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
译文:不远万里跨海渡江,征讨辽东,终于剪除了辽东巨寇,使风云弥漫的战场硝烟归于平静。
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译文:此时正应当熔化兵器放养马牛,尽享太平。将士们班师回朝,在京都设宴庆功。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
译文:酒席上歌舞欢闹,更显现出军威。战士们开怀畅饮,直到醉了方才归去。
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译文:我盛大之国,决不会去辽东白走一遭,空手归来中原,要战就一定会胜利而回!
秉旄仗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
译文:我军威浩荡去平定辽东,敌军被俘虏,我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洛阳宫。
译文:我们凯旋而归,在洛阳宫开宴庆功。
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
译文:这次战争取得胜利是全军智慧凝聚的结果,庆功宴上,对全军论功行赏,丝毫不吝惜对大家的封赏。
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
译文:这次征讨辽东获得大的胜利,别说是尚书省这样高级的官员得到了封赏,就连雍齿那样素来有积怨的人也毫不例外。
《纪辽东》,隋炀帝所作。隋炀帝在位期间曾三次征讨辽东,即高句丽。《通典》曰:“高句丽自东晋以后,居平壤城,亦曰长安城。随山屈曲,南临水,在辽东南。复有辽东、玄菟等数十城。”大业八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渡过辽水,与高句丽大战于东岸,大败高句丽,进围辽东。王建又有《渡辽水》,也出于此。

liáodōngèrshǒu--yáng广guǎng

liáodōnghǎiběijiǎnzhǎngjīngfēngyúnwànqīng

fāngdāngxiāofēngsànniúxuánshīyàngǎojīng

qiánhòuzhènjūnwēiyǐnzhìjiěróng

pànxíngwànkōngdàoyuánguī

bǐngmáozhàngjiédìngliáodōngguóbiànfēng

qīngkǎijiéjiǔdōushuǐguīyànluòyánggōng

gōngxíngshǎngyānliúquánjūnzhìmóu

shìnángōngdàoshàngxiānfēngyōng齿chǐhóu

译文

译文

不远万里跨海渡江,征讨辽东,终于剪除了辽东巨寇,使风云弥漫的战场硝烟归于平静。

此时正应当熔化兵器放养马牛,尽享太平。将士们班师回朝,在京都设宴庆功。

酒席上歌舞欢闹,更显现出军威。战士们开怀畅饮,直到醉了方才归去。

我盛大之国,决不会去辽东白走一遭,空手归来中原,要战就一定会胜利而回!

我军威浩荡去平定辽东,敌军被俘虏,我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我们凯旋而归,在洛阳宫开宴庆功。

这次战争取得胜利是全军智慧凝聚的结果,庆功宴上,对全军论功行赏,丝毫不吝惜对大家的封赏。

这次征讨辽东获得大的胜利,别说是尚书省这样高级的官员得到了封赏,就连雍齿那样素来有积怨的人也毫不例外。

杨广

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华阴人(今陕西华阴)人,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公元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 4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昆仑使者¹无消息,茂陵²烟树³生愁色
译文:西王母的神鸟,还没带回长生的信息,茂陵的烟树却已深染愁色。
注释:¹昆仑使者:指为西王母当信使的青鸟。²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县。³烟树:云雾笼罩的繁茂树木。⁴愁色:凄愁暗淡的气氛。
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金盘玉露¹自淋漓²,元气³茫茫收不得。
译文:宫中的金盘仍在承接玉露,但茫茫的元气却收取不得。
注释:¹金盘玉露:汉武帝晚年迷信神仙,在长安的宫中筑台,上铸一尊金钢仙人,手捧铜盘,用以承接露水。²淋漓:指露珠沾湿或流滴的样子。³元气:指天地间之精气。方士认为服吸它可长生不老。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
(qí)(lín)¹背上石文裂,虬(qiú)²鳞下红枝折。
译文:墓道上的石兽,背上早生裂纹,石雕虬龙的鳞片多半残缺。
注释:¹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珍异祥瑞之兽。这里指陵墓前的石麒麟。²虬龙:这里指寝殿丹漆柱上雕刻的龙。虬:传说中的无角龙。
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何处偏伤万国¹心,中天²夜久高明月。
译文:让天下人伤心的不是别处,是陵墓上长夜高悬的明月。
注释:¹万国:即九州。指中国各地。²中天:天中,指茂陵上空。

