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游临四海,俯仰观洪波。
远游¹²四海³,俯仰观洪波
译文:到远处游历来到了四海,俯仰之间只见巨浪滔天。
注释:¹远游:到远处游历。²临:滨临。到达。³四海: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北海”。犹言天下。全国,全世界。⁴俯仰:低头与抬头;短暂的时间;举止动作。⁵洪波:水流剧烈运动扬起的滚滚波涛。
大鱼若曲陵,承浪相经过。
大鱼若曲陵¹,承浪²相经过。
译文:浪中大鱼像曲折的山陵,乘着海浪从我身边经过。
注释:¹曲陵:曲折的山陵。²承浪:承接或承载着巨浪。有说乘浪。
灵鼇戴方丈,神岳俨嵯峨。
灵鼇(áo)¹²方丈³,神岳(yǎn)(cuó)(é)
译文:灵验的神鳌驮着方丈仙山,山体巍峨高高入云端。
注释:¹灵鼇:灵验的神鳌。鼇,同鳌。²戴:头戴。拥戴。³方丈:又称为方丈山、方壶、方丈洲等。古代神话及道教传说海上有神山名为“方丈”,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称“方丈”。⁴神岳:神圣的山岳。应指方丈山。后指中岳嵩山。武则天封禅嵩山,改中岳为神岳。⁵俨:俨然。宛如,十分像。⁶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仙人翔其隅,玉女戏其阿。
仙人¹²其隅(yú)³,玉女其阿(ē)
译文:山隅处仙人飞上飞下,更有神女在其中戏玩。
注释:¹仙人:神话传说中长生不死,并且有各种神通的人。²翔:飞翔,翱翔。³隅:山隅,角落。⁴玉女:传说中的仙女。玉般的美女。⁵戏:嬉戏。⁶阿:山凹。凹曲处。
琼蕊可疗饥,仰漱吸朝霞。
(qióng)(ruǐ)¹可疗饥²,仰漱(shù)³朝霞
译文:赤玉的花蕊可以解除饥饿,仰首可以吸吮早晨的云霞漱口。
注释:¹琼蕊:赤玉的花蕊。玉英,玉花。白色花朵的美称。²疗饥:治疗饥饿,解除饥饿。³仰漱:仰首漱口。⁴吸:吸允。⁵朝霞:早晨的云霞。日出时太阳映照的云彩。
昆仑本吾宅,中州非我家。
昆仑¹²³,中州我家。
译文:由此想到我的家本在昆仑,中州并不是我的家。
注释:¹昆仑: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²本:原本。本来。³吾:我。⁴宅:住宅,宅第。⁵中州: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带)位居九州正中,故称为「中州」。中原地区。全中国。⁶非:并非。不是。
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
将归¹(yè)²东父³,一举流沙
译文:我将要回归仙地拜谒东父,一次飞举就跨过那漫漫沙滩。
注释:¹将归:将回归。²谒:拜谒。拜见。³东父:东王父,神话传说中的神名。⁴一举:一次飞举。一次举动。⁶超:超越。⁶流沙:随风或水移动的沙。沙漠的旧名。
鼓翼舞时风,长啸激清歌。
鼓翼¹²时风³,长啸清歌
译文:我乘这阵风张开翅膀,一声啸引出清歌一串。
注释:¹鼓翼:振翅,鼓动翅膀。²舞:舞动。³时风:时下的季风,流行的风俗。⁴长啸:大声呼叫。长声吟啸。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⁵激:激扬。激荡。⁶清歌:清脆嘹亮的歌声。清商乐的歌曲。没有乐器伴奏的唱歌。
金石固易弊,日月同光华。
金石¹²易弊(bì)³,日月同光华
译文:金石固然容易破损,惟有岁月能寿比南山。
注释:¹金石:黄金和玉石。金钟石磬等乐器。²固:固然。虽然。本来就如此。³易弊:容易破损。弊,破旧,破损。⁴光华:光辉照耀。光辉明亮。
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
齐年¹与天地,万乘²³足多
译文:神仙可与天地共终始,人间那皇位有什么值得稀罕的?
注释:¹齐年:同一年龄。等齐年岁。²万乘:一万辆兵车。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乘,後世因称天子为「万乘」。³安:哪里。⁴足多:值得称赞,值得羡慕。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
白日¹(yào)²青春³,时雨静飞尘。
译文:红日照耀春天多么美好,时雨淋浇灰尘齐飞跑。
注释:¹白日:太阳。²曜:照耀。³青春:春天。
寒冰辟炎景,凉风飘我身。
寒冰辟¹炎景²,凉风飘我身。
译文:寒冰被温暖的日光消融,凉风吹拂在身上只觉舒爽。
注释:¹辟:通“避”,退避的意思。²景:日光。这句是说,寒冰被温暖的阳光消融。
清醴盈金觞,肴馔纵横陈。
清醴(lǐ)¹冰金觞²,肴馔(zhuàn)³纵横陈。
译文:甜凛的清酒斟满金杯,桌面上全是美味佳肴。
注释:¹醴:甜味的美酒。²金觞:镶金的贵重酒器。³肴馔:指宴席上的鱼肉等荤菜和饭食。
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
齐人进奇乐¹,歌者出西秦²
译文:奇妙乐曲是齐国进献,宴会的歌手很是出名。
注释:¹齐人进奇乐:形容宴会上乐舞曼妙。《史记·孔子世家》载:齐人惧怕鲁国称霸后吞并齐国,于是行离间之计,在齐国广选美女八十人,让她们身着华丽的衣服跳《康乐》之舞,连同良马三十驷,一起献给鲁国君。²歌者出西秦:西秦:古代秦国地处陕西,称西秦。《列子》载:秦国秦青善歌,“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里借秦青的典故形容宴会上的歌手很出名。
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翩翩¹我公子²,机巧³若神
译文:风度翩翩的曹家公子,敏捷的才思犹如天神。
注释:¹翩翩:气度优美。²公子:世子曹丕。³机巧:机智灵巧,才思敏捷。⁴忽:迅疾。⁵神:神灵。
