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永日¹不可暮²,炎蒸毒我肠³
译文:漫长的白昼难以日暮,暑热熏蒸得我心如汤煮。
注释:¹永日:夏日昼长,故称。²不可暮:言似乎盼不到日落。³毒我肠:热得我心中焦燥不安。我,一作“中”。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安得万里风,飘飖(yáo)吹我裳。
译文:如何才能唤来万里长风,飘飘然吹起我的衣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昊天¹得华月²,茂林延³疏光。
译文: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
注释:¹昊天:夏天。²华月:明月。³延:招来。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仲夏¹苦夜短,开轩²纳微凉。
译文:仲夏之夜苦于太短,打开窗子享受一下微凉。
注释:¹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五月。²轩:窗。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虚明¹见纤毫,羽虫²亦飞扬。
译文:夜色空明能见到细微之物,昆虫也在振翅飞翔。
注释:¹虚明:月光。²羽虫:夜飞的萤火虫。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物情无巨细¹,自适²固其常。
译文: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
注释:¹巨细:大小。²自适:自得其乐。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念彼荷戈士¹,穷年²守边疆。
译文:于是我想到那些执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
注释:¹荷戈士:戍卒。²穷年:一年到头。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何由一洗濯(zhuó)¹,执热²互相望。
译文:怎样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无可奈何地互相观望!
注释:¹洗濯:洗涤,沐浴。²执热:苦热。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竟夕¹击刁斗²,喧声连万方。
译文: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喧呼声响遍四面八方。
注释:¹竟夕:整夜。²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三足有柄。白天用来做饭,夜晚敲击示警。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青紫¹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译文:青紫官服虽然加在他们身上,也不如早日回到故乡。
注释:¹青紫:贵官之服。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北城¹悲笳(jiā)发,鹳(guàn)²号且翔。
译文:华州城北吹响了悲凉的胡笳,鹳鹤哀号着四处飞翔。
注释:¹北城:指华州。²鹳鹤:水鸟名,即鹳,长嘴,能捕鱼。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况复¹烦促倦,激烈思时康²
译文:唉,这乱世已令人忧伤,再加上天热烦躁身体疲惫,我不禁热切地将太平时世盼想。
注释:¹复:一作“怀”。²时康:天下安康太平。

  《夏夜叹》描写的是窗下纳凉的情景,开始两句就是对酷暑的控诉:“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然后就是对清凉的期盼:“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后面就是他纳凉时的情形,接着是由此的所思:关中大旱,灾民流离失所,局势动荡,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已失去了信心。

  此章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这四句感叹白日漫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夜晚,酷暑难耐,使杜甫的心情烦躁。他希望能够唤来万里长风,疏解夏日的燥热。这几句日暮思风,引起下面八句的夜景。

  “昊天得华月”以下八句,描写的是夏日夜凉之景: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杜甫感叹仲夏之夜太过于短暂,白日漫长。他的诗真是道得了人民的心声啊,夏日的夜晚哪里是微凉啊,只能说不是很热罢了,要是夜再长一些,也许会凉快点儿!他打开窗户,能看到夜色下的细微之物、昆虫振翅飞翔。于是,他便由此联想到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物情各适,起下文征人。

  “念彼荷戈士”以下八句,描写的是夜热之感。杜甫由景联想到人,想到那些执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想到他们的痛苦,炎炎夏日怎么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只能无可奈何!他们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虽然身穿官服,却还不如早日回到故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末四句乃夜触所闻,而伤叹世事也,他期盼着太平盛世。在此时,他似乎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已失去了信心。

参考资料:
1、 海兵.杜甫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130

xiàtàn

 tángdài 

yǒng yánzhēngcháng 
ānwànfēng piāoyáochuīcháng 
hàotiānchūhuáyuè màolínyánshūguāng 
zhòngxiàduǎn kāixuānwēiliáng 
míngjiànxiānháo chóngfēiyáng 
qíng shìcháng 
niànshì qióngniánshǒubiānjiāng 
yóuzhuó zhíxiāngwàng 
jìngdiāodòu xuānshēngliánwànfāng 
qīngsuī zǎohuánxiāng 
běichéngbēijiā guànháoqiěxiáng 
kuàngfánjuàn lièshíkāng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江国¹(yú)²千里,山城近³百层。
译文:南国的江河众多,水程超过一千。岳阳城在巴陵山上,将近百层。
注释:¹江国:江河纵横的地方。²逾:越过。³近:将近。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译文:湖岸的风翻起晚浪,舟外的雪飘落灯前。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留滞风难尽,艰危气益增。
译文:留滞他乡,有风无用,艰危时局,气节弥坚。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图南¹未可料,变化有鲲(kūn)(péng)²
译文:打算乘风破浪,放舟南下,说不定就像扶摇直上的九天鲲鹏。
注释:¹图南:语出《庄子》,谓鹏背青天,下乘风脊,一凌霄汉,图度南冥。今用为表示事业发韧,具有雄心壮志。²鲲鹏:庄子所假托的大鱼大鸟。

  以“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气势宏博,旋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转写近景: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滞留风难尽,艰危气益增”: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风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接下来“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

  这首诗主要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它的创作背景应该从“大历三年(768)冬”推出,安史之乱发生于天宝十四年(755),这场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转变,也给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这点也反映到杜甫的诗歌当中,从“留滞风难尽,艰危气益增。”一句可以看出杜甫此时的心情是很失落的。也是很迷茫的。因为他说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安史之乱后的现实并未改变杜甫的忠君恋阙的心,但也流露出了一种迷茫的情绪。前途未卜,不知何去何从。其次,杜甫的诗歌十分重视炼字,他很讲究对仗,“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的对仗十分工整,其中“翻”和“洒”字用的也十分贴切。最后,杜甫在此诗中还用了典故,就是 “鲲鹏”,他引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前途的不可预料,非常贴切。

  整首诗歌以豪景与壮志衬托出豪迈基调,又以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参考资料:
1、 陈元生.历代长江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296

