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子,班如此。之于雉梁。无以吾翁孺,雉子。知得雉子高蜚止,黄鹄蜚,之以千里,王可思。雄来蜚从雌,视子趋一雉。雉子,车大驾马滕,被王送行所中。尧羊蜚从王孙行。
(zhì)¹,班²如此。之³于雉梁。无以吾翁孺(rú),雉子。知得雉子高蜚(fēi)止,黄鹄(hú)蜚,之以千里,王可思。雄来蜚从雌(cí),视子趋一雉。雉子,车大驾马滕,被王送行所中。尧(yáo)¹⁰蜚从王孙行。
译文:幼雉的毛羽色彩斑斓,它飞到了可以觅食的稻粱之处。老雉叮嘱它要小心被人类捉了,不要不懂得知足,因贪食而忘了危险。老雉知道幼雉被捉就飞来了,但它们没有黄翁那样强壮有力,它们真羡慕黄翁能够高飞,如果在这个时候能有力高飞,那就可以救救幼雉了啊!可惜它们没有那样的才能。见幼雉被捉,母雉和公雉都赶来救自己的孩子,但猎人已经将幼雉捉住,驾上车,猎人的马已经迅速跑起来了,幼雉将被活捉到猎人的住处。老雉仍依依不舍地跟着猎人的车飞行,久久不愿离去。
注释:¹雉子:指幼雉。²班:同“斑”,指幼雉毛羽色彩斑斓。³之:一作“至”,到的意思。⁴梁:一作“粱”,指有稻粱之处。⁵翁孺:指人类。⁶得:这里指被抓住。⁷王:与“旺”相通,强壮有力的意思。⁸滕:一作“腾”,跑的意思。⁹王:一作“生”,活捉的意思。¹⁰尧羊:翱翔。
这是一首寓言诗。写老雉目睹幼雉被捕的生离死别之情。《乐府解题》曰:“古词云:‘雉子高飞止,黄翁飞之以千里,雄来飞,从雌视。’若梁简文帝‘妒场时向陇’,但咏雉而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幼雉的毛羽色彩斑斓,它飞到了可以觅食的稻粱之处。老雉叮嘱它要小心被人类捉了,不要不懂得知足,因贪食而忘了危险。老雉知道幼雉被捉就飞来了,但它们没有黄翁那样强壮有力,它们真羡慕黄翁能够高飞,如果在这个时候能有力高飞,那就可以救救幼雉了啊!可惜它们没有那样的才能。见幼雉被捉,母雉和公雉都赶来救自己的孩子,但猎人已经将幼雉捉住,驾上车,猎人的马已经迅速跑起来了,幼雉将被活捉到猎人的住处。老雉仍依依不舍地跟着猎人的车飞行,久久不愿离去。