  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借写汉武帝求仙徒劳,来嘲讽唐宪宗服药石以求长生,荒诞误国,对古今帝王追求神仙长生的愚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首联“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起笔徐纡,“无消息”与“生愁色。相对,既把诗的背景追溯到神话传说之中,又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汉武帝刘彻身上。尽管汉武帝生前追求长生不死,喝玉露,吸元气,但结果还是葬身茂陵,与世长辞。这说明人类无法抗拒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颔联“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虽无“愁”字却延续了愁意。“愁”是诗人精心结构的意象。西王母的青鸟没有带回长生的消息是一愁,金盘承露,服食无法长生又是一愁。其愁的延长,那茂陵破败的景象无不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因而,诗人认为最使人感到伤悲的,是茂陵上空高照的明月。言外之意,最可叹的是汉武帝求长生的徒劳。唐人有借汉说唐的习惯,因此,对汉武帝的讽刺实际上是有现实针对性的。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两句说明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在变化发展,巨石造成的麒麟天长日久也会崩裂,雕刻在粗大宫柱上的虬龙总有一天会肢体断折。可见那种所谓长生不老的想法是十分荒谬的。这反映了李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末句是说只有这轮光照千古的明月,阅尽人间沧桑,是汉武帝求长生未遂的见证人,也是当今君王执迷此道而荒误国政的见证人,汉武帝虽然有求仙的迷信思想,但毕竟还不失为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因此,作者在诗中也表现出对他有所惋惜。

  这首诗从歌颂汉武帝的雄图大略入手,却感叹人之生老病死不可抗拒。这是借汉武帝来讽刺唐宪宗的痴心妄想,意在反对服药石以求长生这类荒诞无稽之事。此诗意境悲凉,笔势奇崛,情致冷峭。

参考资料:
1、 本社.李贺诗选读:广西人民出版社,1976年08月第1版:第178页

kūnlún使shǐzhě--

kūnlún使shǐzhěxiāomàolíngyānshùshēngchóu

jīnpánlínyuánmángmángshōu

línbèishàngshíwénlièqiúlónglínxiàhóngzhīzhé

chùpiānshāngwànguóxīnzhōngtiānjiǔgāomíngyuè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汉家¹青史²上,计拙(zhuō)³是和亲
译文:汉朝的史书上,记载着和亲的拙劣计策。
注释:¹汉家:汉朝。²青史:即史册。古人在青竹简上纪事,后世就称史册为青史。³计拙:计谋拙劣。⁴和亲:指中国历史上古代皇帝用皇族女子与其他民族统治者结亲的办法来谋求两族和好亲善,避免遭受侵扰的政策。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社稷(jì)¹依明主,安危²托妇人。
译文:国家的安定要靠贤明的君主,怎能够依靠妇人。
注释:¹社稷:本指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土神、谷神的庙宇,后来用做国家政权的象征。²安危:偏义复词,指安全稳定。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岂能将玉貌¹,便拟(nǐ)²静胡尘³
译文:不要希望用美好的容颜,去止息胡人的干戈。
注释:¹玉貌:美好的容貌,这里代指和亲的女子。²拟:意欲;打算。³静胡尘:指消除边境少数民族的侵扰。胡:汉唐时期,汉族称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即为“胡人”。尘:指烟尘,代战争。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地下千年骨¹,谁为辅(fǔ)²臣。
译文:地下埋着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谁真正堪称辅佐之臣呢。
注释:¹千年骨:指汉朝臣子的枯骨。西汉至作者所生活的唐德宗时代约千年,故称。²辅佐:辅助。

  中唐诗人戎昱这首《咏史》,题又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和戎讽”条。据说,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于是唐宪宗背诵了戎昱这首《咏史》,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还笑着说:“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力主和戎)之功,何其懦也!”大臣们领会圣意,就不再提和亲了。这则轶闻美谈,足以说明这首诗的流传,主要由于它的议论尖锐,讽刺辛辣。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唐代从安史乱后。朝政紊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备罹祸害。所以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视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在中唐,咏汉讽唐这类以古讽今手法已属习见,点明“汉家”,等于直斥唐朝。所以首联是开门见山,直截说和亲乃是有唐历史上最为拙劣的政策。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付给妇女。三联更鞭辟入里,透彻揭露和亲的实质就是妄图将女色乞取国家的安全。诗人愤激地用一个“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和可耻,暴露无遗。末联以斩钉截铁的严峻态度责问:是谁制订执行这种政策?这种人难道算得辅佐皇帝的忠臣吗?诗人以历史的名义提出责问,使诗意更为严峻深广,更加发人思索。此诗无情揭露和亲政策,愤激指责朝廷执政,而主旨却在讽谕皇帝作出英明决策和任用贤臣。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诗虽然尖锐辛辣,仍不免稍用曲笔,为皇帝留点面子。

