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然万里路,赫曦三伏时。飞走逃深林,流烁恐生疵。
缅然万里路,赫曦三伏时。飞走逃深林,流烁恐生疵。
行李岂无苦,而我方自怡。肃事诚在公,拜庆遂及私。
行李岂无苦,而我方自怡。肃事诚在公,拜庆遂及私。
展力惭浅效,衔恩感深慈。且欲汤火蹈,况无鬼神欺。
展力惭浅效,衔恩感深慈。且欲汤火蹈,况无鬼神欺。
朝发高山阿,夕济长江湄。秋瘴宁我毒,夏水胡不夷。
朝发高山阿,夕济长江湄。秋瘴宁我毒,夏水胡不夷。
信知道存者,但问心所之。吕梁有出入,乃觉非虚词。
信知道存者,但问心所之。吕梁有出入,乃觉非虚词。

xiàfèng使shǐnánhǎizàidàozhōngzuò--zhāngjiǔlíng

miǎnránwànsānshífēizǒutáoshēnlínliúshuòkǒngshēng

xíngérfāngshìchéngzàigōngbàiqìngsuì

zhǎncánqiǎnxiàoxiánēngǎnshēnqiětānghuǒdǎokuàngguǐshén

cháogāoshānāzhǎngjiāngméiqiūzhàngníngxiàshuǐ

xìnzhīdàocúnzhědànwènxīnsuǒzhīliángyǒuchūnǎijuéfēi

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22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曲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之。驼者随直,亦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不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也哉!(自媒 一作:自诩)
¹有医人,自媒²能治背驼(tuó),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³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曲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jiàn)¹⁰之。驼者随直¹¹,亦¹²随死。其子欲¹³诉诸¹⁴官。医人曰:“我业¹⁵治驼,但¹⁶管人直,不管人死。”呜呼!今之为¹⁷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也哉¹⁸!(自媒 一作:自诩)
译文:从前有个医生,自己夸耀自己能治驼背,他说:“背弯得像弓一样的人,像虾一样的人,像环一样的人,如果请我去医治,保管早上治傍晚就像箭一样笔直了。”有个人相信了他,就让这个医生给他治驼背。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到门板上践踏。驼背人的背很快就弄直了,但人马上就死了。医生说:“我治驼背,只管让人挺直,不管人死。”哎!今天当官的人,只管收钱收粮食,不管百姓死活,又何尝不像这个治疗驼背的医生呢?
注释:¹昔:以前。²媒:介绍,夸耀。³延:请,邀请。⁴矢:箭。⁵焉:他。⁶使:让。⁷索:要。⁸以:把。⁹置:安放。¹⁰践:践踏。¹¹直:笔直。¹²亦:也。¹³欲:想要。¹⁴诸:兼词,之于。¹⁵业:职业。¹⁶但:只。¹⁷为:做。¹⁸何异于此医哉:与这个医生有什么不同呢?异:不同。

讽刺当时的一些官员,只顾着自己享乐,而不管百姓死活,就如同故事中的这个庸医一般。

yōngzhìtuó

jiāngyíng míngdài 

    yǒurén méinéngzhìbèituó yuē  gōngzhě xiāzhě huánzhě ruòyánzhì zhāozhìérshǐ  rénxìnyān shǐ使zhìtuó nǎisuǒbǎnèrpiàn zhìxià tuózhěshàng yòuyān yòujiànzhī tuózhěsuízhí suí zhūguān rényuē  zhìtuó dànguǎnrénzhí guǎnrén   jīnzhīwéiguān dànguǎnqiánliángshōu guǎnbǎixìng zāi  (méizuò  )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梦断香消¹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²
译文: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注释:¹香消:指唐琬亡故。²不吹绵:不能吐絮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此身行¹作稽(jī)²土,犹吊³遗踪一泫(xuàn)
译文:我眼看着要化作会稽山中的一抔黄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注释:¹行:即将。²稽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³吊:凭吊。⁴泫然:流泪貌。

  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写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首句感叹唐氏溘然长逝已四十年了。古来往往以“香销玉殒”喻女子之亡,“梦断香消”即指唐氏之死。陆游于八十四岁即临终前一年所作悼念唐氏的《春游》亦云:“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唐氏实际已死四十四年,此“四十年”取其整数。这一句充满了刻骨铭心之真情。

