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禧元祀更元正,宿两新收放晓晴。
开禧元祀(sì)¹更元正²,宿两新收³放晓晴。
译文:开禧元年的元旦,做了两个晚上的四柱清册新收项天就放晴了。
注释:¹元祀:元年。²元正:正月元旦。³新收:财政用语。为“四柱清册” 中之一项。⁴晓:黎明。
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译文:过了午夜梅花就又添一岁,在梦中恍恍惚惚听到爆竹声。
方知人喜天亦喜,作麽钟鸣鸡未鸣。
¹知人喜天亦喜,作麽²钟鸣鸡未鸣。
译文:方才知道人开心上天也开心,怎么钟响鸡却还没有打鸣呢?
注释:¹方:方才。²作麽:怎么,为什么。
老子年龄君莫问,屠苏饮了更无兄。
老子年龄君莫问,屠苏饮了更无兄。
译文:我的年龄你就别问了,喝过屠苏酒以后也就没什么兄弟之分了。
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
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
译文:第一山上的第一亭,已经听说很久了,一直没能游览,简直辜负生命。
注释:盱眙军:位于南宋境内,紧邻淮河,治所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市)。东南第一山:盱眙境内的南山被北宋书法家米芾称为“第一山”。因此而得名。
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译文:如果不是因为有公事需要外出,怎么能够和高平一起游览此山呢。
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
万里中原青未了¹,半篙(gāo)淮水碧无情。
译文:站在山上北望中原,青翠万里,无边无际。低下头来俯视淮河,半篙碧水,浩浩荡荡。
注释:¹青未了:化用杜甫《望岳》“齐鲁青未了”诗句,来写望中的中原景色。
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
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
译文:天色渐晚,暮霭重重,凉风四起,我却浑然不觉,只凝视着淮河北岸荧荧的渔灯,痛断肝肠。
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
建隆¹家业大于天,庆历²春风一万年。
译文:宋太祖统一中原,建立宋朝,留下天大的家业,宋仁宗治理国家,盛世春风,太平安定。
注释:¹建隆:宋太祖的第一个年号,共四年(960年-963年)。²庆历:宋仁宗的年号,共八年(1041年-1048年)。
廊庙谋谟出童蔡,笑谈京洛博幽燕。
廊庙¹谋谟(mó)²出童蔡³,笑谈京洛幽燕
译文:到了徽宗朝,国家决策都出自童贯蔡京这样的奸臣之手,他们轻敌大意,想要在谈笑间收复幽燕之地,却最终给北宋朝廷带来莫大的危害。
注释:¹廊庙:指朝廷。²谋谟:谋划国家大政。³童蔡:童贯和蔡京, 均是宋徽宗时期手握大权的奸邪之臣。⁴京洛:唐代指长安、洛阳,北宋都于汴京,则指汴京、洛阳。⁵博:取。⁶幽燕:泛指今河北和辽宁南部地区,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为燕国,诗中实指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地域较幽燕要宽。
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
白沟¹旧在鸿沟²外,易水³今移淮水前。
译文:过去宋辽分界线在白沟一带,今天宋金的分界线却来到了淮河中流。
注释:¹白沟:属拒马河支流,在今天河北省保定市,是宋辽分界线。五代至宋时,白沟自今河北省定兴县西向东流,经今白沟河镇、霸县信安镇,直抵天津。宋辽以白沟为界,故又称界河。明初白沟改道,故道埋塞,今白沟河在河北省新城县东,北向南流。²鸿沟:战国魏惠王时所开运河,楚汉相争时一度以鸿沟为界,沟以西归汉,沟以东属楚。宋辽或宋金边界都与鸿沟无涉,作者是为组成“巧对”才把鸿沟扯了进来,句意只是说明宋与北方邻国的界河本在遥远的北方。³易水:在河北省西部,为大清河上源之一。易水同白沟一样是北宋北边的界河。自中原沦陷。宋室南迁,金宋界河一下南移千里到了淮河。《大清一统志)卷十《保定府·易水》:“易水在定兴县西南自易州流入与拒马河合,即中易也。”又同卷《拒马河》云:“白沟乃巨马支津,下流在今涿州界,自宋以来始号巨马为白沟。”易水既流入巨马河,宋以来号巨马为白沟,当亦可视易水为白沟,故万里诗以“易水今移淮水前”咏宋金之分界。
川后年来世情了,一波分护两涯船。
川后¹年来世情了,一波分护两涯²船。
译文:希望南北统一以后这种一水分治的局面能够结束,一河波浪可以护送两岸的舟船。
注释:¹川后:水神。²两涯:两岸。

