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鸾佩惹苹风。
海棠香老¹春江晚,小楼雾縠(hú)²(kōng)(méng)³。翠鬟(huán)初出绣帘中,麝(shè)(luán)惹苹风
译文:海棠花的馨香已经残尽,春江正临日暮时分,小楼笼罩在轻纱一般的薄雾里,那么缥缈迷蒙。当年在珠绣的帘子中,美丽的发鬓刚刚束成,麝香的烟气和鸾凤的玉佩,引来阵阵吹拂苹花的春风。
注释: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此词使用的格律是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¹老:残。²雾縠:轻纱般的薄雾。³涳濛:缥缈迷茫。⁴翠鬟:女子乌黑的发髻,此处代指女子。⁵麝烟:火爇(ruò)麝香所散发出的香气。⁶鸾佩:雕有鸾凤的玉佩。⁷苹风:掠过苹花的风。这里比喻女子如初开苹花惹人注意。
碾玉钗摇鸂鶒战,雪肌云鬓将融。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
碾玉钗¹摇鸂(xī)(chì)²³,雪肌云鬓(bìn)将融。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liǎo)花红。
译文:宝玉发钗一步一摇,钗上的鸂鶒花饰相随颤动。雪的肌肤和如云的发髻就像要化解消融,她满怀深情遥指绿水的东面,那里是越王的亭台宫殿,蓼花开的正红。
注释:¹碾玉钗:研磨制成的玉钗。²鸂鶒:此指钗上鸂鶒鸟型的花饰。³战:颤动。⁴越王台殿: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王的亭台宫殿,亦即女子故国宫殿。⁵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草本植物,花色或红或白。

línjiāngxiān··hǎitángxiānglǎochūnjiāngwǎn--níng

hǎitángxiānglǎochūnjiāngwǎnxiǎolóukōngméngcuìhuánchūchūxiùliánzhōngshèyānluánpèipíngfēng

niǎnchāiyáochìzhànxuěyúnbìnjiāngrónghánqíngyáozhǐdōngyuèwángtái殿diànliǎohuāhóng

银字笙寒调正长,水纹簟冷画屏凉。玉腕重因金扼臂,淡梳妆。
银字¹(shēng)寒调正长,水纹簟(diàn)²冷画屏凉。玉腕³重因金扼(è),淡梳妆。
译文:清寒的夜里,银字笙吹出悠扬绵长的曲调,水纹竹席渐渐寒冷,画屏也越来越凉。雪白的玉腕上带着沉甸甸的金镯子,她梳理起淡淡的妆容。
注释:山花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在五代时为杂言《浣溪沙》之别名,即就《浣溪沙》的上下片中,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故又名《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高丽史·乐志》名《感恩多令》。¹银字:乐器名,管笛之属。古人用银作字,在笙管上标明音阶的高低。²水纹簟:水纹席。³玉腕:洁白的手腕上带着金圈。⁴金扼臂:手臂上所带的金圈、金镯之类的饰物。
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几度试香¹纤手暖,一回尝酒绛(jiàng)²唇光。佯(yáng)弄红丝蝇拂子³,打檀(tán)
译文:几次伸手试香,纤纤玉手又暖又香;一回尝酒,脸庞像朱唇一样泛起红光。她假装嗔怪,舞弄起红丝蝇拂子,作势要打她心爱的情郎。
注释:¹试香:以手试探香炉。²绛:深红色。³蝇拂子:扑打蝇蚊的器物,用丝或马尾制成。⁴檀郎:晋潘安小字檀奴,姿仪秀美。后以檀郎为美男子的代称。
这首词描摹淡妆美人与心上人共度良宵的情景,上片写其如怨如诉的弹奏,生动传神的描绘出女子与情郎相见时的浓情惬意。用寒、冷、凉三个字,形容管笛声与睡席、画屏。因景及人将她对深秋环境的感受写了出来,通过清凉环境的描写,引出一位淡妆美人的婉雅形象。下片写其强欢作乐的痛苦。用几度、一回、纤手暖、绛唇光来写试香、尝酒,颇为生动传神,进行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其娇媚动人的情态。女子感觉到丝丝寒意,就几次伸出纤手,试着在香炉上取暖;她还微微地尝了一回酒,红色的嘴唇上轻泛着醇酒的晶莹光泽。然后,她玩起了爱情的小把戏,“佯弄”二句实则是爱意的流露和撩拨。细节刻画极为生动、传神,如此精细的观察令人身临其境,恍在目前,疑于化工之笔,从中我们也可以想见和凝填词时的专情与兴致。
参考资料:
1、 (后蜀)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5:第170页
2、 (后蜀)赵崇祚著;墨香斋译评.典藏文化经典 花间集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07:第160页