yuèyángchéngxià

 tángdài 

jiāngguóqiān shānchéngjìnbǎicéng 
ànfēngfānlàng zhōuxuěhándēng 
liúzhìcáinánjìn jiānwēizēng 
nánwèiliào biànhuàyǒukūnpéng 
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按鄜在凤翔东北,故曰北征。
皇帝二载¹秋,闰(rùn)八月初吉²
译文:肃宗即位的第二年,闰八月初一日那天。
注释:¹皇帝二载:即年(唐肃宗至德二年)。²初吉:朔日,即初一。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¹将北征,苍茫²³家室。
译文:我杜甫将要向北远行,天色空旷迷茫。
注释:¹杜子:杜甫自称。²苍茫:指战乱纷扰,家中情况不明。³问:探望。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¹遭艰虞(yú),朝野少暇(xiá)日。
译文:这时因为战乱,时世艰难让人忧虑,朝野很少有空闲的时日。
注释:¹维时:即这个时候。维:发语词。²艰虞:艰难和忧患。
维时遭艰虞,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¹,诏许归蓬荜(bì)²
译文:想来惭愧,因为只有我一人蒙受皇恩,皇上亲自下令允许我回家探亲。
注释:¹恩私被:指诗人自己独受皇恩允许探家。²蓬荜:指穷人住的草房。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筚。
拜辞诣¹(què)²,怵(chù)(tì)³久未出。
译文:我到宫阙拜辞,感到恐惧不安,走了好久尚未走出。
注释:¹诣:赴、到。²阙下:朝廷。³怵惕:惶恐不安。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jiàn)(zhèng)¹姿,恐君有遗失。
译文:虽然缺乏敢于谏诤的气魄,总惟恐皇上思虑有所疏失。
注释:¹谏诤:臣下对君上直言规劝。杜甫时任左拾遗,职属谏官,谏诤是他的职守。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¹主,经纬(wěi)²固密勿³
译文:皇上确是中兴国家的君主,筹划国家大事,本来就该要谨慎努力。
注释:¹中兴:国家衰败后重新复兴。²经纬:织布时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这里用作动词,比喻有条不紊地处埋国家大事。³固密勿:本来就谨慎周到。东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突厥族和东北少数民族的混血儿,其部下又有大量奚族和契丹族人,故称东胡。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fǔ)愤所切¹
译文:安史叛乱至今尚未平息,这使君臣深切愤恨。
注释:¹愤所切:深切的愤怒。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¹,道途犹恍惚。
译文:我只有挥泪告别,但仍恋念凤翔行宫,走在路上仍然神志恍惚,放心不下。
注释:¹行在:皇帝在外临时居住的处所。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chuāng)(yí)¹,忧虞(yú)²何时毕。
译文:如今天下尽是创伤,我的忧虑何时才能结束啊!
注释:¹疮痍:创伤。²忧虞:忧虑。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mí)¹逾阡陌²,人烟眇³萧瑟。
译文:我拖拖沓沓地穿过田间小路,不见人烟,到处一片萧条。
注释:¹靡靡:行步迟缓。²阡陌:田间小路。³眇:稀少,少见。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译文:路上遇见的人,有很多都是带着创伤,痛苦呻吟,有的伤口还在流血呢!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jīng)旗晚明灭¹
译文:我回头看看凤翔县,傍晚时,旗帜还忽隐忽现。
注释:¹明灭:忽明忽暗。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lǚ)¹饮马窟。
译文:向前登上一道道寒山,屡屡发现战士喂马饮水的泉源水洼。
注释:¹屡得:多次碰到。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bīn)¹入地底,泾(jīng)水中荡潏(yù)²
译文:到了邠州郊外,由于地势低凹,如同走入地底,泾水在邠郊中水流汹涌。
注释:¹邠郊:邠州(今陕西省彬县)。郊:郊原,即平原。²荡潏:水流动的样子。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¹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译文:猛虎蹲立在我的眼前,吼啸声震山谷,苍崖好像会崩裂一般。
注释:¹猛虎:比喻山上怪石状如猛虎。李白诗句:“石惊虎伏起。”薛能诗句:“鸟径恶时应立虎。”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zhé)¹
译文:今秋开满了菊花,石道上留下了古代的车辙。
注释:¹石戴古车辙:石上印着古代的车辙。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¹
译文:青云激发起高雅的兴致,隐居山林的生活也很欢悦。
注释:¹“青云”两句:耸入青云的高山引起诗人很高的兴致,他觉得山中幽静的景物也很可爱。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¹杂橡(xiàng)(lì)
译文:山里的水果都很散乱细小,到处混杂生长着橡树和山栗。
注释:¹罗生:罗列丛生。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译文:有的红得像朱砂,有的黑得像点点的生漆。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¹,甘苦齐结实。
译文:它们有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甜的或苦的,全都结了果实。
注释:¹濡:滋润。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miǎn)思桃源¹内,益叹身世拙²
译文:遥想那世外桃源,更加想到自己生活的世界真是太差了。
注释:¹桃源:即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²拙:笨拙,指不擅长处世。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¹望鄜(fū)(zhì)²,岩谷互出没。
译文:在坡陀上遥望廊州,山岩山谷交相出没。
注释:¹坡陀:山岗起伏不平。²鄜畤:即鄜州。春秋时,秦文公在鄜地设祭坛祀神。畤即祭坛。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¹
译文:我已来到了水边,我的仆人还落后在坡上(回头看,因为坡陡,以致他好像在树梢上一样)。
注释:¹木末:树梢。这两句是说杜甫归家心切,行走迅速,已到了山下水边,而仆人却落在后边的山上,远望像在树梢上一样。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chī)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译文:鸱鸟在枯桑上鸣叫,野鼠在田野乱穴间拱手而立。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译文:夜深时,我走过战场,寒冷的月光映照着白骨。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zú)¹
译文:回想起潼关的百万大军,那时候为何溃败得如此仓促?
注释:¹卒:仓促。这里指的是年(至德元年)安禄山攻陷洛阳,哥舒翰率三十万(诗中说“百万”是夸张的写法)大军据守潼关,杨国忠迫其匆促迎战,结果全军覆没。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¹
译文:让那秦中百姓,被残害致死。
注释:¹为异物:指死亡。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duò)胡尘¹,及归尽华发。
译文:何况我曾经堕入胡尘(困陷长安),等到回家,头发已经尽是花白了。
注释:¹堕胡尘:指年(至德元年)八月,杜甫被叛军所俘。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¹至茅屋,妻子衣百结²
译文:经过了一年多,回到这茅屋,妻儿衣裳成了用零头布缝补而成的百结衣。
注释:¹经年:一整年。²衣百结:衣服打满了补丁。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tòng)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译文:伤心得在松林放声痛哭,并激起回响,泉流也好像一起呜咽,声音显得悲伤极了。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译文:平生所娇养的儿子,脸色比雪还要苍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yé)¹背面啼,垢(gòu)腻脚不袜²
译文:看见了父亲就转过身来啼哭(分别很久显得陌生),身上污垢积粘,打着赤脚没穿袜子。
注释:¹耶:爷。²垢腻脚不袜:身上污脏,没穿袜子。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¹
译文:床前两个小女孩,补缀的旧衣裳刚过两膝(女儿长高了裙子太短了)。
注释:¹补绽才过膝:女儿们的衣服既破又短,补了又补,刚刚盖过膝盖。唐代时妇女的衣服一般要垂到地面,才过膝是很不得体的。绽,清代仇兆鳌的注本作“缀”。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译文:有海上景象图案的幛子裂开,因缝补而变得七弯八折。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¹及紫凤,颠倒在裋褐(hè)²
译文:绣在上面的天吴和紫凤,颠倒的被缝补在旧衣服上。
注释:¹天吴:神话传说中虎身人面的水神。此与“紫凤”都是指官服上刺绣的花纹图案。²褐:袄。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¹,呕(ǒu)泄卧数日。
译文:老夫情绪恶劣,又吐又泻躺了好几天。
注释:¹情怀恶:心情不好。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bó),救汝寒凛(lǐn)(lì)¹
译文:奈何囊中没有一些财帛,救你们寒颤凛栗。
注释:¹凛栗:冻得发抖。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dài)亦解包,衾(qīn)(chóu)稍罗列¹
译文:打开包裹取出化妆用的粉黛,被褥和床帐可稍稍张罗铺陈。
注释:¹“粉黛”两句:意思是,解开包有粉黛的包裹,其中也多少有一点衾、绸之类。
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¹头自栉(zhì)²
译文:瘦弱的妻子脸上又见光采,痴女自己梳理头发。
注释:¹痴女:不懂事的女孩子,这是爱怜的口气。²栉:梳头。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译文:学他母亲没有什么摆弄,清早梳妆随手往脸上涂抹。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¹²朱铅³,狼藉画眉阔
译文:一会儿涂胭脂一会儿擦粉,乱七八糟把眉毛涂得那么阔。
注释:¹移时:费了很长的时间。²施:涂抹。³朱铅:红粉。⁴狼藉:杂乱,不整洁。⁵画眉阔:唐代女子画眉,以阔为美。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译文:我能活着回来看到孩子们,高兴得好像忘了饥渴。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chēn)¹
译文:他们问我事情,竞相拉着我的胡须,谁能对他们责怪呼喝?
注释:¹嗔喝:生气地喝止。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¹在贼愁,甘受杂乱聒(guō)²
译文:反而使我想起困在贼窝的愁苦,我真的心甘情愿受他们杂乱吵嚷。
注释:¹翻思:回想起。²聒:吵闹。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¹焉能说。
译文:我刚回来要宽慰心情,生活料理、生计问题,那里还顾得谈论?
注释:¹生理:生计,生活。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至尊¹尚蒙尘²,几日休练卒³
译文:肃宗还流亡在外,几时才可以停止训练兵卒?
注释:¹至尊:对皇帝的尊称。²蒙尘:指皇帝出奔在外,蒙受风尘之苦。³休练卒:停止练兵。意思是结束战争。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气豁(huò)¹
译文:抬头看看天色的改变,觉得妖气正在被消除。
注释:¹妖气豁:指时局有所好转。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
阴风西北来,惨淡(dàn)随回纥(hú)¹
译文:阴风从西北吹来,惨淡地随着回纥。
注释:¹回纥:唐代西北部族名。
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
其王¹愿助顺²,其俗善驰突³
译文:回纥怀仁可汗愿意帮助唐朝,回纥的特性是善于驰骋冲击。
注释:¹其王:指回纥王怀仁可汗。²助顺:指帮助唐王朝。当时怀仁可汗派遣其太子叶护率骑兵四千助讨叛乱。³善驰突:长于骑射突击。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译文:回纥送来了五千个战士,赶来了一万匹战马。
送兵五千人,躯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¹,四方服勇决²
译文:这些兵马以少为贵,唐朝及其他民族都佩服回纥勇猛好斗。
注释:¹此辈少为贵:这种兵还是少借为好。一说是回纥人以年少为贵。²四方服勇决:四方的民族都佩服其骁勇果决。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¹,破敌过箭疾。
译文:所用的都像猛鹰飞腾,破敌比射箭的速度还要快。
注释:¹鹰腾:形容军士如鹰之飞腾,勇猛迅捷,奔跑起来比飞箭还快。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zhù)¹,时议气欲夺²
译文:皇上的心思,是虚心的期待争取回纥帮助,当时的舆论却颇为沮丧不愿借兵于回纥。
注释:¹圣心颇虚伫:指唐肃宗一心期待回纥兵能为他解忧。²时议气欲夺:当时朝臣对借兵之事感到担心,但又不敢反对。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¹指掌收²,西京³不足拔
译文:伊水洛水一带很快就可以收回,长安不必费力就可以攻拔,就可以收复。
注释:¹伊洛:两条河流的名称,都流经洛阳。²指掌收:轻而易举地收复。³西京:长安。⁴不足拔:不费力就能攻克。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xù)锐何俱发¹
译文:唐朝的官兵请求深入,全部是养精蓄锐,要收复敌占的地区,可不必等待。
注释:¹俱发:和回纥兵一起出击。
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
此举开青徐¹,旋瞻(zhān)²³恒碣
译文:此举全面反攻可以打开青州和徐州,转过来可望收复恒山和碣石山。
注释:¹青徐:青州、徐州,在今山东、苏北一带。²旋瞻:不久即可看到。³略:攻取。⁴桓碣:即恒山、碣石山,在今山西、河北一带,这里指安禄山、史思明的老巢。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¹积霜露,正气有肃杀²
译文:秋天本来就多霜露,正气有所肃杀。
注释:¹昊天:古时称秋天为昊天。²肃杀:严正之气。这里指唐朝的兵威。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¹
译文:祸机转移已到亡胡之年,局势已定,是擒胡之月。
注释:¹“祸转”两句:亡命的胡人已临灭顶之灾,消灭叛军的大势已成。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¹未宜绝。
译文:胡人的命运岂能长久,皇朝的纲纪本不该断绝。
注释:¹皇纲:指唐王朝的帝业。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¹,事与古先别。
译文:回想安禄山乱起之初,唐王朝处于狼狈不堪的境地,事情的发展与结果不同于古代。
注释:¹“忆昨”一句:意思是,追忆至德元年(年)六月唐玄宗奔蜀,跑得很慌张。又发生马嵬兵谏之事。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¹竟菹(jū)(hǎi)²,同恶³随荡析
译文:奸臣杨国忠终于被诛杀,同恶的人随着就被扫荡、瓦解、离析。
注释:¹奸臣:指杨国忠等人。²葅醢:剁成肉酱。³同恶:指杨氏家族及其同党。⁴荡析:清除干净。
奸臣竟葅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yīn)衰,中自诛褒(bāo)(dá)¹
译文:没有出现像夏及殷商那样的衰亡,是由于处死了像宠妃褒姒和妲己那样的杨贵妃。
注释:¹“不闻”两句:史载夏桀宠妺喜,殷纣王宠爱妲己,周幽王宠爱褒姒,皆导致亡国。这里的意思是,唐玄宗虽也为杨贵妃兄妹所惑,但还没有像夏、商、周三朝的末代君主那样弄得不可收拾。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¹²果明哲³
译文:像周代汉代能再度中兴,是靠像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的明哲。
注释:¹宣:周宣王。²光:汉光武帝。³明哲:英明圣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huán)¹陈将军²,仗钺(yuè)³奋忠烈。
译文:还有勇武有力的陈将军,执行诛讨奋发忠烈。
注释:¹桓桓:威严勇武。²陈将军:陈玄礼,时任左龙武大将军,率禁卫军护卫玄宗逃离长安,走至马嵬驿,他支持兵谏,当场格杀杨国忠等,并迫使玄宗缢杀杨贵妃。³钺:大斧,古代天子或大臣所用的一种象征性的武器。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¹²人尽非³,于今国犹活。
译文:如今若不是有你陈元礼将军,大家就都完了。
注释:¹微:若不是,若没有。²尔:你,指陈玄礼。³人尽非:人民都会被胡人统治,化为夷狄。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¹,寂寞白兽闼(tà)²
译文:凄凉的大同殿,寂寞的白兽闼。
注释:¹大同殿:玄宗经常朝会群臣的地方。²白兽闼:未央宫白虎殿的殿门,唐代因避太祖李虎的讳,改虎为兽。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
都人望翠华¹,佳气向金阙(què)²
译文:长安居民都盼望着皇帝的旗帜重临,好的气象会再向着长安宫殿。
注释:¹翠华:皇帝仪仗中饰有翠羽的旌旗。这里代指皇帝。²金阙:金饰的宫门,指长安的宫殿。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¹固有神²,扫洒数不缺。
译文:先帝园陵本来有神灵保佑,保护陵墓、祭礼全部执行不能缺失。
注释:¹园陵:指唐朝先皇帝的陵墓。²固有神:本来就有神灵护卫。
园陵固有神,洒扫数不缺。
(huáng)煌太宗¹业,树立甚宏达²
译文:伟大辉煌的太宗奠定了强盛的基业,他所创立建树的功绩,实在恢宏发达。
注释:¹太宗:指李世民。²宏达:宏伟昌盛,这是杜甫对唐初开国之君的赞美和对唐肃宗的期望。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杜甫的这首长篇叙事诗共有一百四十句,它像是用诗歌体裁来写的陈情表,是他这位在职的左拾遗向肃宗皇帝汇报他探亲路上及到家以后的见闻感想。它的结构自然而精当,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中兴国家的希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全诗分五大段,按照“北作”,即从朝廷所在的凤翔到杜甫家人所在的鄜州的历程,依次叙述了蒙恩放归探亲、辞别朝廷登程时的忧虑情怀;归途所见景象和引起的感慨;到家后与妻子儿女团聚的悲喜交集情景;在家中关切国家形势和提出如何借用回纥兵力的建议;最后回顾了朝廷在安禄山叛乱后的可喜变化和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对肃宗中兴的期望。这首诗像上表的奏章一样,写明年月日,谨称“臣甫”,恪守臣节,忠悃陈情,先说离职的不安,次叙作途的观感,再述家室的情形,更论国策的得失,而归结到歌功颂德。这一结构合乎礼数,尽其谏职,顺理成章,而见美刺。读者不难看到,诗人采用这样的陈情表的构思,是出于他“奉儒守官”的思想修养和“别裁伪体”的创作要求,更凝聚着他与国家、人民休戚与共的深厚感情。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痛心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涂炭,这是全诗反复咏叹的主题思想,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主要特作。诗人深深懂得,当他在苍茫暮色中踏上归途时,国家正处危难,朝野都无闲暇,一个忠诚的谏官是不该离职的,与他的本心也是相违的。因而他忧虞不安,留恋恍惚。正由于满怀忧国忧民,他沿途穿过田野,翻越山冈,夜经战场,看见的是战争创伤和苦难现实,想到的是人生甘苦和身世浮沉,忧虑的是将帅失策和人民遭难。总之,满目疮痍,触处忧虞,遥望前途,作程艰难,他深切希望皇帝和朝廷了解这一切,汲取这教训。因此,回到家里,他虽然获得家室团聚的欢乐,却更体会到一个封建士大夫在战乱年代的辛酸苦涩,不能忘怀被叛军拘留长安的日子,而心里仍关切国家大事,考虑政策得失,急于为君拾遗。可见贯穿全诗的主题思想便是忧虑国家前途、人民生活,而体现出来的诗人形象主要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诗人遥想桃源中人避乱世外,深叹自己身世遭遇艰难。这是全诗伴随着忧国忧民主题思想而交织起伏的个人感慨,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重要特作。肃宗皇帝放他回家探亲,其实是厌弃他,冷落他。这是诗人心中有数的,但他无奈,有所怨望,而只能感慨。他痛心而苦涩地叙述、议论、描写这次皇恩放回的格外优遇:在国家危难、人民伤亡的时刻,他竟能有闲专程探亲,有兴观赏秋色,有幸全家团聚。这一切都违反他爱国的志节和爱民的情操,使他哭笑不得,尴尬难堪。因而在看到山间丛生的野果时,他不禁感慨天赐雨露相同,而果实苦甜各别;人生于世一样,而安危遭遇迥异;他自己却偏要选择艰难道路,自甘其苦。所以回到家中,诗人看到妻子儿女穷困的生活,饥瘦的身容,体会到老妻和爱子对他的体贴,天真幼女在父前的娇痴,回想到他自己舍家赴难以来的种种遭遇,不由得把一腔辛酸化为生聚的欣慰。这里,诗人的另一种处境和性格,一个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的形象,便生动地显现出来。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坚信大唐国家的基础坚实,期望唐肃宗能够中兴。这是贯穿全诗的思想信念和衷心愿望,也是诗人的政治立场和出发点。因此他虽然正视国家战乱、人民伤亡的苦难现实,虽然受到厌弃冷落的待遇,虽然一家老小过着饥寒的生活,但是他并不因此而灰心失望,更不逃避现实,而是坚持大义,顾全大局。他受到形势好转的鼓舞,积极考虑决策的得失,并且语重心长地回顾了事变以后的历史发展,强调指出事变使奸佞荡析,热情赞美忠臣除奸的功绩,表达了人民爱国的意愿,歌颂了唐太宗奠定的国家基业,从而表明了对唐肃宗中兴国家的殷切期望。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诗人的社会理想不过是恢复唐太宗的业绩,对唐玄宗有所美化,对唐肃宗有所不言,然而应当承认,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是达到时代的高度、站在时代的前列的。

