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问秦淮(huái)¹旧日窗寮(liáo),破纸迎风,坏槛(kǎn)当潮,目断魂消。
译文:曾经的秦淮两岸画船窗寮,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
注释:¹秦淮:今南京秦淮河,作品中借杜牧《泊秦淮》之意,来表现国家风雨飘摇的情况下,众生还在歌舞升平。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当年粉黛(dài),何处笙(shēng)箫?罢灯船端阳¹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译文: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
注释:¹端阳:南方重大的节日,这里指经过战乱,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白鸟飘飘,绿水滔(tāo)滔,嫩黄花有些蝶飞¹,新红叶无个人瞧。
译文: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刚绽放的黄花上有几只蝴蝶在飞,刚落下的红叶如此美丽,却没有人来欣赏了。
注释:¹“白鸟”句: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
此曲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秦淮河横贯南京市,河两岸为景胜、繁华之地,但现在苏昆生见到的是一片残败。“破纸迎风,坏槛当潮”两句,以声音衬寂寥。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接着,作者将人物和节日情况作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秦淮河无人无乐无节日佳庆的空寂。过去,这里游人如织,佳丽云集,舞榭歌台,笙箫彻夜。河中,彩楫画肪闹端阳,岸上,酒旗耸立庆重九。作者用富有特征性的“粉黛”、“笙箫”、“灯船”、“酒旗”,写尽了昔日秦淮河畔繁华竟逐的景象。而现在,歌女逃散,丝竹不闻,秦淮河无有当年的遗风余韵了。即使适逢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端阳”、“重九”代表了南方的重大节日,“不闹”、“无聊”突出了一片冷落凄清。“不闹”从环境气氛说,虽是佳节,却无热烈欢悦的氛围。“无聊”从情绪说,写出人们没有兴致,无心无绪的委顿精神状态。节日尚且如此,平日就更可想而知了。作者把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挖掘得多么深,表达得多么活啊!秦淮河舞歇歌罢,亦大有与南明王朝笙歌旖旎、舞榭歌台相对照的意味,在对比中,加深人们的兴亡感触。今昔对比后,“白鸟飘飘”四句的自然景象描写,进一步开拓意境。小鸟在白云端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滔滔,河岸红叶似火,黄花初绽,蝴蝶飞逐。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这繁茂、永恒的自然界与萧条没落的秦淮社会形成了强烈对照,在艺术的对照中,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zhéguìlìng ·wènqínhuái

kǒngshàngrèn qīngdài 

wènqínhuáijiùchuāngliáo zhǐyíngfēng huàijiàndāngcháo duànhúnxiāo 

dāngniánfěndài chùshēngxiāo dēngchuánduānyángnào shōujiǔchóngjiǔliáo 
báiniǎopiāopiāo 绿shuǐtāotāo nènhuánghuāyǒuxiēdiéfēi xīnhóngrénqiáo 

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
¹飘零²尽了,何人解³,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fān)。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¹⁰、相识¹¹夕阳间。未忍¹²无声委地¹³,将低¹⁴¹⁵又飞还。
译文:任凭那杨花凋落尽,哪一个人懂得,把杨花当花看?正是放下门帘避风的时候,人在帐幕里避着春雨,云雾笼罩着飘荡的旗幡。想风找那春天的伴侣,只有在夕阳西下时结识了落花。不忍心无声无息地坠落为泥,将要从低处又重新飞还。
注释:木兰花慢:词牌名。此调为柳永所始创。双调,上片十一句,押五平韵,五十字,下片十二句,押七平韵,五十一宇,共一百零一字。 ¹尽:任凭。²飘零:调落。³解:懂得。⁴重帘:门帘。⁵回:避。⁶深幕:帐幕。⁷护:指笼罩。⁸轻幡:飘荡的旗帜。⁹他:那。¹⁰断红:指落花。¹¹相识:结识。¹²未忍:不忍心。¹³委地:坠落于地。委,坠落。¹⁴低:指低处。重:重新。
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
¹²情性³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取¹⁰青青池畔(pàn),泪痕点点凝斑¹¹
译文:放任潇洒的性情,只打算凄凉地忍耐着等到春残。就像和梅花迎着明月照大地,就像伴白雪如花飞满天,都只落得凄清孤寒。满怀无限的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到青青池畔,有点点眼泪凝成的斑痕。
注释:¹疏:放任。²狂:指潇洒。³情性:即性情。⁴算:打算。⁵耐:忍耐着。⁶得到:等到。⁷春阑:春残,春尽。⁸合称:都称着,都落得。⁹清寒:凄清孤寒。¹⁰看取:看到。¹¹斑:斑点。

