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¹青山不放松,立根²³在破岩(yán)中。
译文: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缝隙中。
注释:¹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²立根:扎根,生根。³原:原来。⁴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¹万击²还坚劲(jìng)³,任东西南北风。
译文: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注释:¹磨:折磨,挫折,磨炼。²击:打击。³坚劲:坚强有力。⁴任:任凭,无论,不管。⁵尔:你。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zhúshí

zhèngxiè qīngdài 

yǎodìngqīngshānfàngsōng gēnyuánzàiyánzhōng 
qiānwànháijiānjìng rèněrdōng西nánběifē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缝隙中。

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注释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缝隙中。
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韧: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参考资料:
1、 周琼.大学语文导读.昆明市: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249页
2、 孙敬东 张义敏.古诗词注释评析(注音增补版).济南市: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159页
鉴赏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咏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扎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咏格,它经过了无数标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是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扎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是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咏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是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扎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扎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参考资料:
1、 李春青.诗赋词曲联精鉴辞典.北京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294-295页
郑燮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山东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¹进士韩愈,谨(jǐn)再拜言相公²阁下:
译文: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恭敬地再次禀告相公阁下:
注释:¹乡贡:唐代由州县考试合格后推选出来贡到尚书省参加进士考试的叫做“乡贡进士”。²相公:对宰相的称呼,“公”是推尊之辞。亦说官至宰相,必然封为“公”,故称“相公”。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¹上书及所著²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dùn,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译文:前些日我曾呈上一封书信和所做的文章,等候您的指示已经十九天了,没有得到回音。我惶恐不安不敢离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我宁愿再次领受意想不到的责备,来要求陈述完我的意见,并向您请教。
注释:¹向:以前,此指上次、前次(韩愈曾在十九天前的正月二十七日第一次上书宰相)。²著:作、写。待命:等待指示。³逃遁:逃走,此指离开。⁴不知所为:不知道该怎么办。⁵复:再,又一次。⁶自纳:自己招惹。⁷不测之诛:不可测度的责罚。诛:责备、责罚。⁸毕:完毕,尽。⁹左右:写信时对对方的尊称。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闻之:蹈(dǎo)水火¹者之求免²于人也,不惟³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¹⁰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¹¹,濡(rú)¹²手足,焦¹³毛发,救之而不辞¹⁴也。若是¹⁵者何哉?其势¹⁶诚急而其情诚¹⁷可悲也。