  次句既是写沈园即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也是一种借以自喻的比兴:诗人六十八岁时来沈园已自称“河阳愁鬓怯新霜”(《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易主刻小阕于石读之怅然》),此时年逾古稀,正如园中老树,已无所作为,对个人生活更无追求。“此身行作稽山土”,则是对“柳老”内涵的进一步说明。“美人终作土”,自己亦将埋葬于会稽山下而化为黄土。此句目的是反衬出尾句“犹吊遗踪一泫然”,即对唐氏坚贞不渝之情。一个“犹”字,使诗意得到升华: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所以对沈园遗踪还要凭吊一番而泫然涕下。“泫然”二字,饱含无比复杂的感情:其中有爱,有恨,有悔,诗人不点破,足供读者体味。

参考资料:
1、 王英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99-1001

shěnyuánèrshǒu ·èr

yóu sòngdài 

mèngduànxiāngxiāoshínián shěnyuánliǔlǎochuīmián 
shēnxíngzuòshān yóudiàozōngxuànrán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芦提倒稳。
人皆嫌命窘(jiǒng)¹,谁不见钱亲?水晶环²入面糊盆³,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tún),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hún)(tun),葫芦提¹⁰倒稳。
译文:人都嫌恶命运艰难困苦,有谁见了钱财不亲近呢?好似水晶环跌进报糊盆,沾着一些不算,还要拼命地滚上几圈。再好的文章,不过用来封糊装钱的囤帘;清白的门庭,不惜改作迷魂的妓院;哪里去找什么“清廉”?全都打入了藏财的褡裢。倒是糊里糊涂迷迷糊糊的,官做得最安稳。
注释:¹命窘:命运艰难困苦。²水晶环:喻洁白聪明的人。³面糊盆:喻一塌糊涂、十分肮脏的社会。⁴粘:指污浊肮脏的社会风气。⁵滚:喻圆滑世故、同流合污。⁶文章:这里指才能和知识。⁷门庭:犹言“门第”。⁸迷魂阵:指妓院。⁹睡馄饨:喻糊涂人。¹⁰葫芦提:糊涂。亦指代喝酒。

  此曲辛辣嘲讽元朝末年世风混浊、官场黑暗,可谓入木三分。作者揭露金钱在主宰着人,锈蚀着人的良心,世道像一盆面糊,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即便纯洁的人掉进这盆里也必然同流合污。作文章的不过为了谋取钱财,有钱财的人并不把文章放眼里;守规矩的人家为了挣钱,竟让女儿卖身;清廉的官吏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们只得装糊涂,因为在官场上越是糊涂越能坐稳自己的交椅。作者一会儿巧用比喻,一会儿直面抨击,或冷嘲,或热讽,就像针灸的高手,针针扎到元王朝吏治昏黑、社会良心泯灭、公道无存的要害上。这说明身处下僚的张可久对社会弊端持有清醒的认识,对现实强烈不满。

  元散曲中的愤世、警世之作,白眼向人,不仅感情激切犀利,在语言上也往往表现出冷峻、峭严的倾向。本篇就是具有这种语言风格的名作。
 
  前两句属同一个意思,即是说世风嫌贫爱富。一个意思分作两句说,与其说是强调,毋宁说是宣泄。诗体也有嘲骂之作,却难以脱开“温柔敦厚”的传统影响。而元曲显然不存在这样的限制,在发泄感情上自有无形的优势。

   三、四两句是对“见钱亲”的财迷心窍者贪婪攫财的形象描绘。这里的“水晶环”并不表示环质的清白纯净,而是取“环”之圆、取“水晶”之滑,而满足“才沾黏便滚”的条件。“才”字、“便”字,说明了贪取的急不可耐;而“沾黏”与“滚”,又生动地表现了多多益善的聚敛形象。元杂剧中有常见的上场诗:“县官清如水,令史白如面。水面打一和,糊涂成一片。”也是在不动声色的前提下转出意想不到的结果。两者均从“面糊”生发,足见元人趣语的生活化特色。