  这首词的上片托情于无人解、“当花看”的杨花,刻画了一个遭际坎坷、飘泊无依但又不颓唐消沉的寒士形象;下片表述清高自洁的心志,以及难以排遣的怅恨。全词意味深厚,寄托高远;比兴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词作的蕴藉。

  一开头,作者就写出了自己对杨花的同情。“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对杨花无人赏识的命运发出了不平的呼声。接下来写杨花的孤独、寂寞;风躲到重帘幕后,雨回曲在深深帷帐里,云被轻幡遮掩,杨花在整个春景中热切地风找伴侣,但风来觅去,只相识了斜阳下一片衰败的落花。而这些落花也是转瞬即逝的。这里作者以几种事物的避之不见来突出杨花的孤寂。然而杨花个性倔强,不甘心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永久回归大地,它虽然已徐徐落下,但几番飘转沉浮,一会儿又飞腾起来,表现了杨花不甘沉沦的坚强个性,刻画出它不愿默默消失的内心世界。这两句对漂泊无依的杨花刻画得细致入微。

  上片在写实中表达了杨花不甘寂寞的个性,下片更进一步表现了杨花的狂放、傲岸的品格。“疏狂性情,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这里紧承上片最后两句,极写杨花傲岸倔强的个性,这是全词的高峰。“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天愁影绕云山”仍是将杨花漂泊不定的状态拟人化,写它满含愁恨、忧伤,绕着云山终日无声飞舞,心中的这种愁恨和忧伤像影子样紧紧缠绕着自己。随着不停地飘飞,这愁恨越聚越重,最后落到“青青池畔”。池畔的斑竹,凝聚着点点泪痕,蕴藏着无数的忧愁,这正吻合了杨花的妻苦心情。最后这两句在意境上,非常凄婉、深沉、含蓄。

  这是一首歌咏杨花的词,词中描写了杨花凄凉、清寒的处境,不忍“无声委地”的“疏狂”性格,以及它满腔悲愁的思绪。前人写杨花,或写成无情之物;或写成娇弱无力的轻浮者的形象,而张惠言这首词却写出了新意。此词也赋予它以疏狂傲岸的性格,而且歌咏了它不甘寂寞、傲岸倔强的品格,在立意上是新颖巧妙的。

参考资料:
1、 张承编著. 经典诗词品读[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167.

lánhuāmàn ·yánghuā

zhānghuìyán qīngdài 

jìnpiāolíngjìnliǎo rénjiě dānghuākàn zhèngfēngchónglián huíshēn yúnqīngfān xúnchūnbàn zhǐduànhóng xiāngshíyángjiān wèirěnshēngwěi jiāngchóngyòufēihuán 
shūkuángqíngxìngsuànliáng nàidàochūnlán biàn便yuèméi huātiānbànxuě chēngqīnghán shōujiāngshífēnchūnhèn zuòtiān chóuyǐngràoyúnshān kànqīngqīngchípàn lèihéndiǎndiǎnníngbān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年年负却¹花期!过春时,只合²安排愁绪(xù)送春归。
译文:年复一年,总是辜负了百花盛开时节,春天过去,只好带着惆怅送别春天。
注释:¹负却:犹辜负。²只合:只得,只当。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译文:梅花傲雪,梨花映月,至今令人思念不已。真是春天来时不知不觉,春天去时令人惋惜。
此词写春过惜春。作者以惋惜的心情埋怨自己年年错过花期。看似信手拈来,却是耐人寻味。“春来不觉去偏知”一句,更揭示了人之常情,即诸事往往在时过境迁之后,才倍觉珍贵。春如此,人生亦如此。全词语浅意深,新颖自然。