  先析第二首,作者首先以饱满充沛的热情歌颂了宋太祖、宋仁宗,追述了北宋的历史。

  “建隆家业大于天,庆历春风一万年”,宋太祖结束了五代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宋王朝,;宋仁宗享国最长,达四十三年之久,政治比较清明,在庆历年间国力鼎盛,旧史家和小说、讲史人都爱以宋仁宗为宋极盛之世。因此诗人把他们作为民族景仰的代表来歌颂,这样起题以唤起爱国之思的手法是比较精简凝练的。

  颔联点出宋徽宗信任奸臣蔡京、童贯,本来收复幽燕是应该的,但应该从政治、军事上充分准备,而宋徽宗信用的奸臣却以笑谈出之,结果收复幽燕落了空,为国家造成损害。

  颈联紧承颔联,指出了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与金约和造成了“易水今移淮水前"的局面。易水是河北的一条河,与白沟河相通,用以象征宋辽的分界线。而今宋和金的分界线却南移到了淮河,感慨是深沉的。

  尾联最后表达了作者的愿望,愿国家强大,恢复中原,要改变淮河“两岸舟船各背驰”的局面,同时也只有在中原恢复之后,淮河才不成为界河,才可以“一波分护两涯船”。

  第二首的历史背景明了之后,就不难读第一首了,万里的诗以白描、不掉书袋,不避俚俗著名,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和眼前景物中,寻找题材。并能以新鲜活泼的笔触,发抒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人感到意境清新感情真挚。此诗首联“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便是以非常接近白话的语句开始的。除“第一山"需要略加诠解外,没有一个难字。“第一山”在此诗里具有唤起读者注意,敲起国土沦丧的警钟作用,一开头就使人感到盱眙军这里不平常,使人感到作者在另一首《初人淮河四绝句》所表达的“人到淮河意不佳”的沉重气氛。颔联“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紧紧申明首联,若不是受朝命来接待金国使臣,是不会到这样一个最前线的要地的。颈联“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倾泻了作者对中原的无限深情,表达了作者对在金人残酷统治下广大北方人民的怀念。

  中原是华夏古老文化发祥之地,也是宋代的兴王之地,北宋的列祖列宗都葬在河南,然而因为宋徽宗的昏庸,以致入于金人之手,滔滔的淮水把本是一家的人民分割成两地而居,长期得不到统一,碧绿的淮水真是无情。这正如作者在《初入淮河》所说的“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淮河两岸的人民还不如淮河中的鸥鹭,可以“北去南来自在飞”。还不如天边的归鸿,可以“一年一度到江南”。因此颈联十四个字表达了统一和收复失地的心愿,用非常经济的笔墨,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尾联“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鱼灯隔岸明" ,对全诗再作一次概括,在暮霭苍茫的时候,从盱眙东南第一山北眺,可以看见被金人统治的淮河北岸渔火,那儿的人民该有多少辛酸和苦难,他们会有多少不堪忍受的痛苦要向亲人诉说,可是滔滔的淮河无情地把他们要想倾诉的话隔住了,而南岸的赵宋小朝廷却歌舞湖山,没有一丝一毫的雄心壮志去恢复失地。在这样临高远眺的时刻,望淮北,念中原,想南方,怎能不使诗人肠断心伤。