  对于历史上和亲政策的是非得失要作具体分析,诗人极力反对的是以屈辱的和亲条件以图苟安于一时。由于“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一联,击中了时政的要害,遂成为时人传诵的名句。

yǒngshǐ--róng

hànjiāqīngshǐshàngzhuōshìqīn

shèmíngzhǔānwēituōrén

néngjiāngmào便biànjìngchén

xiàqiānniánshuíwèizuǒchén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
争挽¹桐花²两鬓(bìn)³,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蜂儿。
译文:小女孩们争着嚷着摘下桐花插在垂着的两鬓上,稍稍打扮便坐在清池边卖弄地照自己的身影。她们还没穿好鞋子,就踩着袜子蹦出门帘去追逐蜜蜂。
注释: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¹挽:攀引、牵拉。²桐花:桐树开的花。³两鬓垂:古代未成年女子不挽发髫,两边鬓发下垂。⁴小妆:稍稍打扮。⁵踏袜:打着袜角,还没来得及穿鞋。⁶趁:追逐。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跳脱¹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²四弦悲。夜寒谁肯剪³春衣。
译文:佩戴的金手镯压得她们手腕很沉重,琵琶四根弦拨弄出的声音是悲伤的。晚上寒冷时谁肯为她们裁制春衣呢?
注释:¹跳脱:又称“条脱”,手镯。²拨尽:弹奏。³剪:裁制。

  本词写一群天真烂漫的小歌女,其活泼姿态表现得十分生动有趣。词的上片三句似电影中三个画面。首句“争挽桐花两鬓垂”,点出她们的年龄和活泼。古代孩童不束发,两鬓下垂,可见是一些小小女孩儿。她们在树下争着闹着,将桐花摘下来,插到自己的鬓发上。次句“小妆弄影照清池”,写年龄虽幼小,已经很爱美了。她们插好花稍稍打扮后,纷纷跑到清池边,欣赏自己美丽的倩影。一个“弄”字,活现出装模作样、顾影自怜的可爱相。她们不仅爱美,还十分顽皮淘气。上结“出帘踏袜趁蜂儿”是多么有趣的一笔。她们为了追逐一只小小的蜜蜂儿,只打着袜脚,来不及穿鞋,就掀开帘子蹦跳出去了。以上写她们平时是爱美、爱玩的天真无邪小小孩子。上片没有写明她们的身份,但从下片可看到这是一群被送到坊曲(唐宋时的妓院)强使学艺的小女孩儿。

  过片两句“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写她们一本正经练艺时的情况:此时坊曲主人给她们戴上饰物。那用金子镶嵌的手镯带在两只手腕上感到沉重。这“重”字语义双关,既是手上沉重,也是心中沉重。琵琶弹尽一曲声调悲哀。“悲”字也是双关,既是曲调之悲,也是女孩儿们内心的悲伤。结句“岁寒谁肯剪春衣?”这轻轻一点,实是重重一笔,本词的主旨终于显示出来。岁暮了,春天来临,究竟有谁肯为这群女小孩儿添制春衣呢?意思是,根本没有人会真正关心她们的生活。

  本词为四十二字的小令,在美成的笔下,显得十分出色。写法上很有特点,一是全词多用对比:上片女孩儿们的活泼笑闹和下片受管束、内心悲凉形成对比。二是下片中“跳脱添金双腕重”,坊曲主人为她们外表打扮、装装门面,和结句实际上丝毫不关心她们生活冷暖形成对比。三是上片起句女孩们争着采桐花打扮自己,非常愉快和过片被动戴上手镯感到沉重不自在形成对比。通过种种对比,以层层加深的笔法以突出主旨。词的上片三句从不同角度大力渲染女孩们的活泼娇憨和自由欢乐。过片写出她们的沉重,接着又写出她们的悲哀,最后点出根本无人真心照顾她们。这样前面种种的可爱处更引起读者的爱怜。其三,下片的写法,特别符合《浣溪沙》这词调格律的要求。按《浣溪沙》作法,上下片各七字三句。分两句一组,一句一组。这一句一组是很重要的,要用力才能收住,本词的结句“夜寒谁肯剪春衣”,正是全词的重心所在。

