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涸竭。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涸竭。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
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
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
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
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此是诀也。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此是诀也。
凡画山水,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通者川。两山夹道者名为壑也,两山夹水名为涧也,似岭而高者名为陵也,极目而平者名为坂也。依此者粗知之仿佛也。
凡画山水,平夷顶尖者巅,峭峻相连者崖,悬石者岩,形圆者峦,路通者川。两山夹道者名为壑也,两山夹水名为涧也,似岭而高者名为陵也,极目而平者名为坂也。依此者粗知之仿佛也。
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慢,不多不少,要分远近。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断岸坂堤,小桥小置。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水断处则烟树,水阔处则征帆,林密处居舍。临岩古木,根断而缠藤;临流石岸,欹奇而水痕。
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慢,不多不少,要分远近。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断岸坂堤,小桥小置。有路处则林木,岸绝处则古渡,水断处则烟树,水阔处则征帆,林密处居舍。临岩古木,根断而缠藤;临流石岸,欹奇而水痕。
凡画林木,远者疏平,近者高密,有叶者枝嫩柔,无叶者枝硬劲。松皮如鳞,柏皮缠身。生土上者根长而茎直,生石上者拳曲而伶仃。古木节多而半死,寒林扶疏而萧森。
凡画林木,远者疏平,近者高密,有叶者枝嫩柔,无叶者枝硬劲。松皮如鳞,柏皮缠身。生土上者根长而茎直,生石上者拳曲而伶仃。古木节多而半死,寒林扶疏而萧森。
有雨不分天地,不辨东西。有风无雨,只看树枝。有雨无风,树头低压,行人伞笠,渔父蓑衣。雨霁则云收天碧,薄雾霏微,山添翠润,日近斜晖。
有雨不分天地,不辨东西。有风无雨,只看树枝。有雨无风,树头低压,行人伞笠,渔父蓑衣。雨霁则云收天碧,薄雾霏微,山添翠润,日近斜晖。
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晚景则山衔红日,帆卷江渚,路行人急,半掩柴扉。
早景则千山欲晓,雾霭微微,朦胧残月,气色昏迷。晚景则山衔红日,帆卷江渚,路行人急,半掩柴扉。
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清。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凡画山水,须按四时。或曰烟笼雾锁,或曰楚岫云归,或曰秋天晓霁,或曰古冢断碑,或曰洞庭春色,或曰路荒人迷。如此之类,谓之画题。
春景则雾锁烟笼,长烟引素,水如蓝染,山色渐清。夏景则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鸿秋水,芦岛沙汀。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凡画山水,须按四时。或曰烟笼雾锁,或曰楚岫云归,或曰秋天晓霁,或曰古冢断碑,或曰洞庭春色,或曰路荒人迷。如此之类,谓之画题。
山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山籍树而为衣,树籍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山之精神。能如此者,可谓名手之画山水也。
山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山籍树而为衣,树籍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山之精神。能如此者,可谓名手之画山水也。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这是一首纪游诗,描写游蓝田山石门精舍(佛寺)的经过。作于诗人晚年隐居蓝田山中的辋川别墅时。这首诗一起笔就透出诗人特别轻松、快适。“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傍晚时分,驾着轻舟,任凭晚风吹荡,令人感到惬意。这两句是诗人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落日山水好”,“好”这个普通而又概括的字面最能表现此时触景而生的丰富感受。这样的景致,这样的情致,自然是:“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不知不觉间,小船荡到了水的源头。可以想象,一路上胜景有多少,诗人的兴致有多高。“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云木秀”指石门精舍所在,它遥遥在望,叫人感到兴奋。舟行至此似乎到头了,又使人疑惑沿这条水路接近不了它,未免令人焦急。“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谁知水流一转,发现源头未尽,正通向前山。这意外的发现,又叫人多么欣喜。如果说,前面所写是平中见“奇”,这里所写就是曲径通幽了,这就是舟行的无穷乐趣。如果只是平奇而无曲幽,兴趣就不会如此盎然了。

