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xūn)¹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shěn)²(ruò)³。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译文:温暖的南风吹满殿阁,樱桃也成熟了,碧纱窗下熏香袅袅。扇子扇起了微微凉风,夏日悠悠且漫长。
注释:¹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²沈檀: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两种著名的熏香料。³爇:烧。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老圃(pǔ)¹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译文:(见到盆里开的菊花)对此我感到欣喜,炎炎夏日又有什么关系。有经验的菜农侍弄的好啊,才能让菊花在五月开放。
注释:¹老圃:有经验的菜农。

  词作于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五月五日端午,太清三十九岁。

  这是一首咏花词。菊在秋季开放,但这里所咏的盆中菊在端午开放,词人在初夏欣赏到了秋季的花卉,自然格外欣喜。上片首先渲染盆中所菊所开放的夏日气候,“薰风殿阁樱桃节”,说温暖的南风吹满殿阁,樱桃也成熟了。“碧纱窗下沈檀爇”,屋内燃着驱暑的熏香。再以“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凸写菊花开放时节。下片以“檀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写出因花开而洋溢欣喜之情。她在欣喜之余,唯有赞叹栽培它的花匠:“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全词最后才说出这一“菊”字,而惊叹、欣喜之情灵动地展现在其中。

mán··duānyǒngpénzhōng--tàiqīng

xūnfēng殿diànyīngtáojiéshāchuāngxiàshěntánruòxiǎoshànyǐnwēiliángyōuyōuxiàzhǎng

rénzhīshénxiàngyánliángwènlǎohǎozāipéihuāyuèkāi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怅望西风¹抱闷思,蓼(liǎo)²红苇白断肠时。
译文:在秋风中我惆帐遥望心中愁闷无限,正值这水蓼开红花芦苇扬白絮的断肠之时。
注释:¹西风:这里指秋风。²蓼: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花淡红色。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肠梦有知。
译文:往日的花圃里空有篱笆而秋花已无踪无迹,只有在寂冷清寒的霜月之夜你才进入梦中。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liáo)¹坐听晚砧痴。
译文:面对着南归远去的飞雁我不禁把你怀念,寂莫无聊啊直听那捣衣声呆坐到深夜。
注释:¹寥寥:寂寞;孤单。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译文:有谁可怜我为凋残的黄花相忆成疾病,告慰的是来年的重阳节相逢会有期。

  要理解这首诗,我们就必须首先明白宝钗所“忆”的究竟是什么。从字面上看,她所忆的,当然是菊花。但菊花在这里象征什么呢?传统“红学”在这个问题上的解释是,菊花象征薛宝钗出家远去的丈夫,即贾宝玉。并且倾向于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说成是所谓的“孤居怨妇的惆怅情怀”。但这种解释本身就是明显有问题的。首先,这种说法与脂批对后文的提示相龃龉。戚序本第7回脂批有云:“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戚序本第7回双行夹批)而宝钗《忆菊》中却说“谁怜为我黄花病”,如果宝钗真的到了为思念宝玉而“病”的程度,又岂能说是“虽离别亦能自安”?其二,传统“红学”的解释也不符合宝钗自己对人生聚散的达观认识。第22回,宝钗《更香谜》,其末一句的说法是“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无独有偶,第70回,宝钗在《临江仙·柳絮辞》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如果宝钗是为思念宝玉而到了为之“痴”、为之“病”的地步,又如何是“风雨阴晴任变迁”?如何是“任他随聚随分”?因此,把诗中的菊花解释成贾宝玉,把整首《忆菊》诗解释成所谓的“孤居怨妇的惆怅情怀”,实际上是完全讲不通的!这里的菊花,还应该理解为宝钗高洁的社会理想方是。同回,宝钗作《螃蟹咏》讽时骂世,其中一句即云:“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姜,老辣之物也。比喻运用权力和法律,对螃蟹一样的恶势力进行惩罚和制裁。菊,高洁之物也,与姜对举,即比喻高洁的社会理想。第42回,宝钗私下里对黛玉表示:

  “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第42回)

  可见,男女各守其份,当官的清正廉洁,商人、农民努力为社会创造并积累财富,这就是宝钗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正如宝钗所看到的那样:“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那些读书做官的男人,“读了书倒更坏了”。故,宝钗不惜颠倒传统的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严厉批评那些士人“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这样也自然引出一个话题,理想社会在现实中已经失落,宝钗当然要为之“忆”。而这才构成了《忆菊》的主题。——菊者,理想中高洁的社会。所谓“忆菊”,就是追忆失去的理想社会!

