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老僧道机¹熟,默语心皆寂。
译文:老和尚精通释氏道义,整天默默不语而心神宁静。
注释:¹机:关键、要点。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去岁别舂(chōng)¹,沿流此投迹。
译文:据说是去年离开舂陵,沿着潇水投奔零陵。
注释:¹舂陵:地名,在今湖南宁远县柏家坪。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
室空无侍者,巾屦(jù)¹唯挂壁。
译文:居室简陋没有侍者,只有毛巾鞋子挂在壁屛。
注释:¹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一饭不愿馀,跏(jīa)(fū)¹便终夕。
译文:用餐时一粒饭都不肯剩存,饭后盘腿而坐直至太阳西沉。
注释:¹跏趺:佛教徒结跏趺坐的略称,双足交迭而坐,是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译文:窗外风吹稀疏的竹枝沙沙作响,井边的老松上清露泠泠。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¹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译文:适合的地方就是安居的场所,庭院青悠悠芳草芬馨。
注释:¹偶:谐合。

  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中描述了这样一位老和尚:他生性喜静,沉于佛事,佛理精熟,生活简朴,令人肃然起敬。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内容单一。

  全诗可分为三节,前四句是第一节,概括介绍老和尚,一“熟”一“默”,形象地刻画出了老和尚内外特点。中四句为第二节,以白描手法,反映了老和尚节俭的生活。后四句为第三节,写庭院环境,衬托老和尚不凡的修养。全诗结构匀称合理。

  此诗在写法上运用衬托手法。先写老僧话少心静,再写居室空荡,生活简朴,环境天然,意在衬托“长老”内在的充实以及对佛道的精熟。在此诗第三节以生活环境的自然幽雅来衬托主人的涵养。另外,此诗所布的“虚白”,如长老的家世如何,缘何而投空门,乃至姓名法号等等,读者都不得而知。诗人有意将此谈化,恰恰突显了中心内容,使“熟”字成为此诗的诗眼。把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长者对佛的热情与虔诚,“长者”就像是为“佛”而生,为之痴迷,愿为之倾尽生命的坚定执著的信使,是一名地道的全身心投入的“浮屠”。

  柳宗元的赠诗答诗,一般都是写给好友亲朋的。像此诗这样写给既非亲故、又无深交的一般僧侣,是少之又少。这就反映出诗人对老和尚的敬慕以及贬谪生活的孤独寂寞之情。此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长老的敬仰与羡慕,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当时旧痛欲罢不能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00-203

zèngjiānghuázhǎnglǎo--liǔzōngyuán

lǎosēngdàoshúxīnjiē

suìbiéchōnglíng沿yánliútóu

shìkōngshìzhějīnwéiguà

fànyuànjiā便biànzhōng

fēngchuāngshūzhúxiǎngjǐnghánsōng

ǒuānmǎntíngfāngcǎo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
新沐¹换轻帻(zé)²,晓池风露³清。
译文:洗过头换上轻薄的头巾,早晨的愚池露白风清。
注释:¹新沐:刚洗过头发。²轻帻:一作“巾帻"。帻:古代的一种头巾。³风露:一作”风雾“。
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
自谐¹尘外²意,况与幽人³行。
译文:这景致最合我脱俗心意,何况与隐士携手同行?
注释:¹谐:和谐。²尘外:超出尘俗、尘世之外。³幽人:隐士,指谢山人。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
霞散谐山迥(jiǒng)¹,天高数雁鸣。
译文:朝霞散去谐山显得更远,高阔的天空大雁长鸣。
注释:¹迥:远。
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机心¹²当路³,聊(xī)皇情
译文:把机变诡诈交给当权者,我暂且去体验伏羲时的民情。
注释:¹机心:机变诡诈之心。²付:付予,交付。³当路:担任重要官职,掌握政权。此处指当权的人。⁴聊:姑且。⁵适:往、去、到。⁶羲皇情:伏羲时代的民情。羲皇即为传说中的古帝伏羲氏。

  此诗写诗人与谢山人早晨同到愚池游览时情景,虽飘然有出尘之思,然毕竟身处逆境,聊作羲皇上人,也只是暂时的自我安慰。

  诗的首联写道:“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在一个露白风清的早晨,诗人与谢山人来到愚池边,用清澈的池水洗过头,换上轻薄的头巾,沐浴着习习凉风,惬意极了。这真是一幅无比清静幽雅的图画。天地间一切都已不复存在,只有愚池边的诗人和相携而至的谢山人。诗句中一个“清”字,既是写眼前景物,同时又点出了诗人心境,情与景交融成一种境界,渲染出诗人的恬淡情趣。初看,上句是叙事,下句是写景。其实,诗人是把自己也当作一景来写了,由于有了人的活动,景物才会如此生动而富于情趣。

  愚池早晨这种清静幽雅的景致,使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的感叹。诗人谪居永州已经六年,随着时光的流逝,永州奇异的山水之美,使诗人的心灵多少得到一些慰藉。他移居愚溪之畔后,过着与农圃为邻的村居生活。这种闲适恬淡的生活,使诗人觉得仿佛就是隐居山林。他在《溪居》一诗中写道:“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所以,当他与谢山人来到愚池边,置身于这清静幽雅的景致中,浑然觉得自己已超尘出世,俨然就是一位山林客了。诗的首联与颔联,景与情融溶为一体,创造出了一种物我合一、脱俗造化的境界。