日月既逝西藏,更会兰室洞房。
日月既逝¹西藏²,更会³兰室洞房
译文:日已沉于西,又在那幽静典雅的居室中相聚。
注释:¹日月既逝:日头月亮既已逝去。一作‘日既逝矣’。²西藏:在西面隐藏。³更会:更夜宴会于。进一步私会在。更;更加。再。⁴兰室:兰香的屋室。芳香高雅的居室。多指妇女的居室。⁵洞房:幽深的内室。多指卧室闺房。特指新婚夫妇的卧室。
华灯步障舒光,皎若日出扶桑。
华灯¹步障²舒光³,皎(jiǎo)日出扶桑
译文:被华灯照耀着的帷幔颜色温暖,亮堂的样子好像置身于日出之时,
注释:¹华灯:华丽的灯具。雕饰精美的灯;彩灯。²步障:脚步的屏障。古代的一种用来遮挡风尘视线的屏幕。³舒光:舒缓柔和的灯光。⁴皎若:洁白明亮好比。⁵日出扶桑:为“蓬莱十大景”之一。扶桑,神话中的树名。亦代指太阳。
促樽合坐行觞。
促樽(zūn)¹合坐²行觞³
译文:席位相连行酒共饮。
注释:¹促樽:催促酒杯。推动酒碗。樽,木质或金属酒杯。²合坐:合坐在一起。³行觞:犹行酒。谓依次敬酒。觞,玉石或牛角酒碗。
主人起舞娑盘,能者穴触别端。
主人¹起舞²(suō)³,能者穴触别端
译文:主人呼出婆娑之舞,有能舞者透过孔穴触摸到另外一端。
注释:¹主人:宴会的主人。应指魏明帝曹叡。²起舞:起身舞动。³娑盘:应是舞蹈用盘。应指汉朝的盘舞。亦作“槃舞”‘柈舞’。⁴能者:指客人中的能舞者。⁵穴触别端:应是盘舞的一个技巧动作。穴触,透过孔穴触摸。别端,另外一端。穴触别端:黄节《曹子建诗注》:“官侧则相触,正则相分,盖舞态。犹傅《舞赋》所谓‘若竦若倾,飞散合并’也。”穴,侧。一作“冗”。别,分解。端,直,正。
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
腾觚(gū)飞爵¹阑干²,同量³等色齐颜
译文:大家举起细腰酒壶,飞起三足酒杯,横碰斜撞,尽兴畅饮面色相仿。
注释:¹腾觚飞爵:腾起细腰酒觚,飞起三足酒爵。举杯,传杯。²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交错杂乱的样子。横斜的样子。³同量:同等数量(的酒)。⁴等色:同等的(酒后)肤色。⁵齐颜:齐整一样的(酒酣)红颜。
任意交属所欢,朱颜发外形兰。
任意¹交属²所欢³,朱颜外形兰
译文:随意交换着相互所喜欢的佳人,酒醉时的美人红颜焕发似兰。
注释:¹任意:随便。任随其意,不受约束。²交属:交换属连。³所欢:所喜欢之佳人。⁴朱颜: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指美人。⁵发:焕发。荣发。⁶外形兰:外形似兰花。
袖随礼容极情,妙舞仙仙体轻。
袖随礼容极情¹,妙舞²仙仙³体轻
译文:舞袖随着礼仪容止到达极致的情感,曼妙之舞若仙人般的体态轻盈。
注释:¹袖随礼容极情:舞袖随着礼仪容止到达极致的情感。极情,极致感情。至情,深情。²妙舞:曼妙之舞。³仙仙:若仙人般的。轻盈的样子。轻举的样子。⁴体轻:体态轻盈。
裳解履遗绝缨,俯仰笑喧无呈。
裳解¹(lǚ)²绝缨³,俯仰笑喧无呈
译文:服饰散乱无端,极尽欢乐忘记了俗世的规矩。
注释:¹裳解:衣裳开解。²履遗:鞋履遗失。欢舞以至于鞋子都找不到了。³绝缨:用以形容男女聚会,不拘形迹。扯断结冠的带。⁴俯仰:低头和抬头。指前俯后仰。⁵笑喧:欢笑喧闹。⁶无呈:没有呈报。不要呈报。
览持佳人玉颜,齐举金爵翠盘。
览持¹佳人²玉颜³,齐举金爵(jué)翠盘
译文:轻揽佳人入怀,肆意欣赏臂弯中美人的容貌,一齐举爵共饮。
注释:¹览持:观览把持。同‘揽持’。犹拥抱。²佳人:貌美品佳的女子。指怀念的人或理想中的人。³玉颜:如玉般的颜容。形容美丽的容貌。多指美女。⁴齐举:一齐高举。⁵金爵:金质的三足酒爵。⁶翠盘:青玉盘。供舞蹈用的一种圆形设施。怕是指盘舞用的盘子。
手形罗袖良难,腕弱不胜珠环,
手形¹罗袖²良难³,腕弱不胜珠环
译文:舞者露出不胜柔弱的皓腕,腕上的珠环好似也变得沉重,
注释:¹手形:手的形状。手的姿态。²罗袖:轻软丝织品制作的舞袖。³良难:很难。良,很。的确。⁴腕弱:手腕软弱。⁵不胜:不能胜任。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⁶珠环:珍珠的手环。缀珠的环形饰物。
坐者叹息舒颜。
坐者¹叹息²舒颜³
译文:在坐的人无不赞叹,尽展欢颜。
注释:¹坐者:在座的人。²叹息:叹美;赞叹。叹气。³舒颜:舒展欢颜。舒展容颜。
御巾裛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
御巾¹(yì)²君傍³,中有霍纳都梁
译文:美人依偎在身旁,巾衣弥散着泽兰藿香,
注释:¹御巾:御用的丝巾。²裛粉:熏染香粉。裛,香气熏染侵袭。通“浥”。沾湿。湿润。裛妆(泪妆)。³君傍:君王旁边。君子身旁。傍,旁。⁴霍纳:也应是香名。⁵都梁:亦称“都梁香”。泽兰的别名。香名。
鸡舌五味杂香。
鸡舌¹五味杂香²
译文:丁香五味等异香扑面而来。
注释:¹鸡舌:鸡舌香。即丁香。古代尚书上殿奏事,口含此香。²五味杂香:五种味道的杂香。
进者何人齐姜,恩重爱深难忘。
进者¹何人齐姜²,恩重³爱深难忘。
译文:侍奉之人都是可比齐姜的美女,情意绵长使人难忘。
注释:¹进者:进献的人。²齐姜:周朝的齐国为姜姓。古代女子以姓氏相称,齐姜指齐君的宗女。后因以借指名门官宦人家的女儿。³恩重:皇恩隆重。⁴爱深:爱情深厚。
召延亲好宴私,但歌杯来何迟。
召延¹亲好²宴私³,但歌杯来何迟
译文:召集宴请我的亲朋好友。只管歌唱、喝酒,说什么很晚了呢?
注释:¹召延:召集延请。²亲好:亲朋好友。亲密好友。³宴私:“备言燕私”,宴请私人的亲戚朋友。指公馀游宴。⁴但歌:唯有歌唱。⁵杯来何迟:‘杯来一何迟’。酒杯来得何其晚迟。
客赋既醉言归,主人称露未晞。
客赋¹既醉言归,主人称²露未晞(xī)³
译文:客人赋诗说已醉要回家,主人称那晨露还没有晒干。
注释:¹客赋:客人赋诗。²称:称说。声称。³露未晞:“湛湛露斯,匪阳不晞”。晨露还没有晒干。晞,干,干燥。