参考资料:
1、 钱鸿英.《柳周词传 柳永、周邦彦》.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76页—第277页

huànshā··zhēngwǎntónghuāliǎngbìnchuí--zhōubāngyàn

zhēngwǎntónghuāliǎngbìnchuíxiǎozhuāngnòngyǐngzhàoqīngchíchūliánchènfēngér

tiàotuōtiānjīnshuāngwànzhòngjǐnxiánbēihánshuíkěnjiǎnchūn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忆昔先皇巡朔(shuò)¹,千乘万骑入咸(xián)阳。
译文:当年肃宗即位灵武,收复关中。借阴山骄子回纥之兵收复两京。
注释:¹先皇巡朔方:指唐肃宗在灵武、凤翔时期。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
阴山骄子¹汗血马²,长驱东胡胡走藏³
译文:借阴山骄子回纥之兵收复两京,东胡安庆绪奔走河北死守邺城,史思明出兵相救安庆绪于邺城,既降又叛反复无常并复陷东京洛阳早是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¹阴山骄子:指回纥。²汗血马:大宛国有汗血马。³“长驱”句:东胡,指安庆绪。肃宗借兵回纥,收复两京,安庆绪奔河北,保邺郡,所以说胡走藏。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yè)城反覆¹不足怪,关中小儿²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³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译文:肃宗整日诚惶诚恐多方讨好信任关中小人李辅国,宠惧后宫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以致今日代宗仍在劳心焦思肃清朝纲。
注释:¹邺城反覆,指史思明既降又叛,救安庆绪于邺城,复陷东京洛阳一事。思明被迫投降,反覆无常,乃意料中事,故云不足怪。²关中小儿:指李辅国。上,指肃宗。³至令:一作“至今”。⁴今上:当今皇上,此指代宗。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¹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²
译文:当年我自己官为拾遗时。在皇帝左右,又拾遗职掌供奉扈从,代宗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势不可挡。
注释:¹叨:忝也,自谦之词。²“出兵”句:指代宗当时以广平王拜天下兵马元帅,先后收复两京。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
为留猛士守未央¹,致使岐(qí)(yōng)²防西羌(qiāng)
译文: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岐雍一带兵力单薄,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
注释:¹“为留”句:猛士,指郭子仪。宝应元年(762年)代宗听信宦官程元振谗害,夺郭子仪兵柄,使居留长安。未央,汉宫名,在长安。²岐雍:唐凤翔关内地,边兵入卫,岐雍一带,兵力单薄,遂不能防敌于国门之外。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róng)¹直来坐御床,百官跣(xiǎn)²随天王³
译文:致使吐蕃入侵两京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百官狼狈就道,鞋子都来不及穿跟随代宗逃往陕州。
注释:¹犬戎:古代族名,又叫猃狁,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猃、岐之间。此处指吐蕃,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入侵,代宗逃到陕州,长安第二次沦陷,府库闾舍,焚掠一空。²跣足:打赤足。写逃跑时的狼狈,鞋子都来不及穿。³天王:指唐代宗。
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¹,老儒不用尚书郎²
译文:何时才能出现傅介子这样勇猛的人物来湔雪国耻啊,只要国家能灭寇中兴,我个人做不做尚书郎倒没关系。
注释:¹傅介子:西汉时北地人,曾斩楼兰王头,悬之北阙。杜甫意在湔雪国耻,故愿见能有这种人物。²尚书郎:作者自谓。《木兰行》:“欲与木兰赏,不用尚书郎。”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¹全盛日,小邑(yì)²犹藏³万家室
译文: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
注释:¹开元:唐玄宗年号(718—741年)。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治世之一。²小邑:小城。³藏:居住。⁴万家室:言户口繁多。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¹(sù)米白,公私仓廪(lǐn)²俱丰实。
译文: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