  从整体来看,宝钗的《忆菊》诗即表现了宝钗对在现实中已经失落了的那个理想社会的苦苦追忆之情。而把这首诗与宝钗的另一首《画菊》诗对看,一忧虑、愤懑,一潇洒、解脱,这同时也暗示了宝钗的人生观必将由忧世、愤世,而走向出世、遁世的趋势。“慰语重阳会有期”是不可得的,只能“粘屏聊以慰重阳”。那么,再往后呢?只能到佛、道的出世哲学中去寻找精神归宿。故,宝钗最后必然是“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必然是“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而这就是脂砚斋所说的“虽离别亦能自安”的心态,以及“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的精神了!

参考资料:
1、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1981

--cáoxuěqín

chàngwàng西fēngbàomèn

liǎohóngwěibáiduànchángshí

kōngjiùqiū

shòuyuèqīngshuāngmèngyǒuzhī

niànniànxīnsuíguīyànyuǎn

liáoliáozuòtīngwǎnzhēnchī

shuíliánwèihuánghuābìng

wèizhòngyánghuìyǒu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战罢秋风笑物华¹,野人偏²自献黄花³
译文:我在秋风中酣战方休,笑看周围的美景。乡村的人民偏偏送给我一束黄花。
注释:野人:居住在乡间的百姓。²饷(xiǎng):赠送。¹物华:美好的事物。²偏:偏偏。³黄花:菊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已看铁骨¹经霜老,莫遣(qiǎn)²金心³带雨斜。
译文:我看那菊花的枝茎虽饱经风霜但仍象铁骨那样的坚硬,它护卫着花朵不受风雨袭击而偏斜。
注释:¹铁骨:这里指菊的枝茎。²莫遣:不要让。³金心:这里指菊的花朵。

  这是一首咏物诗。古人咏菊之作很多,但此诗为作者一念触发,灵感倏至而作。

  头二句写作诗缘起,乡居野处的百姓出于对隐居的英雄的敬佩,相赠菊花。首句“战罢秋风笑物华”,起势不凡,一个“战”字,一个“笑”字,使横戈疆场而又乐观坚贞的民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次句“乡人偏自献菊花”,是对抗清英雄的崇高礼赞。诗的一、二句创造了赏菊的感情环境。

  后两句则笔势急转,“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是全诗最铿锵有力、动人心魄的诗句。诗人由对自身的抒写转入对菊花的描绘。野菊挺秀的枝茎和灿然如火的黄花激发许多联想。花茎虽已经霜,仍不失挺拨咄咄之势;“铁骨”一词拟化出不畏风霜的菊花的伟岸不群的品格。诗人以怜惜的笔调写出对不畏风雨的菊花的爱护。后二句虽然字面上全为咏叹菊花的字句,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野菊经霜不老的傲岸实为诗人自身凛凛正气的象征。无疑,后两句仍是在抒写诗人自己的豪情气概。

  前两句是叙述,叙述中充满诗情,后两句借景抒情。“骨”与“心”都将菊花拟人化,赋予菊以人的性格。“骨”用“铁”字修饰,“心”用“金”字限定,既写出了菊花的凌霜贞姿,又写出了诗人的英雄品格。全诗写菊,又是写人,是写景,又是抒情,菊与人,景与情,洽合无间,融为一体。