  杨万里的诗风着意创新,“(故)其争新也在意,而不在词,当其意有所得,虽村夫牧竖之俚言稚语一切阑入,初不以为嫌,及其既成,则俚者转觉其雅,稚者转觉其老”(赵翼《杨诚斋诗集序》)。此诗在词汇上如“不因”、“小出”、“那得"都是当时的口语,但经过他巧妙的组合,完全不觉得质俚无文,真做到了赵翼所说“俚者转觉其雅,稚者转觉其老”。全诗音节铿锵,余韵悠扬,在他的诗集中,应该算是上品。

参考资料:
1、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6:1166-1168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¹一两枝。
译文:在城中忙碌错过了看梅花的时期,今天在僧寺的窗前意外看到了几枝。
注释:¹僧窗:僧寺的窗户。
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
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
译文:只要看到就很高兴哪管时间晚,更何况是梅花半开。
注释:¹犹:任然,还。
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
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
译文:今冬无雪无关紧要,只是少了它对梅的陪衬。
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译文:月落山中空寂,虽然无酒但有写成的诗也足以慰藉内心的孤独。
仰头月在天,照我影在地。
仰头月在天,照行影在地。
译文:抬头仰望明月,它正高悬天宇,却将行的身影映照在平地。
我行影亦行,我止影亦止。
行行影亦行,行止影亦止。
译文:行一行走,它便随着行移动,行若停步,它也跟着静止。
不知我与影,为一定为二。
不知行与影,为一定¹为二。
译文:弄不清行和行这影子,究竟是一人还是两人。
注释:¹定:问词,意为究竟是、还是。
月能写我影,自写却何似。
月能写¹行影,自写却何似²
译文:那月亮既能画出行的身影,让它自画却又会怎样。
注释:¹写:描摹,摹画。²何似:像什么,怎么样。
偶然步溪旁,月却在溪里。
偶然步溪旁,月却在溪里。
译文:无意间慢步走到溪边,月亮又悄悄藏在了水底。
上下两轮月,若个是真底。
上下两轮月,若个¹是真底²
译文:天上水中两轮明月,也不知哪轮才是真的。
注释:¹若个:哪个。²真底:真的。
为复水是天,为复天是水。
为复¹水是天,为复天是水。
译文:莫非这水便是天空,或者那天原本也是一泓清水。
注释:¹为复:抑或、还是。

  诗名为赏月,却紧扣题中“玩”字,描绘了夏夜如水的月色与诗人玩月的率直天真情怀,表现了诗人与月为友和热爱宁静恬淡田园生活的情趣。全诗语言通俗,意象活泼,气韵灵动,诙谐有致。

  该诗起始到“我止影亦止”四句为第一部分,语意浅近而转折自然。诗人独步于溶溶月色下,舒心惬意,自然地抬头仰望在天之月。仰望之余,循着朦胧的月辉,月光酒在诗人身上,在地上投了诗人的身影。这时诗人的目光也由天及地,由我及影,不免在万簌俱寂的月夜下徘徊漫步,观察到“ 我行影亦行,我止影亦止”的自然现象。夏日原本极热极闷;可是太阳西垂,皓月东升,清辉驱暑,月色生凉。诗人此时此刻也因宁谧的氛围与皎然的月辉而产生遐想幽思,自然地将天上的明月、伫立的诗人和地面的只影联系起寻思一番。

  “不知我与影”到“自写却何似”四句为第二部分。诗人投目在天,顾影于地,望月生情,由情及理,不免对自身、影、月提出了诗人与影是同一事物还是两码事的疑问:月能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留下影子,也能为诗人投下影,月能否也为月亮自己投下一个影,如果能的话,月亮自身将是什么样子,又在什么地方去寻求。诗人提出的问题不仅是古代自然科学家注意而研究的现象,也是哲学家和诗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因诗人爱月、玩月,所以问月也就顺其自然了。