  这首诗看似仍在描写人美、舞美,但君臣迷乱,荒淫无度,已经让原本美好的女性变为了毒药。

  曹植由备受亲宠的子臣变成了被监管的罪人,他对当权者的淫逸腐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亲眼目睹君臣迷乱、荒淫无度的生活,对魏国朝政焦急忧虑。诗中细致入微的描绘,集中表现权贵们酒肉女色的彻夜之欢,酒具、酒菜、女饰、女舞等无不显示出主办者的地位、身份,篇末又通过客人的言辞反衬出主人的淫乐无度。这首诗纯以叙述、描写出之,终篇未有一句评说性的议论,让读者好似亲眼所见一般,这是颇有匠心的。长时间处于“危疑禁锢”之中,曹植不能不谨小慎为,“改心回趣”,但只要人们把那些描述百姓痛苦生活的诗拿来对读,便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诗人埋藏在权贵淫乐图背后的真正用心:他是把憎恶、愤怒的主观情感溶进了平和、冷静的客观描写中,表面上是波澜不惊,实际里却是激流飞湍。这是曹植去世前几年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601
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
龙欲升天须¹浮云,人之仕进²待中人³
译文:龙想要飞天要凭借浮云,人入仕做官得君王左右贵幸之人指引。
注释:¹须:凭借。²仕进:入仕做官。³中人:君王左右贵幸之人。
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众口可以铄(shuò)¹金,谗(chán)言三至,慈母不亲²
译文:众人动嘴能把金熔化,谗言太多,就算是最亲的母亲也会怀疑。
注释:¹铄:销融。²慈母不亲:借用曾参的典故。
愦愦俗间,不辨伪真。
(kuì)¹俗间,不辨伪真。
译文:挑拨离间昏乱又庸俗,足以使人不辨假和真。
注释:¹愦愦:糊涂。
愿欲披心自说陈,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
愿欲披心¹自说陈,君门以九重²,道远河无津³
译文:我想敞心扉表达真意,可惜君门九重相隔太遥远,且横一条河渡口难寻。
注释:¹披心:剖析内心。²九重:宋玉《九辩》:“君之门以九重。” 指国君的宫门深邃幽远。³津:渡口,此指渡船或桥梁。

  诗一开篇,用对仗形式以自然现象兴起社会现象:“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作者虽是平平道来,不置褒贬,提出的问题却是引人深思。试想,人的仕进本该靠才德出众,这里却说要依托皇帝的幸臣——中人,岂非咄咄怪事!作者正是通过这有悖常理的现象,开揭露朝廷问题,使诗一开始就揭出主旨。

  “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化用“众口铄金”的典故和曾参的故事。前者是说众人的话的话就连黄金也可以熔化,更不必说谗毁一个人了。后者见于《史记.甘茂传》,说鲁国有一个与孔子弟子曾参同姓名的人犯了罪,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她不相信。不久,又有一人来报告,她仍然不信,照样坐在那里织布。但等到第三个人来报告,她也慌了,投杼下机,逾墙逃跑了。坐在在这里是借古语和古事感讽现实,说明谗言可畏。

  正因为如此,所以作者接下来说“愦愦俗间,不辨伪真”,便不是泛泛地空发议论,而是对当时现实的针贬,是发自内心的呼喊。因此,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胸怀大志、欲有所为的作者,不甘心就此被小人的谗言所毁灭,他要向皇帝披露真心,陈述衷情。“愿欲披心自说陈”一句情词恳切,忠心可鉴.然而就连这样一点可怜的愿望,都成了难以实现的幻想,因为“君门以九重,道远河无津”。全诗就在这沉痛悲怆的慨叹之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尽的余味。

  这首小诗以议论为主,却不令人乏味,除了因为作者不是苍白空洞的说理、字里行间包含着真情外,形式上也很有特色。例如字数参差错落,句式长短不齐,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兼用,或骈或散,富于变化,而又一韵到底,一气呵成。不仅避免了这类诗易于呆板的弊病,而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愤激不平的感情。

