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乱山深处小桃源¹,往岁求浆(jiāng)²忆叩门。
译文:在群山深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宛如世外仙乡,往年我曾在那里找水解渴,因此留下美好的印象。
注释:西村:周密《武林旧事》记载:“西陵桥又名西泠桥,又名西村。”但西泠桥在孤山之后,与此诗首句“乱山深处”之说不合,疑是山阴的一个小村庄。¹桃源:绍兴乡下的一个山村。²浆:茶水。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高柳簇(cù)¹桥初转马,数忆临水自成村。
译文:跨上马转过一道山梁,几株高柳环绕在桥旁,傍山临水几户人家,便是一个小小的村庄。
注释:¹簇:聚集。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¹
译文:微风吹过茂密的丛林,送来鸟儿的欢唱,残破的墙壁上青苔斑驳,渐渐地侵蚀了当年醉后题写在墙壁上的墨痕。
注释:¹醉墨痕:酒后题诗留下的字迹。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gěng)¹黄昏。
译文:我要写下一首清丽的小诗,记住这难忘的时光,几缕微云,一钩新月,点缀着山里人的梦乡。
注释:¹耿:发光照耀。

  这首诗首联由西村思往事;颔联写进山时的情况;颈联写入西村后所见所闻;尾联写看到景色后触景生情。这首诗场景描写细致,意境优美。西村是诗人旧游之地。这次隔了多时旧地重游,自不免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他观赏着沿途风光,时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首联由西村思往事。西村群山环绕,仿佛是桃源世界。他还清楚记得当年游赏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

  颔联写进山时的情况:走过柳树簇拥的小桥,就要勒转马头拐个弯,前面临水数户人家便是西村。对于摆脱尘世喧嚣的山水深处,诗人是心向往之的。他另有《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绝句:“数家茅屋白成村,地碓声中昼掩门。寒日欲沉苍雾合,人间随处有桃源。”也把数家的小村视为桃源。此诗这两句富于动感,景物组合巧妙。“高柳簇桥”,似乎尚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而在“初转马”以后,眼前便是“数家临水自成村”,就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写法颇为接近。这不仅回应了首句“小桃源”三字,而且从山回路转中展示了这一桃源境界。

  颈联写入西村后所见所闻:周围树木茂密,不见啼鸟,但闻鸣声。当年来游之处,已是坏壁颓垣,自己醉书于上的诗句,也已斑斑驳驳,布满青苔。诗人觉得,眼前这情景很动人,值得怀恋,应当写一首诗留作纪念。

  于是转入尾联。正当诗人吟哦之际,抬起头来,只见空中有几缕纤云,一弯新月。在此风景清佳的黄昏时刻,清诗自会涌上心头。

  作为一首纪游诗,此诗的特点在于能够不为物累,脱去形似,用渗透感情的笔墨去捕捉形象,将自己深切体验过的、敏锐感受到的物象写入诗中,几乎每一笔都带感情。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3:148-149