  “偶然步溪旁”以下六句是该诗的最后一部份。“偶然步溪旁,月却在溪里”,诗人活动的空间随着“我行”而挪动变换,由庭院转向田野,从田野而步入溪畔。临近溪边,中天皓月竟在溪水之中。看见了水中的月亮,诗人担心天上的月亮不知是否还存在,必然要把目光再转向青空,“上下两轮月”,一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中;一在明净透底的溪水深处——这是何等绚丽而迷人的情景。一盘皎月已令人陶醉不已,而上下二月将更给人以兴味与遐想。诗人也自然进一步地追问,这上下二月,到底哪个是真的,那个是幻影。究竟水是天,还是天是水。因为天上湛蓝浩浩,溪水碧绿见底;天上挂的是一轮月,水中现的是月一轮,难于分辨。不知是天上的月落在水中,还是水中的月映在天空……诗人向得那么认真、执着而又有几分痴情了。

  该诗在连续的询问里戛然而止,诗人没有对水天月色作出任何回答,其实也毋须回答。而该诗的情趣与玩月的兴味全在这不答之中。该诗虽分三个部分,却都以月为中心而展开,而以“玩月”“问月”为线索而渐次深入。“玩月 ”玩得是否有情致、有哲理、有意趣全在诗人的奇想。杨万里无论玩月的方式、观月的角度、问月的内容、因月而产生的联想都与前人迥异。该诗“玩月”循着由月照人,因人投影,我行影随而展开第一个层次,用四句口语般的诗把诗人天真淳厚的情致凸现出来,不仅体现了七十八岁高龄的诗人对美好事物和田园景色的浓厚兴趣与不倦的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当然诗人若只把简单明了的自然现象推衍下去而不赋予其哲理意义,这样的“玩月”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也不会有任何艺术魅力。因而诗人笔锋一转, 展开了对自我、影、月三者关系的深思与探究,提出了在当时颇难说清的“月自写影”的疑问,使诗歌的内涵大为丰富。诗人的兴致并不停留于此,又将思维的空间扩大到从月到人、到影,并推向溪水,再掀起“天月、水月”之辨,使全诗波澜起伏,矢矫腾挪,层次丰富,显示了杨万里诗歌翻空出奇,善于活透的基本特征。

  杨万里的诗歌素以新奇幽默,活脱诙谐著称,强调自出新意,反对因袭。主张“作家各自一风流”,该诗颇能体现此点。杨万里该诗,决不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反之倒是“面目全新”。如诗中“仰头月在天”,“为一定为二”,“ 为复水是天”等口语般的句子在其他人的诗中是难于见到的,而这一切浅近如人意之语细加玩味又无不出人意外。此外,该诗粗略分析可分三个层次,但若细分则每两句又各为一小层次。两句一层,一层一转,一转一境,境境各异,看似断续,实则峰断云连。把各层串联起来的就是该篇的灵魂“玩月”,一切都随玩月而展开、生发,体现了该诗看似散缓,实则珠联的特点。而这联珠之线就是诗人热爱生活的浓厚情致,亦就是“玩月”的思想根源。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主编.《杨万里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02:第240-243页
日晚颇欲归,主人若见留。
日晚颇¹欲归,主人若见留。
译文:天色已晚我很想要回家,但是主人一直挽留。
注释:¹颇:很。
我非不能饮,老病怪觥筹。
我非不能饮,老病怪觥(gōng)¹
译文:我并不是不善饮酒,只是年老多病不能多喝酒呀。
注释:¹觥筹:酒杯和酒筹。
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
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
译文:主人的好意不能违背,虽然想走还是留了下来。
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
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
译文:我喝醉了主人就自动叫我别再喝了,醉了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
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zōu)¹
译文:走在归家路上仍是醉意浓浓头昏沉,只见夕阳已经落在山岭头。
注释:¹陬:角落,山脚。
竹里有人家,欲憩聊一投。
竹里有人家,欲憩(qì)¹聊一投。
译文:看到竹林中有人家,我想投宿一晚好休息一下。
注释:¹憩:休息。
有叟喜我至,呼我为君侯。
有叟(sǒu)¹喜我至,呼我为君侯。
译文:这户人家有一个老人家,他很高兴我来到,尊称我为‘君侯’。
注释:¹叟:老头。
造以我非是,俛笑仍掉头。
造以我非是,俛¹笑仍掉头。
译文:我告诉他我不是达官贵人,老人低头笑笑就回头走了。
注释:¹俛:同“俯”。屈身;低头。
机心久巳尽,犹有不平鸥。
机心久巳尽,犹有不平鸥。
译文:我想当官的心早就消磨干净了,可是还是有想当官的人啊。
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
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
译文:连种田的老农人都看不起我,我老了还能和谁做朋友啊!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译文:想知道这场春雨让万物多么欣喜,请听那河水流动震天动地的声音。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风乱万畴(chóu)¹青锦褥,云动千嶂(zhàng)翠瑶屏。
译文:大风吹过,万亩禾苗如同青色锦被,绿浪翻滚。山峰层层叠翠直插云霄似千座玉屏。
注释:¹畴:田地。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译文:行人隔着河水遥遥地对话,枝条忽然折断,让站在其上的白鹭受了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zèng)¹更无瓶。
译文:年年只为没粮做饭和酿酒而愁苦,今年愁的是没有更多的炊具和酒瓶。
注释:¹甑:煮酒之器。
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
侧塞(sāi)¹千山²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³
译文:山行途中只见千山相连,竟没有一丝缝隙。山峰高耸入云,山谷深如万丈,行路崎岖艰难。
注释:松源、漆公店:地名,当今在今皖南山区(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晨炊:早餐,做早饭,也指清晨起来做早餐。¹侧塞:积满充塞貌(积满充塞的样子)。貌,……的样子。²千山:极言山多。³崎岖: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
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昨朝¹曾过芙蓉渡²,寻到溪源一线初。
译文:昨天我曾路过芙蓉渡口,如今顺着溪流找到了狭窄如线的源头。
注释:¹昨朝:昨天。²芙蓉渡:地名。《江西通志》卷三十四:“芙蓉渡,在弋阳县西北九十五里。”

