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闻道¹长安似弈(yì)²,百年³世事不胜悲。
译文:听人谈起长安的政局真像在弈棋,百年的世事真叫人抑制不住伤悲。
注释:¹闻道:听说。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化,不便直言,故云“闻道”。²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化,局势不明。³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叹自身所经历的时局变化,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王侯第宅¹皆新主²,文武衣冠异昔时³
译文:王侯们的朱门甲第都换了新主,朝廷里的文臣武将已不同往时。
注释:¹第宅:府第、住宅。²新主:新的主人。³异昔时:指与旧日不同。此二句感慨今昔盛衰之种种变化,悲叹自己去京之后,朝官又换一拨。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直北¹关山金鼓振²,征西³车马羽书
译文:正北的关山金鼓震耳,征西的军队告急文书飞驰。
注释:¹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²金鼓振:指有战事,金鼓为军中以明号令之物。³征西:指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⁴羽书:即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⁵驰:形容紧急。此二句谓西北吐蕃、回纥侵扰,边患不止,战乱频繁。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鱼龙¹寂寞²秋江冷,故国³平居有所思。
译文:鱼龙都那么寂寞连秋江也凄冷,当年在长安的平静生活现在仍堪长思。
注释:¹鱼龙:泛指水族。²寂寞: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³故国:指长安。⁴平居:指平素之所居。末二句是说在夔州秋日思念旧日长安平居生活。

qiūxìngshǒu ·

 tángdài 

wéndàochángān bǎiniánshìshìshèngbēi 
wánghóuzháijiēxīnzhǔ wénguānshí 
zhíběiguānshānjīnzhèn zhēng西chēshūchí 
lóngqiūjiānglěng guópíngyǒusuǒ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hè)赫明明。王命卿(qīng)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xiū)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译文:看我大周天子多显赫英武,他任命一位重臣卿士大夫,名将南仲是这重臣的始祖,让皇父担任太师主管军务:你要抓紧整顿我大周军队,要抓紧打造兵器准备动武;我们要深怀恭敬戒惧之心,一定给南方百姓带去幸福。
注释:赫赫:威严的样子。明明:明智的样子。卿士:周朝廷执政大臣。南仲:人名,宣王主事大臣。大祖:指太祖庙。大师:职掌军政的大臣。皇父:人名,周宣王太师。整:治。六师:六军。周制,王建六军。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脩我戎:整顿我的军备。脩,习;戎,武。敬:借作“儆”。惠:爱。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huái)(pǔ),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译文:我大周天子对太师皇父说:你下命令给程国伯爵休父:让大周军队左右排列行伍,把作战命令下达全军各部:沿着那淮河堤岸向前挺进,穿越巡察这徐国境内国土;三军儿郎不久留也不驻扎,并把百姓的生计安排妥处。
注释:尹氏:掌卿士之官。程伯休父:人名,宣王时大司马。陈行:列队。率:循。省:察视。徐土:指徐国,故址在今安徽泗县。不:二“不”字皆语助词,无义。留:占“刘”字,杀。处:安。三事:三司,指军中三事大夫。事与“司”通。绪:业。姚际恒《诗经通论》:“谓分主六军之三事大夫,无一不尽职以就绪也。”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yì)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tíng),徐方震惊。
译文:看多么威武显赫高大雄壮,那是我们威严的大周国王。大周军队从容不迫地开拔,既不急行军也不信步游荡。这引发徐国上下骚动不已,尤其是极大震惊徐国朝堂。就好像清天霹雳头顶炸响,引发徐国君臣们震动惊慌。
注释:业业:高大的样子。有严:严严,神圣的样子。舒:舒徐。保:安。作:起。绍:戴震《诗经补注》:“如‘夭绍’之绍,急也。”游:优游,与“绍”对文,指缓。绎:络绎。骚:骚动。严粲《诗缉》:“王乃舒徐而安行,依于军法日行三十里,进兵不急,人自畏威,徐方之人,皆络绎骚动矣。”霆:炸雷。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奋厥(jué)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hǎn)如虓(xiāo)虎。铺敦淮濆(fén),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译文:我大周军队进攻英勇神武,全军威如雷震势如云水怒。这一班如狼似虎的兵和将,击鼓挺进杀声震天如怒虎。在淮河高岸布重兵设重围,乘胜追穷寇捕获大量俘虏。在淮河沿岸牢牢站稳脚跟,大周的中军帐在这里扎驻。
注释:奋厥武:奋发用武。虎臣:猛如虎的武士。阚如:阚然,虎怒的样子。虓:虎啸。铺:韩诗作“敷”,大。敦:屯聚。濆:高岸。仍:就。丑虏:对敌军的蔑称。截:断绝。所:处。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旅啴(tān)啴,如飞如翰(hàn)。如江如汉,如山之苞(bāo)。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zhuó)征徐国。
译文:大周王朝的军队气势如虹,攻势凌厉犹如冲天之神鹰,三军猛进犹江汉奔流潮涌,守阵地稳固如山岿然不动,陷敌阵犹如决川势不可当,队伍稳扎稳打接力向前冲,威不可测当然也不可战胜,就这样大清洗般大败徐国!
注释:啴啴:人多势众的样子。翰:指鸷鸟。苞:指根基。翼翼:整齐的样子。濯:清洗。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译文:大周天子的谋划实在充分,徐国君臣心悦诚服愿归顺。徐国上下甘拜下风来相融,这是我大周天子仁义之功。天下各地都已经海晏河清,徐国小君定当来朝拜进贡。徐国君臣再不起兵搞叛乱,大周天子班师回朝奏凯旋。
注释:犹:通“猷”,谋略。允:诚。塞:实,指谋略不落空。来庭:来王庭,指朝觐。回:违。

  此诗题目特别,《诗经》大多是取首句语词为题,有的虽不是首句,但亦是诗中的语词,而“常武”一词不见于该诗,故说诗者议论纷纭。《毛诗序》谓其意是“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然”;朱熹《诗序辨说》申此说“盖有二义:有常德以立武则可,以武为常则不可,此所以有美而有戒也”,对此,姚际恒《诗经通论》驳道:“诗中极美王之武功,无戒其黩武意。毛、郑亦无戒王之说,然则作《序》者其腐儒之见明矣。”王质《诗总闻》谓“自南仲以来,累世著武,故曰常武”: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常武”是乐名,他说:“武王克商,乐曰《大武》,宣王中兴,诗曰《常武》,盖诗即乐也。”近人或以为古常、尚通用,“常武”即尚武,与诗旨正合。

  此诗赞美周宣王率兵亲征徐国,平定叛乱,取得重大的胜利。诗人的叙述基本按照事件的发展:首章写宣王委任将帅并部署战备任务;第二章通过尹氏向程伯休父下达作战计划。这两章着重记述史实,一一交代重要人物,虽然极为简括,但却把形势、任务、目标乃至进军路线都说清楚了。这自然是最高统帅宣王的杰作,诗人以最简洁的笔法,表现了宣王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气魄与指挥才能。

