拘形迹。扯断结冠的带。

俯仰:低头和抬头。指前俯后仰。

笑喧:欢笑喧闹。

无呈:没有呈报。不要呈报。

览持:观览把持。同‘揽持’。犹拥抱。

佳人:貌美品佳的女子。指怀念的人或理想中的人。

玉颜:如玉般的颜容。形容美丽的容貌。多指美女。

齐举:一齐高举。

金爵:金质的三足酒爵。

翠盘:青玉盘。供舞蹈用的一种圆形设施。怕是指盘舞用的盘子。

手形:手的形状。手的姿态。

罗袖:轻软丝织品制作的舞袖。

良难:很难。良,很。的确。

腕弱:手腕软弱。

不胜:不能胜任。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珠环:珍珠的手环。缀珠的环形饰物。

坐者:在座的人。

叹息:叹美;赞叹。叹气。

舒颜:舒展欢颜。舒展容颜。

御巾:御用的丝巾。

裛粉:熏染香粉。裛,香气熏染侵袭。通“浥”。沾湿。湿润。裛妆(泪妆)。

君傍:君王旁边。君子身旁。傍,旁。

霍纳:也应是香名。

都梁:亦称“都梁香”。泽兰的别名。香名。

鸡舌:鸡舌香。即丁香。古代尚书上殿奏事,口含此香。

五味杂香:五种味道的杂香。

进者:进献的人。

齐姜:周朝的齐国为姜姓。古代女子以姓氏相称,齐姜指齐君的宗女。后因以借指名门官宦人家的女儿。

恩重:皇恩隆重。

爱深:爱情深厚。

召延:召集延请。

亲好:亲朋好友。亲密好友。

宴私:“备言燕私”,宴请私人的亲戚朋友。指公馀游宴。

但歌:唯有歌唱。

杯来何迟:‘杯来一何迟’。酒杯来得何其晚迟。

客赋:客人赋诗。

称:称说。声称。

露未晞:“湛湛露斯,匪阳不晞”。晨露还没有晒干。晞,干,干燥。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20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75
创作背景

  魏明帝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曹植奉诏入京觐见,所见权贵纵情歌舞,征逐声色的荒淫腐烂生活面貌。于是创作此诗。

参考资料:
1、 赵幼文.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81-484
2、 黄 节.曹子建诗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102
赏析

  这首诗看似仍在描写人美、舞美,但君臣迷乱,荒淫无度,已经让原本美好的女性变为了毒药。

  曹植由备受亲宠的子臣变成了被监管的罪人,他对当权者的淫逸腐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亲眼目睹君臣迷乱、荒淫无度的生活,对魏国朝政焦急忧虑。诗中细致入微的描绘,集中表现权贵们酒肉女色的彻夜之欢,酒具、酒菜、女饰、女舞等无不显示出主办者的地位、身份,篇末又通过客人的言辞反衬出主人的淫乐无度。这首诗纯以叙述、描写出之,终篇未有一句评说性的议论,让读者好似亲眼所见一般,这是颇有匠心的。长时间处于“危疑禁锢”之中,曹植不能不谨小慎为,“改心回趣”,但只要人们把那些描述百姓痛苦生活的诗拿来对读,便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诗人埋藏在权贵淫乐图背后的真正用心:他是把憎恶、愤怒的主观情感溶进了平和、冷静的客观描写中,表面上是波澜不惊,实际里却是激流飞湍。这是曹植去世前几年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601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雪虐¹风饕(tāo)²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译文:寒风逞威,冰雪肆虐,愈显出梅花正气凛然,百花之中,就数她的风骨高坚。
注释:¹雪虐:冰雪肆虐。²风饕:寒风逞威。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过时自会¹飘零去,耻向东君²更乞怜。
译文:冰消雪融,本就应该飘零败落,耻于向春神去乞讨恩怜。
注释:¹自会:本应该,理应当。²东君:指春神。传说春神主管花木生长。这里借喻朝廷。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¹桃李²自逢时。
译文:醉里折下一两枝残梅独自观赏,哪管已值春风得意桃李绽蕾。
注释:¹妨:损害,这里指折摘的意思。²桃李:原指桃花、李花。这里借喻逢时得志的朝中权贵。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向来冰雪凝严¹地,力斡(wò)²春回竟是谁?
译文:试问冰雪严寒凝大地,是谁顶风冒雪力挽春归?
注释:¹凝严:即严凝,寒冷的意思。²斡:旋转。这里意为扭转、挽回。