  颈联“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高远寥阔的图景:云霞散去,天朗气清,几只大雁鸣叫着飞过蓝天,连绵起伏的群山一直延伸到天际。景因情设,这眼前的景致正是诗人此时胸襟开阔舒坦的具象。政治革新的失败,仕途的失意,曾给诗人以沉重打击。流贬永州的头几年,他倍感冤屈,满怀忧愤。他努力为自己辩谤祛诬,希望一朝昭雪,憧憬有朝一日能够“起复”。但在移居愚溪后,他的心情平定多了。“起复”既已无望,驱散心头的云雾,退一步也海阔天空。于是诗的尾联写道:“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此联妙在一个“付”字,从字面上看,“付”是“交付”的意思,其实则包含着诗人对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机心”极度的轻蔑与鄙视。官场的机变诡诈,诗人向来不屑,更何况此时已远离是非纷争。地处南荒的永州,民风淳朴敦厚,诗人生活在他们中间,仿佛走进了远古的伏羲时代,所以他说“聊适羲皇情”。而句中的“聊”字,又反映出诗人的无奈心情,这种隐居般的生活并非诗人的真心追求,只是暂时自我安慰而已。

  王国维把诗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柳宗元把个人的情感渗透在景物中,写出了一种“无我之境”。写景与抒情相交错,情与景相融溶,物我合一,浑然一体,脱俗造化,境界清新高阔,情趣恬淡幽雅,意兴洒然。

dànxiéxièshānrénzhìchí--liǔzōngyuán

xīnhuànqīngxiǎochífēngqīng

xiéchénwàikuàngyōurénxíng

xiásànzhòngshānjiǒngtiāngāoshùyànmíng

xīndāngliáoshìhuángqíng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有美¹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译文:姿容艳美,既不自藏;岂容独处,无人欣赏。
注释:¹美:指木芙蓉。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
(yíng)¹湘西²岸,秋至风霜繁。
译文:亭亭玉立,潇水西畔;秋季来临,风紧霜繁。
注释:¹盈盈:姿态美好的样子。²湘西:潇水西岸。
丽影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丽影盈寒水,浓芳委¹前轩²
译文:艳丽倩影,告别寒江;移植廊前,散发芳香。
注释:¹委:放置,指栽培。²轩:有窗的长廓或小室。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jì)¹谅难杂,反此生高原²
译文:它与荷花,混杂实难;与之不同,故生高岸。
注释:¹芰荷:荷花。²高原:高地。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一诗,写作时间与植桂诗大致相同,心态也相拟,只是写法上略有不同,如果说植桂诗更多地表现了自己的孤悲之感的话,此诗则以自爱、自慰之情为主。

  诗人创作此诗,心态上有两个特征。一是孤寂无依,世无知音之感。当时诗人刚贬谪永州,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作为被贬官员,行动很不自由,处境与囚徒相差无几。所以他常自称为“罪臣”、“楚囚”。心理常惶恐不已,彻夜难眠。再加上昔日志同道合的朋友都远贬荒凉遥远之地,贬官的身份也不便与他人接触。因而,伴随他的只是孤独、寂寞和无奈。另外一种心态特征是:怀才不遇又矢志不移。柳宗元的才能是全面的,为多数人所了解的,柳宗元主要是散文家和诗人。但被贬之前,柳宗元的理想绝不是做文人,而且有点不屑于做文人。在《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中说道:“意欲施之事实,以辅时及物为道。”信中他向自己好友表白了昔日的理想。他的《冉溪》诗中“少时陈力希公候,许国不复为身谋”的句子,更是直接说明了他的理想是辅助时政,建政立业,为此而不怕牺牲。事实上,他也确有非凡的政治才能,三十四岁成为朝廷要臣足以说明了这点。永贞革新的失败,他失去了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机会,但他并没有放弃,这一性格很类似流放中的屈原。在贬永时期,他关注着时局的变化,民生的疾苦,常与朋友以书信的形式讨论历史、政治和为官之道,希望被朝廷起用,再度施展政治才能。为了理想,他提携后进,培养人才,积蓄力量,正如《冉溪》诗中写道:“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西园待成器。”这些大概是柳宗元在不自由状态下最大的所为吧。了解了柳宗元这样的心态,就很容易把握此诗的深层次的含义。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就是采用拟人化手法,把自己的心态物化成木芙蓉,木芙蓉自然成了他感情的载体、心灵的镜子和与读者沟通的渠道。诗中的木芙蓉具有鲜明的诗人的色彩:她孤寂、独自长在湘水西岸,任秋风疾吹,繁霜严打,无人爱怜顾惜;她完美,“盈盈”,是婀娜多姿的体形,“丽影”是艳丽动人的身姿,“浓香”是沁人的芳香,可谓集众美于一身;她自信,“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这种自信来自于“有美”。这种美与其说是木芙蓉的姿态、丽影和浓芳,不如说是诗人的才华、理想。因此,即使在孤独、冷落,被人诋毁、抛弃的处境里,他也没有沮丧、消沉和自暴自弃。他坚信自己总会有被人赏识的时候;他很有原则,处于世上,就只能像木芙蓉一样,扎根高高的陆地,绝不与浮于水上的摇摆不定的芰荷同处。诗人对木芙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倾注了强烈的感情。这样做的用意很明显,高文先生道明了诗人的用意:“此诗写木芙蓉美丽而孤独,深受风霜欺凌,诗人同情它的遭遇而移栽于住所轩前。乃以木芙蓉自比,怜花亦即自怜”。诗人爱花,护花,实为自爱自慰。这也正是中国古代文人抚平内心创伤,驱走孤独幽愁的常见方式。