xiāngjiànhuān ·niánniánquèhuā

zhānghuìyán qīngdài 

niánniánquèhuā guòchūnshí zhǐānpáichóusòngchūnguī 
méihuāxuě huāyuè zǒngxiāng shìchūnláijuépiānzhī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别肠转如轮¹,一刻既万周。
译文:离情别思就象那轮船的双轮一样飞转,顷刻间已经绕了千万圈。
注释:¹轮:早期蒸汽机轮船两侧的双轮。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译文:目睹飞驰的双轮,眼见时空的变换,我内心的忧愁更加滋长。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译文:古代有山川,也有孤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译文:古代的车舟同样“载离别”,让人感受到行动举止的“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今日舟与车,并力¹生离愁。
译文:现代火车和轮船具有古时不可能有的速度,因此会加倍生人的离愁别虚。
注释:¹并力:合力,一起。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明知须臾(yú)¹景,不许稍绸(chóu)(móu)²
译文:(火车、轮船)明明知道人们分手的时刻那么短暂、宝贵,却不让人们有缠绵之意。
注释:¹须臾:片刻、短时间。²绸缪:这里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译文:火车或轮船长鸣后,一刻都不多停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虽有万钧柁(duò)¹,动如绕指柔²
译文:即使有千斤重的船舵,行船仍然迅速灵活。
注释:¹万钧柁:几万斤重的船舵。万钧,形容分量重或力量大。钧,古代重量单位之一,三十斤为一钧。柁,即舵。这里指轮船后面的发动机。²绕指柔:这里形容发动机转动之灵活。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岂无打头风¹,亦不畏石尤²
译文:怎能没有逆风吹来,但也不畏惧逆风。
注释:¹打头风:迎面吹来的风,逆风。²石尤:即石尤风。传说古代有商人尤某娶石氏女,情好甚笃。尤远行不归,石思念成疾,临死叹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于此,今凡有商旅远行,吾当作大风为天下妇人阻之。“后因称逆风、顶风为石尤风。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译文:送行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行者就已到达天的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望影倏(shū)¹不见,烟波杳(yǎo)悠悠。
译文:望着远处船忽然就不见了,只有烟波荡漾。
注释:¹倏:疾速,忽然。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¹(fǒu)²?
译文:去的时候如此速度,回来路途会堵塞么?
注释:¹留滞:路途阻塞。²不:通“否”。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¹
译文:但愿你回来时,能够乘快艇速归。
注释:¹轻气球:指海上飞的汽艇。

jīnbié ·

huángzūnxiàn qīngdài 

biéchángzhuànlún wànzhōu 
yǎnjiànshuānglúnchí zēngzhōngxīnyōu 
yǒushānchuān yǒuchēzhōu 
chēzhōuzàibié xíngzhǐyóuyóu 
jīnzhōuchē bìngshéngchóu 
míngzhījǐng shāochóumóu 
zhōngshēngshí qǐngshāoliú 
suīyǒuwànjūnduò dòngràozhǐróu 
tóufēng wèishíyóu 
sòngzhěwèifǎn jūnzàitiānjìntóu 
wàngyǐngshūjiàn yānyǎoyōuyōu 
 guīdìngliúzhì 
suǒyuànjūnguīshí kuàichéngqīngqiú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kuǎ)¹分裂力谁任。
译文: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我们都把它当成一寸黄金般去珍惜,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的重任?
注释: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诗人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¹侉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杜鹃¹再拜忧天泪,精卫²无穷填海心。
译文: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要学习精卫填海的精神,不把东海填平誓不罢休。
注释:¹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望帝把帝位传给丛帝,丛帝后来有点腐化堕落,望帝便和民众一起前去劝说丛帝,丛帝以为望帝回来夺取皇位,就紧闭城门,望帝没有办法,但他誓死也要劝丛帝回头,最后化成一只杜鹃进入城里,对着丛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来死去为止。²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古代皇帝炎帝的女儿溺死在东海里,化为精卫鸟,经常衔石投入东海,要想把大海填平。