  综上可见,这首长篇叙事诗,实则是政治抒情诗,是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履职的陈情,是一位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忧生的感慨,是一位坚持大义、顾全大局的爱国志士仁人述怀的长歌。从艺术上说,它既要通过叙事来抒情达志,又要明确表达思想倾向,因而主要用赋的方法来写,是自然而恰当的。它也确像一篇陈情表,慷慨陈辞,长歌浩叹,然而谨严写实,指点有据。从开头到结尾,对所见所闻,一一道来,指事议论,即景抒情,充分发挥了赋的长处,具体表达了陈情表的内容。但是为了更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也由于有的思想感情不宜直接道破,诗中又灵活地运用了各种比兴方法,即使叙事具有形象,意味深长,不致枯燥;又使语言精炼,结构紧密,避免行文拖沓。例如诗人登上山冈,描写了战士饮马的泉眼,鄜州郊野山水地形势态,以及那突如其来的“猛虎”、“苍崖”,含有感慨和寄托,读者自可意会。又如诗人用观察天象方式概括当时平叛形势,实际上也是一种比兴。天色好转,妖气消散,豁然开朗,是指叛军失败;而阴风飘来则暗示了诗人对回纥军的态度。诸如此类,倘使都用直陈,势必繁复而无诗味,那便和章表没有区别了。因而诗人采用以赋为主、有比有兴的方法,恰可适应于表现这首诗所包括的宏大的历史内容,也显示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高度才能和浑熟技巧,足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用诗歌体裁来写出这样一篇“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的陈情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58-465 .

běizhēng

 tángdài 

běiguīzhìfèngxiáng zhìfàngwǎngzhōuzuò ànzàifèngxiángdōngběi yuēběizhēng 

huángèrzǎiqiū rùnyuèchū 
jiāngběizhēng cāngmángwènjiāshì 
wéishízāojiān cháoxiá 
cánēnbèi zhàoguīpéng 
bàiquèxià chùjiǔwèichū 
suījiànzhèng姿 kǒngjūnyǒushī 
jūnchéngzhōngxīngzhǔ jīngwěi 
dōngfǎnwèi chénfènsuǒqiè 
huīliànxíngzài dàoyóuhuǎng 
qiánkūnhánchuāng yōushí 
qiān rényānmiǎoxiāo 
suǒduōbèishāng shēnyíngèngliúxuè 
huíshǒufèngxiángxiàn jīngwǎnmíngmiè 
qiándēnghánshānchóng yìn 
bīnjiāo jīngshuǐzhōngdàng 
měngqián cānghǒushíliè 
chuíjīnqiūhuā shídàichēzhé 
qīngyúndònggāoxīng yōushìyuè 
shānguǒduōsuǒ luóshēngxiàng 
huòhóngdānshā huòhēidiǎn 
zhīsuǒ gānjiéshí 
miǎntáoyuánnèi tànshēnshìzhuō 
tuówàngzhì yánchūméi 
xíngshuǐbīn yóu 
chīniǎomínghuángsāng shǔgǒngluànxué 
shēnjīngzhàncháng hányuèzhàobái 
tóngguānbǎiwànshī wǎngzhěsàn 
suìlìngbànqínmín cánhàiwéi 
kuàngduòchén guījìnhuá 
jīngniánzhìmáo bǎijié 
tòngsōngshēnghuí bēiquángòngyōu 
píngshēngsuǒjiāoér yánbáishèngxuě 
jiànbèimiàn gòujiǎo 
chuángqiánliǎngxiǎo zhàncáiguò 
hǎichètāo jiùxiùzhé 
tiānfèng diāndǎozàishù 
lǎoqínghuái怀è ǒuxièshù 
nángzhōng jiùhánlǐn 
fěndàijiěbāo qīnchóushāoluóliè 
shòumiànguāng chītóuzhì 
xuéwéi xiǎozhuāngsuíshǒu 
shíshīzhūqiān lánghuàméikuò 
shēngháiduìtóngzhì wàng 
wènshìjìngwǎn shuínéngchēn 
fānzàizéichóu gānshòuluànguō 
xīnguīqiěwèi shēngyānshuō 
zhìzūnshàngméngchén xiūliàn 
yǎngguāntiāngǎi zuòjuéyāofēnhuò 
yīnfēng西běilái cǎndànsuíhuí 
wángyuànzhùshùn shànchí 
sòngbīngqiānrén wàn 
bèishǎowéiguì fāngyǒngjué 
suǒyòngjiēyīngténg guòjiàn 
shèngxīnzhù shíduó 
luòzhǐzhǎngshōu 西jīng 
guānjūnqǐngshēn ruì 
kāiqīng xuánzhānèhéngjié 
hàotiānshuāng zhèngyǒushā 
huòzhuǎnwángsuì shìchéngqínyuè 
mìngnéngjiǔ huánggāngwèijué 
zuólángbèichū shìxiānbié 
jiānchénjìnghǎi tóngèsuídàng 
wénxiàyīnshuāi zhōngzhūbāo 
zhōuhànhuòzàixīng xuānguāngguǒmíngzhé 
huánhuánchénjiāngjūn zhàngyuèfènzhōngliè 
wēiěrrénjìnfēi jīnguóyóuhuó 
liángtóngdiàn殿 báishòu 
dōurénwàngcuìhuá jiāxiàngjīnquè 
yuánlíngyǒushén sǎoshùquē 
huánghuángtàizōng shùshènhóng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他乡复行役(yì)¹,驻马别孤坟。
译文: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注释:¹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近泪无干土¹,低空有断云。
译文: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像低空飘飞的断云。
注释:¹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对棋(qí)¹陪谢傅²,把剑觅(mì)徐君³
译文: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
注释:¹对棋:对奕、下棋。²谢傅:指谢安。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来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见其对房琯的推崇备至。³“把剑”一句: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译文: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分句分析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既在他乡复值行役之中,公事在身,行色匆匆。尽管如此,诗人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向亡友致哀。先前堂堂宰相之墓,如今已是茕茕“孤坟”,表现了房琯晚年的坎坷和身后的凄凉。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无干土”的缘由是“近泪”。诗人在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以至于身旁周围的土都湿润了。诗人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云也不忍离去。天低云断,空气里都带着愁惨凝滞之感,使诗人倍觉寂寥哀伤。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诗人下句则用了另一典故。《说苑》载:吴季札聘晋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徐君已经去世,于是解剑挂在徐君坟的树上而去。诗人以延陵季子自比,表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这又照应前两联,道出他为何痛悼的原因。诗篇布局严谨,前后关联十分紧密。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唯”字贯两句,意思是,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这两句收尾,显得余韵悠扬不尽。诗人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也似哀乐阵阵。此时此地,诗人只看见这样的场景,只听见这样的声音,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

意境分析
  此诗极不易写,因为房琯不是一般的人,所以句句都要得体;而杜甫与房琯又非一般之交,所以句句要有情谊。而此诗写得既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十分切合题旨。

思想感情
  诗人表达的感情十分深沉而含蓄,这是因为房琯的问题,事干政局,诗人已经为此吃了苦头,自有难言之苦。但诗中那阴郁的氛围,那深沉的哀痛,还是表现出诗人不只是悼念亡友而已,更多的是内心对国事的殷忧和叹息。

biéfángtàiwèi

 tángdài 

xiāngxíng zhùbiéfén 
jìnlèigān kōngyǒuduànyún 
duìpéixiè jiànjūn 
wéijiànlínhuāluò yīngsòngwén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堂前扑枣¹²西邻³,无食无儿一妇人
译文: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无食无儿的老妇人。
注释:¹扑枣:击落枣子。汉王吉妇以扑东家枣实被遣。扑:打。²任:放任,不拘束。³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⁴妇人:成年女子的通称,多指已婚者。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不为¹困穷²宁有此³?只缘恐惧转须亲
译文: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
注释:¹不为:要不是因为。²困穷:艰难窘迫。³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难道。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⁴只缘:正因为。⁵恐惧:害怕。⁶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¹防远客²虽多事³,便插疏(shū)(lí)却甚真。
译文: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
注释:¹即:就。²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防:提防,心存戒备。一作“知”。远客:指吴郎。³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⁴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⁵甚:太。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已诉征求¹贫到骨²,正思戎(róng)³泪盈巾。
译文: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注释:¹征求:指赋税征敛。²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³戎马:兵马,指战争。⁴盈:满。

  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之所以要放任,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诗人等于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陕西民歌中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说的正是杜甫。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

  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防”的主语是寡妇。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

  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表面上是对偶句,其实并非平列的句子,因为上下句之间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应有的文章。让他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决不止寡妇一个;战乱的局面不改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我们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乱而同在远方作客,而你不是还住着我的草堂吗?”最后一句诗,好像扯得太远,好像和劝阻吴郎插篱笆的主题无关,其实是大有关系,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读者正是要从这种地方看出诗人的“苦用心”和他对待人民的态度。