  第三章写进军。诗人先从“我方”着笔:天子亲征,沉稳从容,战士行军,不紧不慢,充满一种胜券在握的坚定信心。而敌方,在诗人笔下则是另一番景象:徐方阵营骚动、震恐,以致如五雷轰顶,仓皇失措。一镇定,一惊慌,两相对照,显示出王师强大的力量,未战已先声夺人。

  第四章写王师进击徐夷。诗人以天怒雷震,比喻周王奋发用武;以猛虎怒吼,比喻官兵勇敢,极力突出王师惊天动地的气势。以此击徐,无异泰山压顶,自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王师迅疾深入淮河腹地,切断了徐淮的联系,还俘获了大批叛军,进而扎营于此,为剿灭敌人作准备。全章八句,前用比,后用赋,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进军的形势,充分显示出王师的压倒优势。第五章写王师的无比声威。诗人满怀激情,借助精巧选词,串联比喻、排句,饱蘸笔墨,歌唱王师。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

  第六章写王师凯旋,归功天子。诗人先颂扬天子计谋允当,再说胜利是“天子之功”,然后写到王下令“还归”,叙述次第井然。“王曰还归”回应篇首“王命卿士”,一反映今日胜利的踌躇满志;一表现昔日大敌当前的凝重心境,前后鲜明对照,首尾相连,结构完善。此章造句颇奇特,双句、单句“徐方”二字交替使用,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徐方’二字回环互用,奇绝快绝!”诗人反覆提出“徐方”,正见出对这次平徐胜利的特别重视与喜悦。徐为淮夷大国,屡与朝廷抗衡,今已降服来朝,自然极为可喜可贺,要津津乐道;同时又是天子亲征,诗人怎能不张大其功,宣扬徐方“既来”、“既同”、“来庭”、“不回”。可见连用四个“徐方”既是内容使然,又是抒情志感的需要,并非故意造奇。

  中国古代叙事诗不很发达,但如《大雅·常武》一诗,尽管在细节的叙述上精详远不及古希腊罗马的史诗,却也神完气足,其叙事虚写与实写的巧妙结合,尤为一大特色,从诗歌艺术上说,即使与古希腊罗马史诗相比,似也不遑多让。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30-633

cháng

míng xiānqín 

míngmíng wángmìngqīngshì nánzhòngtài tàishīhuáng zhěngliùshī xiūróng jìngjiè huìnánguó 

wángwèiyǐnshì mìngchéngxiū zuǒyòuzhénháng jièshī shuàihuái xǐng liúchǔ sānshìjiù 

 yǒuyántiān wángshūbǎozuò fěishàofěiyóu fāngsāo zhènjīngfāng léitíng fāngzhènjīng 

wángfènjué zhèn jìnjuéchén hǎnxiāo túnhuáifén réngzhíchǒu jiéhuái wángshīzhīsuǒ 

wángtāntān fēihàn jiānghàn shānzhībāo chuānzhīliú miánmián  zhuózhēngguó 

wángyóuyǔnsāi fānglái fāngtóng tiānzhīgōng fāngpíng fāngláitíng fānghuí wángyuēhuánguī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¹?何人不将²?经营四方。
译文:什么草儿不枯黄,什么日子不奔忙。什么人哪不从征,往来经营走四方。
注释:¹行:出行。此指行军,出征。²将:出征。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何草不玄¹?何人不矜(guān)²?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译文:什么草儿不黑腐,什么人哪似鳏夫。可悲我等出征者,独受此非人待遇。
注释:¹玄:发黑腐烂。²矜:通“鳏”,无妻者。征夫离家,等于无妻。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匪兕(sì)¹匪虎,率²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译文:既非野牛又非虎,穿行旷野不停步。可悲我等出征者,白天黑夜都忙碌。
注释:¹兕:野牛。²率:沿着。
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有芃(péng)¹者狐,率彼幽草。有栈²之车,行彼周道³
译文:野地狐狸毛蓬松,往来出没深草丛。役车高高载征人,驰行在那大路中。
注释:¹芃:兽毛蓬松。²栈:役车高高的样子。³周道:大道。

  全诗以一征人口吻凄凄惨惨道来,别有一份无奈中的苦楚。一、二两章以“何草不黄”、“何草不玄”比兴征人无日不在行役之中,似乎“经营四方”已是征夫的宿定命运。既然草木注定要黄、要玄,那么征人也就注定要走下去。统帅者丝毫没有想到:草黄草玄乃物之必然本性,而人却不是为行役而生于世,人非草木,当不能以草木视之。而一句“何人不将”,又把这一人为的宿命扩展到整个社会。可见,此诗所写绝不是“念吾一身,飘然旷野”的个人悲剧,而是“碛里征人三十万”(唐李益《从军北征》)的社会悲剧。这是一轮旷日持久而又殃及全民的大兵役,家与国在征人眼里只是连天的衰草与无息的奔波。

  因此,三、四两章作者发出了久压心底的怨怼:我们不是野牛、老虎,更不是那越林穿莽的狐狸,为何却与这些野兽一样长年在旷野、幽草中度日?难道我们生来就与野兽同命?别忘了,我们也是人!

  不过,怨终归是怨,命如草芥,生同禽兽的征夫们并没有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他们注定要在征途中结束自己的一生。他们之所以过着非人的行役生活是因为在统治者眼中他们根本就不是人,而是一群战争的工具而已。所以,怨的结局仍然是“有栈之车,行彼周道”。

  这种毫无希望、无从改变的痛苦泣诉,深得风诗之旨,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征人的悲苦,故清方玉润慨道:“盖怨之至也!周衰至此,其亡岂能久待?编诗者以此奠《小雅》之终,亦《易》卦纯阴之象。”(《诗经原始》)一首如泣如诉的征人小诗,后人看到的却是周室的灭亡,这也许是“用兵不息”者万万没有想到的。

  此诗的后两章很善于借景寄情,方玉润云:“纯是一种阴幽荒凉景象,写来可畏。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诗境至此,穷仄极矣。”(同上)诚哉斯言。

cǎohuáng

míng xiānqín 

cǎohuáng xíng rénjiāng jīngyíngfāng 

cǎoxuán rénguān āizhēng wéifěimín 

fěifěi shuàikuàng āizhēng zhāoxiá 

yǒupéngzhě shuàiyōucǎo yǒuzhànzhīchē xíngzhōudào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chán)¹之石,维其²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³矣。武人东征,不皇(zhāo)矣。
译文:山峰险峻层岩峭,高高上耸入云霄。山重重来水迢迢,日夜行军多辛劳。将帅士兵去东征,赶路不论夕或朝。
注释:¹渐渐:借为“巉(chán)巉”,险峭的样子。²维其:犹“何其”。³劳:劳苦。一说读为“辽”,指辽远。⁴武人:指东征将士。⁵皇:同“遑”,闲暇。⁶朝:早上。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cuì)¹矣。山川悠远,曷(hé)其没²矣?武人东征,不皇出³矣。
译文:山峰险峻层岩险,高峻陡峭难登攀。山川逶迤又遥远,不知何时到终点。将帅士兵去东征,一直向前不顾险。
注释:¹卒:借为“崒”,高峻而危险貌。²曷其没:言何时是个尽头。曷,何。没,尽。³出:出险。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有豕白蹢(dí)¹,烝(zhēng)²涉波矣。月离³于毕,俾(bǐ)(pāng)(tuó)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译文:白蹄子的大小猪,成群涉水踏波过。月亮靠近天毕星,大雨滂沱汇成河。将帅士兵去东征,其他事情无暇做。
注释:¹蹢:蹄子。²烝:众多。一说“进”。³离:借作“丽”,依附,此指靠近。⁴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叫“天毕”。⁵俾:使。⁶滂沱:大雨貌。⁷不皇他:无暇顾及其他。