注释

雉子:指幼雉。

班:同“斑”,指幼雉毛羽色彩斑斓。

之:一作“至”,到的意思。

梁:一作“粱”,指有稻粱之处。

翁孺:指人类。

得:这里指被抓住。

王:与“旺”相通,强壮有力的意思。

滕:一作“腾”,跑的意思。

王:一作“生”,活捉的意思。

尧羊:翱翔。

简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写老雉目睹幼雉被捕的生离死别之情。《乐府解题》曰:“古词云:‘雉子高飞止,黄鹄飞之以千里,雄来飞,从雌视。’若梁简文帝‘妒场时向陇’,但咏雉而已。”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鲁国寒事¹早,初霜刈(yì)(zhǔ)²
译文:鲁国的秋天来得早,初霜时便开始割蒲。
注释:¹寒事:指秋冬的物候,寒冷时节。²刈渚蒲:割水边的香蒲草。刈:割取。渚:水中小洲。蒲:香蒲,水生草本植物,嫩芽可供食用。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挥镰(lián)¹若转月²,拂水生连珠³
译文:挥镰就好象转动弯月,掠过水面生起串串连珠。
注释:¹镰:古谓之刈钩。因形曲如钩,故名。²转月:因镰刀弯如新月,故挥动镰刀如“转月”。³连珠:溅起的水滴像连串的若珠,喻浪沫。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
此草最可若,何必贵龙须¹
译文:蒲草最可珍贵,何必看重那龙须草?
注释:¹龙须:龙须草,多年生水生草本,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¹
译文:织成草席铺上玉床,清静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欢娱。
注释:¹欣承清夜娱:是说夜间睡在蒲席之上感到清凉适意。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罗衣¹能再拂²,不畏素尘³(wú)
译文:罗衣能够再次拂扫,不必担心会蹲上尘土。
注释:¹罗衣:轻而薄的丝绸衣服。²能再拂:可以反复拂拭。言蒲席光滑平贴。³素尘:聚积的灰尘。⁴芜:杂乱。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秋寒已至、初霜割蒲的农人劳作景致,“寒事”、“初霜”点明主旨,秋寒的物候时节,交代“刈渚蒲”事件的起因及背景,字里间处处充溢着高寒、肃杀之氛围。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运用比喻手法,贴切自然,把“挥镰”、“拂水”渲染成“转月”、“连珠”,间接描写出鲁东门外深秋割蒲草的“挥镰”“拂水”劳动场面,意在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变废为宝,创造了财富。为下文称赞“蒲草”作铺垫。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生动形象地以夸张手法,赞美蒲草比帝王豪贵之家所用的“龙须”更可贵,表达出诗人对蒲草的可贵有独特的见解。

  “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承接上文,讲述诗人对蒲草“最可珍”的作用,勾勒出一幅蒲草织作玉床席、清静夜晚躺欢娱的景致,侧面烘托出农人刈蒲以作编织之用,点明题旨,紧扣诗题“鲁东门观刈蒲”,陈述了诗人见农人刈蒲的纪实。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借用谢脁《咏席》诗:“但愿罗衣拂,无使素尘弥。”讲述出所咏之蒲草的品性,“不畏”、“素尘”更显得蒲草高洁纯净、“最可珍”。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鲁东门外农家深秋割蒲的劳动场景,并以夸张手法,赞美了蒲草的可贵与作用。在诗人笔下,蒲草经过农户的辛勤劳动变废为宝,妙笔生花,富有浪漫色彩。刈蒲时“挥镰”、“拂水”的比喻,透露着诗人对农事劳作的喜爱,是丽句;“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则是警策之句,似有评击上层贵族奢华放纵、穷奢极侈,表达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参考资料:
1、 单人耘选注.中国历代咏农诗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05月第1版:58

dōngménguān--bái

guóhánshìzǎochūshuāngzhǔ

huīliánruòzhuǎnyuèshuǐshēngliánzhū

cǎozuìzhēnguìlóng

zhīzuòchuángxīnchéngqīng

luónéngzàiwèichén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碧海¹年年,试问取、冰轮²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³了如雪。缺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译文: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间的月亮,却为何时圆时缺。今夜里,金风送爽,土花映碧,画栏桂树悬挂着一缕秋香;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莹透澈。谁知道,这好天良夜,却让人忧愁,让人悲咽。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对旧时明月。
注释:¹碧海:传说中的海名。²冰轮:月亮代名之一,历来用以形容皎洁的满月。³清辉:指明亮的月光。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花径里、戏捉迷藏¹,曾惹下萧萧井梧叶²。记否轻纨(wán)小扇³,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yīng)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译文:那时节,也是这么个中秋夜,你和我,花径里捉迷藏,曾经将金井梧桐的霜叶惊落。手上轻巧的小纨扇,至今又经历几番凉热。一时间,不由得百感丛生;但这又与一般的相思离别无关。面对这旧时明月,只好让无情的紫玉萧,于寒风中吹裂。
注释:¹花径二句:捉迷藏,又称逮猫儿,儿童玩的一种游戏。²井梧叶:谓井边的梧桐树叶。³轻纨小扇:即纨扇。⁴紫玉:指笛箫,因截紫竹所制,故名。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在苍茫的夜色中,作者抬头仰望天空,中秋月圆,其景何其美好;然而他却触景生情,发此疑问。通过此句,我们似乎看出了他心中的悲凉:日月轮回不断,春花秋月年年,这些都只会令他徒增烦恼;是因为佳人不在,如今的他形影相吊么?“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不知哪里吹来的秋风,带来一阵芬芳;月亮的清辉笼罩了周围寂寞的空气,如同冰雪一样寒冷。此句是写景,却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寒冷的是清辉还是他那颗受伤的心?回想往昔,那“一生一代一双人”,曾经花前月下,欣赏这良宵美景,“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只影而今,物是人非,在这如同旧时的明月下重拾往事,只会令他“填膺百感”。