xiāngànróngzhílóngxìngjīngshě--liǔzōngyuán

yǒuměiānnéngshǒugēn

yíngyíngxiāng西ànqiūzhìfēngshuāngfán

yǐngbiéhánshuǐnóngfāngwěiqiánxuān

liàngnánfǎnshēnggāoyuán

理世固轻士,弃捐湘之湄。
理世¹²轻士,弃捐³湘之湄
译文:太平世道当然看不起学子才人,我们自然被抛弃流放到潇湘边上。
注释:¹理世:治世,太平世界。理,避高宗李治讳而代替“治”字。²固:本来,当然。³弃捐:弃舍,遗弃。指不加任用。⁴湄:水边。
阳光竟四溟,敲石安所施。
阳光竟¹四溟²,敲石³所施
译文:仿若太阳的光芒已普照四海,像敲石闪出的火花就毫无用处一样。
注释:¹竟:终, 完全。这儿是遍布的意思。²溟:海。³敲石:这儿指敲击石块以取火光。⁴安:何,什么。⁵施:为,用。
铩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
(shā)¹²枯干,低昂互鸣悲。
译文:我们像被摧残了羽毛的鸟儿停在枯枝,高吟低唱相互应和,声声悲伤。
注释:¹铩羽:羽毛被摧残脱落。铩,伤残。²集:群鸟停聚在树上。
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
¹云吐风寒,寂历²穷秋³时。
译文:北方的黑云吹来了阵阵风寒,在这深秋季节,一片空寂荒凉。
注释:¹朔:北方。²寂历:犹寂寥,冷寂空旷的样子。³穷秋:深秋。穷,终尽,末了。
君子尚容与,小人守兢危。
君子尚¹容与²,小人守³(jīng)
译文:处境凶险,君子们更注重从容闲逸,小人们只是畏缩自保,战兢恐慌。
注释:¹尚:崇尚。²容与:安逸自得的样子。³守:保全。⁴兢危:小心畏惧。兢,小心谨慎。危,畏惧忧恐。
惨凄日相视,离忧坐自滋。
惨凄日相视,离忧¹²³滋。
译文:悲凄时,我们天天相互探视,忧愤之情又因此而不断滋长。
注释:¹离忧:忧愁怨愤。²坐:因。³自:自然地。
樽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
(zūn)¹酒聊²²可酌(zhuó),放歌谅³
译文:斟饮几杯酒,自己可以聊且忘忧,而纵情歌唱,那肯定别人决不会听赏。
注释:¹樽:盛酒器。²聊:姑且。³谅:确实,委实。⁴徒:白白地。⁵为:做事。这里指唱歌。
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
惜无协律¹者,窈(yăo)(miăo)²³吾诗。
译文:只可惜,眼下你这位调音知己不在,不能把我们的诗歌美妙地弹唱。
注释:¹协律:调正音律,使之协和。²窈眇:美妙。³弦:琴弦。这儿用做动词,用琴弹奏。

  此诗对朝廷权贵扼杀人才深表痛疾不平,对他们遭贬的悲惨境况深表同情,并表达了柳宗元与他们之间相互慰藉、坚贞不屈的知己友情。

  首四句,为吴武陵这样横遭贬谪的人才而愤激不平。诗意是说,太平世道当然会轻视人才,把他们弃置在边荒的潇湘之边,正如敲石所击出的小小火花,在阳光普照之下毫无用处一样。这是柳宗元满腔愤怒而发出的控诉和辛辣讥讽。在权贵们看来,当时世道太平,阳光普照,根本用不着革新多事,有所作为,这是权贵打击摧残才士的无耻借口。他们竭力掩盖国事的矛盾、弊端和危机,仇视改革,排斥新秀,只知一味地谄谀奉承,沉湎享乐而不以为耻,其腐朽黑暗可想而知,根本没有太平盛世可言,当然也没有阳光普照。其实是权贵们害怕杰出人才参与朝政,有所作为,触动他们的既得利益和地位,所以对那些显露出才华而又不肯屈从的人才,横加指责和挑剔,一开始就进行无情的扼杀和摧残。这四句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反语讥讽,“理”实为乱,“阳光”实为黑暗。其次是隐喻,前二句与后二句构成比喻关系,但没有使用比喻词。

  中间八句是对那些坚贞不屈而遭贬的人才的悲惨境况深表同情。诗人将他们比作一群“铩羽”的乌鸦,在寒冷的秋天中饱受风寒的迫害。它们无法逃避是因为乌鸦停集在枯干上,没有遮蔽和凭靠。这里,“穷秋”象征恶劣的时局,“风寒”比喻无情的迫害,而“枯干”比喻才士们没有坚固的政治基础。因为这种情况牵涉到柳宗元自己被迫害的原因,所以这儿只好隐晦一些,用象征手法来表现。可以参看柳宗元的《感遇二首》。同时,由于这些才士能坚持君子的品德,不为所屈,遭受的打击就更为无情,处境悲惨,忧愁日深。