  此诗严格说来,不是纯粹的咏物诗,因为诗人的感情、精神时时介入其间,不过借菊花象征而已。但野菊的自然情态处处与涌荡于诗人胸中的奔逸之情相合,所以诗人才得以借菊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实质而言.作者描绘菊花的诗句已创造出一种艺术形式,从而将主体感情固着其中,菊花成为诗人情感的一个对等物。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1375
2、 奚少庚 赵丽云.历代诗词千首解析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05:1158

rénxiǎngyǒugǎn--zhānghuángyán

zhànqiūfēngxiàohuárénpiānxiànhuánghuā

kàntiějīngshuānglǎoqiǎnjīnxīndàixié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黄菊¹开时伤聚散²。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³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译文:黄菊开时,是你我分别之时,也是相约重逢之时;还记得在美丽的黄菊花前,彼此许下心愿立下山盟海誓。等待了一年,菊花依旧,心上人却没有如约出现,一下子,觉得心上人已经远离了自己。
注释:¹黄菊,菊花亦称黄花。²聚散:此处是偏义词,“聚”是客字,只起陪衬作用,“散”是主宇,是本义之所在。³金英:金色的花朵,即黄花,黄菊。
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罗带同心闲结遍¹。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欲写彩笺(jiān)²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译文:我带着难以承受的痛苦昼夜不停地织着同心结,内心深处坚信还会和你相聚,然而,日复一日,同心结已是成双成对,心上人却音讯全无。想把浓浓的思念之情寄于书信,于是拿出纸笔,还未下笔已泪流满面,伤心委屈绝望的滚滚泪珠湿透信笺。
注释:¹“罗带”句:闲来无事,就用罗带编打同心结子,把整条带子都打满了。同心结,“中国结”的一种花样,两个心形相连,以表示心同意合永不分离的意思。²彩笺:笺,写信或题词用的纸;彩笺,染有色彩、印有花纹的名贵的笺纸。
这是一首感秋怀人的离别相思之词。黄菊开时,是双方离别之时,也是相约重逢之时,故而黄菊成为了他们离合聚散的标志,每共黄菊,格外动情。前三句描写一年之前的离别情景,那是“黄菊开时”,彼此都为离别而悲伤,并且“共说深深愿”,许下心愿,立下誓言,其内容当包括下文所说的“重共金英”时节必定回来团聚。可是,等待了一年,菊花又开了,人却没回来,于是,“相思一夜天涯远”。这一句,非常真实,非常细致,也非常深刻。“相思”二字显然是点题之笔,但在此前,女主人并没有把这个两个字放在心上,因为她虽然身处相思之境地,而她的心却只是等候在企盼之中。屈指记日,待到菊花重开,离人便可团聚,因为这是约定好的,发过愿、立过誓的,故而她对团聚重逢深信不疑,这之前,只不过是等待罢了。然而,期限到了,意外的情况出现了,以前的期待竟然化作了泡影。于是,女主人一下子陷入了相思的痛苦之中,一夜之间才感觉到了离人是在遥远的天涯。相共有期一下子变成了相共无期,希望一下子变成了失望,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女主人能承受得住,已经很不简单了。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真正的相思之苦和离别之怨,词的下片写的就是此苦此怨无法排除的情况了。“罗带同心闲结遍”,“闲”字,只能是故作轻松的口头话,而女主人的心何曾闲过?说这里面还寄托着她内心深处的一线希望和竭诚祝愿,倒是符合实情的。最后两句,“别怨”二字又是点题,泪洒彩笺而写不成书信,也是相思和别怨无法排除的一种表示。

diéliànhuā··huángkāishíshāngsàn--yàndào

huángkāishíshāngsàncénghuāqiángòngshuōshēnshēnyuànzhòngjiànjīnyīngrénwèijiànxiāngtiānyuǎn

luódàitóngxīnxiánjiébiàndàichéngshuāngrénhènchéngshuāngwǎnxiěcǎijiānshūbiéyuànlèihénzǎoxiānshūmǎn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pàn)¹,直到而今歌舞忙。
译文:官场腐朽,人人掩鼻而过,自古以来只有酒是香的。自从隐居在云烟畔,生活潇洒、闲适,每天都欣赏歌舞,好不自在。
注释:¹云烟畔: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¹何处避重阳²?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译文:叫上伙伴,一起来欣赏秋光。重阳节快要到了,菊花还不盛开,是因为何事要避开重阳节吗?看来要想菊花开的热烈绚烂,还要等待一阵秋风,等待一夜霜寒。
注释:¹黄花:菊花。²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