  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诗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诗人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像“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如此章,极煦育邻妇,又出脱邻妇;欲开导吴郎,又回护吴郎。八句中,百种千层,莫非仁音,所谓仁义之人其音蔼如也”(《读杜私言》)。全诗正是在这种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的。诗作表达了杜甫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83-585

yòuchéngláng

 tángdài 

tángqiánzǎorèn西lín shíérrén 
wèikúnqióngnìngyǒu zhǐyuánkǒngzhuǎnqīn 
fángyuǎnsuīduōshì biàn便chāshūquèshènzhēn 
zhēngqiúpíndào zhèngrónglèiyíngjīn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客行新安¹道,喧呼闻点兵。
译文: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新安吏在按户籍册点兵。
注释:¹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¹无丁?”
译文: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注释:¹更:岂。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府帖(tiě)昨夜下,次¹选中男²行。”
译文: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下令说没有壮丁就依次抽未成年男子。”
注释:¹次:依次。²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译文:又问“抽来的未成年男子实在太小了,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líng)(pīng)¹
译文: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就变得孤苦伶仃了。
注释:¹伶俜:形容孤独。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译文: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着哭声呢!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译文:“不要让眼泪哭干,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译文:眼泪哭干了会露出头骨,但天地终归是无情的,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我军取相州¹,日夕望其平。
译文:我们官军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复其地。
注释:¹相州:即“三男邺城戍”之“邺城”,今河南安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译文:可是贼心难料,致使官军溃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就粮近故垒(lěi),练卒依旧京¹
译文:我们就去原先营垒就食,练兵也依凭着洛阳。
注释:¹旧京:指东都洛阳。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掘壕(háo)不到水¹,牧马役亦轻。
译文: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注释:¹不到水:指掘壕很浅。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译文:何况朝廷官军是符合正义的,一切必然顺利,爱护战士一目了然。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送行勿泣血,仆射¹如父兄²。”
译文:送行战士不要哭得那么悲伤,长官会像父兄一样关爱你们。
注释:¹仆射:指郭子仪。²如父兄:指极爱士卒。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这两句是全篇的总起。“客”,杜甫自指。以下一切描写,都是从诗人“喧呼闻点兵”五字中生出。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这是杜甫的问话。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定制:男女十六岁为中男,二十一岁为丁。至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又改以十八岁为中男,二十二岁为丁。按照正常的征兵制度,中男不该服役。杜甫的问话是很尖锐的,眼前明明有许多人被当作壮丁抓走,却撇在一边,跳过一层问:“新安县小,再也没有丁男了吧?”大概他以为这样一问,就可以把新安吏问住了。“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官吏很狡黠,也跳过一层回答说,州府昨夜下的军帖,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官吏敏感得很,他知道杜甫用中男不服兵役的王法难他,所以立即拿出府帖来压人。讲王法已经不能发生作用了,于是杜甫进一步就实际问题和情理发问:“中男又矮又小,怎么能守卫东都洛阳呢?”王城,指洛阳,周代曾把洛邑称作王城。这在杜甫是又逼紧了一步,但接下去却没有答话。也许官吏被问得张口结舌,但更大的可能是官吏不愿跟杜甫啰嗦下去了。这就把官吏对杜甫的厌烦,杜甫对人民的同情,以及诗人那种迂执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跟官吏已经无话可说了,于是杜甫把目光转向被押送的人群。他怀着沉痛的心情,把这些中男仔细地打量再打量。他发现那些似乎长得壮实一点的男孩子是因为有母亲照料,而且有母亲在送行。中男年幼,当然不可能有妻子。之所以父亲不来,是因为前面说过“县小更无丁”,有父亲在就不用抓孩子了。所以“有母”的言外之意,正是表现了另一番惨景。“瘦男”的“瘦”已叫人目不忍睹,加上“独伶俜”三字,更显得他们无亲无靠。怀着无限的痛苦,但却茫然而无法倾诉,这就是“独伶俜”三字展现给读者的情形。杜甫对着这一群哀号的人流泪站了很久,只觉天已黄昏了,白水在暮色中无语东流,青山好像带着哭声。这里用一个“犹”字便见恍惚。人走以后,哭声仍然在耳,仿佛连青山白水也呜咽不止。似幻觉又似真实,使读者惊心动魄。以上四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它在前面与官吏的对话和后面对征人的劝慰语之间,在行文与感情的发展上起着过渡作用。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是杜甫劝慰征人的开头几句话。本来中男已经走了,他的话不能讲给他们听。这里,既像是把先前曾跟中男讲的话补叙在这里,又像是中男走过以后,杜甫觉得太惨了,一个人对着中男走的方向自言自语。那种发痴发呆的神情,更显出他茫然的心理。抒发悲愤一般总是要把感情往外放,可是此处却似乎在进行收束。“使眼枯”、“泪纵横”本来可以再作淋漓尽致的刻画,但杜甫却加上了“莫”和“收”。“不要哭得使眼睛发枯,收起奔涌的热泪吧。”然后再用“天地终无情”来加以堵塞。“莫”、“收”在前,“终无情”在后一笔煞住,好像要人把眼泪全部吞进肚里。这就收到了“抽刀断水水更流”的艺术效果。这种悲愤也就显得更深、更难控制,“天地”也就显得更加“无情”。

  杜甫写到“天地终无情”,已经极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然而这一场战争的性质不同于写《兵车行》的时候。当此国家存亡迫在眉睫之时,诗人从维护祖国的统一角度考虑,在控诉“天地终无情”之后,又说了一些宽慰的话。相州之败,本来罪在朝廷和唐肃宗,杜甫却说敌情难以预料,用这样含混的话掩盖失败的根源,目的是要给朝廷留点面子。本来是败兵,却说是“归军”,也是为了不致过分叫人丧气。“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唐军讨伐安史叛军,可以说名正言顺,但实际上又谈不上爱护士卒、抚养分明。另外,所谓战壕挖得浅,牧马劳役很轻,郭子仪对待士卒亲如父兄等等,也都是些安慰之词。杜甫讲这些话,都是对强征入伍的中男进行安慰。诗在揭露的同时,又对朝廷有所回护,杜甫这样说,用心良苦。实际上,人民蒙受的惨痛,国家面临的灾难,都深深地刺激着他沉重而痛苦的心灵。

  一方面,当时安史叛军烧杀掳掠,对中原地区生产力和人民生活的破坏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唐朝统治者在平时剥削、压迫人民,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又昏庸无能,把战争造成的灾难全部推向人民,要捐要人,根本不顾人民死活。这两种矛盾,在当时社会现实中尖锐地存在着,然而前者毕竟居于主要地位。可以说,在平叛这一点上,人民和唐王朝多少有一致的地方。因此,杜甫的“三吏”、“三别”既揭露统治集团不顾人民死活,又旗帜鲜明地肯定平叛战争,甚至对应征者加以劝慰和鼓励,读者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当时的人民虽然怨恨唐王朝,但终究咬紧牙关,含着眼泪,走上前线支持了平叛战争。“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表达了作者对应征的“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xīnān

 tángdài 

xíngxīnāndào xuānwéndiǎnbīng 
jièwènxīnān  xiànxiǎogèngdīng  
 tiězuóxià xuǎnzhōngnánxíng  
 zhōngnánjuéduǎnxiǎo shǒuwángchéng  
féinányǒusòng shòunánlíngpīng 
báishuǐdōngliú qīngshānyóushēng 
 shǐ使yǎn shōulèizònghéng 
yǎnjiàn tiānzhōngqíng 
jūnxiàngzhōu wàngpíng 
zéinánliào guījūnxīngsànyíng 
jiùliángjìnlěi liànjiùjīng 
juéháodàoshuǐ qīng 
kuàngnǎiwángshīshùn yǎngshènfēnmíng 
sòngxíngxuè xiōng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杜陵¹有布衣²,老大³意转拙
译文:杜陵地方,有我这么个布衣,年纪越大,反而越发不合时宜。
注释:¹杜陵:地名,在长安城东南,杜甫祖籍杜陵。因此杜甫常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²布衣:平民。此时杜甫虽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一八品小官,但仍自称布农。³老大:杜甫此时已44岁。⁴拙:笨拙。这句说年龄越大,越不能屈志随俗;同时亦有自嘲老大无成之意。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许身¹一何愚²,窃比稷(jì)与契³
译文:对自己的要求,多么愚蠢可笑,私自下了决心,要向稷契看齐。
注释:¹许身:自期、自许。²一何愚:多么愚腐。³稷与契: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大臣,稷是周代祖先,教百姓种植五谷;契是殷代祖先,掌管文化教育。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居然成濩(huò)¹,白首甘契阔²
译文:这种想法竟然不合实际,落得个到处碰壁,头都白了,却甘愿辛辛苦苦,不肯休息。
注释:¹濩落:即廓落,大而无用的意思。²契阔:辛勤劳苦。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盖棺¹事则已,此志常觊(jì)²
译文:有一天盖上棺材,这事便无法再提,只要还没有咽气,志向就不能转移。
注释:¹盖棺:指死亡。²觊豁:希望达到。这两句说,死了就算了,只要活着就希望实现理想。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穷年¹忧黎元²,叹息肠内热³
译文:一年到头,都为老百姓发愁、叹息,想到他们的苦难,心里像火烧似的焦急。
注释:¹穷年:终年。²黎元:老百姓。³肠内热:内心焦急,忧心如焚。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¹激烈。
译文:尽管惹得同辈的先生们冷嘲热讽,却更加激昂无比,引吭高歌,毫不泄气。
注释:¹弥:更加,越发。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非无江海志¹,潇洒送日月²
译文:我何尝没有隐居的打算,在江海之间打发日子,岂不清高?
注释:¹江海志:隐居之志。²潇洒送日月:自由自在地生活。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生逢尧舜君¹,不忍便永诀。
译文:只是碰上个像尧舜那样贤明的皇帝,不忍心轻易地丢下他,自己去逍遥。
注释:¹尧舜君:此以尧舜比唐玄宗。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当今廊庙具¹,构厦岂云缺。
译文:如今的朝廷上,有的是栋梁之材,要建造大厦,难道还缺少我这块料?
注释:¹廊庙具:治国之人才。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葵藿¹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译文:可是连葵与藿的叶子都朝着太阳,我这忠诚的天性,又怎能轻易改掉!
注释:¹葵藿:指葵与藿,均为菜名。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¹惟蝼蚁辈²,但自求其穴。
译文:回头一想,那些蚂蚁般的小人,只为谋求舒适的小窝,整天钻营。
注释:¹顾:想一想。²蝼蚁辈:比喻那些钻营利禄的人。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胡为¹慕大鲸²,辄(zhé)³偃溟渤
译文:我为什么要羡慕百丈长鲸,常想在大海里纵横驰骋?
注释:¹胡为:为何?²大鲸:比喻有远大理想者。³辄:就,常常。⁴拟:想要。⁵偃溟渤:到大海中去。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以兹误生理¹,独耻事干谒²
译文:偏偏不肯去巴结权贵,因此便耽误了自己的营生。
注释:¹以兹误生理:因为这份理想而误了生计。²干谒:求见权贵。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兀兀¹遂至今,忍为尘埃没(mò)
译文:到现在还穷困潦倒,怎忍心埋没在灰尘之中?
注释:¹兀兀:穷困劳碌的样子。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终愧巢与由¹,未能易其节。
译文:没有像许由、巢父那样飘然世外,实在惭愧,虽然惭愧,却不愿改变我的操行。
注释:¹巢与由:巢父、许由都是尧时的隐士。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沉饮聊自遣¹,放歌破愁绝。
译文:还有什么办法呢?只好喝几杯酒排遣烦闷,作几首诗放声高唱,破除忧愤。
注释:¹沉饮聊自遣:姑且痛饮,自我排遣。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译文:一年快完了,各种草木都已经凋零,狂风怒吼,像要把高山扫平。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天衢¹阴峥嵘²,客子³中夜发
译文:黑云像山一样压下来,大街上一片阴森,我这个孤零零的客子,半夜里离开京城。
注释:¹天衢:天空。²峥嵘:原是形容山势,这里用来形容阴云密布。³客子:此为杜甫自称。⁴发:出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译文:扑落满身寒霜,断了衣带,想结上它,指头儿却冻成僵硬。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凌晨过骊山¹,御榻在嵽(dì)(niè)²
译文:天蒙蒙亮的时候,我走到骊山脚下,骊山高处,那里有皇帝的御榻。
注释:¹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南。²嵽嵲:形容山高,此指骊山。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蚩尤¹(sāi)寒空,蹴蹋崖谷滑。
译文:大雾迷漫,塞满寒冷的天空,我攀登结冰铺霜的山路,二步一滑。
注释:¹蚩尤:传说中黄帝时的诸侯。黄帝与蚩尤作战,蚩尤作大雾以迷惑对方。这里以蚩尤代指大雾。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瑶池¹气郁律²,羽林³相摩戛
译文:华清宫真好像王母的瑶池仙境,温泉里暖气蒸腾,羽林军密密麻麻。
注释:¹瑶池:传说中西王母与周穆王宴会的地方。此指骊山温泉。²气郁律:温泉热气蒸腾。³羽林:皇帝的禁卫军。⁴摩戛:武器相撞击。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¹(jiū)(kě)²
译文:乐声大作,响彻辽阔的天宇,皇帝和大臣纵情娱乐,享不尽贵富荣华。
注释:¹殷:充满。²樛嶱:即“胶葛”,山石高峻貌。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赐浴皆长缨¹,与宴非短褐²
译文:赐浴温泉的,都是些高冠长缨的贵人,参加宴会的,更不会有布衣麻鞋的百姓。
注释:¹长缨:指权贵。缨,帽带。²短褐:粗布短袄,此指平民。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彤庭¹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译文:达官显宦,都分到大量的绸帛,那些绸帛啊,都出自贫寒妇女的艰苦劳动。
注释:¹彤庭:朝廷。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译文:她们的丈夫和公公,被鞭打绳捆,一匹匹勒索,一车车运进京城。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圣人¹筐篚²恩,实欲邦国活。
译文:皇帝把绸帛分赏群臣,这个一筐,那个几笼,实指望他们感恩图报,救国活民。
注释:¹圣人:指皇帝。²筐篚:两种盛物的竹器。古代皇帝以筐、篚盛布帛赏赐群臣。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¹
译文:臣子们如果忽略了皇帝的这番好意,那当皇帝的,岂不等于把财物白扔!
注释:¹“臣如”两句意为:臣子如果忽视此理,那么皇帝的赏赐不是白费了吗?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¹
译文:朝廷里挤满了“济济英才”,稍有良心的,真应该怵目惊心!
注释:¹“多士”两句意为:朝臣众多,其中的仁者应当惶恐不安地尽心为国。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况闻内金盘¹,尽在卫霍²室。
译文:更何况皇宫内的金盘宝器,听说都转移到国舅家的厅堂。
注释:¹内金盘:宫中皇帝御用的金盘。²卫、霍:指汉代大将卫青、霍去病,都是汉武帝的亲戚。这里喻指杨贵妃的从兄、权臣杨国忠。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中堂¹舞神仙²,烟雾散玉质。
译文:神仙似的美人在堂上舞蹈,轻烟般的罗衣遮不住玉体的芳香。
注释:¹中堂:指杨氏家族的庭堂。²舞神仙:像神仙一样的美女在翩翩起舞。烟雾:形容美女所穿的如烟如雾的薄薄的纱衣。玉质:指美人的肌肤。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¹
译文:供客人保暖的,是貂鼠皮袄,朱弦、玉管,正演奏美妙的乐章。
注释:¹“煖客”以下四句:极写贵族生活豪华奢侈。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译文:劝客人品尝的,是驼蹄羹汤,香橙、金橘,都来自遥远的南方。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译文:豪门贵族家里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荣枯¹咫尺异,惆怅²难再述。
译文:相隔才几步,就是苦乐不同的两种世界,人间的不平事,使我悲愤填胸,不能再讲!
注释:¹荣、枯:繁荣、枯萎。此喻朱门的豪华生活和路边冻死的尸骨。²惆怅:此言感慨、难过。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北辕¹就泾渭²,官渡³又改辙。
译文:我折向北去的道路,赶到泾、渭河边。泾、渭合流处的渡口,又改了路线。
注释:¹北辕:车向北行。杜甫自长安至蒲城,沿渭水东走,再折向北行。²泾渭:二水名,在陕西临潼境内汇合。³官渡:官设的渡口。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¹
译文:河水冲激着巨大的冰块,波翻浪涌,放眼远望,象起伏的山岭,高接西天。
注释:¹高崪兀:河中的浮冰突兀成群。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疑是崆峒¹来,恐触天柱²折。
译文:我疑心这是崆峒山从水上飘来,怕要把天柱碰断!
注释:¹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凉平市。²天柱:古代神话说,天的四角都有柱子支撑,叫天柱。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河梁¹幸未坼²,枝撑³声窸窣
译文:河上的桥梁幸好还没有冲毁,桥柱子却吱吱呀呀,摇晃震颇。
注释:¹河梁:桥。²坼:断裂。³枝撑:桥的支柱。⁴窸窣:象声词,木桥振动的声音。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行旅相攀援¹,川广不可越。
译文:河面这么宽,谁能飞越!旅客们只好牵挽过桥,顾不得危险。
注释:¹行旅相攀援:行路的人们相互攀扶。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老妻寄异县¹,十口隔风雪²
译文:老婆和孩子寄居在奉先,无依无傍,漫天风雪,把一家人隔在两个地方。
注释:¹异县:指奉先县。²十口隔风雪:杜甫一家十口分居两地,为风雪所阻隔。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谁能久不顾,庶¹往共饥渴。
译文:受冻挨饿的穷生活,我怎能长久不管?这一次去探望,就为了有难同当。
注释:¹庶:希望。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译文:一进门就听见哭声酸楚,我那小儿子,已活活饿死!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译文:我怎能压抑住满腔悲痛,邻居们也呜呜咽咽,泪流不止!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译文:说不出内心里多么惭愧,做父亲的人,竟然没本事养活孩子!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岂知秋禾登,贫窭¹有仓卒²
译文:谁能料到:今年的秋收还算不错,穷苦人家,却仍然弄不到饭吃!
注释:¹贫窭:贫穷。²仓卒:此指意外的不幸。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¹
译文:我好歹是个官儿,享有特权:既不服兵役,又没有交租纳税的负担。
注释:¹名不隶征伐:此句自言名属“士人”,可按国家规定免征赋税和兵役、劳役。杜甫时任右卫卒府兵曹参军,享有豁免租税和兵役之权。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¹
译文:还免不了这样悲惨的遭遇,那平民百姓的日子啊,就更加辛酸。
注释:¹平人固骚屑:平民百姓本来就免不了赋役的烦恼。平人:平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默思失业徒¹,因念远戍卒。
译文:想想失去土地的农民,已经是倾家荡产,又想想远守边防的士兵,还不是缺吃少穿。
注释:¹失业徒:失去产业的人们。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忧端齐终南¹,澒洞²不可掇³
译文:忧民忧国的情绪啊,千重万叠,高过终南,浩茫无际,又怎能收敛!
注释:¹忧端齐终南:忧虑的情怀像终南山那样沉重。²澒洞:广大的样子。³掇:收拾,引申为止息。