shānhuāzi··yínshēnghándiàozhèngzhǎng--níng

yínshēnghándiàozhèngzhǎngshuǐwéndiànlěnghuàpíngliángwànzhòngyīnjīnèdànshūzhuāng

shìxiāngxiānshǒunuǎnhuíchángjiǔjiàngchúnguāngyángnònghóngyíngzitánláng

斗转星移玉漏频。已三更,对栖莺。历历花间,似有马啼声。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
斗转星移玉漏频¹。已三更,对栖(qī)莺。历历²花间,似有马啼声。含笑整衣开绣户³,斜敛(liǎn),下阶迎。
译文: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已经到了三更时间,面对对面树上栖息着的黄莺,独自忧伤。在花的远处,传来一阵清晰的马蹄声。女孩不由得笑了,整理好衣襟配饰,面向男孩前来的方向拱拱手,走下台阶走出庭院迎接男孩的到来。
注释:¹玉漏频:指计时的漏声频频传来。均指时间的推移。²历历:分明可数,形容马蹄声非常清晰。³绣户:绣花的门帘。⁴敛手:拱手,表示恭敬。

  首三句从时间的推移下笔,起句写斗转星移、玉漏频催,已由“月上门”到“三更天”了,女主人把视线由室内的云母屏风移到室外栖息的黄莺身上,不仅表示时间的推移,而且是感情的升华。她等待的情人,未到约定的兰更而不来,她虽然急不可待,但还能自解。这一句用“转“、“移”、“频”连续三个动词表达少女对时光流逝的焦虑,以异于常人的感觉来表现她的炽热感情,给读者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独坐三更,面对栖莺,女主人公的情思是可以推知的。她会由夜莺都已栖息联想到自己还不能与所期待的潘郎相会,而有感于人不如鸟,由愁而怒。女主人公的遐想幽思可以是无边无际的,她的忧愁怒情也看似无穷无尽。

  但下两句却一下子打破了静夜的沉闷空气,扫去了她心头的重重愁云和脸上的怒容,成为全词的起伏、转折之点。“已三更”时她仍然还在倾听着马嘶声。不过,此刻从花间小路上传来的不是老远就可听到的马嘶声,而是近处才可听到的马蹄声。这分明是她一直盼望听到的声音。末尾三句则急转直下:盼望已久的潘郎终于骑马疾驰归来,女主人公欣地的整理好衣服头饰,打开门户,轻快地走出房门,走下台阶到庭院相迎,从而结束了大半夜的期望与等待。

  这首词与前一首都采用了直陈其事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一系列动作的描绘,展示了青年男女密约幽会的动人意境。在细节和心理描写上,细腻、生动、逼真,因而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真有呼之欲出之感。

参考资料:
1、 彭功智著.唐宋爱情诗词精品鉴赏: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09月第1版:第134页
2、 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69页
3、 李文禄 宋绪连主编 余冠英 杨仁恺 张震泽 刘万泉顾问.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07月第1版:第504页
4、 傅德岷,卢晋主编.唐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8.06:第41页

jiāngchéngzi··dòuzhuǎnxīnglòupín--níng

dòuzhuǎnxīnglòupínsāngèngduìyīnghuājiānshìyǒushēnghánxiàozhěngkāixiùxiéliǎnshǒuxiàjiēyíng