  最后四句,表达了柳宗元与这些遭贬才士饮酒赋诗,聊以自慰以及所结下的深厚知己之情。为了发泄悲愤,排遣苦闷,遭贬的才士只能以酒消愁,以诗抒怀。放声高歌,权贵们是不会听的,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欣赏理解。吴武陵北归之后,柳宗元感到少了一个知音,深表惋惜。

línglíngzèngqīngyuánshìjiǎnlíng--liǔzōngyuán

shìqīngshìjuānxiāngzhīméi

yángguāngjìngmíngqiāoshíānsuǒshī

shāgànángmíngbēi

shuòyúnfēnghánqióngqiūshí

jūnzishàngróngxiǎorénshǒujīngwēi

cǎnxiāngshìyōuzuò

zūnjiǔliáozhuófàngliàngwèi

xiézhěyǎomiǎoxiánshī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屏居¹负山郭²,岁暮³惊离索
译文:背倚着高山离群而居,蓦然发现已是一年将尽。
注释:¹屏居:隐居。²山郭:山峦。³岁暮:晚冬。郊:城郊,当时柳宗元住在愚溪,属城郊。⁴离索:隐居。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野迥(jiǒng)¹(qiáo)唱来,庭空烧烬落。
译文:旷野传来樵夫的歌声,烧山的灰烬飘落在空庭。
注释:¹迥:远。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世纷因事远,心赏¹随年薄²
译文:纷乱的世事已经渐渐远去,悠然的心境也随岁末而流逝。
注释:¹心赏:有契于心,悠然自得。²薄:迫近。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默默谅(liàng)¹何为,徒成今与昨。
译文:默默无语也不知因为什么,空留下今天与昨天的无限叹息。
注释:¹谅:料想。

  柳宗元贬居永州时,寄住在永州城南潇水东岸的龙兴寺。元和五年,搬迁至潇水西岸愚溪侧畔,并在此构筑家园,过着“甘终为永州民”的定居生活。当时,古城在潇水东岸,潇水以西的愚溪自然称为“郊”。在此“郊居”的五年时间,诗人写作了大量的山水诗。《郊居岁暮》就是其中一首,写于元和十年冬。

  这首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怀。诗的首联和颔联,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作者还用极富岭南色彩的景物勾画了一幅岭南所特有的风情画。永州属古楚地,也被称为“南蛮之乡”。这里缺乏开发,民风淳朴。宗元所居之地,背倚山峦,面临溪水,乔榛遍野,“蝮虺”出没,与诗人任职京师时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荣都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诗的颔联以“野”字极为精炼地概括出“郊居”之地的景物特色。山峦连绵、溪水淙淙是“野”,人烟稀少、南蛮风气是“野”,樵夫担柴、唱歌抒怀是“野”,烧榛种田、庭院空寂是“野”。在诗人的笔下,“野”味十足,“野”趣横生。诗人囚居永州已近十年,仿佛已读懂了背负的“山郭”,烧荒残留的余木,踏歌归来的樵夫,离群索居的自己。在这幅极富“野”味的画面中,不仅有冷峻峭拔的景物,还有热情淳厚的樵夫,更有空坐庭院的诗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人。人、诗、画共为一体,景、人、情浑然天成。

  诗的后四句在前四句写景的基础上抒发诗人既悠然自得又感物伤怀的矛盾心绪。诗的颈联阐明了摆脱现实、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就这两句而言,前句是因,后句是果。既然贬居远地,远离世上的纷争,且近年关,又自然放开胸怀寄情于山水。但现实却使诗人不能回避,悠悠往事又忆上心头。其中苦味,常人很难明白。所以,诗人在尾联中抒发了自己想“为”却不能“为”,一切都成“今与昨”的忧怨感愤。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属柳宗元贬永末期的作品。这时的柳宗元,怨忧穷戚,失望至极,心中苦味无以倾诉,只有写作诗文抒发怨怒、愁苦的情怀。这首诗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表现了这种苦味:诗的前两句以“屏居”始、以“离索”终,囚居之苦跃然纸上;樵夫能悠然唱歌,轻松愉悦,而诗人却只能“默默”细想、苦苦思索,这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不能“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之苦得以尽情倾吐;年关已近,贬居近十年,自己已近“迟暮”,但“例召”却杳无音讯,空怀大志而不能施展之苦呼之欲出;背山面水,幽静怡人,本应怡然自得,而诗人却如负重荷,惊魂落魄,压抑之苦不言自明。