  这首诗的情调酷似《诗经》中的“国风”,重在叙述行军艰难而紧张,并没有《毛诗序》所说“役久”的意思。全诗三章,以赋叙事抒情,头两章叠唱,意思相仿,诗人在急行军途中,迎面映入眼的是陡崖峭壁,挡住队伍的去路,忍不住惊呼道“维其高矣”、“维其卒矣”。头两句写所见,中间两句写所感,叹惋山川遥远,跋涉攀援,步步维艰,疲劳不堪,十分盼望抵达目的地。然而“山川悠远”,不知道何日才能走到。最后两句点题,交代急行军。“武人东征”一句贯穿全诗,三章都有,点明抒情主体与事件。首章“不皇朝矣”句,说明行军紧急,起早摸黑,天不亮就上路。第二段“不皇出矣”句蕴藏着更多难言的痛苦,行军紧迫,不断深入,无暇顾及以后能否脱险。也就是说至此生命已全置之度外。

  第三章诗人笔锋一转,突然伸向天空,描写星空气象,与首章“朝矣”句相应,暗示是夜晚行军。朱熹说前四句“豕涉波,月离毕,将雨之验也”(《诗集传》)。这可能是诗人引用已有的气象民谚。近人闻一多指出:“豕涉波与月离毕并举,似涉波之豕亦属天象,《述异记》曰:‘夜半天汉中有黑气相连,俗谓之黑猪渡河,雨候也。’《御览》引黄子发《相雨书》曰:‘四方北斗中无云,惟河中有云,三枚相连,如浴猪狶,三日大雨。’与《诗》之传说吻合,是其证验。《史记·天官书》曰:‘奎为封豕,为沟渎。’《正义》曰:‘奎……一日天豕,亦曰封豕,主沟渎……荧惑星守之,则有水之忧,连以三年。’《易林·履之豫》诗曰:‘封豕沟渎,水潦空谷,客止舍宿,泥涂至腹。’此与《诗》所言亦极相似,是《诗》所谓豕白蹢者,即星中之天豕,明矣。”(《周易义证类纂》)依闻一多的说法,天豕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奎由十六颗星组成,所以说“烝涉波”。杨慎《古今谚》中“谚语有文理”条也说:“天河中有黑云,谓之黑猪渡河,主雨。”可与此相参证。“月离毕”说的是月亮靠近毕宿,古人同样视为下雨的征兆,《尚书·洪范》说:“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此星即指毕星。应劭《风俗通义》说:“雨师者,毕星也。”其下即引用此诗“月离”两句为证。《晋书·天文志》也说“月行入毕多雨”。所以这首诗前四句是引气象民谚,预兆将有滂沱大雨。“俾”字点明尚未发生,姚际恒《诗经通论》引姚炳的说法“将雨、既雨,诸说纷如”,实际上诗中原本是说“将雨”,而不是“既雨”,这个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正因为诗人担心遭遇滂沱大雨,行军难上加难,一心一意只想加速行进,无暇顾及其他,所以才说“不皇他矣”。三个段落的末句意思递进,旅途的苦情、忧虑一层深过一层。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10-512

chánchánzhīshí

míng xiānqín 

chánchánzhīshí wéigāo shānchuānyōuyuǎn wéiláo réndōngzhēng huángzhāo 
chánchánzhīshí wéi shānchuānyōuyuǎn  réndōngzhēng huángchū 
yǒushǐbái zhēngshè yuè pāngtuó réndōngzhēng huáng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有饛(méng)¹(guǐ)²(sūn)³,有捄(jiù)(jí)。周道如砥(dǐ),其直如矢(shǐ)。君子所履(lǚ),小人所视。眷(juàn)顾之,潸(shān)¹⁰焉出涕。
译文:农家圆簋里虽然盛满熟食,上面却插着棘枝做的弯匙。通京大道如磨刀石般平坦,又好像射出的箭一样笔直。王公贵族们可以漫步其上,草民百姓只能两眼空注视。我悲愤满怀回顾起这些事,情不自禁潸然泪下衣衫湿。
注释:¹饛:食物满器貌。²簋:古代一种圆口、圈足、有盖、有座的食器,青铜制或陶制,供统治阶级的人使用。³飧:熟食,晚饭。⁴捄:曲而长貌。⁵棘匕:酸枣木做的勺匙。⁶周道:大路。⁷砥:磨刀石,用以形容道路平坦。⁸君子:统治阶级的人,与下句的“小人“相对。小人指被统治的民众。⁹睠言:同“睠然”,眷恋回顾貌。¹⁰潸:流泪貌。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小东大东¹,杼(zhù)(zhóu)²其空。纠纠³葛屦(jù),可以履霜。佻(tiāo)公子,行彼周行(háng)。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译文:远离京都的东方大国小邦,织机上的梭子已经空荡荡。小民穿葛鞋用粗麻线捆绑,无奈何只好赤脚踩踏寒霜。相反那些轻佻的公子哥们,大摇大摆走在宽阔大路上。他们大喇喇地来来又往往,那无耻模样让我痛心断肠。
注释:¹小东大东:西周时代以镐京为中心,统称东方各诸侯国为东国,以远近分,近者为小东,远者为大东。²杼柚:杼,织机之梭;柚,同“轴”,织机之大轴;合称指织布机。³纠纠:缠结貌。⁴葛屦:葛,葛草,茎皮可制葛布。⁵可:通“何”(用俞樾说)。⁶屦,鞋。⁷佻佻:豫逸轻狂貌。⁸周行:同“周道”。行,道路。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契契寤叹,哀我惮人。薪是获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有冽氿(guǐ)¹,无浸获薪²。契契³寤叹,哀我惮(dàn)人。薪(xīn)是获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译文:山泉侧出且又是寒冷彻骨,千万不要浸湿刚砍的柴薪。我夜梦忧心醒来轻轻叹息,暗自哀怜我本多病劳苦人。伐下这些长长短短的柴薪,还可以装上车往家里搬运。暗自哀怜我本多病劳苦人,也该得片刻休养以安我身。
注释:¹氿泉:泉流受阻溢而自旁侧流出的泉水,狭而长。²获薪:砍下的薪柴。³契契:忧结貌。⁴寤叹:不寐而叹。⁵惮:同“瘅”,疲苦成病。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东人之子,职劳¹不来²。西人³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pí)是裘(qiú)。私人之子,百僚⁷是试。
译文:东方大邦小国国的臣民啊,一味受累没有人前来慰抚。西部诸侯国的王公贵族啊,个个穿着鲜艳华贵的衣服。就是那些摆渡为生的舟子,人五人六地披着熊罴裘服。甚至家奴的儿子,有不少也当官作吏。
注释:¹职劳:从事劳役。²来:“勑”的借字,慰勉。或为“赉”的借字,赏赐。均通。³西人:周人。⁴舟人:郑笺:“舟,当作周。”一说为舟楫之人,周人中之低贱者。⁵熊罴是裘:用熊皮、马熊皮为料制的皮袍。一说,郑笺谓“裘当作求”,这句意即狩猎求取熊罴。二说均通。⁶私人:家奴。⁷百僚:犹云百隶、百仆。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¹。鞙(juān)²佩璲(suì)³,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qí)彼织女,终日七襄。
译文:东方国民也许以为是美酒,西部贵族并不以为是甜浆。送给东方国民是玲珑玉佩,西部贵族并不以为是珍藏。仰望那高天上灿烂的银河,如同明镜似的熠熠闪毫光。只见那三足鼎立的织女星,整日整夜七次移位运转忙。
注释:¹浆:米浆。²鞙鞙:形容玉圆(或长)之貌。³璲:贵族佩带上镶的宝玉。⁴不以其长:以,因。长,善。郑笺:“佩之鞙鞙然,居其官职,非其才之所长也,徒美其佩而无其德,刺其素餐。⁵汉:银河。⁶监:同“鉴”,照。⁷跂:同“歧”,分叉状。⁸织女:三星组成的星座名,呈三角形,位于银河北侧。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虽则七襄¹,不成报章²。睆(huàn)³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jiù)天毕,载施之行。
译文:虽然一天一夜七移运转忙,终归不能织成美丽的文章。再看那颗明亮亮的牵牛星,也不能像人间真牛拉车厢。无论是东部天空的启明星,西部天空的长庚星闪闪亮,还是如筚的天毕星弯又长,歪歪斜斜地忝列在银河旁。
注释:¹七襄:七次移易位置。古人一天分十二时辰,白日分卯时至酉时共七个时辰,织女星座每一个时辰移动一次。²报章:报,复,指织机的梭子引线往复织作;章,经纬纹理。不成报章,即织不成布帛。³睆:明亮的样子。⁴牵牛:三颗星组成的星座名,又名河鼓星,俗名牛郎星,在银河南侧。⁵服箱:驾车运载。服,负载;箱,车斗。⁶启明、长庚:金星(又名太白星)晨在东方,叫启明,夕在西方,叫长庚。⁷天毕:毕星,八星组成的星座,状如捕兔的毕网,网小而柄长,手持之捕兔。⁸施:张。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维南有箕(jī)¹,不可以簸(bǒ)扬。维北有斗²,不可以挹(yì)³酒浆。维南有箕,载翕(xī)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译文:南部天空虽然箕星在发光,并不能扬去谷物中的糠粃杂物。北部天空虽然斗星闪闪亮,并不能像斗子用来酌酒浆。南部天空虽然箕星在发光,也只是吞吐着长舌长又长。北部天空虽然斗星闪闪亮,宛如自西高举长柄舀东方。
注释:¹箕:俗称簸箕星,四星联成的星座,形如簸箕,距离较远的两星之间是箕口。²斗:南斗星座,位置在箕星之北。³挹:舀。⁴翕:吸引。翕其舌,吸着舌头。箕星底狭口大,好像向内吸舌若吞噬之状。⁵西柄之揭:南斗星座呈斗形有柄,天体运行,其柄常在西方。揭,举起。这句形容西方执柄举向东方。