  “文章”等三句鼎足对,围绕社会的拜金主义,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与发挥。“文章”句是说文章本身不值钱,至多只能用来糊糊钱囤子,即只配作为金钱的仆妾。古人有“文章覆瓿”的成语,出自刘歆对扬雄《太玄》的评价:“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意谓被后人仅仅用来覆盖酱罐。作者这里许是受了“覆瓿”的启发,但“糊了盛钱囤”的含义更觉丰富。“门庭”句是说为了金钱可以不惜自败家声,甚而改门庭为妓院也在所不辞,一个“改”字,含有人心不古的感慨。而“清廉”句则针对官场而发,清廉本当是为官的本分,可当今的官场不仅不需要它充作幌子,而且索性将它塞到钱褡子里去了。这三句将物欲横流、寡廉鲜耻的社会腐败情状描绘得入木三分,是对起首两句断语的生动诠释。
 
  “葫芦提倒稳”一语双关。“葫芦提”是元人指称糊涂的习语,如马致远《夜行船·秋思》:“葫芦提一向装呆。”“语译”即作此解。而它在此处又似可解作提着酒葫芦,与作者在《齐天乐过红衫儿·道情》中的“酒葫芦,醉模糊,也有安排我处”同意。诗人挽澜无方,回天乏术,只能借酒图醉装呆,反倒觉得稳便。这是激愤的反语,却也加重了全曲峻冷的韵味。

  这支小令用了多组比喻,而比喻全取市井化的俗语,尖新严冷,带有一种散曲特有的“蒜酪味”。作者向以清词雅语为宗,本曲却一反故常,反映了散曲风格为内容服务的创作规律。

陈在衡,年六十有余。暮行郊野间,见二人笼灯前行,就火吸烟,久而不燃。其一人问曰:“君过首七未耶?”陈讶其语,漫曰:“未也。”其人曰:“宜哉,阳气未尽,故阴火不燃。”陈悟其为鬼。佯曰:“世言人畏鬼,信乎?”鬼曰:“非也!鬼实畏人!”陈曰:“人何足畏?”曰:“畏啐。”陈即长吸而啐之。二鬼退至三步外,张目怒陈曰:“汝非鬼也?”陈笑曰:“实不汝欺,吾乃与鬼相近之人耳!”再啐之,各缩其半;三啐之而灭。
陈在衡,年六十有余。暮行郊野间,见二人笼灯前行¹,就²火吸烟,久而不燃。其一人问曰:“君过首七³未耶?就陈讶其语,漫曰:“未也。就其人曰:“宜哉,阳气未尽,故阴火不燃。就陈悟其为鬼。佯(yáng)曰:“世言人畏鬼,信乎?就鬼曰:“非也!鬼实畏人!就陈曰:“人何足畏?就曰:“畏啐。就陈即长吸而啐之。二鬼退至三步外,张目怒陈曰:“汝非鬼也?就陈笑曰:“实不汝欺,吾乃与鬼相近之人耳!就再啐之,各缩其半;三啐之而灭
译文:陈在衡,六十多岁了。晚上走在野外,看到二个人打着灯笼往前走。(陈在衡)于是靠近灯笼里的火点烟,很久都点不燃。其中一个人问:“你过了死后的第七日了吗?”陈在衡觉得他的话很奇怪,就说谎道:“没有。”这个人就说:“这就对了,阳气没有完全消失,所以阴火点不燃。”陈在衡明白他们是鬼。就假装鬼说:“世人都说人怕鬼,确定吗?”鬼说:“不是!鬼其实怕人。”陈在衡说:“人哪里值得害怕?”鬼说:“怕吹气。”陈在衡于是用力吸气向他们吹气。两个鬼后退到三步外,睁大眼睛很生气地说:“你不是鬼?”陈在衡笑着回答:“实话不骗你,我是和鬼很相近的人而已!”然后又向他们吹气,两个鬼都变小了一半;第三次向他们吹气他们就消失了。
注释:¹行:行走。²就:靠近。³首七:死后的第七日。⁴讶:奇怪,以……为奇怪。⁵漫:随意。⁶悟:明白,醒悟。⁷信:确实。⁸足:值得。⁹灭:消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¹田田²。鱼戏莲叶间。
译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层层叠叠繁茂葱翠,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注释:¹何:多么。²田田:莲叶长得茂盛相连的样子。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鱼一会在莲叶的东边嬉戏,一会在莲叶的西边嬉戏,一会在莲叶的的南边嬉戏,一会又在莲叶的北边嬉戏。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jiāngnán

hànyuè liǎnghàn 

jiāngnáncǎilián liántiántián liánjiān 
liándōng lián西 liánnán liánbě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