  全诗围绕“野”字描摹物象,抒发了诗人“徒成今与昨”的忧愁感伤的情怀。诗人在描摹物象时强作欢颜,以为如此就可摆脱现实的烦忧,愈是这样,诗人就愈痛苦,诗中透出的苦味就越浓烈。

jiāosuì--liǔzōngyuán

píngshānguōsuìjīngsuǒ

jiǒngqiáochàngláitíngkōngshāojìnluò

shìfēnyīnshìyuǎnxīnshǎngsuíniánbáo

liàngwèichéngjīnzuó

越绝孤城千万峰,空斋不语坐高舂。
越绝¹孤城千万峰,空斋不语坐高舂(chōng)²
译文:地处越绝之境的柳州,只见山峰万千,连绵不断。我整日坐在空荡荡的书屋,沉默不语,愁绪难奈。
注释:¹越绝:越之绝境。²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印文生绿经旬合,砚匣留尘尽日封。
印文¹生绿经旬²合,砚匣³留尘尽日封。
译文:那官印经久不用已生绿霉,砚盒也久不磨墨被尘土遮盖。
注释:¹印文:印泥。²经旬:指很长时间。旬,十日为一旬。³砚匣:放现台的匣子。⁴尽日:犹终日,整天。
梅岭寒烟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
梅岭¹寒烟藏翡翠,桂江²秋水露鰅(yú)(yōng)³
译文:遥望韶州方面的梅岭,如藏在烟雾之中的翡翠,近看秋日的柳州河水,偶尔可见怪鱼鰅鳙浮上来。
注释:¹梅岭:即大度岭,在江西、广东两省边境。²桂江:西江支流。³鰅鳙:两种鱼,鰅一种表面有斑纹的鱼,鳙也称胖头鱼,都属鲶鱼的一种。
丈人本自忘机事,为想年来憔悴容。
丈人本自忘机¹事,为想²年来憔悴³容。
译文:老朋友啊,千万不要任性为人行事,而忘掉了机巧权变,想想我如此凄然寂寞,当以为戒。
注释:¹忘机:泯除机心,指一种消极无为,淡泊宁静的心境。²为想:可以想想。³憔悴:黄瘦,瘦损。

  首句点出贬地之远,正符合诗人初到柳州的心境。本以为在永州十年等待而来的诏返,可以让自己再展宏图,未想到反被迁往更加远离中原的南荒之地,所以“趣绝”、“孤城”、“千万峰”,组合成叠相交加的荒远、隔高的空间意象,反映了他最直觉最敏锐的心理感受,处于这样的荒山远岭中,即使身为地方刺史,也如同被抛弃,于是,其寂寞之情随笔福来:“空斋不语坐高舂”,一“空”、一“不语”,直陈孤独之况。接下来写官事冷清、环境险恶,进一步铺叙其寂寞、忧恐之情。在荒州为官,穷极无聊,印不用而生绿、砚长不磨而生尘,已见常寂难耐,而环顾山水,又常有异鸟、怪物出没在视野里,其忧惧之情可以想像。最后两句寄塑对方,希望得到关心理解,诗人意谓:“丈人您是个清心寡欲的高士,可我不若您之机事尽忘,优游自适,您大概会想到我这个远谪绝域之人一年来憔悴成什么样子了吧。”言外极其孤独,极其苍凉。

  柳宗元七律大多作于柳州,虽不多,但情感皆哀而酸楚,艺术亦精绝工致。此诗起句引出寂寞之情,中间展开具体景况铺写,结句画龙点晴,以“憔悴容”回照全篇,结构可谓浑然。

参考资料:
1、 尚永亮 编选.柳宗元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75-76

liǔzhōuzhàngrénzhōusháozhōu--liǔzōngyuán

yuèjuéchéngqiānwànfēngkōngzhāizuògāochōng

yìnwénshēng绿jīngxúnyànxiáliúchénjǐnfēng

méilǐnghányāncángfěicuìguìjiāngqiūshuǐyōng

zhàngrénběnwàngshìwèixiǎngniánláiqiáocuìróng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危桥¹²幽径³,缭绕穿疏林。
译文: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
注释:¹危桥:高桥。²属:连接。³幽径:幽深的小路。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¹(tuò)²分苦节,轻筠(yún)³抱虚心
译文: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
注释:¹迸:裂,开。²箨:竹笋上一层一层的皮,即笋壳。³筠:竹皮。⁴虚心:空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俯瞰(kàn)¹涓涓流,仰聆²萧萧吟³
译文: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
注释:¹瞰:望,俯视,向下看。²聆:听。³吟:成调的声音。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差池¹下烟日,嘲(zhāo)(zhā)²鸣山禽。
译文: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
注释:¹差池:参差不齐。²嘲哳:亦作“啁哳”,形容声音杂乱细碎。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¹无要津²用,栖息有馀阴。
译文: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筏,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
注释:¹谅:料想,实在。²要津:重要的渡口,隐喻重要的职位。
本诗更象一首咏物诗,它描写的是苦竹间的桥,而且表面上是写桥,实则重点是写竹,桥只不过是陪衬而已。苦竹,楚地湘南极普通的一种竹子,而且连名称都带有贬意。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诗意,将自己身世遭遇与不起眼的苦竹有机联系起来,寓意于有“苦竹”“虚心”的竹。诗的结构与组诗一致,分三层。前四句写实:“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远远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接,它缭绕地穿过稀疏的竹林。突出危桥、幽径、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特写竹子的拔节,充分运用诗的想象,似乎看见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苦节,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诗中突出了“苦节”与“虚心”。第二层写桥上观景所得:俯身可以看到绢绢细流,抬头可以听到萧萧的竹声。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啁鸣归巢。既俯看,又仰视,还运用听觉。天边的太阳,近处的鸟鸣,一一入画,充满了生机。眼中的景物往往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展示。大自然是美好的,然而胸怀大志的诗人不能象鸟一样自由飞翔,投入她的怀抱,只能与“囚徒为朋”,在寺院的木鱼声中难以入眠,这强烈的反差不能不使人产生共鸣,伤感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抒发感概“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这里的苦竹也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栖息提供了荫凉。正如吴文治先生所指出的:“作者借竹自喻,感叹竹子虽有‘苦节’和‘虚心’的美质,也只能供人和鸟歇息遮阴,不会用在重要的渡口,隐有自伤怀才不遇之意。”(《柳宗元选集》)诗除了咏苦竹桥之外,还写到竹林、小径、溪流、竹韵、落日、鸟鸣,故自然属于山水诗。