  “果然惬所适”与“初疑”呼应,游山兴趣继续在增强着。到达山寺后见到:“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僧众不多,且在松柏下逍遥,环境显得清静而不枯寂;“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这里是写僧人日常功课。僧人起早贪黑地参禅、诵经,但在诗人看来,这些方外人生活并不枯燥,自敬其事,自得其乐,精神世界充实得很呢。“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一是指这些僧人修行很高,佛法感化了牧童;二是说这里和平宁静,几乎与外界不相交通,“问樵客”是很偶然的事。联系结尾的“桃源人”,诗中所写似乎有桃花源生活的影子。桃源人避世而居,那里也有忙碌而有秩序的劳动生活。“世事问樵客”与桃源人向武陵渔人打听外界情况也相似,这里只是将“渔人”换成“樵客”,甚至诗人在这里就是自比樵客(僧众向他打听外事),把自己编入桃花源故事中,这又是多么有趣啊。看来深山发现的既是一片净土,又是一片乐土,这叫他更惬意了。

  最后八句写“暝宿”和“明发”。夜晚睡在这里也十分可意:高林笼罩,床席象美玉一般洁净清凉,室内焚燃的是寺中特有的香料,窗外飘来的是野花的清香,浓淡相间,山月初露,辉光摇曳,这又显得多么清幽。早晨离开时他担心再来寻觅此地会迷路,出发之前他又到各处登览了一番,要把这里的山径水道牢牢记住。出发时“笑谢桃源人”,说花红时再来拜访他们。“笑谢”透出他的满足,也表现与山僧的情谊。“花红”又暗示此游正是桃红柳绿的时节,前面写“山水好”、“云木秀”就有了具体色彩,而又与“桃花源”联系起来,可见一路是花明柳暗,怪不得游兴是那般高了。

  全诗二十四句,八句一层,“依次写来,妙有步骤”(王文濡语),语句自然清新,而又蕴含着丰富的情味。同代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评论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还特别例举了这首诗“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等句,足见对此诗的爱赏。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
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
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
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
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
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
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
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
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
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
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
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
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
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
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
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
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
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
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
许与必词伯,赏游实贤王。
许与必词伯,赏游实贤王。
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
曳裾置醴地,奏赋入明光。
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
天子废食召,群公会轩裳。
脱身无所爱,痛饮信行藏。
脱身无所爱,痛饮信行藏。
黑貂不免敝,斑鬓兀称觞。
黑貂不免敝,斑鬓兀称觞。
杜曲晚耆旧,四郊多白杨。
杜曲晚耆旧,四郊多白杨。
坐深乡党敬,日觉死生忙。
坐深乡党敬,日觉死生忙。
朱门任倾夺,赤族迭罹殃。
朱门任倾夺,赤族迭罹殃。
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
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
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河朔风尘起,岷山行幸长。
河朔风尘起,岷山行幸长。
两宫各警跸,万里遥相望。
两宫各警跸,万里遥相望。
崆峒杀气黑,少海旌旗黄。
崆峒杀气黑,少海旌旗黄。
禹功亦命子,涿鹿亲戎行。
禹功亦命子,涿鹿亲戎行。
翠华拥英岳,螭虎啖豺狼。
翠华拥英岳,螭虎啖豺狼。
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陆梁。
爪牙一不中,胡兵更陆梁。
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
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
备员窃补衮,忧愤心飞扬。
备员窃补衮,忧愤心飞扬。
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
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
斯时伏青蒲,廷争守御床。
斯时伏青蒲,廷争守御床。
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
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
圣哲体仁恕,宇县复小康。
圣哲体仁恕,宇县复小康。
哭庙灰烬中,鼻酸朝未央。
哭庙灰烬中,鼻酸朝未央。
小臣议论绝,老病客殊方。
小臣议论绝,老病客殊方。
郁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
郁郁苦不展,羽翮困低昂。
秋风动哀壑,碧蕙捐微芳。
秋风动哀壑,碧蕙捐微芳。
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
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
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
荣华敌勋业,岁暮有严霜。
吾观鸱夷子,才格出寻常。
吾观鸱夷子,才格出寻常。
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
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

  此诗对自己的生平作了相当详尽的回顾。全诗可分六大段,分别叙述了“少年之游”、“吴越之游”、“齐赵之游”、“长安之游”以及“奔赴凤翔及扈从还京”、“贬官之后久客巴蜀”的经历,诚如浦起龙所云,“是自为列传也”(《读杜心解》卷一)。