  《赠梁任父同年》这首诗是1896年黄遵宪邀请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时写给梁的一首诗。诗中表现了作者为国献身,变法图存的坚强决心和对梁启超的热切希望。

  诗题中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作者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

  首句“寸寸河山寸寸金”作者起笔便饱含深情的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蕴涵着对大好河山的珍爱之情。如果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又会体会出作者内心的几多痛楚,这么好的河山却被列强瓜分殆尽,此种局面又怎不让人扼腕叹息,痛恨。

  次句“侉离分裂力谁任”侉(kuǎ)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意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作者不禁仰天长问:什么人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之中的重任。一片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第三句“杜鹃再拜忧天泪”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望帝把帝位传给丛帝,丛帝后来有点腐化堕落,望帝便和民众一起前去劝说丛帝,丛帝以为望帝回来夺取皇位,就紧闭城门,望帝没有办法,但他誓死也要劝丛帝回头,最后化成一只杜鹃进入城里,对着丛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来死去为止。丛帝也因此受到感动,变成了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据传说望帝始终在叫着这样的话“民为贵,民为贵”。这里是作者自比,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出力。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此处体现的是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最后一句“精卫无穷填海心”精卫,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本是炎帝的女儿,因游东海淹死在那里,灵魂便化为精卫鸟,不停的衔来西山之木石,誓把东海填平。后来用精卫填海这个典故作为力量虽然微弱,斗志却极坚强的象征。这句诗歌借精卫填海典故表达了自己,──同时也勉励梁氏──要像精卫那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定决心。

  诵读此诗,觉字字含情,句句蕴泪,作者那一腔忧国报国之情,跃然纸上。其殷殷之心,皇天可鉴。

zèngliángrèntóngnián

huángzūnxiàn qīngdài 

cùncùnshāncùncùnjīn kuǎfēnlièshuírèn 
juānzàibàiyōutiānlěi jīngwèiqióngtiánhǎixīn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吾资¹²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³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译文: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很久都不放纵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注释:¹资:天资,天分。²之:助词。³倍人:“倍于人”的省略。⁴屏:同“摒”,除去、排除。⁵圣人:指孔子。⁶卒:终于。⁷鲁:迟钝、不聪明。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蜀之鄙¹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²,何如?”富者曰:“子何恃³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译文: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过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注释:¹鄙:边远的地方。²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³何恃:“恃何”的倒装。恃,凭借、依靠。⁴钵:和尚用的饭碗。⁵买舟:租船。买,租、雇的意思。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¹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²
译文: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注释:¹顾不如:难道还不如。顾,难道。²自力者也:判断句,表示肯定,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文章一开头便从难易问题下手,作者认为天下之事的难易是相对的,“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习也是如此,只要脚踏实地去学,没有掌握不了的学问;反之,不通过学习,就是极容易的事也会被视作十分困难。在说明了难易的辩证关系之后,作者便引出了智愚的问题。天资不高,才能平庸的人,只要勤于学习,久而久之,也能有所成就,摆脱昏与庸的境地;而天资聪敏,才能出众的人,如果自暴自弃,不学无术,也将与昏庸者为伍。相传孔子的学说由智能鲁钝的曾参传给了子思,再由子思之徒传给了孟子。所以作者说:“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因而作者认为昏庸与聪敏是相对的,关键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这第一段完全以论述的笔墨出之,明白地摆出了自己对学问之道的看法。

  文章的第二段则通过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进一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坚定地朝既定的目标走去,必定是可以达到终点的。四川的贫僧和富僧都想去普陀山朝圣,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富者虽有足够的钱可雇船前往,但由于自己的犹豫畏缩,终未能达到目的。作者由此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所谓“立志”,不仅是要树立奋斗的目标,而且要有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精神,这正是学习中第一可贵的。这一段通过具体生动的记叙,设想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形象地揭示出立志的重要,犹如一则寓言故事,虽然平易简单,却寓有深刻的道理。

  最后一段结论,还是归结到聪敏与昏庸的问题:聪敏不可恃,昏庸也不可限,关键在于能否力学不倦。作者强调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摆脱了天赋决定论的成见,劝人以学,对于不同天资的人都有勉励的作用。他对聪敏“可恃而不可恃”,对昏庸“可限而不可限”的辩证认识无疑都是很有见地的。