  这是一篇长诗。全诗结构严密,层次清晰,前后呼应。通篇运用对比和暗喻,由现实的人间,而虚幻的星空,展开东方人民遭受沉痛压榨的困苦图景和诗人忧愤抗争的激情。思路递进而奇崛,意蕴丰富而深厚。

  首章写“食”。由“有饛簋飧”联想到与如砥如矢的周道的关系。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境遇,抒写了诗人的悲伤。

  二章写“衣”。姚际恒《诗经通论》曰:“杼柚其空,惟此一语实写正旨。”织布机上的布帛全被征敛一空,寒霜上小民穿着破草鞋,而公子们还在经过那吸血管似的周道来榨取。这样的揭露相当深刻。

  三章写劳役。以薪柴为喻,通过烧柴不能水浸,隐喻疲病的人民应该休养生息。严粲《诗缉》解曰:“获薪以供爨,必曝而干之,然后可用,若浸之寒冽之泉,则湿腐而不可爨矣;喻民当抚恤之,然后可用,若困之以暴虐之政,则劳悴而不能胜矣。”

  四章写待遇不公平。“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而“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连周人中身份低贱的也“熊罴是裘”,家奴的子弟都“百僚是试”。通过这样典型的形象对照,反映了西周统治者与被征服的东方人民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悬殊。

  五章是全诗前后的过渡,前半继续写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郑笺云:“佩之鞙鞙然,居其官职,非其才之长也。徒美其佩而无其德,刺其素餐。”下半就自然地把视野转向上天,姚际恒《诗经通论》曰:“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此二句不必有义。盖是时方中夜,仰天感叹,适见天河烂然有光,即所见以抒写其悲哀也。”下面两句也是仰天所视有感,“跂其织女,终日七襄”,正是呼应二章的“杼柚其空”,并引出下章的“不成报章”。这一章承前启后,过渡自然。

  六章面向灿灿星空驰骋想像。诗人怨织女织不成布帛,怨牵牛不能拉车运输,朝启明,夕长庚,有名无实,讥笑毕星在大路上张网,徒劳无功。整个运转的天体都不能为小民解决困苦。

  七章对星座的意象描写更深一层。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分析道:“下四句与上四句虽同言箕斗,自分两义。上刺虚位,下刺敛民也。”簸箕星不能簸米扬糠,南斗星不能舀酒浆,都是徒具虚名,而且簸箕星张开大口,吐着长舌,斗星由西举柄向东。如欧阳修《诗本义》所释:“箕斗非徒不可用而已,箕张其舌,反若有所噬;斗西其柄,反若有所挹取于东。”这样的“怨天”,正是怨现实,揭露所谓“天”是为周王朝服务压榨东方小民的。这个结尾更深化了主题。

  象征、隐喻、鲜明的对比、丰富而奇幻的想像交错运用,是此诗艺术手法的特色。吴闿生《诗义会通》中说的“俶诡奇幻”,就是驰骋无羁的想像,奇特的比喻,创造丰富的奇崛的形象,从人间飞到星空,又从星空飞到人间,把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相结合,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想像融合为有机的整体。吴氏说的“开辞赋之先声”,正是指出这种艺术手法对屈原赋的深刻影响。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31-436

dōng

míng xiānqín 

yǒuméngguǐsūn yǒujiù zhōudào zhíshǐ jūnsuǒ xiǎorénsuǒshì juànyánzhī shānyānchū 

xiǎodōngdōng zhùzhóukōng jiūjiū shuāng tiāotiāogōng hángzhōuháng wǎnglái shǐ使xīnjiù 

yǒulièguǐ氿quán jìnhuòxīn tàn āidànrén xīnshìhuòxīn shàngzài āidànrén  

dōngrénzhī zhíláochì 西rénzhī càncàn zhōurénzhī xióngshìqiú rénzhī bǎiliáoshìshì 

huòjiǔ jiāng juānjuānpèisuì cháng wéitiānyǒuhàn jiànyǒuguāng zhī zhōngxiāng 

suīxiāng chéngbàozhāng huǎnqiānniú xiāng dōngyǒumíng 西yǒuchánggēng yǒujiùtiān zàishīzhīháng 