  然而此诗更值得注意的是它那强烈的感情色彩。宋人刘克庄曰:“《壮游》诗押五十六韵,在五言古风中多悲壮语,……虽荆卿之歌,雍门之琴,高渐离之筑,音调节奏,不如是之跌荡豪放也。”(《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八二《诗话新集》)清人蒋金式补充说:“后文说到极凄凉处,未免衰飒,却正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意,想见酒酣耳热,击碎唾壶时。”(《杜诗镜铨》卷一四引)可见“壮游”之壮并非但指壮年或豪壮,也含有悲壮之意。诗人将自己坎坷、动荡的生平与所处时代的风云变幻融为一体予以叙述,所以诗中有双重的感慨和惋惜,词气也就格外的抑塞历落。

  尤其是后面三段,在叙述自己旅食京华的经历时映带着朝政的黑暗和皇族的奢糜,在叙述自己在安史之乱起后的遭遇时更着重回忆了国家形势之危急,即使在叙述自己暮年漂泊西南的心情时仍念念不忘“群凶逆未定”的局面,并希望有英俊之才出来力挽危局。

  正由于诗人把自己的荣辱沉浮与国家的盛衰兴亡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此诗的意义不仅仅是“自为列传”,而且也从个人遭遇的角度映带着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从而使全诗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这样,当我们读到“秋风动哀壑,碧蕙捐微芳”这样的句子时,就不仅仅为一个才人志士被埋没的个人悲剧而感到惋惜、悲伤,也为那个由鼎盛走向衰败的悲剧时代而感到惋惜、悲伤。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交山海一时平。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交山海一时平。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借问江湖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借问江湖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谁道小郎抛小妇,船头一去没回期。
谁道小郎抛小妇,船头一去没回期。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生还有几家。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生还有几家。
却到帝乡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
却到帝乡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贤豪虽殁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
今日哭君吾道孤,寝门泪满白髭须。
今日哭君吾道孤,寝门泪满白髭须。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
窅窅穷泉埋宝玉,骎骎落景挂桑榆。
窅窅穷泉埋宝玉,骎骎落景挂桑榆。
夜台暮齿期非远,但问前头相见无。
夜台暮齿期非远,但问前头相见无。

  第一首诗的首二句揭出诗人与刘梦得的交情深厚。白氏《醉吟先生传》:“退居洛下,(与)鼓城刘梦得为诗友。”又《白氏长庆集》有《刘白唱和集解》,当时诗坛,刘、白并称,因此落笔就写“四海声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绸缪”是表现朋友间的情意殷勤,冠以“百年交分”,更显出二人友情的终生不渝。接下来的四句叙述二人友情的基础。白刘二人都是有志之士,都曾想改变中唐时期的社会局面,重振盛唐时代的雄风,然而命运多蹇,宦海沉浮多年,不幸均遭贬谪,志向不能实现,生活上也极其困顿不堪。所谓“同贫同病退闲日”。这简短的七个字实包含着无限丰富的内容,他们何以贫病,何以退闲,都意在言外。相同的遭遇奠定了他们毕生的友情。如今一死一生,死者不能复生,生者亦至耄耋之年,他们的交情也经受了真正的考验。

  “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二句分别从政治理想和诗文唱和两个方面描叙了二人志趣相投的友情。前一句诗人自注说:“曹公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使君指刘备,这里借指刘禹锡。刘、白二人都热衷于政治革新,可谓志同道合,故以英雄相推崇。这是二人为友的政治思想基础。后一句则写禹锡诗婉而多讽,其微言大旨,自己能知之。这是指诗文方面白居易也是刘的知音。据说孔子修完《春秋》,曾慨叹说:“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白居易自注说:“《春秋》之旨微而婉也。”

  诗的感情深挚,语言又简炼,几乎每句话都表现出一个方面的内容。诗人和刘禹锡遭遇相同,政治上的志同道合,诗文上的互为知音,两人情深意长。而今刘氏去世,一去不返,的确令人悲痛。诗的结尾说:“贤豪虽没精灵在,应共微之地下游”,悲壮之中饱含着无限的忧伤和怀念。

  白居易以沉痛的心情,悼念了同病相怜的老战友。对他和刘禹锡齐名天下,感到无限的自豪和光荣。在第二首诗中他还把自己与刘禹锡看作唇齿相依的关系。一生诗友,百年绸缪;文章虽微婉,而蕴含当时政局中刘禹锡的出处起跌,实有不尽的难言之隐,这一点,白居易能够最深切地体会。在“永贞革新”前后,特别是“永贞革新”以后,白居易的思想起了很大变化。这场改革,对白居易的思想进步促进很大。以后,白居易在人际交往中,即使自己往日的至交,他从不惜个人情谊,予以批评。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