  稼轩词,大多都借景抒情、以物言志,这首词也不例外。自从南归之后,他本希望能得酒南宋政权的重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展露才干,但没想酒他的这些志向不仅未能实现,反而遭奸臣谗害,落得被迫过上闲居生活。他虽寄情山水,但仍时常流露出一股愤愤不平之气。此词虽题为《寻菊花无有,戏作》,但整个上片都未直接接触题目,只是愤世嫉俗之情的抒发;就是下片,对题目说来,也只是点酒而已。

  此词上片开头两句:“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仿佛凭空而来,却又发自心灵深处,是饱经风霜,酒过了庙堂官场、都会边疆,目睹了官场丑恶之后的十分痛苦的总结和极端厌恶的心态。在辛弃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惯了当时投降派掌权,正人君子遭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故斥官场为“臭腐场”,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掩鼻”二字,本于《孟子。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充分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正因为面对的是“臭腐场”,所以“惟有酒偏香”。“酒”之“偏香”,不在于它的味,而在于它能“解忧”。“惟有酒偏香”,言外之意是说除酒以外,一切都是“臭腐”的。“人间”与“古今”连用,即空间与时间结合,横与纵交织,意谓不仅眼前的“人间”是“臭腐场”,“惟有酒偏香”,而且从古酒今,莫不如此。接着“自从来住云烟畔,直酒而今歌舞忙。”两句,情调一转,由对“人间”深深的厌恶,变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的喜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云烟畔”,指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这里依山临水,云烟缥缈,如世外桃源。“歌舞忙”,写词人闲适潇洒的生活和志得意满的情愫。他在闲居铅山时所作的词,多有类似语句。

  上片叙写人间是“臭腐场”,词人欲远务之,从而为下片“寻菊花”作了铺垫。下片“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转入正题。前两句点“寻菊花”,后一句明“不见”。“老伴”,据另一阕《鹧鸪天》(翰墨诸公久擅场)的题目可知,当为“吴子似诸友”。“共秋光”,共享秋光。古人多用“秋光”来表现菊花。如杜甫《课伐木》诗说:“秋光近青岑,季月当泛菊。”张孝祥《鹧鸪天》词说:“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酒秋光。解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因而“共秋光”,即隐含了“寻菊花”之意。“黄花”,即菊花。“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结尾两句:“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是说菊花的开放,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只是字面意思,实际是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通观全篇,这首词虽写法不合常规,但作者本意不在按题作文,而在借题发挥,表现他愤世的情怀和如菊的品格。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577页

zhètiān··xúnhuāyǒuzuò--xīn

yǎnrénjiānchòuchǎngláiwéiyǒujiǔpiānxiāngcóngláizhùyúnyānpànzhídàoérjīnmáng

lǎobàngòngqiūguānghuánghuāchùzhòngyángyàozhīlànmànkāishíjiézhídài西fēngshuāng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黄花谩说年年老。也趁秋光老。绿鬓(bìn)不惊秋,若斗¹²前,人老花堪笑。
译文:菊花啊,不要说年年盛开花亦好,你也会随着秋日时光的流逝而凋谢。少女的乌发青丝不知岁月的无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安好花都会随之绽放笑颜。
注释:¹斗:此处有“玩乐、受用”之意。²尊:酒杯。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
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pán)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¹。何日跨归鸾(luán),沧海飞尘,人世因缘²了。
译文: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啊,长满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岛。什么时候才能跨上回归家乡的鸾凤,人世间沧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尘一般,都随缘起缘灭最终了结。
注释:¹山岛:指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²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

zuìhuāyīn··huánghuāmánshuōniánniánhǎo--xīn

huánghuāmánshuōniánniánhǎochènqiūguānglǎo绿bìnjīngqiūruòdòuzūnqiánrénhǎohuākānxiào