  词的上片写现实,现实是充满了悲凉,其情之苦,足以震憾一切感性的心灵。用“冰轮”喻明月,用“雪”喻明月的清辉,更增加了意境的清冷。“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此句道出了作者“尽成悲咽”的缘由:原来是故人不在,作者在思念他的亡妻;然而“明月不谙离恨苦”,偏要打动他那颗敏感脆弱的心,叫他情何以堪。

  下阙写词人仰望明月忆及往事。“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明月下,芳丛里,词人与心上人嬉戏,游玩,虽然并未着墨描摹具体情状,而梧桐叶的缓缓飘落中,纵情的欢笑声,亲昵的嘶闹声,在一片月色下朗朗可闻,其人之天真烂漫,其情之亲密无间,已不言自明,词人对故人往事的深深思恋,直抵人心深处。只是光阴荏苒,轻纨小扇轻摇又摇走了几番寒暑,去者不可追,如今只剩下词人中宵独立,“填膺百感”,而明月还是当时的明月,清辉未减分毫。中秋月光照耀,本该是众家欢聚之时,容若心中却荒凉如大漠。吹裂紫玉萧也难散愁心。

参考资料:
1、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又一年 一作:已一年)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译文: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又是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¹(àn)²独成眠。
译文: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春愁让人心中郁郁、孤枕难眠。
注释:¹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²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身多疾病思田里¹,邑有流亡²愧俸钱³
译文: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注释:¹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²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³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闻道欲来相问讯¹,西楼望月几回圆。
译文: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探望我,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注释:¹问讯:探望。

  此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又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

  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

  尾联则是说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觉得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83-684