  全文始终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一开始便从天下事“难”与“易”的不同落笔,指出在学习中“难”与“易”是相对的,可变的。接下来又从昏庸和聪敏及其与成败的关系立论,反复辨难,说理明白,使读者信服。蜀僧的一贫一富,贫者仅恃一瓶一钵,富者可以买船而下,结果贫者至南海而富者不能至,始终在强烈的对比中展开说理,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文中多用偶句,如:“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以及“吾资之昏”与“吾资之聪”两段,“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与“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两段等在句法上都两两相对,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文中并没有艰深的文词,只是娓娓道来,如一篇师长对晚辈的劝勉之词,语重心长,切合题旨。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 .

wéixuéshǒushìzhí

péngduānshū qīngdài 

    tiānxiàshìyǒunán wéizhī nánzhě wéi zhěnán rénzhīwéixuéyǒunán xuézhī nánzhě xué zhěnán 

    zhīhūn dàirén cáizhīyōng dàirén dàndànérxuézhī jiǔérdàiyān chéng érzhīhūnyōng zhīcōng bèirén cáizhīmǐn bèirén bǐngéryòng hūnyōng shèngrénzhīdào chuánzhī ránhūnyōngcōngmǐnzhīyòng yǒuchángzāi 

    shǔzhīyǒuèrsēng pín  pínzhězhěyuē  zhīnánhǎi   zhěyuē  shìérwǎng  yuē  píng  zhěyuē  shùniánláimǎizhōuérxià yóuwèinéng shìérwǎng  yuèmíngnián pínzhěnánhǎihuán gàozhě zhěyǒucán 