  在杜甫的五言诗里,这是一首代表作。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的消息尚未传到长安,然而诗人在长安往奉先县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已经显示出社会动乱的端倪,所以诗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这显示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

  原诗五百字,可分为三大段。开头至“放歌破愁绝”为第一段。这一段千回百折,层层如剥蕉心,出语的自然圆转。

  杜甫旧宅在长安城南,所以自称杜陵布衣。“老大意转拙”,如同俗语说“越活越回去了”。说“笨拙”,是指诗人偏要去自比稷与契这两位虞舜的贤臣,志向过于迂阔,肯定是会失败的。濩落,即廓落,大而无当,空廓而无用之意。“居然成濩落”,意思是果然失败了。契阔,即辛苦。诗人明知一定要失败,却甘心辛勤到老。这六句是一层意思,诗人自嘲中带有幽愤,下边更逼进了一步。人虽已老了,却还没死,只要还未盖棺,就须努力,仍有志愿通达的一天,口气是非常坚决的。孟子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是以若是其急也。”杜甫自比稷契,所以说“穷年忧黎元”,尽他自己的一生,与万民同哀乐,衷肠热烈如此,所以为同学老先生们所笑。他却毫不在乎,只是格外慷慨悲歌。诗到这里总为一小段,下文便转了意思。

  隐逸本为士大夫们所崇尚。杜甫说:“我难道真的这样傻,不想潇洒山林,度过时光吗?无奈生逢尧舜之君,不忍走开罢了。”从这里又转出一层意思:“生在尧舜一般的盛世,当然人才济济,难道少你一人不得吗?构造廊庙都是槃槃大才,原不少我这样一个人,但我却偏要挨上来。”诗人像这样讲,说不上什么原故,只是一种脾气性情罢了,好比向日葵老跟着太阳转。忠君爱国发乎天性,固然很好,不过却也有一层意思必须找补的。诗人想:“世人会不会觉得自己过于热中功名,奔走利禄?”所以接下去写道:为个人利益着想的人,像蚂蚁似的能够经营自己的巢穴;他却偏要向沧海的巨鲸看齐,以至于把生计都给耽搁了。诗人虽有用世之心,可是因为羞于干谒,一直以来都是辛辛苦苦,埋没风尘。

  下面又反接找补。上文说“身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意思是:“尧舜之世,何尝没有隐逸避世的,例如许由、巢父。巢父、许由是高尚的君子,我虽自愧不如,却也不能改变我的操行。”这两句一句一折。既不能高攀稷契,亦不屑俯就利禄,又不忍像巢父、许由那样跳出圈子去逃避现实,只好饮酒赋诗。沉醉或能忘忧,放歌聊可破闷。诗酒流连,好像都很风雅,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诗篇开首到此,进退曲折,尽情抒怀,诗人热烈的衷肠非常真实。

  第二段从“岁暮百草零”至“惆怅难再述”。这一段,记叙、描写、议论并用。首六句叙上路情形,在初冬十月、十一月之交,半夜动身,清早过骊山,玄宗和贵妃正在华清宫。“蚩尤”两句的旧注多有错误。蚩尤曾经作雾,即用作“雾”的代语,下面说“塞寒空”即是雾。在这里,只见雾塞寒空,雾重故地滑。温泉蒸气郁勃,羽林军校往来如织。骊宫冬晓,气象万千。寥寥数笔,写出了真正的华清宫。“君臣留难娱,乐动殷胶葛”两句亦即白居易《长恨歌》所说的“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说“君臣留欢娱”,轻轻点过,却把唐玄宗一起拉到浑水里去。上文所谓“尧舜之君”,不过是诗人说说好听,遮遮世人眼罢了。

  “彤庭”四句,沉痛极了。一丝一缕都出于女工之手,朝廷却用横暴鞭挞的方式攫夺来。然后皇帝再分赏群臣,叫他们好好地为朝廷效力。群臣如果忽视了这个道理,辜负国恩,就等于白扔了。然而王公大臣却都是如此,诗人心中根本不能平静。“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句中“如”、“岂”两个虚词,一进一退,逼问有力。百姓已痛苦不堪,而朝廷之上却挤满了这班贪婪庸鄙、毫无心肝的家伙,国事的危险如同千钧一发,仁人的心应该是会战栗的。

  “况闻”以下更进了一步。“闻”者虚拟之词,宫禁事秘,不敢说一定。不但文武百官如此,“中枢”、“大内”的情形也不会比他们好一些,或者还要更加厉害。诗人听说大内的奇珍异宝都已进了贵戚豪门,这应当是指杨国忠之流。“中堂”两句,写美人如玉,被烟雾般的轻纱笼着,暗指虢国夫人、杨玉环,这种攻击法,一步逼紧一步,离唐玄宗只隔一层薄纸了。

  诗中不宜再尖锐地说下去,所以转入平铺。“煖客”以下四句两联,十字作对,称之为隔句对或者扇面对,调子相当地纡缓。因意味太严重了,不能不借藻色音声的曼妙渲染一番,稍稍冲淡。其实,纡缓中又暗蓄进逼之势。貂鼠裘,驼蹄羹,霜橙香橘,各种珍品尽情享受,酒肉凡品,不须爱惜。在这里,本来文势稍宽平了一点儿,诗人又紧接着大声疾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也不肯放松,一笔也不肯落平。这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表面上一往高歌,暗地里却结上启下,令读者不觉,《杜诗镜铨》里评价说“拍到路上无痕”,讲得很对。骊山宫装点得像仙界一般,而宫门之外即有路倒尸。咫尺之间,荣枯差别这样大,那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诗人不能再说,亦无须再说了。在这儿打住,是很恰当的。

  第三段从“北辕就泾渭”至末尾。全篇从诗人自己忧念家国说起,最后又以他自己的境遇联系时局作为总结。“咏怀”两字通贯全篇。

  “群冰”以下八句,叙述路上情形。首句有“群冰”、“群水”的异文。仇兆鳌注:“群水或作群冰,非。此时正冬,冰凌未解也。”这一说法不妥,这首诗大约作于十月下旬,不必拘泥于隆冬时节。作群冰,诗意自惬。虽然冬天很寒冷,但高处的水流激湍,水还没有冻结。下文“高崒兀”、“声窸窣”,作“冰”更好。这八句,句句写实,只有“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两句,用共工氏怒触不周山的典故,暗示时势的严重。