  清人朱乾解此诗云:“《春秋》传:‘人之有墙,以蔽恶也’今以蔽明,喻君门九重,不得自由也。”所言极是。《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是时伪言,云帝已崩,从驾群臣迎立雍丘王植。京师自卞太后群公皆惧。及帝还,皆私查颜色。卞太后悲喜,欲推始言者,帝曰:‘天下皆言,将何所推?’”诗道出了“众口铄金”、谣言杀人的感慨。三至五句用典,言谗言可畏。末三句写诗人遭谗而不能辩白的无奈与愤懑。全诗将愤激难平而又无奈的情绪表现得极为真实。

参考资料:
1、 曹操、曹丕、曹植.三曹诗集:三晋出版社,2008年10月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yù)(jiē)此转蓬,居世何独然¹
译文:可叹我这流转的飞蓬,活在世上偏偏如此艰难。
注释:¹“吁嗟”两句:以秋天的蓬草离去本根,随风飘荡,比喻曹植的屡次迁徙封邑。
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
长去本根逝,夙(sù)¹无休闲。
译文:永远地离开了根茎随风飞去,朝朝与暮暮不得安闲。
注释:¹夙夜:从早晨到夜晚。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东西经七陌¹,南北越九阡²
译文:由东至西横过了多少曲路,从南向北越过了多少荒田。
注释:¹陌:田间东西的通道。²阡:田间南北的通道。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cù)¹遇回风²起,吹我入云间。
译文:突然遇上旋起的回风,把我吹入蓝天上的云间。
注释:¹卒:同“猝”,突然。²回风:旋风。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yuān)
译文:我以为来到了天路便是尽头,谁知又堕入无尽的深渊。
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惊飙(biāo)¹接我出,故归彼中田²
译文:暴风再一次将我卷起,仍旧把我送回最初的那片田野。
注释:¹飙:从上而下的狂风。²中田:即田中。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译文:我正要往南,却忽然朝北,正想往东,却被吹到了西边。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译文:飘飘荡荡的我不知所归,一时间霍然消失,一时间又霍然出现。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飘飖 一作:飘飘)
飘飖(yáo)周八泽¹,连翩(piān)历五山²
译文:我曾去飞遍了八大湖泽,也曾去走遍了五岳的山颠。
注释:¹八泽:指八薮,八个地名。²五山:指五岳。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译文:尝尽了人生流离无定的痛楚,有谁能体会我内心的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愿为中林草¹,秋随野火燔(fán)
译文:我愿做那林中的小草,随着秋播的野火,化作一缕缕尘烟。
注释:¹中林草:指林中草。
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株荄 一作:根荄)
(mí)灭岂不痛,愿与株荄¹连。(株荄 一作:根荄)
译文:就算要承受野火烧燎的痛苦,能与株荄生死相连,我也心甘情愿。
注释:¹株荄:指草的根株。
《吁嗟篇》乃曹植拟乐府旧题《苦寒行》之作,取句首“吁嗟”二字命篇,实际上是一首歌咏“转蓬”的咏物诗。“转蓬”属菊科植物,秋日花朵干枯,“遇风辄拔而旋(转)”(《埤雅》),与人们离乡漂泊的景况很相像,因此常被诗人所歌咏。曹操《却东西门行》,就曾以它的“随风远飘扬”,抒写过“何时返故乡”的感情。但曹植之瞩目于转蓬,却与他政治上的坎坷遭际有关。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译文:门前有客人从远方万里而来,我问他是什么地方的人。
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
(qiān)¹起从之,果得心所亲²
译文:我提起衣服去寻访,果然找见了自己心中所喜悦的友人。
注释:¹褰裳:提起衣服。²心所亲:心中所喜悦的友人。
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
挽裳对我泣,太息¹前自陈。
译文:他见到我很激动,挽着衣衫对我哭泣。叹息之后他便对我陈述起自己的经历。
注释:¹太息:同“叹息”。
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
本是朔(shuò)¹士,今为吴越民。
译文:他本来自朔方,但从北边迁徙到了南方吴越,今天已是吴越之人了。
注释:¹朔方:汉郡名称。在今内蒙古及宁夏一带。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¹西秦。
译文:但这迁徙的日子还没有结束,他还在不断迁徙,这次是要迁去西边的秦国了。如此频繁的迁徙,究竟哪里才是自己的定所呢?
注释:¹适:到。
这首诗写的是战乱中人们流亡四方的悲惨情状。
其一
步登北邙(máng)¹(bǎn)²,遥望洛阳山。
译文:一步步登上北邙山山坡,远远望见洛阳四周群山。
注释:¹北邙:山名,在洛阳东北。阪,同“坂”,山坡。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fén)¹
译文:洛阳城显得多么的寂寞,昔日的宫室全都被烧焚。
注释:¹宫室句: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把洛阳的宗庙宫室全部焚毁。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yuán)墙皆顿¹(pǐ)²,荆棘上参(cān)天。
译文:随处可见的是残垣断壁,荆棘高高仿佛上与天齐。
注释:¹顿:塌坏。²擗:分裂。参天,上高至天。荆棘参天,形容十分荒凉。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qí)¹,但睹新少年。
译文:再也寻不见旧时的老人,看到的尽是些小伙少年。
注释:¹耆老:犹言德高之老年人。耆:六十岁以上的人。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chóu)¹不复田²
译文:踏足地面觅不出条路径,荒芜了的土地谁来耕田!
注释:¹畴:田亩。²田:动词,耕种。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译文:游子已经多年没有归来,再也认不得交错的陌阡。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译文:原野是何等的萧条,千里地见不到人烟。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¹,气结不能言。
译文:想起平日一道生活的人,伤心哽咽竟无片语只言。
注释:¹念我句:这句是代久不归的游子(即应氏)设词,应氏曾居家于洛阳。平常居,一作“平生亲”。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清时¹难屡(lǚ)得,嘉会²不可常。
译文:太平的盛世百年难见,欢乐的聚会不可常逢。
注释:¹清时:太平之时,黄河变清,叫清时。²嘉会:欢会。
其二
天地无终极¹,人命若朝霜。
译文:天地之悠悠无穷无尽,人生之寿命短如晨霜。
注释:¹终极:穷尽。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愿得展嬿(yàn)¹,我友²³(shuò)
译文:愿我的好友诸事顺利,平安抵达邺城的北方。
注释:¹嬿婉:欢乐。²我友:指应氏。³之:去,往。⁴朔方:北方,指邺之冀州。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亲昵(nì)¹并集送,置酒此河阳²
译文:亲密的友人聚首相送,设宴饯行在名都洛阳。
注释:¹亲昵:朋友。²河阳:孟津渡,在河南省孟县南。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中馈(kuì)¹岂独薄?宾饮不尽觞(shāng)
译文:难道是酒宴不够丰盛?是宾客觥酬不够欢畅。
注释:¹中馈:酒食。这句说:难道是预备的酒食不够吗?是因为在此离别之际,饮一千杯酒都还觉得不够罢了。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爱至望苦深¹,岂不愧中肠?
译文:情谊越深则离别越苦,怎能不使我心愧难当?
注释:¹爱至句:犹言朋友之间情谊越深,离别时的悲苦就越深。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¹
译文:此去的山川既阻且长,离别时匆匆会面更难。
注释:¹别促句:离别的时间过得很快,再见面却遥遥无期。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愿为比翼鸟,施翮(hé)¹起高翔。
译文:我多希望化成比翼鸟,与你们展翅一同飞翔。
注释:¹施翮:展翅。翮:鸟翎的茎,代指鸟的翅膀。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曹植的《送应氏二首》,在梁太子萧统《文选》中被放在“祖饯”一类诗歌的首位。后来,人们无论在文学史还是在文学评论或文学欣赏中谈论到《送应氏二首》诗时,大多数只提及其中的第一首,多为分析其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性,对第二首则往往避而不谈。其实,这两首诗应该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这样不仅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及主题,还能使读者对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曹植诗歌的艺术特色有一个更全面的把握。