注释:¹流脂:形容稻米颗粒饱满滑润。²仓廪:储藏米谷的仓库。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chái)¹,远行不劳吉日出。
译文: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
注释:¹路无豺虎:旅途平安,出门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指随时可出行。豺虎:比喻寇盗。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wán)鲁缟(gǎo)¹车班班²,男耕女桑³不相失
译文: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注释:¹齐纨鲁缟:山东一带生产的精美丝织品。²车班班: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班班:形容繁密众多,言商贾不绝于道。³桑:作动词用,指养蚕织布。⁴不相失: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¹奏云门²,天下朋友皆胶漆。
译文: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
注释:¹圣人:指天子。²奏云门:演奏《云门》乐曲。云门,祭祀天地的乐曲。胶漆,比喻友情极深,亲密无间。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yú)年间¹未灾变²,叔孙礼乐萧何律³
译文: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注释:¹百馀年间:指从唐王朝开国(618年)到开元末年(741年),有一百多年。²未灾变: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³“叔孙”句:西汉初年,高祖命叔孙通制定礼乐,萧何制定律令。这是用汉初的盛世比喻开元时代的政治情况。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juàn)¹²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译文:谁知安史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要卖万贯钱。
注释:¹一绢:一匹绢。²直,同“值”。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¹新除狐兔²穴。
译文:洛阳的宫殿被焚烧殆尽,吐蕃也攻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不久之后收复两京。
注释:¹宗庙:指皇家祖庙。²狐兔:指吐蕃。颜之推《古意二首》:“狐兔穴宗庙。”杜诗本此。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¹(qí)²,复恐初从乱离³说。
译文: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旧事,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两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
注释:¹不忍问:是因为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²耆旧:年高望重的人。³乱离:指天宝末年安史之乱。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¹鲁钝²无所能,朝廷记识³蒙禄(lù)(zhì)
译文:小臣我愚钝无所能,承蒙当初朝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给我。
注释:¹小臣:杜甫自谓。²鲁钝:粗率,迟钝。³记识:记得,记住。⁴禄秩:俸禄。蒙禄秩:指召补京兆功曹,不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¹中兴望我皇²,洒泪³江汉身衰疾。
译文:希望当代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那样恢复江山社稷,我在江汉流经的巴蜀地区也会激动涕零的。
注释:¹周宣:周宣王,厉王之子。²我皇:指代宗。³洒泪:极言自己盼望中兴之迫切。⁴江汉:指长江和嘉陵江。也指长江、嘉陵江流经的巴蜀地区。因为嘉陵江上源为西汉水,故亦称汉水。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题目虽说是《忆昔》,其实是讽今之作。第一首回忆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和惧怕老婆,目的作于警戒代宗不要走他父亲的老道;第二首回忆的是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第一首上段九句,下段八句。上段九句感伤肃宗之失德。当时肃宗起兵灵武,收复西京长安,率回纥兵讨安庆绪,凡是肃宗认为是有才能的都以任用,便任用了李辅国。但宠幸张良娣,对于政事自然就很少有时间去管了。所以中兴之业,是仍处于停滞阶段的。“后不乐”,状其骄傲放纵。“上为忙”,状其畏缩恐惧。这分明写出了惧内意。王洙曰:“拨乱,内平张后之难。补四方,外能经营河北也。”下段八句感伤代宗不能振起。代宗初为元帅,出兵整肃,到了程元振带兵时,使郭子仪束手留京,吐蕃入侵,而肃宗再次外逃,一时边境无法安定下来,所以愿能有像傅介子这样的人物,杜甫意在湔雪国耻。“老儒”句,作者自叹不能为国靖乱而尸位素餐。