  接着写到家并抒发感慨。一进门,就听见家人在号啕大哭,这是非常戏剧化的。“幼子饿已卒”,“无食致夭折”,景况是凄惨的。“吾宁舍一哀”,用《礼记·檀弓》记孔子的话:“遇于一哀而出涕,予恶夫涕之无从也。”“舍”字有割舍放弃的意思,这里的意思是:“我能够勉强达观自遣,但邻里且为之呜咽,况做父亲的人让儿子生生的饿死,岂不惭愧。时节过了秋收,粮食原不该缺乏,穷人可还不免有仓皇挨饿的。像自己这样,总算很苦的了。”诗人当时不一定非常困苦,因为他大小总是个官儿,照例可以免租税和兵役的,但他尚且狼狈得如此,那么一般平民扰乱不安的情况,就要远远胜过他了。弱者填沟壑,强者想造反,都是一定的。诗人想起世上有很多失业之徒,久役不归的兵士,那些武行脚色已都扎扮好了,只等上场锣响,便要真杀真砍,大乱的来临已迫在眉睫,他的忧愁从中而来,不可断绝,犹如与终南山齐高,与大海一样茫茫无际。表面看来,似乎穷人发痴,痴人说梦,但实际上过不了多久,安史之乱一爆发,渔阳鼙鼓就揭天而来了,这也正体现了诗人的真知灼见。

  这一段文字仿佛闲叙家常,不很用力,却自然而然地于不知不觉中已总结了全诗,极其神妙。结尾最难,必须结束得住,方才是一篇完整的诗。诗人的思想方式无非是“推己及人”,并没有什么神秘。他结合自己的生活,推想到社会群体;从万民的哀乐,来推定一国的兴衰,句句都是真知灼见,都会应验的。以作品内容而论,杜甫的诗是一代史诗,即使是论事,他的诗也是可以供千秋万代的后世加以鉴戒的。

参考资料:
1、 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445-449 .

jīngfèngxiānxiànyǒnghuái怀bǎi

 tángdài 

língyǒu lǎozhuǎnzhuō 
shēn qièxiè 
ránchénghuòluò báishǒugānxièkuò 
gàiguānshì zhìchánghuō 
qióngniányōuyuán tànchángnèi 
xiàotóngxuéwēng hàoliè 
fēijiānghǎizhì xiāosòngyuè 
shēngféngyáoshùnjūn rěnbiàn便yǒngjué 
dāngjīnlángmiào gòushàyúnquē 
kuíhuòqīngtàiyáng xìngnánduó 
wéilóubèi dànqiúxué 
wéijīng zhéyǎnmíng 
shēng chǐshìgān 
suìzhìjīn rěnwéichénāi 
zhōngkuìcháoyóu wèinéngjié 
chényǐnliáoqiǎn fàngchóujué 
suìbǎicǎolíng fēnggāogāngliè 
tiānyīnzhēngróng zhōng 
shuāngyándàiduàn zhǐzhíjié 
língchénguòshān zàidiéniè 
chīyóusàihánkōng huá 
yáochí línxiāngjiá 
jūnchénliúhuān yuèdòngyīnjiū 
jiēchángyīng yànfēiduǎn 
tóngtíngsuǒfēn běnhánchū 
biānjiā liǎngòngchéngquè 
shèngrénkuāngfěiēn shíbāngguóhuó 
chénzhì jūn 
duōshìyíngcháotíng rénzhězhàn 
kuàngwénnèijīnpán jìnzàiwèihuòshì 
zhōngtángshénxiān yānsànzhì 
nuǎndiāoshǔqiú bēiguǎnzhúqīng 
quàntuógēng shuāngchéngxiāng 
zhūménjiǔròuchòu yǒudòng 
róngzhǐchǐ chóuchàngnánzàishù 
běiyuánjiùjīngwèi guānyòugǎizhé 
qúnbīngcóng西xià gāo 
shìkōngtónglái kǒngchùtiānzhùzhé 
liángxìngwèichè zhīchēngshēng 
xíngxiāngpānyuán chuānguǎng广yuè 
lǎoxiàn shíkǒufēngxuě 
shuínéngjiǔ shùwǎnggòng 
ménwénháo  yòu 
nìngshěāi xiàng 
suǒkuìwéirén shízhìyāozhé 
zhīqiūdēng pínyǒucāng 
shēngchángmiǎnshuì míngzhēng 
yóusuānxīn píngrénsāoxiè 
shī yīnniànyuǎnshù 
yōuduānzhōngnán hòngtóngduō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玉露¹凋伤²枫树林,巫山巫峡³气萧森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注释:¹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²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³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⁴萧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间波浪兼天涌¹,塞上²风云接地阴³
译文: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注释:¹兼天涌:波浪滔天。²塞上:指巫山。³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丛菊两开¹他日²泪,孤舟一系故园³心。
译文: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注释:¹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长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²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³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寒衣处处催刀尺¹,白帝城²高急暮砧(zhēn)³
译文: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注释:¹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²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³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kuí)¹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²
译文: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
注释:¹夔府:唐置夔州,州治在奉节,为府署所在,故称。²京华:指长安。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¹
译文: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注释:¹槎:木筏。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画省¹香炉违伏枕,山楼²粉堞(dié)隐悲笳(jiā)
译文:我还记得我从前在中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可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
注释:¹画省:指尚书省。²山楼:白帝城楼。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译文: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我一夜无眠,一直在怀念长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千家山郭静朝晖(huī),日日江楼坐翠微¹
译文: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
注释:¹翠微:青山。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¹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译文: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
注释:¹信宿:再宿。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匡衡¹抗疏²功名薄,刘向³传经心事违。
译文: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
注释:¹匡衡:字雅圭,汉朝人。²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³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¹
译文: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间。
注释:¹轻肥:即轻裘肥马。《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闻道¹长安似弈(yì)²,百年³世事不胜悲。
译文:听说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
注释:¹闻道:听说。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化,不便直言,故云“闻道”。²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化,局势不明。³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叹自身所经历的时局变化,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王侯第宅¹皆新主²,文武衣冠异昔时³
译文: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国运今非昔比,王侯们的家宅更换主人,无奈宦官当道,贤臣良相更成泡影。
注释:¹第宅:府第、住宅。²新主:新的主人。³异昔时:指与旧日不同。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直北¹关山金鼓振²,征西³车马羽书
译文:中央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我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回纥内侵,关山号角雷动、兵戈挥舞;吐蕃入寇,传递情报的战马正急速奔驰。
注释:¹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²金鼓振:指有战事,金鼓为军中以明号令之物。³征西:指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⁴羽书:即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⁵驰:形容紧急。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鱼龙¹寂寞²秋江冷,故国³平居有所思。
译文: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注释:¹鱼龙:泛指水族。²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³故国:指长安。⁴平居:指平素之所居。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蓬莱宫阙(què)¹对南山²,承露金茎³(xiāo)汉间
译文:日复一日,大明宫遥望着终南山,却望不到。那些深居的隐士,天露和玉屑,都已被他们吸光饮尽。
注释:¹蓬莱宫阙:指大明宫。蓬莱,汉宫名。唐高宗龙朔二年,重修大明宫,改名蓬莱宫。²南山:即终南山。³承露金茎:指仙人承露盘下的铜柱。汉武帝在建章宫之西神明台上建仙人承露盘。唐代无承露盘,此乃以汉喻唐。⁴霄汉间:高入云霄,形容承露金茎极高。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西望瑶池¹降王母²,东来紫气³满函(hán)
译文:青鸟报信,西王母自瑶池驾临,紫气弥漫,老子骑牛西去。
注释:¹瑶池:神化传说中女神西王母的住地,在昆仑山。²降王母:《穆天子传》等书记载有周穆王登昆仑山会西王母的传说。³东来紫气:用老子自洛阳入函谷关事。⁴函关:即函谷关。此二句借用典故极写都城长安城宫殿的宏伟气象。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云移¹(zhì)²开宫扇,日绕龙鳞³识圣颜
译文:记得当年朝上,雉尾扇开合如同祥云移回,日光沐浴着圣殿,让我看清玄宗的容貌。
注释:¹云移:指宫扇云彩般地分开。²雉尾:指雉尾扇,用雉尾编成,是帝王仪仗的一种。³日绕龙鳞:形容皇帝衮袍上所绣的龙纹光彩夺目,如日光缭绕。⁴圣颜:天子的容貌。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¹卧沧江²惊岁晚³,几回青琐点朝班
译文:记得当年位列朝班,青琐门下意气风发,而现在,疾病无情地消磨着时光……秋已渐深。
注释:¹一:一自,自从。²卧沧江:指卧病夔州。³岁晚:岁末,切诗题之“秋”字,兼伤年华老大。⁴几回:言立朝时间之短,只不过几回而已。⁵青琐:汉未央宫门名,门饰以青色,镂以连环花纹。后亦借指宫门。⁶点朝班:指上朝时,殿上依班次点名传呼百官朝见天子。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瞿塘峡¹口曲江²头,万里风烟³接素秋
译文:谙练一种时空的分身术,瞿塘峡、曲江头,距离被心灵无限地缩短。
注释:¹瞿塘峡:峡名,三峡之一,在夔州东。²曲江:在长安之南,名胜之地。³万里风烟:指夔州与长安相隔万里之遥。⁴素秋:秋尚白,故称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花萼¹夹城²通御气³,芙蓉小苑入边愁
译文:十五年前我写《乐游园歌》,花萼楼、芙蓉园历历在目。
注释:¹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²夹城:据《长安志》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³通御气:此复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赏而修,故曰“通御气”。⁴芙蓉小苑:即芙蓉园,也称南苑,在曲江西南。⁵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珠帘绣柱¹围黄鹄²,锦缆牙樯³起白鸥。
译文:安禄山的铁蹄已使一切烟消云散。那时,黄鹄还在亭院内高飞,成群的白鸥被游人的舟楫惊起。
注释:¹珠帘绣柱:形容曲江行宫别院的楼亭建筑极其富丽华美。²黄鹄:鸟名,即天鹅。³锦缆牙樯:指曲江中装饰华美的游船。锦缆,彩丝做的船索。牙樯,用象牙装饰的桅杆。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回首可怜歌舞地¹,秦中²自古帝王州³
译文:而今,一切都消逝了,消逝了,没有任何留恋的事物。
注释:¹歌舞地:指曲江池苑。²秦中:此处借指长安。³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昆明池¹水汉时功,武帝旌旗²在眼中。
译文:遥想汉武帝曾在昆明池上练习水兵,一面面战旗迎风击鼓。
注释:¹昆明池: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一带,汉武帝所建。²旌旗:指楼船上的军旗。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织女¹机丝²虚夜月³,石鲸鳞甲动秋风。
译文:池中石刻的织女辜负了美好的夜色,只有那巨大的鲸鱼还会在雷雨天与秋风共舞。
注释:¹织女:指汉代昆明池西岸的织女石像,俗称石婆。²机丝:织机及机上之丝。³虚夜月:空对着一天明月。⁴石鲸:指昆明池中的石刻鲸鱼。汉代石鲸今尚在,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波漂菰(gū)¹米沉云黑,露冷莲房²坠粉红³
译文:波浪中的菰米丛犹如黑云聚拢,莲子结蓬,红花坠陨。
注释:¹菰:即茭白,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²莲房:即莲蓬。³坠粉红:指秋季莲蓬成熟,花瓣片片坠落。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关塞¹极天²惟鸟道³,江湖满地一渔翁。
译文:多想像飞鸟一般自由滑翔于秦中的天空,现实却困我在冷江上无言垂钓。
注释:¹关塞:此指夔州山川。²极天:指极高。³唯鸟道:形容道路高峻险要,只有飞鸟可通。此句指从夔州北望长安,所见惟有崇山峻岭,恨身无双翼,不能飞越。⁴江湖满地:指漂泊江湖,苦无归宿。渔翁:杜甫自比。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昆吾¹御宿²自逶(wēi)(yí)³,紫阁峰入渼(měi)(bēi)
译文:从长安到渼陂,途径昆吾和御宿,紫阁峰在终南山上闪耀。
注释:¹昆吾:汉武帝上林苑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²御宿:即御宿川,又称樊川,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至韦曲一带。³逶迤:道路曲折的样子。⁴紫阁峰:终南山峰名,在今陕西户县东南。⁵阴:山之北、水之南,称阴。⁶渼陂:水名,在今陕西户县西,唐时风景名胜之地。陂,池塘湖泊。紫阁峰在渼陂之南,陂中可以看到紫阁峰秀美的倒影。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香稻啄馀(yú)鹦鹉粒¹,碧梧²栖老凤凰枝。
译文:即使是剩下的香稻粒,也是鹦鹉吃剩下的,即使碧梧枝老,也是凤凰所栖。
注释:¹香稻啄馀鹦鹉粒:即使是剩下的香稻粒,也是鹦鹉吃剩下的。²碧梧:即使碧梧枝老,也是凤凰所栖。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佳人拾翠¹春相问²,仙侣³同舟晚更移
译文:等到春天,曼妙的仕女们还会采摘花草相互赠送,伙伴们在暮晚时分仍要移棹出发,不愿归返。
注释:¹拾翠:拾取翠鸟的羽毛。²相问:赠送礼物,以示情意。³仙侣:指春游之伴侣,“仙”字形容其美好。⁴晚更移:指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处,以尽游赏之兴。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彩笔¹昔曾干气象,白头²吟望³苦低垂。
译文:昔日,我可以凭借词语凿穿时代的黑井,痛饮山河甘洌,而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围拢水源,抚摸它岑寂的微光。
注释:¹彩笔:五彩之笔,喻指华美艳丽的文笔。²白头:指年老。³望:望京华。