译文:我听说:陷入水火之中的人,求人帮忙免除灾难,并不因为那人和自己有父兄子弟一样的慈爱感情,才去呼喊他、指望他。而是希望在他旁边的人,即使与自己有怨恨,只要还不至于希望自己死去的,就要大声赶快呼喊,希望他施行仁义。那在他旁边的人,听见他的呼声和看见这种情形,也不会因为和他有父兄子弟一样的慈爱感情才去保全他的生命。即使与他有怨恨,只要还不至于希望他死去的人,就要拼命跑去用尽力气,弄湿手脚,烧焦毛发,救起他而不会去躲避。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是因为那情形确实危急,他的心情确实叫人可怜。
注释:¹蹈水火:遭遇到水灾、火灾。蹈:践踏,此指遭遇。²免:免除灾害。³惟:只,仅仅。⁴将:表示假设之词。⁵介于其侧:处在或接近他身旁。介:处于,接近。⁶苟:假如。⁷疾呼:急速地喊叫。⁸仁:作动词,施以仁爱。⁹彼:那个。¹⁰往而全之:上前搭救保全他。¹¹狂奔尽气:快步奔跑使尽力气。¹²濡:沾湿,润泽。¹³焦:烧焦,被火烧。¹⁴辞:推卸。¹⁵是:这,这样。¹⁶势:形势、趋势。¹⁷诚:实在,的确。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愈之强学力行¹有年²矣。愚不惟³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jì)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yú)?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ruò)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¹⁰以为仁人¹¹乎哉?不然,若¹²愈者,亦君子之所宜¹³动心者也。
译文:我努力学习,并且身体力行有好些年了。我没有考虑道路的艰险和平坦,一直前行没有停止过,以至于陷于穷困饥饿的水深火热中,那种情形既危险又急迫,我已经大声赶快呼喊了,阁下大概也听见和看见了,您是前来救我呢?还是安稳地坐着不来救呢?有人向您说:“有人看见被水淹和被火烧的人,虽然有可以救人的办法却始终没有去救。”阁下您认为他是个仁义君子吗?如果不这样认为,那么像我这样的人,也就是君子应该动心同情的了。
注释:¹强学力行:奋发学习,努力实践。²有年:多年。³惟:想,考虑。⁴险夷:危险和安全。这句话的意思是,愚笨从不考虑道路的危险和平安。⁵息:停止。⁶既:已经。⁷亟:急迫。⁸爇:点燃,焚烧。⁹道:办法,能力。¹⁰且:将。¹¹仁人:仁爱的人。¹²若:如,像。¹³宜:应当。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或谓愈:“子¹言则然²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³?”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¹⁰有自布衣¹¹蒙抽擢(zhuó)¹²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¹³、观察使¹⁴及防御¹⁵营田诸¹⁶小使¹⁷等,尚得自举判官¹⁸,无间¹⁹于已仕²⁰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²¹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²²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²³。今布衣虽贱²⁴,犹足以方²⁵乎此。情隘(ài)²⁶辞蹙(cù)²⁷,不知所裁,亦惟²⁸少垂怜²⁹焉。
译文:有人对我说:“你的话是对的,宰相是了解你的,只是时机不许可,怎么办呢?”我认为他不会讲话,实在是他的才能不值得我们贤明宰相的推荐罢了。至于所说的时机,本来就是处在上层地位的人所造成的,并不是上天安排的。前五六年时,宰相向上推荐,尚且有从平民中提拔的,这和今天难道时机不同吗?况且节度使、观察使和防御使、营田使等地位较低的官员,还能够自己荐举判官,而没有区分他已经做过官还是没有做过官的。何况是宰相,我们君主所尊敬的人,却能说“不可”吗?古时候推荐人才,有的从盗贼中选取,有的从管理仓库的人中推荐。今天我这个平民虽然地位低贱,但还是足够和这些人相比的。我的情况窘迫,言辞急切,不知道怎样斟酌才合适,只希望您稍微能施以爱惜人才的心。
注释:¹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此指韩愈。²然:对,正确。³时不可:时机不允许。⁴何:奈何,怎么办。⁵窃:私自。⁶不知言者:不了解情况的人,不懂情况的人。⁷材:同“才”。⁸固:本来。⁹荐闻:向上推荐。闻:奏闻。¹⁰尚:且。¹¹布衣:平民。¹²抽擢:选拔提升,提拔。¹³节度:节度使,掌管边疆地区军务、财政的大臣。¹⁴观察使:掌管州县官吏政绩、兼管民事的长官。¹⁵防御:防御使,掌管军事的长官,多有当地刺史兼任。¹⁶营田使:掌管军队屯垦的官员。¹⁷小使:与节度使、观察使相比较,地位、权力都小得多的官员,此指防御使、营田等。¹⁸判官: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的属官。¹⁹间:区别。²⁰仕:做官。²¹君:皇帝。²²进人:推荐人才。进:举荐,推荐。²³管库:管理仓库的人。《礼记·檀弓》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赵文子在管仓库的人中提拔了七十多名人才。²⁴贱:卑贱、低下。²⁵方:比,比拟。²⁶隘:窘迫。²⁷蹙:紧迫、急促。²⁸惟:希望。²⁹垂怜:加以怜惜。
愈再拜。
愈再拜。
译文:韩愈再拜。