竹里风生月上门。理秦筝,对云屏。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
竹里风生¹月上门²。理³秦筝(zhēng),对云屏。轻拨朱弦,恐乱马嘶(sī)。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¹⁰
译文:竹林里传来阵阵风声,月光悄悄地溜进闺门。她面对云屏,调试秦筝。轻轻地拨弄筝弦,恐难听见那马儿的嘶叫。她含恨娇媚地独自言语:只怪我呀只怪我,今晚相约的时间太迟了!
注释:¹竹里风生:风吹竹丛,竹叶瑟瑟有声。²月上门:月亮初生,照上门楣。³理:温习,重复地弹奏。⁴秦筝:即筝,原出于秦地。⁵云屏:用云母装饰的屏风,一说指上有云彩图饰的屏风。⁶朱弦:用熟丝制的琴弦。⁷恐:担心。⁸马嘶声:情郎来到时的马叫声。⁹含恨含娇:带着怨恨和娇嗔。¹⁰太迟生:即太迟,意谓时间过得太慢。生:语尾助词,无意。

  不同作家的笔下,对爱情的描写却纷呈着不同的光彩,从而使这一道不尽说不完的相同主题,具有永不衰竭的魅力。和凝的这首《江城子》,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描绘了一个初恋的女子在约会时,等待情人到来的焦灼情态。笔法细腻,体贴入微,十分生动。

  “竹里风生月上门”,词的起句先描绘出主人公约会的环境和时间。夜幕降临,微风从屋外的竹林吹过,送来阵阵清香的气息,竹叶“沙沙”作晌,更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幽静,圆圆的月亮从东边的天际缓缓升起,偷偷地爬上门楣,透过绣帘,似在窥探女主人公的芳姿。这里作者用“生”和“上”二字,来分别修饰“风”和“月”,使这幽静的画面产生了动态之感,从而也使幽会的场面更加动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样的良辰美景,女主人公早已沉浸在如痴如迷的向往之中了。

  “理秦筝,对云屏”,此句由屋外环境的描写转入屋内主人公的刻画。她情意绵绵,如痴如醉,热切地盼望着情人的到来,但是,毕竟时间还早,离约会的时刻还有一段时光,枯坐等待,反而更加焦急,所以只好拿出秦筝对着云屏弹奏起来,把思念和焦虑排遣在筝声之中。作者这里不直按说出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深,而是用“理”和“对”这两个动作来展示她的心态,显得含蓄委婉,但又耐人寻味。读者仿佛从那缠绵悄l恻的筝声中,感受到主人公那因热切的向往而不能平静的情态。

  “轻拨朱弦,恐乱马嘶声”,这一句真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它把女主人急切盼望与情人相会的神情意态刻画得维妙维肖。主人公弹起秦筝,本来是要消磨时光,但她时时刻刻却想着情人的到来,所以在阵阵如怨如艾的筝声中,她时时留意于“筝外之音”。忽然她感到了马的嘶鸣声,莫非是情郎骑马而来?但夹杂着筝声,那嘶鸣声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因此她不由爵下意识地放轻手法,仔细谛听辨别,慢慢地不知不觉停止了弹奏。作者用一个“轻”字把主人公凝神谛听辨别的神态反映了出来,用一个“恐”字则把她既欲弹筝,又怕筝声淹没马嘶声的矛盾心态细腻而又逼真地刻画出来。至此,我们不能不叹服作者体贴之细致,描罄之传神,手法之高超了。

  词的最后两句“含恨含娇独自语:今夜约,太迟生!”在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上更进了一步,同时也将主人公的思恋之情推向顶峰。她停止了弹奏,仔细地谛听,原来那马的嘶鸣声只不过是自己的错觉,一般怨艾之情便油然而生:难道他失信负约,今晚不来了?可是转眼一想,现在还没有到约会的时刻呢,不由得又对自己的过于心急和多余的想法感到好笑。“含恨含娇”四字,把一个既痴情又娇羞的初恋女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最后一“今夜约,太迟生!”以主人公自怨自艾、似怨似嘲的语气作结,机趣横生,使全词显得十分活脱生动。江尚质说:“《花间》词状物描情,每多意态”(《古今词话》卷下引),这个结尾,就是如此。