dānyuán

wéiyìng tángdài 

niánhuāféngjūnbié jīnhuākāiyòunián  (yòuniánzuò nián )
shìshìmángmángnánliào chūnchóuànànchéngmián 
shēnduōbìngtián yǒuliúwángkuìfèngqián 
wéndàoláixiāngwènxùn 西lóuwàngyuèhuíyuán 
猨、王孙居异山,德异性,不能相容。猨之德静以恒,类仁让孝慈。居相爱,食相先,行有列,饮有序。不幸乖离,则其鸣哀。有难,则内其柔弱者。不践稼蔬。木实未熟,相与视之谨;既熟,啸呼群萃,然后食,衎衎焉。山之小草木,必环而行遂其植。故猨之居山恒郁然。王孙之德躁以嚣,勃诤号呶,唶唶强强,虽群不相善也。食相噬啮,行无列,饮无序。乖离而不思。有难,推其柔弱者以免。好践稼蔬,所过狼藉披攘。木实未熟,辄龁咬投注。窃取人食,皆知自实其嗛。山之小草木,必凌挫折挽,使之瘁然后已。故王孙之居山恒蒿然。以是猨群众则逐王孙,王孙群众亦齚猨。猨弃去,终不与抗。然则物之甚可憎,莫王孙若也。余弃山间久,见其趣如是,作《憎王孙》云;
猨、王孙居异山,德异性,不能相容。猨之德静以恒,类¹仁让孝慈。居相爱,食相先,行有列,饮有序。不幸乖离,则其鸣哀。有难,则内其柔弱者。不践稼蔬。木实未熟,相与视之谨;既熟,啸呼群萃,然后食,衎(kàn)²焉。山之小草木,必环而行遂其植。故猨之居山恒郁然。王孙之德躁以嚣,勃诤³号呶,唶(zé)强强,虽群不相善也。食相噬(shì)啮,行无列,饮无序。乖离而不思。有难,推其柔弱者以免。好践稼蔬,所过狼藉披攘。木实未熟,辄龁(hé)咬投注。窃取人食,皆知自实其嗛(qiǎn)。山之小草木,必凌挫折挽,使之瘁(cuì)然后已。故王孙之居山恒蒿(hāo)然。以是猨群众则逐王孙,王孙群众亦齚(zé)(yuán)。猨弃去,终不与抗。然则物之甚可憎,莫王孙若也。余弃山间久,见其趣如是,作《憎王孙》云;
译文:猿和猢狲群居在不同的山上,彼此德行不同,互不相容。猿的德行文静稳重,都能仁爱谦让、孝顺慈善。它们群居时互相爱护,吃东西互相推让,行走时排成行列,饮水时遵守秩序。如果有的不幸失散离群,它就发出哀伤的鸣叫。假如遇到灾难,就把弱小的幼猿保护起来。它们不践踏庄稼蔬菜。树上的果子还未成熟时,大家共同小心看护着;果子成熟之后,便呼叫同伴聚齐,这才一同进食,显得一派和气欢乐的样子。它们遇到山上的小草幼树,一定绕道行走,使其能顺利生长。所以猿群居住的山头,经常是草木茂盛郁郁葱葱的。那猢狲的德行暴躁而又吵闹,整天争吵嚎叫,喧闹不休,虽然群居却彼此不和。吃东西时互相撕咬,行走时争先恐后,饮水时乱成一团。有的离群走散了也不思念群体。遇到灾难时,便推出弱小的而使自己脱身。它们喜欢糟蹋庄稼蔬菜,所过之处一片狼藉。树上的果子还未成熟,就被他们乱咬牙扔。偷了人们的食物,都只知塞满自己的腮囊。遇到山上的小草幼树,一定要摧残攀折,直到毁坏干净才肯罢休。所以猢狲居住的山头经常是草木枯萎一片荒凉的。因此猿群众多时就把猢狲赶跑,猢狲多的时候也咬猿。猿就索性离去,始终不同猢狲争斗。因而动物中再没有比猢狲更可恶的了。我被贬到山区很久了,看到猢狲这样的行为,就写了这篇《憎王孙文》;
注释:¹类:都,大抵。²衎衎:和气欢乐的样子。³勃诤:相争。⁴号呶:号叫。⁵唶唶:大声呼叫。⁶强强:相随的样子。⁷龁:咬。⁸嗛:猴类两颊内藏食物的皮囊。⁹齚:咬。
湘水之浟浟兮,其上群山。胡兹郁而疲彼兮,善恶异居其间。恶者王孙兮善者猨,环行遂植兮止暴残。王孙兮甚可憎!噫,山之灵兮,胡不贼旃?
湘水之浟(yóu)¹兮,其上群山。胡兹郁而疲彼兮,善恶异居其间。恶者王孙兮善者猨,环行遂植兮止暴残。王孙兮甚可憎!噫,山之灵²兮,胡不贼³(zhān)
译文:湘江水悠悠,两岸群山绵延起伏。为什么这座山草木茂盛而那座山光秃荒凉啊,因为善类和恶类分别聚居在这两座山上。凶恶的是猢狲啊,善良的是猿,绕道而行让草木顺利生长啊制止暴残。猢狲啊太可恨了!啊,山神啊,为何不将他们赶尽杀绝呢?
注释:¹浟浟:水流的样子。²山之灵:山神(影射当时在位的唐宪宗)。³贼:诛杀。⁴旃:“之焉”二字的合音。
跳踉叫嚣兮,冲目宣龂。外以败物兮,内以争群。排斗善类兮,哗骇披纷。盗取民食兮,私己不分。充嗛果腹兮,骄傲欢欣,嘉华美木兮硕而繁,群披竞啮兮枯株根。毁成败实兮更怒喧,居民怨苦兮号穹旻。王孙兮甚可憎!噫,山之灵兮,胡独不闻?
跳踉(liáng)叫嚣兮,冲目宣龂(yín)¹。外以败物兮,内以争群。排斗善类兮,哗骇披纷。盗取民食兮,私己不分。充嗛果腹兮,骄傲欢欣,嘉华美木兮硕而繁,群披竞啮兮枯株根。毁成败实兮更怒喧,居民怨苦兮号穹(qióng)(mián)²。王孙兮甚可憎!噫,山之灵兮,胡独不闻?
译文:猢狲乱跳狂叫,龇牙瞪眼。对外毁坏东西,对内争夺打架。排挤打击善良的猿类啊,喧哗惊扰乱如麻。偷取百姓的食物,自己占有不分给同类。塞满两颊填饱肚子啊,得意洋洋骄傲自大。好花美树啊粗大又茂盛,群猴争折竞咬最后只剩死树枯根。毁坏了成果更加暴怒喧阗,百姓怨恨痛苦直呼苍天。猢狲啊真的太可恨!啊,山神,为何只有你听不见?
注释:¹宣龂:露出牙根肉。²穹旻:苍天。
猨之仁兮,受逐不校;退优游兮,唯德是效。廉、来同兮圣囚,禹、稷合兮凶诛。群小遂兮君子违,大人聚兮孽无余。善与恶不同乡兮,否泰既兆其盈虚。伊细大之固然兮,乃祸福之攸趋。王孙兮甚可憎!噫,山之灵兮,胡逸而居?
猨之仁兮,受逐不校;退优游兮,唯德是效。廉、来¹同兮圣²³,禹、稷合兮凶诛。群小遂兮君子违,大人聚兮孽无余。善与恶不同乡兮,否(pǐ)¹⁰既兆其盈虚。伊细大之固然兮,乃祸福之攸(yōu)¹¹趋。王孙兮甚可憎!噫,山之灵兮,胡逸而居?
译文:猿正直善良啊,遭受驱逐也不计较;从容不迫地退避,只将美好的德行来仿效。飞廉和恶来勾结起来,蒋圣人周文王囚禁;大禹与后稷携手合作,“四凶”都被铲除。小人得势君子就会遭殃,有德行的人聚在一起坏人就不会有好的结果。善与恶不能共处,倒霉还是幸运得视双方力量的强弱而定。弱肉强食是事物的必然规律啊,弱得祸强得福大势所趋。猢狲真是太可恨!啊,山神呀,为何你还如此安闲的居住在此?
注释:¹廉、来:指飞廉和恶来,相传是殷纣王的臣子。²圣:指周文王。³囚:周文王曾被殷纣王囚禁在羑(yǒu)里(今河南牖城)。⁴禹、稷:夏禹和后稷,是舜向尧推荐的二位贤臣。⁵凶:指“四凶”,相传是被舜放逐的四个恶人浑敦、穷奇、梼杌(táo wù)、饕餮(tāo tiè)。⁶遂:得逞。⁷违:遭殃。⁸孽:妖害。⁹否:恶运、倒霉。¹⁰泰:好运、顺利。¹¹攸:所。