    西shǔzhīnánhǎi zhīqiān sēngzhěnéngzhìérpínzhězhìyān rénzhīzhì shǔzhīsēngzāi ?shìcōngmǐn shìérshì shìcōngmǐnérxuézhě bàizhě hūnyōng xiànérxiàn xiànhūnyōng érxuéjuànzhě zh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¹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译文:人类社会开始之后,人都是自私的,也是自利的。社会上对公众有利的事却无人兴办它,对公众有害的事也无人去除掉它。有这样一个人出来,他不以自己一人的利益作为利益,却让天下人得到他的利益;不以自己一人的祸患作为祸患,却让天下人免受他的祸患。那个人的勤苦辛劳,必定是天下人的千万倍。拿出千万倍的勤苦辛劳,而自己却又不享受利益,这必然不是天下常人之情所愿意的。所以古时的君主,考虑后而不愿就位的,是许由、务光等人;就位而又离位的,是尧、舜等人;起先不愿就位而最终却未能离位的,是大禹了。难道说古代人有什么不同吗?喜好安逸,厌恶劳动,也像常人情况一样啊。
注释:¹许由、务光:传说中的高士。唐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认为是对自己的侮辱,就隐居箕山中。商汤让天下于务光,务光负石投水而死。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2,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¹,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tú)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suǐ),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译文:后代做人君的却不是这样了。他们认为天下的利害大权都出于自己,我将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将天下的祸患都归于别人,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让天下的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将自己的大私作为天下的公利。开始时对此还觉得惭愧,时间久了也就心安理得了,将天下看作是广大的产业,把它传给子孙,享受无穷。正如汉高祖所说的“我的产业所达到的成就,与二哥相比,究竟谁多呢?”他的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已流露于言辞了。这没有其他原因,古时将天下看成是主,将君主看作是客,凡是君主一世所经营的,都是为了天下人。现在将君主看作主,将天下看作是客,凡是天下没有一地能够得到安宁的,正是在于为君主啊。因而当他未得到天下时,就屠杀,摧残天下的百姓,使天下的子女离散,以增多自己一个人的产业,对此并不感到悲惨,还说:“我本来就是为子孙创业呀。”当他已得到天下后,就敲诈剥夺天下人的骨髓,离散天下人的子女,以供奉自己一人的荒淫享乐,把这视作理所当然,说:“这些都是我的产业的利息呀。”既然这样,作为天下最大的祸害,只是君主而已!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东西,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利益。唉!难道设立君主的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吗?
注释:¹“汉高”句:《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刘邦登帝位后,曾对其父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其兄刘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jī)之事¹,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kuī)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²,非导源于小儒乎!
译文:古时候天下的人都爱戴他们的君主,把他比作父亲,拟作青天,实在是不算过分。如今天下的人都怨恨他们的君主,将他看成仇敌一样,称他为“独夫”,本来就是他应该得到的结果。但小儒死守旧义,认为君臣间的关系存在于天地之间,难以逃脱,甚至像夏桀、殷纣那样残暴,竟还说商汤、周武王不应杀他们,而编造流传伯夷、叔齐的无从查考之事,把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死,看成与老鼠的死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天地这样大,却在千千万万的百姓之中,只偏爱君主的一人一姓吗?所以说周武王是圣人啊,孟子的话,是圣人的言论啊。后代那些想要凭着他像父亲一般、像老天一般的空名,禁止别人窥测君位的君主,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己不利,直到废除孟子配祀孔子的地位,这难道不是来源于小儒吗?
注释:¹伯夷、叔齐无稽之事:《史记·伯夷列传》载他俩反对武王伐纣,天下归周之后,又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²废孟子不立:《孟子·尽心下》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明太祖朱元璋见而下诏废除祭祀孟子。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6!”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jiān)(téng),固扃(jiōng)(jué),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¹,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²!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
译文:虽是这样,如果后代做君主的,果真能保住这产业,把它永远传下去,也不怪他将天下当作私有了。既然将它看作产业,旁人想得到产业的念头,有谁不像自己呢?于是用绳捆紧,用锁加固,但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并不能战胜天下要得到它的众多的人。远的不过几代,近的就在自身,他们血肉的崩溃,就应在子孙的身上了。过去南朝宋顺帝愿以后世世代代都不要投生到帝王家中,而明毅宗对公主所讲的话,也说:“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这话真可痛惜啊!回想他们祖上创业之时,志在占据天下的雄心,哪有不垂头沮丧的呢?
注释:¹“昔人”句:《南史·王敬则传》载南朝宋顺帝刘准被逼出宫,曾发愿:“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²“而毅宗”三句:毅宗,明崇祯帝,南明初谥思宗,后改毅宗,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后,他叹息公主不该生在帝王家,以剑砍长平公主,断左臂,然后自缢。
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译文:因此明白作君主的职责,那么唐尧、虞舜的时代,人人都能推让君位,许由、务光也并非超尘绝俗的人;不明了作君的职责,那么就连市井之间,人人都想得到君位,许由、务光因而绝迹于后世而听不到了。虽然君主的职分难以明了,但用片刻的荒淫享乐,不值得换取无穷的悲哀,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明白这一道理的。

yuánjūn

huángzōng qīngdài 

    yǒushēngzhīchū rén rén tiānxiàyǒugōngérhuòxīngzhī yǒugōnghàiérhuòchúzhī yǒurénzhěchū zhīwéi érshǐ使tiānxiàshòu zhīhàiwéihài érshǐ使tiānxiàshìhài rénzhīqínláoqiānwàntiānxiàzhīrén qiānwànbèizhīqínláo éryòuxiǎng fēitiānxiàzhīrénqíngsuǒ zhīrénjūn liàngérzhě yóu guāngshì éryòuzhīzhě yáo shùnshì chūérzhě shì zhīrényǒusuǒzāi hàoláo yóurénzhīqíng 

    hòuzhīwéirénjūnzhěrán wéitiānxiàhàizhīquánjiēchū tiānxiàzhījìnguī tiānxiàzhīhàijìnguīrén  shǐ使tiānxiàzhīrén gǎn gǎn zhīwéitiānxiàzhīgōng shǐércányān jiǔérānyān shìtiānxiàwéizhīchǎn chuánzhīsūn shòuxiǎngqióng hàngāosuǒwèi mǒusuǒjiù shúzhòngduō zhě 2 zhúzhīqíng juézhī  zhětiānxiáwéizhǔ jūnwéi fánjūnzhīsuǒshìérjīngyíngzhě wéitiānxià jīnjūnwéizhǔ tiānxiàwéi fántiānxiàzhīérānníngzhě wéijūn shìwèizhī tiānxiàzhīgānnǎo sàntiānxiàzhī rénzhīchǎn zēngcǎnrán yuē  wéisūnchuàng  zhī qiāotiānxiàzhīsuǐ sàntiānxiàzhī fèngrénzhīyín shìwéidāngrán yuē  chǎnzhīhuā  rán wéitiānxiàzhīhàizhě jūnér xiàngshǐ使jūn rén rén  shèjūnzhīdàoshì 