  这两首歌颂梅花的高洁与坚贞,描写花时将过的落梅,托意高远,读来给人以新的体验。

  第一首首两句歌颂梅花与暴力(雪虐风饕)顽强抗争、不向时势(东君)低头的高洁气质和坚贞节操。“愈凛然” 三字,突出了恶劣环境下梅花的一身傲骨,这种气节,被诗人赞为“花中之最”。三四两句对这一评断作出了有力的实证。梅花的飘零陨落,并非屈服由于外力的逼迫,而是出于坚贞高洁的品性,宁愿零落成泥,也决不趋时附势,向人乞怜。她的“落”,不是无可奈何的凋谢,是宁折不弯的牺牲,这正是最高坚的“花中气节。

  第二首把桃李与梅花两相对比,鄙夷于桃李的逢迎得意之态,肯定和赞颂了梅花力挽春回的功绩。除了梅花,还有谁能与“雪虐风饕”相斗,把春天扭转回来。结尾虽是问句,语气却十分肯定:只有落梅才是真正的迎春的光明使者,斗寒的不屈勇士。

  咏物诗托物寓兴,大都有作者的寄慨。诗人困居山乡,耻于向当权者乞怜,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凛然气节。诗中的“落梅”既状物情,又发人意,实际是诗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不随时俗的高尚人格的自赞。春风得意,俗不可耐的“桃李”则隐约勾勒了朝中权贵、投降派的可憎丑态。

  这两首诗,分别从花和人两面着笔,相辅相成,珠联璧合,是咏花也是言志。在咏赞梅花的同时,诗人持节不改,不肯阿谀权贵,并鄙视当朝新贵的高风亮节也衬托了出来。梅花与诗人两相映衬,相得益彰。诗读来隽永有味,耐人品赏。

参考资料:
1、 朱德才,杨燕主编. 唐宋诗词 上[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 ,433-434.
2、 段晓华. 陆游诗歌赏析[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176-177.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yè)¹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²
注释:¹邺:邺城,东汉末曹操的据守之地,是建安时代实际上的政治文化中心。²缺壶歌:晋王敦酒后辄咏曹操《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用“缺壶歌”为发抒壮怀之典实。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元好问认为西晋诗坛中继承了建安文风的有不少,建安风骨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壮怀犹见缺壶歌”),但也有了“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钟嵘评张华诗语)的诗歌。建安风骨是元好问所肯定的诗歌风格,所以他以张华为例,认为张华虽然以其诗绮靡婉艳,文字妍冶而名高一时,但是缺乏豪壮慷慨之气,至于到了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更是儿女情长,风格婉约。“奈若何”句表明了元好问对绮靡文风的不满情绪,对诗歌绮靡文风的发展的认识。

lùnshīsānshíshǒu··sān--yuánhǎowèn

xiàfēngliúzàijìnduōzhuàng怀huáiyóujiànquē

fēngyúnruòhènzhānghuáshǎowēnxīnshēngnàiruò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miǎn)¹彼流水,朝宗²于海。鴥(yù)³彼飞隼(sǔn),载飞载止。嗟(jiē)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译文:条条河流水弥漫,倾注大海去不休。空中游隼迅捷飞,时而飞翔时停留。可叹可悲我兄弟,还有乡亲与朋友。没人想到止丧乱,谁无父母任怀忧?
注释:¹沔:流水满溢貌。²朝宗:归往。本意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后来借指百川归海。³鴥:鸟疾飞貌。⁴隼:一类猛禽,中国常见的有游隼等。⁵载:句首语助词。⁶嗟:嗟叹。“嗟”字贯下两句,意即嗟叹我的兄弟即国人、诸友。⁷邦人:国人。⁸念:“尼”之假借,止。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沔彼流水,其流汤(shāng)¹。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²,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mǐ)³忘。
译文:条条河流水弥漫,水势浩荡奔腾急。空中游隼迅捷飞,高高翱翔可任意。想到有人不循法,坐立不安独悲凄。心中愁苦无处诉,久久难忘积胸臆。
注释:¹汤汤:义同“荡荡”,水大流急貌。²不迹:不循法度。³弭:止,消除。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鴥彼飞隼,率¹彼中陵²。民之讹(é)³,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译文:空中游隼迅捷飞,沿着山陵飞来回。流言蜚语四处传,无人制止和反对。告诫朋友应警惕,种种谣言正如沸。
注释:¹率:沿。²中陵:陵中。陵,丘陵。³讹言:谣言。⁴惩:止。⁵敬:同“警”,警戒。⁶谗言其兴:谗言如此兴盛。其:如此。

  全诗共分三章,第一章写诗人对当权者不制止祸乱深为叹息,指出祸乱发生,有父母的人会更加忧伤。第二章写诗人看到那些不法之徒为非作歹,便坐立不安,忧伤不止。第三章写无人止谗息乱,诗人心中愤慨不平,劝告友人应自警自持,防止为谗言所伤。一方面由于环境险恶,另一方面这是一首抒情诗,所以诗中对祸乱没有加以具体叙述,而只是反映了一种不安和忧虑的心情。忽而写丧乱不止忧及父母,忽而写忧丧畏谗,忽而劝朋友警戒。透过诗句使读者看到了诗人的形象。他生当乱世,却不随波逐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关心国事,对丧乱忧心忡忡。动荡的社会让他不得安宁,与“不肯念乱”的当权者形成强烈的对比。他爱憎分明,既担心丧乱殃及父母,也担心兄弟朋友遭谗受害,对作乱之徒充满了憎恨。