  第一首诗写洛阳遭董卓之乱后的荒凉景象。此诗开头由”登“字引出一个“望”字,接下来即描写“望”之所“见”。北邙阪,即洛阳北邙山。《文选》中李善注曰:“郭绿生《述征赋》曰:‘北邙,洛阳北邙,岭靡迤长阜,自荥阳山连岭修亘暨干东垣。” 段珪等内宦等即携帝于此而后投河自尽,董卓即于此带兵迎帝回洛。而诗人登临此山向远处望去,看到的是一片荒芜景象:宫室尽为荒墟,处处断壁残垣,蒿草疯长,荆棘参天。接着,诗歌由景写到人。董卓之乱后,军阀混战,战乱频仍,这里已经见不到年老之人,只看到一个少年于这片荒芜之中,欲抬脚举步,却找不到路径。四下里荒草遍地,不见一片农田。这个从远方回家的游子,已经看不出哪里是曾经的田间小路了。有人说这个游子便是应氏兄弟,因为他们的父亲曾在洛阳为官,他们也应在这时生活过。这固然不错,然而且不说应氏兄弟本为汝南郡人,而单是就诗歌抒情的主体来看,这个“游子”也就是诗中的那个“新少年”,他的所睹所想分明是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他感叹着民生的凄惨:“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面对这一番破败景色,竟至“气结不能言”,这分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而所谓“平常居”之语,则曹操曾在洛阳多时,曹植也曾在那里居住过也未必不是事实。就是这次分别之前曹植也已于洛阳逗留了几日,且"平常居"亦可不必拘泥为"常所居"。

  这首诗歌中,诗人以一个少年的眼光看一场社会大劫难后的情景。他所见之状,无非荒残破败,班固、张衡所描画赞颂的“东都”、“东京”的昔日盛况,早已化为灰烬。诗人以严肃的态度如实地记述了目睹的情状,始而遥望洛阳的全貌,由宫室到墙垣,再由景色的萧条到人物心情的震惊和所怀的悲悼。从这首诗中可深深地感受着这个少年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社会生活严肃的态度。可以说,在今存建安文士纪丧乱的诗歌中这首诗歌与王粲的《七哀》诗确实同为最优之作。如果诗歌就此而止,那么全诗与“祖饯”之意似嫌有些距离。因为这首诗毕竟是送别时所作,而且在这样的动乱年代中与友人分别,定是感慨良多。于是诗人接下来写了第二首诗。

  在第一首诗中写过那一番破败之景后,诗人在第二首中主要写与友人分别的感受。关于“清时”“嘉会”两句,《文选》五臣刘良注曰:“‘屡’,数也。言清平之时,嘉会之赏,不可数得而常有。”诗人这样的想法自是与第一首诗所写的景与情密不可分的。时历战乱,世事多变,清平之时与嘉会之美怎能常有?想到这里诗人不由感叹:与天地相比,人生之短促可不恰如“朝霜”之易逝!这种人生苦短伤时感怀的心情在古诗十九首中可谓常见,读者也知道在离乱的年代里,没有多少人不会产生这样的心情。虽然诗人在第一首诗中多是对民生的感慨,而与友人相别,自然地想到自己与友人的感情是多么值得珍惜。于是他“愿得展燕婉”于友人,可是事实是“我友之朔方”!关于“燕婉”一词,《文选》中李善注曰:“《毛诗》曰:‘燕婉之求’。”《文选》六臣注中,张铣曰:“燕婉,欢乐也。言我愿得舒此欢乐也。我友,谓应璩也。”因为友人将“之朔方”故而要祝福他们一路平安,于是诗人“置酒”河阳,为他们饯行。六臣注吕向曰:“中馈,食也。言情爱至极,相望苦深,今为离别岂不各愧于中肠。”关于"愧"字的解释李善注引郑玄注《礼记》曰:“病愧,谓罪苦也。”可知其意当为别离之苦百转肠中。再想到友人所去路途遥远,诗人不由想象:如果自己能够与友人化作比翼鸟一起展翅高飞该有多好啊!这些诗句中表达着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无奈与恋恋不舍之情。于是祖饯送别之意溢于纸上。