xùngōngyuànyǒng··zhúqiáo--liǔzōngyuán

wēiqiáoshǔyōujìngliáorào穿chuānshūlín

bèngtuòfēnjiéqīngyúnbàoxīn

kànjuānjuānliúyǎnglíngxiāoxiāoyín

chàchíxiàyāncháozhāmíngshānqín

liàngyàojīnyòngyǒuyīn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
石门长老身如梦¹,旃(zhān)(tán)²成林手所种³
译文:石门长老身世如梦,当年栽种的檀香已经成林。
注释:¹身如梦:指人生往事如梦。²旃檀:梵文“旃檀那”的省称,即檀香。³手所种:指旃檀的幼树是石门长老亲手栽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坐来念念非昔人¹,万手²莲花³为谁用
译文:静坐念禅今非昔坐来念念比,莲华经念了万遍有谁倾听?
注释:¹非昔人:其意是说,石门长老长年坐坛念经,年岁渐老,今非昔比。²万手:形容反复念诵。³莲花:指《妙法莲华经》,这里泛指一切佛经。⁴为谁用:意为没有人愿意听他念诵佛经。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如今七十自忘机¹,贪爱²都忘筋力微³
译文:如今年过七十早已忘却往日的追求,筋力衰减再不会壮志凌云。
注释:¹忘机:指忘却计较或没有巧诈之心。²贪爱:指石门长老年青时的理想与追求。³筋力微:形容身心老迈,壮志消沉。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zhì)¹皆飞²
译文:不要向东边窗外春天的原野张望,晴空下百花盛开野鸟却已飞尽。
注释:¹雉:即野鸡。²雉皆飞:比喻诗人亲友多丧、孤苦伶仃的意思。

  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属于借题发挥,即借用石门长老的形象,抒发作者忠于朝庭、希望得到朝庭的理解和重新起用,而长期被冷落的悲愤失望的心情。

  诗的首句通过“石门长老”的形象,引出作者往事如梦的感慨;第二句借“旃檀”的形象,说明官场新贵们的得势。三、四句再借“石门长老”之言,说明江山易主、改朝换代、作者的忠心无人理解,等待重新起用已经无望。五、六句以“石门长老”的形象和自白,慨叹人生易老和作者生平抱负的落空。“忘机”,就是已经“无意苦争春”。“贪爱都忘”,就是心的颓丧,不再有理想与追求。七、八句是诗的尾联,也是对全诗的总结。这两句通过对“东轩”外春日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类似于“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作者以青春年少成名,并被委以朝廷重任,当年的意气风发可想而知。

  “雉皆飞”含有一个典故,由乐府琴曲《雉朝飞》变化而来:“春秋时,卫侯女出嫁齐太子,中道闻太子死,傅母(女官名)仍然劝她去处理丧事。丧毕不肯归,终死于齐。傅母悔之,取女所自操琴,于冢上放之,忽二雉出墓中。傅母托雉曰:‘女果为雉也?’言未毕,雉俱飞而起,忽然不见。傅母悲痛,援琴作操,故曰《雉朝飞》。”也有人说:“《雉朝飞》为齐处士伤无妻之作。”柳宗元早年丧妻,来永州之后,母亲和女儿先后病逝,所承受的人生变故如同“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这种打击与悲痛可想而知。他被贬职后闲居永州,这期间江山易主,官场易人,新贵层出不穷,而且无不趋炎附势,对柳宗元等“俟罪”的闲官不屑一顾,或者颐指气使;更有一帮小人,经常散布一些流言蜚语,和莫须有的诬陷之辞。因此,诗人尽管悲愤交加,却不能在诗文中明明白白地流露出对朝廷的怨恨心情,只好运用巧妙的写作手法,通过“戏题”一诗,表面上是在劝戒石门长老,不要用老迈哀伤的心情,来观看东轩之外春意盎然的景色,以免触景生情,更加伤心;实际上是在劝慰自己,要忍辱负重,不与官场新贵们攀比,索性闭目塞听,让火热的心彻底地冷却,以免受到更大的伤害。