  这首诗状写峡谷险峻溪水深邃的奇景。“侧塞”形象地写出登山的情状。在山中左旋右转寻找去路,千峰万嶂,锯齿狼牙,重重叠叠,连个缝隙也没有,只好侧身像塞东西似的挤身前进。以动作写景,奇险历历。站在山腰一望,上抵青天,下临深井般的万壑,上下都是崎岖险阻,山势逼人,谷势吞身,多么惊心动魄。

  这很自然地使人联想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登天梯上仙界的惊险场面。从如此峭拔险怪的千山万壑中流出的溪水,自是奔涌奇幻。有时只能听到水声鸣响却无法看到曾经经过的芙蓉渡口。待找到溪源,依然像初进山看到的溪水一样狭窄如线,因为山势太陡太险了。作者通过移步易形,突出眼见,表现山溪奇险变幻,以小见大,以实代虚,含无尽趣味。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主编. 杨万里诗歌赏析集[M]. 成都:巴蜀书社, 1994:215-217.
2、 张秉戌主编. 山水诗歌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989:474-476.
晚日暄温稍霁威,晚风豪横大相欺。
晚日暄温¹稍霁(jì)²,晚风豪横³大相欺。
译文:夕阳的热力刚稍稍减退,粗暴蛮横的晚风便大肆吹来。
注释:¹暄温:晚日的热力。²霁威:语出《汉书·魏相传》:“为霁威严。”指怒气消逝,此指晚日的热力消散。³豪横:粗暴蛮横。
作寒作冷何须怒?来日一霜谁不知。
做寒做冷何须怒,来早¹一霜谁不知。
译文:无非一夜放寒,何须如此愤怒?明日一早降霜有谁不知道。
注释:¹来早:明天早晨。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

  该诗写晚风趁日落减威之际肆虐,“做寒傲冷”,凶暴欺人,诗人却正气凛然,嗤之以鼻“来早一霜谁不知”——你声嘶力竭地狂吼的结果,无非明日早晨降霜有谁不知道。这点小手段早已领教,世人都知。首句写晚日热力减弱,渐衰渐微,与次句晚风施展淫威互为转折与呼应,三四句则又一曲折,嘲笑晚风的一番造作,无非换来“来早一霜”而已,何必那样的豪横相欺。