  再者,从诗歌的“气”上来看,自可以将第一首单独拿出来进行分析,然而对于第二首诗歌而言,如果没有第一首诗歌中对洛阳残败景象的描绘,则起句“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似显突兀,而不知其由何而生发出的感慨了。建安诗歌“慷慨多气”,陈思王诗则更是更重“骨气”,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篇》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 钟嵘在《诗品序》中更是目曹植为“建安之杰”,《诗品》列曹植的诗于上品,并说:“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而且感叹:“嗟呼!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之有黼黻。”在《诗品集注》注释中,骨气之“骨”是指诗歌的具体内容,“气”是指诗歌的思想感情。而在一些诗歌欣赏中对《送应氏二首》中“气结不能言”一句中关于“气”字亦解释说:“气,指感情。”的确,第二首诗歌与第一首应为一气呵成,所以"气"不断。将这两首诗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到还是一个少年诗人的曹植在诗歌中有对世事的慨叹,对百姓的同情,更有在此情此景下与友人分别的无限惜别之情。只有这样把两首诗当作一个整体来分析,才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曹植这两首诗歌由感时而更伤送别的主题,也就能更好地理解《文选》将这两首诗列于“祖饯”一类之中的原因了。

  这两首诗也一样体现了曹植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一首诗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洛阳城的景象:从破败的皇家宫室到闾里乡间荒芜的民田,从断壁残垣到参天荆棘,又从“寂寞”的景色写到从远方归来不识阡陌的游子独立于“千里无人烟”的荒野中那一种凄惨和悲凉。此诗除结句外,全用白描手法勾勒了洛阳城的荒芜悲凉景象,从宫室、垣墙写到所见之人,由人而写到了路径与耕田,最后从游子的眼中写明今昔之异,说明繁华消退,一去不返,令萧条不堪的现实画面历历在目。全诗语言质朴,无过分的铺采文藻,然其真实的感受溢于言表。在结构上的特点十分明显。全诗的重点放在描写遥望洛阳所目赌的荒凉景象上,只是由最后的几句带出“游子”,收回到送客远行的主题上来。诗的现实性强。曹植不是为了怀旧或描绘历史的陈迹而写下这篇诗章的,他在北邙山上遥望洛阳城所发的悲悯,是现实的,而不是历史的。诗人对由董卓之乱以来的战争频仍,良田荒芜,人民流徙,赤地千里,表现了无限的悲愤,说明诗人是关心国是,不忘民生疾苦的有识之士,钟嵘评曹植诗“骨气奇高”,此诗所表现的少年诗人忧国忧民之心,正说明了其诗歌气骨不同凡响的原因。对现实的关心与感情的沉郁,正是曹植诗歌成功的关键。全诗句句是景,却又句句是情,这一种情绝不是因了个人的遭遇而发,而是对天下苍生深切同情的表达。诗人的感情如江河般奔流,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让后世读着这首诗歌的读者油然而生敬意。这正是诗歌强烈的抒情性的体现。这也许正是“骨气奇高”的体现。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谈到建安诗风时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送应氏二首》中的第一首恰恰是这首诗风的体现,这也是后人谈及此二首诗歌时只提到这一首的原因所在。然而,建安诗歌中对真挚情感的强烈表达亦是建安诗风的一个方面,魏晋时代是一个个性大解放的时代,是一个人们敢于表露真情时代,这在诗歌中更是非常明显。作为“建安之杰”的曹植,同样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珍惜朋友间的友情,对于离乱年代里的分别更觉无限伤感。在这第二首诗歌中有集中的表现。离乱的年代里分别,更会感觉无限的依恋。世事本无常,更何况在一个战乱不断的时代时与友人分离。

  曹植是一个极具感性的诗人,这一点贯穿他的一生。他重视人间的感情,无论是手足之情还是男女之情、朋友之情。他与曹丕立太子之争不能不说很是激烈,但他在随父出征与曹丕分别时依然恋恋不舍即是说明。这样一个视感情重于生命的诗人,如果在与友人分别时只看到了满眼的凄凉景象,而不言惜别之情,不是有些异样而不符合其本性了吗?所以这二首诗歌,必非如有的人所说的做于不同的时间地点,而是做于一时,或者说诗人认为这两首诗歌是不可拆开来作分析而必然要作为一个整体来鉴赏方可领会其中的真意。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微阴¹(yì)²阳景³,清风飘我衣。
译文:满天的乌云遮蔽了太阳,阵阵清风吹起我的衣襟。
注释:¹微阴:浓黑的云。²翳:遮蔽。³阳景:太阳光。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游鱼潜渌(lù)¹,翔(xiáng)鸟薄²天飞。
译文:游鱼潜沉在碧绿的水面之下,翔鸟凌越于天际而飞起。
注释:¹渌水:清澈的水。²薄:靠近。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miǎo)眇鱼行士¹,徭役²不得归。
译文:那些在外奔波、孤苦无依的人,苦于徭役而未卜归期;
注释:¹鱼行士:出门在外奔波的人,指征夫。²徭役:在远地服役。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xī)¹
译文:启程的时候严霜冻结,如今归来,白露已晞。
注释:¹晞:晒干。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游者¹叹黍(shǔ)离,处者歌式微。
译文:游子忧叹于《黍离》的诗篇,隐者歌唱着《式微》的哀吟;
注释:¹游者:指征夫。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¹伤悲。
译文:面对嘉宾,岂能失去慷慨的姿容,凄然伤怀,把我的悲怆隐忍于心。
注释:¹内:心中。