西cūn

yóu sòngdài 

luànshānshēnchùxiǎotáoyuán wǎngsuìqiújiāngkòumén 
gāoliǔqiáochūzhuǎn shùjiālínshuǐchéngcūn 
màolínfēngsòngyōuqín huàitáiqīnzuìhén 
shǒuqīngshījīn yúnxīnyuègěnghuánghūn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上马击狂胡¹,下马草军书。
译文:飞身上马前去奋击猖狂的胡虏,下得马来又忙草拟军中的文书。
注释:¹狂胡:指金人。
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
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qú)¹
译文:二十岁时就有这样的雄心大志,五十岁了不料还是个瘦弱穷儒!
注释:¹癯儒:瘦弱书生。癯,瘦。
大散陈仓间,山川郁盘纡。
大散陈仓¹间,山川郁(yù)²盘纡(yū)³
译文:大散关和陈仓间有壮丽的山川,河流弯曲盘旋呵山上草木扶疏。
注释:¹陈仓:古地名,在今陕西宝鸡。²郁:树木茂密。³盘纡:盘曲迂回。
劲气钟义士,可与共壮图。
劲气钟¹义士,可与共壮图²
译文:义士身上凝聚一股刚劲的气概,可同他们一起去实现伟业宏图。
注释:¹钟:专注;凝聚。²图:谋划。
坡陁咸阳城,秦汉之故都。
坡陁(tuó)¹咸阳城,秦汉之故都。
译文:咸阳古城周围的地势高低起伏,这一带曾经是秦汉两汉的故都。
注释:¹坡陁:险阻不平的样子。
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
王气¹浮夕霭(ǎi)²,宫室生春芜(wú)³
译文:如今帝王气象混杂在雾霭之中,从前的宫室满是一片春草荒芜。
注释:¹王气:王者之气,即王朝的气运。²夕霭:黄昏的烟雾。³春芜:春天的杂草。
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
安得从王师¹,汛扫²迎皇舆³
译文:怎样才能跟随着王师出征北伐,扫清道路好迎接君王回到故土?
注释:¹王师:指南宋军队。²汛扫:清除。³皇舆:皇帝的车驾。舆,车。
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
黄河与函(hán)¹,四海通舟车。
译文:函谷关和黄河一带成了太平地,四面八方车船往来畅通无拦阻。
注释:¹函谷:关名,在今河南灵宝。
士马发燕赵,布帛来青徐。
士马发燕赵¹,布帛(bó)来青徐²
译文:士兵良马从燕赵地区挑选而来,布绸是打青州徐州运来的货物。
注释:¹燕赵:战国时国名,均在黄河以北,故可代指北方。²青徐:古州名,青州和徐州均以产绫绢著称。
先当营七庙,次第画九衢。
先当营¹七庙²,次第画九衢(qú)³
译文:重建京城先要营造君王的祖庙,再依次来修筑四面八方的街路。
注释:¹营:建造。²七庙:古代礼制,天子有七个祖庙。³九衢:泛指四通八达的道路。
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
偏师¹(fù)可汗²,倾都³观受俘。
译文:派遣的一支队伍捉住了金国国主,观看受降仪式京里人倾城而出。
注释:¹偏师:指全军的一部分,以别于主力。²可汗:这里指金主。³倾都:城中所有居民。
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
上寿¹大安宫²,复如正观³初。
译文:宫廷里举杯进酒庆贺北伐胜利,要把贞观间繁盛景象重新恢复。
注释:¹上寿:献酒祝寿。²大安宫:唐代宫殿名,此处借指宋宫。³正观:即贞观,唐太宗年号(627-649),为唐朝的强盛时期。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
丈夫毕¹此愿,死与蝼蚁殊(shū)²
译文:大丈夫哪天能够实现这个心愿,便是死了一生也就没白白虚度。
注释:¹毕:完成。²殊:不同。
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
志大浩无期¹,醉胆空满躯。
译文:志向远大要实现却是渺茫无期,醉酒后一身是胆也是空无用处!
注释:¹期:限度。

  开头四句申述壮志难酬的历落遭遇。“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化用《魏书》卷七十《傅永传》中事:“傅永,字脩期......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高祖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惟傅脩期耳。’”古代诗人言从戎、歌《出塞》,鄙文崇武,一般与谋求自身的前途有关。这一点高适说得最为明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塞上》)陆游以文武双全的傅脩期自况,与上述情况有所不同。由于金朝屡次以大兵压境,南宋处于危难之际。陆游为了御侮救国,才不甘心仅仅当一名文士。“击狂胡”是一个战士的本分,“草军书”是一个从戎的文士力所能及的工作。诗人没有把文与武对立起来,也不用“投笔从戎”一类的成语,说明他想得很实际。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际却十分不幸:“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人生最宝贵的光阴是在20岁至50岁之间。诗人希望在这30年间为恢复祖国河山发挥自己的才干,并积极为实现这一愿望而奔走四方,但结果实在令人失望;虽行年五十,却依然是一介瘦儒。诗人内心满是愤懑之气。他想尽情地喷发出来,但官场的险恶处境又不允许他这样做,因此只好用一个“犹”字略事点染。这在艺术上恰如蚌病成珠似的,成全了作者。对于五七言古诗来说,“气”是十分重要的。气盛而敛,风骨自振,字字句句都富于感人的力量。反之则必然格卑句弱,缺乏动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二十句就观大散关图之所见生发感想。这种感想,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主要借观图一事表述自己的战略意图。大散关一带,山川有险阻之势可凭,人民有忠勇之气可用,加上关中为秦汉故都,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可资借鉴。如若先据有关中,再东向而出,便势如破竹,可以把女真贵族军事集团一举赶出中原。这一层次,作者把议论与抒情结合起来,并从地理、人事、历史三个方面着笔,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大散陈仓间”,不是单指大散关与陈仓县之间的一小段地区,而是泛指关中广大地区。“劲气钟义士”是说关中人民气劲志刚,是绝不肯长期屈从于金人的统治,必然会奋起反抗的。这在忠义之士身上体现得最为集中。人民渴望收复失地,复兴宋室,这对南宋朝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可与共壮图”一句,正是提醒南宋朝廷不要辜负关中人民的爱国心愿。“坡陁咸阳城,秦汉之故都”两句,进一步从历史的角度申述先取关中地区对于建立帝王之业的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南宋最高统治者已经没有秦、汉两朝开国皇帝的气魄。他们偏安江左,歌舞升平,完全无意于恢复中原,所以诗人不得不沉痛地发出了悲凉的哀吟:“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