pántáojiézizhīduōshǎojiāzhùsānshāndǎokuàguīluáncānghǎifēichénrénshìyīnyuánle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晚艳¹出荒篱(lí)²,冷香³(zhù)秋水
译文:荒芜的篱笆边,盛开着丛丛野菊,冷冷的清香幽幽地笼罩在秋水上。
注释:¹晚艳:中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艳:因花色艳丽,故以艳指代花。²荒篱:指荒芜的篱笆。³冷香:指清香的花,这里指菊花。⁴著:同“贮”,居积,引申为笼罩之意。⁵秋水:神色清澈。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忆向¹山中见,伴蛩(qióng)²石壁里。
译文:诗人猛然回想起在山中也曾见过野菊,它是那样茂盛地簇生在石缝里,与它为伴的只有曜曜呜叫的秋虫。
注释:¹向:从前,往昔。 ²蛩:蝗虫的别名,俗称“蚱蜢"。另有传说中的异兽,古书中也指蟋蟀。

  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其中的“晚”与“荒”相映照,叠现出一幅冷落、萧瑟的空间背景;再着一个“出”字,不仅突出了野菊的一枝独放和光彩夺目,亦从力度上强化了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其“冷香”与“秋水”相映照,构成了一幅明净、雅洁、宽阔,博大而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因此而尽显。其中以“冷”字修菊“香”,从诗人的心理感受来着笔,却与时令、气候相吻合,自然地渲染了香味的清纯无邪,一显野菊那冰清玉洁的姿质。“晚艳”、 “冷香”、 “秋水”,既绘出了菊的形貌气味,又传出了菊的神韵丰采。 “出荒篱”点出了“野”。后二句则进一步从旁烘托,在“野”字上开拓意境,把“野菊”写得神完意足,而诗人形象也略约可见。此乃托物扦怀之法。

  转句“忆向山中见”,顺着追根求源的线索,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

  其结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总之,此诗虽短小,但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此外,这首诗的虚实处理也很妙。一二句实,三四句虚,由“忆”相联,于是就从篱、水扩而到山、石,诗境为之开阔而且灵空飞动起来。

参考资料:
1、 公羽.傲霜斗雪·菊花: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第22页
2、 胡正山 陈立君.花卉鉴赏辞典: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03月第1版:第698页

--wángjiàn

wǎnyànchūhuānglěngxiāngzheqiūshuǐ

xiàngshānzhōngjiànbànqióngshí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苦竹¹园南椒²(wù)³边,微香冉(rǎn)冉泪涓(juān)
译文:从一片苦竹园漫步向南,来到起伏的椒坞边。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点。
注释:¹苦竹:指野菊托根在辛苦之地。竹为苦竹,而椒味辛辣,皆以喻愁恨。²椒:灌木名。³坞:四周高中间低的地方。⁴泪涓涓:形容花上的露珠、水滴。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已悲节物¹同寒雁,忍委芳心²³暮蝉。
译文:令人同情的野菊寂寞无伴,如同寒风中飞行的孤雁。满腹惜花的心情有口难言,怎忍心托付傍晚的蝉?
注释:¹节物:具有季节性的景物。²芳心:惜花之心。³与:同。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¹相伴省他年²
译文:夕阳中有一条弯曲的小路,我独自走来徘徊无数。一只酒杯与我亲密相伴,乘着酒兴将往事浮想联翩。
注释:¹清尊:指当年顾遇。²省他年:回忆往事。省:察记。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紫云¹新苑移花处,不取²霜栽³近御筵(yán)
译文:紫云东来,随风飘荡,御苑移花,充满吉祥。但是野菊却受人轻待,无人选栽排斥在御筵之外。
注释:¹紫云:指中书省。开元元年曾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令日紫薇令。²不取:对令狐绚不加提携表示怨望。³霜栽:指傲霜的秋菊。⁴御筵:宫中筵席。