  整首诗,以一个衰老、冰冷、绝望的外表,包容了一颗充满激情、火热和突突跳跃的心。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冰与炭的不可调和,最终决定了这位大才的悲剧命运。

shíménzhǎnglǎodōngxuān--liǔzōngyuán

shíménzhǎnglǎoshēnmèngzhāntánchénglínshǒusuǒzhǒng

zuòláiniànniànfēirénwànbiànliánhuāwèishuíyòng

jīnshíwàngtānàidōuwàngjīnwēi

xiàngdōngxuānchūnwànghuākāichūzhìjiēfēi

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
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
译文:平坦空旷的原野上,春天的芳草满是绿意,早晨的莺鸟在远方的树林间啼鸣。
日晴潇湘渚,云断岣嵝岑。
日晴潇湘¹(zhǔ)²,云断岣嵝(lǒu)³(cén)
译文:阳光晴和,洒落在潇水与湘水的岸边沙洲,云朵断续晴接,飘扬在岣嵝山的小峰上。
注释:¹潇湘:湖南潇水和湘江的合称。²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³岣嵝:衡山的主峰。⁴岑:岑崟(yín),山高峻貌。此为岣嵝山之高峻。
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
仙驾¹不可望,世途非所任。
译文:得道成仙是无从盼望的,世间也非我所能承受的居处。
注释:¹仙驾:驾,特指大禹的车。
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
凝情¹空景慕²,万里苍梧³阴。
译文:沉思凝神也只能空自仰慕,那万里之外,卒于苍梧之野的舜帝英灵。
注释:¹凝情:凝,凝聚,集中,这里指怀着深情。²景慕:崇敬景仰。³苍梧:山名,即九嶷山,在今湖南永州。阴:通荫。

  唐代后期由于人烟稀少,蔡家机场一带的湘江东岸尚未开垦耕种,为一片平野。“晓莺啼远林”,进一步说明此片平野面积广阔,一片葱绿的草地。地势低平的湿地土壤中含氧低,不适林木生长,林木多分布平野边缘丘陵上,故曰“远林”。

  “潇湘渚”即巴洲滩,诗人清晨泛舟而下,首先到达巴洲滩。此时已早晨七八点钟,一个大好晴天,适宜诗人深入民间访问,考察风土民情。“云断岣嵝岑”,岣嵝岑,乃指“衡山”,它的最高峰为祝融峰。此句意含诗人北望长安,视线被“衡山”所挡。这是诗人曲折表达受迫害的贬谪心情。古史相传,大禹曾驱车到洞庭以南考察水情,禹是传说中的上古圣人之一。此句暗指唐宪宗效法先圣尧舜治理天下。“世途非所任” ,应从积极方面去理解,反映诗人一心报国无门,被贬南荒之地,时刻思念重返朝廷,效忠君皇,为国为民尽自己一份历史责任而不可能,诗人多么盼望皇帝召其北归。诗的最后两句切题,舜帝南巡野死九嶷。诗人一向以邀尧舜为师,表明自己的历史责任感。中国历史上不少志士仁人都具备此种历史责任感,所以他们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脊梁。这两句诗实写苍梧,即九嶷山,暗指舜帝的英明,借喻唐宪宗以兴尧舜之风为己任,能召回永贞革新志士重返朝廷,效忠皇帝,实现政治革新。这仅仅是诗人的主观愿望,此句蕴含诗人多少相思泪!

  柳宗元26岁中博学鸿词科,步入仕途,“超取显美”,任礼部员外郎,虽是六品京官,却有资格参加早朝议事。现在身处逆境,成了被禁锢的囚徒,他在零陵深入民间访贫问苦,这是一般被贬斥的朝官不可能自觉做到的。所以只有把握柳宗元政治革新的进步思想本质,才能理解诗人在元和四年春深入民间之举的缘由。“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诗的落脚点在一个“阴”字上,其实还是空望一场,但又表现诗人强烈的爱国爱民的激情,这是历史上进步文人的共同心态。

  这是首次发现柳宗元贬永十年,第一次写于今冷水滩区管辖地域的诗,为研究柳宗元政治革新思想的人民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初步认定《零陵春望》写于元和四年春。此时柳的姨父崔敏已任永州刺史,有了保护伞,所以他的行动较前自由一些,因此盼望回长安的心情更急切。这一时期柳宗元写了一些信向长安亲友求助,设法返回朝廷,这是诗人写《零陵春望》的内心企图。由于唐宪宗及保守派对柳的歧视,致使柳宗元贬永十年不得被召回供职,反而贬到岭南柳州而客死任所。柳宗元一生仕途多舛,报国无门,这是中国历史上许多进步人士的共同命运!