  这首词语言平易流畅,无一难字奇字,但却极富情韵。作者善于通过细节的描摹来刻画主人公细腻的心理情态,使主人公的形象宛在目前。全词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委婉细腻,在描写爱情的作品中,是很有特色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古代言情赠友诗词鉴赏大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416-417

jiāngchéngzi··zhúfēngshēngyuèshàngmén--níng

zhúfēngshēngyuèshàngménqínzhēngduìyúnpíngqīngzhūxiánkǒngluànshēnghánhènhánjiāojīnyuētàichíshēng

蘋叶软,杏花明,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pín)叶软¹,杏花明²,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tīng)³,棹(zhào)声。
译文:水上柔嫩的苹叶,衬着岸边洁的杏花;翠红美丽的鸳鸯,拖着长长的绿漪浮漾。一叶轻盈的画摇出船,添几阕情韵袅袅的“棹歌”。
注释:¹软:一作“嫩”。²明:鲜艳。³绿汀:芳草丛生的水边平地。⁴棹歌:船歌。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¹相随南浦(pǔ)晚,几含情²
译文:春光,轻灵摇荡,明媚可人!水,好在无风无浪;天,好在半雨半晴。在疏淡的暮霭中,伴一二红粉知已泛舟南浦,更多了几分含蕴不露的情意!
注释:¹红粉:借代为女子。²几含情:屡次含着深情。

  这首词写春游的情景。上片写在叶嫩花明的春光里,画船轻荡,鸳鸯戏浴,渔歌声声,给人以轻快明畅之感。下片“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二句,连用两个“春”字,两个“无”字,两个“半”字,写尽春光骀荡之状。后两句写人情,与上片“鸳鸯”呼应,突出"红粉相随”。少女们相互媳戏追随,在南浦游玩,各得其乐。这首词写得明快,有生活气息,摆脱了浓厚的富贵味,堪称佳词。

参考资料:
1、 随便看看吧.春光好·蘋叶软

chūnguānghǎo··píngruǎn--níng

píngruǎnxìnghuāmínghuàchuánqīngshuāngyuānyāngchū绿tīngzhàoshēng

chūnshuǐfēnglàngchūntiānbànbànqínghóngfěnxiāngsuínánwǎnhánqíng

天欲晓,宫漏穿花声缭绕,窗里星光少。
天欲晓,宫漏¹穿花声缭绕,窗里星光少。
译文:天就快亮了,宫漏声声穿过花丛传来,缭绕在耳边。
注释:薄命女:词牌名,即“长命女”,双调,三十九字,上片三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¹宫漏:宫中滴水计时的漏壶。
冷露寒侵帐额,残月光沉树杪。梦断锦帷空悄悄,强起愁眉小。
冷露¹寒侵帐额²,残月光沉树杪(miǎo)³。梦断锦帷(wéi)空悄悄,强起愁眉小
译文:透过窗格,只能望见几颗寥落的星辰,寒冷的露光映照着绣帐上的帘额,残月的光芒从树梢间渐渐沉下去。女主人公从相思的梦中醒来,寂静的锦帐里依然空有她独自一人,她强自起身,依然紧紧皱着愁眉。
注释:¹露:一作“霞”。²帐额:即帐檐,帐门上面的装饰。³树杪:树梢。⁴愁眉小:因锁紧眉头,故眼眉显得比平时小。

  这首词从特定情境落笔,上片交待时间、渲染氛围、描画景物,下片先点明主人公的身份,后以人物活动和神情直接点示情绪,写尽幽怨之意。全词先构境,后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写情,层层铺垫,层层渲染,以景衬情,悱恻感人。

  词的上片通过三字句、七字句和五字句三种句式的结合运用来创作一种音律节奏上的回环跳宕,依次描述了同一时间片段内的同一场景,和五言体“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的对句比起来显得更有流动感和立体感。其中,“天欲晓”一句中的一个“欲”字,既交代了具体的时间是天将亮未亮之时,又制造出一种心理上的效果,使得读者的审美期待同时向着黑夜与黎明两个时间点产生张力——在这天光刚刚放亮之时,读者似乎既能感受到对黎明的期待,又能感受到对夜的留恋,情感也不由得因此变得模糊起来。