  第二层次主要是想象自己擘画的战略意图实现后的胜利景象。“安得从王师,泛扫迎皇舆?”这两句是说,诗人十分希望随从王师攻入关中,进而收复中原,迎接銮舆回到汴京。从此以后,南北限隔的现象不复存在了,交通也由此而通畅:“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沦陷区光复后,各地的货物源源不绝地运到了汴京:“士马发燕赵,布帛来青徐。”遭受严重破坏的汴京开始重建了:“先当营七庙,次第画九衢。”被击败的金朝军队衰弱不堪,朝廷只需派出一支偏师便可把金朝最高统治者俘虏过来:“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于是一切都恢复了太平盛世的景象:“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唐太宗李世民校猎有获,每亲献禽于大安宫(参阅《旧唐书·太宗纪》)。诗人用此故实,表明他不仅想恢复中原、统一祖国,而且还希望政治清明、天下大治。

  这两个层次在全诗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借观图所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是一;诗人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借观图所思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是二;诗中崇高的爱国激情和强烈的报国宏愿与诗人穷愁潦倒的“癯儒”形象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油然而生对软弱无能的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愤恨,这是三。从感情结构上说,由于这两个层次着笔的角度各不相同,表达的感情也就有所区别。第一层次着眼于现实,感情比较冷静,略带悲慨;第二层次偏重于幻想,感情比较奔放,显得乐观自信。用幻想中的成功和欢乐来填补现实中的不足,以乐语写哀,可以在艺术上收到最佳的美学效果。本诗读来倍觉悲壮动人,实有得于此。

  最后四句倾诉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悲楚情怀。“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话虽是从正面说的,但反面的意思却十分明白:那些醉生梦死、不图恢复的昏庸之辈虽然还活着,但与 蝼蚁没什么两样。用冲和的语气来表达愤激的感情,这比之横眉怒斥更为深沉有力。但南宋统治集团既定的国策是不会改变的,因此诗人终于不能有所作为。“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两句,可以说是诗人在百般寻求解脱而又实在无法解脱的情况下的自嘲与自慰。恢复国土,人人有责,这样的“志”,本无可嘲而自嘲,愈显出诗人受压抑之深和无可奈何之叹。临了,只能借酒浇愁。无奈诗人燃烧的爱国热情不是几杯浊酒所能浇下去的,酒入愁肠,醉胆开张。诗人的满腔怨愤已不能自己,但诗中仍不敢显言,只用一个“空”字微微逗出。全诗到此打住,但感情的波涛仍在激荡。陆游此诗写于嘉州。他在《读岑嘉州诗集》中赞扬岑诗道:“笔力追李杜”明代诗人边贡云:“称其近于李杜,斯可谓知言矣。”(《岑嘉州诗集》明正德十五年济南刻本《刻岑诗成题其后》)陆游此诗不仅爱国激情浩乎沛然与岑诗一脉相承,而且在“笔力追李杜”这一点上,亦与岑诗相仿佛。诗人由观大散关图而想到如何对中原用兵,又从用兵成功的幻想而回归到冰冷的现实;诗人最不愿意纸上谈兵,而最后又不免纸上谈兵。主观与客观的对立与冲突,给全诗灌注了一股郁勃不平之气。这与杜诗沉郁的风格十分相近。全篇兴会飙举、骨力豪健、词气发扬踔厉、流吐似不费力,这又酷肖李白的诗风。