  在古代,一个地位低下的读书人,为了能进入仕途、获取更大的现实利益,有时必须走攀附权贵之路。年轻时候的韩愈中进士四年却一直不得仕进,所以他给当时的宰相写信,想以文章打动宰相,以求取到宰相的引荐和提拔。《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是韩愈写给宰相的第二封信,信中以动人之笔,比喻自己处境艰难如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试图以此来打动宰相。文章紧扣“势”、“ 时”着笔,运用比喻、设问、反驳等手法,将个人的思想写得振振有辞,跌宕起伏。作者很讲究行文变化,尤其恳切的言辞将其迫切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本文既反映了封建统治下扼制人才的社会环境和人情冷暖,同时也展现了封建文人乞求仕进的窘态。

参考资料:
1、 吴乘权(吴楚材)、吴调侯编.古文观止.浙江:.,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卷八-第六篇次

hòushíjiǔshàngzǎixiàngshū

hán tángdài 

    èryuèshíliù qiánxiānggòngjìnshìhán jǐnzàibàiyánxiànggōngxià 

    xiàngshàngshūsuǒzhùwénhòu dàimìngfánshíyòujiǔ mìng kǒnggǎntáodùn zhīsuǒwéi nǎigǎnzhīzhū qiúshuō érqǐngmìngzuǒyòu 

    wénzhī dǎoshuǐhuǒzhězhīqiúmiǎnrén wéixiōngzhīài ránhòuérwàngzhī jiāngyòujièzhě suīsuǒzēngyuàn gǒuzhìzhě jiāngshēngérwàngrénzhī jièzhě wénshēngérjiànshì wéixiōngzhīài ránhòuwǎngérquánzhī suīyòusuǒzēngyuàn gǒuzhìzhě jiāngkuángbēnjìn shǒu jiāomáo jiùzhīér ruòshìzhězāi shìchéngérqíngchéngbēi 

    zhīqiǎngxuéxíngyòunián wéidàozhīxiǎn xíngqiě dǎoqióngè饿zhīshuǐhuǒ wēiqiě shēngér xiàwénérjiànzhī jiāngwǎngérquánzhī jiāngānérjiù yòuláiyánxiàzhěyuē  yòuguānshuǐérruòhuǒzhě yòujiùzhīdào érzhōngzhījiù  xiàqiěwéirénrénzāi rán ruòzhě jūnzhīsuǒdòngxīnzhě 

    huòwèi  yánrán zǎixiàngzhī shí  qièwèizhīzhīyánzhě chéngcáinéngdāngxiánxiàngzhīěr ruòsuǒwèishízhě zàishàngwèizhězhīwéiěr fēitiānzhīsuǒwéi qiánliùniánshí zǎixiàngjiànwén shàngyòuméngchōuzhuózhě jīnshízāi qiějīnjié guāncháshǐ使fángyíngtiánzhūxiǎoshǐ使děng shàngpànguān jiànshìwèishìzhě kuàngzàizǎixiàng jūnsuǒzūnjìngzhě éryuē zhījìnrénzhě huòdào huòguǎn jīnsuījiàn yóufāng qíngài zhīsuǒcái wéishǎochuíliányān 

    zàibài 

水悠悠,路悠悠,隐隐遥山天尽头,关河又阻修。
水悠(yōu)¹,路悠悠,隐隐遥山天尽头,关河²又阻(zǔ)³
注释:¹悠悠:遥远。²关河:关口和河防。³阻修:既阻隔,又遥远。
古兴州,古灵州,白草黄云都是愁,劝君休倚楼。
古兴州¹,古灵州,白草黄云都是愁,劝君休倚(yǐ)楼。
注释:¹古兴州:西夏时的国都,也称兴庆府,即今银川市。