  这篇骈文通篇采用对比方法,从居、食、行、饮、离等诸多方面,将“德性异,不能相容”的猿与王孙两种不同的习性、行为处处对照,揭露中唐时期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肯定王叔文革新政治的进步主张,表明了自己不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文末,以骚体句式不仅继续揭露王孙的罪行,而且连声责问“山之灵”,言辞激烈,痛恨至深,增强了批判的力度。

  这篇文章主要由前半段的序文和后半段的骈文组成。

  通过对猿和王孙两种善恶不相容的猴子的描述,说明小人当道,君子受侮,不能根据力量大小判断好坏,应该从本质上看善恶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大人聚兮蘖无余”的愿望。即有德行的人团结起来,小人就无法兴风作浪。联系作者经历看内容,不难发现,作者此文是以王孙喻写当时反对革新的顽固势力,以猿喻写当时的革新派,从而表达了自己对顽固势力围攻革新派的愤慨,热情地赞美王叔文集团进步主张,鲜明地表达自己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居异山,德异性,不能相容”,起句总括全文,而后兵分两路,详细比较王孙和猿的种种不同。这对比,笔笔落在自然习性之内,又笔笔归之于“德”,善恶分明,功祸昭然,寓意十分显豁。序文之末和骚体开头,都夹入了作者自己的身影:“余弃山间久,见其趣如是”,“湘水之澈澈兮,其上群山”。这是一个“不容于尚书省”的谪官的身影、一个自信于德能杰出却在政治斗争中被放逐的失败者的身影。他在文章中出现,更拓掘了憎王孙而爱猿的寓意深度。

  骚体部分,针对序文所作的事实对比;加以铺陈、渲染,并重复出现“王孙兮甚可憎”,“山之灵兮,胡不贼旃”,“山之灵兮,胡独不闻”,“山之灵兮,胡逸而居”,一唱三叹。呼告和诘问,不仅抒发了作者嫉恶如仇和急于剪除祸害的心情,还表达了对姑息养奸、不辨善恶的最高统治者的不满。