  第二首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当时国盛民富,盗乱息止人民安定,政治通和清明,民风淳厚,礼仪等方面也秩序井然,胜于贞观之治。这里便是惜唐明皇疏于政事,所以又极盛转至衰败。下段十句悲痛乱离而思盼兴复。自开元至作此诗,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绢万钱,无复齐纨鲁缟矣。田流血,无复室家仓廪矣。东洛烧焚,西京狐兔,道路尽为豺狼,宫中不奏云门矣。”(仇兆鳌《杜诗详注》)乱后景象,是不忍直视的。所以作者在此概叹,中兴事业只能期望于后世之君了。

  虽然杜甫是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来观察现实,但第二首诗中所描述的人丁兴旺、和平环境、丰衣足食,却也是劳动人民所祈望的。因而杜甫的政治理想对广大人民是有利的。诗人素来就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理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精神境界,“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身处乱世、颠沛流离,仍抱忧国忧民之心,“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甘愿“洒血江汉”、再图中兴。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 .杜甫诗全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617-620 .
2、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219-221 .
3、 张志忠 .杜甫诗选 :中华书局 ,2005 :265-268 .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¹丈人前²一言。
译文:被病魔拖累的妻子,把丈夫叫到跟前,
注释:¹传呼:呼唤。丈人,古时对年高男子的尊称,此指丈夫。²前,上前。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言¹(piān)²
译文:有一句应当说的话,还没有说珠泪就不断地流了下来。
注释:¹一言:言其,多么。²翩翩,接连不断的样子。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属(zhǔ)¹²君两三孤子³,莫我儿饥且寒,
译文:她说:“我把几个孩子就托付给你了,不要叫孩子饿着冻着,
注释:¹属:同“嘱”,嘱托。²累:牵累、拖累。³孤子:孤儿。⁴莫我儿:不要让我的孩子。
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有过¹慎莫笪(dá)(chī)²,行当³折摇,思复念之!”
译文:有了过错不要打他们。我就要死了,你要常常想着我的话。”
注释:¹过:错、过错。²笪笞:两种打人用的竹器;这里作动词用,鞭打之意。³行当:即将,将要。⁴折摇:犹“折夭”,夭折。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¹曰:抱时无衣,襦(rú)²复无里³
译文:孩子母亲死去了,孩子父亲找不到长衣,唯有的短衣又是单的,难以御寒。
注释:¹乱:古时乐曲的尾声,即乐章的最后一段。²襦:短袄。³里:夹里,衬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闭门塞牖(yǒu)¹,舍²孤儿到市。
译文:只得关门堵窗,留儿在家,独自上市。
注释:¹牖:窗户。²舍:丢开、抛开。一说,此“舍”字当从上读,“即徘徊空舍之‘舍’。‘牖舍’连文,看似重复,但正是汉魏古诗朴拙处”(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道逢亲交¹,泣坐不能起。
译文:他遇上朋友就哭泣,泪水不止。
注释:¹亲交:亲属朋友。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从乞求¹与孤儿买饵²,对交³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译文:他求朋友为孩子买糕饼,哭着对朋友说:“我是想不哭啊,但控制不住啊!”
注释:¹从乞求:拉着(亲交)请求。从,牵、拉。²饵:指食物。³交:即上“亲交”。
探怀中钱持授交。
¹怀中钱持授²交。
译文:他掏出怀中的钱交给朋友。
注释:¹探:掏、摸。²持授:交给。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入门¹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译文:回到家,孩子们哭着找母亲抱。
注释:¹入门:指回家。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pái)(huái)空舍中,“行¹²³耳,弃置勿复道!”
译文:他徘徊在空荡荡的屋中:“这样下去,孩子也会像妈妈一样死去!我不想再说下去了。”
注释:¹行:即将。²复:又要。³尔:如此,这样。⁴弃置:丢开。

  此诗的前九句写病妇临终时对丈夫的嘱咐。首二句“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从病妇方面落墨,单刀直入,直叙其事。病妇久病不愈,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她要把丈夫叫到床前,留下临终遗言了。“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病妇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已是潸然泪下,泣不成声了。临终托言,已不堪悲,未语先泣,更见酸楚。这几句酿足气氛,先声夺人,读者已然可从那“翩翩”长调中,想见病妇内心之深痛了,可又想进一步了解她悄焉动容、魂牵梦萦的是什么。写到这里,诗人笔锋从诀别之凄惨场面,转入诀别之悲切言辞:“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寥寥五句,而慈母爱子之情,尽在其中。其中“累”字,并含有将入幽冥之自伤、拖累夫君之自歉,平平写来,凄然欲绝。“饥”字、“寒”字,虽指来日,而往日的饥寒,亦可以想见。而“行当”二字,更见得长期贫苦的生活,孤儿已是极为虚弱,倘再使其饥而且寒,他们也很快就会天折的啊!这一切,自然在病妇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创伤,永诀之时,便交织成忧虑与惊恐,发而为嘱托之辞了。两个“莫”字的紧承,语气之强烈、专注,直如命令;而在这迫切请求之下,又可看到那款款深情的脉脉流动。即将经受幽显隔绝、无缘重见之苦,也就愈加系念留在人间的幼男娇女,“思复念之”,唠叨再三,更将殷殷嘱望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人临终之时,什么都可放下,唯独自己的孩子,却委实难割难舍。这既是母爱深沉的表现,也是劳动妇女善良品质的自然流露,情真语真,字字皆泪,令人歔欷感叹不已。