  开篇点出野菊生长环境的压抑,“苦竹”与“椒坞”,虽有“微香”但已难禁孤独之泪。“已悲节物同寒雁”把生于寒秋看成是菊花的悲惨命运。抒情主人公形象自颈联介入,“细路独来”点明其与野菊同命相怜之苦,最后一句“不取霜栽近御筵”尽显怨愤压抑的情绪。全诗触景感怀,咏物托意,很能反映诗人当时的思想状况。

  诗一开头:“苦竹园南椒坞边”,点出野菊所处的环境:它的北面是苦竹园,而且还有椒坞在旁。竹的味道那么苦,椒的味道又那么辣,苦、辣之味包裹着菊花。托根在这样的辛苦之地。它的处境多么艰辛啊!所以,诗便很自然地引出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由于环境恶劣。本来花气袭人的野菊只能散发出细细的微香,所以它难免要清泪涓涓。不断洒落了。同时,野菊的辛苦遭逢还不仅仅是境遇不好.它又生不逢时:它生于萧飒衰败的寒秋,蓓蕾一开,便受风刀霜剑的摧残,实在太不幸了。

  不过,菊花毕竟是花中的强者,它是决不会甘于寂寞的,因此诗又生出下边两句:“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在诗人看来,菊,作为百花之一,它也应该得到温暖,也应该有其“春风得意”之时,可是它却处于寒秋,“蕊寒香冷”(黄巢《菊花》),备受风霜困扰,如同寒雁羁栖,这已经是够可悲可叹的了,可它又怎么能够敛香隐迹,甘心与暮秋的寒蝉一样寂寞下去呢?

  以上四句,明里句句写的是野菊,但实际上句句都是在写自己:野菊托根于辛苦之地,花发于西风落叶之时,倍受苦寒,这是诗人命运的生动写照。李商隐生于晚唐末世,可谓生不逢时。入仕以后.又一直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后又被牵连进去,遭受排挤和打击,郁郁不得志。但是又不甘潦倒长终,内心充满痛苦和烦闷。“已悲节物”、“忍委芳心”两句诗就有屈原“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离骚》)之意,感叹时不我予,想有所作为,但现实情况不允许,实在无可奈何。

  五、六两句笔法一变,由隐到显,追忆自己受令狐楚恩遇的往事。“细路独来当此夕,清樽相伴省他年。”小路独来,回思往事,早年在重阳节自己曾伴令狐公同饮。想令狐公在日。对自己积极奖掖。大力提拔,“每水槛花朝,菊亭雪夜,篇什率徽于继和。杯觞曲赐萁尽欢。委屈款言,绸缪顾遏” (《上令狐相公状》)。那时自己多么惬意啊!令狐楚的这些恩顾,诗人是念念不忘的。大中二年重阳节就专门写过《九日》一诗,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曾共山翁把酒卮,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七、八两句是对诗人此时想起令狐楚一个交待:“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紫云”一作紫微,指中书省。唐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后虽在开元五年复旧称,但人们此后常以“紫微”代中书省。“紫云新苑移花处”指令狐绚官中书舍人。令狐绚是令狐楚之子,又是李商隐的故交,《新唐书·令狐楚传》记载令狐楚帅河南之时,十分欣赏李商隐之文,并“使诸子游”。照理,他总该对李商隐有所汲引了吧?可是李商隐娶李党王茂元之女为妻之后,令狐绚认为他“背恩”,根本不予理睬。诗人一再陈情,也得不到谅解,所以在诗的最后说他“不取霜栽近御筵”,即不向朝廷荐举他。正是由于令狐绚的冷遇和排挤,所以诗人才一再提起令狐楚,表现自己的不满和埋怨。在大中二年的《九日》一诗中,诗人在回顾令狐楚的恩顾之后。就指责令狐绚“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篱。”因此,此诗在抒写自己沉沦困境的同时,便流露出对令狐如此冷漠的怨望。

  这首诗突出特点是构思精密,立意高迈。诗人自己似乎很清楚。有意识地避实就虚,采用象征的手法,不作平直语。字面上除五、六两句外,句句写菊,又句句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别开生面,不落窠臼。尤其三、四两句“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含意精警,令人回味感叹。

参考资料:
1、 靖宇.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 上:辽海出版社,2001.09:80-81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1128页