参考资料:
1、 陆坚 主编.陆游诗词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0:65-69

guānsǎnguānyǒugǎn

yóu sòngdài 

shàngkuáng xiàcǎojūnshū 
èrshíbàozhì shíyóu 
sǎnchéncāngjiān shānchuānpán 
jìnzhōngshì gòngzhuàng 
tuóxiányángchéng qínhànzhī 
wángǎi gōngshìshēngchūn 
āncóngwángshī xùnsǎoyínghuáng 
huánghán hǎitōngzhōuchē 
shìyānzhào láiqīng 
xiāndāngyíngmiào huàjiǔ 
piānshīhàn qīngguānshòu 
shàngshòu寿āngōng zhèngguānchū 
zhàngyuàn lóushū 
zhìhào zuìdǎnkōngmǎn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桐叶晨飘蛩(qióng)¹夜语。旅思(sī)²秋光³,黯(àn)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wèi)应如故。
译文:我于深秋时节从前线奉调回京,一路上但见枯黄的桐叶在晨光中飒飒飘落,又听到寒蛩不停地在夜里悲鸣。面对如此萧瑟的秋景,想到回京后再也难以受到重用的现实,心中十分沮丧灰暗。忽然忆起当年在前线横戈盘马、纵横疆场的战斗生活,那大散关上和清渭之滨大概还战事依旧吧。
注释:¹蛩:蟋蟀。²旅思:旅愁。³秋光:点明时节,秋天。⁴黯黯:暗淡。⁵长安:借指南宋首都I临安。⁶横戈、盘马:指骑马作战。⁷散关:即大散关。⁸清渭:渭河。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¹。早信²此生终不遇³。当年悔草长杨赋
译文:想到将来黯淡的前途,我顿时萌生了驾舟隐居江湖的想法,只可惜自己早就了然于胸的那套北伐抗金策略无人可以托付,不能让其继续为恢复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果早知道我的一腔爱国之志和作战策略终不会得到皇上的理解和采纳,我当年又何必煞费苦心地去劝谏皇上呢?
注释:¹付:托付。²信:知,料。³不遇:不获知遇以展抱负。⁴长杨赋:汉扬雄所作。常把扬雄看做怀才不遇的人。

  在一片秋天景色的旅途上,他看到桐树叶子在早晨飘落,又听到吟蛩[蟋蟀]在夜间鸣叫。这些标志秋光的落叶和虫鸣,更加勾起了他旅途的心事。 “旅思”,旅途的愁绪。他遥望通向京城临安的道路,觉得它分外暗淡。这里作者用唐代都城长安(当时在金占领下)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黯”是暗淡的意思。这不仅是写实,也还有象征的意味。因为这时他在主和派排挤下被罢了官,从此远离朝廷,也就更难以实现他抗金报国的理想了。

  这时涌上他心头的,不是对官职的眷恋,而是那一段最不寻常的战斗经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南郑,他曾经“横戈盘马”,亲临前线。回想起来,至今还是那么令人神往。“戈”古代一种长柄武器。“盘”是回旋的意思。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前线的大散关和渭水清流。在渭河上,他曾雪夜强渡;在大散关,他曾守关拒敌。在这两个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现在,他多么想知道,那大散关和渭河,是不是仍然同他在前线时一样啊!看,他的所谓旅愁,不是哀叹岁月,也不是感伤劳苦,他是在系念着关系国家命运的前线,怀念着那实现他崇高理想的地方。这是一种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的旅愁。

  当他在怀念前线的时候,罢官的现实还迫使他思考以下的问题:“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陆游的家乡山阴地接杭州湾,临江近海。“江海轻舟”,驶往江海的小船,这里用来代表驶往家乡的小船。“具”是具备。这三句意思说,今天已经有了回乡的小船,意味着已经罢了官,可以回乡退隐了,然而,那对付金兵、收复失地的军事韬略和计划,却没有人可以托付,使他难以放心啊。原来,陆游不仅是诗人、词人,他还熟知军事,在南郑前线任职时,曾经向川陕安抚使(边防军事机关的长官)王炎提出过恢复中原的进军策略,由于朝廷的苟且偷安,他的北伐之志一直未能实现。所以,我们对他“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的心情,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想到这里,他的感情不由得从慨叹转为激愤。遭遇的相似,使他想起了西汉著名词赋家扬雄。扬雄曾经写《长杨赋》讽谏汉成帝游猎于长杨宫。他很有才华,但一直未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陆游回顾自己一片爱国赤诚而终于不为朝廷所用,他以难以遏止的气愤之词来结束作品:“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如果早就料到(信)我这一生始终不会被了解,任用(不遇),我当初又何必象扬雄写(草)《长杨赋》那样忠心耿耿地献计献策呢!

diéliànhuā ·tóngchénpiāoqióng

yóu sòngdài 

tóngchénpiāoqióng qiūguāng ànànchángān héngpánchù sànguānqīngwèiyīng 
jiānghǎiqīngzhōujīn juànbīngshū tànrén zǎoxìnshēngzhōng dāngniánhuǐcǎochángyáng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东望山阴¹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译文: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写满纸,流着两行思乡怀亲的眼泪。时恐怕已是明年的事待得回信。
注释:¹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陆游的家乡。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寄语红桥¹桥下水,扁(piān)²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mèi)³,鬓(bìn)几缕茶烟里。
译文:遥问家乡红桥下的流水,何日才能驾扁舟到桥下寻找我的兄弟?我走遍天涯,已真的感到衰老疲惫。愁思满怀,长夜难寐。两鬓已白丝间黑发,在茶烟缭绕中虚度光阴令人悲。
注释:¹红桥:又名虹桥,在山阴近郊。²扁舟:小船。³愁无寐:愁中失眠。⁴鬓丝:形容鬓发斑白而稀疏。⁵茶烟:煮茶时冒出的水气。