  《秋兴八首》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在四声应读去声)。晋代的潘岳有《秋兴赋》, 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但《秋兴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而杜甫的《秋兴八首》则是律诗,是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若论它们创作的成就和对后世发生的影响,杜甫的《秋兴八首》当然不是潘岳的《秋兴赋》所可比拟。

  《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而以第四首为过渡。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引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至于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第三首写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面临种种矛盾,深深感叹自己一生的事与愿违。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前三首诗的忧郁不安步步紧逼,至此才揭示它们的中心内容,接触到“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核心:长安象“弈棋”一样彼争此夺,反复不定。人事的更变,纲纪的崩坏,以及回纥、吐蕃的连年进犯,这一切使诗人深感国运大非昔比。对杜甫说来,长安不是个抽象的地理概念,他在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过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恋,有爱慕,有欢笑,也有到处“潜悲辛”的苦闷。当此国家残破、秋江清冷、个人孤独之际,所熟悉的长安景象,一一浮现眼前。“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第五首,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值此沧江病卧,岁晚秋深,更加触动他的忧国之情。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帝王佚乐游宴引来了无穷的“边愁”,清歌曼舞,断送了“自古帝王州”,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第七首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第八首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彩笔昔曾干气象”,更是深刻难忘的印象。

  八首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一个大型抒情乐曲有八个乐章一样。这个抒情曲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作为基调。其间穿插有轻快欢乐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有壮丽飞动、充满豪情的描绘,如对长安宫阙、昆明池水的追述;有表现慷慨悲愤情绪的,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有极为沉郁低回的咏叹,如“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白头吟望苦低垂”等。就以表现诗人孤独和不安的情绪而言,其色调也不尽相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以豪迈、宏阔写哀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清丽、宁静写“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平静的心绪。总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基调的思想情绪。它们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撑,构成了整体。这样不仅使整个抒情曲错综、丰富,而且抑扬顿挫,有开有阖,突出地表现了主题。

  《秋兴八首》中,杜甫除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外,反复运用了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组诗的纲目是由夔府望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组诗的枢纽是“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相去遥远,诗中以“接”字,把客蜀望京,抚今追昔,忧邦国安危……种种复杂感情交织成一个深厚壮阔的艺术境界。第一首从眼前丛菊的开放联系到“故园”。追忆“故园”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黄昏的四处砧声所打断。这中间有从夔府到长安,又从长安回到夔府的往复。第二首,由夔府孤城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遥望长安,听峡中猿啼,想到“画省香炉”。这是两次往复。联翩的回忆,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唤醒。这是第三次往复。第三首虽然主要在抒发悒郁不平,但诗中有“五陵衣马自轻肥”,仍然有夔府到长安的往复。第四、五首,一写长安十数年来的动乱,一写长安宫阙之盛况,都是先从对长安的回忆开始,在最后两句回到夔府。第六首,从瞿塘峡口到曲江头,从目前的万里风烟,想到过去的歌舞繁华。第七首怀想昆明池水盛唐武功,回到目前“关塞极天惟鸟道”的冷落。第八首,从长安的“昆吾……”回到“白头吟望”的现实,都是往复。循环往复是《秋兴八首》的基本表现方式,也是它的特色。不论从夔府写到长安,还是从追忆长安而归结到夔府,从不同的角度,层层加深,不仅毫无重复之感,还起了加深感情,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说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赠郑谏议十韵》)了。

  情景的和谐统一,是抒情诗里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秋兴八首》可说是一个极好的范例。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波浪汹涌,仿佛天也翻动;巫山风云,下及于地,似与地下阴气相接。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接下。波浪滔天,风云匝地,秋天萧森之气充塞于巫山巫峡之中。我们感到这两句形象有力,内容丰富,意境开阔。诗人不是简单地再现他的眼见耳闻,也不是简单地描摹江流湍急、塞上风云、三峡秋深的外貌特征,诗人捕捉到它们内在的精神,而赋予江水、风云某种性格。这就是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不见天日。这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不安,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勃不平,也象征了国家局势的变易无常和臲硊不安的前途。两句诗把峡谷的深秋,诗人个人身世以及国家丧乱都包括在里面。这种既掌握景物的特点,又把自己人生经验中最深刻的感情融会进去,用最生动、最有概括力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样景物就有了生命,而作者企图表现的感情也就有所附丽。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语简而意繁,心情苦闷而意境开阔(意指不局促,不狭窄)。苏东坡曾说:“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确实是有见识、有经验之谈。

  杜甫住在成都时,在《江村》里说“自去自来堂上燕”,从栖居草堂的燕子的自去自来,表现诗人所在的江村长夏环境的幽静,显示了诗人漂泊后,初获暂时安定生活时自在舒展的心情。在《秋兴八首》第三首里,同样是燕飞,诗人却说:“清秋燕子故飞飞。”诗人日日江楼独坐,百无聊赖中看着燕子的上下翩翩,燕之辞归,好像故意奚落诗人的不能归,所以说它故意飞来绕去。一个“故”字,表现出诗人心烦意乱下的着恼之情。又如“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瞿塘峡在夔府东,临近诗人所在之地,曲江在长安东南,是所思之地。黄生《杜诗说》:“二句分明在此地思彼地耳,却只写景。杜诗至化处,景即情也”,不失为精到语。至如“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的意在言外;“鱼龙寂寞秋江冷”的写秋景兼自喻;“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纯是写景,情也在其中。这种情景交融的例子,八首中处处皆是。

  前面所说的情景交融,是指情景一致,有力地揭示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此外,杜甫善于运用壮丽、华美的字和词表现深沉的忧伤。《秋兴八首》里,把长安昔日的繁华昌盛描绘得那么气象万千,充满了豪情,诗人早年的欢愉说起来那么快慰、兴奋。对长安的一些描写,不仅与回忆中的心情相适应,也与诗人现实的苍凉感情成为统一不可分割、互相衬托的整体。这更有助读者体会到诗人在国家残破、个人暮年漂泊时极大的忧伤和抑郁。诗人愈是以满腔热情歌唱往昔,愈使人感受到诗人虽老衰而忧国之情弥深,其“无力正乾坤”的痛苦也越重。

  《秋兴八首》中,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按通常的写法,总要多用一些清、凄、残、苦等字眼。然而杜甫在这组诗里,反而更多地使用了绚烂、华丽的字和词来写秋天的哀愁。乍看起来似和诗的意境截然不同,但它们在诗人巧妙的驱遣下,却更有力地烘托出深秋景物的萧条和心情的苍凉。如“蓬莱宫阙”、“瑶池”、“紫气”、“云移雉尾”、“日绕龙鳞”、“珠帘绣柱”、“锦缆牙樯”、“武帝旌旗”、“织女机丝”、“佳人拾翠”、“仙侣同舟”……都能引起美丽的联想,透过字句,泛出绚丽的光彩。可是在杜甫的笔下,这些词被用来衬托荒凉和寂寞,用字之勇,出于常情之外,而意境之深,又使人感到无处不在常情之中。这种不协调的协调,不统一的统一,不但丝毫无损于形象和意境的完整,而且往往比用协调的字句来写,能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正如用“笑”写悲远比用“泪”写悲要困难得多,可是如果写得好,就把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深刻有力。刘勰在《文心雕龙》的《丽辞》篇中讲到对偶时,曾指出“反对”较“正对”为优。其优越正在于“理殊趣合”,取得相反相成、加深意趣、丰富内容的积极作用。运用豪华的字句、场面表现哀愁、苦闷,同样是“理殊趣合”,也可以说是情景在更高的基础上的交融。其间的和谐,也是在更深刻、更复杂的矛盾情绪下的统一。

  有人以为杜甫入蜀后,诗歌不再有前期那样大气磅礴、浓烈炽人的感情。其实,诗人在这时期并没消沉,只是生活处境不同,思想感情更复杂、更深沉了。而在艺术表现方面,经长期生活的锻炼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比起前期有进一步的提高或丰富,《秋兴八首》就是明证。

参考资料:
1、 冯钟芸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70-575 .

qiūxìngshǒu

 tángdài 

diāoshāngfēngshùlín shānxiáxiāosēn 
jiāngjiānlàngjiāntiānyǒng sàishàngfēngyúnjiēyīn 
cóngliǎngkāilèi zhōuyuánxīn 
hánchùchùcuīdāochǐ báichénggāozhēn 

kuíchéngluòxié měiběidǒuwàngjīnghuá 
tīngyuánshíxiàsānshēnglèi fèngshǐ使suíyuèchá 
huàshěngxiāngwéizhěn shānlóufěndiéyǐnbēijiā 
qǐngkànshíshàngténgluóyuè yìngzhōuqiánhuā 

qiānjiāshānguōjìngzhāohuī jiānglóuzuòcuìwēi 
xìn宿rénháifànfàn qīngqiūyànfēifēi 
kuānghéngkàngshūgōngmíng liúxiàngchuánjīngxīnshìwéi 
tóngxuéshàoniánduōjiàn língqīngféi 

wéndàochángān bǎiniánshìshìshèngbēi 
wánghóuzháijiēxīnzhǔ wénguānshí 
zhíběiguānshānjīnzhèn zhēng西chēshūchí 
lóngqiūjiānglěng guópíngyǒusuǒ 

péngláigōngquèduìnánshān chéngjīnjīngxiāohànjiān 
西wàngyáochíjiàngwáng dōngláimǎnhánguān 
yúnzhìwěikāigōngshàn ràolónglínshíshèngyán 
cāngjiāngjīngsuìwǎn huíqīngsuǒdiǎnzhāobān 

tángxiákǒujiāngtóu wànfēngyānjiēqiū 
huāèjiáchéngtōng róngxiǎoyuànbiānchóu 
zhūliánxiùzhùwéihuáng jǐnlǎnqiángbáiōu 
huíshǒulián qínzhōngwángzhōu 

kūnmíngchíshuǐhànshígōng jīngzàiyǎnzhōng 
zhīyuè shíjīnglínjiǎdòngqiūfēng 
piāochényúnhēi lěngliánfángzhuìfěnhóng 
guānsàitiānwéiniǎodào jiāngmǎnwēng 

kūn宿wēi fēngyīnměibēi 
xiāngdàozhuóyīng lǎofènghuángzhī 
jiārénshícuìchūnxiāngwèn xiāntóngzhōuwǎngèng 
cǎicénggānxiàng báitóuyínwàngchuí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花近高楼伤客心¹,万方多难此登临。
译文: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国家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来此处登临。
注释:¹客心:客居者之心。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锦江¹春色来天地²,玉此(lěi)浮云变古今³
译文: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注释:¹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²来天地:与天地俱来。³玉此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玉此: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北极¹朝廷终不改²,西山³(kòu)莫相侵。
译文: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注释:¹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²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³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⁴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 一作:梁父)
可怜后主¹还祠庙²,日暮聊为³《梁甫(fǔ)》。(梁甫 一作:梁父)
译文: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注释:¹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²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是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宠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还:仍然。³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⁴梁甫吟: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诗人从登楼看见的景色开始写起,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锦江水夹带着朝气盎然的春色从天地间奔腾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这使诗人联想到了动荡不安的国家,那浮云飘移就像是古今世势的更替变幻。上句从空间上扩展,下句从时间上蔓延,这样延展开来,顿然形成了一片宏阔悠远的意境,包括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并且,登高望远,视野开阔,而诗人偏偏向西北方向望去,可见,诗人心怀国家,此时,他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主要写国家战事。诗人登楼远眺,由浮云想到了国家现时情况,虽然大唐朝廷风雨动荡,但代宗又回到了长安,可见“终不改”,这照应了上一句的“变古今”,语气中流露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全诗寄景抒情,将国家的动荡、自己的感怀和眼前之景融合在了一起,相互渗透,用字凝练,对仗工整,语势雄壮,意境宏阔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尤其值得读者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人浦起龙评论说:“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卷十三)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 :494-496 .
2、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五)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86-188 .