--shāngyǐn

zhúyuánnánjiāobiānwēixiāngrǎnrǎnlèijuānjuān

bēijiétónghányànrěnwěifāngxīnchán

láidāngqīngzūnxiāngbànshěngnián

yúnxīnyuànhuāchùshuāngzāijìnyán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和泽(zé)¹²三春³,清凉素秋节。
译文:雨水调顺整春季,秋来清凉风萧瑟。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露凝¹无游氛(fēn)²,天高肃景³(chè)
译文:露珠凝聚无云气,天高肃爽景清澈。
注释:¹露凝:露水凝结为霜。²游氛:飘游的云气。³肃景:秋景。《汉书·礼乐志》:“秋气肃杀。”⁴澈:清澈,明净。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¹(cén)²耸逸峰³,遥瞻(zhān)皆奇绝。
译文:秀逸山峰高耸立,远眺益觉皆奇绝。
注释:¹陵:大土山。²岑:小而高的山。³逸峰:姿态超迈的奇峰。⁴遥瞻:远望。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芳菊开¹林耀²,青松冠岩列³
译文:芳菊开处林增辉,岩上青松排成列。
注释:¹开:开放。²耀:耀眼;增辉。³冠岩列:在山岩的高处排列成行。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怀此贞(zhēn)秀姿¹,卓²为霜下杰³
译文:松菊坚贞秀美姿,霜中挺立真豪杰。
注释:¹贞秀姿:坚贞秀美的姿态。²卓:直立。此处有独立不群意。³霜下杰:谓松菊坚贞,不畏霜寒。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xián)(shāng)¹念幽人²,千载抚尔诀(jué)³
译文:含杯思念贤隐士,千百年来守高节。
注释:¹衔觞:指饮酒。²幽人:指古代的隐士。³抚尔诀:坚守你们的节操。抚:保持。尔:你们。诀:法则,原则,引伸为节操。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检素¹不获展²,厌厌³良月
译文:顾我素志未施展,闷闷空负秋十月。
注释:¹检素:检点素志;回顾本心。²展:施展。³厌厌:精神不振的样子。⁴竟:终。⁵良月:指十月。

  《和郭主簿》第二首主要写秋色。写秋色而能独辟溪径,一反前人肃杀凄凉的悲秋传统,却赞赏它的清澈秀雅、灿烂奇绝,乃是此诗具有开创性的一大特征。古诗赋中,写秋景肃杀悲凉,以宋玉《九辩》首肇其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往后秋景与悲愁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汉武帝的《秋风辞》、汉代《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曹丕的《燕歌行》、祢衡的《鹦鹉赋》、曹植的《赠丁仪》、《赠白马王彪》、《幽思赋》、王粲的《登楼赋》、阮籍《咏怀·开秋兆凉气》、潘岳的《秋兴赋》、张协的《杂诗·秋夜凉风起》等等,或触秋色而生悲感,或借秋景以抒愁怀,大抵皆未跳出宋玉悲秋的窠臼。而陶渊明此诗的秋景却与众迥异,别开生面。首句不写秋景,却写春雨之多,说今春调合的雨水(和泽)不断,遍及了整个春季三月。这一方面是《诗经》中“兴”的手法的继承,另一方面又把多雨的春和肃爽的秋作一对比,令人觉得下文描绘的清秀奇绝的秋色,大有胜过春光之意。往下即具体写秋景的清凉素雅:露水凝结为一片洁白的霜华,天空中没有一丝阴霾的雾气(游氛),因而益觉天高气爽,格外清新澄澈。远望起伏的山陵高岗,群峰飞逸高凝,无不挺秀奇绝;近看林中满地盛开的菊花,灿烂耀眼,幽香四溢;山岩之上苍翠的青松,排列成行,巍然挺立。凛冽的秋气使百卉纷谢凋零,然而菊花却迎霜怒放,独呈异采;肃杀的秋风使万木摇落变衰,唯有苍松却经寒弥茂,青翠长在。难怪诗人要情不自禁地怀想这松菊坚贞秀美的英姿,赞叹其卓尔不群的风貌,誉之为霜下之杰了。