  此篇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杂诗》,兹从《文选》。诗人因景感怀,发为浩叹。

  在微阴蔽日,一年容易又秋风的季节转换中,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所,鱼鸟安然游翔之景,引发出役夫久戍他乡,有家难归的联想。曹植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对民生疾苦有一定的了解和体察。诗中“游者”、“处者”两句,运用典故,映照出时代的动荡,男女之怨旷。游者,指役夫。《黍离》,指《诗经·王风·黍离》篇,是一首哀伤宗周覆灭诗。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的意思。处者,指役夫家中的亲人。《式微》,指《诗经·邶风·式微》篇。旧说是黎国诸侯被狄人所逐,寄居卫国,臣子劝归之作。这里取其劝归之意。通过典故的运用,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深化了人民在封建徭役制度重压下痛苦不安的悲剧间蕴,正如唐人王昌岭《从军行》叹当时边关征戍不断时所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秦汉联想到唐代征戍之事,一处深沉的历史感油然而生。诗人悲天悯人式的同情心,不言而喻。

  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诗中“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两句,色彩鲜明,境界开阔,用词精警,意象飞动,是历代读者激赏的名句。鱼、鸟形象的捕捉,渌水蓝天的空间幅度,鱼“潜”鸟“薄”静动映衬,在诗意的提炼上都达到了自然凑泊、了无痕迹的境界。鱼儿安然地潜游于渌水之中,鸟儿自由地翱翔于九霄之外,安然无惊、自由畅朗的图景,不但反衬出身不由己的役夫的可悲命运,同时也是作者处在动辄得咎的政治逆境身心备受压抑中对自由、解放的热切憧憬。“潜”、“薄”二字,最见作者炼字、炼意的用心。“潜”字属平声闭口韵,声音轻细,切合表现游鱼安然不惊的神态;“薄”字属入声,声音短促而有力,状翔鸟高飞蓝天的快意,神采顿见,其“飞飞摩苍天”的气势,如在眼前。这两个动词的妙用,充分显示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及其精湛准确的艺术表现力,堪称“诗眼”。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句与尔后“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两句,平仄声律和谐妥贴,文字对仗工整自然,暗合了律诗粘对、对仗的规则,不但见出这位才思敏锐,才华富赡的诗人在斟音酌句上的努力,和他对提高诗歌艺术表现力的贡献,同时也透露出中国古典诗歌由古体向新体、近体诗演进的讯息。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¹独难。
译文:做国君既不容易,做臣下实在更难。
注释:¹良:实在。《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为此二句所本。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忠信事不显¹,乃有见²疑患。
译文:当忠信不被理解时,就有被猜疑的祸患。
注释:¹显:明白,懂得。²见:被。疑患:猜忌。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周公¹佐成王,金縢(téng)²功不刊³
译文:周公辅佐文王、武王,“金縢”功绩不灭永传。
注释:¹周公,即姬旦,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曾辅佐武王建立周朝,制礼定乐。武王死,成王继位,年幼,以周公辅政。²金縢:指用金属捆封起来的柜子。³刊:削除,磨灭。指周公请求代武王死之功不可磨灭。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推心辅王室,二叔¹反流言²
译文:一片忠心辅助周王室,管叔、蔡叔反大造谣言。
注释:¹二叔:指管叔姬鲜和蔡叔姬度,成王的二位叔叔。²流言:指管、蔡二叔散布的周公要篡位的谣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待罪¹居东国²,泣涕(tì)³常流连
译文:周公待罪避居洛阳地,常常是老泪纵横长流不干。
注释:¹待罪:等待惩罚。²东国:东都洛阳,周公在流言起来的时候,到东都洛阳避居。当时曹植的封地在东方,东国一语也有隐喻诗人自己之意。³泣涕:流泪。⁴流连:接连不断。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皇灵¹大动变²,震³雷风且寒。
译文:天帝动怒降下大灾难,雷鸣电闪卷地狂风猛又寒。
注释:¹皇灵:上天之灵。²动变:感动而生变。古人认为天人之间有感应,这是说周公的遭遇感动了上天。³震:打雷。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拔树偃(yǎn)¹秋稼²,天威不可干³
译文:拔起了大树吹倒庄稼,上天的威严不可触犯。
注释:¹偃:倒下。²秋稼:禾。³干:触犯,抗拒。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素服¹开金縢,感悟求其端²
译文:成王感悟身穿礼服开金縢,寻求上天震怒降灾的根源。
注释:¹素服:指没有文绣的衣服,古时祭天时所穿。²端:原由,原委。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公旦事既显¹,成王乃²哀叹³
译文:周公忠信大白天下,成王感动伤心悲叹。
注释:¹事既显:指发现了周公愿以身代武王死的策文。²乃:于是。³哀叹:指周成王大为感悟,悲叹不已。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¹
译文:我真想奏完这支乐曲,可是这首乐曲又悲又长。
注释:¹“吾欲”四句:系诗末之套语,与诗旨无关,为合乐所加。竟:终。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译文:今日大家一起共欢乐,希望别后不要把它遗忘。

  该篇诗人用周公赤心为国,竭忠尽智辅佐周武王周成王,结果仍遭流言毁谤,并被周成王所疑的历史故事,感叹自己尽心王室,志欲为国立功,不但心愿未遂,反而遭受种种打击迫害的不幸与无奈。诗人客观地吟咏历史,实际上是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垒块,万千感慨充溢其间。

  该诗起句由《论语·子路》中的“为君难,为臣不易”化用而出,引出诗人“怨”的真实内涵是:“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这是全篇诗眼之所在。