dēnglóu

 tángdài 

huājìngāolóushāngxīn wànfāngduōnàndēnglín 
jǐnjiāngchūnláitiān lěiyúnbiànjīn 
běicháotíngzhōnggǎi 西shānkòudàoxiāngqīn 
liánhòuzhǔhuánmiào liáowéi liángyín   (liángzuò liáng )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车辚(lín)¹,马萧萧²,行(xíng)³弓箭各在腰。
译文:兵车辚辚,战马萧萧,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注释:¹辚辚:车轮声。《诗经·秦风·车辚》:“有车辚辚”。²萧萧:马嘶叫声。³行人:指被征出发的士兵。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娘)
(yé)¹娘妻子走²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³。(耶娘 一作:爷娘)
译文: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
注释:¹耶:通假字,同“爷”,父亲。²走:奔跑。³咸阳桥:指便桥,汉武帝所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唐代称咸阳桥,唐时为长安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gān)¹云霄。
译文: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
注释:¹干:冲。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道旁过者¹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háng)²
译文:路旁经过的人询问行人怎么回事,行人只说官府征兵实在太频繁。
注释:¹过者:过路的人,这里是杜甫自称。²点行频:频繁地点名征调壮丁。点行:按名册强征服役。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¹从十五北防河²,便至四十西营田³
译文: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便是四十岁还要被派到河西去营田。
注释:¹或:不定指代词,有的、有的人。²防河:当时常与吐蕃发生战争,曾征召陇右、关中、朔方诸军集结河西一带防御。因其地在长安以北,所以说"北防河"。³西营田:古时实行屯田制,军队无战事即种田,有战事即作战。"西营田"也是防备吐蕃的。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去时里正¹与裹头²,归来头白还(hái)³戍边。
译文:从军出征时尚未成丁,还要里长替裹头巾,回来时已经满头白发,却仍要去戍守边疆。
注释:¹里正:唐制,每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检查民事、催促赋役等。²裹头:男子成丁,就裹头巾,犹古之加冠。古时以皂罗(黑绸)三尺裹头,曰头巾。新兵因为年纪小,所以需要里正给他裹头。³还:又,再。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边庭¹流血成海水,武皇²开边³意未已。
译文:边疆战士血流成河,皇上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注释:¹边庭:边疆。²武皇:汉武帝刘彻。唐诗中常有以汉指唐的委婉避讳方式。这里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唐人诗歌中好以“汉”代“唐”,下文“汉家”也是指唐王朝。³开边:用武力开拓边疆。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闻汉家¹山东²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jīng)(qǐ)³
译文: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千村万寨野草丛生田地荒芜。
注释:¹汉家:汉朝。这里借指唐。²山东:崤山或华山以东。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外,统称山东。³荆杞:荆棘与杞柳,都是野生灌木。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纵有健妇把锄(chú)犁,禾生陇(lǒng)¹无东西²
译文: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把锄头、步犁操劳农务,田土里的庄稼也得不到许多粮食。
注释:¹陇亩:田地。陇,通“垄”,在耕地上培成一行的土埂,田埂,中间种植农作物。²无东西:不分东西,意思是行列不整齐。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况复¹秦兵²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译文:更何况关中的士兵能顽强苦战,像鸡狗一样被赶上战场卖命。
注释:¹况复:更何况。²秦兵:指关中一带的士兵。耐苦战--能顽强苦战。这句说关中的士兵能顽强苦战,像鸡狗一样被赶上战场卖命。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长者¹虽有问,役夫敢申恨²
译文:尽管长者询问,征人哪里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
注释:¹长者:即上文的道旁过者,也指有名望的人,即杜甫。征人敬称他为长者。²役夫敢申恨:征人自言不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这是反诘语气,表现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役夫:行役的人。敢:敢:怎么敢。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且如¹今年冬,未休关西²卒。
译文:就像今年冬天,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
注释:¹且如:就如。²关西:当时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这两句说,因为对吐蕃的战争还未结束,所以关西的士兵都未能罢遣还家。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县官¹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译文: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租税从哪里出?
注释:¹县官:官府。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信知生男恶(è),反是生女好。
译文:百姓相信生男孩是坏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生女犹得嫁比邻¹,生男埋没随百草。
译文: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生下男孩只能战死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注释:¹比邻:近邻。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君不见,青海头¹,古来白骨无人收。
译文:你没看见在那青海的边上,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无人掩埋。
注释:¹青海头:即青海边。这里是自汉代以来,汉族经常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唐初也曾在这一带与突厥、吐蕃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新鬼烦冤¹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jiū)²
译文:那里的新鬼含冤旧鬼痛哭,阴天冷雨时凄惨哀叫声不断。
注释:¹烦冤:愁烦冤屈。²啾啾:象声词,形容凄厉的哭叫声。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

  这是一首反对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治讽刺诗。全诗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它所带来的痛苦。地方官吏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横征暴敛,百姓更加痛苦不堪。这是诗人深切地了解民间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全诗以“道旁过者问行人”为界分为两段: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次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此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全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变化开阖井然有序,并巧妙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造成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诗人自创乐府新题写时事,为中唐时期兴起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诗歌从蓦然而起的客观描述开始,以重墨铺染的雄浑笔法,如风至潮来,在读者眼前突兀展现出一幅震人心弦的巨幅送别图: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穷苦百姓,换上了戎装,佩上了弓箭,在官吏的押送下,正开往前线。征夫的爷娘妻子乱纷纷地在队伍中寻找、呼喊自己的亲人,扯着亲人的衣衫,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车马扬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连咸阳西北横跨渭水的大桥都被遮没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震天的巨响在云际回荡。“耶娘妻子走相送”,一个家庭支柱、主要劳动力被抓走了,剩下来的尽是些老弱妇幼,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一个塌天大祸,怎么不扶老携幼,奔走相送呢?一个普通“走”字,寄寓了诗人多么浓厚的感情色彩!亲人被突然抓兵,又急促押送出征,眷属们追奔呼号,去作那一刹那的生死离别,是何等仓促,何等悲愤!“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之中连续四个动作,又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诗人笔下,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这样的描写,给读者以听觉视觉上的强烈感受,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

  接着,从“道旁过者问行人”开始,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当事者,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

  “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这就增强了诗的真实感。“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接着以一个十五岁出征,四十岁还在戍边的“行人”作例,具体陈述“点行频”,以示情况的真实可靠。“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杜甫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

  诗人写到这里,笔锋陡转,开拓出另一个惊心动魄的境界。诗人用“君不闻”三字领起,以谈话的口气提醒读者,把视线从流血成海的边庭转移到广阔的内地。诗中的“汉家”,也是影射唐朝。华山以东的原田沃野千村万落,变得人烟萧条,田园荒废,荆棘横生,满目凋残。诗人驰骋想象,从眼前的闻见,联想到全国的景象,从一点推及到普遍,两相辉映,不仅扩大了诗的表现容量,也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

  从“长者虽有问”起,诗人又推进一层。“长者”,是征夫对诗人的尊称。“役夫”是士卒自称。“县官”指唐王朝。“长者”二句透露出统治者加给他们的精神桎梏,但是压是压不住的,下句就终究引发出诉苦之词。敢怒而不敢言,而后又终于说出来 ,这样一阖一开,把征夫的苦衷和恐惧心理,表现得极为细腻逼真。这几句写的是眼前时事。因为“未休关西卒”,大量的壮丁才被征发。而“未休关西卒”的原因,正是由于“武皇开边意未已”所造成。“租税从何出?”又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呼应。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越来越深刻。这里忽然连用了几个短促的五言句,不仅表达了戍卒们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现出那种倾吐苦衷的急切情态。这样通过当事人的口述,又从抓兵、逼租两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难。

  诗人接着感慨道: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还能嫁给近邻,男孩子只能丧命沙场。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但是由于连年战争,男子的大量死亡,在这一残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却一反常态,改变了这一社会心理。这个改变,反映出人们心灵上受到多么严重的摧残啊!最后,诗人用哀痛的笔调,描述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悲惨现实:青海边的古战场上,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阴风惨惨,鬼哭凄凄。寂冷阴森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这里,凄凉低沉的色调和开头那种人声鼎沸的气氛,悲惨哀怨的鬼泣和开头那种惊天动地的人哭,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些都是“开边未已”所导致的恶果。至此,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也揭露得淋漓尽致。

  这篇叙事诗,无论是前一段的描写叙述,还是后一段的代人叙言,诗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的始终,诗人那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现在读者面前。其次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舒得开,收得起,变化开阖,井然有序。第一段的人哭马嘶、尘烟滚滚的喧嚣气氛,给第二段的倾诉苦衷作了渲染铺垫;而第二段的长篇叙言,则进一步深化了第一段场面描写的思想内容,前后辉映,互相补充。同时,情节的发展与句型、音韵的变换紧密结合,随着叙述,句型、韵脚不断变化,三、五、七言,错杂运用,加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开头两个三字句,急促短迫,扣人心弦。后来在大段的七字句中,忽然穿插上八个五字句,表现“行人”那种压抑不住的愤怒哀怨的激情,格外传神。用韵上,全诗八个韵,四平四仄,平仄相间,抑扬起伏,声情并茂。再次,是在叙述中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如在大段代人叙言中,穿插“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和“君不见”、“君不闻”等语,不仅避免了冗长平板,还不断提示,惊醒读者,造成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诗人还采用了民歌的接字法,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等,这样蝉联而下,累累如贯珠,朗读起来,铿锵和谐,优美动听。最后,采用了通俗口语,如“耶娘妻子”、“牵衣顿足拦道哭”、“被驱不异犬与鸡”等,清新自然,明白如话,是杜诗中运用口语非常突出的一篇。前人评及此,曾这样说:“语杂歌谣,最易感人,愈浅愈切。”这些民歌手法的运用,给诗增添了明快而亲切的感染力。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诗中多处使用了民歌的“顶真”手法,诵读起来,累累如贯珠,音调和谐动听。另外,还运用了对话方式和一些口语,使读者有身临现场的真切感。《唐宋诗醇》云:“此体创自老杜,讽刺时事而托为征夫问答之词。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小雅》遗音也。篇首写得行色匆匆,笔势汹涌,如风潮骤至,不可逼视。以下出点行之频,出开边之非,然后正说时事,末以惨语结之。词意沉郁,音节悲壮,此天地商声,不可强为也。”

参考资料:
1、 郑庆笃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530-533页 .

bīngchēxíng

 tángdài 

chēlínlín xiāoxiāo xíngréngōngjiànzàiyāo 
niángzǒuxiāngsòng chénāijiànxiányángqiáo  (niángzuò niáng )
qiāndùnlándào shēngzhíshànggānyúnxiāo 
dàopángguòzhěwènxíngrén xíngréndànyúndiǎnhángpín 
huòcóngshíběifáng biàn便zhìshí西yíngtián 
shízhèngguǒtóu guīláitóubáiháishùbiān 
biāntíngliúxuèchénghǎishuǐ huángkāibiānwèi 
jūnwénhànjiāshāndōngèrbǎizhōu qiāncūnwànluòshēngjīng 
zòngyǒujiànchú shēnglǒngdōng西 
kuàngqínbīngnàizhàn bèiquǎn 
zhǎngzhěsuīyǒuwèn gǎnshēnhèn 
qiějīnniándōng wèixiūguān西 
xiànguānsuǒ shuìcóngchū 
xìnzhīshēngnánè fǎnshìshēnghǎo 
shēngyóujiàlín shēngnánmáisuíbǎicǎo 
jūnjiàn qīnghǎitóu lāibáirénshōu 
xīnguǐfányuānjiùguǐ tiānyīnshī湿shēngjiūji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