  文章以简要生动的笔触,描述猿与王孙的德行和生活习性,堪为状物写形的范例。如写猿“木实未熟,相与视之谨;既熟,啸呼群萃,然后食,焉”。短短数句,就把猿爱惜稼蔬的品德,彼此间互相关心、和乐欢快、和睦相处的情景,传神地表现出来。又如,写王孙“乖离而不思。有难,推其柔弱者以免”。仅短短两句,就把王孙相互不相善、落井下石的冷酷残忍兽性写得淋漓尽致。这种简要生动的笔法,显示作者细微的洞察力和强劲的表现力。

  文章又以鲜明的对比,歌颂猿的品德,鞭挞王孙的丑行,相映成趣。一般的类比法,往往取其形似,而此文却别开生面,从德、食、居、行以及其后果。全面对比,这就有力地表达了爱之深、恨之切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特别是在对比中,猿以失败而告终,平添了悲剧色彩,激起人们的关切。

  文章还运用复沓迭唱法,抒写作者对王孙的憎恶。 “王孙兮甚可憎!”句,一连三次重复,表达了作者“物之甚憎,莫王孙若也”的看法,紧扣文题“憎”字,感情湍泻。文气贯通,气势恢宏。取得如此效果的原因是作者不是简单重复,在复沓中有递进意思。二如“噫,山之灵兮,胡不贼旃?”而变 “噫,山之灵兮,胡独不闻?”又变 “噫,山之灵兮,胡逸而居?”由要杀死王孙,而责山神不闻。直至怪山神不管、作者的愤慨不断深化,由感性升华到理性,找出王孙肆行的原因,把矛头直接指向山神,即最高的统治者。

  文章通过对猿和猢狲善恶不同的品德的描写,借此影喻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和以宦官、藩镇为主体的守旧顽固势力之间势不两立的矛盾斗争。作者满腔热情地赞颂了革新集团美好的品德行为,无情地鞭挞了顽固守旧势力排斥异己、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文末还对妍媸不分,纵恶为非的最高统治者提出严正的责问,表现了一个失败的改革者难得的信心和勇气。

参考资料:
1、 茅坤选编.唐宋八大家集:插图本.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8:149
2、 罗斌.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01:277
3、 景宏业解评.柳宗元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177-179
园林晴昼春谁主。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园林晴昼¹春谁主。暖律²³,幽谷(xuān),黄鹂(piān),乍¹⁰芳树¹¹。观¹²露湿¹³缕金衣¹⁴,叶映¹⁵如簧(huáng)¹⁶。晓来¹⁷枝上绵蛮¹⁸,似把芳心¹⁹深意低诉²⁰
译文:晴丽之昼,谁主园林之春呢?春天阳气暗催草木萌发,葱郁的深谷也变得那样暖和。清晨,黄莺在林间翩翩飞舞,露水打湿的它们金黄色的毛羽,绿叶掩映中传来了它们悦耳的鸣声,绵绵蛮蛮如有情,低低地诉说着芳心深意。
注释:¹晴昼:风和日丽的一个白天。²暖律:古以时令合乐律。暖律乃指暄暖节令,即温暖的时节。³潜:暗暗地,悄悄地,私下。⁴催:对“暖律”而言也。“暖律潜催”是“潜催暖律”的倒装。⁵幽谷:葱郁深谷。⁶暄和:即暖和。⁷黄鹂:即黄莺,俗称柳莺,亦谓流莺。⁸翩翩:展翅飞貌。⁹乍:刚刚。¹⁰迁:转移,这里是“飞到”之意。¹¹芳树:对树的美称。¹²观:看、见也。¹³露湿:露水沾湿也。¹⁴缕金衣,即金缕衣,用金缕绣有花纹图案的衣衫;这里形容黄鹂地金黄色地羽毛。缕金:即金缕,此处因律而倒置。¹⁵叶映:黄鹂鸣叫震动树叶而反映的回音,这是一种拓展手法。¹⁶簧语:指代簧舌的吹奏乐器之乐声,这里形容黄鹂鸣叫声之清脆悦耳。¹⁷晓来:即清晨。¹⁸绵蛮:指小鸟或鸟鸣声。¹⁹芳心:通常形容女子,此处把黄鹂拟人化了。²⁰低诉:低声倾诉。
无据。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无据¹。乍出暖烟²来,又趁³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zhāo)雾吟风舞。当上苑¹⁰柳秾(nóng)¹¹时,别馆¹²花深处。此际¹³海燕¹⁴偏饶¹⁵,都把韶(sháo)¹⁶¹⁷
译文:无缘无故地,黄莺出巢飞动的时候,清晨的雾霭尚未消散,又追逐随同游蜂而去。它们行踪放浪,两两相呼应,整日雾里唱风里舞。当上林苑柳树葱郁茂盛时,在别馆花深的地方,这期间燕子特别多,都把美好时光白白流失。
注释:¹无据:此处意为“无由来”“无端”“无缘无故”。²暖烟:暖晨之霭气。³趁:此处乃“追逐”“随同”之意。⁴游蜂:指到处采花的蜜蜂。⁵恣狂:恣意放浪。“恣狂踪迹”是“踪迹恣狂”的倒装。⁶踪迹:行踪也。⁷两两相呼:两两相呼应。⁸终朝:即整日里。⁹雾吟风舞,即雾里唱风里舞。这里的“雾”字正和前面的“暖烟”相呼应。¹⁰上苑:即古皇家园林“上林苑” 。秦时在咸阳附近渭水南,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在秦旧苑址上扩建。¹¹柳秾:柳树葱郁茂盛。秾,草木葱郁茂盛之貌。¹²别馆:即别墅。古代建于园林内的居宅,称为别馆或别业。¹³此际:这期间。¹⁴海燕:即燕子、家燕。¹⁵偏饶:特多。偏,偏偏是。饶,富也;多也。¹⁶韶光: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光;也指青春年华。¹⁷与:付出。此处指韶光白白流失了。