zhǎngxiāng··qiūtiào--zhūzhān

shuǐyōuyōuyōuyōuyǐnyǐnyáoshāntiānjǐntóuguānyòuxiū

xìngzhōulíngzhōubáicǎohuángyúndōushìchóuquànjūnxiūlóu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中兴诸将¹收山东²,捷书夜报清昼同³
译文:中兴的将领们收复了山东,捷报昼夜向朝廷传送。
注释:¹诸将:指广平王李俶、郭子仪等将士。²山东:此指河北一带,华山以东地区。³清昼同:昼夜频传,见得捷报完全可信。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¹广传闻一苇过²,胡³危命在破竹中
译文:黄河虽广听说一苇便可渡过,胡命危亡就像在破竹之中。
注释:¹河:指黄河。²一苇过:一芦苇可航,形容官军渡河极易。³胡:指叛将史思明等。⁴命在破竹中:指叛军之破灭已近在眼前。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zhǐ)¹(yè)²不日得,独任³朔方无限功。
译文:残留一座邺城不几天就可攻下,专任朔方军建立了无限勋功。
注释:¹祗残:只剩。²邺城:相州,今河南安阳。³独任:只任用。⁴朔方:指节度使郭子仪的朔方军士。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餧肉葡萄宫。
京师皆骑汗血马¹,回纥(hé)(wèi)²肉葡萄宫³
译文:京城里尽是骑着汗血马的士兵,回纥兵喂肉在蒲萄宫。
注释:¹汗血马:一种产于边地的宝马。²餧:同“喂”。³蒲萄宫:即汉代上林苑,代指唐宣政殿。蒲萄,即“葡萄”。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已喜皇威清海岱¹,常思仙仗²过崆(kōng)(tóng)³
译文:已经欢庆皇威扫清海岱,常常想起御驾经过崆峒。
注释:¹清海岱:就是清除了山东一带的叛军。²仙仗:皇帝的仪仗。³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西。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三年笛里关山月¹,万国²兵前草木风³
译文:三年来横笛吹奏《关山月》,在各路大军面前草木都会生风。
注释:¹笛里关山月:笛声里奏着关山月的益调。关山月为汉乐府横吹曲名,为军乐、战歌。²万国:即万方。³草木风:这里有草木皆兵之意。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成王¹功大心转小²,郭相³谋深古来少。
译文:成王功劳大了反而更小心,郭相深谋远虑古来很少。
注释:¹成王:指太子李俶,收复两京的主帅。²转小:转而变得小心谨慎。³郭相:郭子仪。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司徒¹清鉴²悬明镜,尚书³与秋天杳
译文:司徒洞察秋毫恰似悬起明镜,尚书气质可与秋天比高。
注释:¹司徒:指检校司徒李光弼。²清鉴:识见明察。李光弼治军严,曾预料史思明诈降,终久必反,故说他清鉴悬明镜。³尚书:指兵部尚书王思礼。⁴气:气度。⁵秋天杳:形容如秋空般明朗高远。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二三豪俊¹为时出²,整顿乾坤济时³
译文:这二三位豪俊都为时而出,把整顿乾坤救济时世的大事办了。
注释:¹二三豪俊:指李俶、郭子仪、李光弼等。²为时出:应运而生。³济时:救济时危。⁴了:完毕。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东走无复忆鲈鱼¹,南飞觉有安巢鸟²
译文:往东走不再为了想鲈鱼,往南飞看到有安居巢中的禽鸟。
注释:¹“东走”句:翻用西晋张翰的话,意谓现在不必像张翰那样避乱,可以放心做官了。《世说新语》:“张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羮、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²“南飞”句:翻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说一般人民也有家可归。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青春复随冠冕(miǎn)¹²,紫禁正耐³烟花绕。
译文:春天又随皇帝来到长安,紫禁城正好烟花飞绕。
注释:¹冠冕:指上朝的群臣。²入:指进入皇宫。³正耐:正相称。⁴烟花:指朝贺时点燃的香烟。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鹤禁¹通宵凤辇(niǎn)²备,鸡鸣问寝³龙楼晓。