  善于在景物的写实中兼用比兴象征手法,寄寓强烈的主体情感,是此诗的又一显著特征。诗人对菊举杯饮酒(衔觞),由逸峰的奇绝,松菊的贞秀,自然联想、怀念起那些与逸峰、松菊颇相类似的孤高傲世、守节自厉的古代高人隐士(幽人),他们千百年来一直坚持着(抚)松菊(尔)那种傲然特立的秘诀要道,其高风亮节真是可钦可敬。这里,赞美企慕“幽人”的节操,也寓有诗人内在品格的自喻和自厉。然而这只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却是“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拟古》之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之五);“或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的宏图壮志。《杂诗》之二已作于五十岁左右,但仍感叹:“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晚年所作《读山海经》中,还义愤填膺地大呼:“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赞扬“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咏荆轲》中又歌颂:“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一切都说明诗人终其一生,也未忘情现实;在向往“幽人”隐逸的同时,内心始终潜藏着一股壮志未酬而悲愤不平的激流。这种出处行藏的矛盾心情,反映在此诗中,便逼出结尾二句:诗人检查平素有志而不获施展,在清秋明月之下,也不由得老是厌厌无绪了。

  由此可见,写秋景的清凉澄澈,象征着幽人和诗人清廉纯洁的品质;写陵岑逸峰的奇绝,象征着诗人和幽人傲岸不屈的精神;写芳菊、青松的贞秀,象征着幽人和诗人卓异于流俗的节操。从外在联系看,以秋景起兴怀念幽人,又从幽人而反省自身,完全顺理成章;从内在联系看,露凝、景澈、陵岑、逸峰、芳菊、青松等意象,又无不象征着“幽人”的种种品质节操,无不寄寓着诗人审美的主体意识,真是物我融一,妙合无痕。而在幽人的精神品质中,又体现了诗人的精神品质;但“有怀莫展”之叹,又与那种浑身静穆的“幽人”不同。

  以松菊为喻写人或以松菊为象状景,前人早已有之。《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但这只是单纯取喻说理。屈原《离骚》有“夕餐秋菊之落英”,虽有象征,但只是抒情中的想像借喻,并非景物写实。曹植《洛神赋》中“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是用菊松喻洛神的容光焕发,所比仅在外貌而非内在品质,且仍非写实景。左思《招隐》有“秋菊兼餱粮,幽兰间重襟。”是化用《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和“纫秋兰以为佩”二句,性质亦同。其《咏史·郁郁涧底松》中喻寒门才士受抑,亦非写实。至于钟会、孙楚的《菊花赋》虽是写景,却并无深刻的象征意义。真正把景物写实与比兴象征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的,当自渊明始。苏轼评陶云:“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选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冷斋诗话》引)读这首诗,深知苏评确非溢美。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495-498页

guōzhǔ簿··èr--táoyuānmíng

zhōusānchūnqīngliángqiūjié

níngyóufēntiāngāojǐngchè

língcénsǒngfēngyáozhānjiējué

fāngkāilín耀yàoqīngsōngguānyánliè

怀huáizhēnxiù姿zhuōwèishuāngxiàjié

xiánshāngniànyōurénqiānzàiěrjué

jiǎnhuòzhǎnyànyànjìngliángyuè

爱菊高人吟逸韵,悲秋病客感衰怀。
爱菊高人吟逸韵¹,悲秋病客感衰怀。
译文:你是那爱菊的雅士吟咏着高逸的风韵,我是那悲秋中的病人客居伤感。
注释:¹逸韵:指高逸的风韵。
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译文:你携酒对黄花兴致正起,我对着满阶红叶愁绪满怀。
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为谁排。
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¹为谁排。
译文:我如今已断了荤腥,你满桌酒杯为谁准备?
注释:¹杯杓:亦作“杯勺”。亦作“桮杓”。亦作“桮勺”。酒杯和杓子。
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
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
译文:惭愧于你在东篱下依然忆起我,我打算废弃一日的斋戒与你共饮。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