    zhětiānxiàzhīrénàidàijūn zhī zhītiān chéngwéiguò jīntiānxiàzhīrényuànjūn shìzhīkòuchóu míngzhīwéi suǒ érxiǎoguīguīyānjūnchénzhīsuǒtáotiānzhījiān zhìjié zhòuzhībào yóuwèitāng dāngzhūzhī érwàngchuán shūzhīshì nǎizhàorénwànxìngbēngkuìzhīxuèròu zēngshǔ tiānzhī zhàorénwànxìngzhīzhōng rénxìng shìwángshèngrén mèngzhīyán shèngrénzhīyán hòushìzhījūn tiānzhīkōngmíng jìnrénzhīkuīzhě jiēbiàn便yán zhìfèimèngér fēidǎoyuánxiǎo 

    suīrán shǐ使hòuzhīwéijūnzhě guǒnéngbǎochǎn chuánzhīqióng guàizhī chǎnshìzhī rénzhīchǎn shuí shèjiānténg jiōngjué rénzhīzhì néngshèngtiānxiàzhīzhězhīzhòng yuǎnzhěshùshì jìnzhěshēn xuèròuzhībēngkuìzàisūn rényuànshìshìshēngwángjiā 5 érzōngzhīgōngzhǔ yuē  ruòwéishēngjiā 6  tòngzāiyán huíchuàngshí tiānxiàzhīxīn yǒufèiráncuīzhě 

    shìmíngwéijūnzhīzhífèn táng zhīshì rénrénnéngràng yóu guāngfēijuéchén míngwéijūnzhīzhífèn shìjǐngzhījiān rénrén yóu guāngsuǒkuànghòushìérwén ránjūnzhīzhífènnánmíng éqǐngyínqióngzhībēi suīzhěmíngzhī 

锋镝牢囚取决过,依然不废我弦歌。(取决 一作:取次)
锋镝(dí)¹牢囚取决过,依然不废我弦歌²。(取决 一作:取次)
译文:枪刀剑戟,牢笼囚禁,我都从容地经历过,仍然不能使我停止弹琴放歌。
注释:¹锋镝:形声。从金,啇声。本义:箭的尖头。泛指:兵器(枪刀剑戟)。²弦歌:依琴瑟而歌咏。引自《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为德音。”。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死犹未肯输心¹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译文:即便遭遇到死的威胁,我尚且不会屈膝求全,贫穷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注释:¹输心:交出真心,此指内心屈服。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译文:二十两棉花的破被盖在身上,用三根松木烹煮着空空的铁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
译文:就算是严冬我也堂堂正正地过,怎能相信人间胜算多呢?

shānyǒng

huángzōng qīngdài 

fēngláoqiújuéguò ránfèixián  (juézuò  )
yóuwèikěnshūxīn pínnéngnài 
niàn廿liǎngmiánhuāzhuāngbèi sāngēnsōngzhǔkōngguō 
dōngshìtángtáng xìnrénjiānshèngzheduō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满眼生机转化¹(jūn)²,天工人巧日争新。
译文: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断的运动发展,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
注释:¹化:造化,即大自然。²钧:陶瓷匠所用的转轮。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¹
译文:即使能预支五百年的新意作诗,到了一千年又觉得陈旧了。
注释:¹陈:旧的,时间久的。
说明存在决定意识。人们只有用发展的眼光而不是静止的眼光去看事物,才能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写出有时代气息有新意的好诗来。大自然是在不断变化和进步着的,“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这句诗则表达了世界上欣欣向荣,人才辈出的大好景象。

lùnshīshǒu ·

zhào qīngdài 

mǎnyǎnshēngzhuǎnhuàjūn tiāngōngrénqiǎozhēngxīn 
zhībǎiniánxīn dàoliǎoqiānniányòujuéchén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qiào)¹催换木棉裘(qiú),倚杖郊原作近游。
译文:料峭的寒风催着换上了厚衣服,到附近的郊区原野去游玩。
注释:¹峭寒:料峭。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¹
译文: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
注释:¹红他枫叶白人头:这是名句。