  下片,词人首先仅选取一个时光的片段来写:“宫漏穿花声缭绕,窗里星光少。”因为周遭之静,宫漏的滴水之声似乎成了巨响。那声音绕过花枝,穿过花丛,缭绕在宫宇榱桷之间,在制造出一种广大的寂寞之余,也为这不尽的时间之流画上了刻度,让读者察觉出它的流逝。天光既要放亮,星光自然便要隐去,残存的几点星光,透过窗户,映带出一片清冷。这里,词人以“宫漏”交待女主人公所处的地点,同时也说明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她很可能是宫中的一位嫔妃或侍女。接着便由写女主人公的所见、所听写到了其所感:“冷露寒侵帐额,残月光沉树杪。”这两句使用了和此前引用的“五言体”相似的对仗的句式,但将其变成了六言,在节奏上多了一种变化。其中,前句写冷雾带着寒气侵入室内,爬上了帐额。这冷雾的入侵,既写出了女主人公寂寞而无处可逃,也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最后的“梦断锦帷空悄悄,强起愁眉小”二句以人物活动和神情直接点示情绪,写尽幽怨之意。如电影之镜头,自远而近,层层循序摄入诸多相关景物,最后推出特定环境之中的特定人物,诸种景物遂以女主人公的情绪为中心融为一片。其中,前句写女主人公从梦中醒来,既无关爱,又无温暖,只有锦帐空摇,漏声为伴。后句中的“强起”则既可以理解成是不得不起,也可以理解成是强撑着起身,但描摹的终究是女主人公的一种无助、无奈的姿态;“愁眉小”则写女主人公因忧愁深重,蹙敛眉头而使眉毛都变小了。

  全词先构境,后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写情,层层铺垫,层层渲染,以景衬情,悱恻感人,而到结尾以一“愁”字点明主题,深得颊上添毫、目中点睛之趣,以凄清的景象烘托出女主人公孤独幽怨之情,从而展现出女主人公满腹心思、满含怨愁、孤独凄清的形象。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 编注.唐五代词.成都:天地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95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上.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154-156
3、 后蜀·赵崇祚 著;墨香斋 译评.花间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07月第1版:163
迎得郎来入绣闱,语相思,连理枝。鬓乱钗垂,梳堕印山眉。娅姹含情娇不语,纤玉手,抚郎衣。
迎得郎来入绣闱(wéi),语相思,连理枝¹。鬓(bìn)乱钗垂,梳堕(duò)印山眉。娅(yà)(chà)²含情娇不语,纤玉手,抚郎衣。
注释:¹连理枝:比喻相爱的夫妻。²娅姹:明媚、美丽的样子。

  和凝的《江城子》共有五首,是一组完整的组词,内容相连,叙述一位女子与情人夜间约会相见的整个过程,从第一首“排红烛,待潘郎”到第五首“天已明”,写出这位女子含娇、含恨、含笑、含情、含愁的一个等待恋人时特有的心态流程,表现出她对恋人的一片痴情。因为它“章法清晰”,所以被人誉为“联章之祖”,又称“江城五支,为言情者之祖”。所谓“江城五支,为言情者之祖”,指的应该并不是“托美人以写情,指落花而自喻”,而应该是采用组词这种特别的方式,叙述了一件完整的情事过程。这属于和凝的首创,所以称祖。

  《江城子·迎得郎来入绣闱》为第四首,写女子与情人相会情景,两情相悦的情状描摹得十分生动。

jiāngchéngzi··yínglángláixiùwéi--níng

yínglángláixiùwéixiāngliánzhībìnluànchāichuíshūduòyìnshānméichàhánqíngjiāoxiānshǒuláng