wéinányǒu yáng wéiběiyǒudǒu jiǔjiāng wéinányǒu zàishé wéiběiyǒudǒu 西bǐngzhījiē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六月栖(xī)¹,戎车既饬(chì)²。四牡(mǔ)(kuí)³,载是常服。玁(xiǎn)(yǔn)(chì),我是用急。载于出征,以匡载国。
译文:六月出兵奔不歇,兵车修整准备齐。四匹雄马肥又壮,人人穿起出征衣。玁狁来势特凶猛,我方边境已告急。周王命我去征讨,保卫国家莫推辞。
注释:¹栖栖:忙碌紧急的样子。²饬:整顿,整理。³骙骙:马很强壮的样子。⁴常服:军服。⁵玁狁:古代北方游牧民族。⁶孔:很。⁷炽:势盛。⁸是用:是以,因此。⁹匡:扶助。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比物¹四骊(lí),闲²之维则³。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载于出征,以佐天子。
译文:四匹黑马选配好,马技娴熟守规章。正值盛夏六月天,披挂整齐上战场。披挂整齐上战场,行军卅里赴边疆。周王命我去出征,辅佐天子保家邦。
注释:¹比物:把力气和毛色一致的马套在一起。²闲:训练。³则:法则。⁴服:指出征的装备,戎服,军衣。⁵于:往。⁶三十里:古代军行三十里为一舍。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薄伐玁狁,以奏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四牡修广¹,其大有颙(yóng)²。薄伐玁狁,以奏³肤公。有严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定载国。
译文:四匹公马体高长,宽头大耳气势昂。猛烈出击讨玁狁,建立功勋威名扬。将帅严谨兵纪强,同心协力报边防。同心协力保边防,安定国家民安康。
注释:¹修广:指战马体态高大。修,长;广,大。²颙:大头大脑的样子。³奏:建立。⁴肤公:大功。⁵严:威严。⁶翼:整齐。⁷共:通“恭”,严肃地对待。⁸武之服:打仗的事。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织文鸟章,白旆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玁狁匪¹(rú)²,整居焦获³。侵镐(hào)及方,至于泾(jīng)阳。织文鸟章,白旆(pèi)央央。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译文:玁狁来势不软弱,焦获整顿备战忙。目标镐地与方地,不久就要到泾阳。我军飞鸟旗帜扬,白色飘带鲜又亮。我军兵车有十乘,先行冲锋勇难挡。
注释:¹匪:同“非”。²茹:柔弱。³焦获:泽名,在今陕西泾阳县北。⁴镐:地名,通“鄗”,不是周朝的都城镐京。⁵方:地名。⁶织文鸟章:指绘有凤鸟图案的旗帜。⁷旆: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⁸央央:鲜明的样子。⁹元戎:大的战车。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戎车既安,如轾(zhì)如轩¹。四牡既佶(jí)²,既佶且闲³。薄伐玁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译文:我们兵车很安全,前后高低都稳健。四匹公马步伐齐,步伐齐整性驯良。猛烈出击讨玁狁,进军太原敌胆丧。文武双全尹吉甫,万国效法好榜样。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zhǐ)¹。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²诸友,炰(páo)³(biē)(kuài)。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译文:宴请吉甫喜洋洋,终得天子多重赏。从那镐京回家乡,出征日子实在长。斟满美酒敬好友,蒸鳖脍鲤佳肴香。出征酒宴还有谁?孝友张仲也在场。
注释:¹祉:福。²御:进献。³炰:蒸煮。⁴脍鲤:切成细条的鲤鱼。⁵侯:语助词。⁶张仲:周宣载卿士。

  此诗叙写尹吉甫北伐玁狁的战争全程。全诗六章,前四章主要叙述这次战争的起因、时间,以及周军在主帅指挥下所做的迅速勇猛的应急反应。诗一开首,作者就以追述的口吻,铺写在忙于农事的六月里战报传来时,刀出鞘、箭上弦、人喊马嘶的紧急气氛(“柄栖”、“孔炽”、“用急”)。二、三章作者转向对周军训练有素、应变迅速的赞叹。以“四骊”之“维则”、“修广”、“其大有颙”的强健,以“我服既成”的及时,“有严有翼,共武之服”的严明及“以奏肤功”的雄心,从侧面烘托出主将的治军有方。第四章作者以对比之法,先写“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的凶猛来势;次写车坚马快、旌旗招展的周军先头部队“元戎十乘,以先启行”的军威。一场恶战即将开始,至此,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顶峰。第五章作者并没有被时空逻辑的局限所束缚,凌空纵笔,接连使用了三个“既”字(“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描写己方军队以无坚不克之凛然气势将来犯之敌击退至靠近边界的太原。很自然地从战果辉煌的喜悦之中流露出对主帅的赞美和叹服。从紧张的战斗过渡到享受胜利的平和喜悦,文势为之一变,如飞瀑落山,又如河过险滩,浩荡而雄阔。最末一章,作者由对记忆的描绘转向眼前共庆凯旋的欢宴。“来归自镐”是将记忆与眼前之事联系起来,而“我行永久”说明作者也曾随军远征,定国安邦,与有荣焉。然而自己的光荣之获得,又与主帅的领导有关,可谓自豪与赞扬俱在其中。

  从审美的角度统观全诗,这种以追忆开始,以现实作结的方法,使得原本平淡的描写平添了几分回味和余韵。同时,此诗在行文的节奏上,一、二、三章铺垫蓄势,第四章拔至高潮,第五章舒放通畅,第六章归于宁静祥和,也使诗歌产生了丰富变化的节奏感、灵动感。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55-358