  上片起二句:“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蜀中与故乡山阴距离之远,为后文写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发端。“写得家书空满纸”和“流清泪”二句,是为着写思家之情的深切。“空满纸”,情难尽:“流清泪”,情难抑,作者的伤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作者道不尽的酸楚,岂是“家书”能表述清楚的。“书回已是明年事”句,紧接写信的事,自叹徒劳;又呼应起二句,更加伤感。一封家信的回复,竟要等待到来年,这种情境极为难堪,而表达却极新颖。

  前人诗词,少见这样写。这一句是全词意境最佳的创新之句。这种句,不可多得,也不能强求,须从实境实感中自然得来。陆游心境如此,感触自心中油然而发,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下片起二句,从思家转到思念仲高。“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巧妙地借“寄语”流水来表达怀人之情。红桥,在山阴县西七里迎恩门外,当是两人共出入之地,词由桥写到水,又由水引出扁舟;事实上是倒过来想乘扁舟沿流水而到红桥。词题是寄仲高,不是怀仲高,故不专写怀念仲高专写怀念高,只这二句,而“兄弟”一呼,已是情义满溢了。

  况寄言只凭设想,相寻了无定期,用笔不多,而酸楚之情却更深一层了。陆游离开南郑宣抚使司幕府后,经三泉、益昌、剑门、武连、绵州、罗江、广汉等地至成都;又以成都为中心,辗转往来于蜀州、嘉州、荣州等地在奔波中年华渐逝,已年届五十,故接下去有“行遍天涯真老矣”之句。这一句从归乡未得,转到万里飘泊、年华老大之慨。再接下去二句:“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典故用自杜牧《题禅院》诗:“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陆游早年即以经济自负,又以纵饮自豪,同于杜牧;而后老大无成,几丝白发,坐对茶烟,也同于杜牧。身世之感相同,自然容易引起共鸣,信手拈用其诗,如同已出,不见用典的痕迹。这三句,是向仲高告诉自己的生活现状,看似消沉,实际则不然。因为对消沉而有感慨,便是不安于消沉、不甘于消沉的一种表现。

  这首词从寄语亲人表达思乡、怀人及自身作客飘零的情状,语有新意,情亦缠绵,在陆游的词中是笔调较为凄婉之作。它的结尾看似有些消沉,而实际并不消沉,化愤激不平与热烈为闲适与凄婉,又是陆诗与陆词的常见意境。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386-1387

jiāào ·zhònggāo

yóu sòngdài 

dōngwàngshānyīnchùshì <style= "color:red; " >  < /span>wǎnglái<style= "color:blue; " >  < /span>wànsānqiān <style= "color:red; " >  < /span>xiějiāshūkōngmǎnzhǐ <style= "color:red; " >  < /span>liúqīnglèi <style= "color:red; " >  < /span>shūhuíshìmíngniánshì <style= "color:red; " >  < /span>
hóngqiáoqiáoxiàshuǐ <style= "color:red; " >  < /span>piānzhōuxúnxiōng <style= "color:red; " >  < /span>xíngbiàntiānzhēnlǎo <style= "color:red; " >  < /span>chóumèi <style= "color:red; " >  < /span>bìncháyān <style= "color:red; " >  < /span>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雨余¹溪水掠²(dī)平,闲看村童谢晚晴³
译文:雨后的溪水漫过堤岸快要跟堤相平,闲来观看村童们感谢老天向晚初晴。
注释:¹雨余:雨后。²掠:拂过,漫过。³晚晴:放晴的傍晚夕阳。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竹马¹(liàng)(qiāng)²冲淖去,纸鸢(yuān)³(bá)(hù)挟风鸣。
译文:有的骑着竹马跌跌撞撞冲进了烂泥坑,有的放着风筝,风筝横冲直撞的迎风飞鸣。
注释:¹竹马:儿童游戏,折竹骑以当马也。桓温少时,与殷浩共乘竹马。²踉蹡:跌跌撞撞,行步歪斜貌。³纸鸢:风筝,俗称鹞子。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三冬¹暂就儒生²学,千耦(ǒu)³还从父老耕。
译文:冬季的三个月就跟着塾师学习,农忙时节就回家跟随父兄耕田种地。
注释:¹三冬:冬季的三个月。古代农村只在冬季三个月中让儿童入学读书。²儒生:这里指塾师。³千耦:指农忙景象。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识字粗堪¹²(fù)³,不须辛苦慕公卿。
译文:识字勉强能够应付租税劳役就好,辛苦读书不需要羡慕王公贵族。
注释:¹粗堪:勉强能够。²供:应付。³赋役:租税劳役。不须:不必要。