译文:太子乘车通宵待发御驾也齐备,鸡鸣问寝到龙楼时正天晓。
注释:¹鹤禁:太子的车。²凤辇:天子之车。³问寝:问候起居。⁴龙楼:皇帝住处,此处指唐玄宗的住地。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攀龙附凤¹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²
译文:攀龙附凤气势无人能比拟,天下变化成那么多侯王。
注释:¹攀龙附凤:这里指攀附唐肃宗和张淑妃的李辅国等。靠其有拥戴唐肃宗之功,回京后气焰极高。²化为侯王:形容唐肃宗封官之滥。当时肃宗大肆加封跟从唐玄宗入蜀和跟唐肃宗在灵武的扈从之臣。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汝等¹岂知蒙帝力²,时³来不得夸身强
译文:你们难道不知是依仗皇帝力量?时运来到不该自夸身强。
注释:¹汝等:斥骂的称呼,指李辅国辈。²蒙帝力:仰仗了皇帝的力量。³时:时运。⁴夸身强:夸耀自己有什么大本事。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关中既留萧丞相¹,幕下复用张子房²
译文:关中留下了萧丞相,幕下又起用了张子房。
注释:¹萧丞相:汉代萧何,此指房琯。²张子房:汉代张良,此指张镐。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张公¹一生江海客²,身长九尺须眉苍。
译文:张公一生本来志在四海,身高九尺须眉苍苍。
注释:¹张公:指张镐。²江海客:指张镐“居身清廉”“不事中要”。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征起¹适遇风云会¹,扶颠³始知筹策良。
译文:应召出生恰逢风云际会,扶持危局方知他策划精良。
注释:¹征起:被征召而起来做官。²风云会:风云际会。动乱时明君与贤臣的遇合。³扶颠:扶持国家的颠危。张镐曾预料史思明的诈降。两京收复,张镐出力颇多。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青袍白马¹更何有²,后汉今周³喜再昌
译文:“青袍白马”的侯景之流还留下什么?国家像后汉东周般欢庆再盛昌。
注释:¹青袍白马:把安史之乱喻梁武帝时的侯景之乱。侯景作乱,部下皆骑自马,穿青衣。²更何有:是说不难平定。³后汉今周:用周、汉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和周宣王比拟唐肃宗。⁴再昌:中兴。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寸地尺天¹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译文:天地间处处都入贡,奇异的祥瑞争相进送。
注释:¹寸地尺天:指全国各地。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不知何国致白环¹,复道诸山得银瓮(wèng)²
译文:不知从哪个国家弄来白环,又说在那些山里得到银瓮。
注释:¹白环:传说中西王母朝虞舜时献的宝物。²银瓮:银质盛酒器。《孝经援神契》载: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传说王者刑罚得当,则银瓮出。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隐士休歌紫芝曲¹,词人解²撰河清颂³
译文:隐士们不再歌唱《紫芝曲》,诗人们懂得撰写《河清颂》。
注释:¹紫芝曲:秦末号称”四皓“的四隐士所作。²解:懂得。³河清颂: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424—453年)鲍照所作《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田家望望¹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译文:农民急切盼望不要干旱,布谷处处鸣叫催促春种。
注释:¹望望:望了又望。当时正遇春旱,农民盼雨。两句表现了作者忧民之心。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qí)上健儿¹归莫懒,城南思妇²愁多梦。
译文:淇上的健儿赶快归来莫懒散,城南的思妇忧愁多入梦。
注释:¹淇上健儿:指围攻邺城的士卒。淇,淇水,在邺城附近。²城南思妇:泛指将士的妻子。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安得壮士挽天河¹,净洗甲兵²长不用。
译文:哪里能得到壮士引来天河水,洗干净甲兵永远不再使用。
注释:¹天河:即银河。²洗甲兵:传说武王伐纣,遇大雨,武王曰:此天洗甲兵。