  另外,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这首诗中也用得很有特点。每章开头四句(末章似脱两句)连用两组比兴句,这在《诗经》中很少见。首章以流水朝宗于海,飞鸟有所止息暗喻诗人的处境不如水和鸟。次章以流水浩荡、鸟飞不止写诗人忧心忡忡而坐立不安。末章以飞鸟沿丘陵高下飞翔写诗人不如飞鸟自由。诗中比兴的运用虽然大同小异,但决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各自有所侧重。不仅暗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有较明确的引发思路的作用,而且让人感到新鲜贴切,增加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忧乱畏谗的感叹和沉痛的呼喊,而这正是对“分明乱世多谗,贤臣遭祸景象”(方玉润《诗经原始》)的高度艺术概括。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70-372

miǎnshuǐ

míng xiānqín 

miǎnliúshuǐ cháozōnghǎi fēisǔn zàifēizàizhǐ jiēxiōng bāngrénzhūyǒu kěnniànluàn shuí 
miǎnliúshuǐ liúshāngshāng fēisǔn zàifēizàiyáng niàn zàizàixíng xīnzhīyōu wàng 
fēisǔn shuàizhōnglíng mínzhīéyán nìngzhīchéng yǒujìng chányánxīng 

春欲去,如梦一庭空絮。墙里秋千人笑语,花飞撩乱处。
春欲去,如梦一庭空絮。墙里秋千人笑语,花飞撩乱处。
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诗句。万种消魂多寄与:斜阳天外树。
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¹诗句。万种消魂(hún)²多寄与:斜阳天外树³
注释:¹断肠:形容伤心之至。²消魂:悲哀情,亦作“销魂”,语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布局矣。”³“斜阳”句:用辛弃疾“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句意。
施绍莘是个隐逸之士,但较少明末山人气。他的词曲中每多冷眼看世态的意蕴,生际明末,哀伤情常在心底。这阕小令从题面看是“伤春”,就词心言则是伤时。上片冷峻,写出危颓之世,迷惘如梦,而“墙里”人依旧“笑语”如常。不知是麻木,还是醉生梦死的荒唐。下片将视线收敛内观自照,“无计”是最大的悲哀。最大的悲苦永远属于清醒人,这又是一种难解之谜。“万种消魂”只能化为诗句,实也就是“国家不幸诗家幸”。然而此种“幸”,仿佛是天公的特定惩处。用断肠之苦换取若干文字,能说不是大不幸。此词警策之句首在“如梦一庭空絮”,将醉者以及醒而“无计”者全溶进了梦游般的境界。那种时代的悲剧性的深刻,由此凄婉情韵中毕见。

jīnmén··chūn--shīshàoshēn

chūnmèngtíngkōngqiángqiūqiānrénxiàohuāfēiliāoluànchù

liúchūnzhùzhǐyǒuduànchángshīwànzhǒngxiāohúnduōxiéyángtiānwàishù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焉。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楚有养狙(jū)¹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²众狙于庭,使狙狙率以之³山中,求草木之实,赋(fù)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箠(chuí)焉。众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译文:楚国有个以养猕猴为生的人,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让狙猴率领(其它猴)到山里去,摘取植物的果实,取十分之一的果实来供养自己。如果猕猴不给狙公,狙公就生气地鞭打它们。猴子们都害怕,却不敢违背。
注释:¹狙:猕猴。²部分:部署分配。此处指分派。³之:到。⁴求:寻找。此指采摘。⁵实:果实。⁶赋:征收。⁷或:有的。⁸箠:用鞭打,名作动。⁹畏苦之:对(这种生活)感到很苦。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¹²?”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³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wù)
译文:有一天,有只小猴问众猴说:“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的吗?”众猴说:“不对,(果实)是天生的。”又问:“没有狙公的同意(我们)就不能去采吗?”众猴说:“不对,谁都能去采。”又问:“(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从他并要被他差使呢?”话还没有说完,猴子们全醒悟了。
注释:¹树:动词,种植。²与:同“欤”,吗。³然则:既然这样,那么。⁴假:依靠。⁵为之役:被他(狙公)奴役。⁶既:完。⁷寤:同“悟”,领悟到。
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其夕,相与¹(sì)²狙公之寝,破栅(zhà)毁柙(xiá)³,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něi)而死。
译文:那天晚上,众猴一起等到狙公睡着的时候,打破栅栏毁坏仓房,拿走他(狙公)存放的粮食,舍弃狙公,不再回来。狙公最后因为饥饿而死。
注释:¹相与:一起。²俟:等候。³柙:关兽的木笼。⁴归:回归。⁵卒:终于。⁶馁:饥饿。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郁离子曰:“世有以¹²使民而无道揆(kuí)³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译文:郁离子(即刘基隐退青田山时自取的笔名)说:“世上那种凭借权术奴役人民却没有法度的人,不就像狙公吗?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注释:¹以:把。 以……为:把……当做。(此处为倒装句,养狙以为:把养猴当做)²术:权术。³道揆:道德准则。