liùyuè

míng xiānqín 

liùyuè róngchēchì kuíkuí zàishìcháng xiǎnyǔnkǒngchì shìyòng wángchūzhēng kuāngwángguó 
 xiánzhīwéi wéiliùyuè chéng chéng sānshí wángchūzhēng zuǒtiān 
xiūguǎng广 tàiyǒuyóng xiǎnyǔn zòugōng yǒuyányǒu gōngzhī gōngzhī dìngwángguó 
xiǎnyǔnfěi zhěngjiāohuò qīnhàofāng zhìjīngyáng zhìwénniǎozhāng báipèiyīngyīng yuánróngshíshèng xiānxíng 
róngchēān zhìxuān  qiěxián xiǎnyǔn zhìtàiyuán wén wànbāngwéixiàn 
yàn duōshòuzhǐ láiguīhào xíngyǒngjiǔ yǐnzhūyǒu páobiēkuài hóushuízài zhāngzhòngxiàoyǒu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牧¹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jí)²矣。
译文:我乘坐高大战车准备出征,前军列队静侯在都城郊外。从周王的宫殿里传出命令,听从国家召唤我到这里来。召唤我的仆从马弁到身边,告诉他们一同上车到前线。国家多事之秋安全成大患,我们务必紧急赴难勇向前。
注释:¹牧:城郊以外的地方。²棘:急。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zhào)¹矣,建²彼旄(máo)³矣。彼旟(yǔ)旐斯,胡不旆(pèi)?忧心悄悄,仆夫况瘁(cuì)
译文:我乘坐高大战车准备出征,后军列队静候在都城门边。遍布绘有龟蛇图案的旗帜,漂亮羽毛插在大旗的顶端。那些绘有龟蛇鹰隼的大旗,无不在浩浩风中猎猎招展。此去安危胜败我忧虑不安,马弁随从尽带愁容与忧颜。
注释:¹旐:画有龟蛇图案的旗。²建:竖立。³旄:旗竿上装饰牦牛尾的旗子。⁴旟:画有鹰隼图案的旗帜。⁵旆旆:旗帜飘扬的样子。⁶悄悄:心情沉重的样子。况瘁:辛苦憔悴。彭彭:形容车马众多。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qí)¹旐央央²。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hè)³南仲,玁(xiǎn)(yǔn)于襄
译文:周王给南仲大将军发号令,派他去遥远的朔方筑防城。众多战车一齐出动响嘭嘭,旗帜漫空飞舞斑斓又鲜明。周天子给我们颁下严号令,火速赶往那朔方修筑防城。威名赫赫的南仲大将军啊,率军出战把玁狁一鼓荡平。
注释:¹旂:绘交龙图案的旗帜,带铃。²央央:鲜明的样子。³赫赫:威仪显赫的样子。⁴玁狁:北方的少数民族。⁵襄:即“攘”,平息。扫除。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昔我往矣,黍(shǔ)稷方¹(huā)²。今我来思³,雨(yù)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译文:想当初我离家远行的时候,正是黍麦五谷秀穗花繁盛。如今我终于踏上漫漫归途,大雪纷飞伴我一路走泥泞。国家安全危机多灾又多难,无法得到片刻休息和安宁。难道我们不苦苦思念家乡?只是我们敬畏天子的诏命。
注释:¹方:正值。²华:开花,诗中指黍稷抽穗。³思:语助词。⁴雨雪:下雪。⁵遑:空闲。⁶启居:安坐休息。⁷简书:周王传令出征的文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yāo)¹草虫,趯(tì)²(fù)(zhōnɡ)³。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译文:无名虫在草丛里嘶嘶鸣唱,蚱蜢轻灵地跳跃在草尖上。妻子已经好久没见我的面,一副忧心忡忡的可怜模样。可以想像得到她见我归来,那渴盼躁动的心必将安放。威名赫赫的南仲大将军啊,归国途中顺便把西戎扫荡。
注释:¹喓喓:昆虫的叫声。²趯趯:蹦蹦跳跳的样子。³阜螽:蚱蜢。⁴君子:指南仲等出征之人。⁵我:作者设想的在家之人。⁶降:安宁。⁷薄:借为“搏”,打击。⁸西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春日迟迟,卉木萋(qī)¹。仓庚喈(jiē)²,采蘩(fán)³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xuán)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译文:春光明媚阳光是那样和煦,花草树木生机盎然多繁茂。黄鹂鸟儿尽情地卖弄歌喉,俊俏村姑悠闲地采撷香蒿。抓捕审讯割掉左耳的俘虏,收拾停当就急急忙往家跑。威名赫赫的南仲大将军啊,把不可一世的玁狁来清剿。
注释:¹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²喈喈:鸟叫声。³蘩:白蒿。⁴祁祁:众多的样子。⁵执讯:捉住审讯。⁶获丑:俘虏。⁷薄:急。⁸还:通“旋”,凯旋。⁹夷:扫平。

  《小雅·出车》这首诗,在材料的选择上和正面描写战争的诗篇有所不同,诗人紧紧抓住了战前准备和凯旋这两个关键性的典型场景,高度概括地把一场历时较长、空间地点的转换较为频繁的战争浓缩在一首短短的诗里。

  诗人把精拣出的点兵建旗、伐玁狁、征西戎、凯旋归来献俘虏等主要情节巧妙组合,一统纷杂头绪,构筑成篇,并选取不同角度叙述,以主带次。既有条不紊地展现事件发展全过程,又避免了罗列事件之弊。这种结构使诗章布局严整,凸显主题的同时使诗歌曲折动人。

  诗的前三章描写战前准备的情况,在细部刻画上均采用了画面的描绘与心理暗示相叠加的技法。第一章说“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以“出车”“到牧”“传令”“集合”四个在时空上逼近,时间上极具连贯性的动作,烘托出一个战前紧急动员的氛围。末二句又以“多难”和“棘”二词暗示出主帅和士卒们心理上的凝重和压抑。第二章则以苍穹下林立的“旐”“旄”“旂”“旟”之“旆旆”,写军行至“郊”的凛然气势。末了又以“悄悄”“况瘁”写在开赴前线的急行军中士兵们焦急紧张的心理。第三章以“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再叙军容之盛。在正确地部署了战斗的同时,用“赫赫”及“襄”暗示出作者对赢得这场战争的自信。

  这里所采用的描写技法,使前三章既有恢宏廓大的郊牧誓师、野外行军之壮观,又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活动,做到了整体与细节、客观与主观的巧妙组合。

  诗的后三章跨越了诗歌在叙事空间上的先天不足,略过战争的具体过程,直接描写凯旋归来的情景。在这一部分里诗人避实就虚,颇具戏剧性地运用了类似现代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把读者的注意出人意料地从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中拉向“黍稷方华”的初出征时,进而通过今昔对比(“昔我往矣”“今我来思”)所产生的时空错位,和从“雨雪载涂”走到“春日迟迟”的漫长归途,引导着读者用想像去填补对战事的漫长与艰苦之认识。家中之人从“未见君子”之“忧心忡忡”到“既见”之喜悦安心的转变,更是施展想像,从另一侧面写出了人们对战事的关注与饱受其苦的心态。最后,很自然地引出对凯旋的由衷高兴和对主帅的赞美。从表面看,这种避实就虚的写法似乎是舍本逐末,但由于其中渗透了参战者从忧到喜的深刻而细微的心理变化,而使得这些看似“闲笔”的场景描写成为诗中人物心灵和情感的背景或外化,比正面的描写更感人、更细腻。

  诗歌的空间构成颇有妙处。全诗共描绘了受命点兵、建旗树帜、出征北伐、转战西戎、途中怀乡、得胜而归六个不同时空的画面,诗人将这些并无紧密联系的场景、情节借助情感的抒发糅合、贯通,展开一幅真实、广阔的古时征战图。