  现代的读者接触古诗,常常认为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很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作。杜甫《洗兵马》是个例外。诗中有句说“词人解撰河清颂”(424—453年期间,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第一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一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一句启下,意在警告唐肃宗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一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一开头就揭示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一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一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一张一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来对比安史之乱中的叛将,说明叛将不堪一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都已经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所以特加表彰,与赞扬“中兴诸将”互为表里。张镐于758年(乾元元年)五月罢相,改任荆王府长史。这里说“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还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致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是一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甫的诗原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是杜甫古风中的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热情奔放中富有顿挫之致,词句清丽而能有苍劲之气,诗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478-480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¹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译文:现在正是燕子即将归来的时节,昨夜阁楼上吹起了阵阵西风。只希望我们能够有短暂相聚的机会,在那菊花丛中举杯共饮。歌声悠扬,面容娇艳。
注释:¹金尊:酒杯。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斜日¹²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jīn)情言不尽,写向蛮(mán)(jiān)³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译文:夕阳穿过幕帘,点点凉意慢慢侵入梧桐。有多少情话说不尽,只能写在给你的词曲中。这份情意千万重。
注释:¹斜日:夕阳。²更:正。³蛮笺:谓蜀笺,唐时指四川地区所造彩色花纸。

  这是一首一首感怀词作。全词描写虽然是寻常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郁郁悲凉、惜别、思念之作。季节本无形,词中用燕子这一意象代替写出来,具体生动,画面感徒增。蕴含了诗人忧伤情怀。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这里点明了时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这两句来看,当是晚春至秋初的这段时节。这句,其实存在着一个人物特写。一个女子站在高楼之上,望着远方的姿态写满了思念。虽然晏殊从词语上没有写到这个女子,但从“燕子”、“高楼”这两句,勾画出一个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 “高楼昨夜西风”句。虽然也可以说是一种实景的描写,但其实是一种心境的勾画。

  “燕子欲归”,其实指燕子欲归,人未归,这其实是女子内心的愿望和最真最深的疼。“高楼”这句。晏殊词中的这“高楼昨夜西风”是对爱的无力企及和内心无法亲近的绝望与悲痛。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风傍菊丛。”“求”字,写活了内心的期待和渴望。写出了女子内心一往情深的坚持和等待。

  “歌长粉面红”这是对这个女子歌声和面容的描写。“歌长”,是这个女子不忍分别的一种描写。女子的深情,在这两个字上表现的一览无遗。 “粉面红”三个字,写出了女子的美丽。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点明了时间。“斜日”指“斜阳”。两个人不忍分别。“斜日更穿帘幕”句中的穿”字用得很让人觉得伤心。用一个动词来描写心灵之中的疼,更是鲜活而生动。这“斜日”穿透的不是“帘幕”。而是女子不舍的心。微凉渐入梧桐。又见到了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寂寞、凄凉、悼亡的隐喻。这是一个触手冰冷的词语。梧桐,也是一颗绝望、凄凉、无助而思念的心灵。

  “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心灭了。情却仍然还在燃烧。“此情千万重”句,是女子对即将离开的人的交代。

  全词描绘了一幅郁郁悲凉、惜别、思念的场景,蕴含了诗人忧伤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主编 王洪.唐宋词百科大辞典:学苑出版,1993 年1月:1257
2、 梅边吹笛著.今生最爱晏殊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04:第58页
3、 郑福田.唐宋词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176

zhèn ·yànguīshíjié

yànshū sòngdài 

yànguīshíjié gāolóuzuó西fēng qiúrénjiānchéngxiǎohuì shìjīnzūnbàngcóng chángfěnmiànhóng 
xiégèngchuān穿lián wēiliángjiàntóng duōshǎojīnqíngyánjìn xiěxiàngmánjiāndiàozhōng qíngqiānwànchóng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八月寒苇(wěi)¹花,秋江浪头²白。
译文:八月的芦苇和江边的浪花都是白色的。
注释:¹苇:芦苇。²浪头:掀起的波浪。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北风吹五两¹,谁是浔(xún)²客。
译文:北风吹着候风器,谁才是浔阳的客人呢?
注释:¹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²浔阳: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称。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lú)(cí)¹山头微雨晴,扬州郭²里暮潮生。
译文:雨后天晴,鸬鹚在山头停留,扬州的外城晚上生出潮水。
注释:¹鸬鹚:一种鸟,也叫水老鸦、墨鸦、鱼鹰,属于鹈形目鸬鹚科。²郭:外城。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行人夜宿金陵¹(zhǔ)²,试听沙边有雁声。
译文:行路之人晚上住在金陵的小岛上,可以听到沙滩边大雁的鸣叫。
注释:¹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古称。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在有情无情之间,着笔淡永,但也并不是敷衍应酬。