  此诗写闲居时的生活。诗中生动地勾勒出村童们在刚放晴的傍晚种种嬉戏的情态,同时也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情趣和农民朴实、知足的思想。

  首联“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写足诗题中童戏和静观的含蕴。

  颔联“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则详写童戏的内容。这两句写出了村童游戏的原汁原味,若没有对乡居生活的沉潜体验,很难写出这样极富生活气息的语句。

  颈联则宕开一笔由近及远,由实转虚,将时空的观照视角拉伸予以远观,读者眼前出现了另外一幅画面:村童农忙时节跟随父兄力田耦耕,在春种秋收中,体会稼穑的艰辛、人生的至理;冬闲时则入塾学习,粗通文墨。这样的生活方式正是刚刚经历宦场炎凉的诗人所欣羡的。

  尾联联提及当时宋朝实景:农夫冬闲跟着村里的穷书生学习,但这只是学习极基础的东西,为的是在立契,作保时不被蒙骗。 。

  这首诗是陆游免官闲居后的人生体验,是其厌恶官场倾轧、追求澄明心境的写照。不过,诗题中一“观”字,却无意识中流露了真实心态,“观”在这里乃静观、旁观之意,并非完全融入其中与村民浑然一体士大夫的特殊身份决定了陆游可以唯美的眼光透视田园生活,却不一定真能躬行。

参考资料:
1、 王新龙编著. 陆游文集 上[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1.03.第7-8页

guāncūntóngshàng

yóu sòngdài 

shuǐlüèpíng xiánkàncūntóngxièwǎnqíng 
zhúliàngqiāngchōngnào zhǐyuānxiéfēngmíng 
sāndōngzànjiùshēngxué qiānǒuhuáncónglǎogēng 
shíkāngōng xīngōngqīng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lǎn)向沙头醉玉瓶¹,唤君同赏²小窗明。夕阳吹角(jiǎo)³最关情
译文:懒得再去沙洲边饮酒,和你一起欣赏窗外风景。黄昏时分吹起的号角最能牵动情怀。
注释:和无咎韵: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南宋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官至吏部尚书。与陆游友善,多有唱和,工词,有 《南涧甲乙稿》。¹玉瓶:此处指酒瓶,称玉瓶,是美化的修辞手段。²同赏:一同欣赏。³夕阳吹角:黄昏时分吹起号角。⁴关情:牵动情怀。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忙小苦多闲小¹少,新愁²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译文:忙碌的日子很苦,休闲的日子很少;新添的忧愁往往在旧愁中生出。他乡没有友人陪伴,害怕你去远行。
注释:¹闲小:休闲的小子。²新愁:新添的忧愁。

  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两月,登临金、焦、北固,观江景、 饮美酒的机会一定是很多的,在即将离别之际,更感到相聚时间的宝贵,多在一起说说话,比什么都强,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才会有“懒向沙头醉玉瓶”一句。这一句是有所本的,杜甫的《醉歌行》有句云:“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这首词的头一句即由此而来,不但词语极相近似,而且透露了分手离别的含意。既然懒得再去观景饮酒,那么,更好的选择就是“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了。夕阳引发依恋之情,暮角引发凄凉之感,此情此感共同组成了一种适于促膝倾谈的环境气氛,所以说它“最关情”。但此时的“情”究竟是什么,却因为它的千头万绪而难以表述得清晰具体。

  《浣溪沙》的下片头两句,大都要求对偶,故而往往是作者最着力的地方。陆游写在这儿的对联虽然浅显如同白话,但其说忙说愁仍是概括笼统,并不得其具体要领。写到最后“客中无伴怕君行”一句,则以其直言无隐、真情流露打动读者,并将依依惜别之情和盘托出。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编著.陆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15-16

huànshā ·jiùyùn

yóu sòngdài 

lǎnxiàngshātóuzuìpíng huànjūntóngshǎngxiǎochuāngmíng yángchuījiǎozuìguānqíng 
mángduōxiànshǎo xīnchóuchángjiùchóushēng zhōngbànjūnxíng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绿树暗长亭¹,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kān)闻。何况今朝秋色常,身是行人。
译文:长亭旁的绿树已变得苍黄,送别的筵席上几次举杯话别.常常害怕离别而不忍听那《阳关曲》,更何况如今秋色萧索身是远行人。
注释:¹长亭:古时于道旁每隔十常设长亭,故亦称“十常长亭”,以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清泪浥(yì)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¹,截断烟津(jīn)
译文:清泪沾湿了罗巾,人人都黯然伤神,一腔离恨就像不尽的江水一样深。哪里去找千尺的横江铁锁,在这烟水迷蒙的渡口截断江流。
注释:¹千寻横铁锁:王浚灭蜀后,继而起兵伐吴。吴人凭借长江天险,于水中横置铁锁、铁锥,抗拒北军,然晋师除锥熔锁,终无阻碍,顺流鼓棹,直捣三山。孙皓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率百官投降晋师,东吴遂亡。