  此外,诗人吸收了民歌成句入诗,语言上有质朴自然之气,意境中具情景交融之美。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347-351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35-338

chū

míng xiānqín 

chū  tiānsuǒ wèilái zhào wèizhīzài wángshìduōnàn wéi 
chū jiāo shèzhào jiànmáo zhào pèipèi yōuxīnqiǎoqiǎo kuàngcuì 
wángmìngnánzhòng wǎngchéngfāng chūbāngbāng zhàoyāngyāng tiānmìng chéngshuòfāng nánzhòng xiǎnyǔnxiāng 
wǎng shǔfānghuā jīnlái xuězài wángshìduōnàn huáng huái怀guī wèijiǎnshū 
yāoyāocǎochóng zhōng wèijiànjūn yōuxīnchōngchōng jiànjūn xīnhōng nánzhòng 西róng 
chūnchíchí huì cānggēngjiējiē cǎifán zhíxùnhuòchǒu yánxuánguī nánzhòng xiǎnyǔn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小戎¹(jiàn)²,五楘(mù)³梁辀(zhōu)。游环胁驱,阴靷(yǐn)(wù)。文茵畅毂(gǔ)¹⁰,驾我骐(qí)¹¹(zhù)¹²。阴¹³念君子¹⁴,温其如玉¹⁵。在其板屋¹⁶,乱我心曲¹⁷
译文:战车轻小车厢浅,五根皮条缠车辕。游环胁驱马背拴,拉扯皮带穿铜环。坐垫纹美车毂长,驾着花马鞭儿扬。思念夫君人品好,温和就像玉一样。住在木板搭的房,让我心烦又忧伤。
注释:¹小戎:兵车。因车厢较小,故称小戎。²俴收:浅的车厢。俴,浅;收,轸。四面束舆之木谓之轸。³五楘:用皮革缠在车辕成X形,起加固和修饰作用。⁴梁辀:曲辕。⁵游环:活动的环。设于辕马背上。⁶协驱:一皮条,上系于衡,后系于轸,限制骖马内入。⁷靷:引车前行的皮革。⁸鋈续:以白铜镀的环紧紧扣住皮带。鋈:白铜。续:连续。⁹文茵:虎皮坐垫。¹⁰畅毂:长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中有圆孔,用以插轴。¹¹骐:青黑色如棋盘格子纹的马。¹²馵:左后蹄白或四蹄皆白的马。¹³阴:乃。¹⁴君子:指从军的丈夫。¹⁵温其如玉:女子形容丈夫性情温润如玉。¹⁶板屋:用木板建造的房屋。秦国多林,故以木房为多。此处代指西戎(今甘肃一带)。¹⁷心曲:心灵深处。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駠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四牡¹²(fù)³,六辔(pèi)在手。骐駠(liú)是中,騧(guā)(lí)是骖(cān)。龙盾之合¹⁰,鋈以觼(jué)¹¹(nà)¹²。阴念君子,温其在邑(yì)¹³。方¹⁴何为期¹⁵?胡然¹⁶我念之。
译文:四匹雄马健又壮,驭手握着六条缰。青马红马在中间,黄马和黑马在两旁。龙纹盾牌并一起,铜环辔绳串成行。思念夫君人品好,他在家时多温暖。何时是他归来日,让我对他长思念。
注释:¹牡:公马。²孔:甚。³阜:肥大。⁴辔:缰绳。一车四马,内二马各一辔,外二马各二辔,共六辔。⁵骝:赤身黑鬣的马,即枣骝马。⁶騧:黄马黑嘴。⁷骊:黑马。⁸骖:车辕外侧二马称骖。⁹龙盾:画龙的盾牌。¹⁰合:两只盾合挂于车上。¹¹觼:有舌的环。¹²軜:内侧二马的辔绳。以舌穿过皮带,使骖马内辔绳固定。¹³邑:秦国的属邑。¹⁴方:将。¹⁵期:指归期。¹⁶胡然:为什么。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jiàn)(sì)¹孔群²,厹(qiú)³鋈錞(duì)。蒙有苑(yuàn),虎韔(chàng)镂膺。交韔二弓¹⁰,竹闭绲(gǔn)¹¹(téng)¹²。阴念君子,载(zài)寝载(zài)¹³。厌厌¹⁴良人¹⁵,秩秩¹⁶德音¹⁷
译文:四马轻身步协调,三棱矛柄镶铜套。巨大盾牌花纹美,虎皮弓套镂金雕。两弓交错插袋中,弓檠夹弓绳缠绕。思念夫君人品好,若醒若睡心焦躁。
注释:¹俴驷:披薄金甲的四马。²孔群:群马很协调。³厹矛:头有三棱锋刃的长矛。⁴錞:矛柄下端金属套。⁵蒙:画杂乱的羽纹。⁶伐:盾。⁷苑:花纹。⁸虎韔:虎皮弓囊。⁹镂膺:在弓囊前刻花纹。¹⁰交韔二弓:两张弓,一弓向左,一弓向右,交错放在袋中。交:互相交错;韔:用作动词,作“藏”讲。闭:弓檠。竹制,弓卸弦后缚在弓里防损伤的用具。¹¹绲:绳。¹²縢:缠束。¹³载寝载兴:又寝又兴,起卧不宁。¹⁴厌厌:安静柔和貌。¹⁵良人:指女子的丈夫。¹⁶秩秩:有礼节,一说聪明多智貌。德¹⁷音:好声誉。

  按照现代多数学者的观点,这是一首妻子怀念征夫的诗。秦师出征时,家人必往送行,征人之妻当在其中。事后,她回忆起当时丈夫出征时的壮观场面,进而联想到丈夫离家后的情景,回味丈夫给她留下的美好形象,希望他建功立业,博得好名声,光荣凯旋。字里行间,充满着仰慕之心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体现了“秦风”的特点。在秦国,习武成风,男儿从军参战,为国效劳,成为时尚。正像此诗夸耀秦师如何强大,装备如何精良,阵容如何壮观那样,举国崇尚军事,炫耀武力,正是“秦风”一大特点。诗中描写的那位女子,眼中所见,心中所想,都带有“秦风”的烙印。在她心目中,其夫是个英俊勇敢的男子汉,他驾着战车,征讨西戎,为国出力,受到国人的称赞,她为有这样一位丈夫而感到荣耀。她思念从军在外的丈夫,但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也没有流露出类似“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那样的哀怨情绪,即如今人朱守亮所说,“不肯作此败兴语”(《诗经评释》)。

  此诗采用了先实后虚的写法,即先写女子所见,后写女子所想。秦师出征那天,她前往送行,看见出征队伍的阵容,十分壮观:战车列阵,兵强马壮,兵器精良,其夫执鞭驾车,整装待发,仿佛一幅古代战车兵阵图。队伍出发后的情景是女子的联想,其中既有对征夫在外情景的设想,又有自己对征夫的思念。