  诗一开头,就以景衬情,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八月秋意凉,岸边的苇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头也是白色的,再加上秋风瑟瑟,于是,浪花借助风力打湿苇花,苇花则随风而扑向浪花,两者似乎浑然一“白”了。这“白”,不是严冬霜雪之白,也不是三春柳絮梨花之白,而是凉秋八月之白,既不绚烂,也不凛烈,而是素净萧疏。此诗将芦花与秋江浪花联想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片雪白的情境之中,纯洁的友情之爱白浪滔天——那种“芦花一白万顷雪”的情景之美,也就构成了雪花一样翻腾的江水了。其时,北风吹动船桅上的“五两”,似乎在催赶着离客。“浔阳客”,表明了船的去处。浔阳,在镇江的西南方,北风恰是顺风。看来,船就要趁好风而开动了。那么,“谁是浔阳客?”当然是刘昱,这一点,诗人明白,读者也明白。然而诗却故意用设问句式,使文气突起波澜,增强了韵味。八月风高,苇寒浪白,谁也不会愿意风行水宿。眼前刘昱偏偏要冒风波而远去浔阳,因而“谁是”一问,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刘昱且住为佳。诗心至此而更曲,诗味至此而更永。

  可是刘昱究竟是留不住的。北风吹着五两,何况雨止潮生,又具备了扬帆启碇的条件。“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这两句并不是泛泛写景,而是既暗示离客之将行,又补点出启行的地点(鸬鹚山当在镇江一带,其地已不可考)。而诗由此也已从前面的入声十一陌韵而转用八庚韵,给人以清新之感,与这两句所表现的秀丽景色是十分和谐的。于是,刘昱在这风高潮涨雨霁天晴之时走了。诗人伫立凝望着远去的客船,不禁想道:今宵客船会在哪里夜泊呢?“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一般送客诗,往往易落入送别时依依不舍,分别后惆怅独归这一窠臼,而李颀却把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到行客身上,代行人设想。身在此,而心随友人远去。后来北宋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的也是这种手法。诗人推想刘昱今夜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边了,那时,耳边会传来一阵阵凄凉的雁叫声。苇中有雁,这是常见的,因而诗人由镇江江边的芦苇,很容易联想到雁。但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雁是合群性的禽鸟,夜宿苇中也是群栖的,群栖时一般不发声,如果发出鸣声,那一定是失群了。刘昱单身往浔阳,无异于孤雁离群,那么夜泊闻雁,一定会联想到镇江的那些朋友,甚或深悔此行。“试”字,即暗含比意。反过来,留着的人都思念刘昱,这就不必说了。末句既以“雁”字呼应芦苇,又从雁声发生联想,委婉蕴藉,毫无显豁呈露之气,别有一番情味,开后来神韵之风。

  此诗虽然是一首古体诗,但在古拗中时有律句,在散漫中夹带对偶,丰富多姿。如第一段头两句都是拗句,而第三句用律句;第二段四句七言诗,除第一句是连下五个平声字的拗句外,其余三句都是格律严整的律句,与七律仄起式的第二、三、四句平仄格律全同,在声律上兼有铿锵顿挫的音乐感、柔和婉谐的美感。再如“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两句,在前后一片散漫之中,突然插入工整的对偶句,正所谓“于局势散漫中求整饬”(《说诗晬语》),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在声韵与情境的配合方面,第一段用节拍急促的五言诗,配以短促的入声韵,抒写临别时激烈的情怀;第二段,情境由激烈转为舒展,声韵也随之转换,变五言为七言,化急节为慢声,配上悠扬的平声韵,更显情深意切。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8-109

sòngliú--

yuèhánwěihuāqiūjiānglàngtóubái

běifēngchuīliǎngshuíshìxúnyáng

shāntóuwēiqíngyángzhōuguōcháoshēng

xíngrén宿jīnlíngzhǔshìtīngshābiānyǒuyàn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