  对柳永这首词的理解,各家有较大不同。一种说法是:此词表似咏物,实则舒怀。上阕写尽流莺娇姿。下阕第一、第二韵句,仍写流莺风流倜傥、逍遥自在。同时,也表现出柳永的自负和自信。下阕第三韵句始,笔锋一转,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流莺已经难以主春了。此际,偏偏众多的海燕归来,把韶光占尽。不难看出,这与柳永初来京华,未试之前的心态、行径,何等相似。下阕后两韵句,也正反映了柳永不第、名落孙山的无奈而又沮丧的心情。

  另一种说法:此词写春风骀荡,万物负暄而孳勃,黄鹂鸣深树,游蜂恣纵舞,海燕占尽春光,一派欢快热闹的景象。置此情境中,人的心情自然也是愉悦欢畅的。换头之“无据”二字,尤为妙手,鸟雀蜂蝶,掠过暖烟湿雾,相随相偕,自在吟舞,完全是无意识的,人们不能问它们何以如此欢舞吟唱,因那是天性使然,故言“无据”。若问此词有无寄托?不好说。总之,作者的心绪极好,为春色美好所感染就是了。从“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几句来看,写黄鹂、写游蜂,似又在映照着人,而海燕的偏饶春光,更有自诩之意。那么想来只有科考及第,所谓金榜题名这样的大喜事才能如此欢娱。但《乐章集》向无编年,这样也是一种推测。柳永进士及第在公元1034年(宋仁宗景祐元年)。若将此词与写于汴京的《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以及写于睦州的《满江红·暮雨初收》对读,或许能有所感悟。

参考资料:
1、 王星琦 .柳永集/历代名家精选集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7年10月版 :第1-3页 .

huángyīngér··yuánlínqíngzhòuchūnshuízhǔ--liǔyǒng

yuánlínqíngzhòuchūnshuízhǔnuǎnqiáncuīyōuxuānhuángpiānpiānzhàqiānfāngshùguān湿shījīnyìnghuángxiǎoláizhīshàngmiánmánshìfāngxīnshēn

zhàchūnuǎnyānláiyòuchènyóufēngkuángzōngliǎngliǎngxiāngzhōngcháoyínfēngdāngshàngyuànliǔnóngshíbiéguǎnhuāshēnchùhǎiyànpiānráodōusháogu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