  首二句回忆昔日送别友人的情景。坐落在长江边上的浮玉亭,是词人经常涉足的地方。暮春时节,他曾多次到此送友远行。饯宴在绿树繁茂、浓荫蔽日的亭子里举行。词人不停地举起酒杯,向挚友频频劝酒,殷殷话别,但行人和送者皆心绪不宁,为离别在即而不胜感伤。“阳关”句即描写这种恨别之情。“阳关”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代称,亦名《渭城曲》。此诗将人类普遍具有的感情——友谊,写得十分真挚感人,因此,它在当时就被谱上乐曲,作为“送别曲”、“友谊歌”而广为传唱,世称“阳关曲”或“阳关三叠”。词人这里说“阳关常恨”,是因为别时与友唱阳关,唱罢阳关别故人,而他经常与友分别,故谓“常恨”;正因“常恨”,故再听到阳关唱起,就“不堪闻”了。“不堪”,意为禁不起。词的四五句写词人远行时的情景。陆游这次离开京口赴南昌任职,正是冷落清秋节。从前于春残花尽时与人分别,对方是行人,自己已觉伤心;今日秋风萧瑟,草木摇落,自己是行人,将别故人而远去,其悲伤之情当然要倍增于过去了。因此,此时此刻,词人的离别之恨和远行之悲,充盈胸臆,溢于颜面。

  下片仍写离情。饯宴将止,别离在即。居人和游子依依惜别,互相慰藉,想到别后天各一方,音讯难达,不禁黯然消魂,潸然泪下。“清泪”二句,生动地表现了居人和游子之间真诚而又深厚的友谊。下面“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语颇隽永,意蕴深邃。离愁别恨是十分抽象的东西,难以言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虽然以江水之无穷喻愁情之不尽的不计其数,但写得耐人寻味的佳句却殊鲜见。陆游的《浪淘沙》即景抒情,谓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居人),一半给我(游子)。如此描写,就把离恨的深重具体化、形象化了,能使人掂量离恨的轻重,体会分袂的痛苦,它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词末二句,更是涉想新奇,匠心别具。词人幻想若能得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使我不能远行,居人也可将我留住,这该有很好的事,但这是不可能的。这种幻想,表达了词人希冀与友人长在一处永不分离的良愿,也反映了词人与挚友不忍分别但又不得不别的痛苦。

  这首小令,开篇回忆往昔我送友人,接着跌进一层,状绘今日友人送我,最后通过幻想来写不忍分离,把别意写得缠绵悱恻,读来颇有余味。

làngtáoshā ·dānyángtíngshàngzuò

yóu sòngdài 

绿shùànchángtíng zūn yángguānchánghènkānwén kuàngjīnzhāoqiū shēnshìxíngrén 
qīnglèiluójīn xiāohún jiānghènqiàpíngfēn ānqiānxúnhéngtiěsuǒ jiéduànyānjīn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译文:红桥梅市远处山峦横亘,白塔下樊江春水潺潺。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译文:花香扑人,便知天气暖和了;天气晴和,喜鹊的叫声透过树林传出来。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坊场¹酒贱贫犹醉,原野泥²深老亦耕。
译文:坊场浊酒价格低廉以至于穷困的我也能喝醉,农忙时节山林田间农人都在忙着耕种。
注释:¹坊场:指官设之专卖场。²泥:原作“年”,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最喜先期官赋(fù)¹足,经年无吏叩柴荆(jīng)²
译文:最使人开心的莫过于赋税交齐,整年都不会有小吏来催租。
注释:¹官赋:犹言官课,公家所征之税。²荆:原作“门”,据钱仲联校注本改。此诗押八庚韵,作“门”显非。

cūnshū

yóu sòngdài 

hóngqiáoméishìxiǎoshānhéng báifánjiāngchūnshuǐshēng 
huārénzhīzhòunuǎn quèshēngchuān穿shùxīnqíng 
fāngchǎngjiǔjiànpínyóuzuì yuánshēnlǎogēng 
zuìxiānguān jīngniánkòucháijīng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粽包分两髻(jì)¹,艾束著(zhuó)危冠²
译文: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注释:¹粽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²危冠:高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旧俗方储药¹,羸(léi)躯亦点丹。
译文: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注释:¹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译文: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这首诗开篇点题,将时间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将地点定格为“山村”。此时此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的只是节日的气氛,有的只是淳朴的民风。更何况,石榴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盛开了呢!此情此景,怎一个“好”字了得!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今天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瞧,他先吃了两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着艾枝。然后又按照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忙完这些事情,含着微笑喝起酒来了。

  从作者对端午这一天的生活的具体描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至少从南宋开始,端午就有了纪念屈原和卫生保健的双重内涵。

  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陆游,由于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实现,只能像辛弃疾那样“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在欢乐中暗藏着多少伤感,在闲适中流露出多少无奈啊!