正是破瓜年纪,含情惯得人饶。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
正是破瓜¹年纪,含情惯²³人饶(ráo)。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xiāo)。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
注释:¹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²惯:纵容。³得:语助辞。⁴人饶:要人相让,宽恕。饶:饶恕。这里有怜爱之意。⁵桃李精神鹦鹉舌:伶牙俐齿,美丽多姿。⁶可堪:哪堪。

  一位体态轻盈、艳丽多情的少女,眉目含情,风彩动人。

  诗人通过这首小词,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全词描写细腻,抒情委婉。自是《香奁集》中之佳作。表现了和凝词的特色。

mǎnzi··zhèngshìguānián--níng

zhèngshìguāniánhánqíngguànrénráotáojīngshényīngshékānliángxiāoquèàilánluóqúnzixiànzhǎngshùxiānyāo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柳色¹披衫金缕凤²,纤手轻拈(niān)³红豆弄,翠蛾(é)双敛(liǎn)正含情。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注释:¹柳色:深绿色。²金缕凤:用金丝绣成的凤凰图形。³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夹。⁴红豆弄:弄红豆。弄:玩。⁵翠蛾双敛:双眉微皱。翠蛾:代指眼眉。⁶桃花洞:指仙女所居处。⁷瑶台梦:指仙女思凡之梦。瑶台:泛指仙人所居之处。

  这首词是咏天台山神女之事。据《神仙传》和《续齐谐记》载,汉明帝永平时,剡县有刘晨、阮肇二人人天台山采药,迷失道路,忽见山头有一颗桃树,共取食之,下山,得到涧水,又饮之。行至山后,见有一杯随水流出,上有胡麻饭屑。二人过水行一里左右,又越过一山,出大溪,见二女颜容绝妙,唤刘、阮二人姓名,好像旧时相识,并问:“郎等来何晚也!”因邀还家,床帐帷幔,非世所有。又有数仙客,拿三五个桃来,说:“来庆女婿。”各出乐器作乐,二人就于女家住宿,行夫妻之礼,住了半年,天气和暖,常如春二、三月。常闻百乌啼鸣,求归心切。女子说:“罪根未灭,使君等如此。”于是送刘、阮从山洞口去。到家,乡里怪异,经查寻,世上已是他们第七代子孙。二人于是又想回返女家,寻山路,不获,迷归。至太康八年,还不知二人下落。天台仙子则成为文学作品常咏的对象。

  此词第一句写仙女的穿着。第二句写她玩赏红豆以寄相思之情。第三句写其面部表情。四、五句写她身居仙境,而梦人间。结句点题,表明仙女的孤凄,春愁无人与共。语言含蓄,情在词中。

tiānxiānzi··liǔshānjīnfèng--níng

liǔshānjīnfèngxiānshǒuqīngniānhóngdòunòngcuìéshuāngliǎnzhènghánqíngtáohuādòngyáotáimèngpiànchūnchóushuígòng

越梅半拆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暖觉杏梢红,游丝狂惹风。
越梅¹半拆²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³。暖觉杏梢红,游丝狂笼风。
注释:¹越梅:岭南梅花。此处非实指。²半拆:花苞初开。拆:一作坼(chè彻):裂开。³蓝水:此处泛指碧蓝的春水。⁴游丝:蜘蛛等虫类吐的丝缕,随风在空中飘游,游丝多出现在春天晴日。⁵狂笼:轻狂地逗引风吹。
闲阶莎径碧,远梦犹堪惜。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
闲阶莎¹径碧,远梦犹堪惜。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
注释:¹莎(suǎ):莎草,多生于潮湿地。

  这首词写的是闺妇早春见梅而相思的情景。

  上片写梅花在清寒之中,碧水之上,含苞待放的景象。用“冰清淡薄”来表现“寒”,用“杏梢红”来表现“暖”,用“游丝狂惹风”来点缀,全是一派早春气色。

  下片因景抒情。见阶前碧草,留连梦境,带着离愁别绪,又逢早春寒梅。着一“又”字,表现离别经年。“相思难重陈”,意思是相思之情已陈述过多次,但这又有什么用呢?“重”字,颇见精神,况周颐评:此词“近于清言玉屑矣”!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