  结尾“谁不知”三字内涵丰富,一笔三意:一者金人明里“议和修好”,暗里亡宋之心不死,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二者作者对迎接金使这一使命心知肚明,该行早有思想准备,泰然处之,绝不有辱使命;三者,向南宋朝廷报警,且不无讽其以降求和、逆来顺受之意。

参考资料:
1、 缪钺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6:第1172-1173页
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
后山勒¹水向东驰²,却被前山勒向西。
译文:后山阻隔住了水,水便向东奔涌而去。到了前山后,却被前山又一次阻隔,从而向西流去。
注释:松源、漆公店:地名,当今在今皖南山区(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晨炊:早餐,做早饭,也指清晨起来做早餐。¹勒:约束。²驰:疾行。
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道是水柔无性气¹,急声声怒慢声悲。
译文:说水柔和,没有脾气,但是你听水湍急时,声音似怒了一般,水缓慢时,声音却又让人感觉悲凉。
注释:¹性气:性情脾气。

  这是杨万里写的山溪的组诗。这不仅是一幅幅奇妙的山水画,而且也是作者的行迹图,大抵是从乐平入弋阳,过芙蓉渡,晨炊横塘,午憩马家店,再至松源。

  这首诗表面是写溪水性情,实际是借物抒情,表达作者对自由的追求。溪水像奔马一般,自由自在地向东急驰,生命得以活跃,多么惬意神爽。不料像奔驰的骏马被勒住马缰一样,“前山”硬逼溪水向西彻底改变方向,横杀志向,使得一向性情温柔的溪水发怒。

  此时急声变成了怒吼,反抗之情跃然纸上。溪水要求急速放开束缚,山却横阻无情,几经斗争,水速减慢了。这缓慢的水声像是发出不被理解的悲叹。作者抓住水速的急缓,抒写自己向往自由的情怀,独出机杼。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主编. 杨万里诗歌赏析集[M]. 成都:巴蜀书社, 1994:215-217.
2、 张秉戌主编. 山水诗歌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989:474-476.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
山北¹溪声²一路迎,山南³溪响送人行。
译文:山北面的溪流声一路迎接着我,山南面溪涧的流水作响为我送行。
注释:松源、漆公店:地名,当今在今皖南山区(在今江西弋阳与余江之间)。晨炊:早餐,做早饭,也指清晨起来做早餐。¹山北:山的北面。²溪声:溪涧的流水声。³山南:山的南面。⁴溪响:指溪涧的流水作响的声音。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也知流向¹金陵去,若过金陵²莫寄声³
译文:我知道溪水向金陵流去,若流过了金陵就不要向我传达声响了。
注释:¹流向:水流动的方向。²金陵:古邑名。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设金陵邑。³寄声:托人传话。

  这是杨万里写的山溪的组诗。这不仅是一幅幅奇妙的山水画,而且也是作者的行迹图,大抵是从乐平入弋阳,过芙蓉渡,晨炊横塘,午憩马家店,再至松源。

  这首诗写溪水行迹和声响,寄寓作者求静的感情。“山北”“山南”概括溪水曲折不断,作者行迹不止。作者以拟人手法,表现溪水对人的感情,十分动人。溪水不辞辛苦地从千山万壑之中一路伴人还归,又要热情地送作者远行,依依不舍,可谓情深意切。以“响”状情,尤为妙笔。

  但当作者得知它原来要伴随自己去京都寻求官职,却规劝它不要如此热情。其意蕴大概是说,克服困难去追求,在患难中重视友情,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是为追名逐利,就不值得称道了。这无疑是作者弃官求逸心境的写照。当然也更反衬山溪独特的意趣。平凡通俗流畅的诗句表现深刻的意趣是杨万里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参考资料:
1、 章楚藩主编. 杨万里诗歌赏析集[M]. 成都:巴蜀书社, 1994:215-217.
2、 张秉戌主编. 山水诗歌鉴赏辞典[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989:474-47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