  这首诗语言质朴,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风光,那江南端午的风俗习惯,那字里行间的闲适惬意,浮现在我们眼前,感受在我们胸间。没有装饰,所以诗美;没有做作,所以情真。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写作境界。

mǎochóngshī

yóu sòngdài 

chóngshāncūnhāo liúhuāfán 
zòngbāofēnliǎng àishùzhuówēiguān 
jiùfāngchǔyào léidiǎndān 
xiéshì xiàoxiàngbēipán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采药¹归来,独寻茅店沽(gū)新酿(niàng)²。暮烟³千嶂(zhàng)。处处闻渔唱。
译文:采集药物回来,独自寻找村店买新酿造的酒。傍晚的烟霭云绕在高峻如屏障的山峰,听渔舟唱晚,声声在耳。
注释:¹采药:谓采集药物,亦指隐居避世。²新酿:新酿造的酒。³暮烟:亦作“墓烟”,傍晚的烟霭。⁴嶂:高峻如屏障的山峰。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醉弄扁(piān)¹,不怕黏(nián)²天浪。江湖上,遮回³疏放。作个闲人样。
译文:独酌新酿,不禁生起散发暮舟之意,不再怕连天波浪。放纵山水,这一回不受拘束。做一个闲散之人。
注释:¹扁舟:小船。²黏:连接。³遮回:这回,这一次。

  陆游晚年在故乡闲居,在这首词里宣称要“做个闲人”,其实,绝对的“闲人”是没有的,因为人们总要用各式各样的行为活动把自己生活的时间填满,那怕他们做的是些“闲事”。就拿这首《点绛唇》所写的内容来说,上山釆药、村店沾酒、湖滨钓鱼、水上行舟,似乎一点儿也没得“闲”。此外,做诗、填词、写文章,恐怕也被陆游列为“闲事”。其实呢,这是天大的正事。作为一名作家, 他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他所处的时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丰厚的精神财富,如此盛事大业,岂可 “闲事”视之。所谓“闲”是相对的,陆游

  所说的“闲”,里面还包含着一种对照的关系,把“隐”与“仕”相对照,把山林与朝廷相对照,隐于山林便得闲,仕于朝廷则得不到闲,他的褒贬取舍更是非常明显的。

  这首间一开头就提到采药,比较生新,其实,采药也是陆游闲居生活中一项活动内容。他懂得一点中医草药,有个头痛脑热的小病,自己也能处理,所以出行时总要带上一个药囊。对于自己的医道,他颇有自知之明,一抒声称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很差。这些情况都是从他的诗篇中零星窥知的。他有一首《小疾治药偶书》 (《剑南诗稿》卷八十),诗中把他的医术和“御戎之策”联系起来,说是“御戎虚上策,治疾阙全功”,自己治病缺乏全副的功能,就像在抵御异族入侵的问题上缺乏好办法一样。这个比喻值得玩味,可见陆游的爰国思想随时随地都可能流露出来。

  “醉弄扁舟,不怕粘天浪”两句,不只是一般的叙事写景,很可能寓含着比喻象征的意见。酒醉之后,划起小船,航行在波浪滔天的湖面上,却并不感到害怕,这是因为他的船是绝对安全的。对于镜湖来说,大浪接天不是实景而是夸张,是用以比喻“宦海”的风浪险恶。以前,身在宦海之中,升降浮沉,随时有覆舟之险,如今回乡作闲人,已然脱离风险,有点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意思。只不过这个比喻不太明晰,还不能给人以绝对的安全感,而作者的“不怕”只能是胆子大而已。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编著 .陆游词新释辑评 .北京 :中国书店 ,2001 :182-183 .

diǎnjiàngchún ·cǎiyàoguīlái

yóu sòngdài 

cǎiyàoguīlái xúnmáodiànxīnniàng yānqiānzhàng chùchùwénchàng 
zuìnòngpiānzhōu niántiānlàng jiāngshàng zhēhuíshūfàng zuòxiánrényà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