línglíngchūnwàng--liǔzōngyuán

píngchūncǎo绿xiǎoyīngyuǎnlín

qíngxiāoxiāngzhǔyúnduàngǒulǒucén

xiānjiàwàngshìfēisuǒrèn

níngqíngkōngjǐngwàncāngyīn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赢。
弱植¹不盈尺,远意²³蓬赢(yíng)
译文:新栽海石榴,身短气弱实堪悯。想它来前意,青云之志满蓬瀛。
注释:¹弱植:软弱,扶不起来。意谓新移 的海石榴沿尚未成活,不盈尺,高不足一尺。²远意:意趣高远。³驻:扎,指生长。⁴蓬瀛:即蓬莱瀛州,海上仙山。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月寒空阶¹²,幽梦³彩云生。
译文:月淡寒风起,空前瑟瑟待天明。去日依稀梦,犹望醒时彩云生。
注释:¹空阶:空空的台阶。²曙:曙光,意谓石榴在寒月空阶是等待黎明。³幽梦:隐隐约约的梦境。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粪壤(zhuó)¹珠树²,莓苔³插琼英
译文:宝珠盈枝挂,粪土之壤岂有情。榴花满庭艳,莓苔之间红霞映。
注释:¹擢:拔,抽。意谓石榴在肥土的滋润下会茁壮成长。²珠树:神话中能结珠的树,这里想象满树石榴如珠美丽。³莓苔:青苔。⁴琼英:琼:赤玉。英:花。这里想象满树石榴花的光艳。
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
芳根¹(bì)颜色,徂(cú)²为谁荣。
译文:眼前憔悴形,珠光宝气锁芳根。种花人不解,试问去岁为谁荣?
注释:¹芳根:指石榴的根,閟闭门,颜色,指石榴花果美丽。意谓往日美丽的花果现在全保留在它的根中。²徂岁:徂流逝,指过去的岁月。

  读诗须从诗题读起,这是读诗的决窍之一,前人早有定论。古之论柳者,早有发现柳公作诗,必在诗题上下细致工夫的。“柳州五言刻意陶谢。兼学康乐制题。”可见柳宗元在诗题处 “皆极用意”。因此,读柳诗是不可不细推敲其诗题的。

  且按下诗题,先看看诗的内容:

  首句“弱植不盈尺”,这肯定是写石榴了。这一株石榴,因为刚刚种下尚未成活,枝叶萎蔫不振,全无生气。它高不盈尺,弱不堪扶。这便是扑面而映入读者眼前的一株海石榴。

  我国石榴的种植,始于汉代。是由出使西域的张骞从西域安国带回来的,所以又称“安石榴”。柳宗元所种必不是此。“海石榴”的称呼,大概行于唐代。是指从古朝鲜(海东)传入的,当是石榴的另一品种,以其来自海外,故名,也因为其来自海外,才让人很容易想起仙山琼阁的蓬菜三岛。

  这样才有了第二句,“远意驻蓬瀛”。意思是说:别看我现在这副样子,我在故乡蓬瀛时,是有万丈雄心,是有青云之志的。那生机勃勃的样子也是可以想象的。这样看来,首联二句都是这株可怜的海石榴的自述了。这就为把这首诗,作为一首咏物诗来读,奠定了基础。

  颔联云:“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时间在悄悄的流逝,月亮在寒夜中静静地运行,那阵阵凉意袭来,直逼这可怜的石榴。赶快天亮吧,太阳升起的时候,才会有生的希望。就在这寒夜中,石榴做了一个梦,这当然是一个美梦,满树的绿叶红花,当然是比彩云更美。但关键的问题是,这梦境是对过去的追忆,还是对未来的憧憬。同时还要知道,做梦的石榴尚挣扎在死亡线上。

  颈联不难理解,只是将那彩云般的梦,变得更具体。珍珠般的果,红玉般的花,颇费思考的,是“粪壤”和“莓苔”两个词。由这两个词所构成的环境,人们是难以把它和“琼英”“珠树”联系起来的。那么只有一种解释,就是石榴对这恶劣的生存环境,充满了忧虑,也不乏怨恨。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谁也难以指望海石榴会长成玉树琼花。原来在这美好的梦边上潜滋暗长着的,却是死亡的恶梦。它会压倒一切,甚至是希望。

  美梦是短暂的,而梦魇一般的却是现实。早已失去了的勃勃生机和凌云壮志,早已失去了的妩媚身姿和绚丽的光彩,都不知到了哪里。如果说它们并未丧失殆尽。那么,也只是残存在那尚有一线生气的根中了。这便是“芳根閟颜色”的全部内涵,是石榴的丝丝哀叹,也是残酷的现实对梦的无情摧残。

  “荣”,是繁荣,是开花,是结实,总之是生之辉煌。“徂岁”,是指过去了的岁月。据此看来,该石榴在遭此劫难之前,的确是有过一段玉树琼花,彩云霞霓的辉煌经历,当然,那是在仙山琼阁,而不是眼前的“莓苔”“粪壤”。回过头去,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奋斗,自己的成就,竟是这样令人沮丧,令人难以相信,甚至自己也不明白“徂岁为谁荣”了。这一问,含有无限的哀,无限的悔,无限的怨,无限的恨。

  诗读到这里,读者一定不会否定,《新植海石榴》是一首咏物诗。只不过所咏的是一株正历遭劫难,前途未卜的海的石榴,是一株从蓬莱仙境降迁到粪土之壤的海石榴。只要读者联系柳公的身世经历,就不难发现,这株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石榴,正是柳公的自画像。根本无法区分得开,哪是石榴,哪是柳公。这种物我浑然一体的意境,正是王国维所认为的,非得“豪杰之士能自树立”的“无我之境”。

  正因为这株海石榴与柳宗元有着这非同寻常的缘份,诗人对它的钟爱和呵护便非同一般。柳集中另有《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一诗中云:“几年封植爱芳丛”,可见这株石榴最终活了下来。这自是题外之话了。

xīnzhíhǎishíliú--liǔzōngyuán

ruòzhíyíngchǐyuǎnzhùpéngyíng

yuèhánkōngjiēshǔyōumèngcǎiyúnshēng

fènrǎngzhuózhūshùméitáichāqióngyīng

fānggēnyánsuìwèishuír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