  病妇死后,家境如何?“乱曰”以下,从病妇丈夫方面落笔,先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饥寒交迫的悲惨画图:寒风凛冽,孤儿啼泣。父亲欲抱孩子上市觅食,却找不到长衣,唯有的短衣又是单的,难以御寒。只得关门堵窗,留儿在家,独自上市。“抱时无衣,襦复无里”句,就寒而言,直笔写穷,映衬前文。母亲生前无使饥寒的愿望,已经落空一半,而另一半也未必见妙。“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关门堵窗,或可挡风避寒,防止禽兽伤害孩子。母爱由言语泄出,诀别之辞何等切切;父爱则由行动导出,关切之情何等拳拳!着一“舍”字,父亲那欲离不忍,欲携不得,忧郁徘徊、悲伤绝望的动态心态,跃然纸上!“舍”也,实为不舍,实出无奈,下文因而逗出:“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父求人为儿买饵(糕饼之类),正是为了抽身回家伴儿,这又从侧面暗示了不“舍”。一般说来,男儿有泪不轻弹,而父亲路遇亲友,竟呜咽不止,久坐不起,若非伤心至甚,安能如此!“对交涕泣,泪不可止”二句,同意反复,一唱三叹,将悲伤之情,更进一层。怜念子女、自伤孤孑、悼怀亡妻,诸多情结,尽在这一把辛酸泪中。

  主妇一死,留下孱弱儿女一堆、债务一摊,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梁崩柱摧,不能不涕泪俱下,肝肠寸断。悲伤已极,却以“欲不伤悲”逼出“不能已”之本旨,一抑一扬,诗意翻跌,令人为之愁肠百结、纡曲难伸。“探怀中钱持授交”,为此段结束之句,由哭诉悲伤转为乞友买饵,一句之中连续三个动作,宛然可感父亲“怀中钱”那温热的气息,以及“持”的凝重、“授”的郑重。父亲道逢亲交,涕泪未尽,匆匆赶回家中,所见又是什么呢:“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父泣子啼,雪上加霜,触目惊心。此中之“啼”,缘于饥,缘于寒,更缘于思母。一个“索”字,将孤儿号啕四顾、牵衣顿足,急要母亲的神态宛然画出。“徘徊空舍中”句,既写出了父亲疾首蹙额、徒呼苍天的凄惶之态,也反映了室内饥寒交迫,家徒四壁之状。“空”者,空在无食无物,也空在无母无妻。儿啼屋空,由听觉而视觉,将悲剧气氛烘托得浓而又浓。末句突然一转,向苍天发出的绝望呼叫,戛然结束全文。此句意为孩子的命运将同妈妈相似,还是抛开这一切,别再提了!语极凄切。其实,“行复尔耳”之结局,父亲未喊出,读者已然可从诗中描写的场面中得出了。而“弃置勿复道”句,更是抚今思昔,百感丛集,“勿复道”,正是道而无用,言而愈悲之故。从“对交啼泣”,向亲友哭诉,到欲说还休,气结难言,令人产生更有深悲一万重之感受,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全诗至此,大幕急落,黯然收束。至于结局,前已有病妇托孤、父求买饵、孤儿索母这一幕幕经过充分酝酿的情节,后已有“行复尔耳”之悲号,答案尽在其中,无须作者再拉开帷布了。

  这首诗通过托孤、买饵和索母等细节,描写了一个穷苦人家的悲惨遭遇。他们的语言行为、动态心态,皆如一出情节生动的短剧。全诗沉痛凄惋,真切动人,这正是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特色的突出表现。

参考资料:
1、 徐 枫 等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95-97 .

bìngxíng

míng liǎnghàn 

bìngliánniánlěisuì chuánzhàngrénqiányán 
dāngyánwèiyán zhīlèixiàpiānpiān 
 zhǔlěijūnliǎngsān érqiěhán 
yǒuguòshènchī xíngdāngzhéyáo niànzhī  
luànyuē bàoshí  
ménsāiyǒu shěérdàoshì 
dàoféngqīnjiāo zuònéng 
cóngqiúérmáiěr duìjiāo lèizhǐ  shāngbēinéng  
tànhuái怀zhōngqiánchíshòujiāo 
ménjiànér suǒbào 
páihuáikōngshězhōng  xíngěrěr zhìdà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