  这首诗的前两句勾勒出诗人拄着拐杖并顶着峭寒乘兴出游的形象,后两句中,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出语诙谐,在豁达的情怀中透着浓重的悲秋情调。全诗语言通俗浅显而又耐人寻味,风格诙谐风趣而透着哀凉,在写作上不落俗套,自创新意,抒发了时光把人抛、人老见白头的愁绪。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此诗开头一句就点出了深秋季节:时序更迭,秋气渐凛,料峭的霜风,阵阵中人,已使夹衣也难以御寒,必须换上木棉重裘了。枫叶红了的时候本不甚寒,正是“已凉天气未寒时”,但老人气血衰竭,已非此不可。江南深秋,棉袄也足可应付,但诗人已换上更为保暖的木棉重裘,可见其畏寒之极。其中,一个“催”字下得很有分量,言下有紧迫性,写出了光阴如箭,抛人无情的主观感受,实为三、四两句张本。接着的第二句通过几个短语,形象地刻画出主人公的龙钟老态,点出了题旨。“倚杖”并非“拖筇”,“近游”也非“远足”,脚力不济而只能就近盘桓散心的情形不言而喻。寥寥七字,把人物的情态和活动范围交待得十分清楚,一个在秋风中踽踽独行的伛偻老者的形象跃然纸上。与第一句共同勾勒出的形象是:在早寒的秋风中,诗人拄着拐杖,顶着峭寒,乘兴出游。在“峭寒”中,诗人的心情是旷达的、舒缓的,但难免有瑟索感。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由前两句的蓄势可知此处的怨悱绝非强说闲愁的调侃之词。秋风似一个守约的君子,年年如期而至,“管闲事”、煞风景”般地非要把枫叶吹红、青发染白不可,“红他枫叶”尚不足恨,因为第二年还可重发返青,“白人头”却是无从再黑了。本来秋风没有感情,也不好管闲事,枫叶之红、青丝之白,都与秋风没半点关系,诗人发此怪怨,实属无理。但越是无理,越是有情,诗人自入秋以来,一直不堪寒冷,再加上年事已高,感伤之情就从没断过,此刻他看到瑟瑟作响的红叶,一腔悲怀再也把持不住,便冲秋风抱怨道:“最是秋风管闲事。”这里的秋风,实际上已经超出它本身的含义,成为了整个秋天、甚至永远无情地流逝着的时间的代表,正是无情的岁月逼红了枫叶,也催老了诗人。在此,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尽管仍不忘幽默,出语诙谐,色彩对比鲜明,又用与秋风对话的语气将秋风拟人化,说得轻松俏皮,显得活泼而特别有生气,流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却也从中透出一种浓重的悲秋情调,蓄意悖理的手法让哀凉之感直达读者心灵深处,使人读而黯然。其中,末句采用“句中对”的形式。“红”与“白”的对照,使人感到衰飒之中犹不失清丽。此处,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让哀凉之感直达读者心灵深处,仿佛读者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在秋风中不禁洒泪。诗意或脱胎于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但二者意境是有所不同的:蒋词写春景,伤春未免无聊;此诗写秋意,悲秋更觉沉挚。

  全诗语言通俗浅显而又耐人寻味,风格诙谐风趣而透着哀凉,在写作上不落俗套,一扫“悲秋"、 “垂老叹”等传统作品低沉悲苦的调子,自创新意。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498
2、 周啸天 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1062

zhào qīngdài 

qiàoháncuīhuànmiánqiú zhàngjiāoyuánzuòjìnyóu 
zuìshìqiūfēngguǎnxiánshì hóngfēngbáirént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