  这篇寓言讲述养猴子的人残酷剥削猴子,猴子觉醒后群起反抗的故事,揭示了靠权术奴役百姓而不讲法度的人迟早要遭到反抗并必然灭亡的道理。全文语言简练古朴,与主题相映生辉,耐人寻味。作为寓言,《楚人养狙》包括寓言故事和教训两个部分。

  这篇寓言故事分三个层面。

  第一层写狙公对猴子的剥削和压迫:“赋什一以自奉。”这是不劳而获,亦即剥削行为。“鞭箠”则是压迫。在这种情况下,猴子们都害怕狙公,虽以摘取果实为苦事,但不敢不依从。这是压迫的表面效果。

  第二层交代故事的发展。这一层逻辑十分谨严,小猴子提出的第一、二两个问题可谓前提,第三个问题属于结论。前提和结论之间,有着合理而又深刻的同一性和必然性。作者故意让小猴子提出问题,一方面寄寓着老猴子麻木不仁、因循保守,小猴子思维敏捷、无所顾忌的用意;另一方面,又暗含着对于残剥削和压迫,连入世不深的小猴子也认识得一清二楚的内涵。这两个方面,相反相成,互为补充。作者在这一层中,着重从揭露剥削的角度进行思辨和启迪,从而增加了故事内涵的深刻性。

  第三层叙述故事的结果:众狙相携入山不返,狙公卒饿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刘基的笔下众狙不再盲从,并非愚昧,它们有了自己的思索与追求。作品的第一层交代的“弗敢违也”,实际上并不是压迫和剥削的必然后果,而是暂时现象。被剥削、被压迫者一旦觉醒,就必然会产生像第三层所叙述的反抗行动。

  这则寓言给予统治者的教训是深刻的,它不是一般的哲学道理和道德理念,而是带有锋芒的政治主张。寓言的实质是刘基赋予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地位与价值,体现了刘基对人的尊重,对自我的尊重。作为元王朝残酷统治的目击者,刘基的这则寓言,带有极大的现实针对性。它实际上变成了元王朝覆灭的预言。

  就形式而言,《楚人养狙》中的寓言故事有三个特点。

  其一是通俗生动,新鲜活泼。寓言实际上是一种比喻,而寓言故事则是比喻中的喻体。因为蛮横无理地奴役百姓,势必激起反抗的道理比较抽象,直接陈说又很可能遭到封建统治者的镇压,所以作者引譬设喻,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虚构了猴子造反的故事,给抽象的道理描绘了一幅形象的图画。

  其二是故事简短紧凑,纯用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不作细致的描绘,也没有直接的抒情。俄国寓言作家陀罗雪维支曾经说:“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真理犹如人体,作为外衣的故事必须合身。又因它旨在解剖和评判生活,所以并不需要对形象作细致描绘。

  其三是作品紧紧抓住生活的特征,把它放大,进行艺术的夸张。生活中存在着压迫就有反抗的真理,作者就设计了一群受压迫的猴子,这些猴子有组织,会说话,能思考,甚至还会出谋划策,采取巧妙的报复行动。这是拟人的写法,艺术的夸张。但这样的夸张又完全符合现实人生的情理。

参考资料:
1、 俞美玉.论刘基的人文精神之体现——由《楚人养狙》说起[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12-16
2、 何建中.楚人养狙 三点导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0(8):18

chǔrényǎng

liú míngdài 

    chǔyǒuyǎngwéishēngzhě chǔrénwèizhīgōng dàn fènzhòngtíng shǐ使lǎoshuàizhīshānzhōng qiúcǎozhīshí shífèng huò jiābiānchuíyān zhòngjiēwèizhī gǎnwéi 

     yǒuxiǎowèizhòngyuē  shānzhīguǒ gōngsuǒshù  yuē  fǒu tiānshēng  yuē  fēigōngér  yuē  fǒu jiēér  yuē  ránjiǎērwéizhī  yánwèi zhòngjiē 

     xiānggōngzhīqǐn zhàhuǐxiá  xiāngxiéérlínzhōngguī gōngněiér 

    yuē  shìyǒushùshǐ使mínérdàokuízhě gōng wéihūnérwèijué dànyǒukāizhī shùqi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