  接着,诗人用“周公佐成王”至“成王乃哀叹”十四句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表述诗眼,或者说运用历史事实,即通常说的例证法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天威不可干”的“干”,是冒犯之意。这句是诗人对“皇灵大动变”一事的直抒胸臆的评论:识忠奸颠倒易,教天理违物难。本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成王所疑,周公见毁与皇灵动变,其间并无必然的联系,然而人事与天道的偶然巧合,却引出了天地人物之间的深刻哲理: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成王昏庸固然可恶,然而“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他能知错认错仍有可取之处,暗讽曹汉集团的当政者竟不及成王。

  结尾“吾欲竟此曲”四句,又是诗的精彩之处:“竟”,终也。“悲且长”,意思是悲而情长,表示有倾诉不尽之意。本来,这四句是乐府歌辞中的套语,特别是“今日乐相乐”一句,汉乐府《艳歌何尝行》也有此句。无巧不成书,诗人在写作此诗结篇时,正遇魏明帝曹叡召见,君臣燕享时即景所见,而“别后莫相忘”既似恳求又似讽刺,冀希明帝不要在分手之后又把诗人撇在脑后。在貌似轻松的字句中蕴涵着深沉痛楚的矛盾心理,从而使这首咏史政治诗一下子明显地注入了诗人主观的爱和怨,颇有“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渊明《咏荆轲》)之感。

  该诗的前四句,“难”、“患”、“刊”押韵,后十二句,“言”、“连”、“寒”、“干”、“端”、“叹”等押韵,声调和谐,韵节响亮,从此诗中,曹植对于五言诗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姜汉林编著.《历代官怨诗赏析》:大连出版社,1996.02:第54-56页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公子¹敬爱²客,终宴不知疲。
译文:子桓公子敬爱众宾客,宴饮终日都不觉得疲累。
注释:公宴:群臣受公家之邀而侍宴。¹公子:这里是指曹丕。²敬爱:一作“爱敬”。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清夜游西园¹,飞盖²相追随。
译文:寂静的良夜又去西园游玩,车盖亭亭如飞地前后追随。
注释:¹西园: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一说指玄武苑。²飞盖:轻便行进飞快的车。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明月澄清景¹,列宿(xiù)²正参(cēn)(cī)³
译文:明月洒下如练的清光,天上的繁星稀疏辉映。
注释:¹景:指月光。²列宿:众星。³参差:不齐的样子。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秋兰被¹长坂²,朱华³绿池。
译文:秋兰丛生于斜斜的长坂,芙蓉遮满了一池渌水。
注释:¹被:覆盖。²长坂:斜坡。³朱华:指芙蓉,即荷花。⁴冒:覆盖。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译文:清波上跃出水底的游鱼,树枝间传来鸟儿的啼声。
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神飚(biāo)¹接丹毂(gǔ)²,轻辇(niǎn)³随风移。
译文:大风吹动红色的车轮,马车在风中奔驰如飞。
注释:¹飚:回风。²丹毂:用红色涂饰的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³辇:古代人拉的车,后多指皇室和贵族所用的车。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飘飖(yáo)¹放志意,千秋²长若斯³
译文:我们纵情遨游,逍遥自在,好希望能这样过一千年。
注释:¹飘飖:随风飘动。这里用来形容逍遥、游乐。²千秋:千年,意思是一辈子。³若斯:如此。

  《昭明文选》中特别标立“公宴”一类,专录建安诗人那些歌咏风月、叙述酣宴的诗章。而曹植的这首《公宴》即可视为其中之冠,此外如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刘桢、阮瑀、应瑒等人也都有以“公宴”为题的诗,可见当时此种风气之盛。

  曹丕与曹植可以说是当时邺下文人集团的中心人物,钟嵘《诗品序》中就说过:“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所以此诗的一开头就说曹丕敬爱宾客,设宴款待,客人们也都兴致勃勃,直到宴会终了还不知疲倦。这领起的两句可以说是总写,以下便是详述了:清幽的夜晚去游览西园,轻捷如飞的车辆络绎不绝,一辆随着一辆。曹丕的《芙蓉池作》中说“逍遥步西园”,王粲《杂诗》中也曾说“日暮游西园”,可见“西园”是邺下文人常去聚会的去处。此夜明月皎洁,在清澈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景物都显得朗然无滓,天上繁星密布,似乎由于诗人们的聚会而更添光彩。秋日的兰花覆盖着长而隆起的坡地,红色的荷花星星点点地在碧绿的池水上探出头来,池中的游鱼时而跃出清波,高高的树枝上也不时传来悦耳的鸟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似乎进入了一种美妙完善的境界。迅捷的风与诗人们乘坐的华美车辆一同前进,轻快的车轮就像随风而动,令人有飘飘欲仙,凌空而起的感觉。因而结句说:让我们逍遥自在地纵情游玩,畅开胸怀,但愿千秋万岁,永远如此。

  此诗的情调高昂而欢畅,分明是曹植少年得志,生活欢乐的真实写照,这在曹植的诗集中,尤其在他后期的创作中是十分罕见的。其中充满着积极向上、高亢振奋的精神,刘勰所说的“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文心雕龙·明诗》)大概就是指的此类作品。在这首诗中,人与自然的结合,情感与景物的交融,都组合成一种爽朗欢快的基调,“明月”“列宿”“秋兰”“朱华”“潜鱼”“好鸟”都呈现出欣欣向荣、明快活泼的气象,丝毫没有半点秋气萧索的意绪。显然,自然景观也都染上了诗人内心欢欣的感染。刘勰说文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可见诗人能使外物都染上自己主观情感的色彩,这就是古人所谓的“移情”。曹植在此诗中的叙事写景也无不带有主观的欢畅情绪,正是“移情”作用的体现。

  此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秋兰”等四句出现了严密而工整的对仗,不仅词性的虚实两两相偶,而且语意也自然工俪,这种形式对后代格律诗的出现自然起了先导作用,在诗歌史上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同时,这四句由于其写景状物的明快而具有典型意义,故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名句。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70-27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