  在章法结构上,作者对全诗作了精心安排。诗共三章,每章十句,每句四字。每章的前六句赞美秦师兵车阵容的壮观,后四句抒发女子思君情意。前六句状物,重在客观事物的描述;后四句阴情,重在个人情感的抒发。从各章所写的具体内容看,各有侧重,少有雷同。先看各章的前六句:第一章写车制,第二章写驾车,第三章写兵器。再看各章的后四句,虽然都有“阴念君子”之意,但在表情达意方面仍有变化。如写女子对征夫的印象:第一章是“温其如玉”,形容其夫的性情犹如美玉一般温润;第二章是“温其在邑”,阴其征夫为人温厚,从军边防;第三章是“厌厌良人”,阴其征夫安静柔和。又如写女子的思念心理,第一章是“乱我心曲”,意思是:想他时使我心烦意乱。第二章是“方何为期”,问他何时才能归来,盼夫归来的心情非常迫切。第三章是“载寝载兴”,辗转难眠,忽睡忽起,表明她日夜思念之情难以排除。作者这样安排内容,既不雷同,又能一气贯通。格式虽同,内涵有别。状物阴情,各尽其妙。这就使得全诗的章法结构井然有序,又不显呆板。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45-248

xiǎoróng

shījīng·guófēng·qínfēng xiānqín 

xiǎoróngjiànshōu liángzhōu yóuhuánxié yīnyǐn wényīnchàng jiàzhù yánniànjūn wēn zàibǎn luànxīn 
kǒng liùpèizàishǒu liúshìzhōng guāshìcān lóngdùnzhī jué yánniànjūn wēnzài fāngwéi ránniànzhī 
jiànkǒngqún qiúmáochún méngyǒuyuàn chànglòuyīng jiāochàngèrgōng zhúgǔnténg yánniànjūn zàiqǐnzàixīng yānyānliángrén zhìzhìyīn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¹在彭,驷(sì)²旁旁³。二矛(chóng),河上乎翱(áo)
译文:清邑军队驻在彭,驷马披甲真威风。两矛装饰重缨络,黄河边上似闲庭。
注释:¹清人:指郑国大臣高克带领的清邑的士兵。清,郑国之邑,一说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彭:郑国地名,在黄河边上。²驷介:一车驾四匹披甲的马。介:甲。³旁旁:同“彭彭”,马强壮有力貌。一说行走、奔跑貌。⁴二矛:酋矛、夷矛,插在车子两边。⁵重英:以朱羽为矛饰,二矛树车上,遥遥相对,重叠相见。重,重叠。英,矛上的缨饰。⁶翱翔:游戏之貌。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消¹,驷(sì)介河(biāo)²。二矛重乔³,河上乎逍遥
译文:清邑军队驻在消,驷马披甲威又骄。两矛装饰野鸡毛,黄河边上自逍遥。
注释:¹消: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²镳镳:英勇威武貌。³乔:借为“鷮(jiāo)”,长尾野鸡,此指矛上装饰的鷮羽毛。⁴逍遥:闲散无事,驾着战车游逛。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清人在轴(zhóu)¹,驷介陶(táo)²。左旋右抽³,中军作好
译文:清邑军队驻在轴,驷马披甲任疾跑。左转身子右拔刀,军中好像准备好。
注释:¹轴: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²陶陶:和乐貌。一说马疾驰之貌。³左旋右抽:御者在车左,执辔御马;勇士在车右,执兵击刺。旋,转车。抽,拔刀。⁴中军:即“军中”。一说指古三军之中军主帅。⁵作好:容好,与“翱翔”“逍遥”一样也是连绵词,指武艺高强。一说做好表面工作,指装样子,不是真要抗拒敌人。

  这是一首辛辣的讽刺诗。在此诗作者眼中,高克带领的部队,战马披甲,不可谓不雄壮;战车插矛,不可谓不威武。可是清邑的士兵却不是在为抵御敌人随时可能的入侵而认真备战,却在河上逍遥游逛,耍弄刀枪;身为将帅的高克也闲来无事,只是以练武来消磨时光而已。此诗讽刺的对象是高克,而最终深深斥责的是郑文公的昏庸。

  至于为什么说讽刺的矛头最终是对准郑文公,古代有一位论者分析得很有道理:“人君擅一国之名宠,生杀予夺,唯我所制耳。使高克不臣之罪已著,按而诛之可也。情状未明,黜而退之可也。爱惜其才,以礼驭之亦可也。乌可假以兵权,委诸竟上(边境),坐视其离散而莫之恤乎!《春秋》书曰:‘郑弃其师。’其责之深矣!”(朱熹《诗集传》引胡氏语)。总之,在抵御外敌之时,郑文公因讨厌高克反而派他带领清邑士兵去河边驻防的决策是完全错误的。

  全诗共三章,写清邑士兵在黄河边上的彭地、消地、轴地驻防时的种种表现。表面上是在称颂他们,说他们的披甲战马如何强壮,奔驰起来又如何威风;战车上装饰着漂亮的矛,是如何的壮盛;军中的武士也好,主帅也好,武艺又是如何高强。而实际上他们却是在河上闲散游逛。每章的最后一句如画龙点睛,用“翱翔”、“逍遥”、“作好”等词来揭出本相,其讽刺的手法是较为含蓄的。从诗的章法上说,三个章节的结构和用词变化都不甚大,只有第三章与前两章不同处较多。作者采用反复咏叹的手法,以增强诗歌的气势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其讽刺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57-159

qīngrén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qīngrénzàipéng jièbēngbēng èrmáochóngyīng shàngáoxiáng 
qīngrénzàixiāo jièbiāobiāo èrmáochóngqiáo shàngxiāoyáo 
qīngrénzàizhóu jiètáotáo zuǒxuányòuchōu zhōngjūnzuòhǎo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栖于¹(yì)²,不知其期³。曷(hé)哉?鸡栖于埘(shí),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栖于役,如之何勿思
译文:丈夫服役去远方,服役长短难估量,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已经进了窝,太阳也向西边落,牛羊成群下山坡。丈夫服役在远方,教我怎不把他想?
注释:¹于:往。²役:服劳役。于役,到外面服役。³期:指服役的期限。⁴曷:何时。⁵至:归家。⁶埘:鸡舍。墙壁上挖洞做成。⁷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如之:犹说“对此”。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君栖于役,不日不月¹。曷其有(yòu)(huó)²?鸡栖于桀(jié)³,日之夕矣,羊牛下括(kuò)。君栖于役,苟无饥渴!
译文:丈夫服役去远方,每日每月恨日长,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纷纷上了架,太阳渐渐也西下,牛羊下坡回到家。丈夫服役在远方,但愿不会饿肚肠!
注释:¹不日不月:没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²有佸:相会,来到。³桀:鸡栖木。一说指用木头搭成的鸡窝。⁴括:相会,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⁵苟:诚,犹如实。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样意思,有不少人将它解释为时间漫长,是不确切的)。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时间长但归期是确定的,反而不是这样烦人。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这下面的一节有一种天然的妙趣。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这里的笔触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不像后代的文人辞章总是想刻画得深入、警醒,恐怕读者不注意。然而这画面却很感动人,因为它是有情绪的。读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视着鸡儿、牛儿、羊儿,凝视着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远方的道路的妇人,是她在感动读者。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读者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浓重了许多。倘试把中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三句抽掉,将最后两句直接接继在“曷至哉”之后,感觉会完全不同。这里有抒情表达的节奏问题——节奏太快,没有起伏,抒情效果出不来;同时,这画面本身有其特别的情味。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晚景。农作的日子是辛劳的,但到了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平和、安谧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暖地跳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着闲散的话题。黄昏,在大地上出现白天未有的温顺,农人以生命珍爱着的东西向他们身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中最平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

  这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手段——以重叠的章句来推进抒情的感动。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深挚。

  这是古老的歌谣,它以不加修饰的语言直接地触动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难以重复的了。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34-136

jūn

míng xiānqín 

jūn zhī zhìzāi shí zhī yángniúxiàlái jūn zhī 
jūn yuè yòuhuó jié zhī yángniúxiàkuó jūn gǒ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